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七年級語文上冊短文兩篇教案

七年級語文上冊短文兩篇教案

發布時間:2021-03-04 05:22:04

A. 人教版 七年級語文上冊 3.短文兩篇

1.那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為了生命的延續,必須好好的活著回。哪管是90年,90天,答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
2.對於人們來說,秋天是金色的,是快樂的,是個豐收的季節,但是對於蟬來說,卻是黑色的,因為蟬即將在秋天結束他的生命(蟬只活一個夏天)!
3.文章開頭就用(知知不休)和(煩)兩個詞語表明作者對蟬的態度.
作者先說自己很討厭蟬,然後聽了朋友的話,改變了看待蟬的看法.說明作者被蟬感動了.這樣寫可以和下文做一個明顯的對比.

B. 七年級上冊語文詞語手冊第7課短文兩篇內容 急用啊!!!!!!!!!

行道樹

張曉風

我們是一列樹,立在城市的飛塵里。

許多朋友都說我們是不該站在這里的,這一點,其實我們知道得比誰都清楚。我們的家在山上,在不見天日的原始森林裡。而我們居然站在這兒,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我們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涼涼的雲。而我們呢?我們惟一的裝飾,正如你所見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煙塵。

是的,我們的命運被安排定了,在這個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城市裡,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但你們盡可以節省下你們的同情心,因為,這種命運事實上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否則我們不必在春天勤生綠葉,不必在夏日獻出濃陰。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整個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紅燈綠酒。而我們在寂靜里,我們在黑暗裡,我們在不被了解的孤獨里。但我們苦熬著,牙齦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們就站成一列致敬。無論如何,我們這座城市總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陽!如果別人都不迎接,我們就負責把光明迎來。

這時,或許有一個早起的孩子走了過來,貪婪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這就是我們最自豪的時刻了。是的,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於污濁了,但我們仍然固執地製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

第一次真好

周素珊

路過人家的牆下,偶一抬頭,看見一棵結實累累的柚子樹。一顆顆碩大的黃綠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頭。這景色不見得很美,卻是一幅秋日風情畫。

我是個生長在都市,從來不曾享受過田園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樹以外,所有結實累累的果樹,都只能夠在圖畫、照片、電視和電影中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這棵果實如此豐碩的柚子樹,霎時間,心頭充滿了喜悅與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細細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給你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幾年前,家中第一次養了一籠十姊妹。當母鳥第一次生下了幾顆玲瓏剔透,比小指頭還小的鳥蛋以後,我和孩子們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鳥孵出來。有一天,我們正在吃午飯,孩子忽然大叫:「小鳥孵出來了。」我驚喜地走到鳥籠邊一看,在鳥巢裡面的所謂小鳥,只是兩團小小的粉紅色肉球,僅僅具有鳥的雛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幾根毛,兩只黑黑的眼睛卻奇大。第一次看到剛孵出來的雛鳥,但覺它們的樣子很難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飯。可是,等到它們漸漸長大,羽毛漸豐,一切都具體而微〔具體而微〕整個形體都已經具備了,只是比較微小而已。以後,我喜愛它們又甚於那些老鳥。

