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六年級上冊蘇教版習作6
新聞單位的車輛在前緩緩開道,沿途的交警立正敬禮,而更多的人早已等候在殯儀館,來為他送行。
2001年11月29日隆重、肅穆的一幕,深深地記在許多南京人的心中。
這空前的悼念,為的是一個普通的下崗工人,他的名字叫周光裕,今年57歲。
一
他是為了維護城市的安寧,見義勇為而英勇獻身的。
那是2001年11月12日,17:40。
借著夜幕掩護,幾個在火車站對面臨近玄武湖的廣場上閑逛的幽靈突然搶奪一過路婦女的包,向東狂奔。頓時,夜空中響起凄厲的驚呼:「有人搶錢啦,抓小偷啊!」
喊聲驚動了正騎車路過的周光裕。他抬頭看見狂奔的劫匪,便不顧一切地騎車猛追。追出一百多米後,他追上了兩個劫匪。只見周光裕車頭一別,大喝一聲:「你們是干什麼的?把東西放下來!」劫匪一愣,掉頭又跑。
周光裕放下自行車,猛追了十多米,一把抓住了落在後面的劫匪魏祥和。
聽見同夥被抓後的哀鳴,跑在前面的劫匪宋全月拿著一把尖刀沖了過來,對著周光裕的大腿就是一刀。頓時,鮮血浸紅了褲腿。
好一個周光裕,他中刀後仍死死抓住魏祥和的頭發,赤手空拳地和兩名歹徒進行著殊死的搏鬥。搏鬥中,兇殘的宋全月再次舉起了帶血的尖刀,一下、兩下……鮮血從周光裕的臀部、後背、頸部、前胸流了出來。
但周光裕仍不鬆手。
宋全月對著周光裕的鎖骨下又是一刀。刀刃刺穿了周光裕的肺部。周光裕倒在了血泊中。
事後人們發現,周光裕身中6刀仍然堅持和歹徒搏鬥,直到肺部中了那致命的一刀。
二
周光裕,一個普普通通的下崗工人,用鮮血維護了城市的安寧。
了解周光裕的人都說,對他勇斗歹徒的行為一點都不感到奇怪,因為,當年他在農村插隊時,就因制止偷瓜而遭到過毆打。
後來,隊里看中了他那多管閑事的性格,讓他去看果園,結果惹得當地一些屢占果園便宜的人要揍他。
1976年,周光裕返城,起先被安排在南京鎢鉬材料廠當保管員。時間不長,他就因為堅持原則,制止一起偷拿廠里原材料事件而遭到毆打。盡管被打得鼻青臉腫,但他始終無怨無悔、盡職盡責地當好保管員。
見著危險往上沖已成為老周的習慣。當年,鎢鉬材料廠曾發生氨氣罐的輸氣管爆裂事件,就在大家被氨氣熏得頭昏眼花直流淚的時候,是周光裕連防護罩也沒戴就沖上去,關掉了閥門,避免了一場事故的發生。
難怪有人這樣評價周光裕:在是非面前他從不含糊;在危急時刻,他從不躲避。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在歹徒的尖刀下那樣大義凜然。
三
但周光裕從來就不是引人注目的英雄。
1961年,16歲的周光裕插隊來到南京老山林場。林場15年,他做過送奶工、養過牛、當過果園守園人以及拖拉機手和廚師;
1976年,周光裕返城進了南京鎢鉬材料廠,先後在車間、食堂、護廠隊工作,最大的「官銜」是食堂司務長和護廠隊班長。
1996年,企業不景氣,50歲的周光裕下崗了。他賣過肉,賣過水果,給一家商場當過安裝工,還看過浴室,當過車輛管理員、送貨員……
觀其一生,周光裕沒有值得炫耀的頭銜,但在他干過的二十多個崗位上,所有與他共過事的人都說,他是個愛崗敬業的好同事、好員工。
周光裕犧牲前的最後一個崗位是在民營企業「金鼎成」當送貨員。在他犧牲後短短的一個多星期,公司員工就自發捐款3.58萬元。原因還是他一貫的踏實勤懇的工作態度。
甚至當年和他一起擺攤的人,也念著他的好:全菜場就他有台絞肉機,從來都是拿出來給大夥無償使用,也不怕同行戧他的行。
可他的要求從來就是最低。
收入低,醫療、補助難是下崗工人常見的頭痛事,可周光裕從來沒有向什麼人伸過手。
鎢鉬材料廠的王國民廠長告訴我們,周光裕下崗後,每月收入才一兩百塊錢,但他從來不到廠里喊困難。即使來廠里一趟,也是幫廠里脫困出主意。
太平門社區委員會的老主任伍士梅一直想幫周光裕家辦「最低保障」,只要符合條件的老周寫個申請就行。周光裕總是說:「再說。」至今沒有下文。
當然,他也有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就是盼著過幾年,他和妻子能夠辦退休,每月能拿600元的退休金,再加上兒女畢業了,家境就會好起來,那時就能抽幾塊錢一盒的紅「南京」,買電動車了,也可以帶妻子王福琴坐汽車看南京城的變化了……
這就是周光裕平凡,甚至有些平淡的人生。可是,不正是像老周這樣平凡的人,用他們那並不寬厚的肩膀,默默支撐著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也包括維護著我們社會的安寧嗎?
