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五年級語文課程標准

五年級語文課程標准

發布時間:2020-12-16 00:43:03

⑴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程標准分析

你也可以直接搜索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程標准分析 得到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為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為依據編寫的,供實驗班六年級第一學期使用。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力求准確詮釋先進的課程理念,正確把握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在保持第三學段整體風格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新的探索。
老師們已經使用過五年級教材,對理解和把握本冊教材打下了基礎。為了讓老師們更清楚地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現就本冊教材的基本結構、教材的主要特點和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等做簡要的介紹,供老師們教學時參考。
一、教材的基本結構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國在我心中,心靈之歌,珍愛我們的家園,初識魯迅,輕叩詩歌的大門,人與動物,藝術的魅力。
本冊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和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其中,「輕叩詩歌的大門」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8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各14篇。這七組教材,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4篇課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兩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鏈接」。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安排「閱讀鏈接」兩次。口語交際?習作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回顧?拓展由三個欄目組成,「交流平台」「日積月累」 是固定欄目,另有「展示台」「成語故事」「課外書屋」「趣味語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課外書屋」各安排了兩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學習到五年級下冊,學生累計認字3000個,提前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前三學段識字量。故從本冊教材開始不再安排識字任務。
本冊要求會寫120個字。要求會寫的字,安排在精讀課文後,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後附生字表。為便於復習檢測生字和積累詞語,在每組課文之後設「詞語盤點」。其中,「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是精讀課文里的,由會寫的字組成,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中的詞語,有的是精讀課文里的,有的是略讀課文里的,只要求認記,不要求書寫。
本冊教材的注音方式與五年級保持一致。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中不認識的字,出現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課文中同一個字只在第一次出現時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現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圓括弧標出,多音字隨文注音,用方括弧標出。為便於識字,課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語言環境中要變調讀出或讀輕聲的字,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點
(一)全面、准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課程標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並從這個基本理念出發,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樣三個維度提出了語文教學目標,而且提出了總目標和階段目標。這是我們把握教學目標的依據。
課程標准中提出的目標,有的是一以貫之的,如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前面的學段提出了,後面的學段要貫徹始終;有的可以分出層次,如,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目標,是環環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學習為後面的學習作準備,後面的學習是前面學習的深化和發展。
六年級上冊教材,既注意落實必須一以貫之的目標,又注意落實階段性比較明顯的目標。
為了落實一以貫之的目標,首先在選文上下功夫,認真選擇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的文章作課文,使學生既能從中學習語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受到啟迪和教育。本冊教材保留了「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的一些優秀篇目,如《詹天佑》《窮人》《只有一個地球》《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月光曲》,這些課文文質兼美、歷久彌新,教師們在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材還增選了新文章,如,《草蟲的村落》《中華少年》《這片土地是神聖的》《老人與海鷗》《最後一頭戰象》《伯牙絕弦》。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精選了律詩、詞、散曲以及十四行詩、兒童詩、詩話等作為閱讀材料,希望能幫助學生在關於「詩」的綜合性學習中,對詩有一些感性認識。還在「回顧?拓展」中系統地編進了古詩詞、名言警句、成語故事等,使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化。
