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課後古詩賞析名句
略舉幾例:復
老驥伏櫪,志在千制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賞析:表面的意思是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盪著馳騁千里的豪情,有志干一番事業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
說明人在年老的時候仍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賞析:孟浩然深深為農庄生活所吸引,於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這不禁又使人聯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杜詩田父留人,情切語急;孟詩與故人再約,意舒詞緩。杜之郁結與孟之恬淡之別,從這里或許可以窺見一些消息吧。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賞析:這兩句詩從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評歌女,而實際上是詩人有感於晚唐國事衰微、世風頹靡的現狀,批評那些沉溺於歌舞昇平而「不知」國之將亡的統治者。「猶唱」二字意味深長,巧妙地將歷史、現實和想像中的未來聯系起來,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
Ⅱ 七年級語文下冊的所有 課外古詩詞背誦 的內容及賞析
山中雜詩 (南朝) 吳均
山際①見來煙, 竹中窺②落日。 鳥向檐③上飛, 雲從窗里出。
①山際: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②窺(kuī):從縫隙中看。 ③檐(yán):屋檐,房檐。
翻譯 山峰上繚繞著陣陣的嵐氣雲煙 竹林的縫隙里灑落下夕陽的余暉
鳥兒歡快地在屋檐上飛來飛去 白白的雲兒竟然從窗戶里飄了出來。
賞析
這首小詩經單純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象,儼然是一幅絕妙的寫生畫。 它是《山中雜詩》的三首之一。是寫山居環境的幽靜,表現了閑適的心情。
沈德潛說它「四句寫景,自成一格」。
賞析一:
這四句寫景的小詩,自成一種格調。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那」三字一氣連讀,在我們眼前,就會展現出一幅絕妙的圖畫,就會響起一曲優美的樂章。杜甫《絕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放眼四望,觸處生情,將不同的景物組合起來,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用的就是這種格調。
賞析二: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雲彩竟然從窗里飄出來。此幽居盪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
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盪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雲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鳥時時棲息於其檐前屋後,體現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
沈德潛說此詩:「四句寫景,自成一格。」意謂這首小詩將所有的筆墨都集中在寫景上,與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結構不同,開了一種新的格式。其實,這四句中雖句句是景,卻時時有人在其中,如前兩句中的「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後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並不是純客觀的描繪。至於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於此可見。
吳均是寫山水的高手,這四句小詩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徵就在於作者觀察角度的選擇得當。「煙」是由「山際」所見,「落日」是由竹中所見,「鳥」在檐上,「雲」從窗出,這樣,就不同與尋常的寫山嵐、落日、鳥和雲,而帶上了詩人山居所見的主觀色彩,並有了典型的意義。就象是攝影,攝取同一物象,卻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而一幀成功的作品,總是能取新穎巧妙的角度,攝出景物的特徵與情趣,吳均的摹山范水也正是如此
竹里館(唐)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嘯:嘬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 類似於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與「獨坐」相應,意思是說,獨坐幽篁,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翻譯: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邊彈著琴一邊又長嘯。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 皎潔的月光從空中映照。
賞析(一)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這首詩同樣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所以後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說,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並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里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像力。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遠,彷彿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緻全部融為一體了。
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
詩中寫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並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至於第一句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一回事,是重復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無《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檐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這里,象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麼氣力去刻畫和塗飾。
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與聲情。
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作者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於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當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佣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徵的風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見,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詩的意境的形成,全賴人物心性和所寫景物的內在素質相一致,而不必藉助於外在的色相。因此,詩人在我與物會、情與景合之際,就可以如司空圖《詩品?自然篇》中所說,「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進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鈞」的藝術天地。當然,這里說「俯拾即是」,並不是說詩人在取材上就一無選擇,信手拈來;這里說「著手成春」,也不是說詩人在握管時就一無安排,信筆所之。詩中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與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凈的環境原本一致;詩中抒寫自我情懷,選擇了彈琴與長嘯,則取其與所要表現的那一清幽澄凈的心境互為表裡。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寫此景,寫此事,自有其醞釀成熟的詩思。更從全詩的組合看,詩人在寫月夜幽林的同時,又寫了彈琴、長嘯,則是以聲響托出靜境。至於詩的末句寫到月來照,不僅與上句的「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這些音響與寂靜以及光影明暗的襯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運用其間的。(自「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至此段,引自上海辭書出版社《唐詩鑒賞辭典》第182頁,作者陳邦炎。我們不應該引用別人文章而不加出處,這是對作者起碼的尊重,也是為文起碼的原則)
2.「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是盛唐詩人王維晚年所作《輞川集》絕句之一。
