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說課稿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十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課文的作者是現代作家鄭振鐸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狀物散文,主要描繪了春天裡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飛翔、在電線上停歇的畫面,給春天帶來了許多生機。
課文內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描繪外形美)。第二部分寫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生趣(寫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寫燕子飛行時的情景(寫出了動態美)。第四部分寫燕子停歇時的特點(這是靜態美)。
文章的篇幅短小、條理性強、語句優美,作者的觀察細致入微,表現了燕子
的可愛,春天的美麗,既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訓練的好文章,也是本單元培養學生觀察和表達的好材料,又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訓練重點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實際,按新課標要求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8個生字,掌握「俊俏、聚攏、增添、倦了、音符」等詞語。
(2) 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描寫事物的能力。
(3) 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 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美景,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重點、難點分析
課文的題目是燕子,因此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點,同時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以及小學生認識分析事物的特點學會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也是本課的重點。而理解課文兩個重點句子「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和「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可音符」是本課的難點。
【說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宜將情教學
法貫穿教學始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完成本課教學。
【說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台,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綜合運用已經學過的讀書方
法,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畫一畫、寫一寫等方法學習本課。
【課時安排】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本課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創設情境,激情導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深入探究,質疑解疑。
第二課時:探究第二、三、四自然段;質疑問難,總結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創作。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由學會聽兒歌《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的導入既觸動了兒童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同時讓學生齊唱便無形中讓學生對歌詞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覺同時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一調動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准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學生通過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句子做鋪墊。
(2)給課文每個自然段概括段意,並歸納主要內容。
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就為下面深入研究課文作好鋪墊,也能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
(三)深入探究,質疑解疑
(1) 細讀課文,思考並勾畫理解:課文從那幾方面描寫了燕子的外形美?表現
了燕子怎樣的特點?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讓學生觀察,小組內討論交流。
板書:
羽毛——烏黑發亮 翅膀——俊俏輕快 尾巴——尖刀似的
(總的特點:活潑可愛)
利用形象的教學手段可彌補語言文字不足,充分發揮教學直觀性的特點,也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觀察能力。
(2)「湊」字是什麼意思?(幾方面合起來)
教師提供媒體演示,幫助學生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及理解「湊」字的意思,點擊電腦課件,與學生一起邊敘述燕子的外形,邊演示「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閃動),「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使翅膀閃動),「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閃動)這幾部分合起來就「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個「湊」字就使文章頓顯生動,可愛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躍然於紙上。
(3)指導並背誦第一自然段(讀出小燕子的活潑可愛)
(四)探究第二自然段
(1)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徵來表現春天的?邊讀邊勾畫有關
詞語。
(2) 理解「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光彩奪目」「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教師邊板書邊幫助學生理解本段內容,板書的外形猶如一朵鮮花,體現了一種美感,有助於學生體會春天的美,並利用板書展示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趕集」和「聚攏」這兩個詞。
(3) 欣賞教學光碟中本段描繪的花紅柳綠、鶯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
再次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美的情感。
(4) 指導感情朗讀
(五)探究第三自然段
(1)運用「讀——劃——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感受燕子飛行時的特點。
(2) 投影出示練習題
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 ),唧唧的叫著,有的( )過湖面,尾尖偶爾( )一下水面。
①按課文內容說一說
②展開合理想像,想一想鳥兒具體的「掠」「沾」的姿勢和叫聲。
這一練習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內容,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把學生放飛到想像的自由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取得語言文字訓練與思維同步發展的效果。