另外,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設置了關於愛國主義(「祖國在我心中」專題)、關愛他人(「心靈之歌」專題)、環境保護(「珍愛我們的家園」專題)、藝術情操(「藝術的魅力」專題)等方面的專題。為了提高感受力,培養想像力,編寫了 「感受自然」專題。這一組中的課文,大多有別於一般描寫大自然的文章,想像豐富,表達方式獨特,有的甚至有「物我兩忘」之境。在第三學段安排這樣一組課文,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設置了以「了解詩歌」為中心的綜合性學習專題「輕叩詩歌的大門」。另外,上承五年級上冊以人物為對象的專題「走近毛澤東」,本冊教材編排了第五組「初識魯迅」。魯迅既可謂文壇巨匠,又可謂一面民族旗幟,能藉助文質兼美的一組課文,讓小學生盡己所能地了解、認識魯迅,其意義不言而喻。
對於階段性比較明顯的語文學習目標,則作為本冊教材的學習重點,加以妥善安排。本冊教材的每一個專題,都根據語文學習目標,既對人文內涵給予充分關注,又注意總結、歸納讀寫方法,力爭使學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習得兩方面均有獲益。本冊涉及到的讀寫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幾個內容: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慣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其中,「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是本冊的學習重點。
(二)加強整合,使教材成為互相聯系的整體
本冊教材繼續按專題分組編寫,注意加強整合。每一個專題從導語到課後思考題,從口語交際?習作到回顧?拓展,各個部分都力求從內容和形式上凸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前面有布置,中間有練習、應用,後面有總結、拓展,整組教材乃至於全冊教材成為互相聯系的整體。
與五年級教材相同,本冊各專題的導語(第六組除外)分為兩個自然段,激發學習興趣、點明學習專題,提示語文學習重點、明確讀寫訓練點。精讀課文後有練習題,從課文自身特點出發,結合專題學習重點精心編寫。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承上啟下,提示學習要求和方法,體現由精讀到略讀的閱讀訓練過程。「口語交際?習作」的話題和內容大多與單元主題相關,「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台與導語呼應,為學生總結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提供平台。
如,第五組「初識魯迅」。
本組的學習內容包括認識魯迅、感受魯迅,繼續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重點讓學生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導語:第一段明確本專題我們要認識、了解魯迅,第二段明確了要學習的讀寫方法。
課例:第一篇課文是魯迅的小說《故鄉》的一個片斷《少年閏土》,課文後安排「資料袋」──魯迅簡介。後三篇是從不同角度寫魯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後安排有「閱讀鏈接」:兩個片斷,第一個片斷語言精煉、傳神,可謂抓人物特點的範例;第二個片斷與課文內容照應,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闡釋,又是對課文內容的補充。《一面》前的連接語,用有說服力的事例講了魯迅對青年的關心和愛護,與課文內容相對應;《有的人》對魯迅的一生做出了總結和評價。
口語交際?習作:內容亦與本單元內容相關聯。口語交際「留在心裡的印象」,有幾個要點:「第一次相見時的情景」「(第一次相見時)他留給你的印象」「後來相處中發生的事」「你對他印象的變化」。回顧本單元的課文,不難發現,這個交際話題的設計,與課文內容是有關聯的,比如《少年閏土》《一面》。習作內容有兩個,可任選其一。第一個要求寫人,可以運用本單元以及以前學到的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個是擴寫,寫事為主體,亦可表現人。
交流平台有兩個內容,一個是談自己心目中的魯迅,另一個是交流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及理解的方法。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編排上注意情感、態度與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系,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與語文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培養融為一體。我們相信,只要教師充分開掘教材內容,學生學習完整組教材,單元學習目標是不難實現的。
本冊教材聯系教學實際確定各個專題在教材中的位置,關注各個專題及課文的內在關聯,使整本教材成為一個整體。如,根據我國國慶節的時間和大部分地區的教學進度,將「祖國在我心中」這一「小綜合」專題安排在第二組,便於教學,並將「大綜合」「輕叩詩歌的大門」安排在後半學期。本冊「大綜合」以了解詩歌為中心,「詩歌朗誦會」是主要活動之一,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儲備,特意在「祖國在我心中」這一專題中選編了朗誦詩《中華少年》,朗誦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學習要求,學生可以學到一些詩歌朗誦知識。「初識魯迅」專題選編了《有的人》這首詩,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誦」的學習要求;本專題也放在了「大綜合」專題前,有利於知識的遷移,便於「大綜合」中活動的開展。
(三)加強導學功能,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冊教材,在編寫時既考慮有利於教師的教,又考慮有利於學生的學,努力使教科書既成為教師的「教本」,又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本」。主要體現在:一是導語提示單元學習內容;二是精讀課文的課後題,略讀課文前的連接語,注意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獨立思考;三是每組課文後的「詞語盤點」便於學生自查自測;四是「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台」為學生討論問題、交流認識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這個欄目,一般地說,引導學生在一組教材的學習之後,交流收獲、體會,以漸漸悟到讀寫的一些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依據教學實際靈活掌握,交流、總結的內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有的專題中的「交流平台」 引導學生回顧其他學年、學段學過的課文,並與本單元課文作比較,找異同。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溫故知新,在新舊知識的碰撞、融合中獲得新知,訓練思維。
