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一課文春需要背誦的片段
按照老師的要求的。
1.理解記憶法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背誦.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記憶.背誦課文要盡量運用意義記憶,既加強理解記憶.要反對不求甚解的死讀書的學習方法.背誦一篇或一段文章時,首先要通讀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後了解文章的層次,來龍去脈,掌握文章的語言特點,抓住一些起關聯作用的詞語和句子,通過先分析、後綜合,這樣背誦起來就快得多了.背誦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誦議論文,可以從分析論點、論據、論證入手;背誦記敘文,可以從了解和掌握有關事實、記敘順序入手.
2.快速誦讀法
背誦是在朗讀和默讀的基礎上熟悉書面材料的結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後,要始而反復朗讀,繼而反復默讀.只有熟讀,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誦.實踐證明,持續性的緩慢閱讀,不但費時費力,而且會使記憶信號中斷;反之,讀熟課文之後,逐步加快閱讀速度,則可在大腦皮層形成連貫的信號刺激,從而強化記憶效果,提高背誦速度.
3.提綱挈領法
古人雲:「舉一綱而萬目張.」文章的「綱」便是文章的脈絡,而文章的脈絡又體現著作者的寫作思路.所以,背誦課文時,一定要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行文順序順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後連,上遞下接,環環緊扣,連綿不斷.這樣,不但背得快,而且記得牢.只要我們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行文順序邊讀邊想,邊想邊背,背誦也就不太困難了.
4.求同存異法
某些詩文具有「重章復唱」的特點,各章(段)字句大體相同,因此,我們在背熟第一章(段)後,只要找出其餘各章(段)不同的字句並記住它們就可以了.
5.關聯詞提示法
並聯詞不但能體現復句關系和句群關系,而且也能體現議論文的內在聯系,有人說,關聯詞是議論文的語言軌跡.因此,及時把握關聯詞這個「語言軌跡」,對背誦議論文是有很大幫助的.
6.辭格勾連法
教科書中要求背誦的課文皆為名家名篇,而名家名篇在修辭格的運用上自有獨到之處.因此,從背誦課文所用的修辭格入手,採用上勾下連的方式,往往可以收到意料不到的背誦效果.例如,背誦課文《口技》中有這么一段文字先用排比句式「百千……百千……百千……聲……聲……聲」,接著用「頂針」句式「人……手,手……指……人……口,口……舌……」生動地描寫了發生火災時人們驚恐萬狀的忙亂場面.所以,我們只要按照作者所用的這種修辭格的句式特點逐句對照,上勾下連,背誦這段文字同樣是不太困難的.
7.分層背誦法
理解是記憶的前提和基礎.分層背誦法,就是先理解背誦部分的總的意思,然後把它分為幾個層次,歸納概括出每層的意思,了解層與層之間的內在聯系,把思路理清,將各層的意思連貫起來,在此基礎上,再反復誦讀幾遍,就能較快地背誦下來.這種方法適合於背誦段落或篇幅不長的課文.
8.整體背誦
把課文作為一個整體,一遍又一遍地、從頭到尾地進行記誦.優點是脈絡連貫、加深理解.缺點是內容太多,容易疲勞.
