① 尋找冀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數學各單元試卷。
人教版2011~2012(下)七年級語文期中試卷
一、 積累運用:(23分)
1、下列加點詞語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倜儻(tǎng) 秕谷(bǐ) 攛掇(cuān) 氣沖鬥牛(dǒu )
B祈禱(qǐ) 赫然(hè) 元勛(xūn ) 迥乎不同(jiǒng )
C亘古(gèn) 厭惡(wù) 喧鬧(xuān) 熱情澎湃(bài )
D重荷(hè) 木屐(jī) 默契(qiè ) 慷慨淋漓(lí )
2、指出下列詞語中的4個錯別並改正。(4分)
群蟻排衙 鞠躬盡粹 疏疏朗朗 鋒芒必露
一返既往 知恩圖報 參次不齊 人跡罕至
3、下列下點的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分)
⑴仰之彌高(更加) 讕語:沒有根據的話
⑵氣沖鬥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義憤填膺:肚子
⑶躊躇:猶豫 鮮為人知:少
⑷警報迭起:(屢次) 瀝盡心血:(滴)
4、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2分)
⑴《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用了夾敘夾議的方法記述了聞一多先生的事跡,表現出他說做統一,表裡如一的高尚人格,贊揚了他為國家、為民主的獻身精神。
⑵《未選擇的路》一文中作者重點寫自己選擇了很少留下旅人足跡的路,以表現自己不隨波逐流,勇於向困難挑戰的獨立人格。
⑶《社戲》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刻畫了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⑷《音樂巨人貝多芬》敘述了貝多芬的生活狀況及精神狀態,展現了他內心世界,贊頌了他獨特的氣質和堅強的個性。
5、根據課文內容填空:(8分)
⑴有詩雲:「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木蘭詩》中有相似的詩句是: , 。
⑵夜發清溪向三峽, 。
⑶現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 , 。
⑷卒之為眾人, 。
6、下列一段話有三處語病,找出來並修改。(3分)
現代社會需要具有綜合能力的人才,所以我們在日常學習中應重視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②我們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培養交往能力,以免將來走入社會不被淘汰。③我們的老師為了培養我們的這些能力,可真是廢寢忘食,處心積慮。
①句的修改: ②句的修改: ③句的修改 :
7、名著閱讀(2分)
《水滸》中敘述了好漢「 大鬧野豬林」,「 逼上樑山」的故事。(填人名)
二、閱讀理解:(47分)
(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13分)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有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8、本段寫景的重點是什麼?(用原文中一句話來回答 )(2分)
9、這段景物描寫扣住了景物各自的特點 。描寫菜畦、桑葚,突出了它們的 ,描寫皂莢樹,石井欄,突出了它們的 ;描寫蟋蟀、油蛉,突出了它們的 ;描寫覆盆子則突出了它的味道。(3分)
10、描寫泥牆根一帶的趣味敘述了四件事,請概括這四件事,(每件事不超過6個字)(4分)
① ②
③ ④
11、哪一句運用了聯想手法?(2分)
12、這段文字所表達的中心是:(2分)
A 百草園的動物五彩繽紛 B百草園的生活豐富多彩
C 百草園的自然景物豐富多彩 D百草園的各個角落美麗如畫
(二)善良的種子(17分)
朱成玉
①父親常駐說,只要人幫人,世界上就沒有窮人。
②父親不捨得花錢,是村裡有名的「摳王」,可是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從來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盡量去幫助。記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費給了一個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回家。不知情的鄉鄰以為父親又是為了節約路費,「摳王」的名號在村裡愈發叫得響亮了。
③父親沒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顧的對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時節,父親和幾個鄉鄰去城裡買種子。買完種子後,父親的兜里還剩下100多塊錢,他沒花,還午飯都沒捨得吃,就和幾個鄉鄰急匆匆地坐上了回鄉下的客車。大概是買票的時候,他兜里的那張100元的票子被人瞄上了,再翻口袋的時候,那張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飛了。在那個年代,100塊錢不小的數目,可以買很多東西呢。父親急得滿頭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確定錢丟了之後,父親感到眼前一黑,差點暈倒過去。車上人很多,父親看著滿車廂的人,感覺每一個人都像是偷錢的人。
④父親正在心裡痛罵自己粗心大意的時候,聽到車上有個女人聲嘶力竭地尖叫:「我的種子丟了,你們誰看到我的種子了?那可是我家裡一年的種子啊……」
⑤那個丟了種子的女人在那裡不停地抽泣,她說她把種子放在站點,自己去解了個手,就這這小會兒工夫,種子咋就沒影了呢。她說她家裡死了男人,里里外外都靠她一個人支撐著,她命苦啊。她呼天搶地。車里的人都紛紛對這個丟了種子的人表示同情,紛紛譴責那個偷種子的缺德人,他斷了窮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車再說吧。」父親勸她,忘了自己也是個遭遇了盜賊的人。
⑦父親向同來的鄉鄰要了個空袋子,放到那個女人手裡。他解開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個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裝種子,一邊捧一邊說:「你少種點,我也少種點,日子總能挺過去的。」與父親同來的鄉鄰,看到父親所作所為,也都紛紛打開袋子,往那人的空袋子里捧種子。不一會兒,那個空袋子就鼓了起來,彷彿吃飽飯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也不知說什麼好,一個勁地要給父親和鄉鄰磕頭。父親說:「誰還沒有個難處,都幫一把就挺過去了。」
⑧滿車廂的人都親眼目睹著父親的小小善舉,他們不知道父親的心靈剛剛經歷的創痛。父親也自始自終沒有向人說出自己的錢被偷了。
⑨下車的時候,人很擠。他感覺被人緊緊地貼了一下身子。父親再一次翻口袋的時候,發現那張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裡。就是他自己的那張,他認得,皺皺巴巴的,那上面還有他的體溫呢。
⑩望著從車上下來的一個個人,父親看誰都不再像是小偷。
⑾這個世界上,每一顆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種子,或許你沒有財富,無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種子,把愛孕育,讓愛開花。這些種子會讓世界陽光明媚,花團錦簇。
13、根據選文的行文思路,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節。(3分)
父親是有名的「摳王」→( )→「女人」的種子被偷→( )→( )。
14、父親的那張百元票子為什麼又回到了他的口袋裡?(2分)
15、第③段和第⑩段兩個畫線語句矛盾嗎?為什麼?結合父親不同的心境簡要說說。(3分)
16、選文哪句話具體闡釋了標題「善良的種子」的深刻含義?(2分)
17、選文第2段寫父親是有名的「摳王」,目的是什麼?(2分)
