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人教版 六年級語文下冊18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後習題
(18)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說說魯迅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略。
(2)結合課文內容說說魯迅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參考答案
第一部分具體寫送花圈、輓聯的人多,說明魯迅受到萬眾敬仰愛戴;談《水滸傳》體現了他對下一代的關心愛護;笑談「碰壁」表現他不顧個人安危、頑強斗爭的精神;救助車夫、關心女傭,反映魯迅對勞苦大眾深深的愛。幾件事都充分體現了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相得多的高尚品質。
2.說說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聯系,試著給每,,部分加個小標題。
參考答案
第一部分提出問題:魯迅先生為什麼會得到那麼多人的愛戴?後幾個部分則用魯迅先生的幾件生活小事從不同側面回答了這一問題。談《水滸傳》表現了他對青少年的關心和愛護;談「碰壁」表現了他對舊社會的痛恨;救護車夫則表現了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關心;關心女傭阿三則表現他關心別人勝過關心他自己。第一部分和後面幾個部分是因果關系,第一部分寫的是果,後面幾個部分寫的是因。
幾部分的小標題分別是:①深切懷念 ②談《水滸傳》 ③笑談「碰壁」 ④救助車夫 ⑤關心女傭
3.課文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比如,「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畫出這樣的句子,聯繫上下文或時代背景,交流對這些句子的理解。
參考答案
①「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當時的社會一片黑暗,看不到一點兒光明,人民連一點兒民主和自由都沒有。「碰壁」是與反動勢力作斗爭時受到的挫折與迫害。從這些談笑似的話語中,可以體會到魯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懼迫害的頑強斗爭精神和革命的樂觀主義態度。②「伯父摸著鬍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這句話表面看是在誇自己的記性好,實際上是在用幽默的語言、委婉的語氣批評「我」讀書太馬虎。這簡短的語言描寫,透出魯迅先生含蓄、幽默、風趣的性格特點。
4.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人物神態和表情的詞句,如,「恍然大悟」「他沒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後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讀一讀,想一想,並抄下來。
●伯父摸著鬍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他嚼著東西,嘴唇上的鬍子跟著一動一動的。
●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而且現在也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變得那麼嚴肅。
『貳』 六年級下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用了什麼手法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採用了倒敘的寫法。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滿意請採納,謝謝。
『叄』 小學語文作業本,六年級下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答案
書上有的吧,我記得很好做的啊。
1】\
2】囫圇吞棗 張冠李戴 恍然大悟 飽經風霜專
3】動作:失聲屬痛哭 昂首闊步 扶老攜幼 讀來讀去(諧音)
神態:氣勢… 全神貫注 疑惑… 眉開眼笑
4】表面在誇自己的記性好,實際在用幽默的語言批評我讀書太馬虎。 比喻當時社會一片黑暗,看不到一點兒光明。
5】深奧 詳細2.說明了當時魯迅的臉色變得很嚴肅,和對我的印象之深。3.沒
『肆』 小學語文作業本,六年級下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答案
書上有的吧,我記得很好做的啊。
1】\
2】囫圇吞棗
張冠李戴
恍然大悟
飽經風霜回
3】動作:失答聲痛哭
昂首闊步
扶老攜幼
讀來讀去(諧音)
神態:氣勢…
全神貫注
疑惑…
眉開眼笑
4】表面在誇自己的記性好,實際在用幽默的語言批評我讀書太馬虎。
比喻當時社會一片黑暗,看不到一點兒光明。
5】深奧
詳細2.說明了當時魯迅的臉色變得很嚴肅,和對我的印象之深。3.沒
『伍』 六年級下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陸』 鄂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學期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是周曄寫的回憶伯父的紀念性文章,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幾件事,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無比懷念、熱愛與敬仰之情。
課文的段落以空行為標志,共分五段。課文先寫伯父去世後,「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愛戴。接著觸景生情地轉入對伯父生前的點滴回憶,分別敘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談《水滸傳》啟發教育「我」認真讀書;伯父在笑談「碰壁」中抨擊舊社會;伯父熱情地救護和幫助黃包車車夫;伯父關心女傭阿三。最後總結伯父是一個怎樣的人,呼應開頭,點明主題。
