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原ppt課件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原ppt課件

發布時間:2021-03-07 09:58:55

Ⅰ 語文《草原》五年級下冊

《草原》記述了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陳巴兒虎旗的經歷,描繪了草原美景和主客聯歡的場景,表現了草原的美麗和蒙古人民熱情好客,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無限熱愛的思想感情。

Ⅱ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原教材

青藏高原

Ⅲ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原

(1)<<草原>>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他的作品還有<<茶館>>,<<駱駝樣子>>. ( 對)
(2)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稱兄道弟 ( 錯)
(3)<<白楊>>這篇課文主要贊頌了白楊的高貴品質. (對 )

Ⅳ 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草原》資料和解讀

1 草原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篇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朴、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本文層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課文寫景語言優美,善於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純朴簡練,生動感人。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描寫自然風光還是主客相見、聯歡、惜別,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本文作為「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贊頌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並積累語言;三是走進西部,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引發學生對西部了解的慾望,激起對西部探討的興趣。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教學難點一是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綠。「千里」指草原的范圍遼闊無邊。「一」是「全」和「都」的意思。總起來是說整個草原全是碧綠碧綠望不到邊的青草。這句話寫出草原遼闊、碧綠的特點。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但不因空曠而顯得蒼茫。這句話也是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渲染」「勾勒」均是繪畫用語,「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塗抹畫面,以取得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勾勒」是指用線條勾畫出輪廓。「翠色慾流」是指青草鮮嫩,顏色青翠,似在流動,富有生機。老舍將草原擬為一幅揮毫潑灑的寫意畫,突出了草原的遼闊碧綠,小丘線條的柔美,整個草原猶如巨幅中國畫那樣讓人賞心悅目。置身於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會驚嘆、並產生舒服之感,因此,既願久立欣賞,又想吟誦詩篇。

③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回味」,細細地回憶,品味。這里是駿馬和大牛的天然牧場。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風光如詩如畫,有著無限樂趣,因此連靜立的牛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樣在享受和回味。這種擬人的寫法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增強了草原風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這句話是寫蒙古族老鄉身著節日盛裝,策馬疾馳,遠迎來客。鮮艷的服飾,飛馳的駿馬,飄舞的衣襟衣帶,作者將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句詩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捨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涯,邊際。天涯,天邊,大地與天空相接的地方。這句話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體現,同時給讀者以回味的餘地。從迎客、聯歡到話別,處處洋溢著「蒙漢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舉目皆是詩情畫意,所以才讓人流連不已,難分難舍。

(2)對詞語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達的程度和表現的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鮮,一碧千里,翠色慾流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

灑脫: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麼危險。

迂迴:迴旋,盤繞。文中指河像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態度顯得不自然。

二、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了解西部的興趣。

4.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要求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①在中國版圖上找到內蒙古的位置、范圍,並初步了解有關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例如,服飾特點、生活特點。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寫大草原的詩詞、文章。③通過展示圖片和請去過草原的同學作介紹,加深對草原的感性認識。

2.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描繪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歡圖,通過這些畫面,表現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後以凝煉的詩句總結全文。要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結構安排上自然流暢、脈絡清晰的特點。

3.本文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因此要加強有感情朗讀的指導。可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邊讀邊想像畫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風光;馬疾馳,車相隨,襟飄帶舞,歡聲笑語迎遠客的場景;敬酒聯歡的熱鬧場面。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將大家帶進草原,並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4.品讀優美語句,體會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作家老舍隨著場景的變化、時間的推移,情感也在變化著。但貫穿全文的是對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贊美與留戀之情。這種情感與描繪的景物緊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導學生抓住這樣的語句,通過品讀、吟誦、想像畫面、課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寫等方法,來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點,作家在描寫草原風光時,處處流露出感嘆贊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直抒胸臆,如,「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第一次見到草原的驚喜、贊嘆和離開時的留戀之情,溢於言表,流於筆端,將獨特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二是精筆細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慾流的中國畫;羊群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馬疾馳的迎客隊伍像一條彩虹,這些描寫細致入微,形神兼備,生動鮮活,傳達出作者滿心的喜悅與贊嘆。三是寫實清新質朴,不露雕飾的痕跡,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種紀實的描寫,更能表達出蒙古族同胞的純朴熱情和民族間的團結互助。

