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
清順治四年(1647年)八月的一天夜裡,一名小偷滿心期待的進了一名老秀才的家。不過,小偷很快的就發現這是一個窮得叮當響的窮酸秀才,他的 家裡空空如也。小偷不甘心空手而歸,於是,徑直把秀才放在床頭的那口箱子抱起,三步兩步的逃得無影無蹤了。可笑的是小偷偷走的並非金銀,卻是老秀才二十幾 年的心血——《國榷》的手稿。
當第二天老秀才醒來發現書稿被竊時,他彷彿整個世界都已將他遺棄。二十年辛酸頓時化作老淚縱橫:「噫!吾力殫矣!」
他的名字叫談遷。一名家境清貧的普通百姓。在他二十九歲的那年,母親離世,他在家守孝。他是一名嗜書如命的人,只要有人送他一本書,他就會高興得不行。他什麼書都讀,可謂博覽群書。但他最感興趣的還是歷史。
母親病逝,他為了排遣心中的哀痛,認真通讀了陳建所著的《皇明通紀》。但他發現這本記錄大明歷史的書,寫得實在是差,不單見解膚淺,文筆不暢,甚至史事中的錯誤也不少,有些甚至是非顛倒。因此,他決心自己動手,還給後人一部真實的明朝歷史。
於是,他以明實錄為本,遍查群籍,考訂訛誤,按實編年,序以月日。尋找史料的過程是艱辛的,因為很多相關的書只有富貴人家才有,他必須厚著臉皮 上門求借。遇到一些珍貴的書籍,主人家不肯輕易外借,他還要當場掏出紙筆進行抄錄,這過程沒有少遭到嘲笑和驅趕。他借書翻閱資料時常被拒之門外,有時為了 借到一本書,坐在人家門口等上一整天,但他並不在乎。
為了確認一些史料,他必須去尋訪古跡。有次冒著滂沱大雨,不遠百里去考察史跡。二十七年間,他借閱了有關明史諸家的史書100多種,一本本地相 互對證比較,一條條記錄下來。他分門別類地進行綜合研究,終於在1647年8月完成了初稿,共100多卷,有好幾百萬字,厚厚的一摞。
他在自序中高興地寫道:「故予竊感明史而痛之,屢欲振筆,輒自慚怒臂,不敢稱述。間窺諸家編年,於偽陋膚冗者妄有所損益,閱數歲,裒然成性。」
明亡之後,他懷著對故國的思念,以一個愛國遺民的感情,來收集補述崇禎、弘光兩朝的史實,終於求得了先朝歷史的完整。全書前後修改了六次。如今,這部凝結了他二十年心血的書稿竟然在夜裡被人盜走,他能不傷心若狂嗎?
如果他就此沉淪,那麼,那個竊賊必定為世人所痛罵。所幸,談遷沒有被挫折擊倒,他擦幹了淚眼,說:「「吾手尚在,寧已乎!」。老人家從零開始。
為了抓緊時間,他不論酷暑嚴寒,不顧年紀老邁,總是拄著一根拐杖,艱難跋涉。他遍訪各地藏書之家,懇求讓他參閱一下有關書籍,然後拚命抄寫。4年又過去了,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他的艱苦寫作下,他終於又完成了書稿,取名《國榷》。
《國榷》完稿後,談遷又想到了他的書中對明朝萬曆到崇禎這幾十年的史實記載得不甚清楚,他想到了親自去北京加以訂正。正在他苦於沒有盤纏之時,弘文院編修朱之錫聘他一起上北京,請他幫助做些文墨工作。談遷靠著這個機會,來到了北京。
在北京,談遷除了替朱之錫作些文字工作之外,就是為他的《國榷》收集材料,一有時間,就去尋書訪人、探尋遺跡,腳磨起了泡,走迷了路,依舊興致 勃勃,簡直象中了魔,不知困難、疲勞為何物。前朝的降臣、皇親、宦官和公侯的門客,他幾乎遍訪無遺,就連當年崇禎邸報也借到了手,取得了核對書稿的第一手 資料。
兩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北京之行使得《國榷》這部書稿的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他在一首詩中寫道:「往業傾頹盡,艱難涕淚余,殘編催白發,猶事數行書。」這便是他一生奮斗的寫照。
後來,談遷回到了海寧老家,返鄉之時,談遷在金錢方面一無所獲,唯「筐中錄本,殆千百紙」。他喜不自禁,連稱「余之北游幸哉!余之北游幸哉!」 三十年的辛酸終於有所回報,談遷也無憾了。幾年後,他就去世了。
明清的史學很發展,官修、民修的史學著作都很多。明代私家著史以談遷的《國榷》最有名。《國榷》原稿稱百卷,談遷死後僅有抄本傳世,後經浙江海 寧張宗祥據蔣氏衍芬草堂抄本和四明盧氏抱經樓藏抄本,及崇禎一朝十卷本互相校補,加以標點,分為一百零四卷,又卷首別作四卷,共一百零八卷。
《國榷》記敘從元文宗天歷元年(1328)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誕生,到順治二年五月清兵入南京、福王政權滅亡為止的三百一十七年間的歷史。對於研究明史,尤其是研究明代建州女真及崇禎一朝的歷史,有重要參考價值。
⑵ 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全練答案
1、竊讀記
作者是在什麼地方讀書的?在那兒讀書有什麼不便之處?
