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十課松鼠,松鼠在表達上與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松鼠》一文以准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說明的角度來看,《鯨》側重於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本文側重於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採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鯨》的語言精煉平實,而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2. 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本《鯨》和《松鼠》的表達方式有何相同有何不同
表達方式有以下5種`
1、敘述 2、說明 3、議論 4、描寫 5、抒情
鯨是用具體的數據,舉內例子,容比喻而松鼠是以生活習性來寫的.
相同的是
都是用說明都是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較強的說明文
鯨寫了它的大小進化種類,生活習性
松鼠主要寫外形,性格,活動……
鯨是用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和比喻,擬人 《鯨》是〈常識性說明文〉《松鼠》是〈文藝性說明文〉
3. 語文五年級下冊松鼠課文讀後感
打開課文,一隻漂亮、乖巧、馴良、可愛的小松鼠向我們走來。它那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行為清晰地定格在我們的腦海中。我們在喜愛小松鼠的同時,不能不嘆服作者細致的觀察、生動傳神的描寫及准確而簡練的說明。
課文第1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著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徵。第2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范圍——樹上(不侵犯人類)、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等兩個方面著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徵——馴良。第3、4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為特徵——乖巧。一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來表現它的智慧;二從「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三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四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五從不高興時發出的恨恨聲來表現它豐富的感情。作者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從選址、建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等方面來表現它的聰明、勤快,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後在第5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凈的生活習性。
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它以准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說明的角度來看,《鯨》側重於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本文側重於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採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鯨》的語言精練平實,而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感情,增強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二是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領會說明文的表達方法。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松鼠的可愛之處及生活習性特點,並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它小巧玲瓏的面孔上嵌著一對閃閃發光的小眼睛,你們說松鼠是不是很可愛。
松鼠喜歡在樹枝上跳來跳去,非常可愛。而且,我還是第一次知道松鼠是冬眠動物。我在知道松鼠是冬眠動物的時候,我還知道了其它的冬眠動物,比如蛇、青蛙、熊……
我們不能把松鼠帶回家,因為它會很哥們憐。其它的動物都能快快樂樂的在大森林裡遊玩,可是如果我們把松鼠抓了起來,它就會失去了自由。想當年我養了一隻烏龜,我後來把它放了,我心裡一想到就開心極了,因為我讓烏龜自由了。
我還有很多有關松鼠的疑問,就象松鼠這篇短的其中一名,松鼠吃東西的時候,常常直著身子坐在樹上,用前爪捧著往嘴裡送,它為什麼要這樣呢?為什麼松鼠走過的地方沒有腳印呢?後來我問了我媽媽,媽媽說「因為松鼠用尾巴掃帚掉了腳櫻」
松鼠是一種聰明的動物,在我今天看了這篇短文以後,我覺得我又知道了一個知識,只要我們多看書,仔細觀察,我們就可以知道很多動物的知識。
2.
今天,我們學習了《跑進家來的松鼠》這篇課文。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隻可愛,頑皮,淘氣的小松鼠,跑進了我們的家。在我家裡,小松鼠和我們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趣事,我們都非常喜愛這只小松鼠。
同老師,同學們一起學習完這篇課文後,我有很大的感受。
在現在的生活里,人們都非常自私,有的人喜愛一隻小鳥,就捉來關著,最後導致小鳥失去了自由,失望的死掉:有的人不喜歡小動物,如果有小動物在自己家裡,便會很兇惡地把它趕出去。
就拿本課中的小松鼠來說吧!
小松鼠是一種很機靈,可愛的小動物,多數人非常喜歡它。但松鼠很怕人們,一見到有人就立刻躲得遠遠的。
如果,有一天,它不經意間闖進你的房間,那就是很稀奇了。可是你會怎麼做呢?我想多數人都會回答:「我先把它捉住,關在籠子里,再給它喂點兒吃的,最後和它一起玩耍。」可能你會認為,這就是喜歡它的表現,但你錯了,只有像文中那樣,給松鼠自由的空間。這才是愛它的表現。文中說:「松鼠礽保留著老習慣。」它的老習慣是搭窩和儲備冬糧。松鼠若是被關在籠子里,它的老習慣就會慢慢消失掉。而「我們」一家人扔讓松鼠保留著老習慣。可以看出我們懂得怎樣去愛松鼠,去保護小動物。
我們一定要學習文中「我們」那善良的本質,去保護小動物!
