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
這篇課文通過對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版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權易。
課文的主體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先寫在一場激烈的圍殲戰前夕,郝副營長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寫戰鬥打響以後,為了幫助後續部隊找到突破口,郝副營長毅然點燃了書,結果暴露了自己,被敵人的機槍打中;最後寫這場圍殲戰獲得了徹底的勝利,而那位「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而獻身的郝副營長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好厲害,我們才學到第6課~~
㈡ 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試卷答案
小學部語文語言積累及閱讀能力競賽試卷
一、把下面成語補充完整,並解釋所填的字。(4)
循規蹈( )____ 眼( )手快____
愛不( )手____ 居高( )下____
二、畫出下面成語中寫錯的字,並改正。(4)
陰謀鬼計( ) 走頭無路( ) 一諾千斤( )
談笑風聲( ) 甘敗下風( )
一如繼往( ) 金榜提名( ) 天翻地復( )
三、寫出下面成語相關的人物主角。(3)
初出茅廬( ) 破釜沉舟( ) 指鹿為馬( )
完璧歸趙( ) 卧薪嘗膽( ) 入木三分( )
四、成語接龍(4)
例:洗心革面--面目全非--非同小可--……
1、握手言歡--( )--( )--( )--( )
2、人一己百--( )--( )--( )--( )
五、按要求寫成語。(2)
1、寫出含有「手」的成語。
①形容醫術高明。( ) ②形容重歸於好。( )
③形容十分喜愛。( ) ④形容情誼深於兄弟。( )
2、寫出含有「言」和「語」的成語。(2)
①很少的幾句話。( ) ②自己對自己說的話。( )
③虛假而動聽的話。( ) ④隨口亂說的話。( )
3、根據意思在括弧里填寫AABB式的成語。(3)
①規模氣勢大。( ) ②說話不流利。( )
③人來人往很熱鬧。( ) ④光明而正大。( )
⑤草木長得好。( ) ⑥行動不正當。( )
4、寫出含有十二生肖動物的成語。(以下至少寫四個)(2)
_____、_____、_____、_____
5、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2)
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現人物優秀品質的成語。(2)
_____、_____、_____、_____
7、形容人多的成語。(2)
_____、_____、_____、_____
8、寫幾個是3個字的成語。(2)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常用語部分(28分)
一、將下列習慣用語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填出來。(6)
出其不意( ) 翻手為雲( )
撿了芝麻( ) 福無雙至( )
( )一波又起 ( )敗事有餘
二、把下面歇後語的後半部分補充完整。(6)
泥菩薩過河--( ) 狗咬呂洞賓--( )
水中撈月--( ) 貓哭耗子--( )
豬鼻子里插大蔥--( ) 千里送鵝毛--( )
三、請在下面歇後語的括弧內填上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中的人物。(4)
①( )的居處---開門見山
②( )誤闖白虎堂---單刀直入
③( )用兵---以一當十
④( )敗走華容道---不出所料
⑤( )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⑥( )斷案---鐵面無私
⑦( )七十二變---神通廣大
⑧(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四、按要求寫出你平時積累的格言、警句、名言、諺語。(12)
1、珍惜時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幫助他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待機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熱愛家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團結友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勤奮學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詩文部分(42分)
一、填寫下列古詩文的上句或下句。(8分)
1、隨風潛入夜,__________。
2、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天下誰人不識君。
6、__________,映日荷花別樣紅。
7、__________,內舉不避親。
8、__________,天涯若比鄰。
二、按要求寫詩題。(8分)
1、送別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邊塞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念家鄉及親人的詩: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體現愛國思想的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詩趣味填空。(10分,每空0.5分)
1、填顏色:
(1)__毛浮__水,__掌撥清波。
(2)__日依山盡,__河人海流。
(3)日暮__山遠,天寒__屋貧。
(4)兩個__鵬鳴__柳,一行__鷺上__天。
2、填數字:
(1) 不知細葉誰裁出,__月春風似剪刀。
(2)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__月下揚州。
(3) 飛流直下__尺,疑是銀河落__天。
(4) 朝辭自帝彩雲間,__里江陵一日還。
3、填植物:
(1)離離原上__,一歲一枯榮。
(2)人間四月勞菲盡,山寺__花始盛開。
(3)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__花村。
(4)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____少一人。
四、按要求填寫表格。(8分,詩句每句1分,其它每空0.5分)
作者 朝代 題目 名句
白居易 《憶江南》
王冕 《墨梅》
於謙 《石灰吟》
宋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唐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根據情景填寫名句。(8分)
1、中秋佳節,皓月當空。那一輪圓月被黃燦燦的月暈襯托著,月光如透明的薄紗,朦朦朧朧地罩在大地上,清風拂面,不由撩動我思鄉的情懷:離別故土幾載,家鄉的親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淚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親人啊,可知道海外遊子的心!
