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復習資料
六(上)語文復習資料
1、《我們愛你啊,中國》是一首詩歌,作者以飽含感情的筆墨贊美祖國的美麗富饒以及悠久的歷史,光輝的成就,抒發了對偉大祖國的無比熱愛,全詩按總分總的結構寫的。
2、全詩分為三部分,開頭歌頌祖國的(幅員遼闊)、總寫(對祖國的熱愛)。
課後3題。五個方面:壯麗的山河、豐富的特產、多樣的民族、光輝的歷史、偉大的成就
學了課文,我想用這些成語來贊美祖國:地大物博、氣壯山河、山清水秀、錦綉中華、
1.cí [ 瓷 ]碗 [ 慈 ]祥 告[ 辭 ] [ 雌 ]雄 [ 祠 ]堂 [ 磁 ]鐵
2.當 燦爛的太陽 跳出 東海的碧波 , 帕米爾高原 依然是 群星閃爍 ;
當 北國 還是 銀裝素裹的世界 , 南疆 早已 洋溢著盎然的春色 。
我們愛你—— 戰國編鍾 奏出的古曲, 改革開放 譜寫的新歌,神州萬里涌動的 滾滾春潮 ,祖國大地燃起的 希望之火 。
我們愛你—— 奮斗書寫 的史冊, 汗水澆灌 的碩果。松樹的 偉岸 、梅花的 高潔 , 博大 的胸懷、 恢弘 的氣魄。
3.這首詩作者以飽含激情的筆墨贊美祖國的 美麗富饒 以及 悠久的歷史 、 光輝的成就 ,全詩採用「 總分總 」的常規結構,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明中心。全詩分為三部分,開頭歌頌祖國的幅員遼闊、總寫對祖國的熱愛。第二部分從不同的側面贊美了祖國 山河無比壯麗、物產聞名世界、民族風物迷人、文化古老燦爛、民族精神偉大,抒發了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學了課文,我想用這些成語來贊美祖國: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錦綉中華、人傑地靈 。
③按要求寫詩句。
描寫西湖的詩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描寫廬山的詩句: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描寫黃河的詩句: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2、鄭成功
1、《鄭成功》是一篇歷史故事,記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建設台灣的史實,歌頌了鄭成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
2、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文天祥 岳 飛 鄭成功 林則徐 張自忠 戚繼光 霍去病 鄭 和 史可法 劉仁軌當代民族英雄:魯 迅 錢學森 鄧稼先 許海峰 鄧小平(記住三個即可。)
3、鄭成功是中國明清之際軍事家、民族英雄。台灣是中國的第一大島。
4、明朝末年,荷蘭侵略者強佔了我國的寶島台灣。他們殘酷地奴役台灣同胞,台灣人民恨透了這伙強盜。
從祖國內地來到台灣的,有不少愛國的讀書人,鄭成功讓他們辦起了學校。他還規定高山族子弟讀書可以免除徭役。這樣一來,高山族和漢族的關系更融洽了。鄭成功建設台灣的兩件實事是:發展生產,興辦教育。
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建設台灣的偉大功業,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這句話在全文中起總結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5、課後六個詞語的意思。載歌載舞:載:又、且。 負隅頑抗:負,依仗、依靠;隅,角落。 6、文中的四字詞語、生字、多音字
nú yì zhù jūn kānɡ kǎi jī ánɡ hénɡ xínɡ bà dào fēnɡ fān bì kōnɡ [奴役 ][ 駐軍 ] [ 慷慨激昂 ] [ 橫行霸道 ] [ 風帆蔽空 ]
shòu ròu lí bà lián dāo liàowàng fù yú wán kàng róng qià
[ 瘦肉 ] [ 犁耙 ] [ 鐮刀 ] [ 瞭望 ] [ 負隅頑抗 ] [ 融洽 ]
lián 窗 [簾 ] [ 廉 ]潔 [ 蓮 ]花 [ 鐮 ]刀 [ 憐 ]愛 [ 聯 ]歡
1.給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 載歌載舞(zài√ zǎi)
橫行霸道(héng√ hèng) 負隅頑抗(ōu yú√) 犁耙(pá bà√)
2.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並選擇其中的兩個詞語寫一句話
慷[ 慨 ]激昂 橫行[ 霸 ]道 喜出[ 望 ]外 驚恐萬[ 狀 ]
負[ 隅 ]頑抗 載歌載[ 舞 ] 街頭[ 巷 ]尾 風帆[ 蔽 ]空
曉艷得了一百分,她喜出望外,載歌載舞。
3.用「望」字擴詞,並填空(不重復)。
①鄭成功在一群將領的簇擁下,站在船樓上四處( 瞭望 )。
②每當你憂愁煩惱的時間,來到大自然,( 仰望 )藍天白雲,俯看花草樹木,你就會明白生活依然十分美好。
③一天,他登上軍營附近的一座山頭,臨風( 眺望 )。
④他( 盼望 )著有一天能和失散多年的親人們團聚。
4.《鄭成功》這篇課文是一篇 歷史 故事,通過學習課文,我知道了鄭成功是 福建 省 南安 縣人,文中講的這件事情發生在 明朝末年 (時間)。
5.「民族英雄鄭成功 收復台灣 、 建設台灣 的偉大功業,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 總結全文 、 深化中心 。請你把這句話換個說法,使表達的語氣更強烈: 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建設台灣的偉大功業,我們怎麼會忘記呢? 文中和這句話相照應的句子是: 我們一定要收復祖國的寶島台灣 。
6.鄭成功收復台灣的准備工作包括 修造船隻、聚集糧草和 操練海軍 。鄭成功建設台灣主要是指 發展生產 和 興辦學校 兩件事。
7.我們之所以稱鄭成功為民族英雄,是因為他打退了 荷蘭 侵略者,收復 台灣 ,並且加強了漢族與 高山 族的聯系。你知道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還有 岳飛 、 文天祥 、 林則徐 。
8.請你寫四個表示愛國的成語、一句愛國名言和一句愛國的詩句。
成語: 以身許國、精忠報國、憂國憂民、赤膽忠心
名言: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詩句: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9.荷蘭侵略者憑借高大堅固的鐵甲艦和艦上的大炮,企圖負[ ]頑抗。英勇的鄭軍官兵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駕著艦船向敵艦隊沖去。他們團團圍住敵艦,使敵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隨著「轟隆」一聲巨響,所有的艦船都震動起來,海面上掀起十幾丈高的水柱。原來是一個炮手瞄準敵艦放了一炮,剛巧打中了彈葯庫。那艘敵艦被炸成許多碎片,飛向天空。敵人驚恐萬[ ],敵艦隊亂作一團。鄭軍官兵乘勢用鉤子鉤住敵艦,一個個跳了上去。敵艦官兵無法逃脫,只好統統舉手投降。
①寫出文中「[ ]」里的字的解釋。 角落 樣子
②看到鄭軍官兵如何英勇,你還想到哪些成語(寫4個)。
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奮不顧身、勇往直前
③用「____」劃出描寫敵人表現的句子。
④根據下面提供的一些詞語,想像一下,當時的敵人還會有哪些表現。試著寫幾句話。
喪家之犬漏網之魚心驚膽戰哭爹喊娘聞風喪膽魂飛魄散丑態百出
鄭成功的軍隊圍住了敵人,荷蘭軍負隅頑抗。鄭軍擊中敵人的彈葯庫,敵人聞風喪膽,嚇得魂飛魄散。敵人投降了。可是還是有幾個漏網之魚跳水逃走了。
10.《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檢測題2。(①到④判斷,⑤排序)
①星期五不是食人族。( × )
②魯濱遜對星期五從一開始就沒有戒備之心。(× )
③西班牙人在美洲對那裡的人們都很友好。(× )
④魯濱遜到達荒島上是在岩洞里度過了他的第一個夜晚。( × )
⑤把魯濱遜到了荒島上所做的事情按時間順序排列起來。 a、b、c、d、e
a.從船上搬運東西 b.修建新住處 c.種糧食 d.製作陶器 e.遇上星期五
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1、《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這篇課文講了波蘭音樂家肖邦身在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表達了對祖國強烈的愛。
2、肖邦:波蘭最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被稱為「浪漫主義的鋼琴詩人」,作品有《革命練習曲》、《悲傷》。3、中外愛國音樂家有: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聶耳。
4、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5、課後第4題:a、埃斯內爾把泥土作為「特殊禮物」送給肖邦,為的是讓肖邦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b、「彌留之際」指病重快要死的時候,肖邦對姐姐說的話,表達了他至死不忘祖國強烈的愛國情感。
6、悲憤欲絕:欲,將要。絕,死亡。 與世長辭:辭,告別。
xiāo bānɡ yǒnɡchànɡ wò shǒu yōu lǜ mǎn qiānɡ rè xuè
[ 肖邦 ] [ 詠唱 ] [ 握手 ] [ 憂慮 ] [ 滿腔熱血 ]
là zhú bā lí kǎ chē shēn yuān
[ 蠟燭 ] [ 巴黎 ] [卡車 ] [ 深淵 ]
xiāo [消 ]除 報[ 銷 ] [ 囂 ]張 雲[ 霄] 元[ 宵] [ 瀟 ]灑
1.解釋詞語:悲憤欲絕:絕: 氣息中止 悲痛憤怒到了極點。
與世長辭:辭: 告別 永遠離開人世。
2.肖邦是 波蘭 (國家)最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被稱為「浪漫主義的鋼琴詩人」,作品有《革命練習曲》、《悲傷》等。我還知道中外愛國音樂家有
聶耳、冼星海、莫扎特、貝多芬 (4例)。
