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七年級下語文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

七年級下語文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

發布時間:2021-03-15 19:24:01

1. 初一下冊語文文言文總結字詞與句子翻譯速度精簡!!!

虎求百獸而食之①,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②!天帝使我長百獸③,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④。子以我為不信⑤,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11乎⑥?」虎以為然⑦,故遂與之行⑧。獸見之皆10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⑨,以為畏狐也。——《戰國策》[ 譯文 ] 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他們,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您不該吃我!天帝派遣我來做各種野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是違背天帝的命令。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隨在我後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狸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狸。[ 注釋 ] ①求——搜求,尋找。②無敢——不敢。③長(zhǎng)——首領。這里用作動詞,當首領.④逆——違反。命——命令,意志。⑤不信——不老實,說假話。⑥走——跑,逃走。⑦然——對的。⑧遂——於是,就。⑨畏——害怕。10皆-----都.11走(古)-----逃跑(今)[行(古)-----走(今)][ 寓意 ]人們用它來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也諷刺了那些仗著別人威勢,招搖撞騙的人。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2. 初中語文重點文言文語句翻譯

1、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石潭裡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託都沒有。
2、日光下徹,影布石上:陽光向下一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
3、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跟游覽的人相互逗樂。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石潭的西南方望過去,溪水曲曲折折,(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那石岸的形狀象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5、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四下里竹子樹木包圍著,靜悄悄的沒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
6、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庭院下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那樣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錯雜,原來那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8、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哪個夜晚沒有月色?哪個地方沒有竹子、柏樹,只不過少有像我們兩個這樣的不汲汲於名利,從容流連於光景的人罷了。
9、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
10、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山不在於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
1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蘚痕跡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里。
15、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因此人們大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於是能夠遍讀各種書籍。
16、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我曾經跑到百里之外,捧著經書向當地學術屆的前輩請教。
17、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
我站在他身旁,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著耳朵,專心請教
18、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中間,一點沒有羨慕他們的心意。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就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了。
19、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他們的學業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那不是天資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專一罷了,哪裡是別人的過失呢!
20、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莖蔓,覆蓋著,纏繞著,搖動著,連綴著,參差不齊,隨風飄盪。
21、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現在果真把我們的人假稱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百姓倡導反秦,應當有很多響應的人。
22、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僅能免於斬刑,可是戍守邊塞而死的人本來十個中就有六七個。
23、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況且大丈夫不死就罷了,死就要成就大的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
24、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你想哀憐我,讓我活下去嗎?然而我干這差事的不幸,還遠比不上恢復我繳賦稅的不幸那麼厲害呢。
25、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假使從前我不幹這個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26、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凶暴的官吏來到我們鄉里,就到處吵嚷叫喊,到處騷擾。悍吏那種喧鬧叫嚷著驚擾鄉間的氣勢,(不要說人),即使是雞狗也不得安寧啊。
27、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
回家來就很有滋味地吃著那田地里生長出的東西,來過完我的歲月。
28、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 哪像我的鄉鄰們那樣天天都有這樣冒死亡的危險呢!
29、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我曾經懷疑過這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孔子的這句話仍然是可信的。
30、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唉!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這毒蛇更厲害的呢!因此,我寫了這篇「說」,來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3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悲。
32、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3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一定根據實情來處理。
34、忠之屬也。可以一戰。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
35、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作戰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可以振作士兵的勇氣;第二次(擊鼓進攻,士兵的勇氣)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兵的勇氣)就消耗盡了。他們的勇氣消耗盡了,我軍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

3. 初一下冊文言文翻譯,重點句子和詞一起

童趣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意思:只要見到細微的東西,一定要仔細細察看它的紋理,因此常常產生超然物外的樂趣。

2.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
意思:慢慢地用煙噴它們,讓它們沖著煙霧叫,比作「青雲白鶴」的景觀。

3.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
意思:把草叢看作森林,把蟲蟻想像為野獸,把凸起的土塊比作山丘,把低窪的地方比作壕溝。

4.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
意思:突然有一個極大的傢伙,掀倒「山」壓倒「樹」地走來,原來是一隻癩蛤蟆。

5.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意思:神情安定下來,便捉住了這蛤蟆,抽打了它幾十下,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了。

《論語》十則
1.曾子說:"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意思: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 "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意思: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借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意思: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意思: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5.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意思: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7.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意思: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後(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8.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意思: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山市
1.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
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

2.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
不久 ,大風停止了,天氣晴朗,一切都沒有了。

3.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樓上的人來來往往,動作細小雜多,有的憑欄,有的站立,姿態不一。

4.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
孫公子禹年(孫公子是稱謂,禹年是人名)和別人在樓上喝酒,突然看見山的頂端有孤塔冒出來。

5.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
過了一會兒,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檐高高翹起,這才知道原來是出現「山市」了。

6.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小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

《世說新語》兩則
1.《詠雪》: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2.《陳太丘與友期》: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後,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那人便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那人便發起脾氣來,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4. 七年級下冊文言文全文翻譯和重點字詞解釋

