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七年級語文課外閱讀試題精選

七年級語文課外閱讀試題精選

發布時間:2020-12-16 18:03:14

『壹』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題目(附答案)

感知母愛
鄧笛 編譯
我對於她的第一感知就是那雙手。我不記得那時我幾歲,但我知道我的身體和靈魂與她的雙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那雙手是我母親的,她是一個盲人。
我記得有一回,我在餐桌上畫一幅畫。「媽媽,看,我的畫。」 我畫完後歡叫道。「喔,太好了。」媽媽答道,繼續忙她手上的活兒。 「不,我要你用手『看』我的畫嘛。」我固執地說。她走到我身邊,我拉著她的手觸摸畫的每一部分。她贊美畫時發出的驚呼至今還在我耳邊回響。
她不是用眼晴看,而是用手摸我的臉,摸我想讓她看的東西。我從來沒有覺得這有什麼奇怪的,雖然我知道沒有人用手「看」東西。
我記得她給我梳頭的方式。她先用左手的拇指按在我的眉心上,用食指搭住我的頭頂,然後用右手握住梳子梳我的頭發。她總是把我的頭發梳得很整齊。我嬉戲時,跌了跟頭,弄破了膝蓋,哭著跑回家。她用雙手輕柔地洗凈我的傷口,然後靈巧地進行包紮。
我曾經低估計過她的能力。一天,我看到餐桌上有一盤剛出護的甜餅,我偷偷地拿起一個。我想只要不用手摸,她是不會知道我在趕什麼的。可是,我沒有意識到,她可以聽到我嚼甜餅的聲音。當我從她身邊走過時,她拽住了我的胳膊。「下次,想吃就跟我說,」她說,「你可以吃掉掉所有的甜餅,但要跟我說一聲。」
我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但是,我們都不知道.母親是如何掌握我們的一舉一動的。一天,哥哥帶回一條流浪狗,悄悄地把它弄到了樓上的卧室里。不一會兒,母親就上了樓,.走進卧室說,狗窩可以安在院子里,但絕不能安在卧室里。我們面面相覷,不知道她是怎麼發覺的。
還有一回。我一個人在起居室一面做作業一面看電視,她走進來說:「凱麗,不要邊看電視邊做作業!」我趕緊關掉電視,繼續做作業。我始終搞不明白,她怎麼知道看電視的是我,而不是我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後來,我問她這個問題,「孩子,」她撫摸著我的頭說,「即使你不說話,你還要呼吸呀,我聽出來的。」
那年,我17 歲了。我站在鏡子前一面打扮,一面問母親:「媽媽,你知道我是什麼樣子嗎?」母親答道:「我當然知道。從你出生後護士將你放在我懷里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了你的模樣。我撫摸了你細柔的頭發,撫摸了你身體的每一個部分。我知道你很善良,因為你愛你的父母;我知道你很有愛心,因為你從來沒有為有我這樣一個育人母親而流露出自卑。所以,孩子,我知道你是什麼樣子的人,在我看來,你非常漂亮。」
十年過去了,我也成了一個母親。當護士將我的兒子放在我懷里時,我和我的母親當年一樣能夠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同的是,我用我的眼睛。我急切地要求關掉所有的燈,用我的手觸摸孩子,用我的嗅覺和聽覺來感知他,或者說——感知母愛。
(選自《環球時報》第1648期,文章有改動)
1.「我」對於母親的第一感知就是那雙手,為什麼?( 3 分)
「我知道我的身體和靈魂與她的雙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我」是通過母親的手感知到了母愛,所以「我」對母親的「第一感知就是那雙手」。(意思對即可。)
2.文中的母親總是能掌握「我們」的一舉一動,主要體現在哪三件事上?(3分)
①發現」我」偷吃甜餅;② 發現哥哥把流浪狗帶進卧室;③發現「我」邊看電視邊做作業。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說明了什麼?請結合語境回答。(4 分)
①她贊美畫時發出的驚呼至今還在我耳邊回響。
通過母親略帶誇張的表揚,說明了母親善於鼓勵孩子。
②她用雙手輕柔地洗凈我的傷口,然後靈巧地進行包紮。
說明了母親細心溫柔和心靈手巧。
4.文章結尾寫道:「我急切地要求關掉所有的燈,用我的手觸摸孩子,用我的嗅覺和聽覺來感知他,或者說——感知母愛。」請你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3 分)
「我」通過觸覺、嗅覺、聽覺來感知孩子,傳遞了『我」對孩子」的愛,也更深刻地感知了母親對「我」的愛。