5.在學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後,教師可相機組織學生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西部,搜集資料,訪問老師、家長,與西部地區的小學生建立聯系等方式,為口語交際、習作和交流平台做准備。

6.生字、生詞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教師在檢查時要注意一些字的字音字形。如「蒙古包」中的「蒙」讀作「měng」,「好客」中的「好」讀作「hào」,「同行」中的「行」讀作「xíng」,「似乎」中的「似」讀作「sì」;「毯」的最後一筆為點,「吟」「貌」不要多一點,「襟」「澀」不要少一點。

四、教學案例

片段:

品讀優美語句

師:找出你認為優美的語句,讀一讀,並說說自己的體會。

生:我覺得這句寫得非常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綠的草地,潔白的羊群,再加上藍天白雲,真如仙境一般。

生:作者將草原比作綠毯,可以讓我們想像到那草地毛茸茸、蓬鬆松而又軟綿綿;而羊毛也是這樣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綠毯上的大花,簡直太形象了。

師:同學們再反復讀讀這個句子,你覺得哪個字作者用得最為巧妙?

生:我發現了,是「綉」!羊群本來是因為吃草而隨意地走來走去,可在老舍的筆下它們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為草原這塊無邊的綠毯綉上白色的大花。這塊巨幅地毯上的圖案在不斷變換,真是美極了。

師:請同學們看著課件,也向老舍先生學習,想像一下羊群在草原上還可以比作什麼?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無邊的綠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碧綠的大海上揚起了點點白帆。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碧綠的湖面上飄著朵朵盛開的白蓮花。

師:是啊,這樣的仙境怎不令人驚嘆,令人感到舒服呢?

生:我覺得這句寫得也很美,「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作為牛馬生活在草原,簡直就是進了天堂,它們一定在品味這種幸福的生活。

師:你體會得真好。如果牛馬真的會回味,它們可能在回味什麼呢?

生:它們可能在回味這水草豐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無憂無慮。

生:它們可能在回味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鮮的空氣,沒有一點污染,真令我們心嚮往之。

生:它們可能在回味著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們就生活在這幅畫中!

師:生動的語言可以喚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正是作者這些優美的描寫,才給了讀者這樣豐富的聯想,讓我們和作者一樣,深深陶醉於草原的美景,和作者一樣驚喜不已,贊嘆不已。請同學們反復讀一讀自己畫出的句子,並抄寫下來。

五、相關鏈接

課文摘選自老舍寫的《內蒙風光》。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范畢業後,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較大的國際影響。抗戰爆發後,他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從事抗戰文學活動。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市文聯主席等職。由於他的勤奮創作,解放後寫了二十多個劇本,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範,人民藝術家。1966年去世,終年67歲。

蒙古包一般為圓形,大多用條木做成網壁與傘形頂,上蓋毛氈,用繩索勒住,頂中央有圓形天窗,容易拆裝,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摻和著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飲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製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盤子里做點心,並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習慣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溫克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和黑龍江訥河縣等地。

陳巴爾虎旗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西部,海拉爾河下游,濱州鐵路經過南境。這里水草豐美,畜牧業發達;農產品有小麥、油菜籽、甜菜等。

