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年級下冊語文書上的寓言兩則什麼意思
守株待兔
宋國有一個農民,每天在田地里勞動。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扛著鋤頭往田野走;傍晚太陽快落山了,又扛著鋤頭回家。他實在是很辛苦。
有一天,這個農夫正在地里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野兔見到有人而受了驚嚇。它拚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截樹樁子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
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
第二天,農夫照舊到地里幹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
他干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幹了一天活,該鋤的地也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見到有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他把農具放在一邊,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而農夫地里的野草卻越長越高,把他的莊稼都遮蓋掉了。農夫因此成了宋國人議論的笑柄。
現在如果還要用以前的方法來治理現在的人民,就象守著一棵樹等兔子來撞一樣.
揠苗助長
宋國有個農夫,他巴望著自己田裡的禾苗長得快些,就天天到田邊去看。可他總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心裡十分焦急。
一天,他終於想出了辦法,就急忙跑到田裡,將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從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盡。
回到家裡,他興致勃勃地說:「真把我累壞啦!可力氣總算沒有白費,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長了一大截!」
他的兒了很納悶,第二天跑到田邊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寓言兩則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學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後悔、勸告、把式、盤纏、硬要」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兩則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 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 在學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
教具准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有關教學課件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預習提綱
1、查找關於寓言的資料。
2、初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
2、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麼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託、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4、「寓言二則」的「則」是什麼意思?(相當於「篇」)
5、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我們先學習第一則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二、熟字新解,理解課題。
1、板書「亡、牢」:
你能說說你知道的關於亡和牢的詞嗎?通過這些詞,你知道它們通常表示什麼意思?
2、板書「羊、補」:
在亡羊補牢中,「亡、牢」又是什麼意思呢?認真讀書,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三、交流體會,明了寓意
(課件:出現一個羊圈,上面有一個窟窿)話外音:現在,一個養羊人的羊圈上出現了一個窟窿,夜裡,狼從窟窿里叼走了一隻羊(板書:少了一隻羊)養羊人是怎麼做的?
1、請同學們自己閱讀這個故事,注意讀准生字的字音。
2、分節朗讀課文,檢查自學情況。
3、學生質疑,根據學生的問題,討論解疑。
⑴「街坊」(提示:指名一個學生回?你家住在哪裡?「誰家和他住在同一條街上(或小區)?」「街坊」就是什麼?
⑵「後悔」出示課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後悔什麼?為什麼會後悔?
回答後,給課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會對他說些什麼?你是養羊人,聽了街坊們的勸告後,會怎麼想?(如果他像你一樣就好了,可惜這個養羊人 _______)(板書:不聽勸)(課件:有個窟窿的羊圈前,養羊人與一個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對讀對話。
⑷誰知夜裡,狼又從這個窟窿里叼走了一隻羊(課件)(板書:又少一隻羊)
現在,你有沒有理解「後悔」的意思呢?(板書:後悔)
「不該不接受」早知道,當初就________,「不該不」,兩個「不」說明他真的很後悔。
羊連丟了兩只,你是養羊人,心裡也會__________,試試看,將養羊人心裡的話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引讀)轉念一想,__________。於是,他是怎麼做的?__________。結果怎樣?__________。
結合理解「從此」:「此」表示「此時、此地」,「從此」就是從「__________」開始。他怎麼補的?補得怎麼樣?(課件: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的)
(板書:堵上窟窿;羊再也沒有丟失)再朗讀這段話,注意突出這些詞。
⑸結合板書理解「亡羊補牢」。
5、齊讀課文。
6、(課件:養羊人站在修補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著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結結實實的,羊兒一隻也沒有少,養羊人此時會想些什麼?
四、回顧全文,揭示寓意
1、齊讀全文。
2、(課件:再次出現剛上課時出現的那些物件)剛剛上課的時候,老師給大家看了這些畫面,它們上面出現了窟窿,該怎麼辦?
如果,這些窟窿就像是我們同學身上的缺點,又該怎麼辦呢?