『貳』 七年級上冊 語文 課外文言文比較閱讀專項練習 答案。記住是答案哦

一、畫皆以人重

子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豈不工書,後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使顏魯公③書雖不工,後世見者必寶之,非獨書也。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注釋:①兼金:價值等於平常金子幾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長書法。
③顏魯公:即顏真卿。封魯國郡公,人稱「顏魯公」。工書法,自創一體,對後世影響很大,人稱「顏體」。
閱讀訓練
l、下列句中加點「然」與其他三句中加點「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若聽茶聲然 B. 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C.雜然相許 D.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一錢不直:_
②後世見者必寶之:_
3、翻譯下面句子。
①後人糞土視之
譯文:

②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
譯文: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詩歌、文章、書法、繪畫是否受人重視都與人的品格有關。
B.作者認為蘇軾、黃庭堅的書法繪畫作品流傳下來不只是因為他們技藝高。
C.作者認為章 、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於書法的人。
D.作者認為顏真卿的書法其實不好,後世喜歡的原因是顏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蘇、黃」中的「蘇」指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他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古傳唱,其最後兩句「 」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懷念和祝願。
②永叔,即 ,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參考答案

1、B(這樣),……的樣子;

2、① 值 ②把……當寶貝,珍愛、喜愛;

3、①後來(世)的人們都把他們的書法看作糞土
②古代的人大都會書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 的人(的書法)才能流傳得久遠;

4、D; \

5、①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②歐陽修

二、以學自損,不如無學

夫學者,所以求益①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長者,輕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敵,惡之如鴟(chī)梟(xiāo)。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選自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
注釋:①求益:求得長進。②凌忽:凌,欺侮;忽,輕視。③同列:同輩。④疾之;怨恨他。

⑤鴟梟:兩種惡鳥,這是古人的看法。

閱讀訓練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②人疾之如仇敵
2、指出下列句子屬何種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敵,惡之如鴟梟。(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中「此」指代的內容。

4、短文告誡人們的一個道理是

◆參考答案

1、①用來…… ②痛恨;

2、狀語後置;

3、讀數十卷書,便自高自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
4、學習要永不滿足,做人要謙虛,切忌傲氣。

三、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①,輒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給,啖④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⑤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選自宋·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並序》
注釋:①昏怠:昏沉睏倦。②輒:往往,每每。③沃;澆。這里當」洗」講。④啖;吃、⑤讒:說人壞話。

閱讀訓練
1、給下面句中加點字注音並釋義。
①啖粥而讀 音: 義:
②輒以水沃面 音: 義:
③食不給 音: 義:
④乃至被讒受貶 音: 義: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參考答案

1、①dan吃; ②wo洗 ③ji供應 ④chan說別人壞話;

2、B;
3、①有時夜裡疲憊睏倦,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 ②妻子的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

4、①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後因直言而遭讒降職

③刻苦自勵而心憂天下;

5、揭示主題

四、司馬光好學

司馬溫公①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②絕編③,迨④能倍⑤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注釋:①司馬溫公:司馬光死後被封以溫國公稱號,故稱司馬溫公。

②下帷:原指漢代董仲舒下帷講學,三年不看窗外這件事。這里藉此指讀書專心。
③絕編:原指孔子讀《易經》時,反復翻閱,多次將穿簡冊的牛皮繩子翻斷這件事。這里指讀書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誦。