4.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松鼠》課文
一 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做比較的說明方法。
二 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三 介紹了松鼠的特點、生活習性。
5. 五年級課文《松鼠》教材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打開課文,一隻漂亮、乖巧、馴良、可愛的小松鼠向我們走來。它那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行為清晰地定格在我們的頭腦中。我們在喜愛小松鼠的同時,不能不嘆服作者精心細致的觀察、生動傳神的描寫及准確精練的說明。
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著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徵。第二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范圍——樹上(不侵犯人類)、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等兩個方面著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徵——馴良。第3.4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動特徵——乖巧。一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來表現它的智慧;二從「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三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四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五從不高興時發出的恨恨聲來表現它豐富的感情。作者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從選址、建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等方面來表現它的聰明、勤快,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後在第5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凈的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感情,增強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二是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領會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它以准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說明的角度來看,《鯨》側重於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本文側重於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採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鯨》的語言精煉平實,而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教學本文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松鼠的特點,並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
這段話簡直類似於文學作品中的肖像描寫。一般「清秀」極少用來形容動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現在拿來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閃閃有光」的眼睛,寫得非常惹人喜愛。特別是在寫尾巴時,更加細致生動:先寫其形狀,把它比作「帽纓」,給人以聯想和美感,表現出松鼠尾巴的美麗;再寫具體功能,能「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表現出了松鼠形體的奇特之處。
②有人說,松鼠橫渡溪流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舵。
「橫渡」是指從江河等的這一邊過到那一邊。這句話介紹了松鼠橫渡溪流的方法,兩個「當作」寫出松鼠不僅知道以樹皮為船,而且還會用尾巴「揚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③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窩里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這句話用「只要……就……」這一句式來表現松鼠靈敏的反應與動作。作者用了三個動詞「跑」「躲」「逃」來表示松鼠對於微小危險的快速應變能力,從而更顯出它「十分警覺」的靈性,由此表現出它的「乖巧」。
(2)對詞語的理解。
乖巧:合人心意,討人喜歡;機靈,巧妙。
馴良:和順善良。
橡栗:橡樹的果實,外表皮有一層硬殼,圓形,呈棕紅色,內仁如栗子,可食用。
矯健:強壯有力。
玲瓏:精巧細致。
蟄伏: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食不動。
警覺:對危險或情況變化的敏銳感覺。
苔蘚:苔蘚植物的一綱,屬於這一綱的植物,根、莖、葉的區別不明顯,綠色,生長在陰濕的地方。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正確讀記「乖巧、馴良、清秀、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強烈、溪流、警覺、觸動、銳利、錯雜、狹窄、勉強、遮蔽」等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松鼠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3.感受課文中准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積累語言。
4.能用較准確、生動的文字對某一種動物的特點進行說明。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前,先布置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關知識,有條件的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關松鼠的影片,豐富學生對松鼠的認識。
2.教學這篇略讀課文時,要讓學生認真讀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按照閱讀要求進行自主閱讀。學習時,應先引導學生讀熟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松鼠的,體會作者對松樹的喜愛之情。為了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可讓學生就課文某一部分內容繪制一幅圖,給它起一個名稱,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