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第一次去露營,第一次動手做飯,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看見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鉛字印出來……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願你珍重第一次.
短文兩篇》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暘、姮、皓、浸」等字詞。
2.檢索作者生平資料,感知課文內容。
3.把握作者意圖,理解神話傳說「誇父追日」「姬娥奔月」在本文中的特殊含義。
能力目標
1.強化誦讀,在朗讀訓練的同時體會作品音韻的美感。
2.品評關鍵語句,培養對作品直觀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情感目標
思考文中表現的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導學生追求積極奮發、堅韌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學重點
1.加強誦讀,培養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兩篇短文的精神實質及其時代意義。
教學難點
1.把握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意。
2.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抽繹出文章的情感脈絡。
教學設計思路
《日》和《月》是兩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詩,散發著作者憂郁而熱情的青春氣息。文章誦讀起來很有一種音韻的美感。教學中引導學生誦讀,理解課文的主旨,培養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教師引導、點撥文意,為學生創設寬松的討論環境,誘發對課文的不同理解,並鼓勵他們表達出來。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點撥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多媒體顯示巴金像)
同學們,對於世紀老人巴金,人們敬重他高尚的理想、無私的奉獻精神和無情自剖的勇氣,他曾經說過:「我有一個信仰,我願意人知道它;我有一顆心,我願意人了解它。我寫文章,就為著想把自己的一切放在那裡面給人看個仔細。」他是用文字為自己塑像,那是一株繁花滿枝的生命之樹。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頗能顯示他藝術風格的優美散文詩《日》和《月》,去感受浸蘊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動人風采。
(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
同學們,對於「誇父追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話傳說,我們耳熟能詳。當代著名作家巴金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完成的散文詩《日》和《月》中,則賦予了它們別樣的深意。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這兩篇短文,去感受作者心靈的無限風光。
(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巴金簡介(投影)
巴金,現、當代著名文學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1904年生於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巴金自稱是「五四的產兒」,少年和青年時代接受了「五四」的科學民主思想,還赴法國留過學。巴金是反帝反封建的不屈戰士、熱情的愛國主義者,文學上取得巨大的成就。1927年寫成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巴金的筆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集記》《還魂草》《龍·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後出版了《隨想錄》,引起巨大反響。巴金對中國現代小說和散文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也為我國散文詩的發展作出了重要努力。他曾翻譯過屠格涅夫的五十一章散文詩作品,並在自己主編的刊物和叢書上熱情鼓勵散文詩創作。《日》和《月》選自他的散文隨筆集《龍·虎·狗》。
2.學生回顧、講述「誇父追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話傳說。
(多媒體顯示)
(1)「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腸谷,渴死。」(《山海經》)
(2)「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姬娥竊之,奔月宮。」(《淮南子》)
三、內容研習
1.學生默讀課文,理解、積累生字。
(投影)
暘(yánɡ):日出。
姮(hénɡ)娥,即嫦娥。
皓(hào)月:明亮的月亮。
2.播放配樂朗讀材料,充分營造課堂氣氛,讓學生胸有詩境。
3.指名學生感情朗讀課文。教師適當點評後,學生齊聲朗讀。
4.學生自由朗讀,畫出文中的關鍵性詞語並思考其含義。
教師提示:如「日」「飛蛾」「誇父」「月」「姮娥」。
合作研討:
(1)作者寫「日」,卻用主要篇幅來贊美飛蛾撲火,這是為什麼?
(2)在敘述完誇父,飛蛾之後,為什麼作者忽然筆鋒一轉,說起了「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
(3)如何理解「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
(4)文中寫道:「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聯系特定的時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人生追求?
(5)月亮在文中帶給作者的突出感覺是什麼?你是通過哪些描寫體會出來的?
(6)「月的光是死的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為什麼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傳說?
(8)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寫冷,卻同樣提到了光和熱:把兩文貫通起來,你對作品的主題有什麼深一層的理解?
學生小組研討、交流,教師隨機給予協助和引導:
(1)因為這里的飛蛾已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生物,它寄託了作者的理想,它成為了一種象徵,是為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徵,作者寫的雖然是「日」,但主要表達的卻是飛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熱的行為。
(2)因為前面所說的誇父和飛蛾都是為了後面的鋪墊而產生的,目的是引出後面這句話,這才是作者要表達的重點,為著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3)這是本文要表達的中心,正是為了整個世界的光明和熱力;才會有飛蛾、誇父的犧牲行為,他們熱烈追求光和熱的行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嚮往,一方面也是為了整個世界不被黑暗所籠罩。
(4)《日》和《月》都是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中華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場,不惜犧牲。作者以飛蛾、誇父的追求光和熱,象徵志士仁人的為祖國轟轟烈烈獻身,贊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人。
(5)月亮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文中多處提到,如「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
(6)作者在前面已經用了很多語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於是在這里才會說出這句話,他表達了作者對光和熱的一種嚮往和渴求,與前面所寫的《日》有了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學家那樣只是歌頌月亮,贊美月亮。
(7)因為姮娥也是為了某種理想,為了可以改變月光的冰冷,為了使這個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雖然作者用的是疑問的語氣,但是在姮娥和身上,作者也寄託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8)冷和熱是一種極強烈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之下,特徵才會更加明顯突出,這就是為什麼作者會在不同的兩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樣的東西,正因為對光和熱的嚮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將兩篇文章貫通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裡,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5.拓展延伸。文中寫月的清冷的意境,使你聯想到古詩文中的哪些詩句?
學生回答,教師歸結:
這種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蘇軾的「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李商隱的「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等。
6.師生齊聲誦讀,體味課文的深意。
四、課堂小結
巴金的散文詩《日》和《月》,以樸素無華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點「睛」,哲理的思考與詩意的描繪水乳交融,崇高的美學理想給人以啟迪和教誨。論及巴金的散文創作,《文學評論》中所載姚春樹的一段話能夠引領我們更好地走進巴金的作品,他說:「對光和熱的贊美,對生命力的贊美,對探索者和殉道者的贊美,對漫漫長夜和嚴冷寒夜的憎惡,這就是巴金散文中反復出現的四組意象系列,這構成巴金散文憂郁而熱情的青春氣息。」
五、課堂練習
1.口頭作文,談談你對本文的學習感受。
2.運用象徵的手法,寫出以下詞語可以寄寓的象徵義。
例:燈光——象徵光明、希望和勝利。
綠色—___________;白色—__________;紅色—__________;
白鴿—___________;玫瑰—__________;大地—__________;
風帆—___________;
答案:略