2、到了瀑布腳下,捧著清澈的泉水,舒服極了。昂首仰望,瀑布傾瀉而下,潑灑飛流,撞擊在岩石的稜角上濺起朵朵美麗的玉花。望著這美麗的瀑布,我不禁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句詩來。眼前這瀑布里沒詩中那瀑布的壯景,卻也有「飛落數來崖,碎玉嘆飛花」的奇觀。
3、老師,你可記得我--一個令您付出無數心血與汗水的「小淘氣」。您那眼角的皺紋,有一條是為我而生,您那頭上的銀發,有一絲為我而白。「__________、___________」,這詩句不是贊頌您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奉獻精神,還能贊頌誰呢?
4、湖邊,那株豐姿的柳樹亭亭玉立,纖細的嫩葉泛著點點綠光,遠遠看去,就好像一樹綠色的寶石,柳枝也不遜色,低眉順眼,柔柔軟軟、纏纏綿綿,似風姿綽約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課內外閱讀(48分)
一、填空。(14分,每空0.5分)
1、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_______。
2、說到古詩,人們常常提到《唐詩三百首》,這說明了「詩」是在唐朝盛行的一種文學樣式,也表明唐朝詩歌的成就最大。你知道,以下幾個朝代成就最大的文學樣式嗎?
唐詩 宋___ 元____ 明、清____
3、李白是我國唐朝著名的大詩人,被人們稱為「詩仙」,那麼杜甫被稱為_____。
4、我國四大民間傳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華山」是我國五嶽中的__岳,《詠華山》寫的是__朝宰相______七歲時詠詩一事。我們曾經學過一篇有關華山傳說的課文是:《________》,這個傳說選自神話故事《________》。
我國古代神話故事還有許多,如:《________》《_________》等。
6、《三顧茅廬》選自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書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等。
其餘三部名著是:
《______》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等;
《______》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等;
《______》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等。
二、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窮人的自尊 (17分)
閱讀提示 :
社會上送禮、收禮屢見不鮮。不同的人,送禮的目的各有不同;收禮的人,收禮方法也有所不同。讀讀短文,看看作者小時侯送過什麼禮?結果怎樣?如今別人給她送了什麼禮?她又是怎麼收的?再想想文章給你什麼啟發?
丈夫在一所重點中學教書,我們便住在這所學校里。這天,一個女學生來敲門,跟在她身後的是一位中年人,從眉目上看,(顯然、竟然)是女學生的父親。
進得屋來,父女倆拘謹地坐下。他們並沒有什麼事,只是父親特地騎自行車從八十多里以外的家來看看讀高中的女兒,順便來瞅瞅老師。父親說:「農村沒什麼鮮貨,只拿了十幾個新下的雞蛋。」說著,從肩上挎的布兜里顫巍巍的往外掏。布兜里裝了很多糠,裹了十幾個雞蛋。顯然他做得很(細心、精心),生怕雞蛋被擠破。
我提議中午大家一起包餃子吃,父女倆一臉(害怕、惶恐),死活不肯,被我用老師的尊嚴才「震懾」住,吃餃子時,父女倆(依然、居然)拘束,但很高興。
送走女學生和她父親,丈夫一臉詫異。他驚奇從來都把送禮者拒之門外的我,為何為十幾個雞蛋而「折腰」?還破例要留父女倆吃餃子?
