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教版七下25、30課的所有古詩中的重難點字詞注音和注釋~~急求~~
25課 短文兩篇
誇父追日1
誇父與日逐走2,入日3;渴,欲得飲,飲於河、渭4;河、渭不足,北飲大澤5。未至,道渴而死6。棄其杖,化為鄧林7。
解詞:
1選自《山海經.海外北經》誇父,古代神話人物。逐日,追趕太陽。
2逐走:競跑,賽跑。
3入日;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
4河、渭;即黃河、渭水。
5大澤;大湖。傳說其大縱橫千里,在雁門山北。
6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7鄧林;地名,在現在大別山附近、湖南、安徽三省交界處。據清代畢沅考證,『鄧』『桃』古音同,鄧林即『桃林』
共工怒觸不周山1
昔者2,共工與顓頊3爭為帝,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4,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5塵埃6歸焉。
解詞:
1選自《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撰寫的一部名著。共工,傳說中的部落領袖,炎帝的後代。觸,碰、撞。不周山,山名,傳說在昆侖山西部,《山海經.大荒西經》載:『大荒之偶,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2昔者:從前。
3顓頊: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黃的的後代。
4天柱折,地維絕:支撐天的柱子折了,系掛地的繩子斷了。古人認為天圓的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撐,地的四角有大繩系掛。維,繩子。絕,斷。
5水潦:泛指江湖水。潦,積水。
6塵埃:塵土,這里指泥沙。
30 狼1 蒲松齡
一屠2晚歸,膽中肉盡,止3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4。
屠懼,投以骨5。一狼得骨止,一狼乃從6。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以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7。
屠大窘8,恐前後受其敵9。顧10野有麥場,場主積薪11其中,苦蔽成丘12。屠乃奔倚其下,馳13擔持刀.眈眈相上14。
少時15,一狼徑去16,其一犬坐於前17。久之18,目似瞑19,意假甚20。屠暴21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劈22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23,意將隨24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25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26,蓋27以誘敵。
狼亦黠28矣,而頃刻29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30?止增笑耳31。
解詞:
1選自《聊齋志異》原文共三則,這里選的是第二則。
2屠:這里指屠戶,即以宰殺畜牲為職業的生意人。
3止;同『只』
4綴行甚遠;緊跟著走了很遠,綴,連接這里指緊跟的意思。
5投以骨;就是『以骨投之』
6從;跟從。
7兩狼之並驅如故;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並,一起。故,舊、原來。
8窘;困窘,處境危急。
9敵;敵對,這里是脅迫、攻擊的意思。
10顧;回頭看,這里指往旁邊看。
11積薪;堆積柴草。
12苫蔽成丘:覆蓋成小山似地。苫蔽,覆蓋遮蔽。
13馳;放鬆,這里指卸下。
14眈眈相視;瞪眼朝著屠戶。眈眈,注視的樣子。
15少時:一會兒。
16徑去:徑直走去。
17犬坐於前:象狗似地蹲坐在前面。
18久之;過了一會。
19暝;閉眼。
20意暇甚;神情很悠閑。意,這里指神情、態度。暇,空閑。
21暴:突然。
22斃;殺死。
23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打洞。其,指柴草堆。
24遂;指從柴草堆中打洞。
25尻;屁股。
26假寐;假裝睡覺。寐,睡覺。
27蓋;承接上文,表示原因。這里有『原來是』的意思。
28黠:狡猾。
29頃刻:一會兒。
30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變詐,欺騙。幾何,多少,這里是能有幾何的意思。
31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B. 初中劉禹錫帶拼音古詩有哪些
回復:
《烏衣巷》《秋詞》《秋風引》《望洞庭》《石頭城》《浪淘沙詞九首》《楊柳枝詞九首》…
摘其一:
《竹枝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情卻有情
C. 初一語文古詩詞四首注音
觀滄海》 曹操
1.描繪「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所展現的畫面。
海島上樹木繁茂,各色花草鬱郁蔥蔥,給人以生機盎然之感。隨著一陣蕭瑟的秋風,海面上湧起滔天的波浪,洶湧起伏。
2.這首詩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表現了作者雖年老而又想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和博大胸襟。
《次北固山下》 王灣
1.描繪第二聯所展現出的畫面。
潮水上漲,江面頓時開闊,江水似乎與岸齊平了;船行江中,和風順江吹來,船帆端端
正正地高掛著。
2.「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一聯,歷來被人稱道。請作簡要賞析。
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在
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新舊更替是自然規律,舊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表現了遊子的思鄉之情。把「日」「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表現了作者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兩句詩對偶工整,形象生動。
3.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鄉。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1.本詩思想感情是什麼?