Ⅳ 誰能提供小學五年級下冊《草原》的課件

去大書店看看

Ⅵ 有關五年級下冊第一課《草原》的資料

1 草原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篇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朴、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本文層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課文寫景語言優美,善於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純朴簡練,生動感人。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描寫自然風光還是主客相見、聯歡、惜別,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本文作為「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贊頌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並積累語言;三是走進西部,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引發學生對西部了解的慾望,激起對西部探討的興趣。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教學難點一是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綠。「千里」指草原的范圍遼闊無邊。「一」是「全」和「都」的意思。總起來是說整個草原全是碧綠碧綠望不到邊的青草。這句話寫出草原遼闊、碧綠的特點。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但不因空曠而顯得蒼茫。這句話也是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渲染」「勾勒」均是繪畫用語,「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塗抹畫面,以取得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勾勒」是指用線條勾畫出輪廓。「翠色慾流」是指青草鮮嫩,顏色青翠,似在流動,富有生機。老舍將草原擬為一幅揮毫潑灑的寫意畫,突出了草原的遼闊碧綠,小丘線條的柔美,整個草原猶如巨幅中國畫那樣讓人賞心悅目。置身於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會驚嘆、並產生舒服之感,因此,既願久立欣賞,又想吟誦詩篇。

③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回味」,細細地回憶,品味。這里是駿馬和大牛的天然牧場。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風光如詩如畫,有著無限樂趣,因此連靜立的牛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樣在享受和回味。這種擬人的寫法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增強了草原風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這句話是寫蒙古族老鄉身著節日盛裝,策馬疾馳,遠迎來客。鮮艷的服飾,飛馳的駿馬,飄舞的衣襟衣帶,作者將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句詩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捨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涯,邊際。天涯,天邊,大地與天空相接的地方。這句話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體現,同時給讀者以回味的餘地。從迎客、聯歡到話別,處處洋溢著「蒙漢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舉目皆是詩情畫意,所以才讓人流連不已,難分難舍。

(2)對詞語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達的程度和表現的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鮮,一碧千里,翠色慾流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

灑脫: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麼危險。

迂迴:迴旋,盤繞。文中指河像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態度顯得不自然。

二、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了解西部的興趣。

4.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要求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①在中國版圖上找到內蒙古的位置、范圍,並初步了解有關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例如,服飾特點、生活特點。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寫大草原的詩詞、文章。③通過展示圖片和請去過草原的同學作介紹,加深對草原的感性認識。

2.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描繪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歡圖,通過這些畫面,表現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後以凝煉的詩句總結全文。要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結構安排上自然流暢、脈絡清晰的特點。

3.本文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因此要加強有感情朗讀的指導。可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邊讀邊想像畫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風光;馬疾馳,車相隨,襟飄帶舞,歡聲笑語迎遠客的場景;敬酒聯歡的熱鬧場面。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將大家帶進草原,並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4.品讀優美語句,體會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作家老舍隨著場景的變化、時間的推移,情感也在變化著。但貫穿全文的是對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贊美與留戀之情。這種情感與描繪的景物緊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導學生抓住這樣的語句,通過品讀、吟誦、想像畫面、課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寫等方法,來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點,作家在描寫草原風光時,處處流露出感嘆贊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直抒胸臆,如,「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第一次見到草原的驚喜、贊嘆和離開時的留戀之情,溢於言表,流於筆端,將獨特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二是精筆細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慾流的中國畫;羊群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馬疾馳的迎客隊伍像一條彩虹,這些描寫細致入微,形神兼備,生動鮮活,傳達出作者滿心的喜悅與贊嘆。三是寫實清新質朴,不露雕飾的痕跡,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種紀實的描寫,更能表達出蒙古族同胞的純朴熱情和民族間的團結互助。

5.在學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後,教師可相機組織學生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西部,搜集資料,訪問老師、家長,與西部地區的小學生建立聯系等方式,為口語交際、習作和交流平台做准備。

6.生字、生詞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教師在檢查時要注意一些字的字音字形。如「蒙古包」中的「蒙」讀作「měng」,「好客」中的「好」讀作「hào」,「同行」中的「行」讀作「xíng」,「似乎」中的「似」讀作「sì」;「毯」的最後一筆為點,「吟」「貌」不要多一點,「襟」「澀」不要少一點。

四、教學案例

片段:

品讀優美語句

師:找出你認為優美的語句,讀一讀,並說說自己的體會。

生:我覺得這句寫得非常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綠的草地,潔白的羊群,再加上藍天白雲,真如仙境一般。

生:作者將草原比作綠毯,可以讓我們想像到那草地毛茸茸、蓬鬆松而又軟綿綿;而羊毛也是這樣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綠毯上的大花,簡直太形象了。

師:同學們再反復讀讀這個句子,你覺得哪個字作者用得最為巧妙?