望著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講述了20年前自己經歷的一件事。
在我10歲那年的夏天,父親要給外地的叔叔打一個電話。天黑了,我跟在父親身後,深一腳淺一腳地去10里以外的小鎮郵電局。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裝著剛從自家梨樹上摘下來的7個大綿梨。這棵梨樹長了3年,今年第一次結了7個果。小妹每天澆水,盼著梨長大。但今天晚上,梨被父親全摘下來了。小妹急得直跺腳,父親大吼:「拿它去辦事哩!」
郵局早已下班。管電話的是我家的一個遠房親戚,父親讓我喊他姨爹。進屋時,他們一家正在吃飯。父親說明來意,姨爹嗯了一聲,沒動。我和父親站在靠門邊的地方,破舊的衣服在燈光下分外寒酸。一直等姨爹吃完了飯,剔完牙,伸伸懶腰,才說:「號碼給我,在這兒等著,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5分鍾之後,姨爹回來了,說:「打通了,也講明白了,電話費九毛五分。」父親趕緊從褲兜里掏錢。
父親又讓我趕快拿綿梨。不料,姨爹一隻手一擺,大聲說:「不,不要!家裡多的是,你們去豬圈瞧瞧,豬都吃不完!」
回來的路上,我跟在父親的身後,抱著布兜,哭了一路。僅僅因為貧窮,血緣和親情也淡了。僅僅因為貧窮,我們在別人的眼裡好像就沒有一點點自尊。
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姨爹擺手的動作一直深深藏在我心裡。它像一根軟鞭時時鞭打著我的心靈,我不會做姨爹那樣的手勢,給一個女孩子的記憶抹上灰色的印痕。我相信,我今天的餃子將給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記憶,因為愛心的力量總比傷害的力量大得多。
註解:①拘謹:(言語、行動)過分謹慎。 ②顫(ch an)
③震懾(she ):震動使害怕。 ④折腰:彎腰行禮。常指失去自尊。
⑤寒酸:窮苦人不大方的樣子。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在正確讀音下畫橫線)。(2分)
順便來瞅瞅老師(cho u qiu ) 留下抹不去的記憶(mo ma )
2、將文中括弧里不恰當的詞劃去。(2分)
3、從文中找出下例詞語的近義詞。(2分)
拘謹( 拘束 ) 詫異( 驚異 )
4、文中表示「看」的詞還有___、____、____,除文中出現的,請你再 寫3個(一個字的)___、___、___。 (3分)
5、聯繫上下文理解畫線詞語的意思。 (2分)
從眉目上看:_相貌(或長相)___________
生怕雞蛋被擠破_非常害怕____________
6、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承上啟下_______________(2分)
7、你認為女學生的父親是一位什麼樣的人?你從哪裡看出來的?(2分)
_女學生的父親是一位尊敬老師,老實,淳樸,貧窮的人.可以從他說的話和帶雞蛋的方法以及拿雞蛋的動作看出來.(用文中的句子答也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讀了這篇文章,對「收禮」有自己什麼的看法,請寫出來。 (2分)
____(至少要從收什麼樣的禮和怎樣收禮兩方面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獻給母親的歌 (17分)
閱讀提示 :
「世上只有媽媽好」這句話真切地道出了兒女們對媽媽的愛。是的,媽媽給了我們生命,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給了我們許多許多。我們是無法真正用語言來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的。讀讀文章,想一想,作者是怎樣表達對母親的愛的,一共講了幾件事?
藍藍的天空白雲飄,我想飛身上天把這潔白的雲(悄悄、輕輕)摘下獻給媽媽,作她的圍巾。雪梅峰上雪梅開,我不畏路險風蕭蕭,也要把雪梅摘下獻給我偉大的媽媽。