一、導入
古人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千古名言,一語道破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真諦。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不斷的學習、終生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成為順應時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進行學習,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個神童、一個天才,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銷蝕成一個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傷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證。
二、檢查預習
1、檢查預習一:指名朗讀,師生共同指正。
2、檢查預習二: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指正。學生齊聲朗讀。
可能出現的句子停頓[根據需要投影]: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3、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4、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5、傳/一鄉秀才/觀之 6、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7、余聞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請一位朗讀比較好的學生范讀一遍課文,教師隨時指正。
全班齊讀全文。
三、作者作品簡介
問: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學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來給大家談談?
(學生講述)
[投影]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四、題解
本文是一篇隨筆。
[投影]:隨筆,即隨手筆錄,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種。古代隨筆常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情感或闡述某種觀點。短小活潑,意境雋永。
問:誰能說說題目「傷仲永」的「傷」是什麼意思?
明確:哀傷,嘆息。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讀課文,掌握大意
問:王安石哀嘆方仲永什麼呢?由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一遍。
(一)、學生自由誦讀。
(二)、學生自讀課文。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參考老師補充注釋(可四人小組探討),掌握大意。
教師補充課文注釋[幻燈投影]
(1)理解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1、「即書詩四句」書:名詞活用為動詞,寫。
2、「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日:名詞活用為狀語,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對……感到驚奇。
4、「稍稍賓客其父」賓客:名詞活用為動詞,把……當賓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詞活用為動詞,認為有利。
(2)理解幾個詞語
1、「養父母」養:贍養。 2、「傳一鄉秀才觀之」一鄉:全鄉。
3、「或以錢幣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縣的人
5、「從先人還家」從:跟從。 6、「前時之聞」:以前聽到的名聲。
7、「卒之為眾人」卒:最終。眾:普通。
8、「如此之賢也」賢:(有)才能。
9、「且為眾人」且:尚且。 10、「固眾人」固:本來。
(3)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學」省略句,省略了賓語,即「不使(之)學」:不讓(仲永)學習。
2、「還自揚州」倒裝句,正確的語序是「自揚州還」: 從揚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詞,即「受之(於)天」:從上天那裡得到或上天賦予的。
(學生質疑,教師點撥。)
(三)檢測自讀效果。四個大組口答競賽。(要求學生合上書本)
[幻燈](1)朗讀下列句子,要求讀准句中的停頓
1、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2、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3、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4、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父異焉 5、環謁於邑人
2、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6、泯然眾人矣
3、稍稍賓客其父 7、賢於材人遠矣
4、或以錢幣乞之 8、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四)翻譯課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詞義正確
(五)初步感知課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後,我們明白了作者為什麼要「哀嘆」仲永了嗎?(學生回答)
一、檢查預習,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投影]
1、方仲永的天資過人,表現在哪裡?在課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3、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麼?用原句回答。你還有什麼新的、獨到的見解嗎?
4、最後一段作者講了什麼道理?
明確:
1、「忽啼求之」;「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2、 第一階段:幼時天資過人
第二階段:十二三歲時才能衰退
第三階段:又過七年後變成平庸之人
3、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說,原因是「其受於人者不至」。
4、天資好的人,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變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資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連普通人都趕不上了。
二、揣摩語言
[講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簡潔,本文語言尤為精練。文章前兩段敘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詩立就」的神童到「泯然眾人」的過程及原因,僅用了158個字,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句甚至每個字都有其豐富的表現力。
[例]
1、「世隸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對「未嘗識書具」「不使學」的必要鋪墊,既襯託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資,又暗示了造成他命運的家庭背景。
2、「啼」:一個字生動地寫出方仲永索求書具的兒童情態。
學生討論,自由發表意見。
明確:
1、「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
2、「奇之」「賓客其父」「乞之」:三言兩語就從旁襯托出方仲永的傑出才華。
3、「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僅一句話就刻畫出方仲永父親貪圖小利、愚昧無知的形象。
4、「不使學」:三字看似平淡,卻也點明了仲永終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敘事:僅以一「見」一「聞」一「問」就交代了方仲永後來的變化和結局。
6、結尾議論:言簡意深,說理嚴謹。
(以上,由教師摘要啟發講解。)
三、質疑探究
[投影]
文章敘述了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變化的三個階段,你認為哪一個階段寫得最詳細?說說你的依據。再想想:作者為什麼要詳寫這一階段呢?
明確:方仲永才能出露時的幼時階段詳寫;理由略;詳寫這一階段,意在說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確實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這個時期,就已經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種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學」。以方仲永為反面的例子,來說明「受之人」即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體驗與反思
[投影]
你怎樣認識「受之天」與「受之人」的關系,即「人的天資」與「後天教育」的關系?假如你認為自己很聰明的話,讀了文章後,有什麼感受和啟發?假如你認為自己還有點笨,讀了文章後,又有什麼感受和啟發?(學生自由發言)
五、教師小結
本文寓理於事,通過方仲永5歲到20歲才能發展變化的故事,說明了人的天資和後天成才的關系。
由此看來,人的成長,關鍵在後天接受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像方仲永這樣天賦高的神童,不學習,最終也變成了普通人一樣。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學習,不然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辦不到。老師贈送你們一條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們珍惜讀書機會,好好學習,長大後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15、孫 權 勸 學
資治通
一、導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帶出「吳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兩個成語,進而帶出兩個成語的出處——該段文字。吸引學生注意力,導入新課的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兩個成語的運用。
同學們,上課之前來作一個聽力小訓練,我來說一段話,要求是你們用心聽,並找出我這段話里的兩個成語。
話說我初中的時候有個同學小劉,這人特別不愛學習,成天臟兮兮掛著兩條鼻涕,被同學戲稱為「鼻涕蟲」。鼻涕蟲是那種老師一提就搖頭嘆息,也沒有什麼夥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憑久完事的。畢業以後我們就再沒有見面。多年後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學搞了個小聚會。大家很久沒見面,個個都覺得特別新鮮興奮,大家聊得特別高興。這時候有人高喊:快看!我們一瞧,原來來了一輛亮銀色寶馬,車門一開,從車上下來一個穿著西裝,戴著眼鏡,特瀟灑一「款哥」。所有女同學都「哇」了一聲,紛紛議論這帥哥是誰呀,這時候一同學說了:「他就是當年那個『鼻涕蟲』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後就像變了個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後來考上了一名牌大學。人家現在已非『吳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張得大大的,因為實在沒辦法把鼻涕蟲跟眼前這個帥哥聯系起來。一同學不禁搖頭嘆了一句:「唉,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好,這段話就講到這里,同學們能不能找出我剛才這段話里的兩個成語呢?(如示)對了,這兩個成語出自我國一部著名的史學著作,大家知道是什麼嗎?——《資治通鑒》
2、簡介《資治通鑒》及作者司馬光(課件顯示,由學生看注釋一起填入關鍵詞語)
資治通鑒,由司馬光支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三國到五代1362年的歷史。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整體感知
1、聽配樂范讀,整體感知全文。
2、對照注釋,自讀理清課文情節。(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 (大驚——結友)
(板書)
孫權 勸學
呂蒙 辭學——就學
魯肅 大驚——結友
3、請學生看課件顯示圖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一組一個同學,由同學推選,一個復旁白部分,一個復述孫權的話,一個復述呂蒙的話,一個復述魯肅的話)
4、課件顯示重要字詞,疏導理解。
三、品味語言
1、思考:課文以什麼方式展開故事情節?(人物對話)
2、請同學們和你的同桌分別扮演孫權與呂蒙,模擬人物的語氣進行對話,討論孫權究竟為什麼要說這些話,該以什麼神態、語氣說。
3、請三個同學分別談談他們對三句話的理解,主要說說應該運用什麼語調,語速,讀出什麼情感來,以符合人物身份,能達到規勸目的,談完試讀。(課件顯示三句話)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容推辭,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4、播放錄音范讀,學生跟讀
5、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呂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學,效果如何?(全班分成兩組同學分角色朗讀,看誰的語氣語調揣摩得更准。)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贊嘆。 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
7、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系;蒙、肅皆為同僚,對話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八、板書設計
不可不學(必要性)
孫權: 勸學 涉獵、見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讀書(現身說法)
呂蒙: 辭學——就學
論議 輕松調侃
魯肅: 大驚——結友
5.木蘭詩
問:中國(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
參考備案:穆桂英、劉胡蘭、秋瑾、鄧穎超、撒切爾夫人、
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是南北朝時北方民歌的傑作,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朵奇葩。與《孔雀東南飛》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
四、教師范讀,學生齊讀,之後正字正音。
五、情節藉助注釋逐句理解,理清故事
①停機嘆息,代父從軍
②准備出征,奔赴戰場
③征戰沙場,凱旋迴朝
④建功受封,還朝辭官
⑤解甲還鄉,親人團聚
⑥雙兔難辯,隱喻作結
六、千百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木蘭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體會並交流木蘭有哪些美好品德?
勤勞善良,堅毅勇敢,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英勇善戰,建立功勛。竭盡愛國之忠心,又不慕高官厚祿,這正是千百年來傳奇故事歷久不衰的原因。