(3) 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觀察和描寫燕子飛行的?(上——下)
(4) 指導背誦,強化記憶。
(六)探究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讀,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詞、句。
(2) 交流重點賞析「幾痕」、「五線譜」等詞。
辨析「幾痕」和「幾根」
教師在黑板上畫兩組線,幫助學生理解:
教師在兩組線上分別添上幾筆,利用板書進行巧妙的點撥,勝似講解,形象直觀,使學生一目瞭然。
(3) 以讀代講理解最後一句話表達的思想感情。
(七)質疑問難,總結全文
「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鼓勵學生勤發問多發問,有利於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同時也能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不懂就問的習慣。
學生根據板書總結全文,可促進學生對全篇課文內容進行梳理,提綱挈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可使學生的思維再次受到熏陶,感情得到升華。
(八)拓展延伸,自由創作
《語文新課程標准》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創新能力,針對本課的內容自由創作一張春景圖,把自己眼中的春景描繪出來。
【說板書】
羽毛——烏黑發亮
外形 翅膀——俊俏輕快(活潑機靈)
尾巴——剪刀似的 燕子
趕來 (增添生機)
飛行 (快)
停歇 (五線譜)
該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有利於概括能力和布局謀篇的能力。它是施教的「藍圖」,是教與學思路的體現,是一篇課文教學的縮影。
19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給學生的不是己投入千百萬年動盪的現成的大廈,而是促使他們去做砌磚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廈,教他建築。」我國教育家葉聖陶也曾指出:「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國內外教育家的精闢論述,強調了教師要引導學生入知識之門,帶領學生上科學之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讓學生一輩子受用。如何改革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呢?下面就《荷花》第一教時,談談我的粗淺見解。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課,是省編義務教育五年制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像,贊美了荷花的美麗。再現了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個自然段。作者以觀察的程序為線索敘寫。課文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3節),寫的是作者從看荷花的角度,對荷花進行直接記敘描寫。作者由『「聞」到「清香」,來到荷花池邊。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開」,有的「含苞欲放。」再細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勢各不相同。接著通過假設「一大幅活的畫」,圍繞一個「活」字,展開想像,轉入對荷花動態的描繪,這是課文的第二部分(4—5節)。作者從想像的角度,對荷花進行比喻性描寫。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變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佼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這篇課文的教學,根據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較發達的特點,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進行美的教育。同時也要緊扣教材第六單元的訓練重點,練說自然段的大意,學寫總分段式的一段話。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三年級階段著重進行段的訓練。第六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是用「誰」、「怎麼樣」的句式概括自然段大意。學會用總分的方法寫一段話。課文第二自然段就是用總分方法寫的一段話,教學時可作學法遷移,安排學生練筆。圍繞教材和單元的特點《荷花》第一教時可設定如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1.自學為主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理解6個新詞的意思。
2.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3.理解並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第二自然段。
5.初步了解荷花的美麗、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教學難點:理解荷花開放時的種種姿態,體會荷花的美。
三、教程設計及指導思想
(一)激趣導入
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也就是這個道理。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梁。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話所說的「良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課的導入,可用謎語激超:「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也可用回憶舊知法導入。即讓學生回憶三冊27課《學畫》,王冕畫的那池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想像,「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於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
(二)初讀課文,理情思路
初讀課文,除了掃清文字障礙,還要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體現「摯領一頓,百毛皆順」的教學思想。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教師檢查:
a.哪些字容易讀錯,該怎麼讀?
b.哪些字容易寫錯,怎麼記?
c.「蓬」、「骨」的結構。
2.課文寫了荷花的哪幾方面?
幻燈題檢查:作者寫了荷花( )、( )、( )和自己的( )。
(現今社會知識繁多,書籍如海。速讀課文留下整體的感知,為今後瀏覽式閱讀習慣的養成打基礎。)
(三)深讀悟情,學法遷移
當前課堂教學的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便是信息量的傳輸吞吐非常活躍。如果說「講述」是信息的單向傳遞,那麼「談話」也不過是信息的雙向傳輸,而「討論」卻是信息多向、立體的傳輸。教師在確定教學方法後,組織討論的藝術,起著十分重要的主導作用。因為通過討論,可讓學生在自主的情況下學懂課文寫了什麼,怎麼寫的,為什麼這樣寫。進而從讀學寫,水到渠成,訓練技能,形成學力。
1.第一段課文。
a.思考:哪些詞語可以看出荷花的清香吸引人?
b.這些詞語的朗讀語調該怎麼處理?請你讀讀。
c.放手讓學生評價,指名再讀、學讀、齊讀。
d.做作業本第5題。
e.為什麼選這一句?
深讀課文與初讀課文相互照應,訓練學生注意學習的前後聯系,抓住主要內容概括大意,學練結合,鞏固學習成果。避免學生像小猴於下山,「那樣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2.第二段課文。
a.過渡:荷花的清香誘人,它的形態也的確引人入勝,同學們請看掛圖。教師以圖激情,讓鮮明的圖畫,激起學生思維活動的又一次高潮。
b.圖文對照,自由默讀。用~~~標出這一段的總起句。用( )標出荷花的各種形態。
c.學習寫荷花的句子。
(a)學習寫花骨朵的句子。
①讀這句話,感覺怎樣?
②通過哪些詞表現的?