小鳥啾啾細柳枝,春花遍地開。媽媽每在新春之前,總是要為自己定下一個計劃,今年要在那畝地開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埂上種些高粱、玉米,好讓兒女們過節吃上甜甜的高粱飴、香噴噴的玉米棒。媽媽總是想著讓我們能吃上可口美味的東西,從不說她要吃什麼。
全家團圓,媽媽忙前忙後,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女們叫媽媽休息一下,媽媽卻倔強而(喜悅、喜歡)。媽媽雖銀絲飄飄,卻心明眼睛亮。每每茶餘飯後,把我們集中在一起,(查問、詢問)學習、生活、人際關系。我們進步時,媽媽就滿臉微笑,溫柔地表揚我們;當我們沮喪失落時,媽媽就諄諄教導,循循善誘,猶如春天雨露,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孩子將要遠行,昏暗的燈光下,媽媽手拿針線,(密密、細細)縫補著孩子的衣服。媽媽眼睛不好,總是縫一針,落兩針。她那(悄悄、輕輕)的嘆息聲,飄至我的心中,我總是淚濕枕巾。
離家幾千里,每每跳望遠方,我似乎看見我的媽媽站在小山坡上,手塔涼棚,在尋找著,疑視著,盼望兒女們歸來。我時時在夢中望見媽媽展開雙壁,呼喚著我,向我走來,我跳床而起,向媽媽撲去……
媽媽給了我們(堅定、堅強)的性格,上進的精神,我的媽媽是世上最好的媽媽。
1、將文中括弧里不恰當的詞劃去。(劃去"悄悄 喜悅 查問 細細 悄悄 堅定")(3分)
2、將文中第五自然段的錯別字用修改符號改出來。(眺 搭 凝 臂) (2分)
3、用橫線畫出文中的比喻句。(1分)
4、照樣子寫詞語。(2分)
香噴噴(ABB)________ _________
諄諄教導(AABC)________ _________
5、寫幾個成語誇誇媽媽:(2分)_任勞任怨__起早摸黑__披星戴月_ 心靈手巧_______ _____________
6、課文第三段說「媽媽雖銀絲飄飄,卻心明眼睛亮」,第四段又說「媽媽眼睛不好」這兩處是否前後矛盾?為什麼?(2分)
_不矛盾,前面說心明眼亮指的是媽媽對我們觀察很仔細,很能了解孩子的心.後面說媽媽眼睛不好則是因為媽媽年事已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寫媽媽為我們操勞一共講了三件事,這三件事分別是 :(概括要簡潔)(2分)
(1)_訂計劃______(2)_忙團圓______(3)_送遊子______
這三件事是有內在聯系的,因為他們是按 時間______順序寫的。
8、文章最後一段的作用是 點明寫作主題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9、你有沒有曾經想為媽媽做一件事,就像文中的「我」想摘白雲,摘雪梅?把它寫下來。(2分)
㈢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古詩
1、七步詩 《三國.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曹植後期的詩歌實際上是他的痛苦培育出來的,大多是慷慨悲壯之音。現存有《曹子建集》。
2、漉:過濾。
3、鼓:豆豉,煮熟的一種豆製品,可用來調味。
4、萁:豆莖。
5、釜:古代一種煮食器。
6、煎:一種烹飪方法。
[題解]
據《世說新語·文學篇》記載:曹丕在爭當太子的過程中戰勝了曹植,做了皇帝。有一次,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內作一首詩,如果作不成就要殺頭。曹植應聲而作《七步詩》,曹丕聽了之後十分尷尬。
此詩是對曹丕企圖加害同胞兄弟的控訴,曹植沒有被兄長的淫威嚇倒屈服,在很短時間內完成的這首詩,巧妙地運用豆和萁的特殊關徑流,無情地嘲諷了曹丕的卑鄙行徑。詩中「泣」字,用得十分慘痛,詩人內心的痛苦躍然紙上,感人至深,結尾兩句揭示全篇主旨。這首詩從形式上很像寓言詩,詩中的豆不僅會泣而縣城能訴,詩中句句詠豆、萁,無不帶有象徵意義。
[詩譯]
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總結]
前兩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象。
後一句集中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他顯然是在質問曹丕:我與你本是同胞兄弟,為什麼要如此苦苦相逼?
