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怕作文,尤其農村學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學生與農村小學生在習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爭辯的事實。農村學生相較於城裡學生而言,他們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鮮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無法與城裡孩子相比;他們眼界狹小,可供閱讀的書籍匱乏,對於這些困境和現狀,相信每一個在農村從事過教育工作的人都會有更多的體會。筆者在農村小學擔任語文教師已有六七年的時間,在作文教學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謂煞費苦心而收效平平。從前每次在學生作文前,從選題到開頭結尾,從遣詞造句到謀篇布局,每個環節都指導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後換來的還是學生乾巴巴、令人沮喪的文字。在一次次失望和無可適從中我開始反思我所運用的指導方法是否最適合我指導的對象,其得到的答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訓練方法,運用在農村學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那麼如何做到,既能夠立足現有作文教學理論和成功方法的同時,又能夠在這些理論和方法中尋求突破,走出一條更有助於提高農村學生作文水平的訓練方法,這就是筆者多年來一直努力探詢的作文教學中的「循規」與「尋變」,在此將本人的思路和經驗提出與大家交流。
一、長篇短章,詞彙先行
「詞彙積累——作文訓練的基石。」 引導學生積累詞彙,讓學生在習作時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這點對於無論是城裡還是鄉下的語文教師,已不是什麼新鮮的做法。但同樣的「積累詞彙」,其實施過程城裡鄉下卻有著本質的不同。對於城區的小學生,老師要想讓學生積累詞彙,可能只要簡單的布置和適時的檢查這么簡單,然而在農村,那可要費些心思和體力的。
首先,學生從哪兒獲得詞彙的積累?農村孩子手中可供閱讀的書籍少之甚少。本人所在學校,初步調查發現每個學生手上平均沒有一本象樣的課外讀物,在這種狀況下讓學生去閱讀,去積累詞彙,不是紙上談兵是什麼?為此,我在班級中增設了「班級圖書角」,把學校閑置的舊書架拿來放在班級教室的一角,讓學生盡可能地把個人的藏書拿到這里來,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將給學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業,那就是讓家長給自己買一兩本有意的課外書籍,甚至還推薦性地開出書目,從而使家長們由沒有習慣為孩子買書變成一種自覺的習慣。通過幾個學期的堅持,圖書角里的圖書已經相當可觀了,極大地克服了農村孩子可供閱讀的書籍少的不足。
其次,對於積累的詞彙的理解、分類、優化和運用能力,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也有很大差距。由於城市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較高,他們在這項工作中充當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農村孩子在積累詞彙的過程中幾乎失去家長的作用,如果老師在這當中又缺少科學合理的指導和監督力度,那麼詞彙積累只能變成徒有形式的做法。因此我找到了幾個行之有效的辦法。第一,專門開設閱讀課,臨場指導閱讀;第二,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每星期、每月評出「閱讀之星」、「詞彙大王」等,同時注意遏制學生積累中的片面貪多求次情況;第三,積累的詞語佳句要讓學生盡量理解,平時通過多和學生溝通,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義,用自己的感情朗讀詞彙等做法,強化了學生對詞彙的理解,培養了語感。
二、題材拓展,農村娃也可寫城市事,國家事
筆者在網上曾研讀過一篇題為《農村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出路》一文,作者提出的作文題材出路就是:寫農村景色、寫農村語言、寫農村生活、寫農村變化。乍看上去,似乎是些不錯的點子,可仔細想來,難道農村學生的作文只要把農村的一切寫好就大功告成了嗎?現階段在整個教材普遍帶有城市化傾向的形勢下,必然要求農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寫、會寫除農村以外的事物。可農村孩子生活中接觸的新鮮事物少,眼界狹小的的客觀事實,成為阻礙學生作文題材豐富性,多樣性的最大頸瓶。怎麼辦?思來想去,農村孩子最熱衷的事情莫過於就是看電視,電視成為他們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聞的價值也許正是我所尋求的拓寬學生作文題材的最好出路,並且筆者也的的確確為這個所謂的「新聞引路」構思摸索了近四年時間。
首先,培養學生關注新聞的熱情。經常利用班會,自習課等時間,開展「會聲會色說新聞」、「新聞小博士」等活動,而到了高年級後期,還增加了帶有評議性質的「今日新聞之我見」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密切了新聞和學生間的聯系,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視野。
其次,老師參與其中,事半功倍。學生對於新聞的搜集不免有著方方面面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搜集渠道單一;新聞素材有些大而不著邊際,有些小而索然無味。要克服這些不足,這時教師就有必要參與其中。我經常從報刊、電視、網路中搜捕一些生活氣息強的新人新事,然後與學生交流。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以新聞的方式拓展題材的做法,已經小有碩果,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在筆下寫出新鮮事物,這讓筆者尤感欣慰。
三、模仿入門,例文作文教學法
有人提出,作文訓練應當經歷「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階段,本人對此非常贊同。那麼如何做到「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呢,這就要發揮例文的強大作用。在長期的工作中,筆者總結了一套尤其適合農村小學生的例文作文教學法,現用一具體實例來談談。有個「××人二三事」的作文習作,在指導前我在網上一下找了23個各具特色的同類型的例文,然後運用「農遠」的多媒體資源,在電腦中將它們逐一出示,對每篇例文條分縷析,層層駁繭,重點放在講解例文特點,分析作者如何圍繞人物選事,最後把所有例文概括成四類結構類型。由以上例文的講解指導,從而生成建設性的指導方案:
這種例文作文教學方法看似老套而又缺少創造性,而它在小學作文訓練的初、中期卻非常有效,它可以運用在每次作文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上手,但這種方法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智慧。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它有著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作為一名鄉村小學教師,在作文教學這方面我很慶幸自己在「循規」中不忘「尋變」,從而找出一種適合自己教育對象的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往往視作文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愛寫、不會寫。提到作文,許多學生唉聲嘆氣。作文難,難在哪裡呢?難在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那麼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消除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願意寫作、樂於寫作呢?