我們先看前兩句:「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篁,竹林也;嘯,撮口作聲也。詩人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因而常常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彈著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懷。但琴聲似乎不足以宣洩鬱抑之情,所以長嘯一聲。這里借用了一個典故。據劉義慶《世說新語·棲逸》載:「阮步兵嘯,聞數百步。」阮步兵即阮籍,他是漢魏時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他和稽康等人對當時的封建禮教不滿,對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不滿,時常集於竹林詠懷言志。阮籍在竹林長嘯,聲聞數百步,也由此傳為美談。王維居竹林之中,效阮籍長嘯,以阮籍自比,表現自己對權奸的不滿。竹之品格,葉如箭指,質如堅石,干可斷而不可改其直,身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詩人獨坐幽竹之中,顯然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樣的氣節的。
再看後兩句:「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是進一步渲染那種孤寂的情緒和氣氛的。明月相照,不僅點明坐得久,坐到明月東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潔之士的象徵,它獨自放射光輝於青天碧海之中,不也像詩人一樣嗎?所以王維引以為知心的「朋友」。這樣寫,對描寫自然景物也有好處。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綠色的聯想,有寂寞沉鬱的感覺,畫面是暗淡的,現在忽然「明月來相照」,使幽暗的竹林,灑上一層銀白的色彩,這種變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氣,一層詩意,孤寂之感一掃而光,竹林、明月、詩人都融化到靜穆和諧的夜色之中了。
這短短的只有二十個字的詩,有景有情(幽靜之景、幽獨之情)、有聲有色(琴嘯之聲、林月之色)、有靜有動(獨坐彈嘯)、有實有虛(前兩句實寫其景,後兩句虛寫其情),對立統一,相映成趣。我們讀著這首詩,就彷彿是欣賞一幅立體而富於變化的人物風景畫,這詩情畫意,實為作者之高手妙作。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出處 《李太白全集》卷八
體裁及格律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系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揚明輝」)。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在峨眉山的東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於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定位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連夜從清溪驛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的青年,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不免戀戀不舍。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明月畢竟不是故人,於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除「峨眉山月」而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里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徵。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來,短小的絕句在表現時空變化上頗受限制,因此一般寫法是不同時超越時空,而此詩所表現的時間與空間跨度真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見,共十二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為絕唱,殊不厭重」(王麟洲語),其原因在於: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著山月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就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其次,地名的處理也富於變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於景物,是虛用;「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則是實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讀起來也就覺不著痕跡,妙入化工。
注釋:
1渝州:今四川重慶一帶。
講解:
這是青年李白初次出四川時,依戀家鄉山水的一首詩。詩人是乘船從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圓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總是隨江流。夜裡船從清溪驛出發,要向三峽駛去,船轉入渝州以後,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見了。這首詩用了五個地名,通過山月和江水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
作者:
李白,字太白。唐朝著名詩人。
譯文 一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裡,詩人乘著小船,從清溪驛順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個好朋友一樣,陪伴著詩人。但在從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住,使詩人思念不已。
【注釋】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東。
3.發:出發。清溪:指清溪驛,在四川犍(qián)為峨眉山附近。三峽:指長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在今四川、湖北兩省的交界處。一說指四川樂山的黎頭、背峨、平羌三峽,清溪在黎頭峽的上游。
4.君:指峨眉山月。一說指作者的友人。下:順流而下。渝州:今重慶一帶
5.半輪秋:半圓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安西都護府,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後遷居四川江油。天寶初,入長安,賀知章一見,稱為謫仙人,薦於唐玄宗,待詔翰林。後漫遊江湖間,永王李璘聘為幕僚。璘起兵,事敗,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貴州省)。中途遇赦,至當塗依李陽冰,未幾卒。是唐代著名詩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詞,宋人已有傳說(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證以崔令欽《教坊記》及今所傳敦煌卷子,唐開元間已有詞調。然今傳篇章是否果出於太白,甚難斷定。今仍錄《菩薩蠻》,《憶秦娥》各一首。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 這首詩大約作於開元十三年以前,是李白即將出蜀時所作。他把峨眉山月作為歌詠對象,通過詠月來表示對蜀地的依戀。雖連用五個地名入詩,但並不呆板,仍給人一種流暢之感。可見李白詩思之隨機觸發,天才流溢。《唐詩箋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發清溪,及向三峽,忽又不見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詩自神韻清絕。"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意境明朗,語言淺簡、潔近,音韻流暢。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系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揚明輝」)。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在峨眉山的東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於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定位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連夜從清溪驛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的青年,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不免戀戀不舍。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明月畢竟不是故人,於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除「峨眉山月」而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里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徵。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來,短小的絕句在表現時空變化上頗受限制,因此一般寫法是不同時超越時空,而此詩所表現的時間與空間跨度真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見,共十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為絕唱,殊不厭重」(王麟洲語),其原因在於: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著山月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就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其次,地名的處理也富於變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於景物,是虛用;「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則是實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讀起來也就覺不著痕跡,妙入化工。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唐)
譯文 第一種:陣陣悠揚的笛聲,從誰家中飄出? 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 就在今夜,聽到哀傷的《折楊柳》, 能不勾起我的思鄉之情嗎?