❷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古詩《春》的全文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古詩描寫春的只有一首《錢塘湖春行》。
錢塘湖春行⑴
孤山寺北賈亭西⑵,水面初平雲腳低⑶。
幾處早鶯爭暖樹⑷,誰家新燕啄春泥⑸。
亂花漸欲迷人眼⑹,淺草才能沒馬蹄⑺。
最愛湖東行不足⑻,綠楊陰里白沙堤⑼。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錢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時期陳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華。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間,因與其他山不相接連,所以稱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賈亭:又叫賈公亭。西湖名勝之一,唐朝賈全所築。唐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湖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齊平,即春水初漲。初:在古漢語里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間,是指不久。雲腳低: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雲很低,所以說「雲腳低」。
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的時候。雲腳:接近地面的雲氣,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時。「腳」的本義指人和動物行走的器官。這里指低垂的雲。
⑷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向陽的樹。
⑸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⑹亂花:紛繁的花。漸:副詞,漸漸地。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
⑺淺草:淺淺的青草。才能:剛夠上。沒(mò):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淺淺的青草剛夠沒過馬蹄。
⑻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東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厭。足,滿足。
⑼陰:同「蔭」,指樹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築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 [2] [3-4]
白話譯文
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但見水面平漲,白雲低垂,秀色無邊。
幾只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
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
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2)七年級語文春朗讀擴展閱讀:
白居易在杭州時,有關湖光山色的題詠很多。這詩處處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徵,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
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顯示出一種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
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
「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
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麼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
這兩聯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准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
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
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里,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卧碧波之中,堤上騎馬游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余興未闌。
參考資料 :
錢塘湖春行_網路
❸ 初一語文課文《春》
本文以「(春 )」為主線,由情( 生景)而景(生情 ),由景(生意 )而意(生景 ),體現了由虛而實的寫法
❹ 初一語文《春》
練習說明
一 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課文,直至背下來,並細心品味課文中描寫的江南春景。
朗讀指導:(1)讀准字音,讀清句讀,熟悉課文,這是朗讀好的前提。(2)細心體會,理解課文,建立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內心視象,這是朗讀好的基礎。(3)以情帶聲,隨課文思想內容與作者情感軌跡,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輕重緩急,讀出作品的美感。
二 課文語言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仔細揣摩下列語句,回答括弧中的問題。
解題思路:(1)語言的運用不是孤立的,詞語用得是否恰當,是否富有表現力,要看詞語所在的語言環境,因此,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根據語境品味語言,應該成為解題的重要思路。(2)如果就語言論語言,那將索然無味,也是沒有多大意義的。應該以語言為載體、為中介,品味語言所表現的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想像「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的情景——對於這個問題可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想像,讓學生想像的翅膀自由地飛翔。