一、注重積累,通過多種渠道豐富作文內容
(一)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日記的內容很廣,自己的喜怒哀樂、所見所聞都可通過日記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可以給學生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比如:結合農村小學生的實際,可讓他們動手植樹、養花、種菜,也可以飼養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然後把栽種或飼養的過程以日記的形式寫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既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又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寫起作文來有話可說、有情可抒。這樣長期訓練,學生的寫作興趣會逐漸被激發起來,寫作素材也會逐漸豐富起來。
(二)通過平時的課內外閱讀來積累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在教學中要牢固樹立閱讀為寫作服務的思想,把閱讀教學始終貫穿於作文教學之中。無論是低年級的用詞說話、看圖說話,還是中高年級的讀段、寫段和寫一篇完整的作文,這一系列的作文訓練,都要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把閱讀中的作文知識有效、合理地切入,通過導讀、課例、讀寫例話、基礎訓練這一個個訓練環節,來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
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為妙手,就得有得有廣泛的閱讀。農村的小學生所處條件有限,腦海中的詞彙單一,往往表達非所想。為了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豐富詞彙的積累,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採取以下的做法:鼓勵學生積極借閱圖書室的圖書進行閱讀,另外利用每周的課外活動時間安排全班學生進行課外自主閱讀。為了避免學生讀書的盲目性,使課外閱讀能真正落到實處,每次讓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根據學生認知水平、興趣愛好讓學生選好書,然後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讓他們運用所學的讀書方法進行有目的地廣泛閱讀。同時,讓學生每人准備一個「采蜜本」,鼓勵學生把課外讀物中的優美詞句、精彩片段摘抄下來,也可把對文中主人公的評價及自己讀完後的感受寫出來,隨時翻閱欣賞、細細品味。最後每月開展一次「讀書成果匯報」活動,在活動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來相互交流、欣賞,激發了學生讀書興趣,樹立了讀書信心,享受到了讀書帶來的成就與快樂。這樣長期堅持,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寫起文章來,那些優美詞句就如泉水般湧出,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二、堅持以「說」促「寫」,穩步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這種不平衡性表現在語言方面則是口頭語言的發展先於書面語言的發展。抓住這一特點,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要充分發揮學生說這一優勢,讓學生先說多說,說全說細,在說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去寫。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為孩子創造演講的機會。教師利用每天10分鍾的早自習時間,讓學生輪流上台「自由講話」,內容不限,所見、所聞、所感都可以。但說話時間由短到長,說話要求也是由易到難,分時間段逐步深入。通過這個活動的堅持開展,筆者發現班上原本內向的幾個女生到後來上台時臉不再紅了,聲音也洪亮了,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把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作文直接掛鉤,由觀察到說話、由說到寫,讀寫結合、以說促寫,不斷協調說與寫的關系,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自然會得到穩步提高。
三、重視作文的評改,讓學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寫作文難,批改作文更難」。詳細批改,工作量又太重;簡單批改,又怕達不到效果。那麼如何讓學生對作文產生濃厚興趣?如何使作文批改更有效?筆者認為師生不應把作文當成孤立的個體,而應把它作為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把作文批改看作是一種閱讀的交流、一種心靈的溝通。讓學生參與到作文批改中,讓作文批改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流的場地。
在評改學生作文時,可以採取兩種方式:自主評改、交互評改。學生自改,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成為作文批改的主人。當然老師在讓學生自改作文前應進行指導,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對照題目,看自己的內容是否切題;其次,讓學生檢查文章的條理、詳略的處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實具體;再次,檢查是否有病句或錯別字;最後,看看採用修辭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學生自改後,小組同學參與互改,筆者發現小組同學在互改交流中,無拘無束、樂於交流,敢於闡述自己的見解,哪怕是一個小問題他們也會爭得面紅耳赤。他人評價時,無疑能讓自己大受啟發,以廣闊的視野對習作進一步修改;評價他人時,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鑒,吸取他人的閃光點。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既利於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習慣又使學生在自改作文中嘗到了「自改成果」,教師也能從精批細改的主體地位中脫離出來,成為作文批改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交給批改的方法,給學生以指導。既促進大家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小學作文教學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努力讓學生對作文由「厭」寫變「樂」寫,由被動變主動,由低效變高效,使學生能快樂作文,快樂成長。
