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七年級上冊語文狼

七年級上冊語文狼

發布時間:2020-12-15 19:31:18

Ⅰ 初一語文上冊人是什麼狼的特點

有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到兩只狼,緊隨著走了很回久。屠夫答很怕,把骨頭丟給狼。一隻狼的到骨頭停下來了,另一隻狼仍然跟隨。再拿骨頭投給狼,後面的到骨頭的狼停下了但是前面的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沒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非常緊張為難,恐怕前後都受到狼的攻擊。環顧四野有一個麥場農場主堆積柴草在賣場中間,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就奔跑過去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擔子,拿起屠刀。狼不敢向前,瞪眼朝著屠夫。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做在前面,很久,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的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頭,又連砍幾刀殺死了它。正要走,轉身看柴草堆的後面,一隻狼正在柴草堆打洞,打算要從暗道進去來攻擊屠夫的背後。身子已經一半進入,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後面砍斷了它的大腿,也殺死了它。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人。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Ⅱ 。七年級上冊語文練習冊第18課「狼"的答案

樓上說的好有道理

Ⅲ 七年級上冊語文狼一課怎樣翻譯

清代蒲松齡《狼》的翻譯:

一個屠戶傍晚回來,擔子里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骨頭。屠戶半路上遇到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戶感到了害怕,就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後就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從屠夫。屠戶再一次扔骨頭,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之前得到骨頭的狼又跟了上來。骨頭已經沒有了,可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追趕著屠戶。

屠戶感到處境很危急,擔心前後會受到狼的攻擊。他往旁邊看發現田野中有一個麥場,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裡面,覆蓋成小山一樣。屠戶就跑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擔子拿出屠刀。兩只狼不敢再上前來,瞪著眼看著屠戶。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過了一會兒,蹲坐在那裡的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很悠閑。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砍狼的頭,又砍了幾刀把狼殺死了。

他剛想離開,轉身看柴草堆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挖洞,想要從柴草堆中打洞來從後面攻擊屠戶。狼的身體已經鑽進一半,只露出了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後面砍掉了狼後腿,這只狼也被屠夫殺死了。他這才領悟到前面的狼假裝睡覺,是用來誘引敵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間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只不過是增加笑料罷了。

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3)七年級上冊語文狼擴展閱讀:

《狼》出自於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聊齋志異》。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啟示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於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

創作背景:

蒲松齡出生於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藉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據說,蒲松齡曾為了搜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

康熙元年(1662),蒲松齡22歲時開始撰寫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歲的蒲松齡初次將手稿集結成書,名為《聊齋志異》,南高珩作序。此後屢有增補。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後和康熙四十六年,該書還有少量補作。《聊齋志異》的寫作歷時四十餘年,傾注了蒲松齡大半生精力。

Ⅳ 七年級課文〈狼〉的教案 完整

第一種

教學目的

1.掌握生字生詞。

2.學習記敘的順序和結構。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意思。

教學設想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知識引路。教師要清醒地認識文言文閱讀的一般規律,從整體到局部,從熟讀到理解,從語言形式到思想內容,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自己進入學習的領域,從自己的學習實踐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閱讀的基本方法。

本文篇幅較短,內容並不難懂,但字詞、句式難點很多,語言障礙較大,故教學時重點應放在字詞句的串講上。但字詞句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語言環境,要從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詞的含義。

本文可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初步解決生字生詞,以熟悉課文為主;第二課時掌握文章的結構形式和思想內容。教學方法仍以學生的活動為本,教師只能處在引導、點撥的地位。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朗讀課文熟悉課文。

2.參看註解,理解生字生詞。

3.復述故事大意。

教學過程

1.知識導入。

(1)學習文言文和學習現代文不同的地方有兩點:一點是由於社會生活的變遷,造成內容的差距、認識的困難;一點是由於語言的演變,造成文字的差異、理解的障礙。這兩點又以語言障礙為主。

(2)文言文的語言障礙主要在詞和句上,有很多詞和句在意義和用法上都和現代文不同,學習時要特別注意這些不同的詞句。

(3)文言文閱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讀。開始時參看註解,會認會讀;然後就要朗讀,讀得琅琅上口、滾瓜爛熟才便於理解。

(4)今天學習課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認識和方法來安排教學活動。

2.關於課文。

這篇課文的有關知識要記住這樣幾點:

①出處。本文節選自《聊齋志異》。

②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人,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自幼勤學、聰敏,但一生考場不利,自學成才,在家鄉設館教書,創作了許多鬼怪故事,後來匯編成書,就是《聊齋志異》。

③《聊齋志異》是我國著名的文學作品,是短篇小說集。作者通過談狐說鬼,諷刺當時社會的黑暗、官場的腐敗、科舉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藝術成就很高,具有現實意義,故事曲折離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很多篇目已改編成電影電視,為大家所熟悉。