全文脈絡清晰,敘事清楚。第一段是果——魯迅先生受到人民的愛戴,後幾段是因——魯迅先生受到愛戴的原因。在敘事的過程中,始終貫穿著「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這一基本主題。課文以小孩的口吻敘述,給人以朴實、親切之感。「伯父」是侄女對魯迅的親切稱呼,「先生」則是對魯迅的崇敬與愛戴。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一讓學生感受魯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導學生學習抓住語言、動作、神態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三培養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我獃獃地望著來來往往弔唁的人,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
這句話是小周曄失去伯父時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線,文章以此為情感軸心,回顧了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的幾件小事。教學時,可每學一個小故事,再返回到該句的誦讀上,以形成一詠三嘆的效果。
②伯父摸著鬍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這句話表面看是在誇自己記性好,實際上是在用幽默的語言、委婉的語氣批評「我」讀書太馬虎。這簡短的語言描寫,透出魯迅先生含蓄、幽默、風趣的性格特點。
③「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理解這句話時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適當介紹時代背景:因為當時社會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沒有言論自由,而魯迅為了喚起民眾覺悟,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丑惡嘴臉,寫出了一篇篇猶如匕首的雜文,引起反動派極度恐慌。他們千方百計地查禁魯迅的作品,不允許發表,而且對他本人進行了殘酷的迫害。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當時的社會一片黑暗,看不到一點兒光明,人民連一點兒民主和自由都沒有。「碰壁」是與反動勢力作斗爭時受到的挫折與迫害。從這談笑似的話語中,可以體會到魯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懼迫害的頑強斗爭精神和革命的樂觀主義態度。
④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而且現在也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變得那麼嚴肅。他沒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後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這里的兩個「清清楚楚」強調了當時的情景給「我」印象之深;他「變得那麼嚴肅」,手「半天沒動」,「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等表情、動作的描寫,說明魯迅先生看到了舊社會的罪惡,他無法控制對它的憎惡之情而怒形於色。
可以通過想像伯父魯迅的心理活動來理解這句話。他可能想到這位車夫冒著嚴寒出來拉車,家庭生活是多麼困苦。伯父由這位車夫又想到了千千萬萬的窮苦人,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而這都是社會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無法解除窮苦人的痛苦,因而臉色變得嚴肅。這句話表現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的痛恨和對勞苦人民的極大同情。
(2)對詞語的理解。
殯儀館:供停放靈柩、辦理喪事的地方。
追悼:對死者表示沉痛的懷念。
失聲痛苦:因悲痛過度而哽咽,哭不出聲來。
輓聯:哀悼死者的對聯。
弔唁:祭奠死者並慰問家屬。
囫圇吞棗: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
張冠李戴:姓張的帽子戴在姓李的頭上了。比喻弄錯了對象或弄錯了事實。
黃包車:舊時一種用人力拉的車,主要用來載人。也叫人力車。
飽經風霜:形容經歷過很多的艱難困苦。
硼酸水:一種用於消毒防腐的外用葯水。
二、教學目標
1.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遺體、輓聯、致敬、愛撫、團聚、情節、記性、保存、陰暗、低微、寒意、深奧、詳細、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聲痛哭、囫圇吞棗、張冠李戴、馬馬虎虎、恍然大悟、北風怒號、匆匆忙忙、飽經風霜」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夠聯繫上下文或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抓住語言、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4.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要求學生搜集有關魯迅的資料,如,魯迅逝世前後的一些情況介紹,當時的社會背景,別人寫的有關魯迅的文章,魯迅先生自己寫的文章。有的材料可以在課堂內外引導學生讀一讀,讓魯迅這一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2.初讀課文時,可先讓學生通過默讀課文,了解作者寫了哪幾件事(每件事通過空行成為獨立的一部分),給各部分加小標題。指導學生給各部分擬一個小標題,可讓學生先說說每一部分的段意,再告訴學生,小標題比概括段意要更簡練,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為短語。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也可以從課文中摘錄詞句作小標題。最好讓每一個學生都試著列小標題,通過交流,從中選出最好的。
3.理解課文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根據「魯迅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問題找出課文中心句,然後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魯迅先生為什麼能得到人們的尊敬、愛戴?二是從文中所寫的事例看出魯迅先生是怎樣一個人?這樣就調整了閱讀的順序:大致了解第一部分主要內容後,直接學習下文。