(四) 「口語交際?習作」 的編排,加強指導,明確要求
延續五年級教材的編寫思路,本冊中口語交際?習作依然單列。編排形式亦比較靈活,有先說後寫的,有先寫後說的,有把兩部分內容合在一起的,也有分開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個角度,拓寬話題范圍,增加選擇性,為學生回歸常態進行口語交際、自主進行習作,留有較大的創造空間。
口語交際話題方面,有與專題內容相關的,也有意識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與專題內容相關的,如,「珍惜資源」「講關於動物的故事」「身邊的藝術」;與口語交際技能相關的,如演講(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學習匯報會中的一個供選擇的內容)、辯論、朗誦(第二組、第六組涉及到的內容)、「勸阻」。
習作的編排注意兼顧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應用文。記實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組、第五組、第八組,分別是「體現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用一兩件事介紹小夥伴」「學習藝術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寫「一件藝術品」、「一次藝術欣賞活動」。想像作文有:第一組,把自己想像成大自然中的一員或聽音響講想像到的、感受到的;第四組,藉助漫畫寫感受或編故事;第五組,根據材料擴寫;第七組,根據圖片報道寫故事。應用文分別安排了寫演講稿或讀後感,寫建議書以及寫簡單的活動總結。
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盡量做到有明確的指導和要求。
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首先對口語交際和習作內容給予提示、指導,或從生活實際談起或從情境引入,注意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如,第一組,其中一個角度要求學生把自己想像成大自然中的一員,教材提示學生「可以把自己當成一種植物或一種動物,也可以當成一種自然現象;想想它們在大自然中是怎樣生活或變化的,想像它們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又如,第三組口語交際安排的是辯論,教材注意把生活中的現象與課文內容結合起來分析辯題,提示辯論內容,學生容易理解、接受;教材還對辯論應當怎樣進行給予了明確指導,有助於本次口語交際的順利開展。
其次,教材根據階段性目標,注意明確要求。關於這一點,習作內容體現得更為突出一些。具體地說:第一組結合本專題的讀寫點,突出了寫「感受」的要求;第二組安排了綜合性學習,提出「運用搜集到的資料」,可以看作是學習方法的提示,也可以看作是學習要求。如果寫讀後感,要表達「真情實感」;第三組,寫「體現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對於「真情」「感動」「關愛」等主題的習作,前面有幾冊教材曾做過安排,本冊教材就這類主題,要求學生關注事情發生的環境,當時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側重點不同,難度相應地有了提高;第四組的看圖作文,明確要求寫出「理解和感受」;第五組的續寫,要求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寫具體」;第七組的根據圖片報道習作,要求想像合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第八組則提示學習運用課文表達感受的方法。另外,與前幾冊一脈相承,教材還注意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
(五)「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本冊教材安排兩次「綜合性學習」,一次是在「祖國在我心中」專題中,與課文的學習同步進行,要求學生開展調查訪問、搜集資料等活動,交流收獲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組,是一次大的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這次綜合性學習,首先在導語中提出學習任務──以「了解詩歌」為主題,開展搜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等活動。而後分成兩大板塊──「詩海拾貝」「與詩同行」,按兩個階段開展綜合性學習。教材在這兩大板塊中,分別提出活動建議,提供若干必讀材料。第一個板塊引導學生搜集詩歌並進行整理、欣賞;第二個板塊引導學生動手寫詩、開詩歌朗誦會、編詩集和進行詩歌知識競賽。最後,提出寫一個簡單的活動總結。綜合性學習的編寫,把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整個學習活動中。除了學習專題和必讀材料要予以落實以外,學習的具體內容、方式、方法,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等等,師生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特別是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六)加強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語文學習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材注意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本著這樣的思想,教材編寫注意把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首先表現在精心編排「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其次表現在:一是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的實例,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如,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的重點語句,結合生活實際交流讀了課文後的感想。二是從生活的實際需要中提煉「口語交際?習作」的話題,小練筆、選做題的安排也注意引向生活。三是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課外閱讀,「課外書屋」中重點推薦了《綠山牆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動物朋友》,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這樣的編排,拓寬了語文學習的渠道,加強了課內外語文學習的聯系。
