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年級下冊語文 作業本 人教版第20課
1省略
2周旋 姓旋 重疊 重量 量杯 量詞
3 1無獨有偶 2見微知著 3百思不得其解
七上八下 同生共死 九死一生
左顧右盼 千辛萬苦 胡言亂語
4略 這些詞是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 相信「天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就會從中有所自信,有所進取,有所創造,有所成功
5(1)屢見不鮮 刨根問底
(2)不能。差不多 一詞說明不是全部的,如果去掉,意思就變了。
(3)略
二1略
2"洗澡水的漩渦」 紫羅蘭的變色」洗澡水的漩渦與地球自轉有關 鹽酸會使花瓣變紅 眼珠轉動與做夢有關 3互相照應「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6「功夫不負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語,它告訴人們只要勤奮,就沒有什麼做不成的事。
比如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是聞名於世的大演講家。他的成功就在於他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了對演講口才的刻苦練習,並做到了多看、多聽。他年青時當過農民、伐木人、店員、郵電員以及土地測量員等等。為了成為一名律師,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辯論,如何做手勢。他一邊傾聽那些政治家、演說家的聲若洪鍾、慷慨激昂的演說,一邊模仿他們。他聽了那些雲游四方的福音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佈道,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對著樹林和玉米地反復練習演講。演講的成功使林肯終於成為一名雄辯的律師並最終踏入政界。
還有 懸梁刺骨的孫敬,他是一個晉朝人,每晚讀書時,他為了不打瞌睡,就用繩子系在自己的頭發上,另一端系在房樑上,每當頭往下垂時,繩子就會將他扯醒,醒後便繼續讀書,就這樣他成了一個用懸梁來防止自己睡著的名人。還有刺股的蘇秦,因為在秦國求官不成,一直被人家看不起。於是,他決定要爭口氣。以後,他就廢寢忘食的勤奮苦讀。每當到了深夜,四周一片靜悄悄時,蘇秦已經是頭昏腦脹,總想睡覺,他就立即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感到疼痛,人也便醒了。這就是刺股使自己醒來的名人蘇秦。
只要我們肯下功夫,發奮努力,成功就會在你的前方向你招手。
2.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20課小練筆
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光明。發明電燈的人是愛迪生,他是一個異常專勤奮的人,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屬後,愛迪生就決定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實驗1600多種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的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最好,但白金絲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決定用炭線做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水機抽取燈泡內的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經常一天工作十幾小時。他又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燈泡竟可連續點亮1000多小時!!
3. 六年級下冊語文20課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課件資料越多越好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人們總是很尊敬發現真理的人,以為只有天才才能發現真理。其實,要發現真理,說難也不難,說容易並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邊,能不能發現它,就看你有沒有一雙敏銳的眼睛,有沒有一個善於思考的腦子,有沒有敢於堅持探求真理的勇氣。
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很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中看出問題,追根求源,終於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就拿洗澡來說,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謝皮羅教授,卻敏銳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的。這是為什麼呢?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復的實驗和研究。1962年他發表了論文,認為這種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如果地球停止旋轉就不會產生這種漩渦,由於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旋轉,而美國處於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北半路的台風也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其道理與洗澡水的漩渦是一樣的。他還斷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渦將向順時針方向旋轉,在赤道,則不會形成漩渦。他的這種見解,引起各國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在各地進行實驗,結果證明謝皮羅的結論完全正確。
無獨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爾遜的生物學家,發現美國東海岸和歐洲西海岸同緯度的地區都有一種蚯蚓,而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這種蚯蚓。這是為什麼?這個疑問,引起了當時正在研究大陸和海岸起源問題的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的注意。魏格納認為,那小小的蚯蚓,活動能力有限,無法跨越大洋,它的這種分布情況,正好說明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後來裂開分成了兩個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為例證之一寫進了他的名著《大陸和海洋的起源》一書。
最有趣的是一位奧地利醫生,他看到兒子睡覺時,忽然眼珠子轉動起來。他感到奇怪,連忙叫醒兒子,兒子說他剛才做了個夢。這位醫生想,眼珠子轉會不會與做夢有關?於是他以兒子、妻子、鄰居為實驗對象,進行了反復的觀察實驗,最後寫出論文,指出當人的眼珠子轉動時,表示睡者正在做夢。如今,人們研究夢的生理學,便用眼珠子轉動的次數、轉動的時間,測量人做夢的次數、夢的長短。
洗澡水的漩渦、蚯蚓的分布、睡覺時眼珠子的轉動,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於「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科學史上,這樣的事例豈止三個?它說明科學並不神秘,真理並不遙遠,只要你見微知著,那麼,當你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後,必能發現真理。
4.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18課和20課必背段落
18課是背3.4自然段,我們今天剛要背的!!!
老師也強調過的!!!