閱讀訓練
l.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患記問不苦人 ( ) ②迨能倍誦乃止 ( )
③迨能倍誦乃止 ( ) ④詠其文 ( )
2、與「迨能倍誦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子墨子九距之 B.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C.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用力多者收功遠。 B.其所精通,乃終身不忘。
C.書不可不成誦。 D.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4、文中「獨下帷絕編」意思是只有司馬光獨自苦讀。我們學過一個類似的成語也是形容讀書勤奮,這個成語是:

◆參考答案

1、①擔心 ②等到 ③才 ④吟詠;

2、 D;

3、C;

4、韋編三絕,懸梁刺股 ,鑿壁偷光
打撈鐵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於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注釋:1浮梁:浮橋。2維:系,連結。3治平:北宋英宗趙曙的年號。4真定:卻今天河北正定。5權衡:秤錘秤桿。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1)一牛且數萬斤。
(2)募能出之者。
(3)徐去其土。
(4)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
2、翻譯: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試說明懷丙和尚是怎樣把鐵牛從河中打撈出來的?
答案
1、且:幾乎,重達。
募:招募。
徐:慢慢的。
實:裝滿,充實。
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錘秤桿的形狀鉤住鐵牛,慢慢的去掉船里的土,船浮上來,鐵牛也被拉出來了。
3、懷丙和尚先用兩艘大船裝滿了土,放到鐵牛兩邊,系住鐵牛,然後用一根大木頭做成秤錘秤桿的形狀,保持兩船對鐵牛的拉力平衡,然後慢慢的去掉兩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鐵牛拉出來。
中考課外文言文專題練習

(一)師曠問學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釋:1秉燭:點燭。當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後來的蠟燭。2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
1、 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①問於師曠: 。
②安敢戲君乎: 。
③如日出之陽: 。
④臣聞之: 。
2、 將下列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譯句: 。
3、 晉平公想學習,卻又「恐已暮矣」,他所說的「暮」指什麼?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擔心?

4、 師曠的回答,說明他將「暮」理解成什麼意思?他為什麼要這樣理解?

5、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麼?

(二)顏回好學
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注釋:1回:顏回,又稱顏淵。2慟(tòng):哀痛之至。3門人益親:學生更加親近。4遷:轉移。5貳:重復。
1、本文選自《史記》。《史記》是我國古代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 用畢生精力寫成的我國第一部 體通史,魯迅稱它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發盡白,蚤死
(2) 今也則亡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門人益親( )
(2)弟子孰為好學( )
(3)不貳過( )
4、翻譯下面的句子。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6、 根據積累,再舉幾個名人好學的實例。

(三)螳螂捕蛇
張姓者,偶行溪谷,聞崖上有聲甚厲。尋途登覘,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樹中,以尾擊樹,樹枝崩折。反側傾跌之狀,似有物捉制之。然審視殊無所見,大疑。漸近臨之,則一螳螂據頂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視額上革肉,已破裂雲。
注釋:1覘(chān):探看。2圍:此處指蛇的身圍。3殊:極、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加點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 輟耕之壟上 B、受任於敗軍之際 C、悍吏之來吾鄉 D、環而攻之而不勝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譯下面句子。
然審視殊無所見。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分析錯誤一項是( )
A、 螳螂最後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長攻敵之短。
B、 蛇被小小的螳螂擊殺的根本原因是以尾擊樹不重戰術。
C、 姓張的是本文的線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見所聞為線索。
D、 本文步步設疑,環環相扣,文雖短但情節卻緊張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發粟與飢寒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飢寒者。
注釋: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動詞。2陛:宮殿的台階。3聞命:聽到辭命。聞,聽;命,辭命。
1、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1)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 )
(2)立有間(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 )
2、 翻譯
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


3、 景公為什麼聽了晏子的一番話,「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飢寒者」?