3.1830年11月的一天,維斯瓦河上彌漫著 薄薄的 霧靄。20歲的肖邦告別了自己的親人,坐著馬車離開了首都華沙。在城郊,馬車突然被一大群人攔住,原來是肖邦的老師埃斯內爾和同學們來為他送行。他們站在路邊,詠唱著埃斯內爾特地為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埃斯內爾緊緊地握住肖邦的手說:「孩子,無論你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呀!」肖邦感動地點了點頭。這時,埃斯內爾又 捧過 一隻 閃閃發光的銀杯 , 深情地 對肖邦說:「這里裝的是 祖國波蘭的泥土 ,它是我們送給你的 特殊禮物 ,請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 激動的淚水溢滿眼眶 。他 鄭重地 從老師手中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杯 ,回首望瞭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後登上馬車,疾馳而去。
①這段文字對所寫的事情交代得很清楚,你一定能從中找出時間1830年11月的一天、地點 首都華沙城郊 、人物 肖邦、埃斯內爾及同學們 以及所寫的事情 送別肖邦 。這件事中又寫了 詠唱送別曲、老師的叮囑、贈送銀杯等三個送別場景。
②老師「贈土」的目的是希望肖邦走到哪兒都不要忘了災難深重的祖國和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
③「維斯瓦河上彌漫著薄薄的霧靄。」作者在文中借景抒發了肖邦 離別時悲憤 的心情。
④根據課文內容,理解文中臨別贈言的含義及前後兩句話之間關系,填充句子。因為我們希望你無論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所以 我們把祖國波蘭的泥土作為特殊禮物送給你 。我們之所以把祖國波蘭的泥土作為特殊禮物送給你,是因為 我們希望你無論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 。
⑤課文寫出了埃斯內爾說話時的動作「 握住 」和神態表情「 深情 」,這一細節描寫的作用在於 老師希望肖邦不要忘記祖國的關切之情 。
⑥想一想,回答問題:
a.根據這段文字寫的送別內容,你認為埃斯內爾為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中,會有「 即使你遠在他鄉,願你永遠不會把祖國遺忘 」的詞句。
b.讀著課文中送別的感人場面的文字,你會很自然地聯想起古詩名句: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4.肖邦在法國巴黎一住就是18年。為了祖國,也為了生計,肖邦四處奔波。疲勞加上憂憤,使肖邦原來的肺結核病又復發了。1849年10月,他終於躺倒在病床上。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著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①認真讀懂文中的重點詞句,理解句子的含義。
a.從「為了生計」這個片語,你可以想像得到 肖邦在國外的生活非常艱辛 。
b.從「四處奔波」這個片語,你會想到 肖邦為了祖國而忘我地工作著 。
c.肖邦「疲勞」的原因是 他為了祖國,為了生計而四處奔波、辛勤創作 。
d.肖邦「憂憤」的是 祖國波蘭還在沙皇俄國的統治之下 。
e.「彌留之際」指 病重快要死的時候 ,肖邦對姐姐說的話,表達了他至死不忘祖國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
f.「緊握著」和「喃喃地」這兩個詞同時用來形容彌留之際的人,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作者這樣用詞的用意是 突出表現肖邦至死不渝的愛國之情 。
②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肖邦彌留之際請求姐姐把他的心臟帶回祖國 。
③在寫法上,這段文字對全文起的作用是 點明主題 。
5.默寫送別詩:①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②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③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④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 唯見長江天際流 。⑤高適《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4、古詩兩首
1、《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被人稱為「生平第一首快詩」。這首詩描寫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消息之後欣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詩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一句准確地表達了詩人的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悅的心情。
(2)杜甫被譽為「詩聖」,他的詩被譽為「詩史」。
(3)全詩體現了一個「喜」字,從「初聞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卻看妻子愁何在」等詞句可以體會到詩人因聽到官軍收復失地而欣喜。
2、《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作者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
(1)愛國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
(2)愛國詩篇背其中一首: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杜甫《春望》 文天祥《過零汀洋》
6、這兩首詩的相同點:均表達了詩人的愛國之情。不同點:第一首是通過「喜」來表達的,寫作者聽到失地收復的消息後極度喜悅和急還鄉的心情;而《示兒》是通過「悲」來表達的,寫作者臨終前的牽掛,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沒有看到祖國的統一。
3、背誦全詩及詩意。
4、帶點字:△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隨意胡亂。△ 漫卷:隨意地捲起來。指高興得不能讀書了。 △青春:明麗的春天 ◇示:告訴 ◇元:同「原」,本來。◇萬事空:什麼事情都沒有了。◇但:只。 ◇王師:這里指南宋王朝的軍隊。◇九州:指中原。◇同:全國統一。◇定:平定,收復。◇:家祭:祭祀祖先。◇:無:同「勿」,不要。◇乃:你的。◇翁:父親。
5、詩意:《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門關外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剛聽到這個消息,眼淚就灑滿了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們的憂愁不知哪裡去了;我胡亂地把詩稿和書籍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在大晴天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著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鄉。我立刻就乘船從巴峽東下,穿越巫峽,一路順流之下,一過襄陽,便直奔洛陽。
《示兒》:我本來就知道人一死就什麼都不知道了,我只是為不能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等到宋朝軍隊向北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在祭祀祖宗的時候,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tì lèi wū xiá luò yánɡ jiājì
[ 涕淚 ] [ 巫峽 ] [ 洛陽 ] [ 家祭 ]
jì[ 既 ]然 [ 寂 ]寞 [ 寄 ]托 事[ 跡 ] 救[ 濟 ] [ 季 ]節
1.寫出古詩內容: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門關外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剛聽到這個消息,眼淚就灑滿了我的衣裳。 劍外忽傳收薊北 , 初聞涕淚滿衣裳 。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們的憂愁不知哪裡去了;我胡亂地把詩稿和書籍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卻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詩書喜欲狂 。在大晴天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著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鄉。 白日放歌須縱酒 , 青春作伴好還鄉 。我立刻就乘船從巴峽東下,穿越巫峽,一路順流之下,一過襄陽,便直奔洛陽。 即從巴峽穿巫峽 , 便下襄陽向洛陽 。
《示兒》:我本來就知道人一死就什麼都不知道了,我只是為不能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死去元知萬事空 , 但悲不見九州同 。等到宋朝軍隊向北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在祭祀祖宗的時候,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王師北定中原日 , 家祭無忘告乃翁 。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妻子: 夫人和孩子 。 漫卷: 胡亂地捲起 。 青春: 明媚的春天 。
示: 告訴 。 元: 同「原」,本來 。 萬事空: 萬事萬物無牽掛 。
但: 只 。 同: 統一 。 定: 平定 。
無: 不要 。 乃: 你的 。 翁: 父親 。