③請你讀讀這一句,評一評,再讀,師讀,生讀。
④總結學法:整體感知——抓重點詞——品讀悟情。
(b)學法遷移,半扶半放學習寫荷花「才展開」和「全展開」的句子。
d.學法遷移,放手學習寫荷葉的句子。
e.討論寫荷花為什麼先寫荷葉?討論的目的是啟發學生懂得花如此嬌艷動人,離不開綠葉的襯托,正因為有荷葉的「挨挨擠擠」、「碧綠」、「大」、「圓」,才有千姿百態,生機蓬勃的荷花。作者寫花前對荷葉的描述,埋著伏筆,這正是作者布局謀篇的匠心所在。
f.師,男、女生,分讀總起句,及寫花、葉的句子。
g.指導背誦第二段課文。
在反復品讀欣賞後,荷花的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圖文對照,學生不禁由衷地感嘆,「真是景如圖,畫如景啊!」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教師對於句序略加指點,自然能熟讀成誦。由讀到背,水到渠成,順理成章。這一背誦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匯的積累、內化。
3.第三段課文。
a.過渡:荷花的形態引人入勝,值得觀賞,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這一段課文的學習,老師要讓同學們運用剛才學到的學習方法自學,再在四人小組里展開討論,然後選代表匯報。此項自學安排,意在鞏固學法。
b.著重討論「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因為作者被眼前這池荷花陶醉了,覺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以當它是一幅活的畫。
c.以陶醉的語氣感情朗讀這一段。
d.用「白荷花」概括這段大意。
e.用書上這段的開頭句作總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學寫荷花的姿勢。根據單元訓練重點,變式進行學寫遷移。豐富學生的想像,積累語言,掌握段的寫法,使教學融為一體,做到教練結合,有利於促進學生各種感觀的調配使用,達到教學最優化。
4.總結課文。
今天這堂課,你們學到了什麼?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課文總結,在課堂教學中地位不可低估。通過總結,能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進行梳理,提綱挈領,抓住重點,儲存信息,鞏固記憶知識。有利於兒童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為高一年級的學習打下基礎。
5.課外練習。
用總分法寫一種花。
四、課堂設計的特色
1.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思路清晰,脈絡分明。
2.抓住作者寫荷花荷葉的精妙之筆,咬字嚼句,反復品味,不僅讓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落筆的生動准確,而且通過遷移學習,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3.多法品讀,內化語言。對於文質兼美的文章,抓好讀的訓練是最好的教學手段。因為文章的「美」是學生通過多種讀法品味出來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里一個個句式,一種種規范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4.教學中學路分明:從撫——領——放。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耳聽、眼看、口讀、腦想、手寫,「全頻道」運作,「多功能」協調,「立體式」展開。
他先按照慣例向聽者概括陳述所說課的主要內容、中心,分幾個部分,每個部分主要講什麼,再聯系單元訓練的重點,說明所說課文在整個單元的語言文字訓練中所處的地位及其作用。然後提出課文的教學目標,接著陳述自己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計劃分幾個課時進行教學,各個課時分別完成哪些教學任務。這些內容說得清楚、明白、有條有理,而且把該說的都說了,完全符合說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內容的系統性、敘述的條理性。在說完以上這些內容以後,趙老師用「下面,我著重講我第1課時的教學」一句話,將說課從說整篇課文轉入所說課時課文的教學。十分簡潔、自然。在下面部分,趙老師依次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設計,最後說板書,也同樣把該說的內容都說,而且同樣說得清楚、明白、有條有理,做到了內容的系統性和敘述的條理性。不僅如此,陳述的內容,有詳有略,該詳的詳,該略的略了,從而突出了教學過程這個說課的重點和中心。如果我們集中分析一下教學過程,也可以發現趙老師設計的這個教學過程言簡意賅,的確切實可行。
在教學過程中,有聽、有說、有講、有寫、有練,訓練形式多樣,而且始終注意緊扣教學目標和根據教材的特點來組織教學活動。她讓學生讀課文感受荷花的美,聽錄音品味荷花的美,再通過練習,加深對荷花美的印象,從而使學生得到美的陶冶,培養了愛美的高尚情趣。
總之,趙老師的說課是成功的,按說課的標准進行評價,也應當說是一堂好課。如果還有什麼可以改進的話,那麼,一是在轉入說自己第一課時教學的時候,還可以插進去再分析一下該課時的教材(上面的教材分析,是從教材的整體角度去分析的,整體的分析,不能代替局部教材的剖析);二是教學過程中的有些內容應該具體一些,如「總結」說課中雖說了總結的方法,但沒有說總結的具體內容,「測試」,也只說了測試的好處,沒有說具體怎樣測試和測試什麼,這些都使聽者難以判斷說課者安排的總結、測試到底好不好,好在哪裡,以及到底有沒有價值,有沒有必要,從而影響了整個教學過程的說課效果。再者,板書設計,趙老師是把它當作附錄附註在後面的,而且解釋也只有幾句話,這是不妥當的。因為板書也是說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說課一定要說板書,則不僅要求說內容、特點,而且還要說如何使用板書等等。總之,好的說課,連細節也應注意規范,因為細節其實不細,它同樣關聯著說課的整體效果。
❷ 小學三年級語文新課程標准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❸ 三年級語文課程下冊
如何上好小學三年級語文課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前沿風雨兼程了十幾年,從一開始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覺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猛醒,期間的摸爬滾打,積淀的是一點點的怎樣上好一節語文課,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被人尊敬的小學教師的經驗。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有這樣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於是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我覺得語文課堂應該是情感的課堂,一位語文教師要善於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演奏出一個又一個動人的難忘的樂章!