18、仔細揣摩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結合全文,說說好在哪裡。(2分)
他認得,皺皺巴巴的,那上面還有他的體溫呢。
19、你如何看待文中父親的行為?請聯系現實談談你的認識。(3分)
(三)孫權勸學(17分)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20、本文選自 ,這是一部由司馬光主持編篡的 通史。本文注重以 來表現人物。(3分)
21、給文中加點字注音。(2分)
⑴孰若孤( ) ⑵邪( )⑶遂拜蒙母( )⑷即更刮目相看( )
22、指出下列加點字的古今異義。(4分)
⑴治經:古義: 今義:
⑵見往事耳:古義: 今義:
23、翻譯句子(4分)
⑴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⑵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24、文中哪句話表明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2分)
25、魯肅與呂蒙結友正面表現出什麼?側面又表現出什麼?(2分)
三、寫作(30分):
從下面兩個文題中任選一題寫作文。
(一)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美國作家克里騰登寫過一篇題為《母親的價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親的日常工作可獲薪水,合理的年薪約為六萬美元。母親們做這些工作,做得細膩,做得純粹,樂此不疲,頭發做白了,腰做彎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們也毫無怨言。子女們在接受母愛的同時,不知不覺之間,已經欠下了母親那麼巨大一筆薪水。
其實,不管是母愛、父愛,還是其他親人、老師對我們付出的愛,都無法簡單地用金錢來衡量。只有我們懂得珍惜,才會真正體會其價值。
請用「珍惜」為話題,自擬題目,自選文體,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文章。
要求:⑴文章立意要明確,內容要具體,要寫出「我」的真情實感。
⑵文中不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否則會扣分。
(二)請以「有 才有真正的美麗」為題,寫一篇文章。
(提示:橫線上可以填的詞語如:志氣、寬容、付出、自信、真誠、善良的心、無私的愛……)
要求:文體自定。不少於500字。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
七年級語文期中考試答案
1、A 2、粹——瘁 必——畢 返——反 次——差 3、B 4、C
5、(1)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2)思君不見下渝州
(3) 一切都是瞬息,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4)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6、(1)發現為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不」刪除
(3)「處心積慮」刪掉或改為「嘔心瀝血」等褒義詞
7、魯智深、林沖
8、但是周圍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9、顏色、形狀、聲音
10、(1)翻短磚 (2)拔何首烏 (3)按斑蝥 (4)摘覆盆子
11、何首烏有臃腫的根…… 吃了便可以成仙
12、B
13、(1)父親的錢被偷
(2)父親及相鄰把各自的種子分給女人
(3)父親的錢失而復得
14、父親將種子分給素不相識的女人的善舉,感染了周圍的人,也喚醒了偷錢人的良知。
15、不矛盾,因為第3段寫父親錢被偷時的焦急心情,對他人猜疑及不信任;
而第10段寫父親的錢失而復得後心情轉悲為喜,他相信人心是向善的。
16、最後一段(第11段)
17、與下文善行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父親的善良
18、說明錢珍藏已久,因錢來之不易而格外珍視,更襯托善舉的可貴。
19、圍繞善良來談(正面意義)
20、《資治通鑒》 編年體 對話
21、shú yé suì gēng
22、(1)研究 治理 (2)歷史;過去的事
23、略
2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25、正面:魯肅敬才愛才;側面:呂蒙才略驚人長進。
七年級語文期中考試答案
1、A 2、粹——瘁 必——畢 返——反 次——差 3、B 4、C
5、(1)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2)思君不見下渝州
(3) 一切都是瞬息,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4)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6、(1)發現為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不」刪除
(3)「處心積慮」刪掉或改為「嘔心瀝血」等褒義詞
7、魯智深、林沖
8、但是周圍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9、顏色、形狀、聲音
10、(1)翻短磚 (2)拔何首烏 (3)按斑蝥 (4)摘覆盆子
11、何首烏有臃腫的根…… 吃了便可以成仙
12、B
13、(1)父親的錢被偷
(2)父親及相鄰把各自的種子分給女人
(3)父親的錢失而復得
14、父親將種子分給素不相識的女人的善舉,感染了周圍的人,也喚醒了偷錢人的良知。
15、不矛盾,因為第3段寫父親錢被偷時的焦急心情,對他人猜疑及不信任;
而第10段寫父親的錢失而復得後心情轉悲為喜,他相信人心是向善的。
16、最後一段(第11段)
17、與下文善行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父親的善良
18、說明錢珍藏已久,因錢來之不易而格外珍視,更襯托善舉的可貴。
19、圍繞善良來談(正面意義)
20、《資治通鑒》 編年體 對話
21、shú yé suì gēng
22、(1)研究 治理 (2)歷史;過去的事
23、略
2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25、正面:魯肅敬才愛才;側面:呂蒙才略驚人長進。
② 冀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要掌握哪些知識要點
冀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1、古詩二首: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楊萬里 整首詩寫了詩人在新市徐公店所見到南方農村暮春景象。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田園風光中兒童追春圖。寫出了兒童的天真爛漫,富有兒童情趣。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清平樂》作者是南宋的辛棄疾。這首詞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江南生活勞作的圖景。感受到了江南農家田園生活的悠閑自得。
2、天窗:本文通過對天窗下孩童世界的描寫,表現了天窗給孩子們無盡遐想和無窮快樂,表達了作者對童真的贊美,對那給了孩子光明和快樂的天窗的贊美。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3、快樂的足球賽:本文通過講述快樂的足球賽,反映小學生課餘生活的詩歌。它描述了放學後一群小學生在草地上比賽足球的情景。
4、蘆葉船:小小的蘆葉船帶著童年的快樂,飄向了長江,飄向了東海。多音字組詞:漂流和漂亮 折騰和折本 橫貫和蠻橫
5、女孩烏塔: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回答烏塔提出的問題。
1. 中國的孩子們也這樣旅遊嗎?
答:中國的孩子很少一個人出遠門旅遊,通常都是在父母或親戚朋友的陪同下結伴出遊。
2. 愛他們,為什麼不讓他們單獨出門?
