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十課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十課

發布時間:2020-12-15 15:18:41

『壹』 跪求七年級上冊語文書第十課

第一課是在山的那邊吧

論語.十則吧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內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容(yùn),不亦君子乎?」(《學而》)

『貳』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10課都說了那些做人的道理

35 贊同7| 評論 2011-10-23 17:12 熱心網友
我是路人……來打醬油……想寫好作文就自己編…… 贊同5| 評論 2011-10-23 19:32 熱心網友
iwejseijifsfpsefpes第四藕絲 wciwe9cwqe7嗎,嗎說的沙發沙發沙發沙發沙發沙發沙發沙發 贊同3| 評論 2011-10-23 20:05 熱心網友
你可以舉出一種污染的例子,再寫建議,我也不太清楚。。。。。。。。。。。。。。。。。。 贊同3| 評論 2011-10-23 21:11 Jason丶傑 | 二級
建議書

罪惡的人類:
如今十分發達的地球,雖然環境情況看起來十分樂觀,但是卻有十分重大的隱患,這都是人為製造出來的,:大肆砍伐樹木、建立化工廠、胡亂排放有害液體。「對人類威脅較大的氣體,世界每年的排放量達6億多噸。。。。。;估計到下個世紀中葉,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臨沙漠化的危險,每年有6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脅著60多個國家。。。。。」看見這一組組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人類,你們有何感想?從2300萬年到1800萬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現到現在人類高度發達的文明時代,對於每個人從未停止過的索取,大自然都是「有求必應」的,這更滋長了人類的貪欲。
舉一個例子:我國的木蘭溪,在50年代初本是一個清澈見底的河流,但現在它已是魚蝦絕跡的污河,又為我們的地球母親添多一道疤痕。這,不是給人類重重地敲響了警鍾嗎?
由此,我鄭重地向仍未覺悟的人們建議:
第一,人類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須尊重自然。對於改造自然理應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闊斧,勇於實踐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與自然協調發展,決不能重蹈西方發達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覆轍。
第二,要從我做起,首先選擇有利於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們的家園、善待地球,共創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1。節約資源 減少污染
(1)節水為榮,隨時關上水龍頭,防止滴漏。
(2)慎用清潔劑,盡量用肥皂,減少洗滌劑中的化學物質對水的污染。
2。綠色消費 環保選擇
(1)用無鉛汽油、無鎘鉛電池、無磷洗滌劑,減少水與空氣的污染。
(2)購買低砩家用製冷器具、無砩發用摩絲,減少對臭氧層的污染。
3。重復使用 多次利用
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減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備購物口袋或提籃。
4。分類回收 循環再用
不亂丟棄廢電池、廢塑料等垃圾、廢物;將垃圾分類投放,變廢為寶,使資源循環再生,造福人類。
5。保護自然 萬物共存
不獵殺、使用珍稀動物和受保護的動物,關愛與保護野生動植物;植樹造林,愛護我們身邊的每一寸綠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樹木。
6。講究衛生 保護環境
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不製造噪音。
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倡導同學門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也建議叔叔阿姨們加入我們的隊伍中來,為保護環境、造福後代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為:保護環境,刻不容緩!贊同
2 贊同12| 評論 2011-10-25 12:42 熱心網友
DSB 贊同5| 評論 2011-10-25 17:51 熱心網友
第二點:生活中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破壞家園的不良行為

資源浪費日常最容易接觸到的就是物質資源浪費和非物質浪費兩種
物質性浪費最常見,如飲食浪費(日常生活水源和食物),能源浪費(如無節制的電、氣類浪費),功用性浪費(如一次性用品等),閑置型浪費(大方面如土地閑置,小的方面如舊電器不用,兩三個手機……)等等
非物質浪費一般是指技術性浪費,政策性浪費,人才浪費等等,這個生活中普通人不容易接觸
環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工廠、作坊排出的廢煙、廢氣、廢水、廢渣和噪音;
2〕人們生活排出的煙、氣、噪音、臟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車輛、輪船、飛機等〕排出的廢氣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流出的水;
5〕礦山廢水、廢渣。

第三點:為什麼要珍惜資源、怎樣珍惜資源

罪惡的人類:

如今十分發達的地球,雖然環境情況看起來十分樂觀,但是卻有十分重大的隱患,這都是人為製造出來的,:大肆砍伐樹木、建立化工廠、胡亂排放有害液體。「對人類威脅較大的氣體,世界每年的排放量達6億多噸……;估計到下個世紀中葉,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臨沙漠化的危險,每年有6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脅著60多個國家……」看見這一組組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人類,你們有何感想?從2300萬年到1800萬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現到現在人類高度發達的文明時代,對於每個人從未停止過的索取,大自然都是「有求必應」的,這更滋長了人類的貪欲。

舉一個例子:我國的木蘭溪,在50年代初本是一個清澈見底的河流,但現在它已是魚蝦絕跡的污河,又為我們的地球母親添多一道疤痕。這,不是給人類重重地敲響了警鍾嗎?

由此,我鄭重地向仍未覺悟的人們建議:

第一,人類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須尊重自然。對於改造自然理應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闊斧,勇於實踐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與自然協調發展,決不能重蹈西方發達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覆轍。

第二,要從我做起,首先選擇有利於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們的家園、善待地球,共創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1、節約資源 減少污染

(1)節水為榮,隨時關上水龍頭,防止滴漏。

(2)慎用清潔劑,盡量用肥皂,減少洗滌劑中的化學物質對水的污染。

2、綠色消費 環保選擇

(1)用無鉛汽油、無鎘鉛電池、無磷洗滌劑,減少水與空氣的污染。

(2)購買低砩家用製冷器具、無砩發用摩絲,減少對臭氧層的污染。

3、重復使用 多次利用

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減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備購物口袋或提籃。

4、分類回收 循環再用

不亂丟棄廢電池、廢塑料等垃圾、廢物;將垃圾分類投放,變廢為寶,使資源循環再生,造福人類。

5、保護自然 萬物共存

不獵殺、使用珍稀動物和受保護的動物,關愛與保護野生動植物;植樹造林,愛護我們身邊的每一寸綠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樹木。

6、講究衛生 保護環境

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不製造噪音。

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倡導同學門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為保護環境、造福後代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為: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第五點:環保建議金點子

1、使用無磷洗滌劑。含磷洗滌劑使用時會使大量的磷進入城市水體,引起水質下降,水體變黑變臭。我們可以選購「無磷」洗滌劑,減少污染。

2、請隨手關緊水龍頭,提倡一水多用。一個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月可以流掉1—6噸水。隨手關緊水龍頭,乃是舉手之勞,而一水多用更是節約用水的具體表現。

3、請將再生資源分類回收,注意及時回收廢塑料製品。

4、請少用一次性製品,例如塑料袋等。一次性製品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但也浪費了大量保貴資源。「一次性」物品,我們實在消費不起了!

5、請選用環保建材裝修居室。很多人在住進新裝修的房子後,會感到頭痛、惡心等,這都是裝修過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引起的。(如使用了含苯等有害物質超標的材料)因此,在此提醒您,在裝修時盡量使用環保材料。

6、拒用野生動物製品。如不穿珍稀動物皮毛服裝,盡量穿天然織物;拒食野生動物;在野外旅遊,不偷獵野生動物等等。

7、提倡選購綠色食品。 贊同8| 評論(1) 2011-10-25 19:08 芬達吟心 | 四級
建議書
——保護地球珍惜資源
尊敬的聯合國秘書長:
您好!
地球是大家共有的家園,它「身體」里的資源不多了,所以,讓我們保護環境珍惜資源吧!
地球是一個半徑只有六千三寶萬多千米的星球,而這個美麗壯觀的星球只剩下不多的資源了。大部分的資源其實都是在不經意間浪費的。生活中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都是應該讓人注意到的。
就拿我們最常見的樹來說吧!居世界觀察所在1999年發表的一盤報告透露「地球的森林資源正在以每年一千六百萬公頃的速度消失,人類雖然年年高呼保護森林樹木,但卻讓森林一年一年的消失。一張紙,一雙木質一次性衛生筷子,一件純木質傢具........都是暗殺森林的兇手!
地球像媽媽一樣孕育我們;我們也應該向懂事的孩子一樣保護媽媽;地球的資源是媽媽的血和肉,我們絕對不能去破還生我們養我們的地球媽媽。
所以我們要向地球保證;我們一定要做到:
1.保護地球上的生物2.不浪費水資源3.多種花.草.樹等植物,為地球添彩4.保護臭氧層 5.垃圾要分類。不隨地丟垃圾 6.多回收廢電池7.盡量不排放烏煙。8.少量或不使用塑料袋
我們作為社會的主人,地球的子女,怎麼能眼看著資源進缺,地球受迫害呢?大家一起來行動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吧!
希望您能研究並採納我們的意見
祝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日期
署名 贊同13| 評論(2)