5.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20課教案
學習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三個故事在寫法上和內容上的相同點。
4.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重要性。
5.體會本文語言生動、准確的特色,學慣用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課前准備
1.教師准備與本文事例相關的圖片或錄像資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有很多同學特別崇拜科學家,能說一說你最崇拜的科學家是誰嗎?
2.你們知道科學家們主要依靠什麼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嗎?(學生自由發言,如:善於思考、勤奮刻苦、鍥而不舍等等。)
3.教師小結: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溯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板書課題)
4.誰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學生自由發言。)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第20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學過課文,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打開書,自讀課文,要注意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
誕生 縱觀 漩渦 敏銳 追根求源 見微知著 鍥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時針 司空見慣 無獨有偶 打破砂鍋問到底
(1)指名讀詞語。
(2)齊讀一遍。
3、好!同學們再讀課文,看課文講了哪三個故事?分別是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
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復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試驗,終於發現了酸鹼試紙。
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球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復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球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
三、細讀課文,找出規律。
1、這三個同學說的很對!這三個故事是多麼有趣的生活現象啊!現在再請同學們仔細讀讀三個故事,看看這三個故事的介紹和內容,有什麼相同點?可以在課文中畫一畫。
(學生邊讀書邊思考)
2、我看到有許多同學在書做了圈畫,有的還做了批註。很會學習。
3、現在請同學們在四人小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發現,討論存在的疑問。
(四人小組交流)
4、現在請同學說說交流後自己的認識。
三個故事都是講生活中的偶然發現的問題;
三個故事都是講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故事;
三個故事都是說明「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5、大家講的很好。有沒有人能把三個故事間的相同點分析透徹些?
三個故事中提到的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過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反復的研究和試驗;最後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
6、你真棒!課文讀的很仔細,分析的也很有道理。書上有一段話和你說的意思是一樣的,同學們看看是哪一段啊?
(第二自然段)
投影(第二自然段)
7、齊讀第二段
8、是啊,「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這也是課文中的哪句話的意思?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9、一起讀這句話!
10、這里的「?」「!」各指的是什麼?作者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
?的含義是:看出問題,不斷發問、追根求源。
!含義是:不斷解決疑問,找到真理。
11、科學史上,能從生活的細小現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你還能舉出一個嗎?
魯班上山,手被植物葉劃傷,後來發明了鋸。
牛頓在樹下,被蘋果砸了頭,後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雷達、風車……
12、這么多的事例說明了科學並不神秘,真理並不遙遠。但是真理的發現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是什麼呀?
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13、這也是說課文中的那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三、回歸整體,總結收獲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獲?
知道了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知道了文章思路:開頭提出自己的觀點,再用三個具體事例來說明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最後再來闡述開頭的觀點。
科學發現的「偶然機遇」只能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會給任何一個懶漢,希望同學們也做一個「有科學准備的人」。
四、鞏固提高,隨文練筆
仿照課文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6.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20課小練筆
功夫不負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語,它告訴人們只要勤奮,就沒有什麼做不成的事。
比如懸梁刺骨的孫敬,他是一個晉朝人,每晚讀書時,他為了不打瞌睡,就用繩子系在自己的頭發上,另一端系在房樑上,每當頭往下垂時,繩子就會將他扯醒,醒後便繼續讀書,就這樣他成了一個用懸梁來防止自己睡著的名人。還有刺股的蘇秦,因為在秦國求官不成,一直被人家看不起。於是,他決定要爭口氣。以後,他就廢寢忘食的勤奮苦讀。每當到了深夜,四周一片靜悄悄時,蘇秦已經是頭昏腦脹,總想睡覺,他就立即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感到疼痛,人也便醒了。這就是刺股使自己醒來的名人蘇秦。
再如西漢的匡衡,家裡很窮,但他非常喜歡讀書。可是他家晚上沒有油點燈,鄰居房裡點著燈,所以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一個洞用洞里傳出來的光看書,這就是「鑿壁借光」的故事。
還有現代的徐悲鴻,他的畫聞名中外,年輕時他勵志學畫,用他的勤奮努力,為國爭光,不讓外國人看不起我們中國人。
從這些名人故事中,大家一定懂得了一個道理:只有堅持到底,持之以恆,才能有所作為。
做任何事都不能三心二意、虎頭蛇尾,都要有始有終,持之以恆。這樣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把劉琨叫醒後,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資產階級革命家、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是聞名於世的大演講家。他的成功就在於他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了對演講口才的刻苦練習,並做到了多看、多聽。他年青時當過農民、伐木人、店員、郵電員以及土地測量員等等。為了成為一名律師,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辯論,如何做手勢。他一邊傾聽那些政治家、演說家的聲若洪鍾、慷慨激昂的演說,一邊模仿他們。他聽了那些雲游四方的福音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佈道,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對著樹林和玉米地反復練習演講。演講的成功使林肯終於成為一名雄辯的律師並最終踏入政界。
愚公移山的故事
北山住著一個九十多歲的老頭兒,名叫愚公。他家門口有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進出很不方便。愚公就跟家裡的人商量,想挖掉這兩座山。
愚公的妻子懷疑說,山上的石頭和土往哪兒放呢?愚公和他的兒子們不管這些,說干就干,把挖下的土和石頭運到很遠的渤海去,一年才來回一次。
河曲有個叫智叟的老頭兒勸愚公別犯傻,這么大年紀怎麼挖得平山呢?愚公說:「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有兒子,世世代代幹下去,哪有挖不平的山呢?」
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了,派了兩個天神,背走了兩座大山。