你能說出「偷偷地」和「鑽」這些詞語好在哪裡嗎?——「偷偷地」和「鑽」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寫出了不經意之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同時,這樣寫使無意識、無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
「嫩嫩的,綠綠的」本該用在「小草」前面,為什麼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為了強調,突出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這樣寫,也使句子變得生動活潑,富有生氣。
2.「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春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這是什麼感覺?——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多種多樣,只要是合乎情理,都要予以肯定。如「溫暖」「親切」「慈愛」「幸福」「深含感情」等均可。
春風除了像母親的手,你還覺得像什麼?——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要引導學生充分展開聯想與想像,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三 (題略)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這三個比喻各表現了春天景象的什麼特點?
——《春》的最後,作者用三個比喻總寫春天。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是美的,是活潑生動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是健壯有力的:「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從剛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文章描寫的順序也耐人尋味,寫出了不同時段的不同景象。
你還能用別的比喻贊美春天嗎?——此題也是開放型的聯想拓展題,應引導學生放開思路,根據春天的特點,尋找恰當的比喻贊美春天。
研討這道題,既要體會課文語言運用之妙,又要學一點有關比喻的修辭知識。本單元比喻很多,頭一課學點這方面的知識,後面各課都可運用。
❺ 七年級上冊語文《春》
這是一篇詩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來是自然界的一個季節概念,本文卻賦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徵,用詩的筆調,描繪了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抒寫出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更是一曲春的贊歌。
一、文章的思路及主要內容
全文圍繞一個「春」字,寫了盼春、繪春、贊春三個部分。這三部分的順序跟作者思想感情的發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來臨,熱切地盼望她的到來。「盼望著,盼望著」的反復吟詠,將那種渴望的心情抒寫得淋漓盡致,也為全文定下清新活潑的基調和抒情的旋律。待到春天降臨人間,作者則盡情地欣賞這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作者集中筆墨從不同的側面繪出春的色彩。最後則以贊美作結,用三個比喻各自成段,熱情洋溢地頌揚了富有創造力的美好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繪春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先粗筆勾勒,用「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總提一筆,然後通過遠近不同的三種事物山、水、太陽,描繪出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景象。
有了粗筆勾勒的背景,作者開始用他那細致的筆觸,工筆細描富有特徵的春天的景物。在這里作者一共繪出了五幅圖。
春草圖,著力描寫春草勃發的景色。這里有草的動態:「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質地:「嫩嫩的」;色澤:「綠綠的」;旺盛的長勢:「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從不同的角度刻畫春天綠草如茵的情景,與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黃形成鮮明的對比。接著寫人在草地上的活動與感受,從側面揭示了春草勃發給人們帶來的歡樂。
春花圖,著力描寫春花競放。作者選擇開花時節相仿而花色各異的桃、杏、梨作為描寫對象,先用擬人寫出它們的爭相盛開,再通過三個比喻「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寫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嬌艷;它們爭春比美,互不相讓。接著,作者由群花的爭芳吐艷展開聯想,聯想到秋天的果實累累,同時又由花香引出蜂鬧蝶飛,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響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飛舞襯托春花的萬紫千紅、香味濃郁,進一步渲染出百花爭春的氣氛。最後,作者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從樹上的花寫到無數的散在草叢里的野花,它們雖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樣如火如霞如雪,卻也明艷照人,別有一番情趣。
春風圖,著力描寫春風的和暖與清新。「吹面不寒」「像母親的手」,通過觸覺寫它的和煦、輕柔;微微潤濕的空氣中混合著「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和「各種花的香」,通過嗅覺寫出了春風帶給人的特有的清新;呼朋引伴的鳥兒唱出宛轉的曲子,牛背上的牧童吹著嘹亮的短笛,通過視覺和聽覺繪出了一幅明快優美、賞心悅目的美好畫面。在這幅圖中,作者從觸覺、嗅覺、聽覺、視覺等方面,把無形、無色、無味的春風描寫得有聲有味,有情有感,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春雨圖,著力描寫春雨的細密輕柔、潤澤萬物。春雨的特徵是,一多二細。先說雨多、雨細,一連用了三個比喻,「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這三個比喻非常貼切,不僅展示了雨的特點,而且能喚起讀者對春雨的喜愛。然後順著春雨寫雨中的樹葉兒和小草,「綠得發亮」的樹葉,「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無一不帶著雨中植物的主要特徵。接著又把視線轉移到人間,先寫「傍晚時候」的景象,用「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安靜而和平」的氣氛;接著寫行人,寫農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撐起傘慢慢走著」,安寧、悠閑,或「披著蓑戴著笠」,帶有濃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後再寫「在雨里靜默著」的房屋,與傍晚的寧靜氣氛互相照應。這一段寫出了春雨的特徵,寫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細雨綿綿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溫馨的景色,那一種和平安靜的氛圍,都描繪得出神入化。