第二種: 燈火漸熄的夜晚,誰家傳出嘹亮的玉笛聲,笛聲隨著春風,飄滿整個洛陽城。這種夜晚聽到《折楊柳》的曲調,誰不會萌發思念故鄉的深情!
注釋
1.洛城:洛陽(現在河南洛陽)。
2.折柳:即《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名,內容多寫離情別緒。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四:"《樂府雜錄》雲:'笛者,羌樂也。古典有《折楊柳》、《落梅花》'。故謫仙《春夜洛城聞笛》……杜少陵《吹笛》詩:'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曲盡生?'王之渙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皆言《折楊柳》曲也。" 曲中表達了送別時的哀怨感情。
3.玉笛:精美的笛。
4.故園:指故鄉,家鄉。
這首詩當是開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陽時所作。描寫在夜深人靜之時,聽到笛聲而引起思鄉之情。王堯衢《唐詩合解》:"忽然聞笛,不知吹自誰家。因是夜聞,聲在暗中飛也。笛聲以風聲而吹散,風聲以笛聲而遠揚,於是洛春夜遍聞風聲,即遍聞笛聲矣。折柳所以贈別,而笛調中有《折楊柳》一曲。聞折柳而傷別,故情切乎故園。本是自我起情,卻說聞者'何人不起',豈人人有別情乎?只為'散入春風',滿城聽得耳。"
賞析
(一)
這首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經是深夜,詩人難於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暗」字為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說:「……『誰家』、『暗飛聲』,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先聽到飛聲,蹤跡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唐人七絕詩淺釋》)可為一種理解。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確當。這里「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出一種難於為懷的心緒,所謂以主觀寫客觀。此外,「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彷彿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誇張。「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布。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為「滿洛城」的「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
為什麼聞笛聲詩人會觸動鄉思呢?第三句點出《折柳》曲。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來歸也折柳。據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長安灞橋即為有名的送別之地,或雲其地楊柳為送行人攀折殆盡。《折楊柳》曲傷離惜別,其音哀怨幽咽。晉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楊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詞。北朝《折楊柳歌》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大約都是據曲意填的歌詞。所以,詩人聽到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思。一般說,久居他鄉的人,白天還沒有什麼,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鄉。在春秋季節,人們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為全詩點睛,亦即「聞笛」的題義所在。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情懷,卻從他人反說。強調「此夜」,是面對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講話,為結句「何人不起故園情」作勢。這是主觀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卻更見「我」感觸之深,鄉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絕句,倒頗能顯現李太白的風格特點,即藝術表現上的主觀傾向。
(二)
洛城就是現在河南的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稱為東都。一個春風駘盪的夜晚,萬家燈火漸漸熄滅,白日的喧囂早已平靜下來。忽然傳來嘹亮的笛聲,凄清婉轉的曲調隨著春風飛呀,飛呀,飛遍了整個洛城。這時有一個遠離家鄉的詩人還沒入睡,他倚窗獨立,眼望著「白玉盤」似的明月,耳聽著遠處的笛聲,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楊柳》曲,它屬於漢樂府古曲,抒寫離別行旅之苦。古代離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柳枝相送;楊柳依依,正好藉以表達戀戀不舍的心情。在這樣一個春天的晚上,聽著這樣一支飽含離愁別緒的曲子,誰能不起思鄉之情呢?於是,詩人情不自禁地吟了這首七絕。
這首詩全篇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這笛聲不知是從誰家飛出來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並不準備讓別人知道他,卻不期然而然地打動了許許多多的聽眾,這就是「誰家玉笛暗飛聲」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風滿洛城」,是藝術的誇張,在詩人的想像中,這優美的笛聲飛遍了洛城,彷彿全城的人都聽到了。詩人的誇張並不是沒有生活的依據,笛聲本來是高亢的,又當更深人靜之時,再加上春風助力,說它飛遍洛城是並不至於過分的。
笛聲飛來,乍聽時不知道是什麼曲子,細細聽了一會兒,才知道是一支《折楊柳》。所以寫到第三句才說「此夜曲中聞折柳」。這一句的修辭很講究,不說聽了一支折柳曲,而說在樂曲中聽到了折柳。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種習俗,一個場景,一種情緒,折柳幾乎就是離別的同義語。它能喚起一連串具體的回憶,使人們蘊藏在心底的鄉情重新激盪起來。「何人不起故園情」,好像是說別人,說大家,但第一個起了故園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嗎?