愚公動員全家的力量,克服山高且大;年老力衰;人員少;工具簡陋,運土路程遠等這么大困難,表面看來「愚不可及」。但愚公 不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在於他有遠大的抱負,從「指通豫南,達於漢 陰」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為了造福千千萬萬人和後代子孫。此外,他對移山的信心來自他在人和自然關系的問題上的正確認識,他懂得人的力量是「無窮盡」的,「而山不加增」。他的見識遠遠高過一般人之上,真是「大智若愚」。而「智臾」只是從靜止的眼光看問題,認為自然條件無法 改變,而且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從而斷定人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為力 的,真是「鼠目寸光」。以上分析說明愚者不愚,智者不智。這一顛倒不僅加重了對比的色調,而且具有諷刺的效果。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李白小時在四川象耳山讀書,很不用功,並想中途廢學。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遇見一位白發老婆婆在那裡磨鐵杵。李白問干什麼,老婆婆回答說:「把鐵杵磨成針。」 李白不相信,嗤一聲笑了,對她說:「鐵杵豈能磨成針?」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老婆婆向他講了這個道理。 李白頓時領梧。從此,他便發奮用功,終於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把劉琨叫醒後,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資產階級革命家、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是聞名於世的大演講家。他的成功就在於他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了對演講口才的刻苦練習,並做到了多看、多聽。他年青時當過農民、伐木人、店員、郵電員以及土地測量員等等。為了成為一名律師,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辯論,如何做手勢。他一邊傾聽那些政治家、演說家的聲若洪鍾、慷慨激昂的演說,一邊模仿他們。他聽了那些雲游四方的福音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佈道,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對著樹林和玉米地反復練習演講。演講的成功使林肯終於成為一名雄辯的律師並最終踏入政界。
3.王羲之(公元303-361年,一作321-379年),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12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從小向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游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與兩漢、西晉相比,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朴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總之,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實際上這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志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後來的書家幾乎沒有不臨摹過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書聖"美譽。他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在南朝即膾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傳說,有的甚至成為繪畫的題材。他的行草書又被世人尊為"草之聖"。王羲之沒有原跡存世,法書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樂毅論、黃庭經等,摹本墨跡廓填本有孔侍中帖、蘭亭序[馮承素摹本]、快雪時晴帖、頻有哀帖、喪亂帖、遠宦帖、姨母帖以及唐僧懷仁集書書《聖教序》等。
王羲之的書法影響到他的後代子孫。其子玄之,善草書;凝之,工草隸;徽之,善正草書;操之,善正行書;煥之,善行草書;
獻之,則稱"小聖"。其後子孫綿延,王氏一門書法傳遞不息。武則天曾求王羲之書,王羲之的九世重孫王方慶將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書跡十卷進呈,編為《萬歲通天帖》。南朝齊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門之後,有法書錄入。釋智永為羲之七世孫,妙傳家法,為隋唐書學名家。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贊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贊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 。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 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選一些組織一下語言就可以了.
7. 六年級下冊語文20課講解
課文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段)開門見山,提出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本身就是「真理」。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6段)運用事例,證明觀點。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科學真理的發現,那些定理、定律、學說都是在發現者、創造者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後」才獲得的。然後,由此引出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個事例是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復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第二個事例是英國的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實驗,終於發明了酸鹼試紙。第三個事例是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復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最後對三個典型事例作總結,強調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卻都發現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第三部分(第7段至第8段)總結全文,重申觀點。指出科學並不神秘,也不遙遠,關鍵在於「知微見著」,不斷探索,善於獨立思考,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中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了解議論文的形式。
8. 新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21課教課資料
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 他是一個版很有個性的人, 教學方法獨權特, 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課文具體描寫了懷特森老師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學過程. 第一天上課, 懷特森老師給我們講授「貓蝟獸」這種動物, 我們根據課堂筆記做的隨堂測驗竟然都得了零分, 原來懷特森老師講的關於貓蝟獸的一切都是編造的, 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 學會獨立思考, 獨立判斷, 具有懷疑的能力.
這篇課文的結構清晰簡潔, 詳細具體地描寫了一堂科學課的經過, 概括簡略地描寫了此後的科學課成了一種「冒險」, 最後描寫了「我」對懷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贊揚.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 一方面是為了能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個側面——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另一方面, 是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一事一議, 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
9.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20課主要內容
主要通過洗澡水的漩渦,石蕊試紙的發現,做夢時眼珠轉動幾個事例,說明只要善於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