3.「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是說將軍都戰死,壯士都歸家了嗎?如果不是,該如何理解?詩中還有哪些句子要互相交錯著來理解?
《誇父逐日》
3、出示需重點講解的詞句。
逐走:競跑,賽跑。 欲得飲:想要。
飲於河:黃河。 大澤:大湖。 鄧林:桃林。

1、你怎麼看待誇父這一人物?
(對誇父這個人物,學生會有分歧,可能有學生認為誇父是不自量力,教師對此也不要斷然否定,應該保護學生爭論問題的積極性。可以從神話故事的特點方面引導學生從積極方面理解誇父的行為,從而理解誇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氣魄。)

《兩小兒辯日》
3、出示需重點講解的詞句。
孔子東游 問其故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及日中則如盤盂
日初出滄滄涼涼 及其日中如探湯
孔子不能決也 孰為汝多知乎
4、指名進行全文翻譯,師生共同點評,糾正錯誤。
(課文比較簡短,且學生小學時學過,容易理解,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運用工具書疏通課文。這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能激發他們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興趣。)
四、演讀課文,了解內容
三位學生,一人演孔子,另兩人演小兒。孔子的話可由學生自由發揮,符合文義即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一的學生都有極強的表現慾望,可以給他們一個舞台,讓他們盡情地發揮才情。這樣也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五、探究課文,理解內涵
1、全班討論:對兩小兒所持看法,你同意哪一種?為什麼?
(學生對此是很感興趣的,可以讓他們積極發表看法,不必強求他們的回答有多少科學依據,能自圓其說即可,關鍵要保護學生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
2、全班討論:從兩小兒的辯斗中,你有哪些啟發?
(這一問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鼓勵學生多角度看問題。教師可以從多個方面引導學生,積極肯定學生的見解,激活學生的思維,尤其是多元化思維。)
3、你認為學生該不該笑孔子?「孔子不能決也」一句說明了什麼?
(笑與不笑,只要能說出理由即可,不必苛求,關鍵要保護學生深入考慮問題的積極性。但是要讓學生明白知識是無窮盡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六、課堂小結
《誇父逐日》使我們認識了一位神話英雄,《兩小兒辯日》讓我們領略了一場有趣的爭論,這兩個故事都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可貴的探索精神,我們應該發揚這
種精神,去探索大自然,創造一種和諧的人與自然的關系。

20、口 技
文言實詞:(善、聞、欲、會、覺、欠、伸、畢、眾、備、意、少、舒、名、色、股等)「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戰」、「施」、「曳」、「指」。
文言虛詞(如而已、以為、但、然、雖等)
古今異義(如乳、絕等)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名作動,「餵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為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說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宴」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舉行宴會」講。(名作動,擺酒宴)
目:側目(名作動,看)
③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並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課後練習四)
「一時」,同時。「忽」,「忽然」突然發生。「既而」兩事相繼發生。「是時」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少頃」、「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表示突然發生:忽,忽然
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一時
表示兩事相繼發生:既而
表示在特定的某個時間之內發生:是時
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俄而,少頃,未幾
④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會賓客大宴(古:適逢;今:會議)
但:但聞撫尺一下(古:只;今:表轉折,然而)
施:施八尺屏障(古:設置;今:設施)
是:當是時(古:代詞,這;今:判斷動詞,是)
雖:雖人有百手(古:即使;今:雖然)
奮:奮袖出臂(古:揚起;今:興奮)
走:幾欲先走(古:逃跑,跑;今:行走)
戰:兩股戰戰(古:大腿;今:屁股)
聞: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古:聽見;今:聽說)
⑤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並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 一(張)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塊)撫尺 兩(個)兒
百千(個)人 百千(條)犬 百(只)手 百(條)舌 百(張)口

⑵思考:
①第一段中寫表演的場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這些數字的運用有何作用?
(說明表演地狹小、道具簡單,襯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②「滿坐寂然,無敢嘩者」一句說明了什麼?
(參加宴會者無不是京城的名門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聲撫尺,使「滿坐寂然,無敢嘩者」,暗示表演者名聲之大,技藝之高無人不曉,無人不服。)