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 唐 代詩人 杜甫 的作品,被前人稱為「 杜甫生平第一快詩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消息之後驚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詩人 渴望安定生活 的思想。「 卻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詩書喜欲狂 。」這一句准確地表達了詩人的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悅的心情。
全詩體現了一個「 喜 」字,從「卻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詩書喜欲狂 。」、「 白日放歌須縱酒 , 青春作伴好還鄉 。」等詞句可以體會到詩人因聽到大唐軍隊收復失地而欣喜。
《示兒》是 宋 朝詩人 陸游 的絕筆,以遺囑的口吻告訴孩子,他為 看不到全中國的統一 (用自己的話回答)而「 悲 」,叮囑孩子「 王師北定中原日 , 家祭無忘告乃翁 」(填詩句)。表達了 渴望祖國統一 的感情。
這兩首詩的相同點:均表達了詩人的 愛國 之情。不同點:第一首是通過「 喜 」來表達的,寫作者聽到失地收復的消息後極度喜悅和急還鄉的心情;而《示兒》是通過「 悲 」來表達的,寫作者臨終前的牽掛,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沒有看到祖國的統一。
4.把下列愛國名句補充完整。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 , 事事關心 。——顧憲成
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 。——陸游
5.客有鬻yù矛與盾者,譽其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人應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應也。寫出古文對應的成語: 自相矛盾
6.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零作成泥碾(zhǎn niǎn)作塵 獨愴(chuànɡ chànɡ)然而涕下
年少萬兜鍪(mó móu) 板橋鄭燮(yán xiè)
直把杭州作汴(bìnɡ biàn)州 巴山夜雨漲(zhǎnɡ zhànɡ)秋池
7.①《秋夕》的作者是( C )
A.杜甫 B.李白 C.杜牧
②「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作者是:( C )
A.陸游 B.辛棄疾 C.陳子昂
③《朝天子•詠喇叭》的作者王磐是( C )
A.唐朝人 B.宋朝人 C.明朝人
④「鐵馬冰河入夢來」的上一句是:( B )
A.衙齋卧聽蕭蕭竹 B.夜闌卧聽風吹雨 C.暖風熏得遊人醉
⑤「天下英雄敵手?曹劉。」這句出自( B )
A.卜運算元•詠梅 B.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C.十一月十四日風雨大作
練習1
1、《愛我中華》這首詩是著名詞作家喬羽為第4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所寫的會歌,這支歌真切地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愛我中華」的思想感情及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和建設偉大祖國的豪情。
2、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56個民族,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如蒙古族(那達慕)、回族(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經節)、藏族(沐浴節)、維吾爾族(內孜節、庫爾班節)、苗族(龍船節)、彝族(火把節)、壯族(三月三)、傣族(潑水節)、滿族、朝鮮族(鬥牛節)
5、負荊請罪
1、《負荊請罪》是歷史小話劇,課文是根據歷史故事將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編的。劇本共分為兩幕;第一幕側重寫的人物是藺相如,第二部分側重寫的人物是廉頗。劇本開頭先寫明時間、地點和人物。劇中的方括弧內主要交代舞檯布景及人物活動情況;劇中的內括弧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通過人物對話,講述了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軍廉頗向遭受其侮辱不與之計較的上卿藺相如負荊請罰的故事,揭示了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肷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貴精神。「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背著荊條去請罪,現表示願意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2、與之相關的成語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
3、藺相如:深明大義 寬容大度 顧全大局 廉 頗:光明磊落 知錯必改 迷途知返
宰相肚裡能撐船。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6、最後的姿勢
1、《最後的姿勢》是寫的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一個老師:譚千秋。他在生死攸關的一刻,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他用自己51歲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人民贊頌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7、船長
1、《船長》是一篇短篇小說。這篇小說講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後即將沉沒時,鎮定自若地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堅守在船長崗位上,隨著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歌頌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船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課文作者是維克多•雨果,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代表作有《巴黎聖母院》、《悲慘的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3、課後第4題句子的含義:(1)人們被哈爾威船長尊重婦女、愛護兒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後己、捨己救人的品德所感動,沒有一個人再違反他的命令,全部聽從他的指揮,有秩序地開展自救。這句話蘊含著對船長忠於職宇、捨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謳歌與贊美。(2)這句話是對哈爾威船長一生品德的贊頌,面對死亡的威脅,哈爾威船長作出了以身殉職的選擇,他忠於職守、捨己救人,又一次表現他的高尚品格。
4、背誦25-30自然段。
5、做人之道:忠於職守、捨己救人、誠實守信、拾金不昧、見義勇為、尊敬長輩、寬容大度
8、愛之鏈
1、《愛之鏈》這篇課文是一首愛的贊歌,作者是美國作家傑尼•巴尼特羅依•李。課文敘寫了喬依幫助老婦人修車不計報酬,老婦人幫助女店主,女店主關愛丈夫喬依的故事,生動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愛的鏈條,贊揚了人間的友愛互助,告訴人們: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伸出援助的手。
2、課文為何用「愛之鏈」作題目:課文中寫喬依幫助老婦人,老婦人幫助女店主,喬依幫助了別人,就是幫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關愛,也必定會得到別人的關愛。每個人的愛都在傳遞著延續,這就是一根愛的鏈條,這就是愛之鏈。
3、喬依:助人為樂、無私奉獻。
4、文中四字詞語的意思。天經地義 荒無人煙 潸然淚下
5、關於愛的名言。
6、多音字;簸 禁 幾 盡
7、課文第六和七自然段。
8、學了課文《愛之鏈》,使我們想起了汪國真寫的《我不期望回報》這首詩中的一句話:人,不一定能使人偉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也使我們想到了一句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練習2 1、背誦五個選擇題和小詩。
《我不期望回報》作者汪國真,他的詩集和小說集,多次獲得全國圖書「金鑰匙」獎。詩中表達的深刻哲理:盡量多地不求索取地為社會,為他人做一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靈變得充實、美麗。
2、采訪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較高層次的互動活動。采訪的注意點:(1)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確需了解哪些方面的內容,要明確解決什麼問題。(2)確定好采訪的對象,列好采訪提綱。(3)提問要有禮貌,語言要得體。(4)記錄重要的內容。
㈡ 六年級上冊鄭成功怎麼復述200字
課文是一篇歷史故事,
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紹鄭成版功是福建權南安縣人.
第二段(第2至6自然段):具體記述了鄭成功收復台灣的經過.
第三段(第7至8自然段):簡要介紹鄭成功建設台灣的兩件實事:發展生產和興辦教育.
第四段(第9自然段):人們永遠不忘民族英雄鄭成功偉大功業.
