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
❷ 四年級上蘇教版語文書
第一單元:1、老師,您好!(2小節)
2、但願人長久(6段)
3、古詩兩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4、秋天(7小節)
第二單元:5、天安門廣場(6段)
6、徐悲鴻立志學畫(8段)
7、虎門銷煙(6段)
第三單元:8、泉城(6段)
9、九寨溝(5段)
10、田園詩情(7段)
11、桂花雨(6段)
第三單元:12、開天闢地(8段)
13、普羅米修斯盜火(8段)
14、一路花香(3段)
第四單元:15、說勤奮(4段)
16、李時珍夜宿古寺(13段)
17、維生素C的故事(8段)
18、奇妙的國際互聯網(4段)
第五單元:19、誠實與信任(11段)
20、珍珠鳥(7段)
21、九色鹿(9段)
第六單元: 22、霧凇(3段)
23、春聯(4段)
24、古詩兩首(元日、江雪)
我是今年才升的四年級,我們的17課是維生素C的故事,可能有改動吧!可以請各位跟我說說明天的太陽城的課文內容嗎?
❸ 2012年四年級上冊蘇教版語文作文計劃
小夥伴們,來你一定希望源自己的學習成績能像火箭一樣進步吧。想要自己的學習成績好,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學習計劃。大家來看看我的設計學習計劃吧。 1.(學校里)在課上要認真聽講,這是學習之本。把課上主要講的東西,詳細記錄在一個本子上或書上。如果有不會的地方、問題先記在本子上,課內、課後可以去請教老師。老師給自己講明白後就在問題的下方寫上「答: 。」 2.(回到家)先認認真真,工工整整的把作業寫完。然後仔細認真的檢查一遍,確保正確。然後吧一天所學的內容溫習溫習,把課文讀熟。然後預習一下明天的內容。如果有時間可以做一做課外題,看看自己今天一天學的內容有沒有學會。最後讀半小時課外書。課外書最好看一些名著、科普……讀一些對學習有幫助的書來充實自己的知識。 3.(休假)把以上事情做完之後。如果有時間,我們可以去外面散散步,玩一玩,放鬆一下。也可以和小夥伴、同學們一起來放鬆,當然可以在一起討論學習,互相幫助啦! 看了我設計的學習計劃,你是否想去試一試?這樣認真學習,學習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讓我們共同在同一片藍天下,成長,學習吧!GOGO!加油!
❹ 急求蘇教版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科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http://a.3e.net/xx/Jiaoan_171068.html
點擊 ◆下載教案:下載地址 這個欄目
之後跳出的網業大廣告下
"免費教案下載: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之後保存解壓
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的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簡單的科學知識和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
這一冊教材從探究對象上看,仍以認識事物的性質和事物的相互關系為主。從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導探究為主,逐步過渡到指導性探究。特別是在控制變數、做定量觀察的實驗上,學生還是第一次,需要教師更多的引導、以及具體操作方法的指導。從過程與方法上看,學習運用推理,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
第一單元《骨骼和肌肉》主要是圍繞人體運動系統中的――骨骼、關節、肌肉三個主要方面、運動系統的衛生和保健構建而成,主要研究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本單元教材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認識骨骼、關節、肌肉的運動,讓學生知道骨骼、關節、肌肉的作用,了解人體的每一項運動都是骨骼、關節、肌肉以及身體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結果,懂得如何保護和鍛煉自己的運動系統。
第二單元《養蠶》是以蠶一生的變化為觀察對象的一次親歷活動,主要研究動物的周期性變化。經歷動物的一個完整生命周期,了解昆蟲和變態的知識,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與偉大,體驗長期飼養與觀察的艱辛和快樂。
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還是研究事物的相互關系,通過教學讓學生意識到一個物體在運動,總是相對於另外一個物體,即某個參照系(參照物)課文中稱為「參照物體」而言的,這就是「運動的相對性」,是物理學上的重要原理之一,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就是在這一知識背景下展開的。意識到物體的運動又是有規律的,只有親身去研究才能了解這些運動之間是什麼樣的規律。研究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主要是通過認識力的存在和幾種常見的力,來研究事物的性質。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歷有關力的現象,但還沒有比較系統和完整地研究有關力的現象。所以本單元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導、鼓勵學生們對生活中有關力的現象進行探究,讓他們通過一個個親歷的活動,探究科學的秘密,體驗成功的樂趣,發現大自然的規律。
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調查是一種包容性比較寬泛的收集證據的方法;預測是一種基本科學過程技能,是一種對未來事物發展的推斷。調查和預測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常用技能與方法。
二、教學建議
1、在單元教學活動框圖中有一些虛線方框,這些虛線方框它是讓教者即教師突破教材自己設計的一些探究內容。這充分體現《科學》教材設計意圖中的一個明顯特點:淡化教材。
2、在單元前待續的小詩,是讓學生感受到科學不是冷冰冰的,科學是有趣的。同時在學完這個單元以後可以讓學生們試著續寫一段。