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探究第一部分與後面幾個部分的關系。第一部分提出一個問題:魯迅先生為什麼會得到那麼多人的愛戴?後面幾個部分則用魯迅先生的幾件生活小事從不同側面回答了這一問題。談《水滸傳》表現了他對青少年的關心和愛護;談「碰壁」表現了他對舊社會的痛恨;救護車夫則表現了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關心;關心女傭阿三則表現他關心別人勝過關心他自己。總之,是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他才贏得那麼多人的愛戴。第一部分和後面幾個部分是因果關系,第一部分寫的是果,後面幾個部分寫的是因。
4.要通過關鍵詞、關鍵句的揣摩,引導學生學習通過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如談《水滸傳》一段,「伯父摸著鬍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一句中,一個動作——「摸」,一個表情——「笑」,再現了伯父那慈愛寬厚的長輩風度和詼諧風趣的話語特色。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通過對伯父動作的品味,感受伯父的慈愛和寬厚,和小周曄一起走進那段茶餘飯後的愜意時光。
再如救助車夫一段,為了准確地寫出魯迅兄弟倆救治受傷車夫的情景,連用九個動詞——「扶、蹲、半跪、拿、夾、拿、洗、敷、扎」,突現了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在教學時,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些有特色的語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領悟。可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把自己置身其間,或把自己當做文中的「我」,與作者一道經歷救助過程,體驗救助前後「我」的情感。然後讓學生在小組內輪流讀,互相評,看看能不能通過朗讀體現人物不同的感情(車夫的痛苦及感激之情、伯父和爸爸的關切之情、救助後伯父的憤激之情、「我」的疑惑不解)。要注重發揮示範朗讀的作用,注意感悟與朗讀的結合,以此加深對人物情感的體驗。
在指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時,可先讓學生自己嘗試理解,然後在小組里交流,最後班上交流,老師再就疑難給予指導,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或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5.本課附有一個閱讀鏈接,分別節選的是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和巴金的《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前一個材料,寥寥數語就勾勒出魯迅先生鮮明的性格特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學生學習人物描寫的一個很好範例,後一個材料所體現的內容同本課有緊密的聯系。教學中,如果能有機地運用這些材料,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6.本課適合於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飽含豐富的感情,要注意體會;第三部分對話多,可進行分角色朗讀,讀出不同的語氣。要注意通過指導朗讀,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7.本課要寫的字中,「嗽」中間要封口,右邊是「欠」,「囫圇」兩字要提醒學生看清裡面的字形。多音字如「北風怒號」中的「號」,「數不清」的「數」,「張冠李戴」的「冠」也可適時提醒學生注意。
本課的四字詞語比較多,這類詞語言簡意賅,包括一些成語和熟語,可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選擇抄寫。在學生理解所選詞語在課文中的含義和用法後,可以要求他們獨立運用這些詞語。學生完成後可相互讀讀,糾正不當之處。
四、教學案例
教學內容: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救護車夫」和「關心女傭」兩部分。
教學過程:
(一)回想畫面,感受對孩子們的愛。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魯迅先生是那麼幽默風趣、關心他人,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他內心充滿對勞動人民的愛。
2.當小周曄想到再也無法享受伯父的至愛關懷了,怎能不萬分悲痛呢!(出示)
我獃獃地望著來來往往弔唁的人,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
(學生齊讀這句話。)
3.站在伯父的靈柩前,小周曄可能會想起些什麼呢?(學生想像)
——學生可能會說小周曄會想起伯父送給她《表》《小約翰》等書籍這一細節。
教師接:《表》是蘇聯作家寫的兒童小說,《小約翰》是荷蘭作家寫的童話,這兩本書以及其他一些兒童讀物,都是魯迅先生在百忙之中為少年兒童翻譯的,他時刻想著「幫幫孩子」「救救孩子」「能為孩子做點什麼」。他把愛給予了每一個需要關愛的孩子。
——孩子們知道如今失掉一個愛護他們的老人了,怎能不傷心落淚呢?在當時,有一名青年,名叫巴金,他為我們記下了一些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出示)
一群小學生恭敬地排成前後兩列,一齊抬起頭,痴痴地望著那張放大的照片。忽然一個年紀較大的孩子埋下頭低聲哭了起來,其餘的孩子馬上低下頭來小聲抽噎著。
——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有刪改)
(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救護車夫」部分。
1.除了孩子,還有哪些人也曾經得到過魯迅先生的愛?請自己讀讀後面兩個小故事,把最能夠撥動你心弦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學生讀課文,邊讀邊畫)
2.讀給大家聽聽,好嗎?
