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跪求語文七年級下冊22、23、25課課文,盡快!!!
22課《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23課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5課 詩詞五首
《飲酒》陶淵明、《次北固山下》王灣、《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雁門太守行》李賀、《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2. 25《世說新語》二則的具體內容(人教版七年級上) 就是課文的的內容
選自《世說新語》 詠 雪
作者:劉義興
原 文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詠雪》譯文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原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 文
陳太丘和朋友預先約定好一起出行,約定在正午時分,約定的時間過了,朋友卻沒有到達.陳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自己先走了.當他離去以後,他的朋友才來到.陳太丘的兒子元方當時七歲,在家門外玩耍.客人問他:「你的父親在不在家?」元方回答說:「父親等待您很長時間,而您卻沒有來到,已經離去了.」客人便生氣地說道:「簡直不是人啊!和人家約好一起出行,卻丟下我自己先走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正午時分見面,而到了正午您沒有到,就是沒有信用;對著他的兒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朋友感到十分慚愧,忙下車想和他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就走入家門.
3. 25課課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翻譯:伯牙最擅長彈琴,鍾子期有很強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贊嘆到:「好啊,我彷彿看見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就說:「好啊,我彷彿看見了奔騰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裡想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的理解出他的心意.鍾子期死後,伯牙感到世上再也沒有知音了,於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了。
4. 初一上學期語文25課原文帶翻譯
《世說新語》原文及翻譯
德行第一
一陳仲舉禮賢
1.陳仲舉①言為士則,行為世范②,登車攬轡③,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④太守,至,便問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主薄⑥白:" 群情慾府君先入廨⑦。" 陳曰:" 武王式商容之閭⑧,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注釋」
①陳仲舉:陳蕃,字仲舉,東漢末年人。與竇武等人謀除宦官不成,被害。
②言為士則,行為世范:言行成為當時人們的楷模。
③登車攬轡:指為官上任。轡(p i ):馬韁繩。
④豫章:漢代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⑤徐孺子:豫章郡隱士。
⑥主薄:掌管文書的官吏。
⑦廨(xi ):官署。
⑦武王式商容之閭:武王,周武王。式,同" 軾" ,車前作扶手的橫木,此為動詞,意思是乘車時雙手扶軾,以示敬意。商容:殷商時期的賢哲,老子的老師。閭:里巷的門。
「譯文」
陳仲舉(陳蕃)的言行成為當時讀書人的楷模,為官剛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擔任豫章太守時,一到南昌就問徐孺子住哪裡,要去探望他。主薄說:" 大傢伙兒的意思,是請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陳仲舉說:" 從前,周武王乘車經過賢人商容家門口,俯首而立。敬賢禮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訪一下賢人,有什麼不應該呢?"
二鄙吝復生
周子居①常雲:" 吾時月不見黃叔度②,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③!"