抒發了對錢塘湖春天美景的喜愛之情。
2.體現早春特點的景物:水面初平、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3.分析頷聯中「爭」和「啄」好在哪裡?
「爭」 運用了擬人,寫出了黃鶯爭先恐後地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歌唱,讓人感受到了春光的難得與寶貴;「啄」字描寫燕子忙著銜泥築巢的情態。這兩句著重描繪出鶯燕的動態,使全詩洋溢著活力與生機。
4.描繪「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現的畫面。
鶯是春天的歌手,幾只早飛出來的黃鶯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歌唱,剛飛回來的燕子忙著銜泥築巢,不知要將家安在誰的屋檐下。
5.描繪「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所展現的畫面。
繽紛的野花次第開放,使人眼花繚亂。出生的嫩草一片新綠,才剛剛蓋過馬蹄。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1.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這首小令的情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陣陣凄冷的西風,在古道上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烏鴉在樹梢盤旋。他走過橫架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落山了,他已經無處投宿,迎著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因思念家鄉而產生的孤寂、愁苦、悲涼的情感。
D. 幫我歸納一下初一(上下)和初一(上)的語文古詩與文言文!
童趣 沈復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我回憶自己年幼的時候,能夠張大眼睛直視太陽,視力好極了。(當我)見到微小的事物,必定會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天蚊子的嗡嗡聲如雷,我暗暗把它們比作成群的白鶴在空中飛舞。我心裡這樣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變成白鶴了;我抬著頭看它們,脖子也因此僵硬了。(我)又留幾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讓它們沖著煙霧邊飛邊鳴叫,形成「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然就像白鶴在雲端飛鳴,因此我高興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牆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來,讓身子和花台一樣高;聚精會神仔細觀察,把叢草比作樹林,把蟲蟻比作為野獸,把土塊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窪的地方比作山溝,憑著想像在其中遊玩,(感到)安適愉快十分滿足。 有一天,(我)看見兩個小蟲在草間爭斗,便蹲下來觀察。興趣正濃厚(的時候),突然有一個龐然大物,推倒山壓倒樹地走來,原來是一隻癩蛤蟆,(它)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時年紀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聲驚叫起來。我定了定神,捉住了這只蛤蟆,用鞭子抽打了它幾十下,(把它)驅趕別的院子去了。 1.節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自傳體散文)。題目是編者加的。沈復(1763-?)字三白,號梅逸,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清代文學家。 2.余:人稱代詞,我。 3.憶:回憶。 4.稚:幼小。 5.張目:張大眼睛。 6.明察秋毫: 形容視力好。 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後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7.藐:小。 8.細:仔細。 9.故:所以 10.物外: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以外。 11.私:私下裡,暗暗地。 12.於:在。 13.則:那麼,就。 14.或:有時。 15.項為之強(jiāng):脖子因此變僵了。項:頸,脖頸。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16.素:未染色的。素帳:未染色的帳子。 17.徐:慢慢地。 18.以:用。 19.使:讓。 20.而:並且。 21.作:當做。 22.觀:景觀。 23.唳:鳥鳴。 24.為之:因為它。 25.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然,……的樣子。 26.項:脖頸,頸。 27.以……為……:把……比作……。 28.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29.興:興致。 30..蓋:原來 31.蝦há蟆:癩蛤蟆。 在古文中,「蝦」相當於「蛤」(但在考試中一般不會出現) 32.方:正。 33.鞭:名詞動用,用鞭子抽打 34.之:代詞,它指蝦蟆。 35.驅:驅趕。 36.龐然大物:體積龐大的東西(後來引申為外表上強大而實際很虛弱的東西) 37.果:果真 38.林:森林 39.怡然自得: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40.私擬作:(我)暗暗把他們比作 41.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論語十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 5.子曰:「由,誨女(rǔ)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xi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hǎn)》)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第一則: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並且時常地去復習,不是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重點字詞解釋: (1)子:先生,指孔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在山東曲 阜)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時常地復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通假字,音yuè,實意「悅」的古體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區別的:同門(師)為朋,同志為友。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慍:拼音:yùn,生氣,發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補充詞解釋: 而:連詞。(可譯為並且)例:學而時習之。 轉折。(可譯為卻) 例:人不知而不慍。 亦(yì):同樣、也是。 乎: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可譯「嗎」。 自:從。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 第2句話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第3句話講的是為人態度。「人不知」,後面省略了賓語「之」,可譯為「我」或「自己」