第一個場景:夢中驚醒。(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後的喧鬧情景。)
第二個場景:漸入夢鄉。(一家人鬧而復靜的情景。)
「縱聲」「漸拍漸止」,聲音由大而小,「微聞」聲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聞余響。
第三個場景:火起群亂。(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⑵作者按什麼順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聲音?
這一部分,作者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描摹,請同學們劃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遙聞……既而……當是時……未幾……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①第一個場景的聲音從「深巷犬吠」開始.寫到屋中四人的不同聲音,由遠及近,由小到大;
②第二個場景「夫聲起」、「婦夢中咳嗽」說明一家人由醒而睡,聲音變小,尤其通過「鼠傾盆器之言」來襯托屋內的安靜,甚是絕妙。
③第三個場景情形急轉,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婦大呼」、「兩兒齊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兒哭」、「犬吠」,再到各種風火聲、救火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說明聲音由少而多、雜,也越來越大.
從三個場面總體來看,聲音變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弦,體現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⑶這三個文段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外,還描寫了其他方面嗎?如果有,請一一找出來。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於反襯與贊美藝人技藝高超。
⑷比較第2、3、4段中聽眾的反應,看看有何不同並加以品味。
第2段中聽眾的反應是:「伸頸」、「側目」說明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嘆」表明對表演者的贊賞,觀眾初入情境,尚能自持;
第3段中寫「意少舒,稍稍正坐」,幾個字已說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了;
第4段寫聽眾「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恨不得趕緊逃脫這場火災,說明已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⑴藉助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婦撫兒乳 (動詞,餵奶) 手有百指(名詞,手指)
兒含乳啼 (名詞,乳頭) 不能指其一端(動詞,指出)
賓客意少舒:心情;稍微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
雖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名其一處:說出
奮袖出臂:捲起 兩股戰戰:大腿
幾欲先走:幾乎、差點兒;跑
⑵背誦全文。一、研讀課文:朗讀第5段、理解課文結尾一段的作用。
思考:這一段寫到「撫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向已。」似乎與第1段相重復,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
(再次寫到道具的簡單,既與第1段相呼應.更是以側面反襯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讓人恍然醒悟,原來一場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藉助於其他繁多的器物。)
二、揣摩語言,領會主旨。
①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麼好處?
「造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入了
特定的生活環境中。
「微聞」是指聲音輕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
②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裡?
(准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里浮現出這幅畫面。)
③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發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的有「一時」;表示相繼發生的有「既而」;表現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的有「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的有「俄而」、「少頃」、「未見」。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准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製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④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渲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正面:寫聲(由遠及近、由小到大、由外而內、由少到多)
1、寫表演場面
側面:寫聽眾神態(襯托、贊美)

正面:寫聲(由大及小、微聞余響)
2、寫表演場面
側面:寫聽眾神態、心情(襯托)

5. 七年級下冊語文 全冊 有哪些好句 古文及翻譯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文名句積累

1、《傷仲永》一文作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

2、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3、其受之天也,賢於才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4、方仲永「泯然眾人矣」原因的句子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不使學。

5、《木蘭詩》選自清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首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

6、寫木蘭毅然決定代父從軍的句子是: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7、描寫木蘭出征前緊張准備的句子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8、描寫木蘭辭別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親人的詩句是: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9、描寫木蘭奔赴戰場時矯健英姿的句子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10、描寫邊塞夜景,烘托木蘭勇敢堅強性格的句子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11、描寫征戰激烈的句子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12、描寫木蘭戰功卓著的句子是: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13、描寫木蘭辭官不就而毅然還鄉的詩句是: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14、描寫木蘭一家迎接木蘭勝利歸來的句子是: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15、描寫木蘭恢復女兒裝時喜悅心情的句子是: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16、成語「撲朔迷離」出自《木蘭詩》中的那一句?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7、以雙兔為喻,贊頌木蘭的機智和喬裝之巧妙的句子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8、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19、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李白《贈裴十四》)

20、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2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2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23、《孫權勸學》選自司馬光主持編纂的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這部史書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的史事。司馬光,北宋時期政治家、史學家。

24、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25、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25、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26、寫孫權勸呂蒙學習的句子是: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27、《口技》作者是林嗣環,節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選的筆記小說。

28、表現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

(1)由遠到近,由外而內,由大而小,由分而合。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2)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余響,描寫一家四口由醒入睡的過程。

未幾,夫吼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

29、表現從失火到救火的情形:響聲大作,由少而多。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呼,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

30、描述觀眾的反應:

(1)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2)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31、作者的評論:

(1)一時齊發,眾妙必備。

(2)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32、交代道具的簡單:

(1)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2)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33、《誇父逐日》選自《山海經·海外北經》。

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34、《共工怒觸不周山》選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撰寫的一部著作。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_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35、《狼》選自《聊齋志異》,作者是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小說家。

(1)文中描寫狼的狡猾的句子:

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

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2)文中描寫屠戶機智勇敢的句子:

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

(3)作者對這件事的議論: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36、吳均的《山中雜詩》描寫山峰環繞,竹木茂盛的一句是: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寫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最有趣的是雲彩從窗戶里飄了出來的詩句是: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37、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竹里館》王維)

《竹里館》中寫夜靜人寂,明月相伴的詩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8、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李白)

詩中表現思念之情的詩句是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40、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中寫詩人聽到《折楊柳》曲調,不覺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的一句是: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41、邊塞詩人岑參的《逢入京使》表達了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請寫出這首詩: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42、《滁州西澗》的作者是韋應物,詩中以飛轉流動之勢襯托閑淡寧靜之景的詩句是: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體現「詩中有畫,景中寓情」的詩句是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詩人創造了澗邊幽草,水急舟橫的清幽意境的詩句是: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43、《江南逢李龜年》的作者是杜甫,詩中寫過去之盛,為下文作鋪墊的詩句是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詩中寫現在之衰,抒發無窮感慨的詩句是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44、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送靈澈上人》劉長卿)