「注釋」
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東漢末年賢人。
②黃叔度:黃憲,字叔度,東漢末年賢人。
③鄙吝:粗鄙貪婪。已復:竟然。
「譯文」
周子居(周乘)經常說:" 我只要一段時間見不到黃叔度(黃憲),粗俗貪婪的念頭就又萌生了。"
三汪汪如萬頃之陂
郭林宗①至汝南,造袁奉高②,車不停軌,鸞不輟軛③;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④。人問其故,林宗曰:" 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⑤,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⑥,難測量也。"
「注釋」
①郭林宗:郭泰,字林宗,東漢末年太學生領袖。
②造:拜訪。袁奉高:袁閬,字奉高,東漢末年賢人。
③車不停軌,鸞不輟軛:比喻停留的時間短暫。軌:車轍。鸞:鸞鈴,此指馬車。軛:套在牲口脖子上的器具。
④彌日:整日。信宿:連住兩夜。
⑤汪汪:水深廣的樣子。陂(b ēi ):池塘。
⑥器:器局,氣度。
「譯文」
郭林宗(郭泰)到了汝南,拜訪袁奉高(袁閬),車不停駛,馬不駐足,就告辭了;到黃叔度(黃憲)那裡,卻住了整整兩天。有人問他原委,郭林宗說:" 叔度猶如汪洋之水,澄不清,攪不濁,他的氣度很寬廣,實在讓人難測呀。"
四身登龍門
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①,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②。後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③。
「注釋」
①李元禮:李膺,字元禮,東漢名臣,被宦官殺害。風格秀整:風度品德高雅正派。高自標持:指在道德操守方面對自己期許很高。
②名教:儒家禮教。
③登龍門:喻身價提高。龍門:即禹門口。在今山西河津和陝西韓城之間,黃河流此地,兩岸峭壁聳立,水位落差大。傳說魚游到此處,能跳過去即可成龍。
「譯文」
李元禮(李膺)風度高雅,品德高尚,自視甚高。以弘揚儒教,正定天下是非為己任。後輩的讀書人到了李元禮家,受到他的接待,就認為自己登龍門了。
五李元禮贊賢
李元禮(李鷹)嘗嘆荀淑、鍾浩①曰:" 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②。"
「注釋」
①荀淑:字季和,東漢人。鍾皓:字季明,東漢人,歸隱後收徒達千人。
②清識:高明的見識。尚:超越。至德:大德,高尚的品德。師:動詞,指可為人師表。
「譯文」
李元禮曾經贊揚荀淑、鍾浩二人說:" 荀淑見識卓越,別人很難超過。鍾浩道德高尚,足以為人師表。"
六真人東行
陳太丘詣荀朗陵①,貧儉無僕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後從②,長文尚小③,載著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④,餘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於時,太史奏:" 真人東行。"
「注釋」
①陳太丘:陳寔(sh ),東漢人,曾作太丘長。荀朗陵:荀淑,曾任朗陵侯。
②元方:陳寔長子陳紀字。將車:駕車。季方:陳寔次子陳諶字。
③長文:陳群字,為陳紀子,陳寔孫。
④叔慈:荀靖字,荀淑的兒子。慈明:荀爽字,荀淑的兒子。
「譯文」
陳太丘(陳寔)去拜訪荀淑,因為家裡窮,雇不起僕人,就讓大兒子元方趕著車,二兒子季方手持節杖在後面跟著,孫子長文年歲還小,也坐在車里。到了荀淑那裡,荀淑讓三兒子叔慈到門口迎接,六兒子慈明敬酒,其餘六個兒子上菜,孫子文若還小,就坐在爺爺膝前。當時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說:" 道德高尚的人已經向東去了。"
七泰山桂樹
客有問陳季方:" 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①?" 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②,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③,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注釋」
①足下:對人的敬稱,多用於同輩之間。家君:尊稱別人的父親,或者對人稱自己的父親。荷:擔負,承受。
②阿(ē):山腳。
③沾:浸潤。
「譯文」
有客人問陳季方(陳諶):" 您的父親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負天下盛名?"季方回答說:" 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樹,上有萬仞高峰,下有萬丈深淵;上承甘露浸濕,下被淵泉滋潤。這時候桂樹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淵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麼功德。"
八難為兄弟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於太丘。太丘曰:" 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①。"
「注釋」
①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是說兄弟二人才智不分高下。後世用" 元方季方" 、" 難兄難弟" 來贊揚兄弟才華俱佳。
「譯文」
陳元方(陳紀)的兒子長文才華出眾,他和叔叔陳季方(陳諶)的兒子孝先各自評論自己父親的功德,一時爭執不下,就到爺爺陳太丘那裡問訊,請求公斷。太丘先生說:" 元方是哥哥,但難說勝過弟弟;季方是弟弟,也難說不如哥哥。"
九捨生取義
荀巨伯①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②,友人語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③!" 巨伯曰:" 遠來相視④,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 賊既至,謂巨伯:" 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去,寧以我身代友人命。" 賊相謂曰:" 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注釋」