答:因為一個人單獨出門,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甚至會發生危險,家長對此非常擔心,所以不讓他們單獨出門。
3.那中國的孩子們會缺少很多樂趣吧?
答:中國的孩子樂趣也不少,比如看電視.看兒童圖書.上網.去游樂園,但唯一缺少的就是親自體驗實踐的快樂。
綜合一:心花怒放 眉開眼笑 妙趣橫生 鬨堂大笑 心領神會 嫣然一笑 前仰後合 捧腹大笑 轉悲為喜 破涕為笑
6、我們家的貓:作者是老舍。本文通過描寫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淘氣可愛,表達了作者對貓的熱愛和對生活的喜愛之情。
詞語積累——老實 貪玩 膽小 勇敢 無憂無慮 溫柔可親 天真可愛 盡職盡責 一聲不吭 淘氣頑皮
7、小獅子艾爾莎:本文通過講述「我」精心馴養失去媽媽的小獅子愛爾莎,最終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作家用極其朴實平和的語言,細膩地刻畫了「我」和愛爾莎在一起生活的情景,字里行間都流露出了「我」對愛爾莎的真誠呵護以及愛爾莎對「我」的無限依戀,反映了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表現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主題。
詞句積累——撫摸 摟 吻 痛苦 吮吸 蹭 戀戀不舍
8、樹上的鞋:課文的線索是我的發現,我發現雛鳥鑽進鞋窩以後的所見所思所為是課文記敘的重點。
9、老人和鳥:本文通過記敘老人以充滿誠摯愛心的行動,使鳥兒由懷疑到信任直至與老人親密無間的故事,表達了老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詞語積累——詢問 爭論爭吵 吼叫 狂吠 哀鳴 嘰嘰喳喳
10、自然之道:讀文有感:拯救被潮鷹咬啄的幼龜,結果使成群的幼龜失去生命,這個慘痛的教訓意識到自然界的生產規律和法則是不容破壞的,一旦破壞就會遭到更殘酷的懲罰。
詞語積累——爭先恐後 欲出又止躊躇不前 魚貫而出 氣喘呼呼 若無其事
綜合二:讀讀背背,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李商隱《無題》。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自嘲》。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東漢.曹操《龜雖壽》
11、鎖不住的心:中心思想:本文寫了我的媽媽把門鎖了,就鎖住了我的心,可我的心已經跑到了外面的世界,不可以出去,就不會捧起書本,表達了作者很想念外面的世界,說明了大自然的力量是無限的。
讀文感悟:孩子們的天性就是玩,那麼,被鎖在的屋裡的孩子們,他們熱愛自然、想擁抱大自然的心是鎖不住的。
12、小溪流的歌:是一篇童話,作者嚴文井。本文採用擬人手法,描寫了小溪成長壯大的過程以及這中間遇到的艱難險阻,歌頌了小溪勇往直前,永不停留的精神。小溪流的歌是一首快樂的歌,勇往直前的歌,積極進取的歌。
詞句積累——描寫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的詞語:明亮、新鮮、快樂、活躍、吟唱、強壯……
描寫枯樹樁、枯黃的草、烏鴉等詞語:發牢騷、嘆氣、懶懶的跟著、恐嚇……
13.成長:中心思想——本文通過敘述義大利男孩約翰,雖然生活在一個優越的環境中,確堅持用自己的勞動——為居民點送報紙,來掙自己的零用錢的故事。
啟示:要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學習小約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14.差別:層理分析——阿諾德:有遠見,有主見,做事靈活,有思想,對上級的話不是言聽計從,而是製造新的執行、做事,周到緊密。布魯諾:不能靈活的處理事情,做事死板,沒有遠見,不能根據事情發展而做出好的決定。
15.給予的故事:中心思想——本文講述了一個人在沙漠中迷了路,幾近死亡,對一壺水做出了付出,還寫了生命之水的故事,贊美了他無私的品格。
啟示:要相信別人,相互給予才能得到快樂和幸福。
綜合三:讀讀背背——德才兼備,品學兼優,深謀遠慮,足智多謀,見徽知著,一葉知秋,防患未然,未雨綢繆。
16.頤和園:課文按游覽的順序,記敘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游覽順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課文採用了總-分-總的表達方法。
詞句積累——長廊那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
佛香閣那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牆。昆明湖靜的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
17.東北大森林:是一篇寫景散文。作者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描繪了東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中心句:走進東北的大森林,你會覺得自己好像沉浸在奇妙的海洋里。
詞句積累——野草的葉尖從積雪下面冒出來了,樹木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葉。一層又一層的樹葉把森林封的嚴嚴實實。霧從山谷里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了奶白色的濃霧里。
18.海市蜃樓:課文生動逼真的描繪了敦煌至陽關、玉門關附近的沙漠奇景海市蜃樓。
詞句積累——此刻,人們是多麼渴望在路邊能出現一股清泉,多麼希望在前方能出現一片綠洲啊!剎那間,你會覺得自己像是進入了太虛幻景!