C.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書上第三課短文兩篇全文,急用啊

貝殼[⑥]席慕蓉
在海邊,我撿起了一枚小小的貝殼.
貝殼很小,卻非常堅硬和精緻.迴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或深或淺的小點.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在每一個小點周圍又有著自我一圈的復雜圖樣.怪不得古時候的人採用貝殼來做錢幣!在我手心裡躺著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捨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
在海邊撿起這一枚貝殼的時候,裡面曾經居住過的小小柔軟的肉體早已死去,在陽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貝殼中生命所留下來的痕跡已經完全消失了.但是,為了這樣一個短暫和細小的生命,為了這樣一個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啊!
比起貝殼里的生命來,我在這世間能停留的時間和空間是不是更長和更多一點呢?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呢?
請讓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來吧.
在千年之後,也許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復觀看,反復把玩,並且會忍不住輕輕地嘆息:「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
蟬[①]小思
今年,蟬鳴得早.杜鵑花還沒零落,就聽見斷續的蟬聲了.近月來,窗外蟬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
一天,在樹下拾得一隻病蟬,透明的翅收斂[②]了,身軀微微顫動,沒有聲響.它就是曾知知不休的在樹上過日子的小東西.那麼小,卻那麼響,竟響徹一個夏天!曾這樣問:何必聒聒[③]?那隻不過是夏天罷了!
朋友說:知道么?它等了17[④]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中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
17年埋在泥中,出來就活一個夏天,為什麼呢?
朋友說:那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
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
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⑤]了那煩人的聒聒!

D.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3課短文兩篇內容 急用呀!!!!

蟬小思

今年,蟬鳴得早。杜鵑花還沒有零落,就聽見斷續的蟬聲了。近月來,窗外的蟬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
一天,在樹下拾得一病蟬,透明的翅收斂了,身軀微微顫抖,沒有聲響。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在樹上過日子的小東西。那麼小,卻那麼響,竟響徹一個夏天!曾這樣問:何必聒聒?那隻不過是一個夏天罷了!
朋友說:知道嗎?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中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
17年埋在泥土中,出來就活一個夏天,為什麼呢?
朋友說:那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為了生命的延續,必須好好的活著。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
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
斜陽里,想起秋風的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貝殼 席慕容

在海邊,我撿起一枚小小的貝殼。
貝殼很小,卻非常堅硬和精緻。迴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或深或淺的小點。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在每個小點周圍又有自我一圈的復雜圖樣。怪不得古時候的人採用貝殼來做錢幣!在我手心裡躺著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捨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
在海邊撿起這一枚貝殼的時候,裡面曾經居住過的小小柔軟的肉體早已死去,在陽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貝殼中生命所留下的痕跡已完全消失了。但是,為了這樣一個短暫和細小的生命,為了這樣一個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啊!
比起貝殼里的生命來,我在這世間能停留的時間和空間是不是更長和更多一點呢?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一絲不苟呢?
請讓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來吧。
在千年之後,也許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復觀看,反復把玩,並且會忍不住輕輕地嘆息:
「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

E. 七年級語文 第七課短文兩篇

行道樹

張曉風

我們是一列樹,立在城市的飛塵里。

許多朋友都說我們是不該站在這里的,這一點,其實我們知道得比誰都清楚。我們的家在山上,在不見天日的原始森林裡。而我們居然站在這兒,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我們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涼涼的雲。而我們呢?我們惟一的裝飾,正如你所見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煙塵。