編輯本段第二則:為人處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wèi)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 (《學而》) 曾子像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過了呢? " 重點字詞解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戰國間魯國南武城(現在山東費縣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註: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多次檢查;二是從多個方面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意思是:真誠、誠實 (5)傳不習:傳(動詞用做名詞),舊注曰:「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補充詞解釋: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檢查,反省。 為:替。 謀:謀劃。 忠:盡心盡力。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編輯本段第三則:學習方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孔子說:「復習學過的知識,可從中獲得新的見解與體會,憑借這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重點字詞解釋: 註:本章的「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 我以為合並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范圍以內,盡量廣泛閱覽典籍,反復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復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能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 也有學者以為作「溫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適,因為按字面上解釋,僅做到吸收古今知識而未有領悟心得,只像是知識的買賣者,不足以為師。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師」的意義。在論語中師字一共見於14章,其中意義與今日的老師相近者。 故:舊的知識(形容詞用作名詞)。 而:連詞,表順承,就 知:領悟。 可:可以。 以:憑借。 為:作為。 另外詞解釋: 溫故知新(成語): 請注意不是溫故而知新 【解釋】: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出自】:《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漢·班固《東都賦》:「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 【示例】:~是學習上的重要方法。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於學習、工作或其他
編輯本段第四則: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重點字詞解釋: 而:連詞,表轉折。 則:連詞,相當於「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dài):這里指有害。本意:危險。 本段講了學習與思考的的辯證關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
編輯本段第五則:學習態度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孔子說:「仲由啊,讓為師教導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1、誨女知之乎! 教給你對待知或不知的正確態度吧!(楊伯峻《論語譯注》) 2、誨女知之乎! 我告訴你什麼叫求知吧!(李澤厚《論語今讀》) 3、誨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麼算知道吧!(錢穆《論語新解》) 4、誨,女知之乎? 教育(教誨),你知道嗎?(南懷謹《論語別裁》) 5、誨女,知之乎? 我教導你的知識,你都知道了嗎?(徐志剛《論語通譯》) 6、誨女,知之乎? 7、誨女知之乎! (我)教給你的,(你)懂得了嗎!(薛金星《中學生教材全解》) 8、讓我來教教你吧,你可懂得這個道理?(楊潤根《發現論語》)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重點字詞解釋: 女(rǔ):通「汝」人稱代詞,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聰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東西 誨:教,傳授。 乎:語音助詞。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時期魯國卞(今山東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人,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 本段理解:孔子說這段話意思是言行要謹慎,不要誇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要有誠實的態度、謙虛的態度,不要不懂裝懂。
編輯本段第六則:學習態度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 孔子說:「看見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備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有要改正。」 重點字詞解釋: 思:希望,想著。 省:指反省有沒有相同的毛病。 齊:看齊 賢:德才兼備的人 焉:句末語氣詞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虛心學習,以人為鑒,取長補短。
編輯本段第七則:學習態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
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們一樣的缺點,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重點字詞解釋: 必有我師焉: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焉,相當於「於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次; 焉:兼詞「於之」,在那裡; 之:字指擇其善者而從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編輯本段第八則: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詞語解釋: 弘毅:胸懷寬廣,意志堅強 :剛強,勇毅 仁: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已:結束