①荀巨伯:東漢人。
②胡賊:胡人,泛指西北少數民族。
③可:應該。
④相視:看望你。相,偏指一方。
「譯文」
荀巨伯遠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卻遇上胡人攻打這里。朋友對荀巨伯說:" 我今天可能沒救了,你快點離開吧!" 荀巨伯說:" 我遠道來看望你,你卻讓我離開,這種棄義求生的事,哪裡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 胡人攻進城內,對荀巨伯說:"大軍來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麼人?" 荀巨伯答道:" 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丟下他一個人。我願用我的生命換取他的生命。" 胡人聽罷互相說道:" 我們這些無義之人,攻進的是有道之國啊。" 於是就撤兵離去了。這座城池得以保全。
十不失雍熙
華歆遇子弟甚整①,雖閑室之內,嚴若朝典②;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③,而二門之里④,兩不失雍熙之軌焉。⑤
「注釋」
①華歆:字子魚,東漢人,桓帝時任尚書令,入魏後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遇:對待。整:嚴整,嚴肅。
②閑室:私室,家中。朝典:朝廷拜見皇帝的禮儀典制。
③恣:放縱。
④二門:兩家。
⑤雍熙:和樂。
「譯文」
華歆和晚輩相處很嚴肅。即使在家中,也儀態莊重,猶如朝見皇帝那樣講求規矩。陳元方兄弟卻極隨和,兩家之間並沒有因性格不同而失和。
十一割席分座
管寧①、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②,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③,曰:" 子非吾友也!"
「注釋」
①管寧:字幼安,漢末魏時人,不仕而終。
②軒冕:此單指車子。
③寧割席分坐:後人以" 管寧割席" 、" 割席分坐" 喻朋友斷交。
「譯文」
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園中鋤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寧依舊揮鋤,視之如同瓦石一樣,華歆卻揀起來給扔了。倆人還曾坐在一張席上讀書,有人乘華車經過門前,管寧讀書如故,華歆卻丟下書,出去觀望。管寧就把席子割開,和華歆分席而坐,並對華歆說:" 你已經不是我的朋友了。"
十二形骸之外
王朗每以識度推華歆①。歆臘日嘗集子侄燕飲②,王亦學之。有人向張華說此事③,張曰:" 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注釋」
①王朗:字景興,漢末魏時人,儒雅博學,官至司徒。推:推崇。
②臘日:年終祭祀的日子。燕飲:舉行宴會飲酒,燕,同" 宴".
③張華:字茂先,以博學著稱,官至司空,被趙王司馬倫殺害
「譯文」
王朗常常推崇華歆的見識和氣度。華歆臘日那天曾召集子侄們宴飲,王朗也學著華歆那樣做。有人把這事兒說給張華聽,張華說:" 王朗學華歆,學的都是外表的東西,所以王朗和華歆的距離就更遠了。"
十三急不相棄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 幸尚寬,何為不可?" 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 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譯文」
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很為難。王朗卻說:" 幸好船還寬敞,有什麼可為難的。" 一會兒賊寇要追上來了,王朗想丟下剛才搭船的人。華歆說:" 剛才我所以猶豫,正是這個原因。既然已經接納了他來船上託身,哪裡能因為情況危急就丟下他呢。" 於是就繼續帶著他趕路。世人也由此判定華王二人的優劣。
十四王祥事母
王祥事後母朱夫人甚謹①。家有一李樹,結子殊好,母恆使守之。時風雨忽至,祥抱樹而泣。祥嘗在別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②,空斫得被。既還,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請死。母於是感悟,愛之如己子。
「注釋」
①王祥:字休徵,魏晉時人,以孝著稱。因侍奉母親,很晚才出來做官。謹:謹慎,小心。
②私起:起來小便。
「譯文」
王祥侍奉後母朱夫人很謹慎,家中有一棵李樹,結的果子很好,後母就讓王祥一直看著它。一天突然風雨大作,王祥抱著李樹哭泣不已。王祥曾在床上睡覺,後母進來躲在暗處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來撒尿,後母只是砍到被子上,沒殺成王祥。王祥回來後,得知後母為此事遺憾,就跪在後母面前請求處死。後母於是感動醒悟了,從此像關愛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關愛王祥。
十五嗣宗謹慎
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①,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②。
「注釋」
①晉文王:司馬昭,司馬懿的二兒子。魏時任大將軍,專攬朝政,死後謚" 文" ,因此稱晉文王。阮嗣宗:阮籍,字嗣宗," 竹林七賢" 之一,好老莊,縱酒放達。
②臧否:褒貶,評價。
「譯文」
晉文王(司馬昭)稱贊阮籍極其謹慎,每次和他聊天,說的都是玄虛高遠的事情,從不評判人物。
5. 誰幫我翻譯下七年級上語文25課《世說新語》兩則
雪夜訪戴》
原文: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譯文:
王子猷居住在山陰,一次夜下大雪,他從睡眠中醒來,打開窗戶,命僕人斟上酒。四處望去,一片潔白銀亮,於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誦著左思的《招隱詩》。忽然間想到了戴逵,當時戴逵遠在曹娥江上游的剡縣,即刻連夜乘小船前往。經過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門前卻又轉身返回。有人問他為何這樣,王子猷說:「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前往,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何一定要見戴逵呢?」