中間可以添點詳寫
㈢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二課鄭成功
我去效外遊玩時看到那些叔叔,阿姨們正高興的在載歌載舞,宊然跑過來一個大伯橫行霸道的對他們大吼大叫。
㈣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二課鄭成功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殘酷——殘暴,簇擁——蜂擁,綿延——連綿,企圖——試圖。 反義詞:殘酷——仁慈,附近——遠處,聚集——分散,龐大——渺小。
㈤ 模仿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二課鄭成功中第五自然段。20分鍾結束問題。有提供文章
日本侵略者憑借先進、堅固的武器,企圖大開殺戒。應用的中國人回民解放軍冒著敵人答密集的子彈,舉著槍炮向敵人沖去。他們站在長城上,將敵人包圍住,使敵人無路可逃。隨著一聲聲槍聲,敵人們亂作一團。原來,是一個炮手大眾了敵人的一個首領。敵人們立刻慌了手腳。解放軍們乘勢殺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敵軍見無法逃脫,只好統統舉手投降。
㈥ 蘇教版小學語文試卷六年級上冊第一,二單元試卷及答案
三. 詳細內容:
(一)第一單元復習:《我愛你啊,中國》《鄭成功》《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古詩兩首》
1、牢記生字字音:
屋脊(jǐ)碩果(shuò)盎然(àng)醇美(chún)
傣族(dǎi)巍峨(wēi é)氣魄(pò)開拓(tuò)
殘酷(kù)眺望(tiào)慷慨(kāng kǎi)聚集(jù)
簇擁(cù)瞭望(liào)負隅頑抗(yú)酋長(qiú)
耙(bà)徭役(yáo)載歌載舞(zài)深淵(yuān)
欺凌(líng)霧靄(wù ǎi)眼眶(kuàng)流逝(shì)
喃喃(nán)燭光(zhú)巴黎(lí)薊北(jì)
涕淚(tì)巴峽(xiá) 襄陽(xiāng)乃翁(nǎi)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銀妝素裹 盎然 偉岸 巍峨 飄渺 (縹緲) 恢宏 (恢弘) 負隅頑抗
載歌載舞 喜出望外 驚恐萬狀 慷慨激昂 橫行霸道 彌留之際
悲憤欲絕 與世長辭
3、文章分析:
(1)《我愛你啊,中國》的詩歌中心:這首詩通過飽含激情的筆墨,細致的對祖國壯麗的山河、豐富的物產、光輝的歷史、偉大的成就等多方面的描寫,抒發了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語言鏗鏘有力,感情真摯而熱烈,句式整齊,節奏感強。
①請同學們思考,這首詩從哪些方面抒發了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感情,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答:壯麗山河:「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濃妝淡抹……」
物產豐富:「龍井茶的清香,茅台酒的醇美,江南絲綢的光潔絢麗,景德鎮陶瓷的天公巧奪……」
光輝歷史:「戰國編鍾奏出的古曲,……」
偉大的成就:「奮斗書寫的史冊,汗水澆灌的碩果……」
(2)《鄭成功》的文章中心: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歷史故事,記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建設台灣的史事,歌頌了鄭成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說明台灣自古就
是我國的領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這篇文章的結構段落該如何劃分?
答:課文一共九個自然段,第一段就是介紹鄭成功是福建人。第二至第六段主要記敘了鄭成功收復台灣的經過,是課文的重點;第七至第八自然段簡要的介紹了鄭成功建設台灣
的兩件事:發展生產和興辦教育。第九段概括全文。
②鄭成功的軍隊為什麼能夠戰勝侵略者?
答:嚴格刻苦的訓練是取勝的基礎,英勇頑強的作風是取勝的保證,科學合理的方案是取勝的關鍵。
(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文章中心:課文講述了波蘭音樂家肖邦身在異國他鄉仍然不忘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表達了對祖國強烈的熱愛。
①文章中最能表現肖邦愛國之心的是哪句話?
答:是「把我的心臟帶回去」。這是肖邦在彌留之際的請求,是他靈魂深處的吶喊,是他愛國熱情的充分體現,是貫穿全文的情感主線。
(4)《古詩兩首》
①作者介紹: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的詩人。人們稱他是「詩聖」。和唐朝的另一位著名的詩人李白齊名,人們稱他們是「大李杜」。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是目前為止流傳詩作最廣的詩人,共流傳了九千多首。內容非常的豐富。
②作品評析:這兩首詩都是經典的愛國詩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稱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表達出一種喜悅的心情。詩人由於戰火流落他鄉多年後終於可以返回故鄉,不禁欣喜若狂,因此在極度的興奮之中,一氣呵成,以輕松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形式和口吻,表達了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字句發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
(二)第二單元復習:《負荊請罪》、《船長》、《愛之鏈》
1、牢記生字字音:
府邸(dǐ)藺相如(lìn)上卿(qīng)廉頗(lián pō)
唇槍舌劍(chún)侵犯(qīn)踱步(ó)荊條(jīng)
寬恕(shù)筵席(yán)痛飲(yǐn)昏庸(yōng)
侮辱(wǔrǔ)恐懼(jù)安普敦(dūn)諾曼底(màn)
薄霧(bó)翹起(qiào)剖開(pōu)頃刻(qǐng)
救生艇(tǐng)嘈雜(cáo)肇禍(zhào)巍然(wēi)
屹立(yì)顛簸(bǒ)凄涼(qī)皺紋(zhòu)
癟(biě)蹭破(cèng)喘氣(chuǎn)鼻涕(tì)
懷孕(yùn)潸然淚下(shān)粗糙(cāo)臉頰(jiá)
矮小(ǎi)晚餐(cān)吻(wěn)腳腕(wàn)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府邸 上卿 門客 針鋒相對 唇槍舌劍 寬容大度 負荊請罪 踱步 調遣
履行 井然有序 鎮定 大副 荒無人煙 天經地義 喃喃潸然淚下 寒戰(寒顫)
3、文章分析:
(1)《負荊請罪》的文章中心:本課是個歷史小話劇。劇本通過人物的對話,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軍廉頗向遭其侮辱卻不與之計較的上卿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反映了廉頗的知錯就改和藺相如的顧全大局。
①這兩幕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每一幕又分別講了什麼?
答:講述了戰國時代,趙國的大將軍廉頗向上卿藺相如請罪的故事。第一幕主要講了藺相如勸韓勃別為廉頗的擋道而生氣。並講明自己避讓三分的原因。第二幕主要講了廉頗向藺相如請求原諒的故事。
②廉頗為什麼要向藺相如請罪?從這篇課文中可以看出廉頗和藺相如怎樣的性格?
答:廉頗知錯就改,藺相如顧全大局。廉頗曾經有一些言行得罪過藺相如,而藺相如出於國家的考慮,並沒有和廉頗計較,反而很大度。
③文章主要用了哪些描寫方法?有何作用?
主要通過語言動作描寫,刻畫了廉頗勇於改過的直爽性格,也刻畫了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2)《船長》的文章中心:這篇課文選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說。課文講述了哈威爾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猛烈撞擊即將沉沒的時候,鎮定自若的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的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堅持在船長的崗位上,隨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歌頌哈威爾船長忠於職守,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①「諾曼底」號是在什麼情況下被撞的?碰撞後的情況是怎樣的?你從哪裡能體會出來?
答:「諾曼底」是像平常一樣走自己的預定航線。「薄霧籠罩」是引發事故的原因,只聽「砰」一聲響「諾曼底」身子下面被剖開了一個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進了船艙」,可見情況是萬分危急的。
②哈威爾船長是怎樣的一個人?從哪裡能夠看出來?
答:文中有一句話:「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這句話是對哈威爾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崇高品格的贊美與謳歌,面對死亡的威脅哈威爾船長作出了以身殉船的選擇,他不愧為船長。
(3)《愛之鏈》的文章中心:這篇文章是一首愛的贊歌。文章極其細膩的描寫了發生在嚴冬深夜中的愛的故事:失去工作的喬伊無償的幫助老婦人修好汽車,老婦人在用餐的時候又受到了喬伊妻子的精心照顧,也受到了愛的感染,留下來一些錢悄悄的走了。文章贊揚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互愛,告訴人們,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伸出熱情的手。
①說說為什麼文章中用「愛之鏈」作為題目?
答:這篇文章歌頌了人間的風尚:真情互助。人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喬伊也曾經受過他人的真情幫助,因此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情況下也無私的幫助了別人,因此用「愛之鏈」做題目。
②文章的最後一段我們應該如何理解?
