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語文六年級下冊課文批註

語文六年級下冊課文批註

發布時間:2021-03-02 12:57:01

『壹』 小學六年級語文人教版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主要內容和批註(抓住一個句子寫體會和感受,要長!!)

《北京的春節》的主要內容

主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直到專正月十九才結束。屬人們在臘八那天要熬臘八粥和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除夕非常熱鬧,初一的光景卻截然不同,到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貳』 六年級下冊《燈光》課文,在描寫燈光的句子做上批註。

批註:

1、我愛到天安門廣場走走,尤其是晚上。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介紹「我」在天安門廣場散步,感受到燈照的光明、溫暖。「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緊扣題目「燈光」。「感動光明,感到溫暖」別有含義,與後文內容照應。

2、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

插圖畫了電燈、孩子、讀書,是本文中重要的「道具」。一是電燈與燈光照應,二是與郝副營長的理想照應。注意郝副營長看插圖的描寫順序:先講劃著火柴,接講看著一本破舊書,再講書上的插圖,後講注視、沉思。由人到書,再由書到人,寫法很有順序,不急不躁。

3、「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突然,他湊到我的耳朵邊輕輕地問:「記者,你見過電燈嗎?」

圍繞「電燈」,運用對話描寫,寫郝副營長對電燈的嚮往,對未來的憧憬。



4、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人了對未來的憧憬里。

運用語言描寫:「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動作描寫:「把頭靠在胸牆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人了對未來的憧憬里。」把兩者關聯起來,寫出郝副營長對未來的憧憬

5、戰斗結束後,我們把郝副營長埋在茂密的沙柳叢里。這位年輕的戰友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見電燈。

提及「電燈」,是照應題目,延伸線索,贊頌郝副營長為了新中國的美好未來勇於犧牲的崇高偉大的革命精神。

『叄』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八課 三打白骨精 的批註

8 三打白骨精
一天,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一座高山前,只見山勢險峻,峰岩重疊。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覺飢餓,就讓孫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跳上雲端,四處觀看,見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來給師父充飢。
(山勢險峻 峰岩重疊:寫出了這里的環境惡劣,不宜久留,為下文做鋪墊。)

悟空剛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發現了。白骨精不勝歡喜,自言自語道:「造化!造化!都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今天機會來了!」它正要上前,見唐僧身邊有豬八戒和沙僧保護,就搖身變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齋飯,徑直走到唐僧面前,說是特地來請他們用齋的。唐僧一再推辭,八戒嘴讒,奪過罐子就要動口。

(奪:看出豬八戒嘴饞,行事魯莽,迫不及待的樣子。)

正在這時,悟空從南山摘桃回來,睜開火眼金睛一看,認出村姑是個妖精,舉起金箍棒當頭就打。唐僧連忙扯住悟空。悟空說:「它是個妖精,是來騙你的。」說著,就朝妖精劈臉一棒。妖精扔下一具假屍首,化作一縷輕煙逃走了。
唐僧責怪悟空無故傷人性命。悟空打開罐子,從裡面跳出來幾只青蛙、癩蛤蟆,根本沒有什麼齋飯。唐僧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有些:體現了唐僧的猶疑,看出作者用詞准確。)

師徒們吃了桃子繼續趕路。山坡上閃出一個年滿八旬的老婦人,手拄著彎頭竹杖,一步一聲地哭著走來。悟空見又是那妖精變的,也不說話,當頭就是一棒。白骨精見棍棒落下,又用法術脫了身,丟了具假屍首在路上。
唐僧一見,驚得從馬上摔下來,坐在地上,不由分說,一口氣念了二十遍緊箍咒。悟空頭痛難忍,連忙哀告。唐僧喝道:「你為何不聽勸說,把人打死一個,又打死一個?」「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氣:「胡說!哪有那麼多妖精!你無心向善,有意作惡,你去吧!」悟空說:「師父若真不要我,就請退下我頭上的金箍兒!」唐僧大驚:「我只學過緊箍咒,卻沒有什麼松箍咒兒!」悟空說:「若無松箍咒,你還帶我走吧。」唐僧無奈:「我再饒你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悟空忙點頭答應,扶著唐僧上了馬,繼續前行。
白骨精不甘心就這樣讓唐僧走了,又變成一個白發老公公,假裝來找他的妻子和女兒。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妖精,笑道:「你瞞得了別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這個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師父念咒語,沒有立刻動手,暗中叫來眾神,吩咐道:「這妖精三番兩次來蒙騙我師父,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們在半空中作證。」眾神都在雲端看著。悟空掄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髏,脊樑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肆』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的第一單元的課文,誰能給我一些批註(我要1~4課的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批註)