編輯本段第九則:修身做人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罕》) 孔子說:"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後落葉的。" 深刻含義:人們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也以松柏為喻,談人應當具備堅毅的品格! 之:這里的之是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變成偏正結構,不譯或勉強譯作「的」。 歲寒:一年中的寒冷季節,深冬 然後(古今詞):然 ,後。意思是分開來解釋的。然,這樣。後,以後。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後凋比喻一種堅貞不屈、不隨俗流、保持節操、堅韌不拔的社會現象。
編輯本段第十則:修身做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呢?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 重點字詞解釋: 一言:一個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許。恕:用自己的心來推想別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喜歡,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評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願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它在今天的社會道德修養方面有積極意義,已成為警世格言。
山市 蒲松齡
原文
奐(huàn )山山市,邑(yì)八景之一也,然數(shù)年恆(héng)不一見。孫公子禹(yǔ)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míng),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chán)院。無何,見宮殿(diàn)數十所,碧瓦飛甍(méng),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yuán)睥(pì)睨(nì),連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mǎng)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xiāo)漢。樓五架,窗扉 ( fēi ) 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shǔ),樓愈(yù)高,則明漸少。數(shǔ)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àn)然縹緲(piāo)(miǎo),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xiè)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yú)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sì),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七年級上冊第20課(1張)譯文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有一天)孫禹年公子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碧綠的瓦,屋脊高高翹起,這才明白原來是(出現)「山市」了。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的城牆,(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牆,連綿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用億萬來計算。忽然颳起大風,煙塵彌漫,全城的景象變得模糊不清了。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一直連接到雲霄與天河,(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敞開著,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一層一層地指著數上去,房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麼小;再往上就變得暗淡了,似有若無,看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著(欄桿)的,有站著的,姿態不一。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 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
編輯本段注釋
字詞解釋
1 、山市:山市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 2 、奐山 :山名。舊淄川縣有渙山,也寫作煥山。 3.、邑:縣。這里指清代淄川縣,今屬淄博市。 4 、然數年恆不一見 :但是經常是多年看不見一次。恆,經常。 然,但是。數年,許多年。 5 、同人:同業的朋友。 6、飲:喝酒 7 、青冥 :青天,天空。青,形容天空的顏色。冥,形容天高遠無窮的樣子。 8 、相顧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9 、念:心想。 10 、近中:近處。 11 、禪院 :寺院。禪,佛教用語,表示與佛教有關的事物。 11 、無何 :不久,不一會兒。 12 、碧瓦飛甍:青色的瓦和翹起的屋檐 飛甍 :飛檐。甍,屋檐。 13 、始悟 :才明白。始:才,悟:明白 14 、未幾 :不久,不一會兒。與前邊的「無何」含義相同。 15 、高垣睥睨 :高高低低的城牆。高垣,高牆。睥睨,又寫做「埤堄」。指女牆,即城牆上呈凹凸形的矮牆。 16 、連亘 :連綿不斷。 17 、居然城郭 :竟然像一座城市。居然,竟然。城郭,城市。 18 、中有樓若者 :其中有的像樓房。 19 、堂若者 :有的像廳堂。堂,廳堂。 20 、坊若者 :有的像街巷。坊(fǎng),街巷,店鋪。 21 、歷歷在目 :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22 、以:用 23 、莽莽然 :這里形容塵土之大。莽莽,廣大。 24 、依稀 :隱隱約約。 25 、既而:一會兒。 26 、一切烏有:這個詞用來形容什麼都沒有,或者也可以用來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無幾。現指,所有的(景象)都沒有了。烏有,沒有。烏,同「無」。 27 、危樓 :高樓。危,高。 28、 直接:一直連接。 29、 霄漢 :雲霄與天河。 30、 窗扉 :窗戶。 31、 皆:都 32 、洞開 :大開。洞:像洞一樣。 33、裁如星點 :才像星星那麼小。裁,同「才」,僅僅。 34、黯然縹緲 :昏暗得看不分明。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35、而:連詞,表示承接。 36 、往來屑屑 :形容來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樣子。 37、或:有的。 38、憑 :靠著。 39 、不一狀 :姿態不一。 40、逾時 :過了一會兒。 41、倏忽 :突然。 42、人煙市肆 :人家和商店。市肆,集市。肆,店鋪。 43、遂 :終於。 44、孤 :孤零零 45、聳 :聳立 46、驚疑 :驚奇,疑惑 47、碧 :青綠色 48、 同人:同業朋友 49、然:但是 50、數:幾 51、明(出自文中「則明漸少」):光亮, 52、行(出自文中「又聞有早行者」):趕路 (另一說行也為走的意思) 53、 與世無別: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 54、孫公子禹年:對孫禹年的尊稱。 55、風定天清:大風停止,天空晴朗。 56、孤塔聳起:意思是孤零零的一座塔聳立起來。 57、直接霄漢: 古意: 無限接近於天河,形容山高。 今意: 直直的插入雲霄與天河,比喻山高景色美。 58、市肆:集市。肆,店鋪。 59、歷歷在目:清清楚楚地呈現在眼前。 60、黯然飄渺:昏暗的看不分明
......