也許,這就是南京人在用前所未有的規模悼念周光裕的原因。
就在記者即將擱筆的時候傳來消息,江蘇省政府根據周光裕英勇獻身的事跡,決定追認他為革命烈士,南京市市委、市政府號召全市人民向周光裕學習。南京市總工會也決定要為周光裕在雨花台功德園建一個表現他與歹徒英勇斗爭形象的雕塑。
南京人要讓老周永遠活在他們的心中。
改改吧~
Ⅱ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習作6家鄉是濰坊的
童鞋,別不自量力了 坑爹啊~~
Ⅲ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習作六範文
Ⅳ 小學語文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習作六
江蘇鎮江的名人不好找,江蘇南京的我倒有,剛寫過.
新聞單位的車輛在前緩緩開道,沿途的交警立正敬禮,而更多的人早已等候在殯儀館,來為他送行。
2001年11月29日隆重、肅穆的一幕,深深地記在許多南京人的心中。
這空前的悼念,為的是一個普通的下崗工人,他的名字叫周光裕,今年57歲。
一
他是為了維護城市的安寧,見義勇為而英勇獻身的。
那是2001年11月12日,17:40。
借著夜幕掩護,幾個在火車站對面臨近玄武湖的廣場上閑逛的幽靈突然搶奪一過路婦女的包,向東狂奔。頓時,夜空中響起凄厲的驚呼:「有人搶錢啦,抓小偷啊!」
喊聲驚動了正騎車路過的周光裕。他抬頭看見狂奔的劫匪,便不顧一切地騎車猛追。追出一百多米後,他追上了兩個劫匪。只見周光裕車頭一別,大喝一聲:「你們是干什麼的?把東西放下來!」劫匪一愣,掉頭又跑。
周光裕放下自行車,猛追了十多米,一把抓住了落在後面的劫匪魏祥和。
聽見同夥被抓後的哀鳴,跑在前面的劫匪宋全月拿著一把尖刀沖了過來,對著周光裕的大腿就是一刀。頓時,鮮血浸紅了褲腿。
好一個周光裕,他中刀後仍死死抓住魏祥和的頭發,赤手空拳地和兩名歹徒進行著殊死的搏鬥。搏鬥中,兇殘的宋全月再次舉起了帶血的尖刀,一下、兩下……鮮血從周光裕的臀部、後背、頸部、前胸流了出來。
但周光裕仍不鬆手。
宋全月對著周光裕的鎖骨下又是一刀。刀刃刺穿了周光裕的肺部。周光裕倒在了血泊中。
事後人們發現,周光裕身中6刀仍然堅持和歹徒搏鬥,直到肺部中了那致命的一刀。
二
周光裕,一個普普通通的下崗工人,用鮮血維護了城市的安寧。
了解周光裕的人都說,對他勇斗歹徒的行為一點都不感到奇怪,因為,當年他在農村插隊時,就因制止偷瓜而遭到過毆打。
後來,隊里看中了他那多管閑事的性格,讓他去看果園,結果惹得當地一些屢占果園便宜的人要揍他。
1976年,周光裕返城,起先被安排在南京鎢鉬材料廠當保管員。時間不長,他就因為堅持原則,制止一起偷拿廠里原材料事件而遭到毆打。盡管被打得鼻青臉腫,但他始終無怨無悔、盡職盡責地當好保管員。
見著危險往上沖已成為老周的習慣。當年,鎢鉬材料廠曾發生氨氣罐的輸氣管爆裂事件,就在大家被氨氣熏得頭昏眼花直流淚的時候,是周光裕連防護罩也沒戴就沖上去,關掉了閥門,避免了一場事故的發生。
難怪有人這樣評價周光裕:在是非面前他從不含糊;在危急時刻,他從不躲避。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在歹徒的尖刀下那樣大義凜然。
三
但周光裕從來就不是引人注目的英雄。
1961年,16歲的周光裕插隊來到南京老山林場。林場15年,他做過送奶工、養過牛、當過果園守園人以及拖拉機手和廚師;
1976年,周光裕返城進了南京鎢鉬材料廠,先後在車間、食堂、護廠隊工作,最大的「官銜」是食堂司務長和護廠隊班長。
1996年,企業不景氣,50歲的周光裕下崗了。他賣過肉,賣過水果,給一家商場當過安裝工,還看過浴室,當過車輛管理員、送貨員……
觀其一生,周光裕沒有值得炫耀的頭銜,但在他干過的二十多個崗位上,所有與他共過事的人都說,他是個愛崗敬業的好同事、好員工。
周光裕犧牲前的最後一個崗位是在民營企業「金鼎成」當送貨員。在他犧牲後短短的一個多星期,公司員工就自發捐款3.58萬元。原因還是他一貫的踏實勤懇的工作態度。
甚至當年和他一起擺攤的人,也念著他的好:全菜場就他有台絞肉機,從來都是拿出來給大夥無償使用,也不怕同行戧他的行。
可他的要求從來就是最低。
收入低,醫療、補助難是下崗工人常見的頭痛事,可周光裕從來沒有向什麼人伸過手。