(五)勉諭兒輩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日;紗絹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
注釋:1費用:花費錢財。2紗絹:一種細薄的絲織品。3饞:這里是飢餓的意思。
1、 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1) 可辦粗飯幾日
(2) 何必圖好吃好著
(3) 莫待無時思有時
2、 翻譯: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

3、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節儉問題,向我們提出什麼要求?

4、 在市場經濟繁榮的今天,商品供應充足,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還有必要提倡節儉嗎?

(六)打撈鐵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於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注釋:1浮梁:浮橋。2維:系,連結。3治平:北宋英宗趙曙的年號。4真定:卻今天河北正定。5權衡:秤錘秤桿。
1、 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1) 一牛且數萬斤。
(2) 募能出之者。
(3) 徐去其土。
(4) 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
2、 翻譯: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 試說明懷丙和尚是怎樣把鐵牛從河中打撈出來的?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7925557.html?si=7

『叄』 初一語文課外閱讀題帶答案

永 不 錄 用

朱 暉

已是凌晨三點,當他從網吧里出來時,滿腦子仍然充滿游戲里的刀光劍影。他如網游中的大俠般麻利地翻過校園牆頭,突然一個黑影橫亘眼前,他意識到:這次真要掛了。

班主任只冷冷地丟下一句話:回去收拾收拾,准備卷鋪蓋回家吧。

他慌了:「再給我一次機會吧,我保證今後改。」班主任冷笑:「你還好意思求我,這已經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經在全班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後一次機會。」

父親來了,穿著布滿灰塵的破棉襖,在充滿現代氣息的校園里顯得分外扎眼。父親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哀求道:「農村孩子考上重點中學不容易,如果被開除了,他一輩子就完了。」

「給他機會夠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裡有個害群之馬。」班主任斷然拒絕。

父親踉蹌了一下,「撲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驚呆了。他心如刀割,彷彿在滴血,終於爆發了,一把扶起父親,口氣凜然地說:「爸,別求了,我們走。」

班主任輕蔑地說:「對,回你的鄉下撒網吧,只要有我在,就永不錄用你這個無可救葯的人。」

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覺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可憐的父親,仍不願放棄,

又出去四處求人,希望能有個學校接受他。他心裡更加難受,一個被開除的學生,哪個學校還願意要呀。

但父親卻真辦到了。父親興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訴他,鎮中學同意讓你插班旁聽了。他頓時淚眼滂沱,可以想像,這些天父親低三下四地四處求過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說:「爸,您受苦了,都是兒子不孝。」父親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他下跪起誓:「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學。」

畢竟底子不錯,加上刻苦攻讀,他的成績進步很快。轉眼一年過去了,他已升至高三,書本和大學占據了他所有的心靈空間,偶爾想到曾經的網游歲月,恍若隔世。

一天晚上,父親突然對他說:「告訴你個好消息,你以前的那個班主任調到省附中了。」他毫無興趣:「這跟我有什麼關系。」「孩子,你不知道,你還保留了學籍,就是因為他你才回不去的。」停頓了片刻,父親又說:「我今天又到學校去求校長,他答應讓你回去讀書。」

一切簡直難以置信,但當他重新跨入那個熟悉而陌生的校門時,他狠狠地對自己說:「我不僅要從這里爬起來,還要從這里起飛,證明給那個傢伙看看我是否無可救葯。」

轉眼一年過去了,他實現了諾言,考上了省里的重點大學。上學前的那個夜晚,父親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

他恭敬地敬了父親一杯,又敬了母親一杯,然後父親為他斟滿第三杯,說:「孩子,這杯你該敬敬當年的那個班主任。」

他不可思議地望著父親,父親回憶起三件事。

那天,父親跟班主任去辦理相關手續。班主任悄悄告訴他:「老大哥,學校那晚查到了您兒子又去上網,因屢教不改,要強行開除他。我做得絕情,一是迫於學校的制度,二是想讓他的心靈有所觸動,真真地戒掉網癮。更重要的是,我先以他主動休學的名義上報校方,可以為他保留學籍。」父親似懂非懂,但隱隱約約感到,兒子還有希望。