這一部分主要由教師講授。

3.認讀課文。

(1)教師布置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參看註解,劃出生字生詞;試通文句,弄清內容大意;

小聲默讀一遍。

(2)學生發問。
除註解以外,文中還有不懂的字詞,要求學生當場發問,教師當堂解決。
4.朗讀課文。
第一遍:要求讀音準確。
第二遍:要求大體順暢。
第三遍:要求讀出語氣。
每一遍,教師均有講評。
5.默讀課文,准備復述。
教師給三五分鍾讓學生再默讀識記,要求能大體復述故事情節。
6.復述課文。
找三個學生復述,每一次復述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師要作出講評。
第一次,找中間程度的學生,讓他看著課文復述,實際上是對著課文口頭翻譯,大體譯對即可。
第二次,找中間偏上學生,要求對著課文較為准確地翻譯。
第三次,找上等程度學生,背著課文復述,要求不遺漏主要情節。
7.掌握生字詞。
在這三次復述過程中,其他學生主要熟悉古今不同意義的字詞。教師隨訂正隨理出掌握的主要詞語。
擬挑出常用的、比較容易掌握的單音詞,隨講隨寫黑板,讓學生筆記,以便復習掌握。
常用字詞:
懼:恐懼。 從:跟隨。 故:原來(一樣)。 驅:追趕。
窘:困窘。 恐:恐怕。 顧:看到。 瞑:閉眼。 暴: 突然。
斃:殺死。 股:大腿。 寐:睡覺。 黠:狡猾。
上述的生字生詞要入文作出准確解釋,可讓學生當堂翻譯原句,不要只是單個記詞義。
另有兩個詞用的是引申義,書上有注釋,教師可略加提示,學生懂得文中意思即可,不必深究。這兩個詞是:
綴:原意是連結,文中意是緊跟。
馳:原意是放鬆,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論實詞還是虛詞,可不單獨講解,以能理解文意為准。
布置作業
1.按照記敘的順序,看看本文敘述的故事可分成幾個部分,用一個詞(或片語)給每個部分作出概括。
2.用現代語言翻譯最後一個自然段。
3.思考練習一。
4.做練習二、三,答案做在書上。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串講課文。
2.理清順序、掌握結構。 3.正確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教學過程
本課時不單獨檢查作業,將此過程溶入教學的相應環節中。
1.串講課文並理清敘事順序與結構。
(1)本文敘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敘述了屠夫和狼搏鬥的故事。
(2)屠夫和狼的搏鬥有一個過程,按照自然段的順序來串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完整地敘述這個故事的。
教師串講,遇到上節課列出的重點詞語可提問學生,歸納時也先提問,後訂正。
先看第1段,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開端。我們不妨用兩個字來概括,大家想,哪兩個字合適?--可用屠夫「遇狼」來概括。
再看第2段,寫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罷休,照樣追趕。說明狼很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兩個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個字來組詞,這個字是什麼?--可用屠夫「懼狼」來概括。
再看第3段,寫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備搏鬥,這寫了屠夫對狼的什麼行為?文中似無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慮。--可用屠夫「御狼」來概括。
再看第4段,寫屠 夫奮起劈狼,隨後又劈一狼。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殺狼」來概括。
(3)據此,我們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懼狼、御狼、殺狼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個過程恰好是事物發生、發展和結局的全過程。
那麼,這四個自然段,哪是開端,哪是發展,哪是高潮,哪是結局呢?
關鍵在於高潮和結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發展。這點學生是能理解的。可見怎樣劃分高潮和結局,應該以文章本身的情況為准。
(4)文章還有第5段。
先檢查上節課留的作業2,讓學生念自己的譯文,教師訂正並講評。
這最後一段如果也用兩個字概括,與上面組詞形式相同,應是「×狼」呢?
可用「評狼」二字概括。
(5)本文前四段與第5段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不同?
前四段是記敘,第5段是議論;前四段是講故事,第5段是評故事。
(6)本文的整體結構應該怎樣認識?
本文整體上可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為敘事,又分四個層次;第二部分為議論。
這一教學環節是本課時的主體部分,包括串講、理順序、明結構。每一個進程均有板書,隨講隨寫。
2.理解中心意思。

(1)本文從整體傾向看,主要寫的是人呢,還是狼?即本文的主體是人,還是狼?

讓學生自由討論,要求自己的觀點必須在文中找到根據。

此處勢必出現分歧意見,可讓雙方爭論,教師不必過早表明傾向。

統一認識如有困難,教師可進一步提問,給予某種暗示。

(2)從全文的表現傾向看,本文究竟是寫「人有狼所沒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必能戰勝惡狼」呢,還是寫「狼無論怎樣狡詐、欺騙,在勇敢機智的人的面前終究是要失敗的」?