《送靈澈上人》中寫一抹斜陽下,幾重青山外,遠行人漸行漸遠的是: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45、《約客》(作者趙師秀)中用對句寫景,道出黃梅時節的夜晚,鄉村池塘中傳來陣陣蛙鳴的是: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約客》中寫到客人失約,主人寂寞的詩句是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46、李杜詩篇萬口傳, 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論詩》趙翼)
《傷仲永》
譯文
金溪縣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紙、墨、筆、硯等),有一天他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很詫異,從鄰家借來書寫工具給他,仲永立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為詩取了題目。這首詩的意思是贍養父母、與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系,傳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這件事感到奇怪,漸漸地,同縣的人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父親,有的人花錢請方仲永作詩。他的父親以此認為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也已經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裡見到了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可是,他寫的詩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回答說:「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說: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遠勝於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常人,是因為他受到後天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他那樣天生聰明,像這樣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普通人,現在那些天生就不聰明,本來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木蘭詩》

譯文
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傳出,木蘭對著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嘆息。問木蘭在想什麼?問木蘭在惦記什麼?(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昨天晚上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徵兵,那麼多卷徵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願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勛,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餘。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說不願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對著鏡子整理漂亮的頭發,對著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夥伴,夥伴們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提著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分辨。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孫權勸學》
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的理由來推託。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的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中事務繁多,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我)自認為(讀書對我)有很大的好處。」呂蒙於是就開始學習。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國家大事,(魯肅)驚訝地說:「你現在的才乾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說:「和有志氣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後,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怎麼認清事物這么晚啊!」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分別。

口技
原文翻譯
京城裡有個擅長口技的人。一天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風,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裡面,裡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圍繞而坐。過了一會兒,只聽到屏風裡面醒木一拍,全場靜悄悄的,沒有敢大聲說話的人。
遠遠地聽到幽深的巷子中有狗的叫聲,接著就有婦女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過了一會兒孩子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醒了,妻子撫慰孩子餵奶,孩子含著乳頭哭,婦女又哼著唱著哄他。另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在這時候,婦女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口裡哼著哄孩子的聲音,孩子含著乳頭的啼哭的聲音,大孩子剛醒過來的聲音,丈夫斥責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響起,各種絕妙的效果都有了。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偏著頭看,微露笑容,默默地贊嘆,認為妙極了。
過了一會兒,丈夫打呼嚕聲響起來了,婦女拍孩子的聲音也拍一會停一會。隱隱約約聽到有老鼠活動的聲音,盆子、器皿翻倒傾斜了,婦女在睡夢中發出了咳嗽聲。賓客們的心情稍微放鬆下來,漸漸坐正。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呼叫:「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起來大聲呼叫。兩個小孩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有成百上千人大聲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條狗狂叫。中間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發出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救火的人們拉塌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即使一個人有上百隻手,每隻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任何的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裡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揚起衣袖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嗦發抖,幾乎想要搶先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風往裡一看,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原文翻譯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6. 求初一下冊語文,文言文的翻譯,全部

1.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已經不能與從前聽說的相稱了.再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說:"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
王安石說:「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資(或他先天得到的),勝過有才能的人很多。最終成為平常的人,就是因為後天所受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能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成為普通人;今天那些不是天資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教育,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2.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當初,孫權對大將呂蒙說:「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當傳授經書的官嗎!只不過要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要說事務多,誰能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很大的益處。」於是呂蒙開始學習。直到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研討論說天下事,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幹、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之後就應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後告別而去。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3.京城裡有個擅長口技的人。一天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裡面,裡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一起圍坐在圍幕前面。過了一會兒,只聽到圍幕裡面醒木一拍,全場安靜下來,沒有敢大聲說話的。

遠遠地聽到深巷裡的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呵欠,伸著懶腰,她的丈夫說著夢話。一會兒,小孩子也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被吵醒了。婦人拍著孩子餵奶,小孩含著奶頭還是哭,婦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輕聲哼著哄他睡覺。又有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嘴裡哄孩子的哼哼聲,小孩子含著奶頭啼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發出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維妙維肖。全場的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斜眯著眼睛,微笑著,暗暗地贊嘆,認為表演得好極了。

沒有過多久,丈夫打鼾的聲音響起來了,婦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隱隱約約地聽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聲音,盆子等器具傾斜打翻的聲音,婦人在睡夢里的咳嗽聲。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鬆了些,漸漸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呼叫:「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起來大聲呼叫。兩個小孩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有成百上千人大聲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條狗汪汪地叫。中間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發出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即使一個人有上百隻手,每隻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裡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啊。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嗦打抖,幾乎想要搶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了。撤去圍幕一看裡面,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4.織布機的聲音一聲接著一聲,木蘭在對著門織布。忽然聽不到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的嘆氣聲。
問木蘭在想什麼,在思念什麼。木蘭沒有想什麼,也沒有思念什麼。昨夜看見軍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規模地徵兵。徵兵的名冊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願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替父親出征。
木蘭到集市各處買了駿馬、馬鞍等出征馬具。(東、西、南、北市只是一種互文的修辭手法)早晨辭別父母上路,傍晚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的流水聲。又一天早晨辭別黃河上路,傍晚到達黑山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人戰馬的嘶鳴聲。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身經百戰之後,有的將士戰死沙場,有的將士凱旋而歸(同樣是互文修辭手法)。
木蘭十多年之後幸運歸來。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木蘭被記了十二轉功,賞賜了很多財物。天子問木蘭想要什麼,木蘭不願當尚書省的官,只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榮歸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外城來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霍霍地磨刀准備殺豬宰羊。木蘭回到了原來的房間,打開各個房間的門,坐一會兒各個房間的床,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的舊衣裳,對著窗戶前的鏡子梳理雲一樣的鬢發、在臉上貼上花黃(古代婦女裝飾物)。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個姑娘。
據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的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的兩隻眼睛時常眯著。雄雌兩兔一起並排奔跑,怎能分辨得出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7. 語文初一上期所有文言文的重點句子及翻譯!!!!!!!!

