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二年級語文識字方法有哪些
1、講故事識字法
把生字編成一個故事來學,如:一個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邊有棵樹,他就靠在樹上休息一下,這個字是「休」。再如:聞,有人聽到門外有動靜,他把耳朵貼在門上聽一聽。
2、肢解字形識字法
有些字看起來筆畫繁多,學生一見認為難記、難寫,如果把這些字分開來記,就顯得簡單明了,一目瞭然。如「鼓」,可分成十豆十又;「贏」可分為亡、口、月、貝、凡。有些字既可以肢解,又可在肢解的基礎上體現出這個字的意義,那就更易記祝如丸…、享,可釋為丸子放在水裡煮發出香味就是「熟」字。
3、比較識字法
漢字中有許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義卻相差很遠,怎樣來識記區別這些字呢?可以用比較法學習,就是把這些字寫出來進行比較。如:青、蜻、清、請、晴、睛,這些字分別在二三冊中出現,可對這些字進行字音、字形、字義上的比較,再組詞,就易記住了。
4、偏旁識字法(形聲字識字)
在學生學過部分合體字的基礎上,學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義。如木字旁:大多是與樹木有關聯的字:如松、柏、樺、樹等,代表與水有關聯的字:如河、清、湖、海等,代表與動物有關聯的字:如貓、狗、狐狸等,多與人手的動作有關聯的字:如提、抬、挑、擔等。
這樣的形聲字有許許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義,看看聲旁,就大體知道了這個字的讀音和含義。這樣學生有了認字的積極性,有些字即使沒學也能大體了解字義和讀音。
但也有個別字形旁與字義不符的,如學習「犧牲」這個詞,學生知道字義是指為正義事業獻出生命,有的學生提出:「老師,為什麼這兩個字是牛字旁呢?」我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得出:「犧牲」過去指殺牛、羊等來進行祭祀活動。學生馬上就理解這兩個字的牛旁的含義。
5、猜謎識字法
猜謎語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中國漢字,很多都可成為一則謎語,寓教於樂,不失為一種好的識字法。如:一字十一筆,無橫又無直,學生問孔子,孔子說無味---淡。會少離多---禽。
6、熟字帶生字法
有些生字可利用學過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變成一個新字。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蟲是「科」……還有許多其他教學生字的方法,如通過畫畫教學生字,藉助實物識字,動作演示識字,筆畫添加等。在教學中各種方法可結合使用,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趣味性,培養識字能力。
7、表演動作識字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肢體動作演示字的形義聯系。在所學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動詞。學動詞時可以想一想動作,再做一做動作。如:學習「」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孫悟空一樣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
如:學習「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動作,然後再做一下,這樣學生就會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這樣不但讓學生記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義,學起來不費力氣,學生還很踴躍。
8、課外識字
(1)閱讀課外書識字
一年級新生在入學 5—7周以後,便可掌握漢語拼音,並利用音節讀一些淺顯的兒歌和兒童故事。此時,教師一邊教生字,一邊引導學生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既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也有效地鞏固了漢語拼音。
(2)在生活中識字以鞏固字形
知識來源於生活,學生在生活中會接觸許多生字,如:校園里的牆報、師生的姓名、商品的標簽、實物名稱、各種圖書、電腦、報紙、門牌、電視里的字幕、車站上的站名等。讓孩子做做「識字剪報」,收集「有趣的商標」,說說「我認識的門牌」,可以讓學生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生字,注意在生活中認識、積累生字。
學生在生活環境中可以接觸到很多漢字,引導平時留心觀察,隨時隨地識字,也不失為一個課外的延伸的好辦法。如:發作業本時,讓學生輪流發,從而認識同學的名字;星期天,讓爸爸媽媽帶著到大街上去「找漢字」,收獲一定不少;家中物品的包裝物上,漢字就更多了。
諸如:「紅蜻蜓」皮鞋、「達能」餅干……當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讀出生活環境中的字時,他是多麼興奮啊!
