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盧灣區六年級語文書(9年義務教育課本)
不是的吧...廣東路專門有新華書店就是賣教育課本的,9年內的都有買..
小時候就知道這家書回店了
每次老師都答說
「買什麼什麼的書」
「哪裡有買啊?」
「書店咯」
「那萬一沒呢」
「去取廣東路XXX號看看~那邊基本都有的」
教科書掉了也去那邊買的
小時候
開學時候買他家的東西
有時候還要排隊的
補個地址:黃浦區廣東路362號
⑵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從總體來說,體回現了新形勢下的教育思想,答貫徹了"三個面向"的精神,以體現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以全面提高語文素質和大力提高教學效率為目標,把握了學習語文的規律,以科學化的基本原則,緊緊圍繞"語文素養",抓住"素質"二字做足了文章;充分體現了全新概念的語文教育特點,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為教學出發點和歸宿。新大綱鮮明地體現了"輕語文知識,重語文能力";將閱讀與積累提到了應有的地位,突出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注重了創新精神的培養,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等特點
⑶ 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本
一、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通過對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課文的主體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先寫在一場激烈的圍殲戰前夕,郝副營長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寫戰鬥打響以後,為了幫助後續部隊找到突破口,郝副營長毅然點燃了書,結果暴露了自己,被敵人的機槍打中;最後寫這場圍殲戰獲得了徹底的勝利,而那位「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而獻身的郝副營長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課文的開頭意在引起對往事的回憶,結尾同開頭照應。加上這樣的開頭結尾,顯然是在告訴人們:千萬不要忘記那些締造新中國,給我們帶來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郝副營長生前的一段話,可能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難點。聯繫上下文可以知道,事情發生在建國前的1947年,當時除了城市以外,絕大多數農村是沒有電燈的。而郝副營長跟「我」一樣,「從小生活在農村」,因此也沒見過電燈。
二、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理解革命先烈對未來的憧憬和為此作出的犧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三、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回憶往事的課文。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藉助工具書用較快的速度閱讀,知道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大致了解內容。再提示學生以「多好啊」或「燈光」的描寫為線索抓住課文重點進行探究,先獨立閱讀,再在小組里交流。檢查閱讀效果時,教師要就重點部分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從中體會郝副營長的獻身精神,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2.以「多好啊」為線索深入理解課文。在學生初讀課文、大致了解內容的基礎上,要求再次快讀課文,想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幾次,各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把有關語句畫出來,再深入想想,他們在說這句話時,看到了什麼,可能想到了什麼,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什麼。先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
「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三次。
第一次是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門廣場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說這話的人也許是第一次來北京,也許是時過幾年又來北京,看到北京的美麗,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內心的贊美。