五、指導書寫,識記生字。
(一)識字
1、把你認識的生字卡找出來,貼到黑板上,並讀給大家聽一聽。
2、一起給生字擴詞,看誰想出來的多。
3、在小組內以游戲形式讀一讀,考一考。
(二)寫字
1、觀察。仔細觀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認為難寫的地方,提醒大家來注意。
2、指導,就小朋友們提出的難點,老師進行指導,其他字學生對照田字格自己寫。
3、評價,自評,互評相結合。
六、總結
《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情節簡單。它使我們明白了,做錯了事或出了問題,及時改正或補救,還不晚。所以人們常說:「亡羊補牢,為未晚也!」
第二課時
一、游戲導入。
吸引學生,請一名學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學生們會立即發現老所指方向有誤,追問為什麼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時候也有這樣的一個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現在我們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課題。
二、 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一)初讀課文
1、自讀。輕聲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利用工具書掌握它。
2、正音,指名讀,注意聽准字音。
3、互檢,同桌互相讀,檢查字音。
(二)識字
1、把你認識的生字卡找出來,貼到黑板上,並讀給大家聽一聽。
2、一起給生字擴詞,看誰想出來的多。
3、在小組內以游戲形式讀一讀,考一考。
(三)寫字
1、觀察。仔細觀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認為難寫的地方,提醒大家來注意。
2、指導,就小朋友們提出的難點,老師進行指導,其他字學生對照田字格自己寫。
3、評價,自評,互評相結合。
三、自由閱讀,個人質疑。
1、可質疑詞句意以及個人想了解的問題。
2、個別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閱讀。
3、學生說問題,教師歸納問題。
詞義:盤纏 硬要
問題:「南轅北轍」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南轅北轍》中那個坐車人是怎麼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麼想的?誰想法對?為什麼?
四、討論解疑
1、隨機閱讀,結合課文,聯系實際理解詞義。
盤纏(路費)硬要(一定要)
2、通讀課文,進一步認知課文。(讀中思考問題)
3、學習小組組織討論。
⑴組長負責組織組員。
⑵針對問題討論,組長歸納小組意見。
⑶選代表作答。(可以把這個機會讓給膽小的同學,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五、小組匯報、講讀課文
1、組員匯報形式(自由選):讀文作答、口頭說答、自由表演
2、評點講析
⑴動畫演示故事梗概。(結合演示評析學生作答內容,加深對課文的了解。)
⑵自由閱讀、分角色閱讀,理解問題。
A角色:坐車人
B角色:朋友
⑶結合課件動畫、生活實際,認知「坐車人」和「朋友」誰對誰錯。
課件片段說明(動畫展示)北▲
結果:離楚國越來越遠
南▼(楚國)
3、引申闡發道理
⑴總結故事內容,復述故事。
⑵講說道理,理解「南轅北轍」詞義。
本來要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
⑶結合實際、課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訴我們做事要明確方向,如果方向錯了,無論條件多好,也不能到達目的。
六、興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閱讀,指名復述。
2、小組結合,導演故事。
3、總結小評,啟發教育。
做事要明確方向不能背道而馳,要聽取別人善意的意見。
3. 求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寓言兩則》(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的名師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個生字以及一些新詞,會認「揠」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寓意。
教學重難點:體悟寓意
教具准備:詞卡、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寓言」,齊讀,能說說你了解的寓言是怎樣的嗎?
小結:「寓言」就是小故事大道理。
2、再出示「兩則」,齊讀「寓言兩則」,說說「寓言兩則」是什麼意思?
3、這節課上,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則寓言。這個成語就是第一則寓言的題目。
(板書:揠苗助長)指名讀,齊讀。[點明「揠」「長」的讀音]
二、學習寓言,體悟寓意。
1、檢查朗讀,了解故事。
①指名4人各讀一小節
②完成填空
出示:宋國有個農夫,因為巴望禾苗,就把禾苗,結果。
③小結完成板書(起因、經過、結果)(巴望、拔苗、枯死)
2、結合內容,理解成語。
現在,你能根據這一段話,說說成語「揠苗助長」的意思嗎?特別是先說說「揠」的意思。
3、精讀體悟,認識道理。
①過渡:但這只是成語字面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內涵,我們還得深入到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接下來,老師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或輕讀,或默看,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去讀,去體會,說說(出示:讀了課文,我覺得這個農夫很。)
②交流匯報,朗讀體悟。
A、[很心急]出示第一自然段
★結合回答,扣住「巴望」,理解意思。
★指導朗讀,你們認為怎樣讀,才能讀出農夫焦急的心情呢?
★指名讀,說說你彷彿看到了農夫怎樣?彷彿還聽到他在說什麼?
★齊讀
B、[很辛苦]出示第二自然段
★能說說你的理由嗎?結合回答:
扣住「一棵一棵」(展示圖片),感受「棵數多」,體會辛苦。
扣住「一直」,感受「沒休息」,體會累。
扣住「筋疲力盡」,理解詞意,感受累,體會辛苦。
★指導朗讀:這次除了要讀好上面這些詞,還要邊讀邊想像農夫一棵一棵拔禾苗的情景,才能讀出農夫的辛苦,筋疲力盡。先自由練讀,再分男女生讀。
C、[很開心]出示第三自然段
★誰先來把第三自然段讀一讀,你從哪個詞體會到農夫的開心?理解「興致勃勃」,說說意思相近的詞。
★指導朗讀。
第一步:指導看圖
第二步:想像農夫說話時的動作、表情
第三步:指名賽讀
第四步:一起邊做動作邊讀
D、[很可憐]
結合前後文說說
E、[好愚蠢]
★根據回答,追問為什麼說他傻?他傻在哪裡?