在書店「竊讀」。
不便之處:1、怕書被賣光了,沒得看。2、怕被書店老闆發現。3、要忍著飢餓。4、要一直站著看。5、要站在一個大人身邊,假裝是那人的女兒或妹妹。
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學習她那種發奮讀書的精神,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俗話說得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3、走遍天下書為侶
說說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麼?
因為作者喜歡讀書,書就象朋友,總有沒有發現的優點,書就象家,總有沒注意到的角落,一本書總是可以中發現新東西,不管 看過多少遍.讀書就象與另一個人同船而行。
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是什麼?她的讀書方法對你有什麼啟示?
首先我會思考,故事中的人為什麼這樣做,作家為什麼要寫這個故事。然後,我會在腦子里繼續把這個故事編下去,回過頭來品味我最欣賞的一些片斷,並問問自己為什麼喜歡它們。我還會再讀其他部分,並從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東西。做完這些,我會把從書中學到的東西列個單子。最後,我會想像作者是什麼樣的,他會有怎樣的生活經歷……這真像與另一個人同船而行。
我願意讀上一百遍,我願意讀到背誦的程度。這有什麼關系呢?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願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你喜愛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經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麼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麼那麼美!」
填空內容: 一個朋友 你的家
5、古詩詞三首
把《秋思》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詩人張籍離開家鄉,風塵僕僕的來到了洛陽城。
光陰似箭,轉眼間中秋節都即將來臨,樹葉枯黃,都紛紛落了下來。洛陽城內,冷風陣陣,讓人們感到這世間無比凄涼,張籍禁不住湧起思想之情,他懷念故土,懷念那些鄉親父老……
張籍想想親自登門拜訪親朋好友們,順便回到故鄉去探望父母。可惜因為遇見一位正要回需要當官,沒有辦法。沮喪之季,恰巧遇見一位正要回到家鄉的同鄉,決心寫一封家信委託同鄉務必要把信轉送到父母手中,以表孝心。信中有著甜蜜祝福語:祝父母「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只怪對鄉親家人說的事情太多太多,萬一這次是他與親戚最後一次聯系?如果這次的信沒有將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說清楚?那怎麼辦?此時此刻,張籍的內心是多麼復雜,多麼矛盾。 每當捎信的人剛要啟程的時刻,他還要將信封拆開,唯恐寫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讓父母為自己擔憂,也擔心會不會少寫。有時候甚至不能發現錯誤他也遲遲不肯將信送走。雖然每次這樣時,捎信人炯炯有神的目光都會顯得黯然失色,但是他也了解張籍詩人頃刻的心情。
張籍就這樣反反復復地用銳利的目光掃視這封信,他那緊鎖的眉頭正好照應了他沒有思緒的心情,此時他是多麼想回鄉啊!
