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年級上冊語文書觀潮的資料
我國 最大最壯來觀的潮汐是錢塘源江潮,潮頭高達8米左右,潮頭推進速度每秒達近10米,其壯觀景象,洶涌澎湃,氣勢雄偉,猶如千軍萬馬齊頭並進,發出雷鳴般的響聲,實為天下奇觀。錢塘江在杭州灣流入東海,河口外寬內狹,寬處達100千米,狹處只有幾千米。海水剛進海口,水面寬,越往裡就越受河流兩岸地形的約束,海水只好涌積起來,並且越積越高,加之錢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擋,又促進水位增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牆。當後面的海水不斷湧入時,就形成了後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的壯觀景象。
❷ 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觀潮教案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設計教案,共34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 們那裡 下 載
課題
1觀潮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昂首東望、風平浪靜、水天相接、沸騰、橫貫江面、齊頭並進、奔騰、漫天卷地、依舊、恢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邊讀書邊想像畫面,能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
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准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反思
一、板書課題: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出示自學提示:(2分鍾)
1、自由讀課文,讀准、讀通課文,畫出有生字的詞語並讀一讀。
2、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3、這篇文章就是按照什麼的時間順序寫的?
四、學生自主學習(12分鍾)
五、檢查自學情況:(18分鍾)
1、比讀課文
2、檢查學習生字詞的情況。
1)我會讀。
2)哪個字的讀音你要提醒同學?
3)哪個詞的意思你不理解?
4)哪個詞你想提醒同學注意寫?
3、用上課文中的一個或幾個詞語說話。
六、作業
1、學生書寫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搜集課本以外有關於錢塘江大潮的資料。授課時間: 年 月 日 備課人:李茂香
1觀潮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反思
一、板書課題
二、出示教學目標:
1.邊讀書邊想像畫面,能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2.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3、學習文章,體會錢塘江大潮來臨時的壯觀景象。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能夠背誦部分課文。
三、出示自學提示:(2分鍾)
自由讀課文,思考:
1、潮來前、潮來時、潮水過後江面的景象分別是什麼樣的?找到相關句子讀一讀,從中你又體會出什麼?
2、為什麼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都被稱為天下奇觀?
四、自主學習(15分鍾)
五、檢測學習情況:(12分鍾)
六、再讀課文,加深理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七、作業:
1、完成練習冊
2、完成同步練習
八、板書設計:觀潮
(錢塘江大潮)
雄偉壯觀
天下奇觀潮來時如臨其境
有聲有色
授課時間: 年 月 日 備課人:李茂香
課題
2雅魯藏布大峽谷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7個生字,理解本課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像,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美麗偉大,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
3、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邊讀邊想像課文描繪的美麗景象,體會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准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課時)
教學反思
一、板書課題: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出示自學提示:(2分鍾)
1、自由讀課文,讀准、讀通課文,畫出有生字的詞語讀一讀。並用你喜歡的方法理解詞語。
2、為什麼說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作者用什麼方法來說明的?
3、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哪些景觀使你感到特別神奇?為什麼?
4、課文中一連幾處用了「從……到……」的句式,讀了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麼?
四、學生自主學習(12分鍾)
五、反饋,檢查自學情況:(18分鍾)
1、比讀課文
2、檢查學習生字詞的情況。
1)生匯報在自學中讀懂的詞語意思。
2)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共同解決。
六、拓展
學習了課文之後,相信大家對雅魯藏布大峽谷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假設你是一個導游,請你寫一段導游詞,向遊客們介紹雅魯藏布大峽谷吧!
七、作業
1、寫本課生字、詞。
2、完成本課同步練習。
❸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觀潮資料
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
1:第1自然段寫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2:第2—5自然段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順序記敘了錢塘江大潮的一次過程,具體描繪了錢塘江大潮奇異壯觀的景象。
3:第2自然段寫潮來前的景象和人們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這一段先交代觀潮的時間、地點。接著描繪了江面的景象及遠處的小山、近處的建築,從而寫出了潮來前的平靜。之所以寫潮來前的平靜,是為了給潮來時的景象作鋪墊,使人讀到「潮來時」的景象時自然與先前的「平靜」形成強烈對比,從而感受到大潮的壯觀。在這部分的描寫中「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這句話是不可忽視的,正是由於錢塘江入海口地勢的特點,才有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形成。最後寫錢塘江大堤上等待觀潮的人極多和人們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早已人山人海」「昂首東望」「等著,盼著」足以看出人們的心情,也正說明這「天下奇觀」對人們有著多麼大的吸引力。
4:第3、4自然段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潮來時的奇異景觀。這是文章的重點內容,也是教學的重點部分。第3自然段先寫從遠處傳來的「好像悶雷在滾動」的隆隆的響聲,但「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什麼變化」,聲音像悶雷說明還很遠,江面還沒有變化卻聽到聲音,可以想像大潮來勢之大。接著再寫隨著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水天相接」說明是在遠處,之所以看到大潮像「一條白線」,是因為水天相接的東邊江面寬闊,潮頭不高的緣故。
5:第4自然段具體形象地描繪大潮越來越近時的壯觀景象。先寫「白線」很快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寫出了大潮越來越近,水勢逐漸加大的過程。接著寫「再近些」時,「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牆」,從顏色和高度這兩個角度寫出了大潮的氣勢,這是由於東寬西窄的地形,使得白浪翻滾的潮水形成六米多高的城牆。最後寫「越來越近」時,大潮更加驚天動地、氣吞山河,「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這句話中作者運用了兩個比喻句,從景象和聲音兩個角度,形象具體地寫出了大潮的水勢之大,來勢之猛,真是氣吞山河,無比壯觀。
6:第5自然段寫潮頭過後的江面的景象與變化。一是寫「霎時,潮頭奔騰西去」說明大潮過去時急且快,可是餘波未盡,「漫天卷地」「風號浪吼」兩個詞寫出了餘波之大。二是寫江面恢復平靜以後,江水漲了六七米高。顯然,這時的平靜與潮來前的平靜完全不同。這兩點描寫從另一角度進一步說明錢塘江大潮確實是天下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