6.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所有背誦課文
5課《童趣》;來10課《自論語》十則;11課《春》;14課《秋天》;15課《古代詩歌四首》;20課《山市》可背可不背,最後是理解性地背下來;24課《散文詩兩首》;25課《世說新語》兩則;27課《郭沫若詩兩首》;30課《寓言四則》中的後兩則;10首課外古詩詞;名著導讀《繁星》《春水》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小詩。
7. 初一語文上冊課文全部
1.在山的那邊(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頓*亨特)
3.短文兩篇(蟬---小思,貝殼---席慕蓉)
4.紫藤蘿瀑布(宗璞)
5.童趣(沈復)
6.理想(流沙河)
7.短文兩篇(行道樹---張曉風,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8.人生寓言(周國平)
9.我的信念(瑪麗*居里)
10.<<論語十則>>
11.春(朱自清)
12.濟南的冬天(老舍)
13.夏感(梁衡)
14.秋天(何其芳)
15.古代詩歌四首(觀滄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灣,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天凈沙 秋思---馬致遠)
16.化石吟(張鋒)
17.看雲識天氣
18.綠色蟈蟈(法布爾)
19.月亮上的足跡(朱長超)
20.山市(蒲松齡)
21.風箏(魯迅)
22.羚羊木雕(張之路)
23.散步(莫懷戚)
24.散文詩兩首(金色花---泰戈爾,荷葉 母親---冰心)
25.<<世說新語>>兩則(詠雪,陳太丘與友期---劉義慶)
26.皇帝的新裝(安徒生)
27.郭沫若詩兩首(天上的街市,靜夜)
28.女媧造人(袁珂)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30.寓言四則(赫耳墨斯和雕像著,蚊子和獅子,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8. 初一語文書第25課河中石獸翻譯文
原文: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沉焉。
譯文:滄州南面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大門倒塌在河中,兩個石獸一起沉入河底。
原文: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
譯文:過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竟然沒找到,以為它們順流而下了。
原文: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里無跡。
譯文:搖著幾只小船,拉著鐵耙,尋找了十多里沒有痕跡。
原文: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
譯文:一個講學者在寺廟里教書,聽了嘲笑說:
原文:「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譯文:「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大水帶走呢?
原文: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
譯文: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松又輕,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原文: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譯文:沿著河尋找它們,不也荒唐嗎?」大家佩服(它)是正確的道理。
原文: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
譯文:一個老水手聽了這話,又笑說:「凡河中落入石頭,應當從上游尋找它們。
原文: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擊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譯文: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松又輕,水沖不走石頭,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面沖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原文: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譯文:越沖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頭必定掉在坑穴里。
原文: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譯文:像這樣沖擊,石頭再轉移。不停地轉移,於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原文: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譯文:到下游尋找石頭,固然荒唐;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
原文: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
譯文:照他的話,果然在幾里外尋到了(石獸)。
原文: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譯文:那麼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據(一個方面的)道理就主觀臆斷嗎?