童趣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意思:只要見到細微的東西,一定要仔細細察看它的紋理,因此常常產生超然物外的樂趣。

2.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
意思:慢慢地用煙噴它們,讓它們沖著煙霧叫,比作「青雲白鶴」的景觀。

3.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
意思:把草叢看作森林,把蟲蟻想像為野獸,把凸起的土塊比作山丘,把低窪的地方比作壕溝。

4.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
意思:突然有一個極大的傢伙,掀倒「山」壓倒「樹」地走來,原來是一隻癩蛤蟆。

5.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意思:神情安定下來,便捉住了這蛤蟆,抽打了它幾十下,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了。

《論語》十則
1.曾子說:"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意思: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 "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意思: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借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意思: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意思: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5.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意思: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7.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意思: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後(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8.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意思: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山市
1.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
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

2.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
不久 ,大風停止了,天氣晴朗,一切都沒有了。

3.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樓上的人來來往往,動作細小雜多,有的憑欄,有的站立,姿態不一。

4.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
孫公子禹年(孫公子是稱謂,禹年是人名)和別人在樓上喝酒,突然看見山的頂端有孤塔冒出來。

5.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
過了一會兒,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檐高高翹起,這才知道原來是出現「山市」了。

6.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小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

《世說新語》兩則
1.《詠雪》: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2.《陳太丘與友期》: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後,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那人便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那人便發起脾氣來,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汗。。到後來都懶的找了,就這么點
滿意的話請採納~

8. 初一語文文言文常考題 文言文常考加點字,翻譯句子,斷句方法.懇切滴請求各位學霸學神給予幫助.謝謝.

斷句題:憑借語感來做.
實詞翻譯:根據語境,實詞積累
翻譯:信達雅.注意特殊句式.

9.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的重點詞語(帶拼音)以及文言文詞語解釋。

傷仲永
①.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扳通「攀」,牽、引。 ②.賢於材人遠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嘗識書具: 「嘗」同「曾」,曾經。
①.是:古義此,與「自」組合意為「自從」,eg:自是指物作詩立就;今為判斷詞。
②.或:古義不定代詞,有的,eg:或以錢幣乞之;今義為或許。
③.文理:古義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觀者;今表示文章內容或語句方面的條理。
⑶.一詞多義:
①.自:a.自己,eg:並自為其名;b.從,eg: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②.聞:a.聽說,eg:余聞之也久;b.名聲,eg:不能稱前時之聞。
③.其:a.這,eg:其詩以養父母;b.他的,eg:稍稍賓客其父。
④.並:a.連詞,並且,eg:並自為其名;b.副詞,全,都,eg: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⑤.名:a.名詞,名字,eg:並自為其名;b.動詞,說出,eg:不能名其一處也。
⑥.賓客:a.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eg:稍稍賓客其父;b.名詞,客人,eg: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⑦.就:a.動詞,完成,eg:自是指物作詩立就;b.動詞,從事,做,eg:蒙乃始就學。
⑧.然:a.代詞,這樣,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詞詞尾,……的樣子,eg:泯然眾人矣。
⑨.於:a.介詞,此,eg:賢於材人遠也;b.介詞,在,eg:與廳事之東北角。
⑩.為:a.動詞,作為,eg:其讀以養父母,收族為意;b.動詞,成為,eg:卒之為眾人。
⑩.夫:a.指示代詞,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詞,丈夫,eg:夫起大呼。
⑷.詞語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著,動詞作狀語。) ②.父異焉(異,奇怪,形容詞作動詞。)
③.賓客其父(賓客,名詞作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動詞。)
⑤.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日,每天,作狀語;環謁,四處拜訪。)
⑸.重點詞語翻譯:
①.世隸耕(隸,屬於。) ②. 不至:沒有達到(要求)。 ③.稱前時之聞(稱,相當。) ④.通悟:通達聰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系,;收,聚、團結。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賢於材人:勝過有才能的人;賢,超過;材人,有才能的人。
木蘭詩
⑴.通假字:
①.對鏡帖花黃:「帖」通「貼」,粘,粘貼。 ②.出門看火伴:「火」通「伙」
,同伍的士兵
①.爺:古義指父親,eg:卷卷有爺名;今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②.走:古義為跑,雙兔傍地走;今義行走。
③.但:古義為只,副詞,eg: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今常用作轉折連詞。
④.郭:古義為外城,eg:出郭相扶將;今僅用作姓氏。
⑶.一詞多義:
市:a.集市,eg:東市買鞍馬;b.買,eg:願為市鞍馬。(名詞作動詞。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買:a.買(東西), eg:東市買駿馬;b.雇,租,eg:欲買舟而下。
⑷.詞語活用: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麼。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⑷.重點詞語翻譯:
①.旦:早晨。 ②.濺濺:流水聲。 ③. 胡騎:胡人的戰馬。
④.強,有餘。 ⑤.不用:不願做。 ⑥. 扶將:扶持。
⑦.賞賜百千強:賞賜很多財物。
C.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省略句:願為市鞍馬。(願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②. 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賓語前置。)
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麼?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跨越關山嶺(疾行)如飛。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著鎧甲。將軍(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壯士(轉戰)多年(凱旋而)歸來。
④.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對著窗戶,梳理著烏雲般(美麗)的頭發,對著鏡子(在前額)貼上花黃。
孫權勸學
⑴.古今異義:
①.但,古義為只,eg:但當涉獵;今為轉折連詞。 ②.治,古義為研究,eg: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今為治理。 ③.博士,古義為官職,eg: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今為學位最高一級
①.以:a.用,eg:以軍中多務;b.與「為」譯為「認為」,eg:自以為大有所益。
②.當:a.掌管,eg:當除掌事;b.應當,eg:但當涉獵。
③.見:a.知道,eg:見往事耳(了解歷史罷了。);b.認清,識別,eg: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動詞,看見,見漁人,乃大驚。
④.若:a.動詞,比得上,eg:孰若孤;b.介詞,好象,eg:彷彿若有光。
⑤.之:a.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eg:大兄何見事之晚乎?b.助詞,的,eg:於廳事之東北角。
①.當塗:當道,當權。 ②.辭:推託。 ③.及魯肅過尋陽:及,到了…的時候。
④.才略:政治或軍事方面的才乾和謀略。 ⑤.涉獵:粗略地閱讀。
⑥.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⑥.更:更新。
口技
⑴.通假字:滿坐寂然:「坐」通「座」,座位,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賓客;全場靜悄悄的。
⑵.古今異義:
①.但:古義為只,eg: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今表轉折連詞。
②.聞:古義為聽,eg:微聞有鼠作作索索;今義用鼻子嗅。
③.股:古義為大腿,eg:兩股戰戰;今為屁股。
④.走: 古義為跑, eg:兩股戰戰, 幾欲先走;今為步行。
⑤.雖:古義為即使,表假設連詞。eg:雖人有百手;今義雖然,標轉折連詞。
⑶.一詞多義:
①.乳:a.動詞,餵奶,eg:婦撫兒乳;b.名詞,乳頭,eg:兒含乳啼。
②.絕:a.副詞,極,eg:以為妙絕;b.動詞,盡、消失,eg:群響畢(全,都)絕。
③.妙:a.名詞,妙處,eg:眾妙畢備;b.形容詞,美妙,奇妙,eg:以為妙絕。
④.指:a.名詞,指頭,eg:手有百指;b.動詞,指出,指明,eg:不能指其一端。
⑤.作:a.擬聲詞,eg:有鼠作作索索;b.開始,文中是發出聲音,eg:…百千其作。
⑥.間: a.動詞,夾雜,中eg:間有里拉崩倒之聲;b.動詞,間斷,eg:遂與外人見隔。
⑦.是:介a.詞,這,eg:當是時;b.判斷動詞,eg:問今是何世。
⑷.詞語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京城中有個擅長口技藝術的人。)
②.不能名其一處(名,名詞作動詞,說出;不能夠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
③.會賓客大宴(宴,名詞作動詞,舉行宴會;會,適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擺宴席請客。)
⑸.重點詞語翻譯:
①.少頃:一會兒。 ②.既而:不久,緊接著。 ③.是時:…的時候。
④.未幾:不久。 ⑤.一時:同時。 ⑥.囈語:說夢話。
⑦.絮絮:連續不斷地說話。 ⑧.中間〔jian〕:其中夾雜著。
⑨.意少舒:心情稍微放鬆了些;少,稍微;舒,伸展、鬆弛。
⑩.稍稍:漸漸。 ⑩.傾側:翻倒傾斜。 ⑩.齁:打鼾。