是的,我們的命運被安排定了,在這個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城市裡,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但你們盡可以節省下你們的同情心,因為,這種命運事實上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否則我們不必在春天勤生綠葉,不必在夏日獻出濃陰。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整個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紅燈綠酒。而我們在寂靜里,我們在黑暗裡,我們在不被了解的孤獨里。但我們苦熬著,牙齦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們就站成一列致敬。無論如何,我們這座城市總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陽!如果別人都不迎接,我們就負責把光明迎來。

這時,或許有一個早起的孩子走了過來,貪婪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這就是我們最自豪的時刻了。是的,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於污濁了,但我們仍然固執地製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

第一次真好

周素珊

路過人家的牆下,偶一抬頭,看見一棵結實累累的柚子樹。一顆顆碩大的黃綠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頭。這景色不見得很美,卻是一幅秋日風情畫。

我是個生長在都市,從來不曾享受過田園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樹以外,所有結實累累的果樹,都只能夠在圖畫、照片、電視和電影中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這棵果實如此豐碩的柚子樹,霎時間,心頭充滿了喜悅與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細細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給你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幾年前,家中第一次養了一籠十姊妹。當母鳥第一次生下了幾顆玲瓏剔透,比小指頭還小的鳥蛋以後,我和孩子們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鳥孵出來。有一天,我們正在吃午飯,孩子忽然大叫:「小鳥孵出來了。」我驚喜地走到鳥籠邊一看,在鳥巢裡面的所謂小鳥,只是兩團小小的粉紅色肉球,僅僅具有鳥的雛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幾根毛,兩只黑黑的眼睛卻奇大。第一次看到剛孵出來的雛鳥,但覺它們的樣子很難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飯。可是,等到它們漸漸長大,羽毛漸豐,一切都具體而微〔具體而微〕整個形體都已經具備了,只是比較微小而已。以後,我喜愛它們又甚於那些老鳥。