答:這是文章的點睛之筆。首先說明他們是互敬互愛的好夫妻,這既是對喬伊找不到工作的寬慰,又是對人間真情的贊揚。
【典型例題】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殘酷( ) 眺望( )慷慨( ) 聚集( ) 簇擁( )
瞭望( ) 酋長( )耙( )徭役( )湍急( )
猝然( )肇禍( )荊條( )廉頗( )酣睡( )
干癟( )嘈雜( )臉頰( )上卿( )潸然淚下( )
府邸( )載歌載舞( )負隅頑抗( )
2、下列字形全對的一項是:( )
A. 洋溢 飄渺 巍峨 清奇俊秀 B. 跳望 簇擁 綿延 載歌載舞
C. 氣魄 把握 吶喊 摧人奮進 D. 免厲 澆灌 強盜 一腔熱血
參考答案:
1、殘酷(kù)眺望(tiào)慷慨(kāng kǎi)聚集(jù)簇擁(cù)
瞭望(liào)酋長(qiú)耙(bà)徭役(yáo)湍急(tuān)
猝然(cù)肇禍(zhào)荊條(jīng)廉頗(lián pō)酣睡(hān)
干癟(biě)嘈雜(cáo)臉頰(jiá)上卿(qīng)潸然淚下(shān)
府邸(dǐ)載歌載舞(zài)負隅頑抗(yú)
2、A
【模擬試題】
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屋脊( )碩果( )盎然( )醇美( )傣族( )
臉頰( )殘酷( )眺望( )慷慨( )聚集( )
簇擁( )酋長( )耙( )徭役( )
2、解釋下列詞語:
(1)嘆為觀止:
(2)戛然而止:
(3)冗雜:
(4)亢奮:
3、選擇詞語填空:
A 旋風一樣 B 斗虎一樣 C 驟雨一樣 D 亂蛙一樣 E 火花一樣
_______________是急促的鼓點;________________是飛揚的流蘇;____________是蹦跳的腳步;_________________是閃射的瞳仁;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強健的風姿。
4、根據例句仿寫:
如果說人生是一首優美的樂曲,那麼痛苦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海)
二、閱讀理解:
(一)閱讀《鼓神》回答問題:
鼓神
王燕
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陝西省略陽縣。這里地處秦嶺腹地,山高坡陡民窮,是李白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關。我流連在這里,販點山貨倒點野味,甚是凄惶可憐,甚至到了春節年關還不敢作歸鄉的打算。
春節的氣氛越來越濃,鞭炮聲鼓鑼聲從街巷小院傳來,聽得人心煩意亂,我裹掖著衣服離開縣城走向一個熟悉的小山村。這里也在操練鼓鑼作春節上街遊行的准備。既然躲不掉就留下來聽聽吧。於是我就混在一幫老頭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間看著壩中十來個中青年漢子把鼓鑼敲得震天價響。
敲打鑼鼓的漢子們敦實威風,這些平時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時一個個精神抖擻,紅光滿面,賣著狂傲,逞著威風,顯得不可一世。這氣氛使我這個異鄉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哀,孤獨孑孑。我准備悄悄地離開。正在這時,敲打大鼓的壯漢把雙槌一收,抹一下額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掃了一遍,最後目光定在我身邊的一個瘦老頭身上,說:「張伯,你來玩一把。」「別,別……」
這個叫張伯的老頭既瘦弱又邋遢,穿著一件破舊的黑布棉襖,雙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惑地直往後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樣的怕過年的落魄人。但姑娘媳婦們卻揪住他往前推搡,說:「鼓神,來一個!」打鼓的漢子一臉虔誠地把有如嬰兒手臂粗的雙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銅鑼銅鈸的後生們也滿臉殷殷地望著他。
我真不相信這樣的蔫老頭能敲擊出什麼花樣來。我等著往下看。他感到是再也推辭不掉了,布滿皺紋和胡茬的臉上突然煥發出一股豪氣,只見他把棉襖脫下來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就在他將雙槌握在手中的時候,一個我不敢相信的奇跡出現了。一個在黃土中長大的像黃土一般平凡的漢子忽然間像天神似的頂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他的眼睛充滿光輝,臉上透出神聖,手臂像鋼棍一樣堅強起來,在輕輕地敲打了鼓沿幾下後,雙臂猛一揮,一聲石破天驚的巨響倏地刺進了我的耳膜和心臟,接著小鼓銅鑼一起轟鳴,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沖動和古老意念的混亂音符猛地從地底躥出來通過雙腳直抵進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種脫胎換骨般的劇痛的快感。
我像被魔語詛咒了似的,雙目緊盯著他,只見他急敲慢敲,重敲輕敲,時而敲打鼓沿,時而肘杵鼓面,時而躍騰猛捶,時而貼鼓輕撫,柔時如絲綢無骨,堅時像槍擊鋼板,亂時烏雲橫壓,齊如布兵排陣;鐵馬金戈亂箭飛,細雨輕風荷塘清,劈山開路是男兒,再聞堂前紡織聲……
就在敲擊出的聲聲鼓鳴中,我似乎聽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獷,女人的嬌娉,還有生命,嬰兒落地開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這些奇妙的幻象在鑼鼓聲交織而成的音韻的羅網中不斷地沖突,糾纏,呼嘯,狂亂……它們似在演繹著生命,似在點撥著生命,似在操縱著人類奔向精神將要達及的終點……
我站在這群肅立的山民之間,觀看眼前出現的不可思議的奇跡,大鼓在響,小鼓在響,銅鑼銅鈸鏗鏗鏘鏘,而指揮這支創造奇跡的鼓隊的老人他已不再是一個蔫耷漢,而是一個飄逸的精靈!一串神秘的符號!一團無形的罡聲!皇天在上,後土在下,人在其中。而他,這個人中的英傑此時就代表著人類在立地頂天!我驚愕了,世上竟有著這樣的聲音。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沒有卑微和可憐。我從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來,充滿敬意地望著他們。我想我該回家過年了。
5、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鼓神」打鼓的情況?
6、談談鼓神的象徵意義。
7、下列表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
A. 開頭說:「到了春節年關還不敢作歸鄉的打算」,是要像《白毛女》中的楊白勞那樣在外面躲債。
B. 最後說「我想我該回家過年了」,既與前邊首尾照應又突出了「鼓神」的鼓聲對我精神的振奮作用。
C. 「鼓神」在壯漢要他打鼓時「甚是羞惑地直往後退」,說明了他性格中的軟弱、猥瑣、卑微的一面。
D. 「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沖動和古老意念的混亂音符猛地從地底躥出來通過雙腳直抵進了我的心中」,表現了鼓聲震撼人心的力量。
E. 「生命中原本就沒有卑微和可憐」,是「我」聽了鼓聲之後得到的啟示,是文中的畫龍點睛之筆。
(二)閱讀《天上的街市》回答問題: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飄渺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8、給下列加點字給予合理的解釋:
(1)天上的明星現了。 現:
(2)我想那飄渺的空中 飄渺:
9、詩人第一節使用了( )的修辭手法,這樣寫的好處是( )。
10、作者由街燈想到明星,他是怎樣自然而然的實現這一「聯想」的?
11、後兩節寫了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哪些地方集中體現了牛郎織女的生活的幸福?
12、對牛郎和織女美好生活的祝福寄託了作者自己怎樣的思想感情?