鎢鉬材料廠的王國民廠長告訴我們,周光裕下崗後,每月收入才一兩百塊錢,但他從來不到廠里喊困難。即使來廠里一趟,也是幫廠里脫困出主意。
太平門社區委員會的老主任伍士梅一直想幫周光裕家辦「最低保障」,只要符合條件的老周寫個申請就行。周光裕總是說:「再說。」至今沒有下文。
當然,他也有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就是盼著過幾年,他和妻子能夠辦退休,每月能拿600元的退休金,再加上兒女畢業了,家境就會好起來,那時就能抽幾塊錢一盒的紅「南京」,買電動車了,也可以帶妻子王福琴坐汽車看南京城的變化了……
這就是周光裕平凡,甚至有些平淡的人生。可是,不正是像老周這樣平凡的人,用他們那並不寬厚的肩膀,默默支撐著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也包括維護著我們社會的安寧嗎?
也許,這就是南京人在用前所未有的規模悼念周光裕的原因。
就在記者即將擱筆的時候傳來消息,江蘇省政府根據周光裕英勇獻身的事跡,決定追認他為革命烈士,南京市市委、市政府號召全市人民向周光裕學習。南京市總工會也決定要為周光裕在雨花台功德園建一個表現他與歹徒英勇斗爭形象的雕塑。
南京人要讓老周永遠活在他們的心中
Ⅳ 小學六年級上冊蘇教版的習作6怎麼寫
chfgdgjdzhuukxkg-離開了。不必通過hg不會
Ⅵ 語文蘇教版6年級上冊習作6作文
家鄉名人
他,一位衣著樸素的老人;他,一位忠於共黨的老人;他,一位充滿愛心的老人。他,就是家喻戶曉的愛心老人——姜達敖爺爺。
姜達敖爺爺是一位長相平凡卻又充滿創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位衣著樸素、腳下總是穿著一雙舊布鞋的普通農村老人。要說他的傳奇經歷,三天三夜都說不完那年那年,宜興高塍邱新村的一位名叫杜水華的農民伯伯,在一次做瓦工活時不慎從高空墜落,成了一位高位截癱的殘疾人。姜達敖得知這起悲慘的事故後,立刻帶著3600元錢和慰問品,來到杜水華的家裡。他坐在杜水華的床頭邊,含著眼淚牽住杜水華的手,撫慰道:「水華啊,我知道你心裡苦,可你千萬別往壞處想啊!有共產黨在,有人民政府在,有那麼多關心你的人在,你一定要振作起來呀!」為了幫助助杜水華擺脫貧窮之苦,姜達敖還幫杜水華辦起了一個小商店,毫不猶豫拿出5000元作為小商店的啟動資金。杜水華對姜達敖爺爺感激不盡,還特意把小商店命名為「愛心商店」。店面開張後,姜達敖爺爺只要一有空,就會到「愛心商店」去坐坐。每次去,他都會花上100塊錢買口香糖,與同事們分享。這不僅讓同事們開心,也讓杜水華伯伯有更多的收入年汶川地震的第二天,姜達敖爺爺就第一時間到達紅十字會,捐了1萬元。事後,他還沒停止他的捐款行動,又率先交特殊黨費5120元。
有人看到姜達敖捐錢這么大方,便氣憤地說:「錢又不咬你,何必白送給別人用!」有些沒心沒肺的人認為:「想出名吧,花錢讓媒體關注你?」也有好心人勸告他:「捐少點,鈔票捐光了,萬一以後不發退休金了,今後的生活怎麼辦?」對於人們的勸阻和不解,他卻依然堅持自己的原則,他堅定地說:「沒有黨的幫助,就沒有我的今天,我要回報黨對我的恩惠,我要和黨一起幫助貧困的人們。」
家鄉的名人數不勝數,丁俊暉,徐悲鴻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姜達敖的愛心事跡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Ⅶ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習作6作文
黃蓓佳創作的開端是最值得珍惜的。她的第一部小說集《小船、小船》 「閃動著作者苦澀而純凈的童心,也或濃或淡地畫出了社會的影子」。藝術上凸顯出「細致入微的觀察生活能力和輕松自然的藝術表現能力」,同時也顯示了其刻畫人物的功力,她善於在濃郁的抒情氛圍中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隱秘,從而讓讀者看到社會深處的有典型意義的東西,標志著「黃蓓佳文學創作的開端是很有光彩的。」[1]
她曾是專業的作家,但後來年紀大了便沒有像以前那麼寫作了。名氣也小了一些,但她的作品是非常不錯的。值得一看!她用朴實無華的語句,書寫著最細膩的人間溫情!