E. 初一24課散文詩兩首的字詞拼音和解釋
匿笑 nixiao 暗中偷笑;掩口暗笑;偷偷地笑;悄悄地笑;不讓人發現的笑 .
禱告 dǎo gào 向神祈求保佑,禱告是主動和超自然的力量溝通來贊美、祈求、懺悔或者
僅僅是表達自己的思想或願望。禱告的對象分為神靈、亡靈等。禱告使用靜默、言語或者歌唱來表達。世界上的主要宗教都有禱告的儀式。進行禱告儀式的場合叫做禮拜。
並蒂 bìng dì .指兩朵(及以上)的花並排地長在同一根莖上。
花瑞 huā ruì .花帶來好預兆。
菡萏 hàndàn 荷花的別稱。
攲斜 qī xié 1.邪曲不正。 2.傾斜,歪斜。
慈憐 cí lián 慈愛憐惜。
蔭蔽 yìn bì 1. 遮蔽;隱蔽。
F. 初一下冊語文書後面的古詩意思告訴我、急需啊。。。。。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①,
竹中窺落日②。
鳥向檐③上飛,
雲從窗里出。
[注釋]
①山際: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②窺(kuì):從縫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本篇是《山中雜詩》的三首之一。是寫山居環境的幽靜,表現了閑適的心情。沈德潛說它「四句寫景,自成一格」。
山中雜詩
映入眼簾的——是暮色里藹藹的山嵐,陷入竹隙的——是落日緩緩的畫卷。
鳥兒悠閑地飛向人家的房檐,從窗口緩緩飄出的是一絲淡淡的雲嵐。
賞析
賞析一:
這四句寫景的小詩,自成一種格調。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那」三字一氣連讀,在我們眼前,就會展現出一幅絕妙的圖畫,就會響起一曲優美的樂章。杜甫《絕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放眼四望,觸處生情,將不同的景物組合起來,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用的就是這種格調。
賞析二: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雲彩竟然從窗里飄出來。此幽居盪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
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盪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雲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鳥時時棲息於其檐前屋後,體現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
沈德潛說此詩:「四句寫景,自成一格。」意謂這首小詩將所有的筆墨都集中在寫景上,與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結構不同,開了一種新的格式。其實,這四句中雖句句是景,卻時時有人在其中,如前兩句中的「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後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並不是純客觀的描繪。至於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於此可見。
吳均是寫山水的高手,這四句小詩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徵就在於作者觀察角度的選擇得當。「煙」是由「山際」所見,「落日」是由竹中所見,「鳥」在檐上,「雲」從窗出,這樣,就不同與尋常的寫山嵐、落日、鳥和雲,而帶上了詩人山居所見的主觀色彩,並有了典型的意義。就象是攝影,攝取同一物象,卻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而一幀成功的作品,總是能取新穎巧妙的角度,攝出景物的特徵與情趣,吳均的摹山范水也正是如此
【原文】
竹里館
王維 (唐)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本作的韻腳是:十八嘯;可"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 / 十八嘯十"通押。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體裁】
古詩 五言絕句
[編輯本段]【作者】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 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漢族。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詩400首。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王維在唐詩的范疇顯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科第一(即狀元)。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後兩京收復,降職為太子中允,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漢族。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並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於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後一度家於終南山,後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業,遂與好友裴迪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服葯佯為喑疾,仍被送洛陽,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後,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後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編輯本段]【拼音】
dú zuò yōu huáng lǐ ,tán qín fù cháng xiào 。
獨 坐 幽 篁 里 , 彈 琴 復 長 嘯 。
shēn lín rén bù zhī ,míng yuè lái xiāng zhào 。
深 林 人 不 知 , 明 月 來 相 照 。
[編輯本段]【注釋】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嘯:嘬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 類似於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與「獨坐」相應,意思是說,獨坐幽篁,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編輯本段]【譯文】