㈦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復習資料
六(上)語文常識練習
1、我們愛你啊,中國
1、《我們愛你啊,中國》是一首詩歌,作者以飽含感情的筆墨贊美祖國的美麗
富饒以及悠久的歷史,光輝的成就,抒發了對偉大祖國的無比熱愛,全詩按總分總
的結構寫的。
2、全詩分為三部分,開頭歌頌祖國的(幅員遼闊)、總寫(對祖國的熱愛)。
第二部分從從五個方面贊美了祖國,即(山河無比壯麗,物產聞名世界,民族風物迷人,文化古老燦爛,民族精神偉大)抒發了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學了課文,我想用這些成語來贊美祖國:地大物博、氣壯山河、山清水秀、錦綉中華、萬里河山。
2、鄭成功
1、《鄭成功》是一篇歷史故事,記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建
設台灣的史實,歌頌了鄭成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
2、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文天祥 岳 飛 鄭成功 林則徐 戚繼光 鄭 和 3、鄭成功是中國明清之際軍事家、民族英雄。台灣是中國的第一大島。
4、明朝末年,荷蘭侵略者強佔了我國的寶島台灣。他們殘酷地奴役台灣同胞,台灣人民恨透了這伙強盜。
從祖國內地來到台灣的,有不少愛國的讀書人,鄭成功讓他們辦起了學校。他還規定高山族子弟讀書可以免除徭役。這樣一來,高山族和漢族的關系更融洽了。鄭成功建設台灣的兩件實事是:發展生產,興辦教育。
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建設台灣的偉大功業,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這句話在全文中起總結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5、載歌載舞:載:又、且。 負隅頑抗:負,依仗、依靠;隅,角落。
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1、《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這篇課文講了波蘭音樂家肖邦身在異國他鄉不忘亡
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表達了對祖國強烈的愛。
2、肖邦:波蘭最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被稱為「浪漫主義的鋼琴詩人」,作
品有《革命練習曲》、《悲傷》。
3、中外愛國音樂家有: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聶耳。
4、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5、課後第4題:a、埃斯內爾把泥土作為「特殊禮物」送給肖邦,為的是讓肖
邦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b、「彌留之際」指病重快要死的時候,肖邦對姐姐說的話,表達了他至死不忘祖國強烈的愛國情感。
6、悲憤欲絕:欲,將要。絕,死亡。 與世長辭:辭,告別。
4、古詩兩首
1、《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這首詩描寫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消息之後驚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詩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一句准確地表達了詩人的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悅的心情。
(2)杜甫被譽為「詩聖」,他的詩被譽為「詩史」。
(3)全詩體現了一個「喜」字,從「初聞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卻看妻子愁何在」等詞句可以體會到詩人因聽到大唐軍隊收復失地而欣喜。
2、《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作者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
(1)愛國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陸 游
我自橫刃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
(2)愛國詩篇: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杜甫《春望》 文天祥《過零汀洋》
4、帶點字:△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隨意胡亂。△ 漫卷:隨意地捲起來。指高興得不能讀書了。 △青春:明麗的春天 ◇示:告訴 ◇元:同「原」,本來。◇萬事空:什麼事情都沒有了。◇但:只。 ◇王師:這里指南宋軍隊。◇九州:指中原。◇同:全國統一。◇定:平定,收復。◇:家祭:祭祀祖先。◇:無:同「勿」,不要。◇乃:你的。◇翁:父親。
5、詩意:《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門關外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剛聽到這個消息,眼淚就灑滿了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們的憂愁不知哪裡去了;我胡亂地把詩稿和書籍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在大晴天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著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鄉。我立刻就乘船從巴峽東下,穿越巫峽,一路順流之下,一過襄陽,便直奔洛陽。
《示兒》:我本來就知道人一死就什麼都不知道了,我只是為不能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等到宋朝軍隊向北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在祭祀祖宗的時候,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6、這兩首詩的相同點:均表達了詩人的愛國之情。不同點:第一首是通過「喜」來表達的,寫作者聽到失地收復的消息後極度喜悅和急還鄉的心情;而《示兒》是通過「悲」來表達的,寫作者臨終前的牽掛,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沒有看到祖國的統一。
練習1
1、《愛我中華》這首詩是著名詞作家喬羽為第4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所寫的
會歌,這支歌真切地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愛我中華」的思想感情及對偉大祖國
的熱愛和建設偉大祖國的豪情。
2、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56個民族,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
如蒙古族(那達慕)、回族(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經節)、藏族(沐浴節)、維吾爾族(內孜節、庫爾班節)、苗族(龍船節)、彝族(火把節)、壯族(三月三)、傣族(潑水節)、滿族、朝鮮族、侗族(鬥牛節)
5、負荊請罪
1、《負荊請罪》是歷史小話劇,課文是根據歷史故事將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編的。
劇本共分為兩幕;第一幕側重寫的人物是藺相如,第二部分側重寫的人物是廉頗。
劇本開頭先寫明時間、地點和人物。劇中的方括弧內主要交代舞檯布景及人物活動
情況;劇中的內括弧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通過人物對話,講述
了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軍廉頗向遭受其侮辱不與之計較的上卿藺相如負荊請罰的故
事,揭示了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肷襟和廉頗知錯就
改、爽直磊落的可貴精神。「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背著荊條去請罪,現表
示願意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2、與之相關的成語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
3、藺相如:深明大義 寬容大度 廉 頗:光明磊落 知錯就改
6、船長
1、《船長》是一篇短篇小說。這篇小說講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
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後即將沉沒時,鎮定自若地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堅守在船長崗位上,隨著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歌頌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船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課文作者是維克多•雨果,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被稱為「法
蘭西的莎士比亞」。代表作有《巴黎聖母院》、《悲慘的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3、課後第4題句子的含義:(1)人們被哈爾威船長尊重婦女、愛護兒童的人
性美和先人後己、捨己救人的品德所感動,沒有一個人再違反他的命令,全部聽從他的指揮,有秩序地開展自救。這句話蘊含著對船長忠於職宇、捨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謳歌與贊美。(2)這句話是對哈爾威船長一生品德的贊頌,面對死亡的威脅,哈爾威船長作出了以身殉職的選擇,他忠於職守、捨己救人,又一次表現他的高尚品格。
5、做人之道:忠於職守、捨己救人、誠實守信、拾金不昧、見義勇為、
尊敬長輩、寬容大度等等。
7、愛之鏈
1、《愛之鏈》這篇課文是一首愛的贊歌,作者是美國作家傑尼•巴尼特羅依•李。
課文敘寫了喬依幫助老婦人修車不計報酬,老婦人幫助女店主,女店主關愛丈夫喬
依的故事,生動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愛的鏈條,贊揚了人間的友愛互助,告訴人們:
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伸出援助的手。
1、課文為何用「愛之鏈」作題目:課文中寫喬依幫助老婦人,老婦人幫助女
店主,喬依幫助了別人,就是幫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關愛,也必定會得到別人的關愛。每個人的愛都在傳遞著延續,這就是一根愛的鏈條,這就是愛之鏈。
2、喬依:助人為樂、無私奉獻。
《我不期望回報》作者汪國真,他的詩集和小說集,多次獲得全國圖書「金
鑰匙」獎。詩中表達的深刻哲理:盡量多地不求索取地為社會,為他人做一些事情,
努力使自己的心靈變得充實、美麗。
練習2
1、《我不期望回報》作者汪國真,他的詩集和小說集,多次獲得全國圖書「金
鑰匙」獎。詩中表達的深刻哲理:盡量多地不求索取地為社會,為他人做一些事情,
努力使自己的心靈變得充實、美麗。
3、采訪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較高層次的互動活動。采訪的注意點:(1)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確需了解哪些方面的內容,要明確解決什麼問題。(2)確定好采訪的對象,列好采訪提綱。(3)提問要有禮貌,語言要得體。(4)記錄重要的內容。
8、小草和大樹
1、《小草和大樹》課文講述了出生於貧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