19.水鄉行:這首詩由遠及近,寫了進水鄉,游水鄉,出水鄉。中心思想——本文通過詩人進水鄉、游水鄉、出水鄉的情景,展現了江南水鄉優美的環境和安詳、寧靜的氣氛,表現了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
20.威尼斯的小艇:作者美國作家馬克*土溫。課文寫了小艇的特點和船夫高超的駕駛技術及小艇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詞語解釋——神往:心裡嚮往。縱橫自如:指駕駛小艇熟練靈活,得心印手。手忙腳亂:形容做事慌張而沒有條理。簇擁:許多人緊緊的圍著。籠罩:像籠子似的罩在上面。禱告:向神祈求保佑。
綜合四:讀讀背背——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21.向衛星求救: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1982年6月30日世界上第一顆救援衛星「宇宙-1383」號,由蘇聯發射成功。
22.妙趣橫生的太空生活:是一篇說明性的科普文章,介紹了宇航員奇妙有趣的太空生活,並通過對宇航員描述太空看到地球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母親的熱愛之情。
詞句積累:智能化 密封艙 無土裁培 失重環境 空間站 生物鍾 晝夜交替 自動調節
23.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是一首兒童詩。中心思想——這首兒童詩通過對記憶移植的大膽想像,寫出了兒童心中的渴望,以及他們的理想,揭示了科技的進步,人類願望的實現,要靠我們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24.蝴蝶的家: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表達了作者對弱小生命的關注。詞句積累——躲避 確信 猛烈 柔弱 急忙 躲藏 確定 強烈 柔軟 聯盟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贊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伽利略——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近代科學實驗的先驅者。
綜合五:讀讀背背——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26.別踩了這朵花:詩人以擬人化的手法,將這朵小黃花寫成了一個孩子的形象。中心思想——萬事萬物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有自己的生命,它應該和人們一樣一起享受春天的快樂,因為它和人們一樣以充滿生機的生命把春天裝化的五彩。
27.再寄小讀者:從表現形式上看,文章類似書信,有寫作對象的稱謂,有極富情感的交流內容,有落款,有寫作日期及地點。中心思想——通過回顧30年的生活經歷中,見證祖國的翻天覆地的巨大變遷,表達了他熱愛兒童的強烈情感。
28.只揀兒童多處行:本文是一篇散文,寫了兒童生機,表達了冰心奶奶對少年兒童的喜愛,以及所寄託的希望。作者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來敘述的。課文按地點的轉換順序寫的:路過頤和園,知春亭畔、玉瀾堂。
29.肥皂泡:本文通過介紹作者童年時玩吹肥皂泡游戲的方法、過程及吹肥皂泡時的心情,和美妙的想像,表現了童年生活的美好。
30.大舞台:中心思想——這篇課文以第三人稱的形式,介紹了童年的冰心在煙台東山東邊海軍訓練營旁邊居住時的生活經歷,體現了童年的大舞台對冰心一生的重要影響。「大舞台」指的是冰心童年生活的營房、旗台、炮台、碼頭和周圍的海邊、山上。
31.送別冰心:是一篇悼念性的文章。中心思想——本文通過敘述在悼念儀式上,人們用特殊的方式為世紀老人冰心送別的情景,表達了人們對冰心的崇敬和懷念之情。
綜合六:讀讀背背——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民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
③ 求冀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古詩
《江畔獨步尋花》《寒食》《泊船瓜洲》四年級下冊古詩三首,第五課,人教版
④ 四年級下冊語文冀教版18課《海市蜃樓》課文
18*海市 蜃 樓
烈日當空的夏日,在茫茫的戈壁瀚海中,尤其是在敦煌至陽關、玉門關公路的兩側,常能看到神秘的蜃景。
車子賓士在黃沙大漠中,車外熱浪涌來,車內熱氣蒸騰,人們飢渴難忍。此刻,人們是多麼渴望在路邊能出現一股清泉,多麼希望在前方能出現一片綠洲哇!就在人們心中充滿夢想的時候,你經常可以看到前方不遠處的沙漠里,會出現一隊駱駝群,響著駝鈴,載著一批風塵僕僕的旅人,向著沙漠中的綠洲和清泉走去……
在隱隱約約和不可觸摸之間,遠遠地,你還會看到小樹林。透過綠色的樹林,你還可以看到黃色的房屋、整齊的建築、錯落有致的城市和波濤澎湃的水面連成一片,若隱若現,十分壯觀。剎那間,你會覺得自己像是進入了太虛幻境!如夢如幻的景物漂浮游移,讓人浮想聯翩,激動不已。
當你拿著相機追到它跟前想探個究竟,准備拍幾張的時候,它卻神秘地消失了!就在你遲疑的當兒,它卻又奇跡般地出現了!
你走得越快,它就離你越遠。當你感覺快要追上它的時候,它忽又神秘地消失了,消失得連一絲一毫的影子和痕跡都沒有!任你千呼萬喚不出來,網路尋它不復見……
這不是白日做夢,也不是幻覺,而是敦煌的奇景——海市蜃樓!能看到海市蜃樓,那是十分幸運的。見過它的人哪怕只有片刻的激動也就足夠了!它就像一閃而過的流星,將成為你記憶中的永恆……
dūn huáng zhēng pú chà héng
敦 煌 蒸 仆 剎 恆
⑤ 四年級下冊語文冀教版16課《頤和園》課文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牆。正前面,昆明湖靜的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裡的白塔。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著數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遊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
⑥ 四年級冀教版語文整本書的課文,有嗎
第四單元:人在畫中游
《頤和園》是人造的景觀,課文中說:「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覽觀賞。」有的學生去過,那好了,就對照著讀一讀,講一講。多數學生沒去過,那就到文中去游歷吧。邊讀邊看,邊走邊想。有時候,不能身臨其境是遺憾,但是能夠通過閱讀達到「如臨其境」也是一種享受。
頤和園雖大,但是大不過大自然造化的自然景觀。東北的大森林很奇妙,四季如畫。那就一個季節一個季節地去了解它。了解了它的景物之美,也就了解了它的文章的結構。景美要用精美的文字才描繪得出,閱讀則是既觀「美景」,又賞「美文」。
「海市蜃樓」也是「景」,但是它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虛幻與飄渺,在於它的形成需要科學的解釋才說得清。那麼就依它的特點來吧,知道這是怎樣一種「奇景」,當然,也要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奇景。這樣奇景就不足為「奇」了。至於是否能夠親眼所見,那就只能看是否有緣了。
《水鄉行》說的是水鄉,但是離不開水鄉的人。水鄉的景,水鄉的人,共同構成了水鄉的風土;水鄉的客,水鄉行,才了解了水鄉人的生活。讀一程,想一程,且跟詩人水鄉行!
威尼斯是水城,水城離不開小艇,因此,要寫威尼斯,值得寫小艇。但是,讀讀課文就知道了,寫小艇不能不寫人,寫小艇其實就是在寫威尼斯人的生活。威尼斯是一幅畫,威尼斯人就生活中畫中。而我們呢,就是那賞畫的人。
第五單元 傾聽探索者的腳步聲
《向衛星求救》發生在1982年,好像離現在已經有些遠,但是,這個故事卻是人造衛星救人的「第一次」,每一個第一次都是人類邁出的可喜的一大步,當然,後面還有很多的腳步。這個故事也許很簡單,了解它的來龍去脈就可以了。但是,它給我們留下的確實我們人類的自豪:真不簡單!