3.在感悟、理解課文之後,還應引導學生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段,說一說喜歡它們的原因,從而來體會作者語言的生動形象,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4.探究本文與《鯨》在表達上的異同,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由於學生受年齡及閱讀能力的限制,不一定體會得非常全面,教師應注意加以引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讓學生在互動中促進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引起爭辯,在思辯中激活思維。
5.在學習了兩篇介紹動物的文章後,可以進行一次改寫練習,引導學生將課文《鯨》仿照本文的表達方法進行改寫,也可以讓學生將本文仿照《鯨》的表達方法改寫成一般性說明文。
四、相關鏈接
布封(1707—1788)18世紀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作家。少年時期就愛好自然科學,特別是數學。大學法律本科畢業後,又學了兩年醫學。後游歷了法國南方、瑞士和義大利。畢生從事博物學研究,每天埋頭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終於寫出了36冊的巨著《自然史》。這部著作包括地球史、人類史、動物史、鳥類史和礦物史幾大部分,綜合了無數的事實材料,對自然界作了精確、詳細、科學的描述和解釋,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創見,並開創了現代地質學的先河,尤其在物種起源方面,指出物種因環境、氣候、營養的影響而變異。達爾文稱他「是現代以科學眼光對待這個問題的第一人」。《自然史》的文學價值也很高,其中關於動物活動形態的描繪尤其富於藝術性。作者以科學的觀察為基礎,用形象的語言勾畫出各種動物的一幅幅肖像。1777年,法國政府在御花園里給他建立了一座銅像,座上用拉丁文寫著:「獻給和大自然一樣偉大的天才」。
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其特點是擅於運用文學手法具體生動地向讀者介紹說明對象。它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性說明,是描寫與說明的巧妙聯合。這種融合與記敘文的描寫有明顯區別。記敘文運用描寫,目的是再現事物形象,把人物與事件刻畫得具體生動,從而表現文章的主題;而說明文運用描寫,目的是為了進行生動說明,它只是在介紹說明對象的過程中,藉助某些形象化手法(如比喻、擬人等)對事物的特點作一些形象化描寫,從而起到具體說明事物的作用。文藝性說明文不論採用什麼樣的形象化描寫手段,都要以准確性為前提,本文就是一篇說明的准確性與描寫的形象性完美結合的範例。
松鼠脊椎動物,哺乳綱,嚙齒類,松鼠科。小型獸類,體重約380克,體長20—28厘米,尾蓬鬆,長16—24厘米,超過體長的一半以上,密生棕黑色長毛。體毛灰色,故又稱「灰鼠」,也有暗褐色或赤褐色的。腹面白色。林棲,用樹葉、草苔築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有時也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2窩,每產4—6仔。經濟價值很高,冬季的皮毛可制皮衣,尾巴可以制筆。
6. 五年級作文:用《鯨》的表達方式改寫《松鼠》
松鼠的種類很多,全世界約有240種,我國有26種。其中生活在樹林里的松鼠,在我國東北和華北各地十分常見,因而又叫普通松鼠。它的身體細長,體毛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稱灰松鼠。
人們上山時,常常可以看到松鼠在松樹上竄來竄去,一條又長又蓬鬆的大尾巴,常常向背脊上反轉。有時候,兩只前腳捧著一個松果,用銳利的門牙啃著吃,好像寺廟里拜佛的燒香客。
松鼠在茂密的樹枝上築巢,或者利用烏鴉和喜鵲的廢巢,有時也在樹洞中做窩;它們除了吃野果外,還吃嫩枝、幼芽、樹葉,以及昆蟲和鳥蛋。秋天一到,松鼠就開始貯藏食物,一隻松鼠常將幾公斤食物分幾處貯存,有時還見到松鼠在樹上曬食物,不讓它們變質霉爛。這樣,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沒有東西吃了。
松鼠一般白天活動,清晨更為活躍。它的聽覺和視覺都很好,行動敏捷、活潑。
松鼠的毛皮又輕又暖,質量雖然比不上水獺和紫貂的毛皮,但是數量很多,是我國重要的毛皮獸之一。
呵呵感謝我吧!
7. 五年級上冊語文,鯨和松鼠這課,說明角度不同和表達方法不同語言風格不同的有什麼
.側重於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2.主要是採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3.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8.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鯨和松鼠有什麼不同點
鯨寫了它的大小進化種類,生活習性
松鼠主要寫外形,性格,活動……
鯨是用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和比喻,擬人 《鯨》是〈常識性說明文〉《松鼠》是〈文藝性說明文〉
9.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10課<<松鼠>>教材全解
10* 松鼠
一、材料解讀
1.課文簡說。
打開課文,一隻漂亮、乖巧、馴良、可愛的小松鼠向我們走來。它那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行為清晰地定格在我們的腦海中。我們在喜愛小松鼠的同時,不能不嘆服作者細致的觀察、生動傳神的描寫及准確而簡練的說明。
課文第1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著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徵。第2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范圍——樹上(不侵犯人類)、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等兩個方面著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徵——馴良。第3、4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為特徵——乖巧。一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來表現它的智慧;二從「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三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四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五從不高興時發出的恨恨聲來表現它豐富的感情。作者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從選址、建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等方面來表現它的聰明、勤快,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後在第5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凈的生活習性。
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它以准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說明的角度來看,《鯨》側重於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本文側重於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採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鯨》的語言精練平實,而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感情,增強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二是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領會說明文的表達方法。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松鼠的可愛之處及生活習性特點,並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