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自己從小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作為祖國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難以忘懷。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
Ⅲ 初一語文下冊人教版 課後10首古詩
1.山中雜復詩
(南朝) 吳均
山際制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雲從窗里出。
2.竹里館
王維(唐)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4.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唐)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5.逢入京使
岑參(唐)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6.滁州西澗
韋應物(唐)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7.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8.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唐)
蒼蒼竹林寺, 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夕陽, 青山獨歸遠。
9.約客
宋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春早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10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Ⅳ 七下語文課後十首古詩解析
《滁州西澗》、在詩人筆下,幽草的寓意是生於偏僻;2、「落花時節」的特殊含義:比喻國運衰微,人生落;3、對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一詩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詩的前兩句中,「尋常見」「幾度聞」,既寫出李;B.詩的最後一句中,「落花時節」比喻詩人和李龜年;C.詩的前兩句敘事,後兩句直抒胸臆,全詩運用映襯;D.全詩既流露出對「開元盛世」的留戀,又流露出「;4、賞析後
《滁州西澗》1、在詩人筆下,幽草的寓意是生於偏僻之處而不甘墮落、坦然、安貧樂道的高尚氣節。人們歷來稱贊「野渡無人舟自橫」中的「舟自橫」三字,結合整首詩歌,妙處是 「舟自橫」三字,一說小舟處此清閑之地,閑而無用,表達詩人的不被重用的憂傷情懷;一說小舟處此激流之中,坦盪悠然,表達詩人的寬廣胸懷;兩種心情交織在一起,構成詩歌豐《江南逢李龜年》
2、「落花時節」的特殊含義:比喻國運衰微,人生落魄,盛時不再。
3、對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一詩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C )。
A.詩的前兩句中,「尋常見」「幾度聞」,既寫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誼之深,又從一個側面表現「開元盛世」的繁華。
B.詩的最後一句中,「落花時節」比喻詩人和李龜年潦倒凄涼的處境和唐王朝國運的衰落。
C.詩的前兩句敘事,後兩句直抒胸臆,全詩運用映襯對照的手法來凸現主題。
D.全詩既流露出對「開元盛世」的留戀,又流露出「風景依舊,人事全非」的感慨。
4、賞析後兩句詩的表現手法及思想感情。 敝喪亂與人生凄涼飄零的感慨之情。
5、 「尋常」「幾度」各是什麼含義?在詩中有什麼作用?尋常,平常;幾度,多次。這兩個詞語體現了詩人與歌唱家李龜年當年正值人生盛時,同處權貴之家的經歷,表達了詩人對於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
5、賞析「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現在正好是江南風景秀美的時候,在這暮春季節再次遇見了您。「落花時節」比喻國運衰微,人生落魄,盛時不再。表達了詩人對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對國運衰微的現實的無限感慨,對自身身世飄零的深切感傷。
《送靈澈上人》1、 「蒼蒼」「杳杳」的妙處: 「蒼蒼」二字寫竹林寺所處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寫竹林寺的深遠。 「蒼蒼」 「杳杳」四個疊字,極精練的描繪出一幅深遠的青山寺廟圖。
2、詩人的思想感情: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雖懷才不遇但閑適,雖宦途失意卻淡泊的情懷。也隱隱表露出詩人慾歸隱的情緒。 《約客》1、詩歌前兩句都運用了疊字,請從內容方面談一談疊字運用的作用。
「家家」修飾雨,表現了江南多雨的氣候特徵,營造了一種煙雨迷濛悠閑清凈的詩境;「處處」修飾蛙聲,寫農村景象生機盎然。隱約寫出了詩人待客的悠然而略顯孤寂的心情。
《論詩》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詩中的意思是什麼?現在人們賦予它新的含義是:祖國歷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們各自在文壇上領起一個時代的文學新流派;現在人們常賦予它新意,即各個時代都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他們能夠開創一個新的局面,創造新的業績。
3、對這首宋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c )
A.前兩句寫出了時令特色和地方氣息,從側面透露出詩人在靜候友人來時的感受。
B.第三句點題,以「夜半」說明詩人在久久等待,但約客未至,卻只聽到陣陣的雨聲、蛙聲。
C.第四句描寫了「閑敲棋子」這一細節,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此時閑適恬淡的心情。
D.全詩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動作的渲染,描寫詩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韻味
山中雜詩(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大意:青山茫遠,與天相接,忽見有雲煙環繞,在幽深的竹影中可見落日余輝。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來飛去,最有趣的是雲彩竟然從窗里飄出來。
主題:這首詩描寫了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表達了作者閑適恬淡之情。
鑒賞: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二句最妙,是作者的神來之筆,尤其是雲從窗里出的描寫,寫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一體,語雖平淡,意境遙遠。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大意:我獨坐在幽深的竹林,一邊彈琴一邊嘯歌。寂靜的竹林深處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伴。
主題: 本詩通過描繪幽深寧靜的竹林,表現了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