『叄』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十課《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專n),不亦君子乎? 《學而屬》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罕》)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肆』 初一上冊語文第10課全文意思和主要道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學而》孔子說:"學習知識而又經常溫習功課,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趕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也並不惱怒,不也是個有德的君子嗎?" 【注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編輯本段第二則:為人處事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了呢" 【注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年,魯國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省(音xǐng),檢查、察看。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 (5)傳不習:傳,舊注曰:「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編輯本段第三則:學習方法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復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本章的「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我以為合並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范圍以內,盡量廣泛閱覽典籍,反復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復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能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也有學者以為作「溫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適,因為按字面上解釋,僅做到吸收古今知識而未有領悟心得,只像是知識的買賣者,不足以為師。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師」的意義。在論語中師字一共見於14章,其中意義與今日的老師相近者。故:舊的知識。知:領悟。可:可以。以:憑。為:做。編輯本段第四則:學習方法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對自己)有害." 編輯本段第五則:學習方法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知識點:「女」通「汝」意思:你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聰明智慧。(其他知不變)誨的意思:教,傳授。乎的意思:語音助詞。由:指孔子的學生仲由 編輯本段第六則:取長補短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編輯本段第七則:取長補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的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編輯本段第八則:怎樣做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子罕》)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編輯本段第九則:怎樣做人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BAI第二聲)樹是最後落葉的." 編輯本段第十則:怎樣做人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編輯本段相關知識 編輯本段「樂」之解釋不亦樂乎的「樂」應該讀le去聲,不應該讀yue去聲。因為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論語》第一篇第一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釋是:說,同悅;樂,音洛。《論語雍也》中還有一句孔子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朱熹注釋也是:好,去聲;樂,音洛。按今天的讀音,「洛」字音luo,去聲。但在古代,作為快樂的「樂」和「洛」都屬於入聲「十一葯」韻部(見《平水韻》),可見「洛」、「樂」的韻母一樣,加上聲母都是L,當然完全是同音字了。這在南方人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因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樂」發音完全一樣,都讀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話讀,「不亦樂乎」中的「樂」也應該和「快樂」中的「樂」字一樣,都讀成le去聲。 「樂」是多音字,除了讀yue去聲(音樂)、le去聲(快樂)外,在《論語雍也》篇中還有一處也有很多人讀錯:「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朱熹的注釋是:知,去聲。樂,上二字並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國傳統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聲母(也叫「聲紐」,「五」字的聲母是「疑」,相當於今天的y),與下一字的韻母(即「教」的韻母iao)拼讀成yao。可見,在「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二句中,「樂」字作為「喜愛、喜歡」的意思時應該讀yao。歸納起來,「樂」在古書中的讀音主要有三種:(1)作名詞用的意思是「音樂、樂器、樂工」等,音yue,去聲。(2)作形容詞用的意思是「喜悅、快樂」,音le,去聲。(3)作動詞用的意思是「喜愛、喜歡」,音yao,去聲。編輯本段成語不亦樂乎死而後已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擇善而從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編輯本段通假字不亦說乎:「說」同「悅」,愉快;誨女知之乎:女同汝,你;是知也:「知」同「智」聰明。編輯本段活用現象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名詞作狀語;溫故而知新:舊知識,形容詞做名詞;傳不習乎:傳授的知識,動詞作名詞。