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學好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
要上好一年級的每一節語文課,教師就要求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內斷探索、實踐和總結教容學經驗,有很好地駕馭課堂的能力,更要掌握孩子的年齡特徵,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做他們知心朋友,了解他們的喜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因材施教,讓孩子們盡快走出幼兒園的行為習慣而適應小學生活,達到最優最佳的教學效果。
❷ 怎樣學好一年級語文
學好一年級語文,要著重從以下方面著手:
1、注重培養語文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應自覺主動地學習,這是學習語文的關鍵。
2、多讀多練,培養語感。
語文是一門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學習的重點。平時應加強語言表達方面的鍛煉,靠生活點滴積累。所以讀書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重視要讀說訓練,並可以時刻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建議家長在用心傾聽孩子讀書的同時,給他一些掌聲,一句鼓勵,一份自信。假期中,可以引導孩子預習新課,閱讀兒童著作,或背誦古詩文時實踐一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勤於練字,認真書寫。
古人雲:「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不同的字跡,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所以擁有一手好字,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建議學生可以練習楷書,可以臨摹,久而久之的楷書練習,其精神與風格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要給予扎實有恆的要求,讓學生的意志受到了考驗與磨煉。這也是這學期的教學重點。
4、留心觀察,寫好作文。
寫好作文不難,但必須留心觀察,把生活的點滴記錄下來,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組織好語言,匯集成篇即可。當然「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說總是很容易,做起來就難了。重點培養學生的字詞及基礎知識。並將鼓勵他們每天或每隔一天寫一篇日記進行練筆。作文水平有待提高的學生就要多讀書,積累好詞佳句,拓展知識面,不斷充實自己,爭取有大的進步。希望學生在保證課內學習的基礎上多看課外書,在寫作文時就會語言優美。生動。妙語連珠,這些都是因為閱讀面廣,知識淵博。
5、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學習習慣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於思維能力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預習與復習的習慣。
2、勤於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3、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4、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
5、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6、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
7、 課外閱讀的習慣。
❸ 怎樣學好一年級語文
一年級的語文要學好,其實一點都不難,難的是不肯學,不思進取還大言不慚地說自己都掌握了,這種人是比較驕傲,急躁的。
為什麼說一年級的語文好學呢?
所以,要學好語文,請幫助孩子打好基礎,從小細節開始做起!
❹ 怎樣學好一年級語文
如何教一年級孩子學好語文?
一年級是學生學習的起步,可謂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階段,孩子許多行為習慣的養成都在此時。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有待於我們教師去引導,去發現,才能勾畫出宏偉的藍圖。由剛剛入學時a、o、e都不認識的孩子,到一學期後,既能讀書又能寫字甚至都能寫小文章的小學生,一年級老師的功勞可謂大。那麼如何讓每一個孩子學好語文,通過這半年對冀教版小學語文
第一冊教材的教學,我感觸教深。
一、打實拼音基礎
拼音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它同傳統教學一樣但又區別與傳統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做到正確拼讀音節,並不要求會默寫,不等於拼音教學可以放鬆,因為拼音是學生今後識字的一種重要手段。如果拼音學不好,那麼學生今後學語文就會遇到很大的障礙。如何學好拼音呢?除了要學好聲母韻母外,還要培養學生的拼讀能力。組織這樣的小游戲:讓學生准備聲母韻母卡片,小組做拼讀練習。久而久之,拼讀就會成為一種能力,可以說這是學好語文的第一步。 二、識字教學結合語境、抓反復
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一冊識字量加大,要求學生會認的字356個,識字量加大,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有些字含義不太具體,有些太抽象,學生不易理解,記起來更是難。因此在教學中,把識字教學放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學習,除了讓學生採用自己的好方法如抓字形、編兒歌、猜字謎等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方法記字形外我還把字組成詞語或句子,讓學生反復讀,以達到加深印象,記憶字音的目的。另外,根據學生的愛遺忘的特點,我勤復習、抓反復,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三、用好《寫字》書,讓學生寫好字
寫字是語文學習的重要一環。一年級可以說是影響學生寫字好壞的關鍵時期。每次寫字之前,我都先讓學生觀察、分析字形再書寫,我們的教材每課之後都有寫一寫,並且配有《寫字》書,這樣每課教學之後,及時完成《寫字》書,教師認真批閱、指導,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很容易養成。 四、把課文還給學生
剛剛拿到語文課本一翻,我大吃一驚,怎麼全是新課文?細細一看,我發現它全是從兒童的角度來編排的。不用說是學生,就連我還沒有上學的女兒都十分喜歡翻看。既然學生這樣喜歡,我們何不把它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學呢?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讓學生自己去讀
本冊教材課文選編的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適合兒童的語言特點。因此,我總是讓學生自己去說,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個性。如42頁《跳繩歌》有些學生自己就能夠邊跳邊讀,以跳繩的節奏讀出此兒歌,真可謂恰倒好處。又如93頁《小動物怎樣叫》一文,我還沒說許多學生就能惟妙惟肖地讀出各種小動物的叫聲。難道這還用我們去教嗎?