人們常說:「腳踏實地」。但是,現在,人類的腳步已經到了太空。只不過,到過太空的人還只是少數。所以,有更多的人要通過閱讀文章去了解那神奇的太空生活。因為是高科技,不是人人都懂,有些詞語不知道,那就查查資料吧,也許,今天的學習中就會有一顆科學的幼芽萌發,也許,今天的點滴思考就是一顆科學的巨星蹣跚起程。
假如,假如,很多的發明、發現都源於假如。《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是一種假如,只是這一種假如就已經有很多奇妙的想法誕生。那麼假如還有其他的「假如」呢?這就由詩歌中的這個假如來引發更多的「假如」吧,由作者的「假如」引發自己的「假如」吧,也由作者的詩歌,引發自己的詩歌吧。
《蝴蝶的家》讀來讓人感到內心很緊張,呼吸很急促。為什麼?一個是因為有愛心在,為暴雨中的蝴蝶擔心;再就是很好奇,暴雨中蝴蝶到底哪裡去了,它的家到底在哪裡?作者在想,讀者也在想;作者在探索,讀者也可以接著去探索。只要沒有找到答案,探索著的腳步就不會停歇,只要還有疑問,學習者的腳步也不會停下來。不是嗎?於是,語文就有了期待……
探索者有探索者的精神和風采,探索者有探索者的故事和經歷。伽利略就是探索者,他小時候的喜歡辯論也許跟他成為科學家不無關系,《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故事更是被長久地傳揚。講講這個故事也許並不難,但是要從故事中悟出的東西卻不那麼簡單。看來,具備某些好的品質對一個探索者來說是多麼重要。
第六單元 永遠的冰心奶奶
以往我們習慣了「讀文」,現在我們慢慢地開始習慣「讀作家」,「讀人」。只見其文,不見其人,往往就不能很好地把握課文文字背後的內涵。讀作家,不能不讀冰心,因為,冰心一直在為孩子們而寫作,因為冰心的精神就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而現在的孩子既需要愛的滋潤,又需要體會愛的存在,有一顆感恩的心。
《別踩了這朵花》《再寄小讀者》,那就是冰心奶奶在對我們說,那就認真傾聽吧!
《只揀兒童多處行》是冰心奶奶的內心獨白,那我們就邊聽其言,邊了解其行吧!
冰心小的時候也吹過肥皂泡,也有自己的童年舞台,冰心奶奶是名人,但是她和我們大家是一樣的呀。那我們就去讀她的作品,了解她的故事,去和她親近吧!
《送別冰心》,冰心奶奶被稱為「百歲老人」「世紀老人」,但是她還是離開了,那就讓她的精神常存吧!
至於怎樣從整體上把握這個單元,後面還有該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希望它能為您提供幫助。
三、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了解了這一冊書的全貌,您是否覺得和教材親近了呢?我們平時提倡「四心相通」:作者的心,編者的心,教師的心,學生的心,注重溝通,彼此了解,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會讓人「心領神會」,才會讓人「置心其中」,陶醉其中,享受其中。
了解了教材,知道了教什麼,您當然還希望了解「怎樣教」。其實,您作為語文教師一路走來,您伴隨著新課改一路走來,肯定有不少的思考和心得,繼續走下去好了。您已經了解了《課程標准》中年級段的教學要求,並參考我們的教學建議進行了三個學期的教學,繼續做下去好了。
為了您的方便,我們還是想為您提供一把衡量自己教學行為的「尺子」——《課程標准》中的相關要求。我們還是將我們想到了一些建議和思考提供給您,雖然有的是「老生常談」,有的是「一家之言」。
(一)識字與寫字
1、《課程標准》中關於中年級段識字寫字的要求。
⑴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
⑶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⑷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⑸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學習使用鍵盤輸入漢字。
2、關於中年級段識字、寫字教學的溫情提示。
常言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於漁。在這里,我們要說,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學生識字的能力遠比讓學生僵化地、機械地去記住一個生字更重要。
(1)有些字學生自己通過預習,藉助注音、生字表、工具書,或是請教別人,能夠學會,那您就讓他們充分地自學好了。您要做的也許就是在課堂上去檢驗他們自學生字的效果,然後想辦法去針對性地進行強化訓練,去矯正那些容易寫錯的、經常寫錯的字。我們反對讓學生反復地抄寫生字,但是,對那些難寫的字,在教給「學生怎樣去寫」以後,一定要有一定數量的強化練習加以落實。
⑵不知您想過沒有,那些在生字表中列出來的字並不是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是「生」字。也就是說,識字應該是個性化的過程。認識到了這一點,在教學中,您就可以讓那些「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讓「學生」當「先生」,這樣做可謂「一舉而多得」,不信您算算帳!
⑶識字有方法,寫字有講究,您不妨多和學生一起給生字「相相面」。比如,一課有十個生字,我們原來的習慣做法是按照順序一個個地處理。現在,您不妨先把它們分分類,看看哪些是形聲字,可以藉助「行旁表意,聲旁表音」的規律去記憶;也可以看看哪些字是結構相同的,哪些字需要寫得「左寬右窄」,哪些字需要寫得「左右等寬」;還可以將一組字對比著來區分清楚……
⑷「提筆忘字」是常有的事,而經常「見面」就會避免遺忘。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那您就不妨「對症下葯」,讓您的學生們與生字、生詞來個「當天見個面,三五天碰次頭,每周照回面」,一回生,二回熟,鞏固識字效果也就不再是老大難。其實不僅僅是識字,其他的需要記憶的內容也是同理。
⑸脫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漢字就沒有了生命力。現在,仍然有不少的老師在讓學生孤立地去識字。這樣不僅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學以致用。您一定清楚,漢字是由音、形、義構成的,但是並不一定這三者一齊處理。結合讀課文解決字音,藉助理解課文把握字意、詞意,設置專門的書寫環節掌握字形。這是一條不錯的思路。您認可嗎?