迎春圖,著力寫春早人勤。文章由「天上的風箏」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進而帶出「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一片歡騰的景象,構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圖畫。然後作者巧妙地點出寓意:「『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前四幅畫面主要寫春天的自然美,這一幅由景及人,頌揚了像春那樣奮發向上的精神,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比喻、擬人手法的有效運用
本文使用了許多精彩動人的比喻和擬人,對描繪景物特點、抒發作者感情有突出作用。
比喻。如寫花色鮮艷,不直接說出紅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來比喻,充分調動讀者的想像力,那火焰的熾烈氣勢,霞的輕柔艷麗,雪的高潔純凈,同時映入讀者的腦際,給人以生活實感。寫地上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不但寫出鋪滿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描繪出閃閃發光輕輕擺動的野花的明麗色彩。寫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分別形容雨絲的緊密、閃光、細長,從不同的側面寫出春雨的特點。結尾三個句子,不僅比喻巧,意義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後有序。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因為她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為她非常「嬌美」;把春天比作「健壯的青年」,因為她有「無窮活力」。這正是對五幅春景圖含義的概括,點明了全文的中心。這三句的順序,從「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點明了春天的成長進程。最後說「領著我們向前去」,表達了作者追求美好未來的強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結尾,正與開頭「東風來了」的「來」字相呼應。開頭是春天在盼望中到來,最後是進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來一去,一呼一應,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
擬人。如「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把春天直接當作人來寫,賦予春天以感情和生命,把無形的春天寫得具體、生動。又如寫「桃花、杏花、梨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將競相開放的花兒寫動寫活,栩栩如生。
三、寫作特點
這篇散文在藝術表現上具有鮮明的特色。
首先,觀察細致,描述生動真切。作者憑借細致的觀察,抓住富有特徵的春天的景物進行具體生動的描寫。如寫春草,作者用「偷偷地」「鑽」寫它的形態,用「嫩嫩的」「綠綠的」寫它的顏色,用「軟綿綿的」寫它給人的感覺,細膩貼切而又形象生動地描繪出春回大地時春草勃發的長勢、情態和它的「小」「嫩」「綠」「軟」等主要特徵。文章寫春風、春雨也是這樣。
其次,詩情畫意相融合。作者不是直接寫自己對春天的熱愛、贊美之情,而是用抒情的畫筆,賦予各種景物鮮明的感情色彩。如對花的描寫,既寫各種果樹的花爭相開放,又描繪地下盛開的野花,作者賞花的欣喜之情,傾注於字里行間,內在的詩情和外在的景物和諧交融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
文章語言朴實清新,准確生動。作者精心錘煉詞語,比如寫蜜蜂嗡嗡地「鬧」,寫花香在濕潤的空氣中「醞釀」,寫鳥兒「賣弄」喉嚨,寫細雨在微風中「斜織」等等,含義豐富,形象生動。文章的句式也富於變化,在散語中大量使用對稱或排比的短語或短句,既流暢又整齊。比如寫春草一段,散語和韻語配合得非常好,再加上疊音詞、口語詞的使用,使得全段活潑、自然,充滿詩情畫意。
❻ 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春》
三.精彩欣賞
1.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欣賞:第1句運用擬人方法先總體勾勒,寫出了大地春回,萬物復甦的情態。然後分寫山,水,太陽「睡醒」的情態。山「睡醒」的情態用「朗潤」形容,寫出山色由暗淡漸漸明朗,由枯乾轉為潤澤;水「睡醒」的情態用「漲」形容,表現了冰雪融化後春水渙渙的樣子;太陽「睡醒」的情態用「紅」形容,表現了春日融融的暖意。作者抓住春山,春水,春日的特點,勾畫出春景的輪廓,為具體描繪春景創設廣闊的背景。
2.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
欣賞:第1句從「點」上描繪。運用擬人方法把春草人格化了。「鑽」字寫出春才沖破土層的擠勁,表現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的」寫質地,「綠綠的」寫顏色,表現了春草新的特點。第2句從「面」上描繪,由遠及近;「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出春草的長勢,表現了春草的勃勃生機。第3句運用坐,躺,打,踢,賽,捉等一系列動詞寫孩子們的嬉戲,從側面寫春草給人的歡樂。第4句用風的「輕悄悄」襯托草的「綿軟軟」,從感受角度表現春草的可愛。
3.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欣賞:著力寫「樹上」三種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運用擬人修辭方法,把百花爭春,百花爭艷的「爭」字寫活了。然後用「趕趟兒」寫花朵多;「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運用排比,比喻修辭方法寫花色艷;寫花味甜,由實及虛,由春花聯想的秋實,表現花兒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欣賞:第1句寫「花」下蜂鬧蝶舞,從側面表現花兒的繁茂,鮮艷和甜香。一個「鬧」字不僅有聲響,而且隱含了一片喧鬧的景象。第2句寫出野花的數量繁多,種類豐富。運用兩個比喻描繪了陽光下野花閃閃爍爍,逗人喜愛的樣子。