★扣住關鍵詞,體悟道理。
「可他總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其實禾苗在不在長?怎樣長?(板書:生長規律)
可農夫恨不得禾苗每天能長多少?(板書:急於求成)
結果禾苗全枯死了,就是把——(板書:事情弄糟)
★把板書連起來說一段通順完整的話。
小故事學完了,大道理也不知不覺被你們悟出來了。
★小結提煉:農夫的可憐就在於他不懂得這個道理,結果是一切的辛勞化成了泡影,空歡喜了一場。真是「急於求成」,反而「事得其反」。
★(出示:假如你是農夫的鄰居,你會怎樣用這個道理來勸他?假如你是農夫的兒子,你知道父親犯了什麼錯誤嗎?)讓學生任意挑選一個說說。
★揭示寓言:是啊,不僅僅是禾苗的生長規律不能違背,所有事物的發展規律都不能違背,這就是這則寓言要告訴我們的最深刻的道理。[出示寓意]指名讀,齊讀。
★現在,你對成語「揠苗助長」有更深刻的理解嗎?它讓你聯想到了哪些言簡意概又意思相符的詞語?
(出示:急於求成、事與願違、違背規律、欲速則不達)
★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揠苗助長」這樣愚蠢的事呢?
三、回歸整體,練習自述。
農夫後來後悔極了,他要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其他人聽,希望大家別學他那樣做傻事。
(學生練習:《「農夫」的自述》)
四、推薦讀物,指導寫字。
1、寓言雖然短小,卻閃爍著人類智慧的光芒,多讀寓言,學會思考,會讓人變得更加聰明。(推薦讀物)
2、指導寫字
①觀察田字格中的6個生字
②說說你的書寫建議
4. 二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第27課寓言兩則的意思
揠苗助長的意思是 不可以違反事物發展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守株待兔的意思是不要心存僥幸 不勞而獲
5. 二年級寓言兩則的故事有哪些還有課文
本課本是很有趣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兩則寓言故事內容,語氣都符合兒童的口味,作些簡單的點撥,寓言、童話也是文章的一種體裁。但本課的學習效果很不好,本人課前也作了充分的准備,由於學校今天正在演練突發事故的演習,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一會兒失火警報拉響了,一會兒地震前照學習警報響了,一會兒房屋倒了……老師、學生都搞得像真有那麼回事。繞亂了所有的教學程序與教學思路,只好順其自然,乾脆改變教學思路,零時出示了閱讀要求,讓學生完全進入自主學習狀態。因為演習的干擾,學生難以靜下心來,最後本人乾脆從課文內容的表面結束了新課內容。
但在改變教法的過程中,閱讀感悟寫法,本人並沒有忽視。本文是兩則寓言,通過短小的故事,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使人們受到教育,那麼又如何寫寓言呢?(學文致用這是本人在語文教學中的精神)。點撥(寫寓言一般有如下幾種方法。一般方法。寫寓言時,一般先確定寓意,也就是確定要諷刺和勸誡人們什麼。然後從生活中選取能夠表達寓意的材料,再寫作。比喻法。就是用比喻的方法或藉此喻彼,或借遠喻近,或借古喻今,或借小喻大,把深刻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會出來。例如,《龜兔賽跑》。誇張法。就是用誇張的方法寫,或把事情誇大,或把事情縮小,藉此,給人以勸誡或諷刺。例如《刻舟求劍》。擬人法。就是用擬人的方法。動物、植物或其他事物本不具有人的情感,但寫寓言時,給它們賦予人的言行,心理活動和情感等,把它們當作人來寫。例如、《小槐樹和小柳樹》
鼓勵把文中故事講給別人聽,並自編一則寓言。積累寓言故事,借鑒課文篇幅短小,內容生動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插圖,主要抓重點詞句,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的心理活動。讀懂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抓課文的內在聯系,分析因果關系,提示寓意,讓學生從中受教。(如、1、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長高。2、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3、種田人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三個句子去掉「好像、焦急地、整天」等詞後,意思和原句就不一樣了。第一句去「好像」就是肯定沒有長高的意思,與原句違背。第二名、去掉「焦急地」就不能表達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句、去掉「整天 」種田等待的時間就不具體了。)為了突破文本難點,最好引導學生參與動作,加以肢體語言好一些。比如、被拔高的禾苗為什麼會枯死?(結合生活實際,植物的生長規律,突破難點,點出主題,不能違背禾苗的生長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