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七年級語文的《秋天》
○教學目標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①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准備
①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並正確注音。
②師生合作製作秋景圖的圖片或課件。
③准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①導人新課
著名詩人秋瑾在詩中說「秋風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但是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②師配樂范讀課文
[要求]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③生自由朗讀課文。(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顯示)
問題組:a.為什麼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朗讀之後,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徵;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研讀與賞析
①示學生繪制的圖畫或課件。(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a.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說說為什麼喜歡這幅圖。
b.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
c.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②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為什麼喜歡。然後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 畫面。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盪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採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鯿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裡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b.由遠及近的順序。
c.優美語句賞析:
◆先找出優美的語句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
◆主要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美句賞析參照)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裡——「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裡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鬆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並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為什麼「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鯿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③齊讀、自背、齊背、比賽背誦。
課堂小結: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後農閑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布置作業
①寫自己的秋天。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②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並做點評。
點 評
本課採用了以讀帶講兼以學生自學討論的教學方法。
課前安排有繪畫和有微機特長的同學參與課件或畫片製作,極富創意。製作的前提是吃透課文內容,並且要融入自己的想像,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使他們都有一種被認同的喜悅,對其他同學也是一種刺激和鞭策。教師只做點撥,整個學習過程充滿新鮮感,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從教學流程看,開頭用秋瑾和宋玉的文句精心導入,在感情上與《秋天》一詩形成鮮明的反差,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學過程中穿插朗讀指導,有助於學生充分理解、領會詩歌。整體感知部分,考慮到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情感體驗,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研讀賞析部分設計看圖想像、描繪畫面、體會意境的環節,激發獨特的體驗與感受。拓展延伸部分進行比較閱讀,將本課學習引向縱深。安排摘抄寫「秋」的詩文,並做點評,是培養學生養成做摘抄的習慣,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特色鮮明。
② 初一語文秋天
呵呵
我也是初一的
這個作業我也是今天才剛剛做~
1.運用了擬人手法,把鐮刀內人格化,寫出了秋天豐收容的場面
2.也是運用了擬人手法,把秋天人格化,使秋天有了動態感,描繪出一幅和諧美麗的畫面。
這是我的答案,可以來參考一下啊
③ 初一語文上冊第14課《秋天》怎麼概括內容
丁丁:zheng zheng 伐木聲
幽谷:yǒu gǔ ·幽深的山谷
肥碩:féi shuò 這里只果實又大又飽版滿
棲息:qī xī 停留權,休息(多指鳥類)
歸泊:guī bó (漁船)返回,停船靠岸。
寥闊:liáo kuò 高遠空曠
枯涸:kū hé 乾涸,誰有水了
清冽:qing liè 水清
夢寐:mèng mèi 睡夢
④ 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刻畫了什麼圖畫
秋收圖;打魚圖;秋景圖。
⑤ 語文 七年級上冊 秋天 字詞點評
「滿披」形象生動。「飄」字貼切傳神。伐木聲與清晨、露珠等意象構成一幅清凈潤澤的有聲畫。「稻香」使人滿口生香。「飽食」寫豐收之景,擬人。「肥碩的瓜果」也見出豐收之景。最後一句總束,畫龍點睛。「棲息」一詞意味雋永,是擬人。
漁家秋景圖。「冷霧」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與季節吻合。「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比喻似拙實妙,耐人尋味。「歸泊」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游戲」一詞虛實相生。
秋天特有的景緻。充滿詩情畫意。以問句出現,語言搖曳多姿。「滿流」與「香與熱」「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襯下,詩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見過「棲息在農家裡」「游戲在漁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聲是否表達過、勾起過少女的情懷?她的眼裡一定寫滿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裡一定微顫著喜悅與夢想。
一、作者介紹(吳子敏)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原名何永芳,出生於四川萬州一個守舊的大家庭。幼年時即喜愛中國古代詩詞小說,1929年到上海入中國公學預科學習,讀了大量新詩。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大學期間在《現代》等雜志上發表詩歌和散文。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於1937年出版,並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大學畢業後,何其芳先後在天津南開中學和山東萊陽鄉村師范學校任教。