三、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准確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中既要注意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又要注意階段目標之間的銜接與過渡,使課程標准規定的教學目標得到全面、准確的落實。
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語文學習的總目標和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的階段性目標,關注學生經過小學階段最後兩年的學習,能否達到課程標准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明確六年級上學期在第三學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麼程度,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教學每一個專題時,要明確本專題的學習內容、學習重點和學習目標,無論教學進行到哪一部分都要與單元學習重點聯系起來,做到「瞻前顧後」──前面學過的適時總結、復習、應用,後面要用到的適時做好鋪墊。
(二)識字、寫字教學
本冊教材沒有安排識字,要求會寫120個字,安排在精讀課文中,隨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中,老師可以就難寫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點指導。課內要留有一定的寫字時間,指導學生注意筆順,安排好字的各個部件及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可適當要求提高寫字的速度,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對於要寫的生字、精讀課文中出現的新詞,要注意引導學生隨時抄寫,及時檢測。也可以就「詞語盤點」中的詞語,進行復習鞏固。
對於書寫練習,除閱讀課上指導寫字外,主要憑借本冊配套的鋼筆字和毛筆字寫字教材,進行指導和書寫訓練,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培養學生的書寫興趣和書法愛好。
(三)閱讀教學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識字量不斷增加,閱讀理解能力不斷提高,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抽象、歸納的能力。閱讀教學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讀書、作文的能力。
1.首先理清專題的脈絡,弄清楚課文在專題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結合專題學習重點來組織教學內容。
教材中安排的讀寫訓練點,都是從課文而來,教學課文時引導學生關注相關問題,經歷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力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學習《少年閏土》一課。這一課所在專題是「初識魯迅」,本專題要學習的內容包括:了解、認識魯迅;繼續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重點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及方法。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注意照應到以上內容。學習《少年閏土》,應當在了解、認識魯迅的大背景中進行。要引導學生留意作者寫人的方法,還要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教學中要注意幫助學生總結方法、規律,以方便學生在單元末進行交流。
本冊教材中保留的「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的一些優秀篇目,被編入了新的專題,體現了新的教學功能,教師要根據本冊教材的編寫意圖,根據它們在專題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新的教學理念重新設計教學方案。
2.教學時注意結合課後思考練習題,防止人為拔高或離題萬里地發揮。
本冊教材大多數課文思想性強、人文內涵豐富。關注人文內涵,體會思想感情,是學習課文要完成的任務之一,但是,人文內涵的開掘要適可而止,不可脫離文本,更不可不顧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
精讀課文後的習題,從課文自身的特點出發,根據專題學習重點精心編寫,應當是教學課文的主要依據。本冊教材課後題主要體現以下學習要求:
(1)指導朗讀、默讀。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本冊教學仍要重視朗讀訓練。
本冊的朗讀要求,一般安排在課後練習第一題。教師可以根據要求,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中學習、思考,讀中理解內容,體悟感情,增強語感。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和知識積累,在如何教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上下工夫。
本冊的默讀要求,重點是邊讀邊思考和加快默讀速度的訓練。默讀比朗讀的速度快,更利於訓練思維,要培養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默讀後要有自己的感受,並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教師可以組織相應的討論交流活動。默讀能力的提高要有個訓練的過程,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循序漸進地提高默讀要求,把訓練落在實處,不能急於求成或流於形式。為了提高學生的默讀速度,教師還可以選擇課外的文章,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檢測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
