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25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這篇課文講述了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年輕時代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於挑戰權回威,答對人人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所謂真理產生了懷疑,經過反復試驗求證後,在人們的辱罵與猜疑中走上比薩斜塔,用事實驗證了真理。課文贊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2. 四年級下冊語文25課 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講述了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年輕時代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於挑戰內權威,對人人信奉容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所謂真理產生了懷疑,經過反復試驗求證後,在人們的辱罵與猜疑中走上比薩斜塔,用事實驗證了真理。課文贊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3. 四年級下冊語文25課課文內容(人教版)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伽利略是17世紀義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在學校念書的時候,同學們就稱他為「辯論家」。他提出的問題很不尋常,常常使老師很難解答。
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伽利略那時候才25歲,已經當了數學教授。他向學生們宣布了試驗的結果,同時宣布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
消息很快傳開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來到斜塔周圍,都要看看在這個問題上誰是勝利者:是古代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呢,還是這位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伽利略在斜塔頂上出現了。他右手拿著一個10磅重的鐵球,左手拿著一個1磅重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脫手,從空中落下來。一會兒,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4. 四年級下冊語文25課主要內容快快
課文的主要內容是普羅米修斯看到人間沒有火,決心冒著生命危險把天火送版到人間。有一天,權他走到太陽車前面,在噴射火焰的車輪上拿走了一顆火星。宙斯知道後,氣急敗壞,派火神把他押到高加索山,但最後,他還是獲得了自由!
5. 四年級下冊語文25課文中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幾組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25課《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反義詞】
尋常──異常
違背──遵循
懷疑──相信
信奉──懷疑
偉大──渺小
公平──隱蔽
6.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25課的小練筆。200字
第二天,庫伯派人來把車開走了,源我看見爸爸臉上洋溢著淡淡的微笑。我問爸爸:「為什麼讓他們開走汽車呢?」爸爸撫摸著我的頭,說:「我們送走的是汽車,但是——」爸爸申請嚴肅起來,「保住的是高尚的品德呀!」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母親說:「對,你爸爸說的對,送走的是汽車,得到的卻是心靈的快樂,這同樣是一筆財富,一筆巨大的財富!」爸爸接過話頭:「盡管家裡經濟拮據,但我們要做到人窮志不窮,我們要追求精神上更可貴的東西,我們要懂得人生最重要的是誠實、講信用,這種精神更可貴!」我感到一股輕松傳遍了全身,好似一夜之間長大了許多。爸爸當天顯得十分高興,為我們講了許多有趣的事。爸爸笑了,笑得那麼開心。
7. 語文四年級下冊25課文的生字中的多音字有哪些
25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伽利略是17世紀義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在學校念書的時候,同學們就稱他為「辯論家」。他提出的問題很不尋常,常常使老師很難解答。
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伽利略那時候才25歲,已經當了數學教授。他向學生們宣布了試驗的結果,同時宣布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
消息很快傳開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來到斜塔周圍,都要看看在這個問題上誰是勝利者,是古代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呢,還是這位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伽利略在斜塔頂上出現了。他右手拿著一個10磅重的鐵球,左手拿著一個1磅重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脫手,從空中落下來。一會兒,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四年級下冊25課文的多音字
的:de(似的)dí (的確)dì (目的)dī(打的)
更:gēng (三更半夜)gèng(更加)
曾:céng(曾經)zēng(曾孫)
著:zhuó(穿著)zháo (著火)zhāo (支著)zhe (看著)
正:zhèng (正是)zhēng(正月)
8. (含拼音)語文四年級下冊第25課課文生字詞
盼望
美盼
臘梅
莫名其妙
渾身
品德
豐滿
飛舞
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