學生讀「爸爸跑到伯父家裡……紮好綳帶」這段。
3.說說各自的體會。
4.這段文字讀一兩遍顯然是不夠的,請你再細細地讀讀,一邊讀一邊看看文中的插圖,先生的哪個動作最能打動你?(生自讀後交流)
若有孩子提到「半跪」,先讓其說說體會,然後引導咀嚼「半跪」:孩子,怎麼樣的跪才是半跪?你能做一個動作嗎?你這樣半跪著,有什麼感覺?
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畫面中半跪著的正是魯迅先生,請閉上眼睛,想像這樣的畫面:魯迅先生小心翼翼地夾著、一點一點地洗著、輕輕地敷著、一圈一圈地包紮著……我們真切地感覺到在這凄風冷雨中,魯迅先生就這樣半跪了很久、很久……睜開雙眼,你感覺到了嗎?你看到了嗎?快速找一找,從課文中的哪些文字中能證明先生就這樣半跪了很長一段時間。(生尋找後交流)
老師在想呀,在那個凄冷的傍晚,難道發現這位受傷的車夫的就只有魯迅先生他們嗎?
但是他們都……(行色匆匆,視而不見,置之不理,歸心似箭)
而魯迅先生,就這樣「半跪」著救護這位車夫。這一個像電影中特寫鏡頭的「半跪」,印證了先生的一顆怎樣的心?(憐愛心、同情心、親切心……一個字,印證了「愛」)
請你帶著自己獨特而真實的感受再讀讀這段話。(指名讀)
5.剛才,這位同學是從魯迅給予車夫的救護中體會到這份愛的,這個故事確實非常打動我們。如果請你把目光投向小周曄,還有使你的心弦為之輕輕一顫的地方嗎?請把它讀出來吧!
(當學生讀到「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變得那麼嚴肅……」)這段時:(出示)
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而且現在也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變得那麼嚴肅。他沒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後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6.先讓學生說說體會,然後引導咀嚼兩個「清清楚楚」:
這里連用了兩個「清清楚楚」,小周曄當時「清清楚楚」的是什麼?(伯父的面龐)
還記得上節課,在「趣談《水滸》」「笑談碰壁」中,魯迅先生是如坐春風、談笑風生,現在為什麼變得那麼嚴肅了呢?(學生談感受)此刻,魯迅先生可能在想些什麼呢?