這段話很像文學作品中的肖像描寫。一般「清秀」極少用來形容動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青年男女,現在拿來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閃閃發光」的眼睛,把松鼠寫得非常惹人喜愛。特別是在寫尾巴時,更加細致生動:先寫其形狀,把它比作「帽纓」,給人以聯想和美感,表現出松鼠尾巴的美麗;再寫具體功能,能「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表現出了松鼠形體的奇特之處。
②有人說,松鼠橫渡溪流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舵。
「橫渡」是指從河的這一邊過到那一邊。這句話介紹了松鼠橫渡溪流的方法,兩個「當作」寫出松鼠不僅知道以樹皮為船,而且還會用尾巴「揚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③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樹上的窩里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這句話用「只要……就……」這一句式來表現松鼠靈敏的反應與動作。作者用了三個動詞「跑」「躲」「逃」來表現松鼠對於微小危險的快速應變能力,從而更顯出它「十分警覺」的天性,由此表現出它的「乖巧」。
(2)對詞語的理解。
乖巧:合人心意,討人喜歡;機靈,靈巧。
馴良:和順善良。
橡栗:橡樹的果實,外表皮有一層硬殼,圓形,呈棕紅色,內仁如栗子,可食用。
矯健:強壯有力。
玲瓏:精巧細致。
蟄伏: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食不動。
警覺:對危險或情況變化的敏銳感覺。
苔蘚:苔蘚植物的一綱,屬於這一綱的植物,根、莖、葉的區別不明顯,綠色,生長在陰濕的地方。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正確讀記「乖巧、馴良、清秀、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強烈、溪流、警覺、觸動、銳利、錯雜、狹窄、勉強、遮蔽」等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松鼠的習性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3.感受課文中准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積累語言。
4.能用較准確、生動的文字對某一種動物的特點進行說明。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前,先布置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關知識,有條件的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關松鼠的影片,豐富學生對松鼠的認識。
2.教學這篇略讀課文時,要讓學生認真讀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按照閱讀要求進行自主閱讀。學習時,應先引導學生讀熟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松鼠的,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為了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可讓學生就課文某一部分內容繪制一幅圖,給它起個名稱,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
3.在感悟、理解課文之後,還應引導學生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段,說一說喜歡它們的原因,從而體會作者語言的生動形象,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4.探究本文與《鯨》在表達上的異同,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由於學生受年齡及閱讀能力的限制,不一定體會得非常全面,教師應注意加以引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讓學生在互動中促進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引起爭辯,在思辯中激活思維。
5.在學習了兩篇介紹動物的文章後,可以進行一次改寫練習,引導學生將課文《鯨》仿照本文的表達方法進行改寫,也可以讓學生將本文仿照《鯨》的表達方法改寫成一般性說明文。
四、相關鏈接
布封(1707—1788) 18世紀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作家。少年時期就愛好自然科學,特別是數學。大學法律本科畢業後,又學了兩年醫學。後游歷了法國南方、瑞士和義大利。畢生從事博物學研究,每天埋頭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終於寫出了36卷的巨著《自然史》。這部著作包括地球史、人類史、動物史、鳥類史和礦物史幾大部分,綜合了無數的事實材料,對自然界作了精確、詳細、科學的描述和解釋,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創見,並開創了現代地質學的先河,尤其在物種起源方面,指出物種因環境、氣候、營養的影響而變異。達爾文稱他「是現代以科學眼光對待這個問題的第一人」。《自然史》的文學價值也很高,其中關於動物活動形態的描繪尤其富於藝術性。作者以科學的觀察為基礎,用形象的語言勾畫出各種動物的一幅幅肖像。1777年,法國政府在御花園里給他建立了一座銅像,座上用拉丁文寫著:「獻給和大自然一樣偉大的天才」。
文藝性說明文 又稱科學小品。其特點是運用文學手法具體生動地向讀者介紹說明對象。它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性說明,是描寫與說明的巧妙結合。這種融合與記敘文的描寫有明顯區別。記敘文運用描寫,目的是再現事物形象,把人物與事件刻畫得具體生動,從而表現文章的主題;而說明文運用描寫,目的是為了進行生動說明,它只是在介紹說明對象的過程中,藉助某些形象化手法(如比喻、擬人)對事物的特點作一些形象化描寫,從而起到具體說明事物的作用。文藝性說明文不論採用什麼樣的形象化描寫手段,都要以准確性為前提,本文就是一篇說明的准確性與描寫的形象性完美結合的範例。
松鼠脊椎動物,哺乳綱,嚙齒類,松鼠科。小型獸類,體重約380克,體長20-28厘米,尾蓬鬆,長16-24厘米,超過體長的一半以上,密生棕黑色長毛。體毛灰色,故又稱「灰鼠」,也有暗褐色或赤褐色的。腹面白色。林棲,用樹葉、草苔築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有時也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2窩,每產4-6仔。經濟價值很高,冬季的皮毛可制皮衣,尾巴可以制筆。
10. 5年級語文書用《鯨》的風格改寫松鼠一課
鯨是說明性課文,實際差別也是很大的,因為松鼠這課表達了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鯨是說明文,所以只要把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去掉,簡單的介紹一下松鼠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