3、單元學習評價表是學生過程性評價資料,是學生對學習的回顧,可以從中得到成功的喜悅,也可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也是教師發現自己教學成功或缺失的反饋表,不可馬虎,同時要對學生適時提出一些建議或鼓勵,必要時師生共同重新學習、探究。
4、在教學第一單元時,因本單元的教學需要學生通過觸摸的形式感知骨骼和肌肉,因此開學初期如果天氣偏涼將不利於學生在課堂中開展此類活動,建議可以等氣溫較高,學生穿得淡薄些再開展本單元教學。
5、第二單元中鑒於蠶卵和桑葉的提供,要適時進行,建議往後推遲一下,蠶的一生要40天左右,教學時要穿插安排在其他單元中進行,同時要指導學生制定好養蠶計劃,記好養蠶日記。
6、小車的運動是以學生們喜愛的小車為話題,按照「問題-預測-驗證-結論」的科學認識程序,來研究運動與哪些因素有關。在這過程中,假設一定要完整,實驗前小組里要很明確,保持不變的是什麼?需要改變是什麼?因為這是學生第一次利用「控制變數」的方法來搜集證據。對實驗記錄中的數據處理,教師也要事先與學生商量好,如五次數據,最後結果是取平均數,還是取中間數,或是五取三,全班要形成統一的標准。培養學生以實驗數據說話的意識。
7、力在哪裡要讓學生認識到凡是有力,就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讓學生對力有一個粗淺大致的了解。通過彈棋子知道力的大小要合理、方向要正、力的作用點要准。
重力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力,有關的現象司空見慣,物體受到的這種拉向地面的力就是重力,方向豎直向下,這是因為地球對它周圍的物體有引力而產生的,但不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就是重力,因為重力是多方面構成的,吸引力並不就是重力,靜止的物體也受到重力的影響,重力具有普遍性。摩擦力大小與重力、接觸面光滑程度有關,與接觸面大小無關
8、調查要注意事物不同時間內的變化,抓住一些事物相同和不同和特徵,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預測要利用現有證據和已有經驗,不能信口開河。
314464962.doc(點擊瀏覽該文件)
❺ 跪求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一、 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從知識覆蓋面年,覆蓋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科學三大領域,各領域的知識或以綜合主題單元的形式,或以獨立單元的形式呈現,前者如《冷和熱》單元,後者如《奇妙的聲音王國》單元。從探究技能的覆蓋面看,既覆蓋了單項的初級過程技能,又出現了綜合過程技能中的「假設與搜集證據」。老師們可以對照教材所設計的活動,考查諸活動中提供的探究技能訓練內容,進行相應指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覆蓋面也很寬泛,覆蓋了「對待科學」,「對待自然」,「對待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等方面的內容。
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涉及的核心概念有4個——空氣的性質、空氣流動的規律、空氣對運動物體的影響和對生命的影響。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的動手機會比較多,他們對好多都會感到驚奇、感到有趣,教師要抓住好學生的興奮點進行教學。第二單元《冷和熱》。這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單元,包括的核心概念有熱傳遞的方式、物體吸熱散熱性能、物質三態的變化及其變化條件、熱脹冷縮、霧雨露霜的成因及蒸發、凝結等。這個單元探究的問題比較多,且探究的要求比較高,教師要讓孩子先學會訂計劃,學會與他人合作,講究操作的嚴密性。第三單元《奇妙的聲音王國》,包含的核心概念有聲音來源於物體的振動,聲音能穿過許多物質,耳朵聽聲的機理,聲音的音色、音強和音調,樂音和噪音等。這一單元與原先的自然課本里有好多相似,但也進行了相應的修改,注重了活動性和趣味性。第四單元《食物與消化》包括的核心概念有: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及其作用。食物金字塔——營養搭配、消化器官的認識及食品安全的知識。教學時要從價值觀上入手,讓學生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要讓孩子們意識到吃得合理、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第五單元《假設與搜集證據》,是專門的探究技能練習單元。本冊教材前面的諸單元大量滲透了「假設與搜集證據」的活動,本單元是對這一過程技能的升華和提煉。
二、教學建議
1.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
通過一年的科學教學,好多教師認為會教了,科學就是那麼回事情,於是出現了一些對「用教教材」的誤解。他們有的任意的增刪教材,或不用教材,或放大教材,認為這樣就是「用教材教」。其實不然。「用教材教」是一種思想,在「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對於我們在用教材教的時候考慮到的一些問題,編教材的專家們他們都會有所考慮,有的比我們考慮的還要全面,還要具體。所以我們在拿到教材時必先領會他們的思想,他們所要表現的意圖。只有把握了這一點,也只有先教好教材,我們才會真正的去實現用教材教。
2.注重孩子們的預測
猜想、預測是做科學的第一步,它反應了孩子們某一問題的看法,反應了孩子們的已有知識經驗。課堂上我們應該給孩子這樣預測的機會,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猜想,在沒有得到證據前不要對孩子的猜測妄加評論。而且還要關注預測背後的深層內涵,即孩子們為什麼會這么想。接下來我們要對這些猜想加以分析處理,組織學生去找證據。
3.注重證據的合理性和可重復驗證性
本冊探究的綜合技能的著力點就是「假設與搜集證據」,所以在找證據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們注意證據的合理性,即我找的證據能不能支持我的假設。如果不能則要讓孩子們學會思考,是我找的證據不對,還是我的一開始的假設就有問題,學會反思,然後要再實踐。其次,要注意證據的可重復驗證性,即我找的證據是能夠經得起多次驗證的,並不是偶然的。證據還要充分,有時還需多找一些,這樣更合理一些。