第二次是戰鬥打響前,郝副營長借著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一個孩子在電燈下讀書。「多好啊」是郝副營長看插圖時的自言自語。此時,他也許想到勝利以後,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也許觸景生情,暗暗下決心,為了戰斗的勝利,為了下一代能過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犧牲。
第三次是郝副營長在和「我」交談時說的話,「多好啊」是他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
在學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後,要讓學生再深入往下想,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戰斗中郝副營長是怎麼做的,畫出有關語句體會郝副營長的犧牲精神。
3.在交流討論過程中,可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交流討論之後,指導學生進一步練習有感情朗讀。
4.對課文中的生詞,大多可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其意思;個別詞語,可讓學生查字典、詞典理解。下列詞語解釋僅供教師參考。
漫步:沒有目的而悠閑地走。
圍殲戰:把敵人包圍起來加以殲滅的戰斗。
胸牆:為了便於射擊和減少敵人火力所能造成的損失,在戰壕邊沿用土堆砌起來的短牆。
憧憬:嚮往。
黑魆魆:形容黑暗。
千鈞一發:千鈞的重量系在一根頭發上,比喻情況極其危險。鈞,古代重量單位,一鈞等於15公斤。
璀璨:光彩鮮明。
華燈:雕飾華美或光華燦爛的燈。
四、參考資料
王願堅(1929—1991)當代作家,山東諸城縣人。1943年以前在家鄉讀書,1944年到抗日根據地參加革命工作,次年參加八路軍,在一個軍分區宣傳隊當宣傳員。解放戰爭期間,在華東野戰軍一個縱隊的報社任編輯和記者。1947年入黨,1952年調《解放軍文藝》任編輯。1956年至1966年,參加革命回憶錄《星火燎原》的編輯工作。1972年和1975年先後兩次到長征路上采訪。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黨費》《糧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勞動者》《足跡》《路標》以及電影文學劇本《閃閃的紅星》(與陸柱國合寫)。
經典課文——燈光2006-7-1 11:10:00
我愛到天安門廣場走走,尤其是晚上。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我心頭微微一震:是什麼時候聽到過這句話來著?噢,對了,那是很久以前了。於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憶。
1947年的初秋,當時我是戰地記者。挺進豫皖蘇平原的我軍部隊,把國民黨軍57師緊緊地包圍在一個叫沙土集的村子裡。激烈的圍殲戰就要開始了。天黑的時候,我摸進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溝里找到了突擊連,來到了郝副營長的身邊。
郝副營長是一位著名的戰斗英雄,雖然只有22歲,已經打過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帶領突擊連去攻破守敵的圍牆,為全軍打開殲滅敵軍的道路。大約一切准備工作都完成了,這會兒,他正倚著交通溝的胸牆坐著,一手夾著自製的煙卷,拿著火柴盒,一手輕輕地劃著火柴。他並沒有點煙,卻借著微弱的亮光看擺在雙膝上的一本破書。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突然,地湊到我的耳邊輕輕地問:「記者,你見過電燈嗎?」
我不由得一楞,搖了搖頭,說:「沒見過。」我說的是真話。我從小生活在農村,真的沒見過電燈。
「聽說一按電鈕,那玩意兒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
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
半個小時以後,我剛回到團指揮所,戰斗就打響了。三發綠色的信號彈升上天空,接著就是震天動地的炸葯包爆炸聲。守敵的圍牆被炸開一個缺口,突擊連馬上沖了進去。沒想到後續部隊遭到敵人炮火猛烈的阻擊,在黑暗裡找不到突破口,和突擊連失去了聯系。
整個團指揮所的人都焦急地鑽出了地堡,望著黑魆魆的圍牆。突然,黑暗裡出現一星火光,一閃,又一閃。這火光雖然微弱,對於尋找突破口的部隊來說已經夠亮了。戰士們靠著這微弱的火光沖進了圍牆,頓時響起了一片喊殺聲。
後來才知道,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是郝副營長劃著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
這一仗,我們消滅了敵人的一個整編師。戰斗結束後,我們把郝副營長理在茂密的沙柳叢里。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事情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回答者:a453507031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3-4 08:43
《燈光》是閱讀課文,課文內容主要是寫作者對往事的回憶。教學中,要讓學生獨立閱讀,找出課文中哪些內容對現實的描寫,哪些內容是對往事的回憶,分析作者為什麼會產生這許多聯想,從中領會革命先烈們的偉大精神。
讀《燈光》,回答問題:
(1)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作者是怎麼想起這件往事的?