結論:應是後者。

本文的中心線索是屠夫,但表現的主體卻是狼。

根據:

①標題。以「狼」為題,體現出作者的著眼點。

②行文。通過屠夫的種種情態變化來反映狼的貪婪、狡詐。每段描寫均落在狼上。

③結尾。作者直接評論「狼性」及其結局,表明落腳點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現,是作為表現「狼」的對立面,其用意並不僅僅在贊揚屠夫的機智勇敢。

(3)當然,應該認識到,人和狼的搏鬥,矛盾的雙方是不能缺少的。狼畢竟是被人戰勝的;狼的「變詐幾何」,是以人的機智勇敢為條件的。歸納時應將人和狼結合起來認識。

中心意思:本文表明狼無論怎樣貪婪、狡詐,在勇敢機智的人的面前終究是要失敗的。

這一歸納不應是唯一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語言形式概括。

(4)本文中「狼」顯然是個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麼呢?

從《聊齋志異》寫狐仙鬼怪從來都是諷喻社會的黑暗、腐朽勢力的,作者寫這部書主要是「批判現實、表達理想」這一主旨來看,狼顯然諷喻的是當時社會像狼一樣的惡人、惡勢力。這點,學生可以自己去體會,不必深究。

3.詞語與練習。

訂正練習二、三。

練習二:

1、2、3句各是前三個段的尾句,寫的是狼的貪婪兇殘;

4、5、6句集中在第4段,寫的是狼的陰險狡詐。

練習三:

此題放在第二冊較難,不必要求具體確切掌握。可大體講明:

這六個「其」都是代詞。

現代漢語代詞有指示代詞和人稱代詞;代什麼要看上下文。這里主要看上文,即從上文中去尋找相應的人或事物。1句中,代狼:2句中,代麥場;3句中,代柴草堆;4句中,代柴草堆;5句中,代屠戶;6句中,代狼。

布置作業

1.熟讀背誦課文。

2.抄一遍課文。

第二種

一、課型設計:意在創新一種文言文教學的「說讀課」。

二、預習要求

1.理解注釋,熟讀課文,了解作者及課文內容。

2.就課文內容,每人用「……寫出了……」「……表現了……」這樣的句式准備說一句話。

三、教學內容

1.落實字詞 2.朗讀課文 3.品讀文章

四、教學重點: 品讀課文

五、教學環節

(一) 教學鋪墊。

1.導入。

2.搶答:檢查預習。

(二) 一讀:讀准字詞,讀懂詞義,翻譯文章。

1.請同學們齊讀課文,老師聽音。

2.請同學們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綴 窘 苫蔽 弛 眈 瞑 隧 黠

3.同學們讀課文、讀注釋。

4.學生向老師自由提問,看還有哪些字詞不認識,哪些字詞的意思弄不懂。

5.教師強調以下字詞。

① 指出用法:止( ) 犬( ) 洞( ) 隧( )

② 理解字意:去( ) 股( ) 蓋( ) 耳( )

③ 理解詞意:少時( ) 頃刻( ) 變詐 ( ) 幾何( )

④ 辨析字意: 目似瞑,意暇甚。 恐前後受其敵。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蓋以誘敵。

(三) 二讀:讀順句子,理清思路,把握情節。

1.請同學們習讀課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換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師教給朗讀的方法——「分層背讀法」。

3.學生進行讀法實踐,理解故事的情節與朗讀停頓的關系。演讀全篇課文。

(四) 三讀:讀美文句,品讀課文。

1.教師再教給一種朗讀的方法——「表現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說,有扣人心弦的情節,要運用語音的急緩高低來再現小說的情景。

2.學生再進行讀法實踐。朗讀課文,表現課文情景。①讀出輕重。②讀出快慢。③讀出抑揚。也就是讀出情景,讀出語氣。

3.請同學們以「……寫出了……」或「……表現了……」說一句品析課文語言的話。

4.請同學們自找內容,展開想像,就課文某一部分內容進行「添枝加葉」的描敘。教師作適當點撥。

(五) 課堂小結

(六)作業:將此文改編成一篇白話故事,注意環境、神態、動作、心理描寫。千萬不要逐字逐句翻譯課文,要盡量用自己的話來說。

Ⅳ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狼的翻譯

翻譯: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5)七年級上冊語文狼擴展閱讀:

《狼》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啟示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於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