壓力下,堅持學習,嘗試寫作。當她滿懷希望得到大詩人指點時,卻遭到了巨大的
打擊。但她沒有失去信心,而是從羞慚與痛苦中昂起頭來,與兩個妹妹一起發奮努
力,改變方向,繼續寫作,三姐妹終於脫穎而出,成為震動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作
家,這個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勃朗特和兩個妹妹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與不懈努力的
堅強意志,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她們在保守觀念與陳腐偏見盛行的年代,敢於破舊
勢力的勇氣與膽識。
3、課文為何以「小草和大樹」為題:夏洛蒂為理想而奮斗的頑強意志和不屈
的抗掙精神使自己脫穎而出,成為震動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作家,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澆灌成「大樹」,讓我們感受並領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備堅強意志和聰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4、課後第3題句子的含義:(1)作者將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仙人掌花」,意
在突出她不屈的精神和在惡劣環境中茁壯成長的頑強的生命力。(2)從作者比喻中可體會出夏洛蒂•勃朗特姐妹付出的艱辛努力和堅韌不屈的意志。
5、課後第4題。從勃朗特三姐妹身上受到的啟發有:要敢於和保守觀念、偏見作抗爭;要不畏生活的艱難,環境的惡劣,發奮努力;要具備頑強的意志,不怕挫折,才能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
6、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7、節衣縮食:節,節省;縮,減少。指省吃省穿,形容節約。
嗷嗷待哺:嗷嗷,哀鳴聲;待,等待;哺,喂。指飢餓時急於求食的樣子。 要強好勝:好,喜歡。事事不甘落後,願意為了成功付出努力,喜歡勝利、
成功。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樣子。形容名氣很大。
脫穎而出:穎,尖子。錐尖透過布袋顯露出來。比喻人的才能全部顯露出來。
寥寥無幾:寥寥,形容數量少。非常稀少,沒有幾個。
惴惴不安:惴,憂愁,恐懼。形容因害怕或擔心而不安。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9、輪椅上的霍金
1、《輪椅上的霍金》課文講的是被稱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
金在自己完全癱瘓,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面對常人難人想像的艱難,仍
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頑強地挑戰命運,為科學事業作出重要貢
獻的故事,贊揚了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抒發了由衷的敬
仰之情。
2、霍金: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被稱為「宇宙之王」,科學著作《時間簡史》
3、像他這樣身殘志堅的人還有:貝多芬、愛迪爾、張海迪、海倫•凱勒、桑蘭
4、說說霍金的非凡之處,即課後第4題。從以下方面來組織語言回答:
(1)在受到病魔的殘酷折磨下,依然頑強地地行科學探索。(2)取得的成就。(3)忘我工作的事例。(4)回答記者提問的事例。
5、年輕的女記者認為命運讓霍金失去的太多,可霍金卻覺得自己依然擁有很多:手指還能活動;大腦還能思維;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親人和朋友,有一顆感恩的心……從霍金的回答中,我們感受到了:面對殘酷的命運,霍金沒有抱怨,而逝為了自己所能擁有的一切而感到高興。霍金正視命運,樂觀向上,真不愧是令人折服的強者。
11、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
1、《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講述了《魯濱遜漂流記》是「我」家一本三代相傳的書,在閱讀中,「我」懂得了一個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終將成為一個成功者,成為一個英雄。故事告訴我們《魯濱遜漂流記》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是一本告訴我們學會生存、學會堅強、學會面對困難不畏懼的書。魯濱遜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概括起來,他遇到的困難主要有三方面:
荒涼與孤獨、食物缺乏、住宿困難。
2、《魯濱遜漂流記》作者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在書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凶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陪。」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是:一個具有大無罪冒險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終將會成為一個成功者,一個英雄。(課後習題2)
3、課文作者楊紅櫻,兒童文學作家,作品有校園系列小說《女生日記》、《男生日記》、《五三班的壞小子》、《漂亮老師與壞小子》。
4、《魯賓遜漂流記》告訴我們要學會生存,學會堅強,學會面對困難。
練習3
2、我國是一個法制國家。我國小學生的生命財產、合法權益隨時都國家法律的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就是專門為保護我們少年兒童而制定的法律。
3、《從岩縫里長出來的小草》啟示我們:成才不光需要自己的努力,更離不
開親人朋友的關心,因此,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12、姥姥的剪紙
1、《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採用第一人稱敘寫了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高超,
圍繞「喜鵲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紙展開了「我」和姥姥間動情有趣的故事,
表現了「我」對姥姥的深切懷念之情。
2、課文為何以「姥姥的剪紙」為題目。姥姥不識字,只能用剪紙來表達她對
我的期待,對我的牽掛。剪紙是我和姥姥之情感聯的橋梁。
3、姥姥是個心靈手巧、勤勞善良、技巧高超的人。她剪紙技藝高超、作品很受歡迎的原因有:剪紙逼真;姥姥心地善良,廣結善緣,有求必應。
4、課後第4題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姥姥剪得多,剪得時
間長,長年累月的練習使姥姥技藝嫻熟。常言道:「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我們在生活中也是這樣,只要肯花時間,肯花功夫,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5、刁難:故意使人為難。 挑剔:過分嚴格地在細節上指摘。
耍賴:使用無賴手段。課文中指「我」的淘氣與頑皮。
調皮蛋:是對調皮孩子的昵稱。
13、牛郎織女
1、《牛郎織女》是民間故事,牽牛星屬於天鷹座,在銀河的兩岸,當牛郎隔河
相望,有一顆特別亮的大星星,即就是織女星,織女星屬於天琴座。《牛郎織女》的故事表達了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破壞美好生活的專制者的憎恨。還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善良的人們的深深同情。
它與《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孟姜女》被譽為我國四大民間故事。
2、民間故事:指群眾集體口頭創作,口頭流傳,並不斷地集體修改,加工而
成的一種文學形式,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勞動人民的願望、要求和理想,表達
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3、《牛郎織女》中的兩位主人翁深受人們的同情,大家希望他們有個美好的未來,正如蘇軾的一首詞中寫道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人物素描:
14、安塞腰鼓
1、《安塞腰鼓》是我國當代作家劉成章寫的一篇抒情散文,課文為我們描述
了安塞腰鼓這一獨特的民間舞台藝術,通過寫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
震撼人心的力量來贊美黃土高原人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課文按「鼓響之前—
腰鼓表演—鼓聲止息」的順序呈現出「靜—鬧—靜」的表演過程。
2、「好一個安塞腰鼓!」中的「好」體現在: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場面;好在鼓聲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騰騰的擊鼓後生;好在變幻的舞姿。
3、「一聲渺遠的雞啼」表現了對明天充滿了希望。
5、課後習題3:(1)「茂騰騰」寫出了沸騰著生命的熱烈,寫出了後生們的健
壯、朴實與活力。(2)「燥熱」、「飛濺」道出了安塞腰鼓熱烈奔放的特點。(3)「震撼」、「燒灼」、「威逼」動感十足,將安塞腰鼓的活躍與激烈表達了出來,給人與感官與心靈上的震撼,展現了強烈的生命力。
6、課後習題4:「好一個安塞腰鼓」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4次,著力強調,充
分感嘆,從強烈與視覺感受,到聲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動作,再到心靈的搏擊,層層深入,寫出了安塞腰鼓的獨特激情。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青海高原——株柳》這篇課文以優美的筆觸,大膽的猜測與想像,描寫
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經過高原風雪、雷轟電擊,卻頑強地生活了下來,
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個壯觀而獨立的風景,贊揚了柳樹偉大的生命力,表現了作者
的敬畏和贊頌之情。
3、積累有關「柳」的詩句。
4、由這株柳你由想到哪些人物:霍金、桑蘭、張海迪、夏洛蒂……
5、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7、課後習題三:(1)這株柳樹神奇在挺立在高原上,是壯觀的一方獨立風景,
它生命力極其頑強,不僅能在惡劣環境中生存下來,而且居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作者對它產生望而生畏的感覺,是因為柳樹對那不抱怨、不畏怯,堅持抗爭、頑強生存的品格。(2)這句話不僅僅是寫柳樹,而且是寫人。從中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運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滿希望,憑著自己超乎想像的毅力和韌勁去努力,生命就會產生奇跡。
8、「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句中「神奇」是因為:這株柳樹挺立在高原之上,並形成了一方壯麗的風景,它生命力及其頑強,不僅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而且枝繁葉茂,生機盎然。「望而生畏」是因為柳樹不抱怨、不畏怯,堅持抗爭,頑強生存使作者產生了深深的敬意。
9、「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這句話不僅僅寫的柳樹,也在寫人,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運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滿希望,憑借自己超乎想像的毅力和韌勁去努力,生命就能創造奇跡。