幾天後,父親接到班主任的電話:「鎮中學的校長是我的老同學,我和他說過了,讓您的兒子暫時先到那兒插班。」父親連連道謝,班主任又囑咐:「暫時不要告訴他我做的事,這對激勵他有好處。」父親不是很明白,但相信老師的話必然有道理。

後來,班主任來到家裡。「我就快調到省里了,走之前我會做通校方工作,讓您兒子高三一開學就回來。」父親感激涕零,班主任又掏出五百塊錢,說:「知道你們家庭困難,這點錢給他買點學習資料。另外,還是讓他繼續恨我吧,因為現在他那口氣還沒下去呢,就讓他一鼓作氣考上大學吧。」

聽到這,他的眼淚如洪水般傾瀉而下。

火車到達省城的時候,接站的同學問他是否是某某大學的。他說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摘自《遼寧青年》2009年第3期A版,有改動)

19.通讀全文,將故事的主要情節填寫完整。(6分)

①沉迷網游,遣返回家→② →③

→④ →⑤省城上學,先訪恩師

20.聯繫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人物的心理活動。(6分)

(1)他頓時淚眼滂沱,可以想像,這些天父親低三下四地四處求過多少人呀!

(2)聽到這,他的眼淚如洪水般傾瀉而下。

21. 文章結尾寫到:「他說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請你寫出這樣結尾的好處。(2分)

22.文中班主任是一位怎樣的老師?請結合文章內容舉例分析。(4分)

23.甘作紅燭的苦心人,回頭是岸的有志者,共同演繹一段感人故事。這樣的故事給你怎樣的啟迪?請你談談閱讀後的感受和收獲,不少於100字。(10分)

19.( 6分。每空2分,意對即可)

苦悶消沉,插班旁聽→重返母校,發憤苦讀→考上大學,知道真相

20.( 6分。每題3分)聯系內容1分,心理活動揣摩2分

示例:

(1)沉迷網路游戲被開除,讓父親四處求人,他為此感到慚愧和自責;得知能到鎮中學旁聽,內心十分欣喜。

(2)得知班主任為了挽救自己而煞費苦心,被深深打動,他流下感激的淚。同時也為自己對班主任的誤解而感到內疚。

21.(2分。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本文結尾含蓄,給讀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餘地。

22.(4分)性格特徵,2分示例:班主任是個有愛心和責任心,工作耐心細致,對沉迷網路的學生不放棄,講究教育策略的好老師。分析,2分 能結合事例分析即可

23.(10分)

等 級
評 分 意 見

一等(10-8)
觀點鮮明,語言流暢,字數符合要求

二等(7-6)
觀點明確,語言通順,字數符合要求

三等(5-0)
觀點不明確,語言不通順,字數不符合要求

『肆』 七年級下語文課外閱讀

不一定非要7年滴,做些中考方面地,閱讀沒有界限。因為有些題不標准。比如會跳舞的火爐,,就是內容。要有閱讀技巧。一、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

1. 文章體裁: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 找主題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4. 文章內容: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答: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
5. 材料組織特點: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6. 劃分層次:(1) 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2) 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4) 總分總(掐頭去尾)
7. 記敘線索及作用:線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時間(5)地點(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8. 為文章擬標題。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 填寫讀書卡片。按各項要求上原文尋找,再填寫。注意原文的標題、作者、出版社等項(有時在括弧內)。

10. 記敘順序及作用:(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2) 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4) 平敘(略)
11. 語言特色: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准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註: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12. 寫作手法及作用:(1) 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3) 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4) 象徵手法。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5)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6) 襯托(側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7)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8) 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3. 修辭方法及作用:(1) 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 的效果。(3) 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4) 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6) 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8) 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註: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14. 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方法: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答:「××」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 句子含義:抓住關鍵詞,分析它的特點及含義,聯繫上下文再解釋。
16. 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1) 承接上文。(2) 開啟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啟下(過渡)。(4) 為後文作鋪墊。