①.耳:古文言文中出現在句尾時,通常解釋為「罷了」,eg:只增笑耳。今為耳朵。
②.股:古義為大腿,eg:身已半入,只露*尾;今為屁股。
⑶.一詞多義:
①.止:a.只有,eg:止有剩骨;b.停止,eg:一狼得骨止。
②.敵:a.動詞,敵對,文中是脅迫、攻擊,eg:恐前後受其敵;b.名詞,敵人,eg:蓋以誘敵。
③.之:a.補充音節,無義,eg: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代詞,指狼,eg:又數刀弊之。
④.意:a.神情、態度,eg:意暇甚;b.動詞,企圖,打算,eg: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
⑤.前:a.前面,eg:其一犬坐於前;b.動詞,上前,eg:狼不敢前。
⑥.恐:a.擔心,eg:恐前後受敵;b.恐怕,eg:不治將恐深。
⑷.詞語活用:
①.其一犬坐於前(犬,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
②.一屠晚歸(屠,動詞作名詞,指屠戶,一個屠戶傍晚回家。)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詞作動詞,「打洞」的意思。另一隻狼正在那裡打洞。)
④.恐前後受其敵(敵,名詞做動詞,攻擊,脅迫的意思)
⑤.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隧,名詞作動詞狀語,「鑽洞」的意思,企圖打穿柴草堆鑽過去…)
⑸.重點詞語翻譯:
①.顧:回頭看,文中指往旁邊看;eg:顧野有麥場。 ②.苫蔽:覆蓋、遮蔽。
③.少〔shao〕時:一會兒。 ④.弛:放鬆,文中指卸下;eg:弛擔持刀。
⑤.久之:過了一會兒。 ⑥.暴:突然;屠暴起。
⑦.意暇甚:神情很悠閑。意,神情、態度;暇,空閑。
夠了吧?