⑹軟筆字的書寫練習有被逐漸淡化的危險,這要有個對策才行。當老師如果用「墨香」去熏陶學生,學生就會喜歡上它。即使沒有專門的書法課也沒有關系,反正光靠那麼幾節課也練不出像樣的毛筆字來。因此,教師應該多下功夫,激發學生的興趣,教給學生基本的方法,幫助學生選擇字帖,督促學生養成習慣,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台。我們不能指望所有的孩子都成為書法家,所以對多數孩子來講是普及;我們也有以往培養小書法家,因此對少數孩子來講要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講,「書法興趣小組」、「書友會」之類也許是不錯的選擇。
需要寫字的時候,把字用對;需要寫字的時候,把字寫好。寫一手漂亮的字,打造一張亮麗的名片,對學生來說很重要。如何去做,您是否已經心裡有了底?也許,繼續選擇與課本配套的《寫字》,將會給您和您的學生帶來便利。
(二)閱讀
1.《課程標准》中關於中年級段閱讀的基本要求。
⑴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⑶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⑷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⑸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⑹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⑺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⑻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⑼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⑽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2、關於中年級段閱讀教學的溫情提示。
⑴當您明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您的心中就有了一把尺子。但是,怎樣去教好一篇課文呢?當您面對一篇老課文的時候,您也許首先想到的是原來是怎樣教的,哪位名師是怎樣教的;當您面對的是一篇新課文時,您也許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看看參考書中是怎樣設計的。其實,最重要的,應該是靜下心來把課文讀幾遍,弄明白關於文本的這樣幾個問題:
事理:文章寫了什麼?
情理(或道理):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說明了怎樣的道理?
文理:文章在表達上有怎樣的特點是需要學生學習借鑒的?
學理:通過本文的學習,可以教給學生怎樣的學習方法?
⑵除了讀懂文本,讀透文本,您還應該再問一個為什麼:為什麼要學習這篇課文?是因為編者把它選入了教材?那就太簡單了。其實我們還要思考一個文本和學生的關聯性的問題。例如《別踩了這朵花》,從品德教育的角度來講,中年級的孩子仍然要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從詩歌的表達上來講,冰心奶奶是在對小朋友們說話,而學生就是冰心奶奶要談話的對象,就是「聽眾」。當您找到了學生的「小聽眾」的角色,有了這樣的意識,您再教這篇課文的教學也就容易找到感覺和「出彩」了。
⑶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有層次的過程。一篇課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是系列的,往往由幾課時的目標組成。這就需要費些心思,理出個頭緒來。「讀通」是前提——「讀懂」是淺層次的基本要求——「讀透」是高層次的基本要求。閱讀課文本身是基本要求,向課外、向綜合、向生活延伸則是高層次要求。明白了這些基本的層次,再確定教學策略的時候就容易的多了,有的需要多種形式的「讀」,有的需要不同方式的「議」,還有的需要動筆寫一寫,動手做一做,演一演……
不知您是否注意到每課的「課後習題」?是否研究過每一道題的設計意圖?其實閱讀教學的層次性在課後題中也有明顯的體現:
「朗讀」「背誦」等是基本的要求,需要根據閱讀教學的不斷推進,才能逐步達成「有感情」或是,「能背誦」。當然,您肯定不會因為這些要求是放在習題的最前面而先去進行,這只是為了教材體例上的簡單、統一而已。
每課的習題中一般都有把握全文基本內容的題目,然後就是涉及文章的立意、情感、道理寫法、學法等層面的題目。
除了關注文章的整體,有些題目還對文中比較重要的段落、詞句或是特殊的語言現象進行了點撥和提示,這就需要您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的某些細節和局部。
⑷談到「閱讀」,不能不提「怎樣去讀」。語文課要有語文的味道,語文課要聽到讀書聲,這您一定是認識到了。但是,讀有讀的講究,讀有讀的策略,您想過沒有?
①讀要有目標地讀——在教學中,讓學生讀課文,您一定要清楚為什麼要讀,讀這遍課文您要達成怎樣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是為了驗證字音,還是為了把握大意;是為了體會情感,還是為了揣摩表達的技巧……當您明確了這些之後,您才會給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提出明確的學習提示。也許,不知不覺中,學生就學會了讀書。
②要選擇恰當的方式來讀——讀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方法的選擇卻是要動一番腦筋的。有的時候需要邊讀邊想,也許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不是齊讀,而是默讀;有的時候需要提供一定的氣勢來加深對情感的理解,也許這個時候就需要誦讀;有的時候需要品詞析句,也許這個時候需要邊讀邊想,邊勾畫邊批註;有的時候,需要身臨其境,也許就需要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或是一段適當的配樂;有的時候需要看學生的第一反應和第一印象,也許這個時候更需要瀏覽,需要速讀。考慮了這些,您也許就不會在學生剛接觸課文的時候就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因為感情是需要「培養」的;您也許就不會在學生靜心思考的時候播放一段音樂——讀書是需要一定的氛圍的;您也許就不會在學生剛開始潛心閱讀的時候就「草草收場」,不會剛提出問題,就讓學生回答——讀書是需要時間的,思考是需要過程的……
③怎樣對學生的「讀」進行評價,這也是很多人在思考的問題。您是不是也有自己的想法呢?我們常常見到,在課堂上,一位學生讀完,老師和學生紛紛指正其「錯誤」的情況。從「讀對」的角度講是應該的,但是您想過沒有:讀課文的學生的心情會怎樣?會不會以後不想再讀,以免成為「眾矢之的」;聽的同學會不會因此而只注重於「挑毛病」,而忽視了對課文內容的關注?還有當您讓學生評價讀課文的學生「讀得怎樣」的時候,學生往往不知所雲,或是只有聲音洪亮不洪亮、有沒有感情之類的蒼白語言?如果您思考了,也許您的教學中就會有所改變:您會想辦法讓「讀者」投入地讀;您會想辦法引導其他學生以「傾聽者」的心態去聽;您也許會更突出讓學生以「建議者」的身份去「現身說法」,通過實際的朗讀來說明「怎樣讀更好」……
⑸閱讀有「精讀」「略讀」「瀏覽」,課文有「精讀」「閱讀」「閱讀鏈接」,不同的閱讀教材應該有不同的閱讀任務和要求,有不同的側重點。所以,您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先明晰:是該「精」還是該「略」;是該「扶」還是該「放」;是該立足課內,還是該放眼課外……
略讀課文的教學,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是基本的閱讀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目的,而以課文內容為依託的綜合、延伸性的學習活動則是常見的教學現象。
「閱讀鏈接」,要閱讀課本中提供的材料,這是保底的要求;根據提供的信息和線索進行拓展性的閱讀則是需要您想辦法去實現的理想目標。至於何時「鏈接」,不知您想過沒有。有的時候,在精讀、略讀課文的閱讀教學之前「鏈接」,以此作為閱讀教學的前提;有的時候需要在課文教學中「鏈接」,以此作為閱讀教學的補充;有的時候,則需要在課文教學之後「鏈接」,以實現語文課的向外延伸……「何時鏈接」,「鏈接什麼」,「怎樣鏈接」,相必您會做出自己的最佳選擇。
⑹閱讀課要重視閱讀,但是「閱讀」並不是閱讀課的全部,因為語文並不是由簡單的幾部分附加而成,語文課也不應該是「單打一」的舊模式。您不妨也嘗試著在閱讀教學中實現:識字與閱讀的巧妙穿插;現閱讀與「小話題」等口語交際的巧妙結合;閱讀與「小練筆」等書面表達的相輔相成;閱讀與綜合性語文活動的融合貫通;閱讀與學生生活的有機結合……
⑺對於「課外閱讀」的研究也許仍然是一個新的課題,要將課程標准中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數字要求落到實處,不是簡單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作為語文教師的您該做些什麼呢?