1.鳥鳴澗 唐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詞語注釋:
1.澗:夾在兩山間的流水。
2.閑:安靜。
3.時:時而,偶爾。
簡介: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人稱詩佛,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漢族。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軾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詩400首。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王維在唐詩的范疇顯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科第一(即狀元)。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後兩京收復,降職為太子中允,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並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於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後一度家於終南山,後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墅,遂與好友裴迪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服葯佯為□疾,仍被送洛陽,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後,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後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譯文:
春天寂靜無聲,桂花不知不覺地凋落。
寂靜使春夜裡的山更讓人覺得空空盪盪。
月亮出來了,小鳥竟然被月光驚動。
時時發出的鳴叫在山澗中回響。
3、芙蓉樓送辛漸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西元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漢族。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王昌齡為「七絕聖手」。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詞語注釋:
1. 芙蓉樓: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城樓。
2.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
3.寒雨:寒冷的雨。
4.吳:三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簡稱這一帶為吳,與下文「楚」為互文。
5.平明:清晨。
6.客:在這指辛漸。
7. 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的山為楚山。
8.孤:獨自,孤單一人。
9.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在玉壺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10.冰心:比喻心的純潔。
11.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黃河南岸。
譯文
昨天晚上,透著寒意的雨灑落大地,迷濛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清晨當我送別友人的時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樣孤獨寂寞。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向你問起我,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一顆珍藏在玉壺中的冰一般晶瑩純潔。
4、江畔獨步尋花 唐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寫作背景
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定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
詞語注釋:
(1)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找花欣賞。
(2)黃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時的鄰居。
(3)蹊(xī):小路。
(4)嬌:可愛的。
(5)恰恰:形容鳥叫聲音和諧動聽。
(6)留連:同「流連」,即留戀,捨不得離去。該詩句用來形容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戀戀不舍的樣子。「留連」是個「聯綿詞」。
(7)江畔:江邊。
(8)時時:時常。
(9)啼:(某些鳥獸)叫。
(10)自在:自由,無拘無束地。
譯文
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旁開滿了鮮花,
千朵萬朵鮮花把枝條都壓得低垂了。
蝴蝶在花叢中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
自由自在的小黃鶯花間不斷歡唱。
5、石灰吟 明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
【注釋】
(1)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 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採石灰非常艱難。千、萬:指撞擊次數多,不是實指一千一萬。錘,錘打。鑿,開鑿。
(3)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平常,輕松。
(4)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人間:人世間。
【譯文】
(石頭)只有經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6、竹石 清 鄭燮
yǎodìng qīng shān bù fàng sōng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qiān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
千 磨 萬 擊 還 堅 勁,
rèn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
任 爾 東 西 南 北 風。
作者背景
鄭燮(1693-1765),清代書畫家、詩人。字克柔,號板橋,清乾隆年間的進士,興化(今江蘇興化)人。詩風質朴潑辣,在畫壇上也是獨樹一幟,稱其為「揚州八怪」之一。
注詞釋義
立根:紮根、生根。
原:本來。
破岩:破裂的岩石縫隙。
磨:折磨,挫折。
擊:打擊。
堅勁:堅韌、剛勁。
任:任憑。
爾:你。
古詩今譯
咬住了青山就決不肯放鬆,根須已經深扎在岩石之中。歷經千萬次磨煉更加堅韌,任憑你東西南北來的狂風。
名句賞析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佳。既是贊美了岩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風神;後兩句進一步寫岩竹的品格,她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豐姿,決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鄭燮不但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岩竹一樣剛強勇敢。
7、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詞語注釋:
1.聞:聽說。
2.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3.收:收復。
4.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亂時,叛軍的根據地。公元763年被官軍收復。
5.劍外:劍門關以外,這里指四川。當時杜甫流落在四川。
6. 薊北:今河北北部一帶,是叛軍的老巢。
7. 涕淚:流淚;流涕。
8.卻看:回過頭來看。
9.妻子:妻子和孩子。
10. 愁:憂愁。
11.漫卷:胡亂捲起。指高興得不能讀書了。
12. 喜欲狂:高興的要發狂。
13.縱酒:盡情的喝酒。
14.青春:明麗的春天的景色。作者想像春季還鄉,途中有宜人(妻子),和景色相伴。
15.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16.巴峽:當在嘉陵江上游(長江三峽之一)。
17.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處。
18.襄陽:今屬湖北。
19.洛陽:今屬河南,古代城池。
創作背景
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亂。
當這一天終於盼來時,他竟激動得喜極而泣。前四句由「忽傳」到「初
聞」,再到「卻看」「漫卷」,幾個連續動作把作者驚喜的心情描繪得生龍活現。後
四句通過想像,盡力描寫「喜欲狂」時的激動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飲,而且恨不
得乘著大好春光馬上回到家鄉,這從他一口氣列出的四個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
已沿著這一路線飛走了!