生:我發現了,是「綉」!羊群本來是因為吃草而隨意地走來走去,可在老舍的筆下它們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為草原這塊無邊的綠毯綉上白色的大花。這塊巨幅地毯上的圖案在不斷變換,真是美極了。

師:請同學們看著課件,也向老舍先生學習,想像一下羊群在草原上還可以比作什麼?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無邊的綠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碧綠的大海上揚起了點點白帆。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碧綠的湖面上飄著朵朵盛開的白蓮花。

師:是啊,這樣的仙境怎不令人驚嘆,令人感到舒服呢?

生:我覺得這句寫得也很美,「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作為牛馬生活在草原,簡直就是進了天堂,它們一定在品味這種幸福的生活。

師:你體會得真好。如果牛馬真的會回味,它們可能在回味什麼呢?

生:它們可能在回味這水草豐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無憂無慮。

生:它們可能在回味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鮮的空氣,沒有一點污染,真令我們心嚮往之。

生:它們可能在回味著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們就生活在這幅畫中!

師:生動的語言可以喚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正是作者這些優美的描寫,才給了讀者這樣豐富的聯想,讓我們和作者一樣,深深陶醉於草原的美景,和作者一樣驚喜不已,贊嘆不已。請同學們反復讀一讀自己畫出的句子,並抄寫下來。

五、相關鏈接

課文摘選自老舍寫的《內蒙風光》。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范畢業後,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較大的國際影響。抗戰爆發後,他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從事抗戰文學活動。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市文聯主席等職。由於他的勤奮創作,解放後寫了二十多個劇本,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範,人民藝術家。1966年去世,終年67歲。

蒙古包一般為圓形,大多用條木做成網壁與傘形頂,上蓋毛氈,用繩索勒住,頂中央有圓形天窗,容易拆裝,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摻和著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飲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製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盤子里做點心,並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習慣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溫克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和黑龍江訥河縣等地。 1 草原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篇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朴、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本文層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課文寫景語言優美,善於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純朴簡練,生動感人。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描寫自然風光還是主客相見、聯歡、惜別,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本文作為「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贊頌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並積累語言;三是走進西部,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引發學生對西部了解的慾望,激起對西部探討的興趣。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教學難點一是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綠。「千里」指草原的范圍遼闊無邊。「一」是「全」和「都」的意思。總起來是說整個草原全是碧綠碧綠望不到邊的青草。這句話寫出草原遼闊、碧綠的特點。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但不因空曠而顯得蒼茫。這句話也是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渲染」「勾勒」均是繪畫用語,「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塗抹畫面,以取得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勾勒」是指用線條勾畫出輪廓。「翠色慾流」是指青草鮮嫩,顏色青翠,似在流動,富有生機。老舍將草原擬為一幅揮毫潑灑的寫意畫,突出了草原的遼闊碧綠,小丘線條的柔美,整個草原猶如巨幅中國畫那樣讓人賞心悅目。置身於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會驚嘆、並產生舒服之感,因此,既願久立欣賞,又想吟誦詩篇。

③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回味」,細細地回憶,品味。這里是駿馬和大牛的天然牧場。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風光如詩如畫,有著無限樂趣,因此連靜立的牛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樣在享受和回味。這種擬人的寫法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增強了草原風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這句話是寫蒙古族老鄉身著節日盛裝,策馬疾馳,遠迎來客。鮮艷的服飾,飛馳的駿馬,飄舞的衣襟衣帶,作者將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句詩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捨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涯,邊際。天涯,天邊,大地與天空相接的地方。這句話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體現,同時給讀者以回味的餘地。從迎客、聯歡到話別,處處洋溢著「蒙漢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舉目皆是詩情畫意,所以才讓人流連不已,難分難舍。