一、呈現充滿激情的課堂一堂充滿激情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教師本身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激情來自本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愛,還有對夢想的追求!學生在課堂上興趣盎然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三點:1、立足文本,讀中感悟。語文這門學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須立足於教材。每一篇文章涵蓋的知識面很廣,可以說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開挖的資源太多大多了。但語文課終究還是語文課,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能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因此語文具備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大特徵。怎樣來體現這兩大特徵呢?讀中感悟是一個好法子。以教學《鳥的天堂》為例,我首先讓學生先讀讀贊美大榕樹的段落,然後問:「你是如何體會到的?學生劃下自認為美的句子,並註上旁批。全班交流時,邊讀邊品:「卧」字好在哪兒?「近看」、「遠看」都寫出了榕樹的什麼?「不可計數」指什麼?…並在黑板上畫一畫,讓學生讀一讀,師生一齊分享點點滴滴的感受,體會作者用字的巧妙性。可以說品讀課文精彩片斷是一節課的精華所在,只有讀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讀出來,最終使教學資源—師、生、文本在對話中得以開發利用。2、關注需要,善於激趣。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太陽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3、適時點撥,情感共振「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雪趣》這篇課文通過對雪後操場上雪景和孩子們在雪地中盡情玩耍的描述,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思想感情。教學中,我設計了一段導語,把學生帶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內蘊中:「孩子們,當我們送走秋阿姨後,冬爺爺就會來臨了。你們喜歡冬天嘛?喜歡在雪中做什麼游戲呢?能講述一下你們快樂的往事嗎?」這樣作者、教師、學生「三情」共振,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此時對雪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得到升華,思想受到教育,「文」與「道」並行,相得益彰。二、關注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以《問銀河》為例,我讓一部分學生對美麗神秘的銀河提出很多有趣的問題,讓另一部分同學扮演銀河來回答他們富有想像力的問題,並通過課前布置的查找銀河的資料來告訴孩子們真實的銀河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在這種寬松融洽的氛圍內,通過游戲的方式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學生與教材之間。教材對學生的吸引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學生與教材之間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語文情境教學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李吉林曾總結出這樣的情感推進的發展模式:在初讀課文,激發動機中入情;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在領悟課文語言的神韻中移情;在表情朗讀、語言訓練中抒情。學生與學生之間。由於情境的優化,學生與學生之間,友愛親密。他們在親、助、樂等人際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長補短,培養了團隊意識、合作精神、交往能力,這就為學習語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圍。三、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情境創設是一個提供各種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應或活動的過程,它不是教學過程的自然伴隨物,而是教師主動設計的產物。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動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像、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情感。在此基礎上,依據教材的內容和所教學生的層次創設問題情境。常用方法有:1、聯系生活展現情境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時彼地的生活在作家頭腦里反映的產物。以文章為例子,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須「披文入情」、「沿波討源」。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後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選材、謀篇、運用語言的高明,才能領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進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謂聯系生活展現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古人讀書「虛心涵泳,切己體察」就是這個意思。如我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2、運用實物演示情境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兒童便豁然領悟。如我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3、藉助圖畫再現情境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和理解涵養美感,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繪圖的創造性。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點和啟發,以引導學生認識的方向性;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中,通過生動的畫面,學生體會到下雪時的高興心情,理解了小畫家們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重點和難點。4、播放音樂渲染情境音樂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想和想像的一門藝術。