(2)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方面。教學本冊教材,要根據課文的內容及文體特點,利用導語、課後題等,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還可以結合其他方法,如,可以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可以在閱讀中聯系生活實際深入思考,對閱讀的內容加以分析和歸納,進一步理清課文的脈絡;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把自己的情感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中去,了解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中,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親歷閱讀過程,得出結論,並處理好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正確的導向的關系。教師要注意引導、點撥,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討論。
閱讀教學要注意提示閱讀思路,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並領會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本冊教材每個專題都安排了讀寫方法方面的內容,需要重點學習的有三個:一個是「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安排在第一組和第八組。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相關內容,體會運用聯想和想像後,課文有哪些不同,體會其表現力。另一個是「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安排在第四組。教學相關課文時,應當引導學生邊讀邊聯系實際,在實踐中體會這樣讀書會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然後在單元末的「交流平台」中進行總結回顧。還有一個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安排在第五組。教學中同樣要注意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地學習、總結。
(3)抓住關鍵詞句,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表達效果。
教學精讀課文,還要注意抓關鍵詞句。本冊相關練習主要安排在課後第二題或第三題,以不同的形式啟發學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的指向體會表達效果。
如,第三組的課文《窮人》課後第二題:
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和同學討論,如: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老人真的「耳朵聾了」嗎?她為什麼說自己「耳朵聾了」?)
……
又如,第七組的課文《最後一頭戰象》課後第三題:
課文許多地方對嘎羧的行為進行了具體的描寫,如,「它什麼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寨子走了三圈。」再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描寫,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需要指出的是,對課文中重點詞句的理解、把握,課後題有時候僅是一種引導,主動權應更多地掌握在教師和尤其是學生手中。教師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可以提示學生用圈點、勾畫、批註等方法,讀、思、議課文中需重點體會的部分,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4)積累語言,鼓勵運用。
關於語言積累,本冊教材課後練習採用了靈活安排和指定任務相結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較寬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抄寫喜歡的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給學生較大的自主權;有的要求比較明確,如,「找出文中描寫閏土外貌和動作的句子,抄下來,再體會體會。」「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加強學習的指導性。
積累在於運用。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最好能與運用結合起來。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教學生歸類整理語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讀書筆記。可以根據某方面的共同特徵,把詞句歸歸類,在課文里學過的詞句旁邊補充類似詞句。可以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分成「寫人」「敘事」「繪景」「狀物」等幾大類,再分別抄寫下來;可以歸類整理本單元或前幾個單元復習過的詞語,如,「狂風怒號」「碧空如洗」「波濤起伏」可以歸為一類,「左沖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可以歸為一類;還可以補充以前課內外學習中積累過的詞語,如,從課文中摘抄了「左沖右撞」一詞,可以補充描寫走路狀態的詞語「猶猶豫豫」「搖搖晃晃」「大步流星」等。這樣歸類整理語言材料,可以幫助學生采擷同類內容豐富語言系統,有助於提取運用。另外,還要注意幫學生在閱讀和習作之間搭橋。課文中的某個詞語用得好,某些語句寫得好,可以隨機設計相關練習,如,用詞語寫幾句話,交流課文中的語句好在哪裡,還可以用在什麼樣的語言環境中;還可以讓學生在習作時,嘗試借用相關語句或學習其寫法。
以上幾個方面,體現了精讀課文的教學重點。這是從整冊教材來講的。具體到每一篇課文,要根據課文特點各有偏重。教師可參照教材的安排,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和安排教學過程,使精讀課文的教學既把握住重點,又教出特色。
略讀課文的教學,不同於精讀課文。一是內容上,理解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內容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 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連接語中的提示,獨立閱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