(2)對詞語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達的程度和表現的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鮮,一碧千里,翠色慾流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

灑脫: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麼危險。

迂迴:迴旋,盤繞。文中指河像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態度顯得不自然。

二、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了解西部的興趣。

4.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要求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①在中國版圖上找到內蒙古的位置、范圍,並初步了解有關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例如,服飾特點、生活特點。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寫大草原的詩詞、文章。③通過展示圖片和請去過草原的同學作介紹,加深對草原的感性認識。

2.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描繪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歡圖,通過這些畫面,表現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後以凝煉的詩句總結全文。要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結構安排上自然流暢、脈絡清晰的特點。

3.本文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因此要加強有感情朗讀的指導。可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邊讀邊想像畫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風光;馬疾馳,車相隨,襟飄帶舞,歡聲笑語迎遠客的場景;敬酒聯歡的熱鬧場面。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將大家帶進草原,並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4.品讀優美語句,體會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作家老舍隨著場景的變化、時間的推移,情感也在變化著。但貫穿全文的是對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贊美與留戀之情。這種情感與描繪的景物緊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導學生抓住這樣的語句,通過品讀、吟誦、想像畫面、課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寫等方法,來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點,作家在描寫草原風光時,處處流露出感嘆贊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直抒胸臆,如,「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第一次見到草原的驚喜、贊嘆和離開時的留戀之情,溢於言表,流於筆端,將獨特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二是精筆細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慾流的中國畫;羊群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馬疾馳的迎客隊伍像一條彩虹,這些描寫細致入微,形神兼備,生動鮮活,傳達出作者滿心的喜悅與贊嘆。三是寫實清新質朴,不露雕飾的痕跡,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種紀實的描寫,更能表達出蒙古族同胞的純朴熱情和民族間的團結互助。

5.在學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後,教師可相機組織學生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西部,搜集資料,訪問老師、家長,與西部地區的小學生建立聯系等方式,為口語交際、習作和交流平台做准備。

6.生字、生詞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教師在檢查時要注意一些字的字音字形。如「蒙古包」中的「蒙」讀作「měng」,「好客」中的「好」讀作「hào」,「同行」中的「行」讀作「xíng」,「似乎」中的「似」讀作「sì」;「毯」的最後一筆為點,「吟」「貌」不要多一點,「襟」「澀」不要少一點。

四、教學案例

片段:

品讀優美語句

師:找出你認為優美的語句,讀一讀,並說說自己的體會。

生:我覺得這句寫得非常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綠的草地,潔白的羊群,再加上藍天白雲,真如仙境一般。

生:作者將草原比作綠毯,可以讓我們想像到那草地毛茸茸、蓬鬆松而又軟綿綿;而羊毛也是這樣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綠毯上的大花,簡直太形象了。

師:同學們再反復讀讀這個句子,你覺得哪個字作者用得最為巧妙?

生:我發現了,是「綉」!羊群本來是因為吃草而隨意地走來走去,可在老舍的筆下它們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為草原這塊無邊的綠毯綉上白色的大花。這塊巨幅地毯上的圖案在不斷變換,真是美極了。

師:請同學們看著課件,也向老舍先生學習,想像一下羊群在草原上還可以比作什麼?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無邊的綠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碧綠的大海上揚起了點點白帆。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碧綠的湖面上飄著朵朵盛開的白蓮花。

師:是啊,這樣的仙境怎不令人驚嘆,令人感到舒服呢?

生:我覺得這句寫得也很美,「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作為牛馬生活在草原,簡直就是進了天堂,它們一定在品味這種幸福的生活。

師:你體會得真好。如果牛馬真的會回味,它們可能在回味什麼呢?

生:它們可能在回味這水草豐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無憂無慮。

生:它們可能在回味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鮮的空氣,沒有一點污染,真令我們心嚮往之。

生:它們可能在回味著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們就生活在這幅畫中!