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邊彈著琴一邊又長嘯。
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
皎潔的月光從空中映照。
[編輯本段]【英文賞析】
Seated alone by shadowy bamboos, I strum my lyre and laugh aloud; None knows that I am here, deep in the woods; Only the bright moon comes to shine on me
[編輯本段]【鑒賞】(一)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這首詩同樣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所以後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說,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並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里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像力。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遠,彷彿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緻全部融為一體了。
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
詩中寫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並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至於第一句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一回事,是重復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無《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檐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這里,象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麼氣力去刻畫和塗飾。
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與聲情。
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作者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於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當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佣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徵的風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見,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詩的意境的形成,全賴人物心性和所寫景物的內在素質相一致,而不必藉助於外在的色相。因此,詩人在我與物會、情與景合之際,就可以如司空圖《詩品 10 自然篇》中所說,「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進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鈞」的藝術天地。當然,這里說「俯拾即是」,並不是說詩人在取材上就一無選擇,信手拈來;這里說「著手成春」,也不是說詩人在握管時就一無安排,信筆所之。詩中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與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凈的環境原本一致;詩中抒寫自我情懷,選擇了彈琴與長嘯,則取其與所要表現的那一清幽澄凈的心境互為表裡。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寫此景,寫此事,自有其醞釀成熟的詩思。更從全詩的組合看,詩人在寫月夜幽林的同時,又寫了彈琴、長嘯,則是以聲響托出靜境。至於詩的末句寫到月來照,不僅與上句的「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這些音響與寂靜以及光影明暗的襯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運用其間的。 (自「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至此段,引自上海辭書出版社《唐詩鑒賞辭典》第182頁,作者陳邦炎。我們不應該引用別人文章而不加出處,這是對作者起碼的尊重,也是為文起碼的原則)
2.「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是盛唐詩人王維晚年所作《輞川集》絕句之一。
我們先看前兩句:「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篁,竹林也;嘯,撮口作聲也。詩人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因而常常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彈著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懷。但琴聲似乎不足以宣洩鬱抑之情,所以長嘯一聲。這里借用了一個典故。據劉義慶《世說新語•棲逸》載:「阮步兵嘯,聞數百步。」阮步兵即阮籍,他是漢魏時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他和稽康等人對當時的封建禮教不滿,對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不滿,時常集於竹林詠懷言志。阮籍在竹林長嘯,聲聞數百步,也由此傳為美談。王維居竹林之中,效阮籍長嘯,以阮籍自比,表現自己對權奸的不滿。竹之品格,葉如箭指,質如堅石,干可斷而不可改其直,身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詩人獨坐幽竹之中,顯然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樣的氣節的。
再看後兩句:「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是進一步渲染那種孤寂的情緒和氣氛的。明月相照,不僅點明坐得久,坐到明月東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潔之士的象徵,它獨自放射光輝於青天碧海之中,不也像詩人一樣嗎?所以王維引以為知心的「朋友」。這樣寫,對描寫自然景物也有好處。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綠色的聯想,有寂寞沉鬱的感覺,畫面是暗淡的,現在忽然「明月來相照」,使幽暗的竹林,灑上一層銀白的色彩,這種變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氣,一層詩意,孤寂之感一掃而光,竹林、明月、詩人都融化到靜穆和諧的夜色之中了。