讓學生喜歡讀書,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那就想些辦法吧!只靠課堂和學校不行,那就和家長乃至社會有關部門一起來做些什麼吧。
「開卷有益」是俗話,但是讀書要讀好書才是正理。那就盡些心力,幫助學生來選擇圖書吧。不過要注意的是,要讓他們讀他們自己愛讀的書,這樣他們才有興趣;還要引導他們讀一些他們原來不愛讀、不曾讀的書,這樣他們的視野才開;要讓他們讀他們「一讀就懂」的書,這樣他們才覺得讀書不是件很難的事;要讓他們讀他們「要費些心思才能讀懂」的書,這樣他們才能長見識,有提高。
課外閱讀主要功夫在課外,那就請您多督促學生,養成讀書的習慣吧,一旦養成了習慣,學生就會享受一生;那就請您多組織交換書籍吧,在流通中書的價值會變得更大,我們就可以花最少的錢而使更多的學生受益;那就請您多組織學生交流思想和感受吧,這樣,一個人的閱讀心得就會經常在彼此的分享中升華。
閱讀是一扇窗,透過它就能看到整個世界;閱讀是一盞燈,點亮它就能照亮心靈;閱讀還是一根接力棒,它讓人類香火綿延,永世傳承。
既然如此,那就請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他們自能閱讀的能力,引導孩子們享受閱讀的美好吧!
(三)習作
1.《課程標准》中關於中年級段習作的基本要求。
⑴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⑵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⑶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⑷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⑸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⑹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⑺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⑻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2、關於中年級段習作教學的溫情提示。
談到「習作」,不能不談對「小學生習作」的認識,課程標准中強調的是「習」,這對減低小學生的寫作難度,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很有幫助。但是,我們還要強調的是,小學生們寫的東西,更應該是他們童年生活的真實體現,因此,「寫生活」應該成為小學生習作的永恆主題,我們教材中的「小筆頭」其實就代表了我們的這種認識。基於這樣的認識,您在教學中不妨考慮一下我們的如下建議:
⑴培養書面表達的興趣是第一重要的事情。這是課程標準的要求,大家也逐漸地認識到位了。但是,一提「培養興趣」,教師們總喜歡在「創設情境」等角度去想辦法,也許您也可以嘗試著從「生活的需要」的角度去,讓書面表達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寫生日賀卡,為班報、校報、廣播站寫稿,給學校、老師提建議,為運動會寫口號,為榮登光榮榜的同學寫頒獎詞……這個時候,書面表達已經融入了生活,「我要寫」「我該寫」「我能寫」將成為學生內在的動力和源泉。這樣的書面表達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它的魅力也是遠遠超過了「作業」和「要求」的。這樣的思想支配下的「作文」,就不應該僅僅是在作文本上,而應該以更多的形式展現出來。
⑵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僅僅靠每學期的幾次綜合性的作文課是遠遠不夠的。您不妨將台階鋪得矮一些,密一些,多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寫日記,記錄身邊事,這是一個方面。您還可以根據一些課文的具體情況,在閱讀教學時設計一些小的練筆環節。「沒有小練筆,難成『大部頭』」,這個道理,您一定非常清楚。
⑶對學生作文的指導要有講究。不知您留意過沒有,現在有兩種不太恰當的做法:一種是指導的過於「細致」,結果學生寫出來的東西千篇一律,毫無新意,幾乎沒有什麼可讀性。還有一種就是「淡化指導」以至於「不指導」,這樣的結果是學生的水平得不到提高。其實,這時候兩種極端的做法,最恰當的當然是兼顧一下,既要指導,教給學生方法,由要「留白」,留給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
⑷學生作文完成後怎樣對待?傳統的「給分數」「定等級」「寫幾句空洞而模式化的評語」的做法肯定是行不通了。那麼,您就多想些辦法,組織學生交流吧。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學生與家長交流,甚至,將學生的作品到社會中去交流,如建立友好學校之間的書信交流,利用網路平台的交流等等。這樣,交流就是多元的,多向的,也是鮮活的。在交流中,學生的文章有了讀者,有了意義,也應該得到好的建議,以進一步得到提高。
⑸提出一個新話題:面對學生的文章時,作為語文教師的您到底是誰?下面的這種說法您認同嗎?