10、課題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卻又用了許多筆墨寫到家鄉灞河邊的柳,目的是以家鄉灞河邊的柳柳來襯托、對比青海高原的這株,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這株柳讓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16、草原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動地描寫了草原上如
詩如畫的美麗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
3、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何:哪裡;「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指大草原;話:傾訴;斜陽:傍晚時西斜的太陽。這句話的意思是:蒙漢兩族人民的情誼很深,怎麼捨得就這樣分別?夕陽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對著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依依不捨地話別。
4、「嗯,剛吃過。(回味似的)鯉魚的味道實在是鮮美呀!」這句中的「回味」指吃過東西以後,留在口腔中的餘味。
「在這種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支,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這句中的「回味」指對經歷或接觸過的事情重體味。
5、蒙古族習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為主,傳統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
每年七八月間,草原上都要舉行盛大的「那達慕」大會、「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內容。
6、背誦1、2兩個自然段。
17、麋鹿
1、《麝鹿》是一篇記敘文,介紹了我國珍稀動物麝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保護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
2、麝鹿為何又稱作「四不像」。
3、最大的麝鹿保護區:江蘇省鹽城市大豐縣。
4、珍貴的國家保護動物還有: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丹頂鶴、中華鱘、白鰭豚等。
5、麋鹿是鹿的一種,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所以又被稱作「四不像」。我國古代小說《封神榜》中把它當作姜子牙的坐騎。麋鹿是一種草食性性哺乳動物。它站著的時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後方,它的尾巴是鹿科動物中最長的,蹄子寬大,可以在沼澤中行動敏捷,毛色夏季是棕紅色的,冬季為棕灰色。
6、「……是麋鹿野生放養的理想場所。」中的「放養」側重於自然生態環境下的自由生長。「只有……烏邦寺動物園里飼養的18頭麋鹿生長良好……」中的「飼養」是講麋鹿在英國的一個私人庄園里接受人工喂養。
「數十頭麋鹿被陸續盜往歐洲」中的「陸續」在文中指麋鹿不斷地被人盜往歐洲。「流落在國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繼死去」在的「相繼」指「麋鹿一個跟著一個死去」。
7、悄無聲息:沒有一點聲音、動靜。
銷聲匿跡:形容隱藏或不公開出現。課文中指麋鹿極少,幾乎絕跡。
漂泊不定:比喻職業生活不固定,東奔西走。
顛沛游離:生活困苦,流落他鄉。
18、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
1、《給家鄉孩子的信》是一封書信,作家巴金爺爺在信中表達了對家鄉孩子
真誠的關懷,親切的勉勵,抒發了自己要讓生命開花的美好情感,給人以人生啟迪。
2、書信格式包括五個部分:稱呼、正文、結尾、署名和日期。
4、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像巴金這樣著名的作家還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
聞一多、冰心、老舍、艾青。
5、課文習題2。
(1)「終於」不能省掉,強調了巴金爺爺在提筆寫字非常困難的
情況下,堅持著給家鄉孩子們回信,體現了巴金爺爺對家鄉孩子的理解和關愛。
(2)「終於」強調了巴金爺爺對生命意義的感悟是經過種種努力,「思索」、「追求」之後得來的。
19、錢學森
1、《錢學森》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刻不
忘祖國,以及回國後為我國運載火箭的研製及發射所作的卓越貢獻,贊揚了他時刻
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
3、背誦錢學森的話及所表達的感情。
4、課後第4題。
(1)表達了錢學森的一片愛國感情,他牢記自己的祖國是中國,他要為祖國人
民多做實事。
(2)表達了錢學森對祖國的眷戀與熱愛之情。
5、按時間的先後順序課文第1自然段應放在放在第6自然段的後面,,把它放
在文章開頭是一種倒敘的方法,這樣寫是為了引起讀者興趣,設置懸念,增強表達的效果。
20、詹天佑
1、《詹天佑》課文記敘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過程中,不怕帝國主
義者要挾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難萬險,提前完成修築任務的事跡,表現了詹天佑
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2、京張鐵路從北京到張家口,全長200公里, 是聯系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3、課文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事跡,修築京張鐵路在修築鐵路的過程中,
作者依次寫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事,贊揚了詹天佑的傑出才能和愛國精神。
4、居庸關: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 八達嶺:中部鑿井法。
青龍橋路段:設計「人」字形線路,要求會畫示意圖。
5、「……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築權」中的「爭奪」是指爭相奪取。在句子中是說各個帝國主義國家都想奪取鐵路的修築權。
「帝國主義者誰也不肯讓誰,事情爭持了好久得不到解決。」這句中的「爭持」指爭論得相持不下。在句子中是說各帝國主義國家都想控制我們的北部,競相強詞奪理,讓事情僵持下來。
6、課後習題4。
21、鞋匠的兒子
1、《鞋匠的兒子》課文以生動的事例敘述了兩度當選為美國總統的林肯,雖然
出身貧寒,但面對態度傲慢、自恃上流社會的所謂「優越的人」的嘲諷,憑自己的
智慧與寬容,捍衛了尊嚴,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愛戴。
3、一個鞋匠的兒子能成為國家總統,靠的是他超人的智慧、傑出的才華、寬
容大度和謙遜的人格魅力。
4、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三個「永遠」,其中第一個「永遠」體現了林肯寬宏大度的胸襟;第二個「永遠」表達了林肯為自己是鞋匠的兒子而自豪;第三個「永遠」表達了他對父親的尊敬、愛戴和感激。
5、課後第三題。參議人員對林肯的態度由 尷尬——羞辱——大笑——靜默—
—贊嘆,寬容是一種力量,因為林肯的謙遜、朴實、不卑不亢、寬容、正義贏得了大家的感動和掌聲,所以態度有這么大的變化。
6、「一個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這個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結束分裂,它應該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這句話中「裂開的房子」就是指當時美國正處於南北兩種制度並存的局面。「完整的整體」指一個統一的國家。這句話表達了林肯希望國家結束分裂,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的願望。
7、有關「寬容」的名言。
22、古詩兩首
1、《冬夜讀書示子聿》是南宋詩人陸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讀書生發的感想來
教育小兒子子聿。這首詩深信導闡述了知與行之間的關系。這首詩告訴人們:做學
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
才是真正有學習的人。
《觀書有感》是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的作品。這首詩以暗喻的手法,借半畝方
塘明凈的形象來壁喻讀書體會。這首詩告訴我們,正像源源不斷的活水使池塘變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心智才能更加開豁、更加敏銳。
㈧ 6年級上冊課文鄭成功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6年級上冊課文鄭成功的主要內容是講述了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建設台灣的偉版大功業,鄭成功的權偉大的功業讓人永遠也不會忘記。
分段段意:
第一段:1自然段:介紹了鄭成功。
第二段:2至6自然段:收復台灣的經過。
第三段:7至8自然段:描寫了鄭成功在台灣發展生產和興辦教育兩大事情。
第四段:9自然段:總結全文鄭成功的偉大的功業讓人永遠也不會忘記。
小學語文課文《鄭成功》(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2課)來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歷史功績。
鄭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有《延平王集》行世。鄭成功死後,台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㈨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書第二課鄭成功復述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鄭成功收復台灣、建設台灣的史實.表現了人們對鄭成功的敬佩
㈩ 鄭成功能夠成功收復台灣的原因。 六年級上冊語文練習與測試
1、詳細偵察掌握了台灣地形和敵軍布防以及天候、潮汐、航道等情況,在人力、物力上進行了長期的較為充分的登陸作戰准備,計劃周密。
雖然台灣海峽風大浪急,且有很多暗礁,但鄭成功獲得了台灣海峽的地圖和荷蘭人的布防圖,他利用海峽漲潮之機,越過疏於防範的暗礁實施突襲,從而在傷亡不大的情況下能順利登陸。
2、正確選擇了登陸地點,先佔澎湖,以此作為登陸台灣的跳板和屏障,保障了後續部隊的航渡和後勤支援,還可據此阻斷敵海上的增援。
3、正確選擇了渡海航線,走鹿耳門航道,避開了敵人的正面火力。既可攻其不備,又可一舉分割荷軍部署,隔斷敵人的聯絡。
4、集中數量優勢的戰船,進行海上打援,開創了海戰史上以小而裝備劣勢的戰船擊敗大而裝備優勢戰艦的先例。
5、始終抓緊糧餉的補給,及時解決了後勤保障。
(10)六年級上冊語文鄭成功擴展閱讀:
鄭成功收復台灣的軍事斗爭,是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成功嘗試。通過這一斗爭,驅逐了荷蘭殖民者,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捍衛了中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因而具有極其重大的歷史意義。
鄭成功領有台灣之後,建立了台灣第一個漢人政權,也帶來一波漢人移民潮。鄭成功雖然在攻下台灣的同一年逝世,但繼位的鄭經與鄭克塽持續統治台灣21年,並在陳永華的規劃之下,引進中國明制的宮室、廟宇和各種典章制度,
奠定了台灣在日後成為一個以漢民族文化為主的社會,而不僅僅是另一個海外華埠。因此有學者形容此役「決定台灣爾後四百年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