② 論文:如何抓好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分析原因有很多方面,當了一名名副其實的鄉村小學教師,我所教的班級參加了版全區組織的知識測查權。這樣課堂上才能應用自如,同城市小學相比。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死啃書本的教法產生了質疑。僅以我個人粗淺閱歷和只有幾年的教學實踐實難給出一個圓滿的答案我是一名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凡事預則立。在幾年的教育教學生涯中,又有一種責任和一吐為快的沖動促使我不得不把心裡的一些想法說出來。從小就對農村語文教學讀死書,願與大家一起探討。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低造成的。但是。小學語文教學也不例外。要求每一位教師在上課前必須做好精細的准備工作,語文成績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盡管成績比較理想、憑著想徹底改變農村教育現狀的想法、語文都取得了全區村小的第一名,為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2008年,數學,我不斷地探索著、實踐著,權且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吧。長大後,不預則廢」,我回到了家鄉。1課前准備要充分俗話說。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已成為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一個緊迫任務,完成符合自己實際的教學設計。然而,把准備的內容書面化
③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農村小學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問題意識
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切發明創造的基礎。好問是孩子的天性。沒過著名學者布魯巴克也很精闢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切實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創新中學習,是學生的素質得以全面發展。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就忽略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常常是一堂死氣沉沉的教師演說課或是華而不實的氣氛活躍的,老師和學生的一問一答。因此,我認為要使現代教學設備不齊全的農村小學語文課堂真正的活起來,必須在語文教學中激活和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激發好奇心,使學生想問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創新的潛在動力,是創新意識的萌芽。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強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對新出現的情況和新發生的變化及時作出反應。發現問題,並追根尋源、激發思考、引起探索慾望,開始創新活動。因此,我根據小學生這一特點,激起學生研究問題的濃厚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引出探索的慾望。如:我在上《草船借箭》這課時,抓住借字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借其實是騙,為什麼偏偏用借呢?通過分析使學生明白這里用借不但點出諸葛亮的聰明、智慧,而且暗示了這箭在後來作戰時還要還給曹操。也就是曹軍造箭射自己。 二、為學生創造環境,讓學生樹立信心,敢於發問 在語文課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要使學生敢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 1、創設積極寬松的教學情境。在農村語文課堂上,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沒有討論、交流、課堂死氣沉沉,我這幾年嘗試著,與學生多進行情感交流,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沒有害怕感而敢於從寬松和諧的環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2、創設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一種心理上的安全和愉悅,為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提供良好的心理條件。教師要平等地對待學生,給每個學生的提問投以微笑,關注和點頭,允許他們在教師講授的過程中插話。引導學生敢於對教師、書本上的觀點,提出質疑,要積極提倡學生標新立異、勇於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地思考問題。允許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辯論,讓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質疑促思。 三、教給方法、使學生會問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更困難可見提問並不容易。學生從敢問到會問,有一個培養和提高的過程。需要教師的示範和引導。 1、以問引文。教師的提問要有啟發性,要抓住關鍵之處。這樣能夠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中矛盾之處的注意。從而產生相關疑問。 2、提供範例。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學生喜歡模仿的又是教師的行為方式,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提問的角度、思路、方法方面給學生提供範例。善於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勤於思考、敢於想像猜測,對同一個問題多層面,多視角地去觀察、分析和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探因求果、正反對比、逆向思維、突破定勢等方法,提出來具有創新性的問題,長期潛移默化,學生便會由原來的被提問變為主動提問。 3、變課堂的縱向提問為橫向提問。所謂橫向提問就是在課堂上問題不是由教師提出,而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再由學生通過思考來自行解決的一種提問方法。由於提問者與回答者在課堂教學中都具有同等的學習者地位,因此這種提問方法與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縱向提問相比,可以使學生比較容易地消除在課堂回答過程中的緊張感,能為推動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和發現問題,敢議論問題和提出問題,善於回答問題和分析問題創造了條件,使學生有機會在一種既無拘束又較熱烈的教學環境中提出問題、回答問題。 四、提高認識、使學生善問。 善問是在學生有主動提問意識基礎上的更高的要求,是敢問、會問的進一步提高,善問是要問得當,問得明、問得妙。 問得當,是指當問之處才問,不要一有疑就問,每疑必問,應當經過充分的思考確實有疑問再提問。那些通過自己的努力,或通過查工具書、向別人咨詢、與同學互相討論便能得以解決的問題,則不必提問。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題、敢問、會問、善問、並且把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及時納入教學思路之中,這樣既加強訓練的針對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農村語文課堂教學,不管用何種方法,都必須符合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思維和語言為核心,以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為根本目的。
④ 如何教學農村小學語文寫字教學論文
[yǔ制 wén] 語文 (語言和文學的簡稱) 編輯是語言和文學及文化的簡稱。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此解釋概念較狹窄,因為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通俗的說,語言就是說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