[今譯]
劍門關以南的四川,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初聽到這個消息驚喜得涕淚交流,沾濕了衣裳。回過頭來再看妻子,平日的優愁已不知跑到何處去了;我胡亂地捲起詩書高興得幾乎要發狂。
白日里我要放聲歌唱,縱情暢飲;美好的春景正好伴著我返回故鄉。
我們要立即動身,從巴峽乘船,穿過巫峽,順流直下到達湖北襄陽,再從襄陽北上,直奔洛陽。
8、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
九 州 生 氣 恃 風 雷,
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āi
萬 馬 齊 喑 究 可 哀。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
我 勸 天 公 重 抖 擻,
bù jū yī géjiàng rén cái
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才。
作者背景
龔自珍(1792-1841),一名鞏祚,字(?王+瑟)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道光進土,中國近代著名的啟蒙主義思想家,在詩歌創作上也有相當高的成就,詩風瑰麗,有「龔派」之稱。他的詩飽含著憂國憤世的激情和對理想的憧憬,語言恣縱雄奇。
注詞釋義
己亥:道光十九年。
九州:指中國。
生氣:活力,生命力。
萬馬齊喑:比喻當時的中國死氣沉沉。
喑:啞。
究:終究、畢竟。
重抖擻:重新振作、奮發起來。
不拘一格:打破常規,採用多種方式。
降:賜給、給予。這里有產生、選用的意思。
古詩今譯
九州內生機勃勃要有風雷激盪,
萬馬齊喑的沉悶局面實在可哀。
我勸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
打破一切清規戒律去選用人才。
名句賞析——「不拘一格降人才。」
9、浣溪沙 宋 蘇軾
游蘄(qí)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注釋
1.蘄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時與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游,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2.浸:泡在水中。
3.子規:布穀鳥。
4.唱黃雞:感慨時光的流逝。因黃雞可以報曉。表示時光的流逝。
5.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濱》:"沙路潤無泥"。6.「瀟瀟暮雨」,白居易《寄殷協律詩》自註:"江南吳二娘曲詞雲,'蕭蕭暮雨郎不歸'。"子規,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稱"杜宇",鳴聲凄厲,詩詞中常藉以抒寫羈旅之思。
7.此句當為寫實。但"門前"雲雲,亦有出處。《舊唐書》卷一九一方伎《一行傳》,謂天台山國濟寺有一老僧會布算,他說:"門前水當卻西流,弟子亦至。"一行進去請業,"而門前水果卻西流"。8.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這里反用其意,謂不要自傷白發,悲嘆衰老。
9.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
10.白發:老年
11.瀟瀟:形容雨聲
譯文
山下短短的蘭芽浸在溪水中,
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凈沒有污泥。
晚間蕭蕭細雨里子規啼鳴。
誰說是人老了不再年青,
你看那流水還能向西,
白發的老人還能作報曉的公雞。
10、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宋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
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作者簡介
王觀,宋朝人,(1035~1100年)字通叟,如皋(今屬江蘇)人。王安石為開封府試官時,擢置高等,仁宗嘉祐二年(1057)進士。神宗熙寧中,曾以將仕郎守大理寺丞,知揚州江都縣事。在任時作《揚州賦》,神宗閱後甚喜,大加褒賞。又撰《揚州芍葯譜》 1卷。後官至翰林大學士。相傳曾奉詔作《清平樂》〕「黃金殿里」詞一首,描寫宮廷生活,高太後認為褻瀆了神宗趙頊,第二天便被罷職,遂自號逐客,最後為一介平民。其詞學柳永,情景交融,生動風趣,近於俚俗,卻又謔而
[1鮑浩然]:詩人的朋友。
[2]眼波橫:這里的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
[3]眉峰聚:這里的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處:這里指山與水交匯處。
[5]欲:想
譯文
水好像是眼波橫流,山好像是眉峰攢聚。要問遠行的人去哪裡呢?有山有水風景很美的地方。方才送春天歸去了,又送君(鮑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趕上春天,千萬要把春天留住。[3]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㈣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魯濱孫漂流記》原文
從前,有一個人名叫魯濱孫,是個英國人。他喜歡航海和冒險,因此到過許多危險,但他一點兒也不畏懼,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有一次,魯濱孫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風,船上的桅桿吹斷了,船也翻了,同伴們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個人被大浪沖到海島邊。這是一個無名的、沒有人居住的荒島,到處是亂石野草。他又冷又餓,流落到這種地方,怎樣活下去呢?
第二天,太陽出來了,海面上也平靜下來。等到潮水退了,魯濱孫看到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離岸並不遠。他就找了一些木頭做成木筏。劃到船邊。在船艙里,魯濱孫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東西,陸續搬到岸上,還帶回沒有淹死的一條溝,兩只貓,這使他在凄涼中感到一絲安慰。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許多錢,但錢在孤島上又有什麼用呢?