師:生動的語言可以喚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正是作者這些優美的描寫,才給了讀者這樣豐富的聯想,讓我們和作者一樣,深深陶醉於草原的美景,和作者一樣驚喜不已,贊嘆不已。請同學們反復讀一讀自己畫出的句子,並抄寫下來。

五、相關鏈接

課文摘選自老舍寫的《內蒙風光》。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范畢業後,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較大的國際影響。抗戰爆發後,他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從事抗戰文學活動。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市文聯主席等職。由於他的勤奮創作,解放後寫了二十多個劇本,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範,人民藝術家。1966年去世,終年67歲。

蒙古包一般為圓形,大多用條木做成網壁與傘形頂,上蓋毛氈,用繩索勒住,頂中央有圓形天窗,容易拆裝,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摻和著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飲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製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盤子里做點心,並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習慣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溫克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和黑龍江訥河縣等地。

陳巴爾虎旗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西部,海拉爾河下游,濱州鐵路經過南境。這里水草豐美,畜牧業發達;農產品有小麥、油菜籽、甜菜等。
參考資料: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zy/kbjiaocai/xy5x/

陳巴爾虎旗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西部,海拉爾河下游,濱州鐵路經過南境。這里水草豐美,畜牧業發達;農產品有小麥、油菜籽、甜菜等。
參考資料: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zy/kbjiaocai/xy5x/

Ⅶ 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課《草原》資料和解讀

草原的資料(概括)
我國草原概況 我國是世界上草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草原總面積將近×108 hm2,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0%,為現有耕地面積的3倍。如果從我國的東北到西南劃一條斜線,也就是從東北的完達山開始,越過長城,沿呂梁山,經延安,一直向西南到青藏高原的東麓為止,可以把我國分為兩大地理區:東南部分是丘陵平原區,離海洋較近,氣候溫濕,大部分為農業區;西北部分多為高山峻嶺,離海洋遠,氣候乾旱,風沙較多,是主要的草原區。

我國草原一般可以劃為五個大區:東北草原區、蒙寧甘草原區、新疆草原區、青藏草原區和南方草山草坡區。

東北草原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和內蒙古的東北部,面積約佔全國草原總面積的2%。

蒙寧甘草原區包括內蒙古、甘肅兩省區的大部和寧夏的全部,以及冀北、晉北和陝北的草原地區,面積約佔全國草原總面積的30%。本區大多為高原地帶,如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等。本區氣候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溫濕多雨,春秋氣候多變。其中的牧草種類豐富,優良牧草有200多種,如羊草、披鹼草、雀麥草、狐茅、針茅、早熟禾、野苜蓿、冷蒿等。牲畜主要有牛、馬、綿羊、山羊和駱駝等。內蒙古草原是本區的主體,包括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烏蘭察布草原和鄂爾多斯草原等。

新疆草原區北起阿爾泰山和准噶爾界山,南至昆侖山與阿爾金山之間,面積約佔全國草原總面積的22%。本區距海洋十分遙遠,周圍高山環聳,海洋氣流難以到達,因而乾燥少雨。牧草種類有羊茅、狐茅、鴨茅、苔草、光雀麥、車軸草等。主要牲畜有新疆細毛羊、三北羔皮羊、伊犁馬等。

青藏草原區位於我國西南部,北至昆侖山和祁連山,南至喜馬拉雅山,西接帕米爾高原,包括青海、西藏兩省區的全部和甘肅的西南部,以及四川和雲南兩省的西北部等,面積約佔全國草原總面積的32%,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高原草原區,也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之一,盛產氂牛、藏羊、黃牛等。

在我國南方各省,除了面積廣闊的農田外,還有大片的草山草坡、林間草地以及大量的零星草地,這些統稱為南方草山草坡區。本區氣候條件較好,牧草種類繁多,可以放養牛、羊等牲畜。

由於長期的過度開墾和過度放牧等原因,我國草原的沙化、退化現象較為嚴重。合理利用和保護草原資源是擺在人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人工種草 我國草原牧場在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為枯草期,也是草原生產的劣勢期。發展人工種草,可以彌補天然草場枯草期產量低下的不足。實驗證明,適合大面積栽種的良種牧草,北方有紫苜蓿、披鹼草、老芒麥、羊草、無芒雀麥、紅豆草等;南方有紅三葉、白三葉、百脈根、多年生黑麥草、鴨茅等。人工種草可以使載畜量提高3~10倍,由0.67~1.0 hm2草場養一隻羊,提高到0.07~0.27 hm2草場養一隻羊。