鑒賞: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自己獨居深林之中,也並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里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像力。表現了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 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其實卻是匠心獨具,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向三峽,思君不見下。
大意:半輪明月映照著峨眉山的深秋,月影倒入平羌江那澄碧的水流中。在夜色中,我從清溪驛向三峽進發,想見你家鄉的明月啊——此時你卻偏偏不照在古老的渝州。
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
鑒賞: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作者連夜從清溪驛出發,向三峽趕去。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不免戀戀不舍。江行見月,如見故人。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
考點:《峨眉山月歌》中連用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這五個地名是:峨眉山, 平羌 ,清溪,三峽,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大意:不知誰家暗暗飛出動人的笛聲,隨著春風傳遍了整個洛陽城。夜晚聽到這《折楊柳》的曲子,誰能不起思鄉之情呢? 主題: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
鑒賞:「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指出笛中所奏,是傷離別的樂曲《折楊柳》。「折柳」二字不僅指曲名,還代表一種習俗,一種情緒,它代表離別,它勾起鄉愁。「何人不起」,本是自己聞笛而生故園之情,但由於詩人的這種感情太強烈了,就認為是洛城人所共具。 「笛聲」常被用來寄託相思別情。王之渙:「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逢入京使(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大意: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滿面淚水沾濕了兩袖,涕淚依然不幹。途中與君馬上相逢,想寫信卻無紙筆;唯有托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主題:表達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鑒賞: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氣。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裡吧!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 , 野渡無人舟自橫。
大意:我獨愛這河邊生長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樹陰深處,黃鸝鳥發出誘人的叫聲。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沒有人渡河,只有空空的小船自由自在地漂浮在河邊上。 主題:全詩表露了作者悠閑、恬淡的情懷。
鑒賞:「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雨中渡口扁舟閑橫的畫面,蘊含著詩人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引人思索。詩人借景述意,胸襟恬淡,情懷悠閑,都自然地流露出來。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大意:當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沒有想到,在這風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時節,能巧遇你這位老相識。
主題: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抒發了詩人撫今追昔,感時傷世之情。
鑒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落花時節」既是明敘相逢的季節,又暗喻唐帝國由盛入衰的局面,作為人生的歲月,兩人又到了落花時節的暮年。這四字寫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發了詩人撫今追昔,感時傷世之情。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大意:遙望蒼蒼山林中的竹林寺,遠遠傳來寺院報時的鍾響,時已黃昏,彷彿催促靈澈歸寺。靈澈背著斗笠,披著夕陽余暉,獨自向青山走去,越來越遠。
主題:全詩表達了詩人對靈澈的深摯的情誼,也表現出靈澈歸山的清寂的風度。送別往往黯然情傷,但這首送別詩卻有一種閑適、淡泊的意境。
鑒賞:「獨歸遠」顯出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捨,結出別意。詩中有畫,是這首詩的明顯特點。這首送別詩表露出詩人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因而構成一種閑淡的意境。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大意: 梅子黃時,家家戶戶都籠罩在煙雨之中。遠遠近近那長滿青草的池塘里,傳出蛙聲陣陣。已約請好的客人說來卻還沒有來,時間一晃就過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輕輕地敲擊著桌面,等著客人,只看到燈花隔一會兒就落下一朵……
主題:全詩通過對撩人思緒的環境及「閑敲棋子」這一細節動作的渲染,既寫了詩人雨夜候客來訪的情景,也寫出約客未至的寂寞的心情。
鑒賞:前二句交待了當時的環境和時令。「黃梅」、「雨」、「池塘」、「蛙聲」,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的夏夜之景:雨聲不斷,蛙聲一片。讀來使人如身臨其境,彷彿細雨就在身邊飄,蛙聲就在身邊叫。這看似表現得很「熱鬧」的環境,實際上詩人要反襯出它的「寂靜」。
第四句「閑敲棋子」是一個細節描寫,詩人約客久候不到,燈芯很長,詩人百無聊賴之際,下意識地將黑白棋子在棋盤上輕輕敲打,而篤篤的敲棋聲又將燈花都震落了,含而不露地表現了作者的寂寞心情。
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 各領風騷數百年。 大意:詩的前兩句以李白、杜甫的詩為例來說理:李白、杜甫的詩歌萬古流傳,無人能與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偉大的詩篇,至今也覺得不新鮮了。可見,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出現,他們各自的影響也不過幾百年而已。
主題:此詩是以議論為詩的一個實例,作者認為詩歌創作貴在創新。各個歷史時代都會有自己的傑出的詩人,並創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詩篇。