音樂是作曲家心靈的傾訴,情感的流淌,所以音樂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渲染情境,創造氣氛。如果能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能真正實現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在這種聯覺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播放音樂渲染情境,不僅可以播放優美舒緩的音樂享受美感,也可以播放比較哀怨的音樂讓學生理解一些離他們較遠的一些英雄壯舉,比如在教《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就播放了哀樂,孩子們帶著悲痛的感情讀著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了他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扮演角色體會情境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扮演角色體會情境,有四種做法:(1)進入角色。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感情閱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讀。這樣的閱讀,可以讓學生聽到教材中各種人物的不同聲音,雖未見其人,卻已聞其聲,增進對課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課文中選編的戲劇,可組織學生裝扮成劇中人,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4)改編課本劇。根據課文編寫劇本,然後讓學生進行表演,同樣不失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須「披文入情」、「沿波討源」。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後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選材、謀篇、運用語言的高明,才能領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進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謂聯系生活展現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古人讀書「虛心涵泳,切己體察」就是這個意思。如我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2、運用實物演示情境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兒童便豁然領悟。如我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3、藉助圖畫再現情境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和理解涵養美感,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繪圖的創造性。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點和啟發,以引導學生認識的方向性;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中,通過生動的畫面,學生體會到下雪時的高興心情,理解了小畫家們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重點和難點。4、播放音樂渲染情境音樂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想和想像的一門藝術。音樂是作曲家心靈的傾訴,情感的流淌,所以音樂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渲染情境,創造氣氛。如果能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能真正實現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在這種聯覺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播放音樂渲染情境,不僅可以播放優美舒緩的音樂享受美感,也可以播放比較哀怨的音樂讓學生理解一些離他們較遠的一些英雄壯舉,比如在教《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就播放了哀樂,孩子們帶著悲痛的感情讀著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了他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扮演角色體會情境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扮演角色體會情境,有四種做法:(1)進入角色。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感情閱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讀。這樣的閱讀,可以讓學生聽到教材中各種人物的不同聲音,雖未見其人,卻已聞其聲,增進對課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課文中選編的戲劇,可組織學生裝扮成劇中人,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4)改編課本劇。根據課文編寫劇本,然後讓學生進行表演,同樣不失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方法。6、錘煉語言描繪情境前面所說的五種方法,無論哪一種都必須依靠教學語言來實施,如果離開了教學語言,就不能創設教學情境,即使有了某種情境,也不能發揮教學作用,實現情境的價值,所以說教學語言是創設教學情境的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能力逐漸增強,如果只靠直觀性的教學情境,則容易使教學簡單化、表面化,不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與訓練,也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滿足學生對真善美更高層次的追求。從這一點來看,我們也必須重視教學語言的作用。教師的本領歸根結底就在教學語言上,教學藝術最後也體現教學語言中。運用教學語言,從內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確美、簡潔美、理趣美;從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飾美、風格美、態勢美。總之,我真誠地希望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讓學生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最大程度地學到應知應會的知識!實實在在教語文,簡簡單單教語文,從從容容教語文,輕輕鬆鬆教語文,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化的教學狀態,我在路上,我在努力!