當您拿到學生的作文的時候,您是否意識到,作為語文教師,您有幸地成了學生作品的「第一讀者」,那就請您去讀懂孩子們的心聲吧。
當您閱讀學生的作品時,您作為老師作文,作為成人,您有義務幫助他們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那就請您想辦法,以他們樂於接受的形式,給他們一些建議吧。
如果通過書面的表達,能夠建立起一座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那該多好!如果您也有這種美好的意願,那就去努力實現吧。
(四)口語交際
1.《課程標准》中關於中年級段口語交際的基本要求。
⑴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⑵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⑶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⑷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2、關於中年級段口語交際教學的溫情提示。
⑴當我們談論「說」的時候,其實不能忽視「聽」,有「說」有「聽」才構成了交際。也就是說,當您進行口語交際的教學時,創設一種交際的氛圍和情境很重要。
⑵讓學生學會傾聽,教給他們「聽」的禮儀,這樣的交際才更和諧。教給他們「聽」的藝術,這樣他們才能聽懂別人的話,抓住要領,與人溝通。
⑶關於口語交際話題的確定,教材中在每個綜合學習中都有一次安排。但是,在這里要提醒您的是,更多的口語交際的機會和話題是在生活中,是在平時而不是在口語交際課上。認識到了這一點,您也許就可以這樣做:
①將班主任工作、少先隊工作、語文課甚至社會生活、家庭生活統籌考慮,確定最需要、最恰當的話題和時機,讓學生們進行口語交流。搞班幹部競選是口語交際,開主題班對會也可以是口語交際,給遠方的爺爺奶奶打電話祝壽也是口語交際……當您的視野打開以後,您就會發現:身邊可以開發的資源真的是豐富得很。
②閱讀課的教學中,其實口語交際的比例是很大的。那就請您將您提出的問題和話題再斟酌斟酌,請您在聽學生發言的時候也留意一下其他學生該充當什麼「角色」,該做些什麼吧。
③有的老師利用上課前的三五分鍾,或是三五分鍾的「課中課」,讓學生講故事,播報新聞,談讀書心得,持之以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有了提高。如果需要,您也不妨一試。
④有的人習慣地認為口語交際就是「動口」,其實,也可以考慮「動手」。如果說「打電話」是「動手」有些牽強,那麼「采訪」呢,您就可以讓學生先列提綱,然後再去采訪,這樣書面表達和口語表達就結合在一起了,學生的受益也就是綜合的了。
⑦ 冀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1~30課和我的采密集和讀讀背背
四年級下冊綜合學習語文積累
1、四時田園雜詩【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2、人物神態——笑 心花怒放 眉開眼笑 妙趣橫生 鬨堂大笑 心領神會
嫣然一笑 前仰後合 捧腹大笑 轉悲為喜 破涕為笑
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自嘲》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沙沙,沙沙,下小雨了。小青蛙亮開大嗓門,呱呱呱,呱呱呱;小鴨子拍拍翅膀,嘎嘎叫著跳進了小池塘。啪嗒,啪嗒對面走來了一對對小腳丫,一路走,一路笑,嘻嘻嘻,哈哈哈……
5、描寫人物精神、品格的詞語
德才兼備 品學兼優 深謀遠慮 足智多謀
見微知著 一葉知秋 防患未然 未雨綢繆
6、表示身體部位的詞語
眉目 頭緒 有了眉目; 首腦 領袖 首腦人物; 心胸 氣量 心胸寬廣;
骨肉 親人 骨肉深情; 手足 兄弟 親如手足
7、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8、a.果園里,梨樹上掛滿了果實。 調皮的梨娃娃掛在枝頭,快樂地打著鞦韆。
b.一片紅葉漂在水面。 那紅葉多像一隻小船,上面坐著的準是秋天。
9、名言警句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0、托福 互聯網 衛星 克隆納米 桌面 鏈接 打的 聊天室
多媒體 奧林匹克 黑洞
11、永遠的冰心奶奶
我上小學開始,冰心的《寄小讀者》就成了我經常閱讀的課外書。這本書,在我面前敞開了一扇明亮的窗口。它讓我看到了廣闊的世界,讓我學會了感受人間的愛與大自然的美。我覺得我從小就對大自然有一種虔誠、嘆服、物我相融的感情,是冰心拿的這本書密切相關的。從花鳥魚蟲活躍的生命狀態中,我發現我們賴以生存的山川河流的偉大,每一寸土地的珍貴。正是這一切,組合成了我的家鄉,我的祖國,我體會到了愛祖國的一種情感。
12、《芙蓉樓送辛漸》 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四年級下冊詩詞
32、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33、清平樂 (北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34、四時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⑧ 四年級下冊語文要被課文書冀教版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蔭。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清平樂》 黃庭堅
春歸何處?
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
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
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
因風飛過薔薇。
清平樂·
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
繞床飢鼠,
蝙蝠翻燈舞。
屋上松風吹急雨,
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
歸來華發蒼顏。
布被秋宵夢覺,
眼前萬里江山。
2.清平樂·
檢校山園書所見
辛棄疾
連雲松竹,
萬事從今足。
拄杖東家分社肉,
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
兒童偷把長竿。
莫遣旁人驚去,
老夫靜處閑看。
3清平樂
憶吳江賞木樨
辛棄疾
少年痛飲,
憶向吳江醒。
明月團團高樹影,
十里水沉煙冷。
大都一點宮黃,
人間直恁芬芳。
怕是秋天風露,
染教世界都香。
4清平樂 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卧剝蓮蓬。
《望湖樓醉書》
(北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讀讀背背1
春遊. 詞曲:李叔同
春風吹面薄於紗,
春人妝束淡於畫。
游春人在畫中行,
萬花飛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黃。
柳花委地芥花香。
鶯啼陌上人歸去,
花外疏鍾送夕陽。
春暖花開、春風送暖、春風拂面、春意盎然、
百花盛開、大地回春、萬物復甦、萬木爭春、
萬象更新、萬紫千紅、陽春三月、乍暖還寒、
風和日麗、和風細雨、
鳥語花香、氣象萬千、
欣欣向榮、鶯歌燕舞、
春深如海、春露秋霜、
春江如練、鶯啼燕喃、
春風輕拂、桃李春風、
蓓蕾初綻、春山如黛、
彩蝶紛飛、春色宜人、
楊柳吐翠、綻紅瀉綠、
春苗青蔥、初暖乍寒、
春花怒放
讀讀背背2
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
——(唐)韓愈在《送孟東野序》
木落知寒近,山長見日遲。——(唐)孫逖《淮陰夜宿二首》
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今來曰宙。 ——[戰國·魯]屍佼
讀讀背背3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謠指杏花村。
讀讀背背4
所見(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讀讀背背5
鍾不敲不鳴,路不鏟不平。
事不為不成,人不勸不善。
讀讀背背6
《你別問這是為什麼》劉倩
媽媽給我兩塊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個。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麼?
爸爸給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麼?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
我選出了最美麗的一頁。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麼?
晚上,我把它們放在床頭邊,
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麼?
我要把蛋糕送她吃,
把棉衣給她去擋風雪。
在一塊兒唱那最美麗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誰嗎?
請問問安徒生爺爺——
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