2.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一二年級還是以識字為重點嗎
是的。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能夠讀准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小學生識字是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礪練而讀准字音、認清字形、了解掌握字義和正確書寫字體的認知與技能活動。它是小學生從運用口頭語言過渡到學習書面語言的首要環節,是閱讀與表達的基礎,是接受啟蒙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
現在小學一、二年級的識字量非常有限。小學低年級學生有旺盛的求知慾,並已通過其他渠道獲得了大量的口頭詞彙和豐富的一般世界知識,為開展識字、閱讀准備了良好的條件。但另一方面,識字困難、識字量少、識字周期長,又使他們的閱讀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受到很大限制。利用拼音識字,並擴展小學生識別詞彙,不僅有利於小學生識字,而且有可能使其超出老師教學的范圍,獨立地處理一些他們未曾學過、未曾見過的生字詞,克服閱讀中的障礙,進行更廣泛的閱讀。
一、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存在方式。
從兒童心理角度來看:言語意識先於字形意識。兒童語言和知覺發展在先,正確語言發生發展於後。研究證明,很小的嬰兒就能區別語音的差異。兒童學習語言是從理解詞開始。小學生學習漢字分三階段:泛化階段;識字階段;再現階段。低年級一般以前兩個階段為主,當然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初級的再現。這就給漢語拼音教學提供了心理依據。
二、從漢字學習的特點來看。
漢字屬表意文字。它的特點是字形表意而不完全表音。因此,往往看見漢字讀不出音來,而讀不出音也就難於明白字義,勢必影響漢字的學習與掌握。由於漢字字音學習困難,所以從古至今人們想出許多辦法來幫助和促進更是規范漢字字音學習的順利開展與進行。後來分別列出普通話的21個聲母,35個韻母,4個聲調和一些拼音規則,簡明清晰,排列有序,科學地反映了普通話的語音系統。是學習漢語不可缺少的優秀工具。
3. 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識字1詞語聯想的作文描述江南水鄉
當你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受挫時,可曾記否?低頭,看自己。
當你無奈於壓力,停滯在路途中時,可曾悔否?或許該,低頭,看自己。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柳屯田在仕途上受挫,且去填詞。
他也曾苦思冥想,分析世態,而又無奈於滄桑。
一世英明,竟只得出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他的故事,只化為
青樓歌妓的淺斟低唱,口傳到井水邊的百姓故事。
柳屯田,你可曾想過:低頭,看自己?若能審視自己,改變自己,或許今
天你的名字會熠熠生光。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在大宋的歌舞昇平中,李後主怯懦了。整日哀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盡管他的詞賦美得冷艷,美得凄涼,但一個堂堂七尺男兒,更貴為君主的
人,為何不能更堅強?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如此
消極的話,不該出於男兒之口。
倘若李後主能更清楚地看清自己,或許他的詞賦會更出色。
看清自己,無論身份地位,無論追求的是什麼,自己,才會心安理得。淮
南皓月冷千山。
清空冷艷的白石道人怡然自得。縱使芳蓮墜粉,疏桐吹綠,亦能與友人歸
來後,翠尊雙飲,下了珠簾,玲瓏閑看月。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漫步於林間的王摩詰看著自己的影子,悠然自在。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總是在空曠無人的自然里,他與影子為伴,快
樂著。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
仕途受挫的東坡先生,不同於怨天尤人的文人們,他感受到了自己的靈魂,
讓後人驚嘆。
赤壁那一輪高山月曉,照亮了一個吟唱抒懷的遊子。看清自己,一個華麗
的轉身,笑看千古風流人物,一尊還酹江月。
4. 二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案例
你能先提供原文嗎? 答案補充 很抱歉,我不熟悉蘇教版的教材,我接觸的是語文版的。 答案補充 漢字有80﹪以上是形聲字,即一部分表音,一部分表義,這可以說是以象形為基礎的漢字最基本的結構規律。斯老師的識字教學,正是在充分運用漢字的象形、會意、形聲等特點的基礎上,來設計她的教學思路,使比較枯燥的識字教學,充滿了形象性,教得生動、有趣,學生也好懂、易記。
在進行識字的教學設計中,我們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呢?
第一,增強趣味性,使識字教學由枯燥變為生動
識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而對於枯燥乏味的事物,小學生是難以以良好的情緒和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的。這不僅會影響到識字寫字教學的效率,還會束縛學生的思維發展、制約識字寫字教學多種育人功能的發揮。因此,要提高識字寫字教學效率,必須在「增強趣味性,使識字教學由枯燥變為生動」上下功夫。 答案補充 1.設計靈活多樣、獨具匠心的教學形式。可以引導學生「字配畫」,趣學象形字;可以引導學生「搜字隊」,活學形聲字;可以引導學生「拼字板」,動學合體字等。
2.提供自主合作、接受創新的學習空間。鼓勵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所學的生字。如編故事巧記字形,藉助字謎樂記字形,通過比較牢記字形等。啟發學生通過觀察探究創造性地學習生字。 答案補充 第二,突出文化性,使識字教學由單調變為豐富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世界迄今為止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在漢字學家的眼中,一個漢字就是一個美麗的文化故事,由漢字組成的漢語系統更是一個燦爛的文化寶庫。因此,識字就不應該僅僅是單純的識字,識字的過程也應該是一個文化學習和積淀的過程。這樣的識字教學就會變得豐富多彩。
1. 引領學生探究漢字的構字智慧,提升漢字學習品位,在漢字學習中發展學生思維想像能力。
2.引領學生探究漢字中蘊含的各種知識,發揮漢字的文化功能,在漢字學習中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總之,識字教學在開掘漢字文化、豐富學生知識、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只要教師在識字教學中,注重依託漢字濃厚的人文內涵,融入先進文化的時代精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意識和主動狀態,開拓識字賞心悅目、趣味橫生、開智育人的教學功效,就能發揮識字的綜合育人功能。 答案補充 第三,體現開放性,使識字教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