⑵ 語文課程標准修訂稿的前言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敗得失,借鑒國外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應為提高學生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發揮積極的作用。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同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
(補充:語文素養重在綜合,它以語文能力(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為核心,是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道德、個性品質、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繼承語文教育的優秀傳統,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並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當密切關注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現實生活的變化,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課程目標,開發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形成相對穩定而又靈活的實施機制,不斷地自我調節、更新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學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第一學段為「寫話」,第二、第三學段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科書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⑶ 《課程標准》(小學語文)考核試題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測試題一、 填空題.(6分) 1、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 )的形成和發展. 2、語文教學應在( )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3、課程目標按( )整體設計,根據( )、( )、( )三個維度設計. 4、課程目標的總目標部分一共10條,第3條要求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 )和( ),掌握最基本的( ). 5、語文課程標准將原來的中高年級「以寫記敘文為主」改成了「能寫( )」 二、單選題.根據新課標,選擇符合課標理念的大寫字母填入題後的( )內.(每個小題2分,共10分) 1、關於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標」)的觀點是:(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D、工具性、思想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第一學段新課標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標要求是:(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課標學段閱讀目標要求中的第7條: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是哪個學段提出的:( ) A、第一學段 B、第二學段 C、第三學段 D、第四學段 4、閱讀教學過程是:( ) A、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B、學生與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 C、教師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D、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5、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應鼓勵學生:( ) A、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語交際課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與社會人群交往中 三、多選題.根據新課標,選擇符合課標理念的大寫字母填入題後的( )內.(共10分) 1、 關於課程的基本理念, 「新課標」正確恰當的表述是:( ) 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②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④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關於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新課標提出:( ) ①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 ②1~2年級要多認少寫. ③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 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 ) ①朗讀 ②分角色讀. ③表演讀.④默讀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於學生的:( ) ①合作精神 ②創新意識 ③參與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學生作文修改的評價要: ①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 ②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態度 ③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過程 ④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四、分析題(50分) (一) 課標與大綱對比分析.(10分) 先閱讀下面材料,進行比較分析,然後談識字、寫字改革點: 《語文課程標准》在第一學段提出的有關識字與寫字學習的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 800~1000個會寫.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1992年《小學語文教學大綱》關於一、二年級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是: 一年級:學會常用漢字1150個左右.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間架結構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藉助漢語拼音讀准字音、能按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偏旁和結構分析、記憶字形,能初步結合詞語理解字義.學過的詞語能正確讀、寫,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頭語言中運用,一部分能在書面語言中運用.學習音序、部首兩種查字典地方法.學習獨立識字.練慣用鉛筆寫字、寫的正確、端正、整潔,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正確.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培養寫字興趣.學習使用和保管寫字工具. 與1992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2001年《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對識字與寫字教學,有了較大改革,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二)案例分析(請圍繞新課標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一位教師執教《太陽》時,當教師引導學生學完了太陽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內容後,安排了表演的環節.教師假扮後羿射日,當正要射下第十個太陽的時候,學生紛紛阻攔,說出「慢著!」「等一等!」「別射!」而當教師問「為什麼不能射?」時,學生卻啞口無言,連忙翻書,但一時難以組織好語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認為合適嗎?如果你是這位老師,你會怎麼處理呢?(10分) 2、一位教師在教學冀教版一年級下冊《遙遠的恐龍世界》一課前,請學生回家搜集元宵節的相關資料.下面是開始上課時的一個片斷:(10分) 老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遙遠的恐龍世界》,老師課前讓你們收集恐龍的資料.你們收集了嗎? 生(齊答):收集了. 師:請同學們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誰先來. 生(一男生):老師,我收集的是三角龍的資料. 接下來,這個男生手捧著搜集來一張張的資料,讀起來.剛讀幾句,遇到生字,讀不下去了.課堂上頓時沉寂了,教師只好信手拿過來資料開始進行講解. 問題一:你認為上課一開始老師這樣處理搜集的資料可取嗎?為什麼? 問題二:如果讓你來講設計課前收集資料的這類型課,你會怎麼處理呢? (三)問題分析及對策(20分) 1、時下,在一些課堂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景:老師說:「同學們喜歡哪段就學哪段,大家自由組合,選擇同一學習內容的同學坐在一起.」於是,課堂成了「自由市場」,學生們交換位置,你爭我搶,自由民主的氣氛洋溢著這個空間. 作為教師你對這一教學現象怎麼看?怎麼辦?(10分) 2、一位老師在批改學生的造句時,發現如下句子.(10分) 想——我想聽到花開的聲音. 活潑——河裡的水很活潑. 悄悄——我們聽不懂小魚的悄悄話. 丟——上街時,毛毛把爸爸丟了. 爬——牽牛花像個小弟弟,爬在樹上. 老師不假思索就把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語言表達習慣. 你怎樣看待這位老師的教學行為,如果是你該處理? 五 論述題(24分) 結合你的教學實踐,重點圍繞新課標的三維目標,談談怎樣上好一堂課.