❹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課程安排
2個單元前面大概2個星期,後面1個星期
❺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按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提升素質教育和語文素養教育,採用現代化教學方法,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在教學過程中,須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進行系統學習方法指導。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創新精神,不僅要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更要著眼於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增強語文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從而促進學生大語文學習全面發展。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9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5人。大部分同學基礎扎實、習慣良好,上課積極認真,課外閱讀興致高,字也寫得不錯,對語文興趣濃厚。但亦有個別學生受家庭等因素影響,基礎較為薄弱,上課不自覺,作業潦草,掌握知識與課程要求差距較大。這學期,我將本著「一個也不掉隊」的精神,採取有效的教學措施,調動每一個孩子的語文興趣,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材分析
總體分析:
縱覽2021年統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為依據,吸收了語文課程建設和課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鑒了各地課堂教學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注重拓展知識的寬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強素養的厚度,強化情感的溫度,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語言文字的運用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主要有以下特點:
1.注重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在培養學生養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本冊教科書通過寓言故事、古典詩詞、童話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傳遞熱愛祖國,實事求是,勤勞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實基礎。
重視識字寫字,重視閱讀,重視習作,重視口語交際,從多個方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在課堂上享受學習語文的過程而不是學課文的過程。
3.著重以學生為本。
中年級學段的語文學習呈現一種過渡性,本冊教科書准確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展方向,充分認識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採用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享受學語文的樂趣。
4.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在打好基礎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多種多樣的活動為平台,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並進一步將自己的學習收獲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
5.關注大量閱讀。
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僅設計了資料袋供學生參考,還專門設計了「快樂讀書吧」作為讀書專題活動,學生既能將習得的學習方法運用到閱讀中,又能從閱讀中獲得新知識。
6.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積累有效的學習方法,並將其應用到學習過程中,變被動接受為主自動獲取。
單元分析:
2021年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按照專題編排內容,本冊教科書安排了八個單元,其中7個單元是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結構組成的單元,其中人文主題分別是「可愛的生靈」、「品味經典寓言」、「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觀察與發現」、「發揮無限想像」、「追憶幸福童年」、「奇妙的世界」、「有趣的故事」。一共選編了28篇課文,其中22篇為精讀課文,6篇為略讀課文。課文語言規范,符合三年級學生認知特點。體裁多種多樣,內容生動,趣味性強,既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也弘揚了中華優良傳統,激發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
完整內容及進度表,請見網路文庫:【原創】2021部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含進度表
❻ 三年級語文下冊19課使用的說明方法
《趙州橋》涉及到的說明方法有:打比方、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
原文
河北省趙縣的洨(xiáo)河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叫安濟橋,又叫趙州橋。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和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趙州橋非常雄偉。橋長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礅,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發大水的時候,河水還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
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裡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天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所有的龍似乎都在游動,真像活了一樣。
趙州橋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說明方法:
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說明文的語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學性、嚴謹性、准確性,真實性,周密性,簡練明確;文學性說明文還要求生動性、形象性。恰當地運用說明方法,能提高說明語言的科學性和准確性,使說明對象更具體、更生動,讓讀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強說服力,有時也能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更突出主題。
❼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及措施
一、指導思想
按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提升素質教育和語文素養教育,採用現代化教學方法,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在教學過程中,須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進行系統學習方法指導。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創新精神,不僅要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更要著眼於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增強語文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從而促進學生大語文學習全面發展。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9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5人。大部分同學基礎扎實、習慣良好,上課積極認真,課外閱讀興致高,字也寫得不錯,對語文興趣濃厚。但亦有個別學生受家庭等因素影響,基礎較為薄弱,上課不自覺,作業潦草,掌握知識與課程要求差距較大。這學期,我將本著「一個也不掉隊」的精神,採取有效的教學措施,調動每一個孩子的語文興趣,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材分析
總體分析:
縱覽2021年統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為依據,吸收了語文課程建設和課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鑒了各地課堂教學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注重拓展知識的寬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強素養的厚度,強化情感的溫度,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語言文字的運用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主要有以下特點:
1.注重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在培養學生養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本冊教科書通過寓言故事、古典詩詞、童話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傳遞熱愛祖國,實事求是,勤勞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實基礎。
重視識字寫字,重視閱讀,重視習作,重視口語交際,從多個方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在課堂上享受學習語文的過程而不是學課文的過程。
3.著重以學生為本。
中年級學段的語文學習呈現一種過渡性,本冊教科書准確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展方向,充分認識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採用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享受學語文的樂趣。
4.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在打好基礎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多種多樣的活動為平台,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並進一步將自己的學習收獲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
5.關注大量閱讀。
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僅設計了資料袋供學生參考,還專門設計了「快樂讀書吧」作為讀書專題活動,學生既能將習得的學習方法運用到閱讀中,又能從閱讀中獲得新知識。
6.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積累有效的學習方法,並將其應用到學習過程中,變被動接受為主自動獲取。
單元分析:
2021年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按照專題編排內容,本冊教科書安排了八個單元,其中7個單元是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結構組成的單元,其中人文主題分別是「可愛的生靈」、「品味經典寓言」、「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觀察與發現」、「發揮無限想像」、「追憶幸福童年」、「奇妙的世界」、「有趣的故事」。一共選編了28篇課文,其中22篇為精讀課文,6篇為略讀課文。課文語言規范,符合三年級學生認知特點。體裁多種多樣,內容生動,趣味性強,既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也弘揚了中華優良傳統,激發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
完整word列印版,請見網路文庫:2021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含進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