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第一次去露營,第一次動手做飯,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看見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鉛字印出來……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願你珍重第一次.
短文兩篇》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暘、姮、皓、浸」等字詞。
2.檢索作者生平資料,感知課文內容。
3.把握作者意圖,理解神話傳說「誇父追日」「姬娥奔月」在本文中的特殊含義。
能力目標
1.強化誦讀,在朗讀訓練的同時體會作品音韻的美感。
2.品評關鍵語句,培養對作品直觀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情感目標
思考文中表現的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導學生追求積極奮發、堅韌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學重點
1.加強誦讀,培養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兩篇短文的精神實質及其時代意義。
教學難點
1.把握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意。
2.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抽繹出文章的情感脈絡。
教學設計思路
《日》和《月》是兩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詩,散發著作者憂郁而熱情的青春氣息。文章誦讀起來很有一種音韻的美感。教學中引導學生誦讀,理解課文的主旨,培養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教師引導、點撥文意,為學生創設寬松的討論環境,誘發對課文的不同理解,並鼓勵他們表達出來。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點撥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多媒體顯示巴金像)
同學們,對於世紀老人巴金,人們敬重他高尚的理想、無私的奉獻精神和無情自剖的勇氣,他曾經說過:「我有一個信仰,我願意人知道它;我有一顆心,我願意人了解它。我寫文章,就為著想把自己的一切放在那裡面給人看個仔細。」他是用文字為自己塑像,那是一株繁花滿枝的生命之樹。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頗能顯示他藝術風格的優美散文詩《日》和《月》,去感受浸蘊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動人風采。
(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
同學們,對於「誇父追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話傳說,我們耳熟能詳。當代著名作家巴金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完成的散文詩《日》和《月》中,則賦予了它們別樣的深意。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這兩篇短文,去感受作者心靈的無限風光。
(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巴金簡介(投影)
巴金,現、當代著名文學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1904年生於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巴金自稱是「五四的產兒」,少年和青年時代接受了「五四」的科學民主思想,還赴法國留過學。巴金是反帝反封建的不屈戰士、熱情的愛國主義者,文學上取得巨大的成就。1927年寫成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巴金的筆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集記》《還魂草》《龍·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後出版了《隨想錄》,引起巨大反響。巴金對中國現代小說和散文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也為我國散文詩的發展作出了重要努力。他曾翻譯過屠格涅夫的五十一章散文詩作品,並在自己主編的刊物和叢書上熱情鼓勵散文詩創作。《日》和《月》選自他的散文隨筆集《龍·虎·狗》。
2.學生回顧、講述「誇父追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話傳說。
(多媒體顯示)
(1)「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腸谷,渴死。」(《山海經》)
(2)「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姬娥竊之,奔月宮。」(《淮南子》)
三、內容研習
1.學生默讀課文,理解、積累生字。
(投影)
暘(yánɡ):日出。
姮(hénɡ)娥,即嫦娥。
皓(hào)月:明亮的月亮。
2.播放配樂朗讀材料,充分營造課堂氣氛,讓學生胸有詩境。
3.指名學生感情朗讀課文。教師適當點評後,學生齊聲朗讀。
4.學生自由朗讀,畫出文中的關鍵性詞語並思考其含義。
教師提示:如「日」「飛蛾」「誇父」「月」「姮娥」。
合作研討:
(1)作者寫「日」,卻用主要篇幅來贊美飛蛾撲火,這是為什麼?
(2)在敘述完誇父,飛蛾之後,為什麼作者忽然筆鋒一轉,說起了「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
(3)如何理解「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
(4)文中寫道:「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聯系特定的時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人生追求?
(5)月亮在文中帶給作者的突出感覺是什麼?你是通過哪些描寫體會出來的?
(6)「月的光是死的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為什麼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傳說?
(8)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寫冷,卻同樣提到了光和熱:把兩文貫通起來,你對作品的主題有什麼深一層的理解?
學生小組研討、交流,教師隨機給予協助和引導:
(1)因為這里的飛蛾已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生物,它寄託了作者的理想,它成為了一種象徵,是為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徵,作者寫的雖然是「日」,但主要表達的卻是飛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熱的行為。
(2)因為前面所說的誇父和飛蛾都是為了後面的鋪墊而產生的,目的是引出後面這句話,這才是作者要表達的重點,為著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3)這是本文要表達的中心,正是為了整個世界的光明和熱力;才會有飛蛾、誇父的犧牲行為,他們熱烈追求光和熱的行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嚮往,一方面也是為了整個世界不被黑暗所籠罩。
(4)《日》和《月》都是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中華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場,不惜犧牲。作者以飛蛾、誇父的追求光和熱,象徵志士仁人的為祖國轟轟烈烈獻身,贊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人。
(5)月亮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文中多處提到,如「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
(6)作者在前面已經用了很多語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於是在這里才會說出這句話,他表達了作者對光和熱的一種嚮往和渴求,與前面所寫的《日》有了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學家那樣只是歌頌月亮,贊美月亮。
(7)因為姮娥也是為了某種理想,為了可以改變月光的冰冷,為了使這個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雖然作者用的是疑問的語氣,但是在姮娥和身上,作者也寄託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8)冷和熱是一種極強烈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之下,特徵才會更加明顯突出,這就是為什麼作者會在不同的兩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樣的東西,正因為對光和熱的嚮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將兩篇文章貫通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裡,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5.拓展延伸。文中寫月的清冷的意境,使你聯想到古詩文中的哪些詩句?
學生回答,教師歸結:
這種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蘇軾的「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李商隱的「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等。
6.師生齊聲誦讀,體味課文的深意。
四、課堂小結
巴金的散文詩《日》和《月》,以樸素無華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點「睛」,哲理的思考與詩意的描繪水乳交融,崇高的美學理想給人以啟迪和教誨。論及巴金的散文創作,《文學評論》中所載姚春樹的一段話能夠引領我們更好地走進巴金的作品,他說:「對光和熱的贊美,對生命力的贊美,對探索者和殉道者的贊美,對漫漫長夜和嚴冷寒夜的憎惡,這就是巴金散文中反復出現的四組意象系列,這構成巴金散文憂郁而熱情的青春氣息。」
五、課堂練習
1.口頭作文,談談你對本文的學習感受。
2.運用象徵的手法,寫出以下詞語可以寄寓的象徵義。
例:燈光——象徵光明、希望和勝利。
綠色—___________;白色—__________;紅色—__________;
白鴿—___________;玫瑰—__________;大地—__________;
風帆—___________;
答案:略

該文章轉自[中國語文教學資源網]:http://www.edo.com/ziyuan/0604/12210.asp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語文上冊短文兩篇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