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測試題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6分) 1、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 )的形成和發展. 2、語文教學應在(師生 )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 )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3、課程目標按(九年一貫 )整體設計,根據(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個維度設計. 4、課程目標的總目標部分一共10條,第3條要求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 )和(良好習慣 ),掌握最基本的( 語文學習方法). 5、語文課程標准將原來的中高年級「以寫記敘文為主」改成了「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 )」. 二、單選題.根據新課標,選擇符合課標理念的大寫字母填入題後的( )內.(每個小題2分,共10分) 1、關於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標」)的觀點是:( C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D、工具性、思想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第一學段新課標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標要求是:(C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課標學段閱讀目標要求中的第7條: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是哪個學段提出的:(B ) A、第一學段 B、第二學段 C、第三學段 D、第四學段 4、閱讀教學過程是:(D ) A、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B、學生與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 C、教師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D、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5、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應鼓勵學生:( A) A、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語交際課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與社會人群交往中 三、多選題.根據新課標,選擇符合課標理念的大寫字母填入題後的( )內.(共10分) 1、 關於課程的基本理念, 「新課標」正確恰當的表述是:(D) 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②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④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關於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新課標提出:(A) ①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 ②1~2年級要多認少寫. ③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 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B) ①朗讀 ②分角色讀. ③表演讀.④默讀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於學生的:(C) ①合作精神 ②創新意識 ③參與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學生作文修改的評價要:(D) ①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 ②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態度 ③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過程 ④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四、分析題(50分) (一) 課標與大綱對比分析.(10分) 答:首先,新課程標准在認字方面識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並將「會認」「會寫」分開要求,明確了小學低段的識字教學是多認少寫,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會」,造成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這為盡早讓學生開始閱讀打下了一個基礎.並且提出了培養學生的認字興趣,這在「大綱」中是沒有的. 其次,在寫字方面,大綱中有掌握「筆順規則、間架結構」,「能按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偏旁和結構分析、記憶字形」的明確要求,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學習作了具體的布置,而「新課標」中作的要求是總體性的,「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再者,新課標中提出了學生的自主識字「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這在「大綱」中是沒有的.可以看出新課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確的要求,給學生打下了扎實的,可持續發展的識字基礎. (二)案例分析(請圍繞新課標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 答 :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著為老師在教學中頗費心思,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他的本意我想應該是創設這個情景讓學生表述太陽的作用.但是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沒有達到老師的預想的程度,課堂上出現了冷場.另外,既然已經學完了「關系密切」了,這個表演只是讓學生來復述文中的內容,這種情景的意義性已經不大.我想,把這個表演安排在教學「太陽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內容之前,這樣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帶著問題去探究「為什麼這第十個太陽不能射?」比較合理. 2、 問題一:你認為上課一開始老師這樣處理搜集的資料可取嗎?為什麼? 答:明顯是不合理的.資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課程中作為拓寬學習課程的一種方式,為老師和學生所歡迎,它是一種輔助的手段.但是,上述案例中,課一開始就交流,學生在沒有很好地了解課文的基礎上,就像是一個個被架空了的高樓,立足不穩,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觀點是很正常的.學生收集到的資料應該讓學生自己展示給大家,這個分享的過程是一種成功的體驗,學生重中體會成就感,能有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位老師在學生的表述出現困難的時候應該向他提供及時地幫助和鼓勵,而不能越俎代庖.像案例中的做法只能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問題二:如果讓你來講設計課前收集資料的這類型課,你會怎麼處理呢? 答:我想,我會將這些資料的交流放在學生對恐龍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進行.如:除了課文上的這些知識,你還有什麼可以告訴大家的嗎?說說你收集到的情況吧! 我堅持學生收集的資料學生自己展示.學生展示過程中有困難的,老師提供協助,並適時地鼓勵,以激發孩子們收集資料的興趣和信心 圖片以及資料除了在課堂上給學生交流的空間,還會在班級上作展示.讓學生的成功體驗在課後得以延續. (三)問題分析及對策(20分) 1、 答:這種現象確實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尊重學生,培養孩子的人性化閱讀.實際上,教學流於形式,沒有深入實際.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部分老師沒有很好地把握新課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著 .上面的案例,忽視了老師引導的功能.學生作為學習者,他們的認知要在老師的牽引下思路逐漸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學習會處於一種雜亂,無效的狀態. 引導學生的讀,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讀之前,交給學生問題,要讀出什麼,讀懂什麼,還要明確地說明怎樣讀懂,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些基礎上,學生可以有自己的學習習慣. 對於課堂上的換座位朗讀,我個人認為值得商榷.課堂教學要注意課堂秩序,如果以犧牲課堂效率為代價,那是得不償失. 2、 答:我不禁要為這位學生叫屈.可以看得出這個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充滿了童趣.小學低段的教學要注意培養孩子表達的興趣,樂於表達的習慣.特別是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應該得到保護,案例中的老師的做法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思維.我想,我會給這個孩子一個優,並且在班級上給予表揚,表揚他造句的生動,想像力的豐富. 五 論述題(24分) 結合你的教學實踐,重點圍繞新課標的三維目標,談談怎樣上好一堂課. 答:新課標按照九年一貫整體設計,在目標設計上有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這三個維度的目標是相互交融、滲透的,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