6、梅花魂的「魂」是什麼意思
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種「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9、鯨
說說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鯨的?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是從鯨的體型、進化、種類、進食、呼吸、睡覺和胎生這幾個方面來介紹的。我最感興趣的是呼吸。
課文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用了作比較.舉例子.列數字的方法。
說說有無加點的詞語,句子的意思有什麼不同,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
(1)主要:說明須鯨還其他動物,如果去掉,讓人感覺須鯨只吃蝦和小魚。
(2)必須:突出隔一定時間呼吸一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總是:突出鯨睡覺時一直是幾頭聚在一起的生活習性。
以「鯨的自述」為題內容寫一篇短文。
大家好,我是肥肥胖胖的長須鯨。我的身體非常胖,我的脂肪大概就有35-50厘米厚。可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厚,因為我沒量過,我也量不到,因為我已成了魚的樣子。我還得從我的祖先說起:我的祖先跟牛羊一樣,也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可後來由於,我們生活的環境發生了變化,我們的祖先只好生活在靠近陸地的淺海中。又過了很長很長的時間,我們退化了,前肢和尾巴都變成了魚的樣子,怪不得有人叫我們做「鯨魚」。 由於我們是用肺呼吸,所以不能在水中呆久了,每過一段時間就要在水面上呼吸一次空氣。呼氣時,從頭頂的洞中噴出的氣會帶水一起沖上天空,形成一股水柱,壯觀極了。
我們身體很大很大,八頭大象還沒有我在。雖然鯨旅中不管非常重,但我們的「老大」非常重,一條舌頭可就有二十頭大肥豬那麼重,厲害吧!
我們須鯨主要吃小魚、小蝦。在游泳時,我們張開大嘴,將小魚、小蝦連同海水一同吸入嘴中,再把海水從須經中排出來,把魚蝦吞進去。而齒鯨呢,卻吃大
魚和海獸,有時還吃我們,真是叛徒。
我們也要睡覺,總是幾頭圍成一團,只要有什麼動靜,就立刻會散開。
我也是胎生的,是吃媽媽的奶長大的。我一生出來就有6、7公斤重,一天就可長五十公斤重,二三年就可長成肥肥胖胖的大鯨了。我們的壽命非常長,一般可
活幾十年到一百年,有時還能活一百歲以上,和一般的烏龜差不多年齡。
怎麼樣,熟悉我了吧。
你們別看我體形像魚,其實我不屬於魚類,是哺乳動物。我們鯨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須鯨,十分溫柔,而且沒有牙齒;另一類是齒鯨,有十分鋒利的牙齒,
只吃大魚和海獸,從不吃那些小魚小蝦。我呢?就是那可愛的須鯨孩子,只吃小魚和蝦。
我的爸爸是虎鯨,十分兇猛,有著「海中之王」的美稱;媽媽呢?她是大家公認的「美人鯨」,她的嗓子十分好,唱歌很好聽,每次我們舉行歌詠比賽時,媽
媽都拿冠軍。瞧!媽媽又在那兒練歌呢!
咦?那邊有一條小魚在和一隻小蝦打架呢!我連忙游過去,小魚被我「啊唔」一口吃掉了,那隻蝦呢?也填進了我的肚子。因為我實在太餓了。
哦!忘了告訴你們,我們呼吸的時候跟其它動物不一樣,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吸的時候就浮出海面,噴出的水柱比花園里的噴泉還美呢!
我們鯨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睡覺的時候圍成一圈,頭朝里,尾巴朝外,聽到什麼響聲,就立刻游散開。
這就是我們家族。
11、新型玻璃
作者在介紹各種玻璃時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先用分類說明法將新型玻璃分成哪幾種;介紹每種玻璃時,又採用描述說明法.
13、釣魚的啟示
我不願意把鱸魚放回湖裡而父親卻堅持要我這么做這是為什麼。
因為這條鱸魚是自己好不容易釣上來的,父親要「我」講誠信,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用適當的詞語概括「我」的心情變化。
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捨)
理解句子「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因為面臨很多的誘惑,如金錢,名譽,地位等能給自己帶來暫時利益的"好處"要做出正確的抉擇,確實很難.抉擇中要經歷激烈的思想斗爭更是一次思想的歷
練.
15、落花生
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內容?
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議花生四個內容.
花生最好可貴的是什麼?
花生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雖然其貌不揚,但卻很有用處,他教導我們做人要踏踏實實,為社會為他人默默貢獻。
體會下面兩句話的含義。
(1)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做人應當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體會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的心理有哪些變化?
悲痛和絕望----悲傷和堅定---欣喜-----幸福和自豪
課文結尾為什麼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
說父親了不起,是因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過後,便絕望地離開了。」而這位父親一直不停地挖掘。人們勸阻他,「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
心人……他便埋頭接著挖。」「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為了兒子,決不放棄,實現對兒子的承諾。多麼堅忍不拔、決不放棄的父親!多麼恪守諾言、有責任感的父親!