啟示

關於狼的啟示:壞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們要鍛煉出一雙慧眼

關於屠夫的啟示:遇到像狼一樣狡猾的壞人,我們要像屠夫一樣敢於斗爭,善於斗爭。

點評

本段寫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勇敢鎮定和狼的狡猾貪婪,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一狼徑去」,另有圖謀;「犬坐於前」(這里的「犬」是名詞活用作狀語,像狗一樣),牽制屠戶,更見出狼的狡詐。「目似瞑,意暇甚」,演得逼真,氣氛似有所緩和。

「暴起」、「刀劈」、「斃之」,屠戶不為假象迷惑,抓住時機,當機立斷敢於斗爭,取得了一半的勝利。到這兒並未讓人鬆口氣。

「轉視積薪後」說明屠戶已深刻認識到狼的本性,變得警覺。「一狼洞其中」終將狼的本性暴露無遺,再點狼的狡詐陰險,「乃悟」說明斗爭使屠戶對狼的奸詐有了深刻認識。

網路—狼

Ⅵ 七年級課文《狼》的翻譯

《狼》的翻譯:一個屠戶傍晚回來,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骨頭。屠戶半路上遇到兩只狼,緊跟著(他)走了很遠。

屠戶感到害怕,就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就停止了,另一隻狼依然跟隨著他。屠戶再次扔骨頭,後得到骨頭的狼停住了,之前得到骨頭的狼又跟了上來。骨頭已沒有了,可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追趕屠夫。

屠戶感到處境危急,擔心前面後面受到狼攻擊。他往旁邊看了看發現田野中有個麥場,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裡面,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跑過去躲在柴草堆下,卸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著屠戶。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過了一會兒,蹲坐在那裡的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砍狼的頭,又連砍了幾刀把狼殺死了。他剛想離開,轉身看到柴草堆後面,另一隻狼在挖洞,想要從柴草堆中打洞來從後面攻擊屠戶。狼的身體已經鑽進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在後面砍掉了狼的後腿,這只狼也被殺死。他才領悟到前面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引敵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轉眼間兩只狼都被殺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了笑料而已。

(6)七年級上冊語文狼擴展閱讀:

《狼》這篇文章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啟示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於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狼》出自於《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代表作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文中或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Ⅶ 七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18課狼的對聯

狼性狡而殘,人心智且堅。

Ⅷ 初中語文課文《狼》 的所有注釋

1〔屠〕屠戶。

2〔止〕僅,只。

3〔綴(zhuì)行甚遠〕緊跟著走了很遠。綴,連接、緊跟。

4〔投以骨〕把骨頭投給狼。

5〔從〕跟從。

6〔兩狼之並驅如故〕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並,一起。驅,追隨、追趕。如故,跟原來一樣。

7〔窘(jiǒng)〕處境困迫,為難。

8〔受其敵〕遭受它的攻擊。

9〔顧〕看,視。

10〔苫(shàn)蔽成丘〕覆蓋成小山一樣。苫蔽,覆蓋、遮蓋。

11〔積薪〕堆積柴草。

12〔弛〕解除,卸下。

13〔眈(dān)眈相向〕瞪眼朝著屠戶。眈眈,注視的樣子。

14〔少(shǎo)時〕一會兒。

15〔徑去〕徑直離開。徑,徑直。

16〔犬坐於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7〔久之〕時間長了。

18〔瞑(míng)〕閉上眼睛。

19〔意暇甚〕神情很悠閑。意,這里指神情、態度。暇,從容、悠閑。

20〔暴〕突然。

21〔洞其中〕在積薪中打洞。洞,洞穴,這里用作動詞,指挖洞。

22〔隧入〕從通道進入。遂,通道,這里用作狀語,「從通道」的意思。

23〔尻(kāo)〕屁股。

24〔假寐(mèi)〕假裝睡覺。寐,睡覺。

25〔蓋〕表示推測,大概,原來是。

26〔黠(xiá)〕狡猾。

27〔頃刻〕一會兒。

28〔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變詐,巧變詭詐。幾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29〔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8)七年級上冊語文狼擴展閱讀:

本段寫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勇敢鎮定和狼的狡猾貪婪,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一狼徑去」,另有圖謀;「犬坐於前」(這里的「犬」是名詞活用作狀語,像狗一樣),牽制屠戶,更見出狼的狡詐。

「目似瞑,意暇甚」,演得逼真,氣氛似有所緩和。「暴起」、「刀劈」、「斃之」,屠戶不為假象迷惑,抓住時機,當機立斷敢於斗爭,取得了一半的勝利。

到這兒並未讓人鬆口氣。「轉視積薪後」說明屠戶已深刻認識到狼的本性,變得警覺。「一狼洞其中」終將狼的本性暴露無遺,再點狼的狡詐陰險,「乃悟」說明斗爭使屠戶對狼的奸詐有了深刻認識。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上冊語文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