抗日戰爭爆發後,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繼續寫作詩歌、散文、雜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後任魯藝文學系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主要從事文學研究和評論,並長期參加文藝界的領導工作。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等職,並任文學研究所所長職務。
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他自稱開始創作時「成天夢著一些美麗的溫柔的東西」,早期的作品鮮明地表現出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思想感情和個性。他不滿丑惡的現實,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熱切地嚮往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熱烈的追求。於是較多徘徊於懷念、憧憬和夢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憂郁。
何其芳對於藝術形式的完美,表現出執著的探求。在詩歌方面,他創作之初即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奏,並注意表現出詩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詩明顯地具有細膩和華麗的特色。在散文創作上,他自稱「我的工作是在為抒情的散文發現一個新的園地」,他善於融合詩的特點,寫出濃郁纏綿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顏色和圖案,使他的散文別具風格。
真正明顯地表現出思想和藝術風格的變化,是在抗戰開始,特別是到了延安以後。這時他漸離夢境,面對現實,詩文風格趨向朴實明朗。
六卷本《何其芳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收錄了何其芳的大部分創作和論著。
(摘自《中國大網路全書·中國文學》1992年版)
二、那麼一種氛圍——讀《秋天》 (劉真福)
《秋天》選自何其芳早年創作的詩集《預言》(1931—1933)。它不像那個時期的詩人們那樣愛用象徵手法,寫得神秘莫測,或愛尋味哲理,顯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的詩作拘守個人狹小天地,纏綿悱惻於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難得這位詩人將視野投向鄉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動場景,以觀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現一派明朗純凈的詩意詩風。詩作採用直陳其事的寫法,表面看來似乎簡單、直白,缺少象徵的奧義,實則意味情味既深且長。詩中透出那麼一種氛圍,那麼一種神韻,這是最能勾住讀者心魄的東西。
所謂氛圍,在文學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體性的情境、風神、氣韻。它與嚴羽的「氣象混沌,難以句摘」的氣象有所類似,又有所不同,氣象所指更為廓大,包括內容、形式各個方面;氛圍似乎主要關乎內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圍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圖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難狀。」亦如唐人所言:「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但讀之有感,瞭然於心,也應能言追心意,形之於文。
在《秋天》里,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
第一幅畫面是「農家豐收圖」。這里不是寫某個農夫,而是寫普遍的農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籬間背瓜果。山谷伐木置於篇首,丁丁之聲悠遠地飄來,訴諸聽覺;震落了清涼的露珠,訴諸視覺和觸覺。真是一片世外風光,啟迪人追思那邈遠的印象,《詩經》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之句嗎?「飄」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不過那都是寫虛的,用的是比喻義、引申義,而這里卻是寫實的,別有一番情韻。伴隨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詩中未點明,但讀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現用在這節詩的末尾,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裡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造出鬆弛、閑靜的氛圍。
第二幅畫面是「霜晨歸漁圖」。其中「霧」「霜」這些表現環境氛圍的詞(還有上一節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的,傳達出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畫面還包括一系列活動:撒網,收漁,搖槳。這些平常活動的畫面,在詩人筆下都蘊含著淡而遠、清而靜的神韻。「輕輕」一詞常在何詩中出現,彷彿「信手拈來」,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也許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這么寧靜、悠遠。
第三幅畫面是「少女思戀圖」。這節詩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於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這本不是人的活動,其後必有續言,那就是少女心懷戀情。大自然繁囂的夏天過去了,秋天到來卻變得清靜了,人在寂靜時大都反觀自身,傾聽心靈之聲。牧羊女聽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聲」,忽然聽不到了,心靈的某一角落開始萌動起來,真是「如樹根在熱的夏夜裡震動泥土」(何其芳詩《夏夜》)。寫戀愛尤其是初戀,是早年何詩所擅長的,這一次他寫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這一節才五行,就寫出了由外景向內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詩人選取了「牧羊女的眼裡」這一特定角度,雖未明寫眼神,但讀者自能見出那裡面的清純、明凈,那是初戀少女似戀非戀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較這三節詩我們可以看到,前兩節主要寫外在的景物與人事,這第三節真正寫入心靈深處,寫出了微妙的感覺,使全詩收束在感情的實處。不這么寫,難以入情、入神,詩就「飄浮」起來了。
總之,《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這一氛圍具有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它寫的是繁忙夏天之後的農閑景象,所以具有清靜的氛圍;它寫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見農家些許的艱難苦恨,所以具有清遠的氛圍;它寫的是少男少女朦朧而純真的愛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圍;它像何其芳其他詩作一樣專用輕柔之詞寫清麗意象,避開喧囂的景境,避開拙重之詞,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圍。詩中各幅畫面,以及畫面里的各個意象,無不和諧統一;因而這種氛圍所賴以形成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點也無一不達於極致。技蓋至此,非高手不能為。可是何其芳寫這首詩時才是20歲左右的大學生!