80年代初,黃蓓佳「逐步地在創作上走出『情緒小說』的寂寥的『雨巷』,走向了一個新的階段」。她「希望找到一種更好的表現形式,用以述說她對生活的觀察、感受和認識。」曾鎮南先生認為,這一階段的黃蓓佳至少在三個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一是表現了開拓多種題材的願望;二是向積極的人生方面發展,三是凸顯出吸收新的生活印象的熱情和能力。創作路徑的轉變昭示著作家創作生命的不斷延展。黃蓓佳與時俱進地適時改變自己的創作路徑,很快引起了評論界的注意。
黃蓓佳一方面在重構小說「信念」的意圖,另一方面也在重構「講故事」的方式。黃蓓佳在創作《仲夏夜》時,試圖不再用過去「情緒」的流動方式講述故事,而希冀換一種講故事的態度、語調。黃蓓佳的故事已經不是那種期望感傷——惆悵——期望愛情復甦——幸福再臨的模式,故事成了一個未可知曉的謎局,黃蓓佳已經破壞了以往故事的完滿性結局,引導故事性質發生變異
希望能幫助到你
Ⅷ 蘇教版語文書小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六作文400字
蓋慧玲同學九歲那年,媽媽不幸被可惡的癌魔奪去了生命。 十一歲時,爸爸又為她找了一個新媽媽。新媽媽三十多歲,中等個子,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彎彎的眉毛,大大的眼睛,白凈的臉上總是帶著微笑,許多人都說她和藹可親。 蓋慧玲早就聽人家說了,當後媽的心狠,所以新媽媽頭一次見面遞給她一個蘋果時,蓋慧玲一甩手就把它打落在地上。 新媽媽剛來的一個多月當中,蓋慧玲總是躲著她。新媽媽不僅把家裡收拾得乾乾凈凈,井井有條,還主動關心蓋慧玲。天氣漸漸涼了,新媽媽見蓋慧玲的毛衣又舊又小,連忙上街為她買毛線,一有空就織,沒過幾天,一件漂亮的毛衣便織好了。蓋慧玲穿上新毛衣,身上和心裡都暖洋洋的。蓋慧玲為了更好地學英語,跟爸爸說想買一台收錄機,可爸爸無奈地說:「為了給你媽媽治病用了許多錢,家裡現在不寬裕,過一段時間再說吧。」新媽媽知道了,不聲不響地買了一台收錄機,放在蓋慧玲的書桌上。蓋慧玲幾次想喊她「媽媽」,可話到嘴邊又咽下去了,總也喊不出口。 一天,蓋慧玲著了涼,嘔吐了。身上、床單上、地上都是吐出的污穢物,氣味難聞。蓋慧玲看著更加難受。可新媽媽一聲不吭,先忙著給她換上干凈的衣服,又忙著換洗床單,清掃地上的臟物。晚上,新媽媽還專為她做面湯,端到床邊,一邊用勺子一小勺一小勺地喂,一邊親切地說:「小玲,你喝了這熱面湯,既容易消化,又能驅除身上的涼氣。喝完面湯好好睡一覺,明天早上病就好了。」蓋慧玲再也忍不住了,流著淚摟著新媽媽的脖子,喃喃地叫了一聲:「媽媽!」 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又回到了蓋慧玲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