現在首先需要一個容身的地方,以避日曬雨淋。魯濱孫走遍荒島,在山坡上選擇了一塊有水源、有樹陰、又可以防野獸的地方,用木頭和船帆搭起一座簡陋的帳篷。那兒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見過往的船隻,以便請求援救。
魯濱孫在島上定居下來,過著寂寞的生活。他沒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破船上搬下來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辦法。
他每天拿著槍,帶著狗到森林裡去打獵,或到海邊去捕魚,並且把捕到的活山羊畜養起來。後來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來的東西里,有一些麥子,他把它們撒在圍牆里,不久長出了嫩芽,後來結出了十幾個穗子。他用這點兒麥種反復種收,到了第四年,終於吃到了自己種的糧食。
十八年過去了。有一天,魯濱孫忽然發現海邊沙灘上有人的腳印。他恐懼萬分,猜想這一定是附近陸地上的野人留下來的。他擔心這些野人會來吃掉他。於是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楊柳樁子,又將羊群分成幾個地方圈羊。在這種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兩年。魯濱孫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跡和滿地的人骨,這使他聯想到他們野蠻的宴會。魯濱孫在恐怖之中開始考慮怎樣對付這些可能出現的野人。
他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後,終於看到三十多個野人乘著小木船上岸了。他們拖出兩個倒霉的同伴,宰殺了其中一人,另一個則掙扎著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魯濱孫住所的方向。魯濱孫決心救下這個逃跑的野人,於是他開槍打死了追趕的兩個野人。魯濱孫給被他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他開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為他的好幫手,也漸漸學會了說話。他們愉快地生活在島上,擴大了糧食種植面積,又增加了幾個羊圈,曬了更多的葡萄乾。他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國、回到文明省會去。
有一天清早,魯濱孫被「星期五」喊醒,原來有一艘英國船隻上發生了叛亂,水手們綁了船長。魯濱孫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長。船長愉快地答應帶他們回英國。這艘船在海上航行半年後,終於回到了英國。
㈤ 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電子版
fb462小學語文全套電子課本(含人教版和部編版)pdf格式
├──部編版1-6年級語文上冊電子課本
|├──2018秋季新部編語文三年級上冊電子課本.pdf51.35M
|├──部編六上.pdf28.93M
|├──部編四上.pdf82.33M
|├──部編五上.pdf29.82M
|├──新版部編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pdf6.71M
|└──義務教育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本(部編本).pdf13.60M
├──部編版1-6年級語文下冊電子課本
|├──部編版最新語文二年級下冊課本.pdf9.61M
|├──部編版最新語文三年級下冊課本.pdf12.07M
|├──部編版最新語文一年級下冊電子課本.pdf10.72M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下).pdf17.55M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四下).pdf16.68M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下).pdf23.35M
└──人教版1-6年級課本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pdf12.73M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pdf11.42M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pdf15.41M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pdf16.91M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pdf14.83M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pdf14.27M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pdf16.38M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pdf16.26M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pdf15.94M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pdf16.58M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pdf10.31M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pdf12.25M
地址:網頁鏈接
㈥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匆匆原文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它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它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 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它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它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6)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擴展閱讀:
《匆匆》是現代傑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朴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生於光緒年間,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現代著名作家、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揚州,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朱自清祖父朱則余,號菊坡,本姓余,因繼承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海州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朱鴻鈞由海州赴揚州府屬邵伯鎮上任。兩年後,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朱自清妻子名叫陳竹隱。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學。因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於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揚州人」。他是現代著名的作家和學者。
《匆匆》寫於1922年3月,恰逢「五四」運動落潮期。 當時的「五四」 知識青年忙於救國,忙於追求進步;他們備受當時政治環境的壓迫, 卻沒有停止追求進步的腳步;他們苦惱、彷徨, 卻在冷靜的沉思後, 繼續追趕人生的路。「五四」運動落潮期的現實情況讓朱自清失望,但作者在彷徨中並不甘心於沉淪。朱自清站在他的「中和主義」立場上執著地探尋與追求。作者認為:「生活中的各種過程都有它獨立的意義和價值——每一剎那有它的意義與價值!每一剎那在持續的時間里,有它相當的位置。」(朱自清《給俞平伯的信》一文中的內容)朱自清依託春景激發內心情感,藉助想像釋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