鑒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詩人,以切合當時社會需要的、富有創造性的詩篇,領導著當代的詩壇,開一代新的詩風。 七年級下冊古詩文默寫一、提示型默寫: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憂郁的日子裡需要鎮靜:相信吧,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3. :現在卻經常是憂郁。《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4.一切都是瞬息, ;而那過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5.東市買駿馬, , ,北市買長鞭。6. ,暮宿黃河邊,不聞爹娘喚女聲, 。
7.日辭黃河去, ,不聞爹娘喚女聲, 。(《木蘭詩》)
8.萬里赴戒機, 。《木蘭詩》9.朔氣傳金柝, 。《木蘭詩》
10. ,壯士十年歸。《木蘭詩》11.策勛十二轉, 。《木蘭詩》
12.雄兔腳撲朔, 。《木蘭詩》13.雙兔傍地走, ?《木蘭詩》
14.爺娘聞女來, 。《木蘭詩》15.小弟聞姊來, 。《木蘭詩》
16. ,對鏡帖花黃。《木蘭詩》17.山際見來煙, 。鳥向檐上飛, 。(吳均《山中雜詩》)18. ,彈琴復長嘯。森林人不知, 。(王維《竹里館》)
19.峨嵋山月半輪秋, 。《峨眉山月歌》20.夜發清溪向三峽, 。(李白《峨眉山月歌》)
21. ,散人春風滿洛城。(李白《春夜洛城聞笛》)22.此夜曲中聞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23.故園東望路漫漫, 。岑參《逢入京使》 24.馬上相逢無紙筆, 。(岑參《逢入京使》)
25.獨憐幽草澗邊生, 。韋應物《滁洲西澗》 26.春潮帶雨晚來急, 。(韋應物《滁洲西澗》)
27.岐王宅里尋常見,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28.正是江南好風景,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29.蒼蒼竹林寺, 。 ,青山獨歸遠。(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30.黃梅時節家家雨, 。趙師秀《約客》31.有約不來過夜半, 。趙師秀《約客》
32. ,至今已覺不新鮮。趙翼《論詩》33.江山代有才人出, 。趙翼《論詩》
二、 理解型默寫: 1.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告誡人們應該這樣對待挫折和困難: , , ! 。
2.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認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的原因是? ?;? , ?; ? ?。
3.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側重表現作者樂觀的人生態度的幾句是 , , ! : 。
4.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側重表現作者積極的人生態度的幾句是 ; , ; , 。
5.《木蘭詩》中表現木蘭出征前緊張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備情形的幾句是東市買駿馬 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 北市買長鞭
6.《木蘭詩》中反映木蘭出征路線,征程遙遠,軍情緊急,行軍神速的幾句是旦辭爺娘去 暮宿黃河邊 旦辭黃河去 暮至黑山頭
7. 《木蘭詩》中表現木蘭出征後對親人的思念的幾句是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8. 《木蘭詩》中表現軍務緊急,行軍迅速,又突出木蘭矯健雄姿的兩句是萬里赴戎機 關山度若飛。
9. 《木蘭詩》中通過環境描寫,渲染軍旅生活悲壯嚴酷氣氛,烘托木蘭勇敢、堅強性格的名句是朔氣傳金柝 寒光照鐵衣
10. 《木蘭詩》中說明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的名句是將軍百戰死 壯士十年歸。
11. 《木蘭詩》中最能概括木蘭多年征戰經歷的名句是將軍百戰死 壯士十年歸。
12. 《木蘭詩》中表現父母對木蘭榮歸故里的喜悅之情的兩句是爺娘聞女來 出郭相扶將
13.《木蘭詩》中表現木蘭歸來後喜不自禁的激情,以及對自己用過得東西的親切感、自豪感的幾句開我東閣門 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 著我舊時裳。
14.《木蘭詩》中描寫木蘭?男?換女裝的兩句是當窗理雲鬢 對鏡貼花黃。
15.《木蘭詩》中說明女子如有施展抱負或才乾的機會,並不比男子遜色的比句是雄兔腳撲朔 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16.成語?撲朔迷離?出自《木蘭詩》,其原句是雄兔腳撲朔 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這一成語常用來比喻事情錯綜復雜,難於分辨。 17.《木蘭詩》中運用妙趣橫生的比喻謳歌和贊美木蘭謹慎、機敏的名句是雄兔腳撲朔 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18.吳均《山中雜詩》一詩中,表明詩人家住於山峰環繞、竹木茂盛的山中的兩句是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19. 吳均《山中雜詩》一詩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勢高峻的兩句是鳥向檐上飛 雲從窗里出。
20. 吳均《山中雜詩》一詩中,富有情趣的兩句是鳥向檐上飛 雲從窗里出。
21. 王維《竹里館》一詩中,寫詩人的活動的兩句是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22. 王維《竹里館》一詩中,寫夜靜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兩句是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23.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一詩中,點明遠游時令,敘寫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的一句是峨嵋山月半輪秋;明寫月映清江美景,暗點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影入平羌江水流。
24.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一詩中,點明遠游路線,抒發依依惜別情思的兩句是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25.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一詩中,形容笛聲悠揚、深遠、飄忽不定情狀的兩句是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26.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一詩中,表達詩人對家鄉的依戀和思念之情的兩句是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27. 岑參《逢入京使》一詩中,表達詩人對家鄉、親人無限眷念的深情的兩句是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28. 岑參《逢入京使》一詩中,寫詩人由於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達懷親之情的兩句是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29. 韋應物《滁洲西澗》一詩中,表達詩人恬淡胸襟的兩句是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30. 