9. 初一下學期語文25課課文(急!!有分加)
什麼版的..
10.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25課經典答案
25 課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
設計人 泉溝中學 楊承華 審核人 李因娥
教師寄語:誠信是一個人的最重要品格。
學習目標:
1、順暢翻譯全文,並能用現代漢語復述故事。
2、領悟故事情節所包含的積極意義:誠信是為人處世的重要原則。
3、引導學生學習評價人物。
教學過程:
第一則《期行》)
一、自主學習:
1、學生朗讀課文,正音,辨形。譯重點詞、句。
期:(古義)約定、(今義)星期。 不:現寫作「否」,表示不。
引:拉。 過:超過。 顧:回頭看。 委:丟下、拋棄。
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去。( 注意省略的成分)
二、合作交流
四人小組結合課文注譯進行翻譯,並派代表向其它小組質疑。
三、質疑討論
〈1〉友人末到,陳大丘就獨自走了。你是陳大丘,你會怎麼做?
〈2〉哪些言行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這個「時年七歲」的孩子?
〈4〉「友人漸,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為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為什麼?
〈5〉假如第二天陳大丘與友人見面,請設想一下,他們倆各自能說些什麼?
第二則《乘船》)
一、自主學習:學生朗讀課文,正音,辨形。
俱:一起。 幸:(古義:幸而、恰巧)、(今義:幸福)。 尚:還。
輒:當即。 可:肯、同意。 舍:拋棄。 守:難道。
所以:……的原因。 邪:相當於「嗎」,表疑問。 遂:於是,就。
本所以疑,正為此耳:先前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因為考慮到這種情況罷了。
二、合作交流:四人小組結合課文注釋進行翻譯,並派代表向其它小組質疑。
三、質疑討論
1、華歆與王朗的做法有什麼不同?你怎樣評價他們的優劣?
3、比較《期行》和《乘船》有什麼不同?
4、比較《期行》《乘船》的寫作特點:
(《期行》行文簡潔,故事情節緊湊,中心意思深刻,耐人尋味。)
(《乘船》行文簡潔,故事情節完整,通過對比,揭示了文章中心。
總結:通過本文兩個小故事的學習,我們主要學到了什麼?
布置作業。
圍繞對課文中所闡明的主旨——「誠信」,聯系社會現實,結合生活實際以「誠信」為題材寫一段話。
課堂檢測:
《世說新語》兩則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
1.《世說新語》是由組織編寫的。(2分)
2.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6分)
⑴俄而雪驟(俄而:)
⑵撒鹽空中差可擬(差可擬:)
⑶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⑷太丘捨去(捨去:)
⑸尊君在不(不:)
⑹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3.《詠雪》中兩個比喻哪個更好?(4分)
4.《陳太丘與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4分)
5."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麼?你還能說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4分)
6.《陳太丘與友期》中,"友人慚,下車引之",而"元方入門不顧",怎樣理解元方的行為?(4分)
第二部分:閱讀分析
(一)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7.這個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文章是怎樣刻畫主要人物的?(4分)
8.從故事主人的言談中可知,做人要。(3分)
9.釋詞:(4分)
日中:()捨去:()
無禮:()引之:()
10.當友人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時,元方是如何對答反駁的?(4分)
11.友人"下車引之"的用意是什麼?(4分)
12."元方入門不顧"以表示。(3分)
13.元方入門後,友人會怎樣?(4分)
答案:
1.劉義慶2.⑴俄而:不久,一會兒⑵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⑶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⑷捨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⑸不:通"否"⑹委:丟下,舍棄3."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4."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猶今之"您"。"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5.略6.略7.元方,語言和行為8.守信用、講禮貌。9.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沒有禮貌;拉元方10."君與家君期日中,……則是無禮。"11.意識到自己錯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12.對友人不守信,說話不禮貌的行為表示抗議和蔑視。13.略
--------------------------------------------------------------------------------
華歆遇子弟甚整①,雖閑室之內,嚴若朝典②;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③,而二門之里④,兩不失雍熙之軌焉。⑤
「注釋」
①華歆:字子魚,東漢人,桓帝時任尚書令,入魏後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遇:對待。整:嚴整,嚴肅。
②閑室:私室,家中。朝典:朝廷拜見皇帝的禮儀典制。
③恣:放縱。
④二門:兩家。
⑤雍熙:和樂。
「譯文」
華歆和晚輩相處很嚴肅。即使在家中,也儀態莊重,猶如朝見皇帝那樣講求規矩。陳元方兄弟卻極隨和,兩家之間並沒有因性格不同而失和。
十一割席分座
管寧①、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②,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③,曰:" 子非吾友也!"