17. 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18. 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記敘文閱讀規則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4.運用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氣勢,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8.記敘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9.中間句段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10.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11.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12.寫作人稱的好處: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記敘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14.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15.賞析句段從三方面考慮:內容(寫了什麼,選材有什麼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三、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實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 道理論據。
自己多發揮!就能學好。。我有經驗

『伍』 初一語文課外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雨,應該是一個陰性名詞,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華。
她文靜、溫柔、清新、羞澀。於人不覺間,她輕輕悄悄地走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她如紗如霧,如情似夢,沾衣不濕,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飄過處,天地萬物從沉沉昏睡中蘇醒過來,種子發出嫩芽,竹林長出春筍,楊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靈也伸伸懶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贈給大地。
春雨,又是一個愛美的姑娘,一個極擅丹青的畫師。她手執神奇的畫筆,揮灑出一個美麗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帶雨」,何等脫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又是怎樣的清幽。這全是春雨的手筆啊。
春雨,遍體芬芳的少女,愛美寫美的畫師。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個急性子,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是個利索干凈還帶著幾分潑辣的中年婦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幾分溫柔和文靜,可你知道,她有那麼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親。
江河湖海等待著她補充營養,以豐腴自己的身軀。被太陽烤得口乾舌燥的大地渴望著她的滋潤。田野上的莊稼禾苗,山坡上的樹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著她的乳汁。年復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飽了結實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莢,喂足了圓滾滾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實,才有收獲,才有萬種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乾的大嫂,慷慨的母親。
秋日的雨,是閱盡滄桑的老婦人。
她見過了許多,經過了許多,也做過了許多。她曾經年輕過,輝煌過。如今,桃花梨花謝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該做的要做的都已做過,便顯得有幾分落寞。更有那喜歡悲秋的寫出「冷雨敲窗」的詩句,發出「一場秋雨一場涼」的抱怨。可她是寬容的,豁達的。她知道,人們不會忘記她的過去,不會忘記她做過的一切。
她並不落寞,她正在描畫「紅於二月花」的霜葉,繪制出層林盡染、色彩絢麗的秋之圖。更何況,不久之後,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姍姍而來。
18.閱讀全文;按要求填空。(4分)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寫出了她「文靜、溫柔、清新、羞澀」的性格特徵;把夏雨比作 ,寫出了她 的性格特徵;把秋雨比作 ,寫出了她 的性格特徵。
19.春雨手執神奇的畫筆,描繪出許多美麗的圖畫。請從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3分)
(1) (2) (3)
20.仔細研讀文章,回答下面問題。(6分)
(1)作者為什麼開篇強調「雨,應該是一個陰性名詞,她,而不是他」?(3分)
答:
(2)為什麼說秋天的雨「閱盡滄桑」「並不落寞」?(3分)
答:
21.請從修辭、內容、情感三個方面對文中劃線句作點賞析。(3分)
答:
參考答案 :
19.(1)梨花一枝春帶雨 (2)杏花春雨江南 (3)小樓一夜聽風雨(3分,每處1分)
20.(1)作者用肯定的語氣把雨比作女性,表現了雨的溫柔和使萬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徵。同時,也為下文描寫和贊美雨奠定了感情基調。(3分,意近即可) (2)說她「閱盡滄桑」是因為她曾經年輕過,經歷過,輝煌過;說她「並不落寞」是指她正在描繪秋之圖,並在不久之後,會有三月春雨隨風而來。(3分,意近即可,用原文語句回答亦可)
21.作者運用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1分)形象生動地凸現了夏日的雨如母親哺育孩子般的慷慨、無私,孕育著萬物,(1分)表達對夏雨的崇敬和贊美之情。(1分)(意近即可)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語文課外閱讀試題精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