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三年級上冊的語文書
1。99頁的讀讀記記:嚴嚴實實來來往往舒舒服服確確實實又松又軟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說又笑不慌不忙不緊不慢不知不覺不聞不問
2。132頁的讀讀記記: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滿載而歸目不轉睛恍然大悟五洲四海舉世聞名高樓大廈應有盡有
3。131頁的讀讀背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為師友,習禮儀.
4。131頁的我的發現:圓溜溜笑呵呵靜悄悄綠油油胖乎乎樂陶陶霧沉沉黑糊糊紅撲撲喜滋滋雨蒙蒙白花花
5。114頁的我的發現:傲慢懦弱醜陋愚蠢謙虛勇敢美麗聰明
6。114頁的讀讀背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7。98頁的古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後山前處處梅.(王安石)
8。115頁的故事:
刻舟求劍
從前,有個人坐船過江,他一不小心,把掛在身上的寶刀掉進江里去了,那個人一點兒也不著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個記號.
有人催他:"還不快撈!在船舷上刻記號在什麼用啊?"
那個人不慌不忙地指了指刻的記號,說:"不用著急,寶劍是從這兒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就從這兒跳下去,准能把寶劍撈上來."
⑵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書所有圖片。誰能發一下
你可以去新華書店買一本回來看,不就得了,幾塊錢一本
⑶ 三年級上冊語文書神話故事
《盤古開天地》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在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萬八千年。
有一天,盤古忽然醒了。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lūn)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měng)劈(pī)過去。只聽一聲巨響,混沌一片的東西漸漸分開了。輕而清的東西,緩(huǎn)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zhúo)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天地分開以後,盤古怕它們還會合在一起,就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dēng)著地。天每天升高一丈(zhàng),地每天下沉一丈,盤古也隨著越長越高。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年,天和地逐(zhú)漸成形了,盤古也累得倒[dǎo]了下去。
盤古倒下後,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雲;他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他的四肢(zhī),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他的肌(jī)膚,變成了遼(liáo)闊的大地;他的血(xuè)液(yè),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變成了茂盛的花草樹木;他的汗水,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人類的老祖宗(zōng)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
⑷ 三年級上冊的語文書
1,有五首,分別如下: 1)《夜書所見》宋代: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回風動客情。知有答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望天門山》唐代: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4)《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宋代:蘇軾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小兒垂釣》唐代: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⑸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 語文書哪有賣
各地新華書店現在應該還有得賣,要盡早購買,否則過一段時間,很可能就下架喲;另外,現在開學不久,學校應該還有富餘的課本,可以找學校老師商量一下無償的找一本。
⑹ 三年級上冊語文書里的古詩
可以把古詩找出來自己歸納一下
⑺ 三年級上冊語文書在哪裡有買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kbjiaocai/xy3s/
電子課本
⑻ 三年級上冊語文書課文《愛什麼顏色》原文
我愛抄碧綠的顏色,因襲為——禾苗是碧綠的,小草是碧綠的,我生活在農村,連我的夢,也是碧綠的。
我愛火紅的顏色,因為——楓葉是火紅的,我是一個少先隊員,我們的隊旗,我的心,也是火紅的。
我愛蔚藍的顏色,因為——遼闊的天空是蔚藍的,無邊的大海是蔚藍的,將來我要當一名海軍戰士,乘風破浪,保衛海疆。我穿的那身威武的軍裝,也將是蔚藍的。
(8)三年級上冊語文書擴展閱讀:
《愛什麼顏色》是北師大版第五冊(即三年級上冊)課文,作者樊發稼。課文以詩歌的形式表達世界萬紫千紅與生活多姿多彩。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以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樊發稼,詩人、文學評論家。1937年生,上海人。 1957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文學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學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