這短短的只有二十個字的詩,有景有情(幽靜之景、幽獨之情)、有聲有色(琴嘯之聲、林月之色)、有靜有動(獨坐彈嘯)、有實有虛(前兩句實寫其景,後兩句虛寫其情),對立統一,相映成趣。我們讀著這首詩,就彷彿是欣賞一幅立體而富於變化的人物風景畫,這詩情畫意,實為作者之高手妙作。
G. 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的古詩及重點字詞成語
一、重點字詞
1.注音。
菜畦qí 皂莢jiá樹 班蝥máo
臃腫yōng zhǒng 攢cuán成 秕bǐ谷
系jì一條長繩 拗ǎo過去 錫箔bó
點撥:注意多音字「攢」「系」的讀音。
2.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桑(shèn) 葚 收(liǎn) 斂 腦(suǐ) 髓
人聲(dǐng) 鼎沸 (kuī) 盔甲
3.用恰當詞浯填空。
(1)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 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
點撥:所填詞語均為形容詞或動詞。
(2)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 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點撥:所填詞語均為動詞。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體裁),本文選自《朝花夕拾》。
第2課 爸爸的花兒落了
一、重點字詞
1.注音。
雞毛撣dǎn子 咻xiū咻 玉簪zān花
驪lí歌 花圃pǔ 懶惰ò
2.用恰當詞語填空。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門前,戴著露出五個手指頭的那種手套,舉了一塊熱乎乎的烤白薯在吃著;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門前,手裡舉著從花池裡摘下的玉簪花,送給親愛的韓老師,是她教我跳舞的。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於是我唱了五年的驪歌,現在輪到同學們唱給我們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爸爸的花兒落了凈選自《城南舊事》,作者是台灣(地名)作家林海音。
第3課 丑小鴨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訕shàn笑 吐綬shòu雞 沼zhǎo澤 木屐jī
2.用恰當詞語填空。
(1)那隻最後從蛋殼里爬出來的小鴨是那麼醜陋,他處處挨啄,被排擠,被訕笑。
(2)水正在結冰,人們可以聽到冰塊的碎裂聲。小鴨只好用他的一雙腿不停地游動,免得水完全被冰封住。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只要你是一隻天鵝蛋,就算是生在養鴨場里也沒有什麼關系。
2他感到非常難為情。他把頭藏到翅膀裡面。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點也不驕傲,因為一顆好的心是永遠不會驕傲的。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丑小鴨》選自《安徒生童話故事選》,作者是安徒生,本文是由葉君健翻譯的。
第4課 詩兩首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萋qī 懷戀liàn 幽寂jì
2.用恰當詞語填空。
(1)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2)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它荒草姜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那天清晨落葉滿地,/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點撥:此句蘊含深刻哲理,耐人尋味,需記住。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女口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裡需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選自《普希金詩集》,作者是俄國詩人普希金,著名詩作有《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等。
2.《未選擇的路》選自《中外哲理詩精選》,作者是美國詩人弗羅斯特。
第5課 傷仲永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宇注音。
仲zhòng 謁yè 稱chèn前時之聞 泯mǐn然
點撥:注意多音字「稱」的讀音。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世隸耕 隸:屬於。
(2)未嘗識書具 嘗:曾經。
(3)父異焉 異:感到詫異。
(4)邑人奇之 奇:認為……是奇才。
(5)稍稍賓客其父 賓客:以賓客之禮相待。
(6)或以錢幣乞之 乞:求取。
(7)環謁於邑人 謁:拜訪。
(8)不能稱前時之聞 稱:相當。
(9)賢於材人遠矣 賢:勝過
H. 初三下語文課外古詩詞背誦帶拼音
課外古詩詞
【從軍行】(楊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月下獨酌】(李白 唐)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羌村三首】(杜甫 唐)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登樓】(杜甫 唐)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岑參 唐)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軍師西門佇獻捷.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 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望月有感】(白居易唐)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雁門太守行】(李賀"唐)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宋)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別雲間】(夏完淳"明)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