編輯本段古今異義可以為師矣:「可以」:古義:可以(憑借)把,今義:可能、許可是知也:「是」:古義:這,今義:表判斷有朋自遠方來:「朋」古義:志同道合的人,今意:朋友編輯本段作者-孔子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家世】孔子的遠祖是宋國貴族,殷王室的後裔。周武王滅殷後,封殷宗室微子啟於宋。由微子經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傳至泯公共。泯公長子弗父何讓國於其弟鮒祀。弗父何為卿。孔子先祖遂由諸侯家轉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孫正考父,連續輔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為上卿,以謙恭著稱於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繼任宋大司馬。按周禮制,大夫不得祖諸侯,「五世親盡,別為公候」,故其後代以孔為氏。後宋太宰華父督作亂,弒宋殤公,殺孔父嘉。其後代避難奔魯(孔氏為魯國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魯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跡無考。父親名紇,字叔,又稱叔梁紇,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稱。叔梁紇先娶施氏,無子,其妾生男,病足,復娶顏徵在,生孔子。【生平】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記·孔子世家》所記為魯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記》未記,按《穀梁傳》所記「十月庚子孔子生」。換算為當今之公歷應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孔子生在魯國。魯國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對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禮樂之邦」之稱。魯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觀樂於魯,嘆為觀止。魯昭公二年(前540年)晉大夫韓宣子訪魯,觀書後贊嘆「周禮盡在魯矣!」魯國文化傳統與當時學術下移的形勢對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廩)與「乘田」(管放牧牛羊)。雖然生活貧苦,孔子十五歲即「志於學」。他善於取法他人,曾說:「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他學無常師,好學不厭,鄉人也贊他「博學」。孔子「三十而立」,並開始授徒講學。凡帶上一點「束修」的,都收為學生。如顏路、曾點、子路、伯牛、冉有、子貢、顏淵等,是較早的一批弟子。連魯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來學禮,可見孔子辦學已名聞遐邇。私學的創設,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進一步促進了學術文化的下移。魯國自宣公以後,政權操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魯君的兵符軍權。孔了曾對季氏「八佾舞於庭」的僭越行為表示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魯國內亂,孔子離魯至齊。齊景公向孔子問政,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說:「政在節財。」齊政權操在大夫陳氏,景公雖悅孔子言而不能用。孔子在齊不得志,遂又返魯,「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從遠方來求學的,幾乎遍及各諸侯國。其時魯政權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於其家臣陽貨。孔子不滿這種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執國命」的狀況,不願出仕。他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魯定公九年(前501年)陽貨被逐,孔子才見用於魯,被任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歲。「行之一年,四方則之」。遂由中都宰遷司空,再升為大司寇。魯定公十年(前500年)齊魯夾谷之會,魯由孔子相禮。孔子認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早有防範,使齊君想用武力劫持魯君之預謀未能得逞,並運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齊侵佔的鄆、灌、龜陰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加強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提出「墮三都」的計劃,並通過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實施。由於孔子利用了三桓與其家臣的矛盾,季孫氏、叔孫氏同意各自毀掉了費邑與後邑。但孟孫氏被家臣公斂處父所煽動而反對墮成邑。定公圍之不克。孔子計劃受挫。孔子仕魯,齊人聞而懼,恐魯強而並己,乃饋女樂於魯定公與季桓子。季桓子受齊女樂,三日不聽政。孔子政治抱負難以施展,遂帶領顏回、子路、子貢、冉有等十餘弟子離開「父母之邦」,開始了長達十四年之久的周遊列國的顛沛流離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歲。先至衛國,始受衛靈公禮遇,後又受監視,恐獲罪,將適於陳。過匡地,被圍困五天。解圍後原欲過蒲至晉,因晉內亂而未往,只得又返衛。曾見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衛靈公怠於政,不用孔子。孔子說:「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後衛國內亂,孔子離衛經曹至宋。宋司馬桓魁欲殺孔子,孔子微服過宋經鄭至陳,是年孔子六十歲。其後孔子往返陳蔡多次,曾「厄於陳蔡之間」。據《史記》記載:因楚昭王來聘孔子,陳、蔡大夫圍孔子,致使絕糧七日。解圍後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衛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問曰,為政必以「正名」為先。返衛後,孔子雖受「養賢」之禮遇,但仍不見用。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歸魯,率軍在郎戰勝齊軍。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孔子遂歸魯,時孔子年六十八。孔子歸魯後,魯人尊以「國老」,初魯哀公與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詢,但終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於整理文獻和繼續從事教育。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伍』 新的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第10課的注釋