⑥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的懷念
題太多了,沒法讀題
⑦ 七年級上冊語文書第一單元寫秋天的作文
秋天
入秋,天特別地藍,像藍寶石似的,也特別的高.像要飛走似的.一群大雁從北邊飛來,像無數奇妙的黑點, 一會兒排成『『一』』,一會兒排成「人」字.近了,近了,它們說笑著,嬉鬧著,快活地向南飛去.
秋風,她像一位少女,穿著一身金黃,邁著輕盈的腳步,悄悄來到人間.你瞧,秋姑娘來到田野里把一朵朵棉球染的潔白如雪,玉米見了秋姑娘可高興了,它特意換了一束金纓,咧開嘴笑了,露出滿口白牙;大豆也許太興奮了,有的竟然笑破了肚皮;稻子卻特別地懂禮貌,俯著腰迎接久別的秋姑娘;高粱向來是怕見生人的,這不,見了秋姑娘;還不好意思呢,臉都漲的紅紅的.
秋姑娘來到了庭院.你瞧. 菊花爭奇斗艷,紅的像火、黃的像金、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走進果園.看到了含多種營養的鴨梨;一串串珍珠似的葡萄由綠色變成暗紅,長的又園又大晶瑩透明,像瑪瑙似的.葡萄摘下來,我挑了一個大的放進嘴裡又甜又酸,果汁極多,真好吃.棗樹上結滿了一顆顆亮晶晶、紅嘟嘟的小棗,咬一口 是那麼的甘甜,那麼的脆.
秋天,是一個將理想變成現實的季節,秋天,是給人們以生命的神聖天使.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 .秋天,是已成熟的一切食物蒂落的時候.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所以,人們都愛秋天,愛她的秋高氣爽,愛她的雲淡日麗,愛她的香飄四野.秋天,使農民的笑容格外燦爛.
⑧ 初一上冊語文課文《秋天》中的偏正短語
丁丁 鐮刀 棲息
⑨ 七年級語文——《秋天》
1.還在思考來
2.聽覺,視覺,觸覺,嗅覺
3.是對於自牧童的喜愛.希望再度看到他
4.
秋風中的白雲在玩耍
空氣里飄盪著小草的清香
落葉旋轉飛舞後藏進了土地
遠去的大雁漸漸消沒
秋天消逝在寧靜的歲月里
原創......請勿抄襲
我樓下樓下,和再下面的都是抄襲的。。。。賤~~`樓住我是原創
⑩ 語文七年級上冊作業本《秋天》答案 希望你們能夠告訴我! 謝謝!!!!
自己看了一下,答答看:
寫出了秋天蕭瑟,寂靜有點頹敗的環境特版點。
本詩含有五個意象權,都顯示了蕭瑟之景,是典型融情於景的詩歌,第一句如霜草,自然讓人聯想到枯萎,消失;村南村北行人愁,更是直接寫出了人們對這種環境的不喜愛的情緒。但是後兩句,「獨處門前」看著遠處的田野,突然覺得「麥花如雪」,像是詩人情感的變化的指示,突然這如雪的茫茫麥花預示著好的收成,這樣一來蕭瑟的秋天在這一刻,又有了讓人值得期待的東西了。「月明養花」中的「養」字就透露出詩人情緒上的好轉。一中有點點喜悅的心情就因為這很好的麥花景象而好起來了。
不知道答得跑離詩歌原旨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