4.講究評價的策略
評價長評的形式,在每一節課上有我們的評價,這學期尤其將單元評價單獨列了出來(見教學進度表),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後面的評價表,自己還要做一些評價表。要讓孩子感覺到評價也是一件樂事,這不得不讓我們對評價的方式作一些深入地思考。可以採用心情曲線、填合作餅圖、項目標星的方法,不僅關注做了沒有,更關心做得怎麼樣,與同學的合作,自己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提升等等。
三、教學進度
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1
9.1-4
空氣占據空間嗎
2
5-11
空氣是會流動的嗎 空氣影響物體的運動
3
12-18
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單元評價
4
19-25
熱水變涼 熱往哪裡傳
5
26-30
熱往哪裡傳
6
1-7 國慶節放假
7
8-16
吸熱和散熱
8
17-23
冷和熱對物體的影響 水的變化
9
24-30
水的變化 單元評價
10
10.31-11.6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聲音是通過什麼傳播的
11
7-13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聲音的大小和高低
期中測試
12
14-20
快樂的小樂隊 單元評價
13
21-27
我們吃什麼 怎樣搭配食物
14
28-12.4
食物的消化
15
12.5-12.11
我們的食物安全嗎
16
12-18
單元評價
17
19-25
假設 搜集證據
18
26-1.1
小小紙飛機
元旦放假
19
2-8
匯報自由研究
20
9-15
匯報自由研究
21
16-22
整理檔案袋
22
23-29
期末評價
❻ 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重點課文是哪些
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重點課文如下:
1、老師,您好!
2、但願人長久
3、古詩兩首
望洞庭
峨眉山月歌
4、一路花香
5、說勤奮
6、誠實和信任
7、珍珠鳥
8、九色鹿
9、古詩兩首
元日
江雪
❼ 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
我的事冀教版
❽ 四年級語文上冊蘇教版教案
您現在的位置: 蓮山課件 >> 教案設計 >> 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教案 >> 正文
16*《母雞》 ★★★
16*《母雞》
作者:佚名 資料來源:網路 點擊數:16 更新時間:2009-9-27 13:33:34
16*《母雞》
學習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
2 鄰居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3 比較本文與《貓》在寫法上的異同點。
一、交流見聞,導入新課
1 交流課前收集的關於母雞的見聞。
2 導入新課:
貓是一種很平常的小動物,可是在熱愛社會的老舍先生看來,卻如同一個既可愛又淘氣的孩子。那麼,老舍眼裡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雞》。
二、自讀自悟
1 師生共同制定閱讀目標。
(1)圈出生字詞,讀准字音。
(2)認真朗讀課文,達到讀流利、讀正確。
(3)弄清課前「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致怎樣的母雞?
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在寫法上個有哪些特點?
2 自主閱讀,邊讀邊批註。
三、匯報交流
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
1 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1)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語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別通過哪些具體事例寫母雞的討厭與不討厭?每個事例各用一個恰當的詞語概括。
(3)聯繫上文和生活體驗談談自己對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可改為「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嗎?為什麼?
2 全班交流。
3 同組合作,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分辨褒貶,積累詞語
1 思考討論:
作者在表達自己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感情變化的過程中,遣詞造句的感情色彩也發生了變化,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 2 分類摘抄詞語。
把自己欣賞的詞句按褒與貶兩類,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復回味,走近老舍
1 師生對話,交流各自讀過《貓》和《母雞》後,對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導學生初步學習賞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讀一讀,然後互相交流閱讀體會。
課後小節:
當我讀這一課時,被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並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抓住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為主線,進行交流、體會,最後我還推薦了課外閱讀《麻雀》《柱子上的母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