草場的灌溉 我國的草原大都處於乾旱地區,牧草因缺水而枯死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灌溉是改良草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1976~1978年,新疆天山北坡山地草原進行適當灌溉以後,使草層高度由15~17 cm增加到60~80 cm,覆蓋度由50%提高到100%;同時,灌溉後植物種類組成也發生了變化,豆科牧草由10.9%增加到65.2%,雜草明顯減少。

草場的灌溉大多採用自流漫灌的方法,有條件的地方應當進行較為細致的畦灌和溝灌。噴灌則是更為先進的灌溉技術,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牧草產量,並且節約水資源。

草場的鼠蟲害及其防治 我國草原上棲息著170多種嚙齒目動物,形成鼠害的常見種類有80多種,如田鼠、鼢鼠、黃鼠、沙鼠、旱獺等。這些害鼠的繁殖能力很強,能夠大量啃食牧草,挖掘洞穴,破壞植被。發生中等程度鼠害的草場,一般每公頃有害鼠100~300隻;鼠害非常嚴重的草場,每公頃有害鼠1 000~2 000隻,使草場上鼠洞遍地,千瘡百孔,失去放牧利用價值。目前我國北方和西部牧區草場鼠害嚴重,每年鼠害發生面積都在2×107 hm2以上。

我國草原上的蟲害以各種蝗蟲、草原毛蟲、草地螟、草原葉甲蟲等為主要害蟲。其中蝗蟲多發生在新疆、內蒙古等乾旱、半乾旱區草原上,分布范圍較廣。草原毛蟲大多發生在青海、西藏、甘南、川西北青藏高原牧區。發生蟲害的草場,有50%~80%的牧草被害蟲吃掉,蟲害嚴重時能將地表牧草全部吃光。我國草原蟲害很嚴重,每年約有5×106 hm2草場發生蟲害,需要採取人工防治措施。

我國草原滅鼠治蟲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全國草場滅鼠治蟲的防治面積每年約為3.5×106 hm2,相當於鼠蟲害發生面積的20%~30%,使草原蝗蟲災害得到控制,減緩了草原鼠害蔓延的勢頭。另外,為了減少化學防治帶來的環境污染,近年來生物防治的面積每年都以5%~10%的速率增加。1995年,全國草場生物防治面積占總防治面積的40%。

Ⅷ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草原》蒙古草原的民族風情有

內蒙古的景區有呼和浩特,呼倫貝爾,錫林郭勒,包頭。
內蒙古自治區北面鄰蒙古和俄羅斯,東緣嵌著茫茫林海的大興安嶺,嶺東南山麓西遼河平原,是我國跨經度最大的省份,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決定了當地旅遊資源的豐富多樣。
內蒙古最吸引人的當屬獨特的自然風光,境內同時並存有大面積的草原和沙漠,以及上千個大小湖泊。其北部草原居全國牧場之首,呼倫貝爾大草原,中部的錫林郭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都是感受草原風光的好去處。在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映襯下,天空純凈明亮、草地遼闊壯麗、空氣清新、牛羊成群,對久居都市的人來說,這一切都是那麼遙遠而親切。內蒙古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比較著名的有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庫布齊沙漠的響沙灣等。而以蒙古族為主體的民族風情更為內蒙古草原增添了淳樸自然的神韻。
內蒙古也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故鄉,境內有不少的名勝古跡,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五當召、席力圖召等。
蒙古包一般為圓形,大多用條木做成網壁與傘形頂,上蓋毛氈,用繩索勒住,頂中央有圓形天窗,容易拆裝,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摻和著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飲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製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盤子里做點心,並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習慣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閱讀全文

與五年級下冊語文草原ppt課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