7.請拿起你的筆,把先生想到的寫下來。(學生練筆後交流)
有了這樣的體會,你再想想,當小周曄長大成人之後,直到現在,她「清清楚楚」的,難道還僅僅是伯父的面龐嗎?她「清清楚楚」的還有什麼?(她「清清楚楚」的是伯父的那顆愛心、痛心……)
——我們再來讀這兩句話,你的感覺肯定跟剛才不一樣了,完全不一樣了。(指名讀、齊讀)
8.就是這樣一位讓人動容的魯迅先生走了,從此以後,勞苦人民再也得不到他的愛了,怎能不讓人落淚呢?在前來弔唁的人群中,出現了那位似曾相識的飽經風霜的面龐,他或許就是魯迅救助過的那位車夫,或許跟魯迅根本就不相識,只見一位:(出示)
一位拉黃包車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著,抬起他那飽經風霜的臉茫然地望瞭望前面,又低下頭,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幾顆淚珠從他那乾涸的眼角滾落下來。
——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有刪改)
(指名讀這句話。)
(三)學習「關心女傭」部分。
1.在「關心女傭」中,同樣有撥動你心弦的句子,誰來讀?(指名讀阿三說的一段話)
2.顯然,女傭是在回味先生在世的時候,給予她的關懷,想著想著,不禁潸然淚下……在巴金的《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中,還有兩個老太太:(出示)
兩個老太太埋著頭,閉著眼睛,默默地合掌禱告了一會兒,臉上掛滿淚痕,繼而響起了悲痛的哭聲。
——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有刪改)
(學生接讀這句話。)
(四)拓展延伸,總結全文。
1.感謝周曄,感謝巴金,他們為我們記下了這些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作為一名熱血青年,巴金自己也深情地寫到:(出示)
我的眼睛是不會受騙的,我的耳朵是不會誤聽的,像這樣的哭聲我每天至少要聽到好多次,我的眼淚也常常被它引出來。
——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有刪改)
(教師讀、學生齊讀。)
2.現在,把所有的「淚」聯系在一起,把所有的「淚」聚焦在一起,把所有的「淚」融合在你心頭,你想呀,對於魯迅先生的逝世,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流淚呢?(學生說體會)
正如周曄在課文最後所寫的……(齊讀課文最後一節)
五、相關鏈接
魯迅逝世前後
1936年10月15日發表《半夏小集》,無情地揭露了叛徒、漢奸之類的丑惡嘴臉。
16日下午作曹靖華譯《〈蘇聯作家七人集〉序》。
17日上午續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系最後一篇文章,未完稿。午後復曹靖華信,表示要養好病繼續戰斗。下午,訪鹿地君,往內山書店。晚,周建人來,談至十一時。至一時上床就寢。
18日二時即睡不好覺,三時半坐起來,氣喘又發,後來繼以咳嗆,咳嗽困難,氣喘更加厲害。六時半左右,支撐起來執筆,斷續寫成一信,通知內山完造:「出乎意料之外,從半夜起,哮喘又發作起來了。因此,已不能踐十點鍾的約,很對不起。」並托內山請醫生。此信為魯迅之絕筆。
19日早晨5時25分,一貫言辭激烈、最富戰斗性的作家魯迅,因肺病醫治無效,病逝於上海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現山陰路)大陸新村9號寓所。10時,遺體送到萬國殯儀館。殯儀館的弔唁大廳、走廊,都掛滿了輓聯,直到大廳外的空地上,都拉起繩子掛滿了雪白的挽幛。
20日上午九時開始瞻仰遺容。靈堂上布滿了各界群眾所敬獻的輓聯和花圈。上海工人互助會的輓詞是:「魯迅先生這種不屈的精神才是我們工人的模範」;上海工人救國會的輓詞是:「民族之光」;上海絲廠工人的輓詞是:「我們的朋友」;上海煙廠工人的輓詞是:「精神不死」;全國學生救國聯合會代表平、津、濟、青、杭、京、滬、漢、晉、桂等二十七學聯全體學生的輓詞是:「魯迅先生不死,中華民族永生」;郭沫若的輓詞是:「方懸四月,疊墜雙星,東亞西歐同殞淚,欽誦二心,憾無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許廣平的獻詞是:「……你曾對我說:『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你不曉得,什麼是休息,什麼是娛樂。工作,工作!死的前一日還在執筆。如今……希望我們大眾鍥而不舍,跟著你的足跡!」……瞻仰遺容者絡繹不絕,前來弔唁的有工人、學生、小販、報童、人力車夫、學者。(四天間,簽名的個人有九千四百七十人,團體一百五十六個。未簽名者不計其數。)