2.讓學生大膽去問
在以往幾年的語文教學中,我經常這樣抱怨,學生不會提問題,因為不會提問題,所以他也就不想著去解決問題。因此每次有領導聽課,效果總是另我不太滿意。可是通過一年級近半個學期的教學,我發現學生不僅會提問,而且還很有深度。如我在教學《樹和喜鵲》這一課時,在學生充分自瀆的基礎上,我設置了這樣的環節,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提問:「我不明白鄰居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樹很孤單?」「為什麼喜鵲很孤單?」„„還有一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老師第一隻喜鵲是從那裡來的?」難道此時我還能說學生不會提問嗎?還會說他們沒有認真思考嗎?在以後的教學中,學生還向我提出了許多各式各樣的問題,為學生學習語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讓學生大膽去說
「說」是語文的一項重要基本功。一年級的「說」也是為今後的寫打基礎。我注意在每課的教學中都給學生創創設這樣的環節,以培養他們說的能力。如在教學《心裡的世界》一課中,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一棵小草、一朵鮮花,你會想到什麼?在《太陽的香氣》一課,我安排了這樣的活動:你聞到過太陽的香氣嗎?同學之間相互說一說。在教學《自己去吧》一課時,我安排了這樣一個活動:你能編一個這樣的故事嗎?„„在這樣的活動中,既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教他們學習語文,要注意方方面面,不僅要教會知識,還要培養能力,而且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只是我個人的點滴體會,還有更多的好辦法有待於我們進一步探討。
❺ 一年級語文的學習方法
一年級語文的學習方法可以先培養孩子對書本的興趣,拼音可以尋緒漸進,可以多用看圖識字讓孩子增加興趣
❻ 一年級小學生怎樣學好語文
一年級孩子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組織好課堂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是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准,課堂教學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剛剛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利用好前半節課,後半節課可以做練習或者游戲,不要把教學內容安排的過多,以免學生疲憊不堪,不僅沒學到你意想中的知識,還使他們在下一節課中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艷可愛的東西。在上課前,可以這樣說: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喜歡嗎?如果今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說悄悄話,老師就獎給他。比比看,今天誰能得到小紅花。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如:課堂上的小游戲、小表演、猜謎語、小活動等這些環節都能很好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而且可以根據每節課的內容設計一些小活動是最好的,能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當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時候可以運用事先約定好的一些口令組織教學。同時還要要求一年級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課堂控制能力: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具體做法是:教師說1、2、3,學生馬上作出回答請坐端師:1、2生:安靜、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編兒歌激發學生興趣、組織教學。如:上課鈴聲響,安靜等待老師進課堂。(教育學生不要大聲喧嘩);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耳朵耳朵看哪裡?耳朵耳朵在聽講。課程進行一半時可以活動一下如:點一點,搖一搖,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對笑一笑,哈哈哈特別感興趣,當說坐會好時,都坐得很好了。教師和學生一唱一和對兒歌,既簡單,又很有節奏感。使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走神的機會。我們要認識到在一年級課堂里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抓好紀律的關鍵。你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須事先讓他們清楚。然後,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讓孩子知道你要他們做什麼,怎麼做,先怎樣再怎樣,哪怕是放幾個學具,放哪兒,怎麼放,都要說清楚。一開始的細致對以後的教學會非常有用。 三、老師講課時要使用兒童化語言。 一年級孩子不同於大學生,只要老師講清要求就行,他們自製里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憑興趣。比如做連線題,如果老師說讓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學生一聽肯定會感興趣。如果哪個學生找錯了或還沒有找到朋友,老師說:哪個小朋友願意幫幫他?學生聽了覺得很親切,他們很喜歡聽這種語氣,老師用這種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說話,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總之,一定得蹲下與孩子們說話。 四、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老師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可以說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說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老師這時可以抓住時機說:還有誰能像他那樣說?要是答錯了,也要給予鼓勵,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聲或送小紅花等方法鼓勵他們,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勵,體會成功的喜悅,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更加堅定學習的自信和勇氣。 一年級學生只要組織課堂教學,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達到最優最佳的教學效果。