⑷ 小學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語文 1-5年級的古詩詞

小學語文人教版一至六年級古詩詞

語文第一冊:

詠鵝
唐 駱賓王
鵝 鵝 鵝,
曲項像天歌。
白毛俘綠水,
紅掌撥清波。

憫農
唐 李紳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語文第二冊:


唐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春曉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識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
飛在青雲端。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近,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尋隱者不遇
唐 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語文第三冊:

憫農(二)
唐 李紳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蠶婦
宋 張俞
昨日入城市,
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
不是養蠶人。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梅花
宋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來。

語文第四冊:

小池
宋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綠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詠柳
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綠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村居
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語文第五冊:
江畔獨步尋花
唐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鷹恰恰啼。

菊花
唐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蘺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登飛來峰
宋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峰。

鹿柴
唐 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江上漁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
出沒風波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
風雨夜歸人。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語文第六冊:
四時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小兒垂釣
唐 胡令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三衢道中
宋 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睛,
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
添得黃鸝四五聲。

獨坐敬亭山
唐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舟夜書所見
清 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
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
散作滿河星。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語文第七冊:
絕句
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早發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
輕舟已過萬重山。

滁州西澗
唐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望廬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山行
唐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平樂
宋 辛棄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卧剝蓮蓬。
語文第八冊: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四時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如夢令
宋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贈汪倫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回鄉偶書
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語文第九冊:
望天門山
唐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夜書所見
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楓橋夜泊
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聲到客船。

別董大
唐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終南忘余雪
唐 祖詠
終南陰嶺秀,
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
城中增暮寒
語文第十冊:

憶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游園不值
宋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飲湖上初晴雨後
宋 蘇軾
水光灧瀲晴方好,
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長相思
清 納蘭性德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
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⑸ 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語文課程標准第幾學段的要求

答:每一個學段在課文的朗讀上都有要求,並且要求都在不斷提高,用普通話版正確權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語文課標上在每個學段都有涉及。並且在這一基礎上各學段的要求上還在豐富提高,如下:

強調聯系生活理解課文,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不僅要求會用感情的讀,還要求感受情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還要會體會不同的符號的表達效果,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來組織語言的朗讀。

(5)五年級語文課程標准擴展閱讀

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每一個學段都有涉及,只是在要求上會有所提高。第一學段強調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學段則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學段則強調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第二學段的閱讀要求相較於第三學段的要求層次會低一些,第三學段會高很多。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語文課程標准

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五年級語文下冊的條形碼是多少

不是這個,是2020版本的

⑺ 五年級寒假作業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課書配套用書人書人教版答案

親,作業幫上有8000本寒假作業答案,應該有你這本。掃描一下書後面的條內形碼就出整本答案。手機搜索容作業幫就可以下載試用下啦。還如果有不懂的問題可以在作業幫單獨拍照提問,一次一題,10萬學霸在線幫你解決。

閱讀全文

與五年級語文課程標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