說兒子了不起,是因為在長達38個小時的漆黑的瓦礫堆下,沒有水,沒有食物,只有恐懼與危險。然而7歲的阿曼達卻能在這種情況下,告訴同學不要害怕
,堅持生的希望;當得到父親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同死神搏鬥,最終生還,巨大的精神力量來自對父親真誠諾言的信賴;奇
跡的出現來自偉大的父愛。
(1)「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課文為什麼要這樣描寫父親呢?
運用了外貌描寫.他的作用是可以表現出父親很累,身上有很多傷口.而襯托出父親對兒子的愛.
(2)「不論發生什麼,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反復出現,這種寫法的好處
因為他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是兒子在絕境中滿懷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親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的原因。反復出現,多處呼應,通過父親的責任
感充分表現了崇高的父愛,通過兒子對父親諾言的深信不疑說明了對父親多麼信賴。
阿蔓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麼,想些什麼呢?
「轟」的一聲,教室傾刻之間倒塌了。倒塌的樓板和牆壁形成了一個三角形,阿曼達和他的同學們就被困在這個小小的角落裡。
這時,四周一片漆黑,當大家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之後,有幾個同學因為害怕,忍不住哭了起來。
阿曼達沒有哭,他想到:「我不哭。哭有什麼用?再說,我的父親在外面呢!他總是會和我在一起,父親一定會來就我的!我一定要活著離開這里。」
他摸索著,推推靠著他的一個正在哭泣的同學,說:「不要哭啦,再哭就聽不到父親呼喚我們的聲音了!」
這句話果然有效,不一會,大家都停止了哭泣,靜靜地等待著。
19、「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想一想為什麼父親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看法?
因為愛有兩種形式:鼓勵表揚和嚴厲批評。他既擁有母親慈祥的愛,鼓勵式的愛,激勵他滿懷信心地前進;又擁有父親嚴厲的愛,嚴格要求的愛,使他不
至於被一時的成功沖昏頭腦。
巴迪長大後,如何看待父母的愛?
巴迪清楚地認識到慈祥的母親的評價給他靈感和創作的源泉。嚴厲的父親的評價給他警告以免誤入歧途。
你是如何看待巴迪父母對他的愛?
父親的愛是嚴厲警告的愛,母親的愛是鼓勵理解的愛,因為我理解了這兩種愛,所以我才能正確的把握人生方向,使我不誤入歧途。
「我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颳倒」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謹慎正確地對待生活中遇到的批評與誇獎,既不被贊美沖昏了頭腦,也不因批評而喪失信心。
愛有兩種表現形式,你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感受嗎 小練筆
我也有同樣感受,三年級時,我們期末考試考作文,由於三年級剛剛學寫作文,寫得很不好,不是忘掉標點就是寫錯字,不過我也算盡了我最大的努力了
。回家後,母親看了我的作文鼓勵我說:「這篇文章真不錯,如果沒有錯字,再加上標點,一定是一篇佳作。」聽了母親的話我心了甜滋滋的。「是嗎」父親
說「我看看」我滿懷信心的捧起我的佳作,小心翼翼的交給了父親。父親看後嚴厲的說:「不怎麼樣,怎麼一個標點也沒有?而且又很多錯字,字也寫得那麼
爛」我聽後傷心極了,垂頭喪氣的走進了我的卧室……
現在,我明白了:在一個人的生活中,需要愛的鼓勵和贊揚,使自己鼓起前進的勇氣,氧氣希望的風帆,勇往直前。另外,還需要有人指出自己的不足。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評價雖不無矛盾,但都是父母對自己深深的愛。
21、圓明園的毀滅
體會句子
(1)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由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
三面,眾星拱月般地環繞在圓明園周圍。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有象徵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徵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
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台、武陵春
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築,還有西洋景觀。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圓明園不但建築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書畫,各種奇珍異寶。所以,它又是當
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
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軍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
的精華,就這樣被化為灰燼。
(2)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是侵略者貪婪,兇殘的本質體現。
作者為什麼用那麼多筆墨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因為作者要讓世人感到圓明園被毀滅的痛心感。詳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更可以感受到「圓明園的毀滅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突出了她的雄偉壯觀和收藏了大量無價之寶,正是這樣一座舉世聞名的壯觀園林,竟然在幾天之內化為灰燼。這兩部分內容緊密聯系,更能激起人們對侵
略者的無比憎恨之情。
22、狼牙山五壯士
課文敘述順序:接受任務-----(痛擊敵人)-------(引上絕路)-----(頂峰殲敵)
帶點部分的意思,說說句子好在哪裡。
(1)斬釘截鐵:表現了五壯士為保護群眾和掩護主力部隊,堅定不移的決心和不畏犧牲的精神。
(2)石頭像雹子一樣:比喻的修辭手法。
課文中兩次講到了完成掩護任務,哪一次是作為重點來寫的,為什麼要這樣寫?