(2)「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共出現了幾次?分別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體現了人物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第(1)問要求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並理解課文如何由寫現實過渡到回憶。第(2)問要求對比分析「多好啊!」這句話在文中出現的場合,體會說話人的心理,通過對比,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要點:(1)課文主要講的是解放戰爭時期,郝副營長非常嚮往孩子們在燈下讀書的生活,以及在戰斗中英勇獻身的故事。作者是看到天安門美麗的燈光,並聽到「多好啊!」這句郝副營長說過的話後想起這件往事的。
(2)共出現兩次。第一次,是天安門廣場上一位遊客見到美麗的燈光時對天安門夜景的贊嘆。第二次,是郝副營長在戰斗之前看到一本破書插圖中孩子在電燈下讀書的場面時說的,當時他對和平、安寧的幸福生活十分嚮往,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在電燈下幸福地學習和生活。
《燈光》讀後感
我們看書、學習和工作大都離不開燈光,提到燈光,我不猶得想起了大作家王願堅寫的一篇課文-----《燈光》。這篇課文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主要講了,八路軍突擊的事情,讓部隊找到突破口,為了今後的孩子能在電燈下讀書,他不惜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本篇文章有兩處地方,使我又感動又深有體會。第一處:「赴明兒勝利了,咱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我讀了這句話,我知道郝營長對勝利充滿了無限的信心,同時也期望自己用上電燈,孩子們也用上電燈,在明亮的燈下學習、讀書。我感到了郝營長他很關心下一代,為了讓孩子在燈下學習,他要在戰爭中取得勝利。郝副營長和我比,我則顯得很渺小,因為我不懂得關愛他人,自從「見了」郝副營長,我就要學習他關愛他人的品質。第二處:「這位年輕的戰士不惜自己的生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我讀到這里很感動。郝營長犧牲了,可他的犧牲是為了孩子,為了讓他們用上電燈,在燈下學習,所以他的犧牲是光榮和偉大的。他在犧牲前想的還是孩子,關心的還是他人,這種高尚的精神深深的將我折服。同時我又覺得很慚愧,以至一時說不出話來。郝副營長犧牲前還沒見過電燈,真實有點遺憾。我見過電燈,所以一點也不遺憾。但我也要珍惜美好的時光,不留一點傷感。全文讀完了,郝副營長的崇高品格和他心中的電燈,一直刻在我腦海深處,永遠牢記。
⑷ 小學語文課本中六年級上中《9*窮人》「非這樣做不可」是什麼意思 急呀!!!!!!!!!!!!!!!!!
說明了她心地善良,即使冒著生活經濟上的困難,也要照顧這兩個孩子,
⑸ 六年級的語文課本第9課內容主要講什麼人教版的
第九課《窮人》作者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
課文主要講了主要描寫了
和他的妻回子桑娜,在自家十分艱難答貧窮的情況下,毅然收養因病去世的鄰居西蒙的孩子,反映沙俄時代
的悲慘生活和窮人寧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幫助的高尚品質.反映了舊俄時代人民的悲慘生活和窮人的善良
⑹ 六年級語文課本第9課《走向生活》的主要內容
一、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初出茅廬的校報記者去采訪一位前總統夫人,提出了一個自認為「別具一格」的問題,得到的卻是意料之外的回答。這個記者從羅斯福夫人的話中得到了一個人生態度的啟示——主動走向生活。
課文篇幅比較長,全文按照「采訪前——采訪時——采訪後」的順序,具體地記敘了校報記者采訪前總統夫人的經過。重點描寫了前兩個部分:一是采訪前緊張的心情和所作的准備,二是采訪過程。第三部分則是概括地說明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雖然筆墨很少,卻是畫龍點睛之筆,具有提綱挈領、總結全文的作用。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感悟積極准備、大膽應對、廣交朋友、主動走向生活的人生態度;二是如果有條件,以「采訪」為拓展點,組織綜合實踐活動,側重點仍然是進一步練習「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
引導學生從校報記者的經歷和羅斯福夫人的話中得到人生態度的啟示是本文教學的重點。羅斯福夫人的話含義比較深刻,是教學的難點。
四、參考資料
埃莉諾·羅斯福(1884—1962)聯合國外交家,人道主義者,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夫人,當時世界上最受人敬佩的婦女之一。她是西奧多·羅斯福的侄女,曾在英格蘭求學。1905年與其遠房堂兄富蘭克林結婚。1945年羅斯福總統去世後,杜魯門總統任命她為美國駐聯合國代表,曾任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主席。她對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的起草和通過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