語文是母語課程,「學習的資源和實踐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學生識字不應僅僅在語文課中進行,教師應該積極開發和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努力拓展學生識字空間,增大學生的識字量,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
1.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識字。我們要重視課外閱讀,根據學生實際,給學生推薦適合的讀物,引導學生在博覽群書中增加識字量。
2.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識字,在積極組織開展識字活動的同時,教師還應精心組織學生交流、展示識字成果,共同分享收獲的喜悅。
希望以上材料能給你提供一些幫助。
5. 人教版的二年級語文生字該怎麼教
教師教是為了不教,這就要求我們教給孩子識記的方法。
1. 形象記憶法。
在識字教學中,通過簡筆畫、動作、語言等,創設情景,使漢字與事物形象地聯系起來,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效率。如教「哭」字時,學生比較容易寫漏一點,老師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圖畫,再讓學生用簡筆畫畫出她哭的樣子,老師指出「哭」上兩個口表示眼睛,一點是哭的眼淚。這樣,學生寫「哭」字時,就會想到這滴眼淚,就不會漏寫這一點了。
2.猜謎識字法。
學「碧」字的時候我就編了一個謎語:王子和白雪公主坐在石頭上說悄悄話。這個謎語利用了學生喜歡童話故事的心理編的,這樣學生就高效率地記住了這個生字。
3.順口溜識字法。
遇到難、易錯的字,藉助順口溜教學。如教學「美」字:羊字沒尾巴,大字在底下;順口溜識字教學,幽默風趣寓教於樂,琅琅上口,易學好記,學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現語文課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識字效果
4.找規律識字法。
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去尋找規律的方法。加一加:如方加一個反文旁就成了放。減一減:如:學了園,減一減就成了元。換一換:如底和低就可採用換一換的辦法
5.故事識字法。
小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在識字教學中,若能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讓他們通過聽故事、講故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記住生字,更能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
6.用比較法識記。
漢字中的形聲字佔了多數,因此掌握好這類字的造字規律將對今後提高生字的識記效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形聲字有兩部分組成:形旁(表義),聲旁(表音)。教學時,要將漢字音、形、義三者結合起來識記。如教學「青、請、鏡、睛」,告訴孩子們「青」是聲旁,所以這幾個字的韻母都是後鼻韻母ing, 「請」跟語言有關,部首是言字旁,「鏡」是金
屬,部首是金字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旁。運用這種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義三者之間的聯系,有效地提高識記效率。
7.鼓勵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創新者,他們喜歡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得到肯定後往往會獲得心靈上的滿足,並會用更高的情趣,更積極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師要想方設法保護他們這種熱情,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識字,不要強求統一。
8.生活中識字,課外閱讀識字。
語文是最開放、最容易和社會發生聯系的學科。因此識字教學也應該是開放的,不只局限於課堂,我們要運用好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我們要讓孩子們主動認識出現在身邊的字,如:學校的標語,街上的廣告牌、店名,食品上的名稱等。我們可在班上開展「讀故事講故事」活動,既擴大了識字量,豐富字詞積累,又培養了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
6. 二年級上冊語文書上的識字二的生字順口溜.
練書法,畫圖畫,下象棋,彈鋼琴,拉二胡,唱京戲,栽花草,喂鴿子,養金魚,做航模,學電腦,觀天氣.
7. 二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研究主題有哪些
《小學二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研究》計劃
一、在教學中,依據字理識字的原理,主要可以運用了下面三種
教學方法:
(
1
)
「
一個家族的字
」──
形聲字舉一反三識字法
現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漢字,
形聲字約占
70%
,
如果我們能把握
住形聲字的構字規律,
引導學生發現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來幫
助學生識記和理解生字,
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還能幫
助學生理解字義。我在教學中將聲旁相同的漢字稱作
「
一個家族的
字
」
。而且告訴學生,一個家族的字,聲旁相同,形旁表示的是什麼,
那麼這個字就與它有關。例如《美麗的小路》一課時,要求認讀的字
中有一個
「
澆
」
字,
學生一看是
「
氵
」
,
馬上就反應過來,
「
澆
」
與水有關,
所以是
「
氵
」
。按照同樣的原理,學生明白了
「
燒
」
與火有關,
「
繞
」
與絲
線有關.這樣,我們通過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舉一反三,學生一下子
就認識了五個生字,
而且大略知道了這些生字的意義,
這對於他們避
免寫錯別字也是很有幫助的。
因為他在寫的時候會聯想到這個字與自
己寫的內容的關系,而從字列中選擇合適的字。
我們在識字教學中,
應該有意識地教給學生一些偏旁表示的含義。
學
生了解了偏旁的含義後,就能根據字形去理解字了。例如:
「
冫
」
古字
「
冰
」
,意寒冷;
「
礻
」
示,與神祗、祭祀、宗廟、禍福有關;
「
宀、廣
」
房屋,作意符與房屋或居住有關。
(
2
)依據字形猜測字意,理解文字內涵
──
新
「
加一加
」
識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