兩次任務中第二次是作為重點來寫,這樣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25、七律 長征
先說說下面詩句 的意思,再聯系加點的詞語,體會表達怎樣的情感。
(1)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五嶺雖然逶迤綿亘,地勢險峻,但在紅`軍戰士看來不過如同水中騰起的細浪一般微不足道。烏蒙山地勢磅礴,然而在紅`軍戰士看來,不過如同泥丸
一般,根本不放在眼裡。
這兩句詩寫出了紅`軍戰士不畏困難,勇敢堅毅的特點
(2)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的山崖,給人以暖的感受;橫跨東西兩岸的大渡橋,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暗示紅軍巧度金沙江後歡快的心情和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26、開國大典
想一想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敘開國大典的,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是按「開國大典進行」的順序或者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和按「時間」的順序均可。
本課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的誕生無比自豪、激動的感情。
(1)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
這種激動、興奮、自豪的感情表達得更加強烈。
(2)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台。
更深刻地表達了人們對國家領導人的熱愛之情。
⑶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
1.請你用自己的話描繪出四季的特點。
春溫暖,夏炎熱,秋乾燥,冬寒回冷。
2.請在下面括弧里答填上一個成語,使左右能分別組成一個四字短語。
滿城(風)(雨)(同)(舟)共濟
名滿(天)(下)(太)(平)盛世
萬眾(一)(心)(一)(意)孤行
在所(不)(辭)(勞)(苦)功高
赤膽(忠)(心)(耿)(耿)於懷
3.照樣子,寫詞語
不知不覺(ABAC)(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一心一意)
銀光閃閃(ABCC)(小心翼翼)()()
喋喋不休(AABC)(翩翩起舞)(津津有味)(閃閃發光)
4.近義詞
顫抖(顫動)
融合(融洽)
珍藏(典藏)
溺愛(寵愛)
醒悟(明悟)
平坦(平緩)
挫折(困難)
5.請你在括弧內填上適當的字,組成成語
抱(頭)(鼠)(竄)
(打)抱(不)(平
)
(懷)(冤)抱(屈)
(推)(襟)(送)抱
⑷ 北京版全品學練考五年級上冊答案語文
[yǔ wén]
語文
(語言和文學的簡稱)
編輯
是語言和文學及文化的簡稱。包括口頭版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此解釋概念較狹窄,因為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權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通俗的說,語言就是說話藝術。
一般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稱。也可以說,語文是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和言語的合稱,是語言規律和運用語言規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
⑸ 北京景山學校 的五年級上語文課文列表。
13《在大海中永生》課文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銀色的專機離開北京西郊機場,在首都上版空低低地緩緩地繞飛權一周,然後穿過雲層,飛向祖國遼闊的大海。機艙里安放著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愛戴的鄧小平爺爺的骨灰。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帶領人民書寫中華民族嶄新歷史的偉人,今天將完成他人生的最後一個篇章。飛機在高空盤旋,鮮花伴著骨灰,撒向無垠的大海。大海嗚咽,寒風卷著浪花,痛悼偉人的離去……也許,奔騰不息的浪花會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國的萬裏海疆;也許,奔騰不息的浪花會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門、香港;也許,奔騰不息的浪花會把他的骨灰送往寶島台灣;也許,奔騰不息的浪花會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鄧小平爺爺的影響超越時代,超越國界,他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骨灰撒大海,鮮花送偉人。時近中午,專機盤旋著向大海告別。透過舷窗望去,水天一色,波翻浪涌。從那永不停息的濤聲中,人們彷彿聽到了鄧小平爺爺那震撼人心的聲音:「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與大海同在,與祖國同在,與人民同在。我們衷心愛戴的鄧小平爺爺在大海中永生!
⑹ 跪求語文五年級北京課改版上冊說教材ppt
去網路文庫找找吧,也許會有哦
⑺ 北京朝陽區今年小學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數學和英語教材各是什麼版本的
一般來講,所有的小學教材都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承包的,即是人教版!英語學習並沒有規定是小學的必修科目,大多是由地區的教育部門指定的。
⑻ 北京五年級語文書上冊第三課是什麼
你好,北京五年級語文書上冊第三課是《走遍天下書為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