韋應物《滁洲西澗》一詩中,蘊含詩人因多病無所作為的憂傷情懷的兩句是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Ⅳ 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後古詩10首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解說】這四句寫景的小詩,自成一種格調。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哪」三字一氣連讀,在我們眼前,就會展現出一幅絕妙的圖畫,就會響起一曲優美的樂章。杜甫《絕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放眼四望,觸處生情,將不同的景物組合起來,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評析】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意境明朗,語言質朴,音韻流暢。詩從「峨眉山月」寫起,說明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季。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正應了秋高氣爽,月色皎潔的自然規律,月只「半輪」,使人進入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次句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示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第三句中的青年, 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不免戀戀不舍。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明月畢竟不是故人,於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這是一首情意綿長的思鄉曲。詩人自己積淀於心中的故園之思是深沉的,被笛聲中的樂曲一觸發,便更是不可收拾,廣漠無際地延伸開來,彷彿充塞於整個洛陽城,洛城便成了思鄉的愁城。這是李白所特有浪漫的誇張手法,藝術的感人力量是強烈的,也是真切的。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簡析】:在路上遇見回京的使者,請他捎句話給家人不要掛念,這是人之常情,但通過詩人表達出來就深了一層,結句尤讓人覺得似含有無數悲辛。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評析】:這是寫景詩的名篇,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評析】詩是感傷世態炎涼的。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語極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遠歸。
【評析】即景抒情,構思精緻,語言精練,樸素秀美。前二句點明時間,後二句寫歸去情景。有一種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畫。鍾聲觸動思緒,歸影勾起歸意,詩人形象隱於詩外,表露寄託詩人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構成一種閑淡的意境。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解說】梅子黃時,家家戶戶都籠罩在煙雨之中。遠遠近近那長滿青草的池塘里,傳出蛙聲陣陣。已約請好的客人說來卻還沒有來,時間一晃就過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輕輕地敲擊著桌面,等著客人,只看到燈花隔一會兒就落下一朵……
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賞析】:詩的前兩句以李白、杜甫的詩為例來說理:「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李白、杜甫的詩歌萬古流傳,無人能與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偉大的詩篇,至今也覺得不新鮮了。可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國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現,他們各自的影響也不過幾百年而已。作者認為詩歌應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詩人在創作上應求變創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後面亦步亦趨
Ⅵ 七年級下冊課後十首古詩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解說】這四句寫景的小詩,自成一種格調.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哪」三字一氣連讀,在我們眼前,就會展現出一幅絕妙的圖畫,就會響起一曲優美的樂章.杜甫《絕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放眼四望,觸處生情,將不同的景物組合起來,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評析】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意境明朗,語言質朴,音韻流暢.詩從「峨眉山月」寫起,說明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季.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正應了秋高氣爽,月色皎潔的自然規律,月只「半輪」,使人進入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次句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示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第三句中的青年,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不免戀戀不舍.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明月畢竟不是故人,於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這是一首情意綿長的思鄉曲.詩人自己積淀於心中的故園之思是深沉的,被笛聲中的樂曲一觸發,便更是不可收拾,廣漠無際地延伸開來,彷彿充塞於整個洛陽城,洛城便成了思鄉的愁城.這是李白所特有浪漫的誇張手法,藝術的感人力量是強烈的,也是真切的.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簡析】:在路上遇見回京的使者,請他捎句話給家人不要掛念,這是人之常情,但通過詩人表達出來就深了一層,結句尤讓人覺得似含有無數悲辛.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評析】:這是寫景詩的名篇,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評析】詩是感傷世態炎涼的.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語極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遠歸.