5.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欣賞:第1句先總寫江南春雨多。第二句「可別惱」顯得親切而有情趣。然後運用排比,比喻寫出春雨的特徵:多而細密,亮而閃爍,柔而綿長。「一層薄煙」運用比喻形象表現了春雨細密迷濛的景狀。一個「籠」字准確寫出了這層薄煙的情狀。
6「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欣賞:由「一年之計在於春」的俗語聯想的「一日之計在於晨,一生之計在於勤」。作者引用俗語啟迪人們:春是一年的開始,應該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激勵人們把握時機,奮發向上,辛勤勞作,也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進而要創造美好生活,積極向上的感情。
7.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欣賞: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贊美了春天的新生,嬌美,活力。這三個比喻句排列有序,不能顛倒,形象的表現了春天的成長過程,「領著我們上前去」,表達了作者追求美好未來的強烈感情。同時這個結尾概括了五幅春景圖的含義,也點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四.學習心得
①這篇散文以詩的筆調,描繪了百花爭榮,生機勃勃的春天的圖畫,贊美和抒唱春的創造力和帶給人們以無限希望,從而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勞作,奮發向上。可以說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一首春的贊歌。
②這篇散文多方面描繪了春天的景色,把一個渾然一體的春天形象推到讀者面前,就像一幅長卷風景畫,而且這幅畫是活動的,鮮靈的。同時,本文構思新穎精巧,不落窠臼,創造了文中有畫,文中有詩,詩畫合壁的藝術境界。
③這篇散文是詩情與畫意的結合,和諧地創造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對春天深沉贊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說」,而是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春天的各種風景畫來抒寫的,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如對花的描寫,既繪形繪色地描繪了各種果樹的花,又這樣描繪盛開的野花:「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作者賞花的欣喜之情,傾注在字里行間,一切「景語」都是「情語」。由於感情的傾注,這些小野花兒都彷彿變成了富於感情的活靈靈的小動物了,內在的詩情與外在的景物和諧地交融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畫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層濃郁的抒情色調。
④這篇散文結構嚴密,層次井然中見跌宕變化。作品根據揭示主題和抒情的需要,一共製作了五幅畫面。畫面之間連接自然、緊湊,並以前四幅畫面作為第五幅畫面的鋪墊、烘托,從而開拓意境,揭示題旨。在揭題後,最後奇峰突起。文章層次清楚,脈絡分明,而又有變化。
⑤這篇散文語言朴實、雋永。朱自清善於提煉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口語。他的散文語言具有清新朴實的特點。如寫草「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如寫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些短句淺語都是從口語中來。從達意說,平易好懂,從修辭說,經過作者的藝術加工之後,節奏明快,不平淡,有濃厚的抒情味。作者還善於運用奇妙的比喻,增強語言的情味。如寫春風拂面,說「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如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等,這些比喻新穎、貼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現力,蘊藉深厚,句外有意,朴實清新中有雋永的意味。
❼ 七年級上冊語文書人教版《春》讀一讀寫一寫
蓑
笠
朗潤
嗡嗡
醞釀
賣弄
婉轉
應和
嘹亮
黃暈
烘托
風箏
靜默
舒活
抖擻
欣欣然
繁花嫩葉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❽ 初一課文《春》
(1)這篇寫春的散文,暗藏了作者的感情線索。作者的行文思路是:
春天未到,熱切地______;春天降臨,細致地繪春,最後,深情地_____。
(2)本文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請你品味下面句子,說說加點的詞語用得好在哪裡,並仿寫一個句子。
1.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3)本文用詩的筆調,描寫了春天的美好景物,使人容易產生聯想。請你寫出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4)作者說,「不錯的,(春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而唐朝詩人賀知章在《詠柳》中寫道,「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同樣是描寫春風,同樣是用比喻,請你說說兩個人的不同用意。
(1) 盼春 贊春
(2)加點字:偷偷地。 好處:把細草賦予了人的動作,細膩而貼切地描繪出春草的情態,寫出了春草默默無聞地生長。 仿寫:新苗悄悄地探出了頭。
(3)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4) 《詠柳》運用擬人手法,將柳樹比成一個風姿綽約的小家碧玉,嫵媚動人,又運用設問加比喻的妙句,把春風比做一位能工巧匠,歌頌了充滿生機的春光,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而在《春》中作者從觸覺側面寫春風的和煦,也寫出了春風的溫暖、柔和,表現出作者對春風的熱愛與贊美。 。。。。。。
❾ 七年級上冊春這一課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別用一個動詞填寫本文的寫作思路,完
⑴盼 繪 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