❼ 小學一年級語文主要應該讓學生掌握什麼
在小學一年級階段,要使學生學會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的音節;能夠准確、回熟練地拼讀答音節,有條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節。能默寫聲母、韻母和抄寫音節,認識大寫字母和隔音符號,能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
要重視漢語拼音字母和音節的書寫指導。要指導學生掌握字母的筆畫、筆順,利用四線格把字母和音節寫得正確、工整。
從糾正一些兒童的學習習慣入手,不應該呆板的傳授課程,而是應該培養孩子自我學習的積極性,換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一個好習慣的 養成足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而且在上完課以後應該對不同學生的不足做到心中有數,方便以後為學生輔導,更應該對班裡普遍容易出錯的問題,做重點強調。
❽ 對小學一年級的語文學習有什麼建議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子女能否學習得好,是父母非常關心的話題,引導孩子掌握學習技巧很重要:
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終生受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學習的重要開端,好習慣的養成對一個孩子來說,是終生受益的。做為父母要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1)專心致志。孩子入學之後,由於自學能力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家長應嚴格要求並經常提醒孩子在上課時,一定要用心聽講,聚精會神,不要作小動作,更不要說話影響別人聽課。回到家時要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合孩子學習的環境,讓孩子養成放學及時做作業,按規定時間完成作業之後再做其它事情的好習慣。
(2)獨立思考。父母對孩子不能解決的問題要採取誘導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問題,重要的不是教會孩子一道題怎樣解決,而是要告訴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3)認真細致。孩子的作業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去完成,而且不能草率馬虎。這就要求內容正確,書寫工整,按時完成等方面。為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正確率與責任感,從一年級開始,就應要求孩子養成檢查的習慣。
(4)活躍思維。不要以大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提問,要善於培養孩子勤思的優點,對他們的提問進行恰當的鼓勵與表揚,並能及時更正孩子的錯誤想法。對孩子接觸的事物家長要多講,多啟發誘導,千萬不要對孩子的提問不理不睬,這樣會使孩子有問題也不敢問。
注意事項:1、保護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和快樂,而不是挫敗與乏味,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會有增無減。
2、家長對孩子給予適度的期望。期望過高,孩子難於達到,易產生挫敗和無力感,而不喜歡學習;期望過低,不能滿足孩子的求勝心和表現欲,不能調動孩子參與學習的熱情。
3、多關注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與付出,給予及時的肯定和獎勵。而不僅僅是試卷上的分數。因為學習本生就是一個過程,不僅僅是一個結果。對考試的分數要客觀評價,幫助孩子分析「為什麼能得到這些分數?為什麼丟了那些分數?」,對接下來的學習做出調整。
4、孩子是否能進步好學,受父母影響很大。父母的主動學習、少看電視、多看書,孩子會在無意識中模仿,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就能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反之,則不然。
語文教學工作:
就學習習慣的養成在語文學習中具體我們可以這樣做。
1、 學生已學過的要求會認的生字卡片。每天晚上抽出5-10個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並在認讀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組詞,積累詞語。還可以在組詞的基礎上說一句話或一段話,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課堂上的時間,不可能就每個人都輪流說一遍。我們盡量做到在有限的時間里,讓更多的人得到鍛煉。比如,當您抽出「草」字時,他能組詞「草原」,並能說出一句或一段話,如「小羊在草原上快樂地吃草。」這需要家長您足夠的耐心和一定的時間,只要您每天努力與堅持,您的孩子我們的學生就會有不斷的提高。
2、 語文中的有些內容需要家長的大力配合。比如走出校門、家門到外面觀察世界,一是找找新奇有趣的東西,二是幫助孩子認識很多的字。這個活動一定要實踐,這對於您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因為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許多東西值得學生去發現、去了解。並且在滿街的廣告語中能認識很多字,這無疑又是一個學習的好方法。這樣的活動並不是只有一次就可以了,而是在平時的生活中讓孩子多觀察,多留心,培養學生接觸社會,觀察生活的能力。可以搞個認字積累競賽,把每次上街認識的生字寫在或貼在一個專門的大本子上,看看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下來認識了多少字。這樣做,可以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再比如我們為了幫助孩子培養搜集圖片、信息的習慣,鍛煉學生的檢索能力,會每星期布置收集資料的作業。這對學生以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3、 聽寫寫字表裡已學過的生字,堅持多聽寫,多練習,這樣學生就會積少成多。不會寫,不要責罵孩子,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多些鼓勵,少些急躁,因為學習是一個過程。但這並不等於不管或放任自流,督促和表揚同樣重要。
2、要求學生會讀的課文或會背的課文,在家裡讀或背的時候,家長要給孩子讀或背的時間,並且家長要有傾聽的時間,並在書上簽字。這樣,一方面家長督促和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另一方面也增進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溝通。