10.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詞語解釋

你......要多少?
傷仲永
①.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扳通「攀」,牽、引。 ②.賢於材人遠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嘗識書具: 「嘗」同「曾」,曾經。
①.是:古義此,與「自」組合意為「自從」,eg:自是指物作詩立就;今為判斷詞。
②.或:古義不定代詞,有的,eg:或以錢幣乞之;今義為或許。
③.文理:古義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觀者;今表示文章內容或語句方面的條理。
⑶.一詞多義:
①.自:a.自己,eg:並自為其名;b.從,eg: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②.聞:a.聽說,eg:余聞之也久;b.名聲,eg:不能稱前時之聞。
③.其:a.這,eg:其詩以養父母;b.他的,eg:稍稍賓客其父。
④.並:a.連詞,並且,eg:並自為其名;b.副詞,全,都,eg: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⑤.名:a.名詞,名字,eg:並自為其名;b.動詞,說出,eg:不能名其一處也。
⑥.賓客:a.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eg:稍稍賓客其父;b.名詞,客人,eg: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⑦.就:a.動詞,完成,eg:自是指物作詩立就;b.動詞,從事,做,eg:蒙乃始就學。
⑧.然:a.代詞,這樣,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詞詞尾,……的樣子,eg:泯然眾人矣。
⑨.於:a.介詞,此,eg:賢於材人遠也;b.介詞,在,eg:與廳事之東北角。
⑩.為:a.動詞,作為,eg:其讀以養父母,收族為意;b.動詞,成為,eg:卒之為眾人。
⑩.夫:a.指示代詞,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詞,丈夫,eg:夫起大呼。
⑷.詞語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著,動詞作狀語。) ②.父異焉(異,奇怪,形容詞作動詞。)
③.賓客其父(賓客,名詞作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動詞。)
⑤.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日,每天,作狀語;環謁,四處拜訪。)
⑸.重點詞語翻譯:
①.世隸耕(隸,屬於。) ②. 不至:沒有達到(要求)。 ③.稱前時之聞(稱,相當。) ④.通悟:通達聰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系,;收,聚、團結。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賢於材人:勝過有才能的人;賢,超過;材人,有才能的人。
木蘭詩
⑴.通假字:
①.對鏡帖花黃:「帖」通「貼」,粘,粘貼。 ②.出門看火伴:「火」通「伙」
,同伍的士兵
①.爺:古義指父親,eg:卷卷有爺名;今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②.走:古義為跑,雙兔傍地走;今義行走。
③.但:古義為只,副詞,eg: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今常用作轉折連詞。
④.郭:古義為外城,eg:出郭相扶將;今僅用作姓氏。
⑶.一詞多義:
市:a.集市,eg:東市買鞍馬;b.買,eg:願為市鞍馬。(名詞作動詞。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買:a.買(東西), eg:東市買駿馬;b.雇,租,eg:欲買舟而下。
⑷.詞語活用: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麼。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⑷.重點詞語翻譯:
①.旦:早晨。 ②.濺濺:流水聲。 ③. 胡騎:胡人的戰馬。
④.強,有餘。 ⑤.不用:不願做。 ⑥. 扶將:扶持。
⑦.賞賜百千強:賞賜很多財物。
C.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省略句:願為市鞍馬。(願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②. 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賓語前置。)
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麼?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跨越關山嶺(疾行)如飛。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著鎧甲。將軍(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壯士(轉戰)多年(凱旋而)歸來。
④.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對著窗戶,梳理著烏雲般(美麗)的頭發,對著鏡子(在前額)貼上花黃。
孫權勸學
⑴.古今異義:
①.但,古義為只,eg:但當涉獵;今為轉折連詞。 ②.治,古義為研究,eg: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今為治理。 ③.博士,古義為官職,eg: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今為學位最高一級
①.以:a.用,eg:以軍中多務;b.與「為」譯為「認為」,eg:自以為大有所益。
②.當:a.掌管,eg:當除掌事;b.應當,eg:但當涉獵。
③.見:a.知道,eg:見往事耳(了解歷史罷了。);b.認清,識別,eg: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動詞,看見,見漁人,乃大驚。
④.若:a.動詞,比得上,eg:孰若孤;b.介詞,好象,eg:彷彿若有光。
⑤.之:a.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eg:大兄何見事之晚乎?b.助詞,的,eg:於廳事之東北角。
①.當塗:當道,當權。 ②.辭:推託。 ③.及魯肅過尋陽:及,到了…的時候。
④.才略:政治或軍事方面的才乾和謀略。 ⑤.涉獵:粗略地閱讀。
⑥.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⑥.更:更新。
口技
⑴.通假字:滿坐寂然:「坐」通「座」,座位,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賓客;全場靜悄悄的。
⑵.古今異義:
①.但:古義為只,eg: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今表轉折連詞。
②.聞:古義為聽,eg:微聞有鼠作作索索;今義用鼻子嗅。
③.股:古義為大腿,eg:兩股戰戰;今為屁股。
④.走: 古義為跑, eg:兩股戰戰, 幾欲先走;今為步行。
⑤.雖:古義為即使,表假設連詞。eg:雖人有百手;今義雖然,標轉折連詞。
⑶.一詞多義:
①.乳:a.動詞,餵奶,eg:婦撫兒乳;b.名詞,乳頭,eg:兒含乳啼。
②.絕:a.副詞,極,eg:以為妙絕;b.動詞,盡、消失,eg:群響畢(全,都)絕。
③.妙:a.名詞,妙處,eg:眾妙畢備;b.形容詞,美妙,奇妙,eg:以為妙絕。
④.指:a.名詞,指頭,eg:手有百指;b.動詞,指出,指明,eg:不能指其一端。
⑤.作:a.擬聲詞,eg:有鼠作作索索;b.開始,文中是發出聲音,eg:…百千其作。
⑥.間: a.動詞,夾雜,中eg:間有里拉崩倒之聲;b.動詞,間斷,eg:遂與外人見隔。
⑦.是:介a.詞,這,eg:當是時;b.判斷動詞,eg:問今是何世。
⑷.詞語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京城中有個擅長口技藝術的人。)
②.不能名其一處(名,名詞作動詞,說出;不能夠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
③.會賓客大宴(宴,名詞作動詞,舉行宴會;會,適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擺宴席請客。)
⑸.重點詞語翻譯:
①.少頃:一會兒。 ②.既而:不久,緊接著。 ③.是時:…的時候。
④.未幾:不久。 ⑤.一時:同時。 ⑥.囈語:說夢話。
⑦.絮絮:連續不斷地說話。 ⑧.中間〔jian〕:其中夾雜著。
⑨.意少舒:心情稍微放鬆了些;少,稍微;舒,伸展、鬆弛。
⑩.稍稍:漸漸。 ⑩.傾側:翻倒傾斜。 ⑩.齁:打鼾。

①.耳:古文言文中出現在句尾時,通常解釋為「罷了」,eg:只增笑耳。今為耳朵。
②.股:古義為大腿,eg:身已半入,只露*尾;今為屁股。
⑶.一詞多義:
①.止:a.只有,eg:止有剩骨;b.停止,eg:一狼得骨止。
②.敵:a.動詞,敵對,文中是脅迫、攻擊,eg:恐前後受其敵;b.名詞,敵人,eg:蓋以誘敵。
③.之:a.補充音節,無義,eg: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代詞,指狼,eg:又數刀弊之。
④.意:a.神情、態度,eg:意暇甚;b.動詞,企圖,打算,eg: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
⑤.前:a.前面,eg:其一犬坐於前;b.動詞,上前,eg:狼不敢前。
⑥.恐:a.擔心,eg:恐前後受敵;b.恐怕,eg:不治將恐深。
⑷.詞語活用:
①.其一犬坐於前(犬,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
②.一屠晚歸(屠,動詞作名詞,指屠戶,一個屠戶傍晚回家。)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詞作動詞,「打洞」的意思。另一隻狼正在那裡打洞。)
④.恐前後受其敵(敵,名詞做動詞,攻擊,脅迫的意思)
⑤.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隧,名詞作動詞狀語,「鑽洞」的意思,企圖打穿柴草堆鑽過去…)
⑸.重點詞語翻譯:
①.顧:回頭看,文中指往旁邊看;eg:顧野有麥場。 ②.苫蔽:覆蓋、遮蔽。
③.少〔shao〕時:一會兒。 ④.弛:放鬆,文中指卸下;eg:弛擔持刀。
⑤.久之:過了一會兒。 ⑥.暴:突然;屠暴起。
⑦.意暇甚:神情很悠閑。意,神情、態度;暇,空閑。
夠了吧?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下語文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