「注釋」
①管寧:字幼安,漢末魏時人,不仕而終。
②軒冕:此單指車子。
③寧割席分坐:後人以" 管寧割席" 、" 割席分坐" 喻朋友斷交。
「譯文」
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園中鋤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寧依舊揮鋤,視之如同瓦石一樣,華歆卻揀起來給扔了。倆人還曾坐在一張席上讀書,有人乘華車經過門前,管寧讀書如故,華歆卻丟下書,出去觀望。管寧就把席子割開,和華歆分席而坐,並對華歆說:" 你已經不是我的朋友了。"
十二形骸之外
王朗每以識度推華歆①。歆臘日嘗集子侄燕飲②,王亦學之。有人向張華說此事③,張曰:" 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注釋」
①王朗:字景興,漢末魏時人,儒雅博學,官至司徒。推:推崇。
②臘日:年終祭祀的日子。燕飲:舉行宴會飲酒,燕,同" 宴".
③張華:字茂先,以博學著稱,官至司空,被趙王司馬倫殺害
「譯文」
王朗常常推崇華歆的見識和氣度。華歆臘日那天曾召集子侄們宴飲,王朗也學著華歆那樣做。有人把這事兒說給張華聽,張華說:" 王朗學華歆,學的都是外表的東西,所以王朗和華歆的距離就更遠了。"
十三急不相棄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 幸尚寬,何為不可?" 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 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譯文」
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很為難。王朗卻說:" 幸好船還寬敞,有什麼可為難的。" 一會兒賊寇要追上來了,王朗想丟下剛才搭船的人。華歆說:" 剛才我所以猶豫,正是這個原因。既然已經接納了他來船上託身,哪裡能因為情況危急就丟下他呢。" 於是就繼續帶著他趕路。世人也由此判定華王二人的優劣。
十四王祥事母
王祥事後母朱夫人甚謹①。家有一李樹,結子殊好,母恆使守之。時風雨忽至,祥抱樹而泣。祥嘗在別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②,空斫得被。既還,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請死。母於是感悟,愛之如己子。
「注釋」
①王祥:字休徵,魏晉時人,以孝著稱。因侍奉母親,很晚才出來做官。謹:謹慎,小心。
②私起:起來小便。
「譯文」
王祥侍奉後母朱夫人很謹慎,家中有一棵李樹,結的果子很好,後母就讓王祥一直看著它。一天突然風雨大作,王祥抱著李樹哭泣不已。王祥曾在床上睡覺,後母進來躲在暗處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來撒尿,後母只是砍到被子上,沒殺成王祥。王祥回來後,得知後母為此事遺憾,就跪在後母面前請求處死。後母於是感動醒悟了,從此像關愛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關愛王祥。
十五嗣宗謹慎
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①,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②。
「注釋」
①晉文王:司馬昭,司馬懿的二兒子。魏時任大將軍,專攬朝政,死後謚" 文" ,因此稱晉文王。阮嗣宗:阮籍,字嗣宗," 竹林七賢" 之一,好老莊,縱酒放達。
②臧否:褒貶,評價。
「譯文」
晉文王(司馬昭)稱贊阮籍極其謹慎,每次和他聊天,說的都是玄虛高遠的事情,從不評判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