3、關於拼音學習。的新教材把拼音作為拼讀認字的一個手段,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學會拼讀,一定要會拼讀認字。每天布置的讀的作業,不可小視,不打折扣的完成。所以說,在平時認生字過程中讓孩子學著拼讀,或者在帶拼音的童話故事中讓學生試著通過拼讀認字並閱讀,從而使學生達到會拼讀的目的。
要在認識、拼讀上下功夫,不要進行大量的抄寫練習。
學會漢語拼音是第一學段的任務,不要苛求一步到位,立竿見影。
將拼音教學生活化,將生活中獲得的經驗轉化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礎,在生活中學,在生活鞏固。
兒歌法。辨析法。做一做。
5、孩子給您講故事時,要傾心去聆聽。老師給學生講故事,學生聽,並且要把聽到的內容講給家長。這時,就需要做家長的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去聽,哪怕學生講得不夠通順,不夠吸引人,作為家長的您也要有一個全神貫注的表情,並且多鼓勵孩子:「真好聽,下次講得再好一點,好嗎?」「真不錯,我的孩子會講故事了。」「真了不起,下次再努力講得更好。」千萬別說:「什麼呀,亂七八糟的,去去去,難聽極了。」「沒有時間,忙著呢,自己講一講。」這樣做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一個敢說的環境,鍛煉他的口頭表達能力。畢竟在學校里時間有限,班額較大,每個學生講一遍故事,一堂課的時間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您配合我們,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
7、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從小就應當養成每天閱讀的好習慣。這件事雖不能一時顯現出效果卻會使學生終身受益。所以說,作為家長的您最好每天抽時間陪孩子讀書,不只是督促孩子讀,而是自己做愛讀書的榜樣。還要提供健康有趣的閱讀材料。如兒童讀物、訂兒童的報紙等。另外,與孩子一起討論,發表看法。需要註明的是,家庭的作用不是學校可以替代的。但希望家長暫時不要規定孩子必須看某樣書,低年紀孩子閱讀主要在與培養他的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讓他看喜歡看的書,只要他在看就是一件好事,在適當的時候我也會向孩子推薦好書的。家庭閱讀的好處,也不僅僅是配合了學校的教育。它會對孩子的終身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堅持每天閱讀至少20分鍾。這是一個長期的作業。
方式:家長讀,孩子聽。親子共讀。孩子讀,家長聽。孩子講。
❾ 小學一年級語文主要學習什麼內容啊
習慣、拼音、筆畫、識字、閱讀。
一、習慣
聽的習慣。
當前我國課堂教學方式,普遍以教師講授為主。尤其是小學教育,教師講得多,而且非常具體、細致。這就要求一年級新生首先要過「聽力關」。
講的習慣。
由於部分家長和老師不重視幼兒「講話」能力的開發,很多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低下,不能完整、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長期下去,可能會導致孩子心理失衡,造成一定的心理封閉。
看的習慣。
這里我所強調的「看」,主要是指「看書」。現在的孩子看電視時間過多,必須加以限制;同時,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書本上來。家長要引導孩子自己看書,除了對課本進行正常的預習、復習外,還要擴大孩子的閱讀面。
做的習慣。
盡管現在各學校都在努力減輕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但適度的作業是必須的。通過作業,可以及時了解、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家長要讓孩子嚴格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二、拼音
學會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的音節;能夠准確、熟練地拼讀音節,有條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節。能默寫聲母、韻母和抄寫音節,認識大寫字母和隔音符號,能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
三、筆畫
筆畫通常是指組成漢字且不間斷的各種形狀的點和線,如橫(一)、豎(丨)、撇(丿)、點(丶)、折(乛)等,它是構成漢字字形的最小連筆單位。
筆畫有時也指筆畫數,如字書前有漢字筆畫索引。表示這兩種意思時「筆畫」亦可作「筆劃」,但目下規范作「筆畫」。此外,筆畫還指用筆繪制的圖畫,此義項一般用在古籍中,現時人們不常用或不用。
四、識字
認識文字,指如何把具象化的事物在腦中與抽象化的文字聯系起來。識字方法主要有象形識字法,階梯想像識字法,隨文識字法等等。
五、閱讀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並獲得審美體驗的活動。它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視覺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圖片,也包括符號、公式、圖表等。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閱讀可以改變思想,從而可能改變命運。
❿ 小學一年級怎麼學習語文 詳細
小學一年級語文學習方法是每個小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年級語文是為小學生的終身學
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巨人學校小學語文教研組的老師一直以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
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為基礎,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
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小學一年級語文學習方法總結如下:
一、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
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二、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400 個,會寫100 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閱讀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四、口語交際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在聚優1 對1 的教學中,積極引導、鼓勵學生質疑,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讓他們各
抒己見,勤於質疑發問很重要。同學們在問問題、求解答的過程中有效的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