《論語》十二章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 /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孔子說:「學了(知識)又按時復習它,不也是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君子嗎?」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復習了?」

3、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的時候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意見,到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又不會逾越規
矩。

4、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

5、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有害。」

6、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依然自得其樂。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7、孔子說:「對於學習,知道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8、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9、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師的人。我選擇他的優點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的缺點就要改正。」

10、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就像這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
11、孔子說:「軍隊的可以改變主帥,但哪怕一個普通人,也不可以改變志氣。」
12、子夏說:「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並。

評論(38)|1012802

2013-11-15 21:28dhwk88|二級

  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溫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么?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么?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么?」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有朋友交往是否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就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自立於世,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的時候我知道那些事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各種意見,七十歲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思考卻不讀書,就會有危險了。」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說:「多麼有賢德啊,顏回!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依然自得其樂。多麼有賢德啊,顏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說:「知道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8.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曲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當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雲。」
    9.孔子說: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學習,他們的短處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對著滔滔江水感慨的說:「時間就想著江水一去不回呀!」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說:「軍隊可以改變主帥,可哪怕是一個最普通的人也不能改變志向。」
    12.子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說:「廣泛的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的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也就在其中了。"

    求採納

『陸』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 第十一課 原文

(一個個字打出來的,請勿抄襲) 導讀: 江南的春天,風和日麗,山清水秀,草長鶯飛,百花爭艷。這一篇寫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撥動過多少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氣息、春的聲響,都通過作者的生花妙筆表現出來了。多朗讀幾遍,你一定能進入那美妙的境界中。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地里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著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的賣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轉的曲子,跟清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的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著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的風箏漸漸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兒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向前去。

『柒』 初一語文上冊第10課全文

最佳答案論語十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回不亦樂乎?人不知而答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捌』 初一語文上冊第十課 全文翻譯 !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版反省自己:替被權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了呢?」
孔子說:「在溫習就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有危險。」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孔子說:「看見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
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們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現實『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酒後落葉的。」
子貢問到:「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呢?」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玖』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十課《論語十二章》的翻譯

依曰:習,亦說乎?朋自遠,亦樂乎?知慍,亦君乎?《》 翻譯:孔說:,按定間復習,愉快?志同道合遠,快樂?家解我,我卻怨恨,道德修養? 貳曾曰:吾三省吾身:謀忠乎?與朋友交信乎?傳習乎?《》 翻譯:曾說:我每反省自:替別辦事否盡竭力呢?同朋友交往否誠實呢?師傳授給我知識否復習呢? 三曰:吾十五志於,三十立,四十惑,五十知命,六十耳順,七十所欲,逾矩.《政》 翻譯:孔說:我十五歲立志習,三十歲立足於社,四十掌握知識致迷惑,五十歲解並順應自規律,六十歲聽別說能明辨非真假,七十歲隨所欲,超規矩 四曰:溫故知新,師矣.《政》 翻譯:孔說:"溫習舊知識,能新體,新發現,師." 5曰:思則罔,思則殆.《政》 翻譯:孔說:"讀書卻思考,迷惑所適;空想卻讀書,害 陸曰:賢哉,簞食,瓢飲,陋巷,堪其憂,改其樂.賢哉.《雍》 翻譯:孔說∶顏品德高尚啊,!吃筐飯, 喝瓢水,住窮陋房,別都受種貧苦,顏卻仍改變樂趣.顏品德高尚啊! 漆曰:知者者,者樂者.《雍》 翻譯:孔說:於習,知道習,習;習,習樂趣. 吧曰:飯疏食飲水,曲肱枕,樂亦其矣.義富且貴,於我浮雲.《述》 翻譯:孔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枕,樂趣間.用手段富貴,於我講像浮雲. 9曰:三行,必我師焉.則其善者,其善者改.《述》 翻譯:孔說:三走起,其必定我師.拿優點自習,拿缺點自改. 依0川曰:"逝者斯夫,舍晝夜."《罕》 翻譯:孔站河岸說,像流水,白夜晚都流 依依曰:三軍奪帥 匹夫奪志."《罕》 翻譯:軍隊奪 主帥,男漢 卻奪志氣. 依貳夏曰:博篤志,切問近思,仁其矣.《張》 翻譯:夏說:博覽群書廣泛習且能堅守自志向懇切提問考慮前事仁德其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十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