【評析】即景抒情,構思精緻,語言精練,樸素秀美.前二句點明時間,後二句寫歸去情景.有一種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畫.鍾聲觸動思緒,歸影勾起歸意,詩人形象隱於詩外,表露寄託詩人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構成一種閑淡的意境.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解說】梅子黃時,家家戶戶都籠罩在煙雨之中.遠遠近近那長滿青草的池塘里,傳出蛙聲陣陣.已約請好的客人說來卻還沒有來,時間一晃就過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輕輕地敲擊著桌面,等著客人,只看到燈花隔一會兒就落下一朵……
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賞析】:詩的前兩句以李白、杜甫的詩為例來說理:「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李白、杜甫的詩歌萬古流傳,無人能與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偉大的詩篇,至今也覺得不新鮮了.可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國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現,他們各自的影響也不過幾百年而已.作者認為詩歌應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詩人在創作上應求變創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後面亦步亦趨
Ⅶ 求七年級下冊語文書課後十首古詩!!
七年級下冊語文書課後十首古詩:
1、《山中雜詩》——作者:吳均 (南朝)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釋義: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雲煙,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余暉的夕陽。鳥兒歡快地向房檐上飛去,潔白的雲兒竟然從窗戶里輕輕地飄了出來。
2、《竹里館》——作者:王維(唐)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釋義: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沒人知道我在竹林深處,只有明月相伴靜靜照耀。
3、《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釋義: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精亮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4、《春夜洛城聞笛》——作者:李白(唐)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釋義:是誰家的庭院,飛出幽隱的玉笛聲?融入春風中,飄滿洛陽古城。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樂曲,誰又能不生出懷戀故鄉的深情?
5、《逢入京使》——作者:岑參(唐)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釋義: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遠,思鄉的淚沾濕雙袖模糊面容。在馬上匆匆相逢沒有紙和筆,只托你給我的家人報個平安。
6、《滁州西澗》——作者:韋應物(唐)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釋義:我喜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黃鶯在幽深的樹叢中啼鳴。春潮夾帶著暮雨流的湍急,惟有無人的小船橫向江心。
7、《江南逢李龜年》——作者:杜甫 (唐)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釋義:岐王府第里時常相見,崔九堂前您的音樂多次聽聞。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風景,在落花時節又重逢李君。
8、《送靈澈上人》——作者:劉長卿(唐)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釋義:蒼翠的叢林掩映著竹林寺,遠遠地傳來黃昏的鍾鳴聲。身背斗笠在夕陽的映照下,正獨自沿著青山走向遠方。
9、《約客》——作者:趙師秀(南宋)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釋義:梅子黃時,家家都被籠罩在雨中,長滿青草的池塘邊上,傳來陣陣蛙聲。時間已過午夜,已約請好的客人還沒有來,我無聊地輕輕敲著棋子,震落了點油燈時燈芯結出的疙瘩。
10、《論詩》——作者:趙翼(清)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釋義: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如今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麼新意了。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華的詩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名氣都會流傳數百年(流芳百世)。
Ⅷ 七年級語文下冊十三首古詩詞
向無數英雄致敬,珍惜現在學習的機會,101教育初中小編整理了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十三首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十三首
1、泊秦淮
【作者】杜牧【朝代】唐代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2、竹里館
【作者】王維【朝代】唐代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望岳
【作者】杜甫【朝代】唐代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4、春夜洛城聞笛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5、己亥雜詩·其五
【作者】龔自珍【朝代】清代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6、晚春
【作者】韓愈【朝代】唐代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7、登飛來峰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代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8、約客
【作者】趙師秀【朝代】宋代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9、游山西村
【作者】陸游【朝代】宋代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0、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1、登幽州台歌
【作者】陳子昂【朝代】唐代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12、陋室銘
【作者】劉禹錫【朝代】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13、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作者】楊萬里【朝代】宋代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上述是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十三首內容,希望幫助同學們復習。
Ⅸ 求七年級下冊語文書課後古詩詞十首和所有文言文(古文) 有高懸賞!要全面的
1. 《蟬》 虞世南(第二冊P137)
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回非是藉秋風。
27 使至答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28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29
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