21日下午3時,在萬國殯儀館舉行大殮。
22日下午開始出殯。出殯前,從萬國殯儀館門前,膠州路、極司斐爾路、兆豐路,早已站著長長的隊伍。出殯時,治喪委員宋慶齡、蔡元培、沈鈞儒和作家巴金、蕭軍扶柩上了靈車。青年藝術家抬著司徒喬畫的魯迅先生的巨幅遺像,作為送葬隊伍的前導。隊伍跨著沉重的步伐前進,沿途又有許多群眾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隊伍越來越長。
蔡元培主持了在萬國公墓舉行的葬儀,宋慶齡、鄒韜奮、章乃器、田軍、內山完造等講了話,胡愈之致哀詞。在哀樂聲中,由宋慶齡、沈鈞儒將一面綉著「民族魂」的白綢旗子,覆蓋在靈柩上。人群在暮色中默哀,向這位倔強的騎手和戰士告別,靈柩徐徐下降,安放在墓穴中。人群又唱起了呂驥、冼星海臨時譜寫的《安息歌》:願你安息,安息!願你安息,安息,安息在土地里……
六、拓展閱讀
悼魯迅先生
巴金十月十九日上午,一個不幸的消息從上海的一角傳出來。在極短的時間里就傳遍了全中國,全世界:
魯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電、輓詞、眼淚、哀哭從中國各個地方像洪流一樣地匯集到上海來。任何一個小城市的報紙上也發表了哀悼的文章,連最遠僻的村鎮里也響起了悲痛的哭聲。全中國的良心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地悲痛的。這一個老人,他的一支筆、一顆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業。甚至在他安靜地閉上眼睛的時候,他還把成千上萬的人牽引到他的身邊。不論是親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敵,都懷著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遺體前哀痛地埋下了頭。至少在這一刻全中國的良心是團結在一起的。
我們沒有多的言辭來哀悼這么一位偉大的人,因為一切的語言在這個老人的面前都變成了十分渺小;我們不能單單用眼淚來埋葬死者,因為死者是一個至死不屈的英勇戰士。但是我們也無法制止悲痛來否認我們的巨大損失;這個老人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導師,青年失去了一個愛護他們的知己朋友,中國人民失去了一個代他們說話的人,中華民族解放運動失去了一個英勇的戰士。這個缺額是無法填補的。
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沒有人能夠否認這樣的一句話。然而我們並不想稱他做巨星,比他做太陽,因為這樣的比喻太抽象了。他並不是我們可望而不可即的自然界的壯觀。他從不曾高高地坐在中國青年的頭上。一個不識者的簡單的信函就可以引起他胸懷的吐露;一個在困苦中的青年的呼籲也會得到他同情的幫忙。在中國沒有一個作家像他那樣愛護青年的。
然而把這樣的一個人單單看作中國文藝界的珍寶是不夠的。我們固然珍惜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我們也和別的許多人一樣以為他的作品可以列入世界不朽的名作之林,但是我們更重視:在民族解放運動中,他是一個偉大的戰士;在人類解放運動中,他是一個勇敢的先驅。
魯迅先生的人格比他的作品更偉大。近二三十年來他的正義的呼聲響徹了中國的暗夜,在荊棘遍地的荒野中,他高舉著思想的火炬,領導無數的青年向著遠遠的一線亮光前進。
現在,這樣的一個人從中國的地平線上消失了。他的死是全中國人民的一個不可補償的損失。尤其是在國難加深、民族解放運動熾烈的時候,失去了這樣的一個偉大的導師,我們的哀痛不是沒有原因的。
別了,魯迅先生!你說:「忘記我。」沒有一個人能夠忘記你的。我們不會讓你靜靜地死去。你會活起來,活在我們的心裡,活在全中國人民的心裡。你活著來看大家怎樣繼承你的遺志向中華民族解放的道路邁進!
你自己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