一 朗讀課文,想像課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作者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是老橋。第二位是樹林,接著是山泉,溪流,白雲,瀑布,懸崖,雷陣雨,螞蟻等。 2.作者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 設題意圖是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展開想像,進入課文所描寫的情境。第1問主要是讓學生抓住作者所描寫的景點,理清思路。第2問主要是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寫作技巧。關於第1問,要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來回答。作者在山中拜訪的「朋友」是自然界的各種景物,如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落葉、小花、陣雨、螞蟻、歸鳥等。關於第2問的回答,參見「課文研討」的有關內容。 二 假設你是某一景物,與遊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字數不限。 這是一道寫作訓練題。設題角度新穎,不是以遊人的視角寫景物,而是從景物的角度,讓它與遊人互訴心聲,實際上景物與遊人已經成為「朋友」。寫作時要引導學生注意「假設你是某一景物,與遊人互訴心聲」的提示。句子解析
①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撞了個滿懷」,形象地寫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曠神怡的和風中的那種感覺。因為風中含著「露水」,所以特別滋潤心脾;也因為風中含著梔子花的氣息,所以在滋潤中還帶著一絲甜蜜。這「走出門」後給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尋常,說明了「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同時,也間接地點明山中訪友是在初夏的一個早晨。 ②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你累嗎? 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 ③走進這片樹林,有許多鳥喚我的名字,有許多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鳥兒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喚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閃亮,而是在「與我交換眼神」。一聲「呼喚」,一個「眼神」,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④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我的頭發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思想變成樹汁,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麼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想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⑤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鏡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渾濁嗎?你好,溪流妹妹!你吟著一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瀑布大哥!…… 這一組句子是寫「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內容一致,結構相似,是一組排比句,同時運用擬人手法,把「我」和山裡「朋友」之間的那種深厚情誼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採用第二人稱,讀來倍感親切、熱情。 ⑥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這句中,「它們」指的是落花和落葉,「儀式」指的是落花、落葉從枝上掉下並融入泥土的過程。時間雖然短暫,卻有深意。因為「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大自然就這樣在循環中生生不息,於是便引出了「捧起一塊石頭……」這一層,因為石頭就是由火山爆發的岩漿凝結而成,在普通的石頭身上也有著大自然輪回變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從石頭的輕輕敲擊中可以聽見「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作者感受到了時間的變遷,生命的輪回。可見,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⑦波光明滅,泡沫聚散,歲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唯有你堅持著,你那從不改變的姿態,讓我看到了一種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歲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指歲月就像流過的河水,過去了就再也沒有了,感嘆時光的匆匆,要珍惜時間。 ⑧走進這片樹林,每一株樹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著青翠的手勢。有許多鳥喚我的名字,有許多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通過擬人的手法,生動地寫出了作者與大自然之間彷彿是心有靈犀,默契無懈可見,作者細心地能夠感覺到大自然的聲音,太有靈性了。 ⑨忽然下起雷陣雨,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喝醉了酒的詩人在雲頭朗誦,又感動人又有些嚇人。 此處的比喻用的十分詼諧,既把雷陣雨的氣勢渲染得淋漓盡致,又把雷陣雨分為「粗礦」和「文雅」的。 ⑩雨停了。幽谷里傳出幾聲犬吠,雲嶺上掠過一群歸鳥。我也該回家了。於是,我輕輕地揮手,告別了山裡的眾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順便還帶回一路月色······ 此句言辭優美,作者帶著與這些大自然的朋友相處來感到的新奇,愉悅回家,感受到朋友的真諦,滿懷收獲的離開。
<山雨>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像和聯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分濃濃的喜愛之情。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寫的。這也是教學本課的重點。和聯想,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出山雨的特點。

<草叢的部落>
語言生動形象,作者善於通過視覺和聽覺所及,發揮合理而新奇的想像作者以奇異的想像,追隨著一隻爬行的小蟲,對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從中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物的喜愛之情。 課文首先介紹了作者在一片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他追隨一隻爬行的小蟲展開了奇異的游歷。然後具體地描寫了這場經歷:草莖變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蟲成了游俠,隨著草蟲與同伴的一路招呼,「我」來到了草蟲的村落。在草蟲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蟲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國少女般的花色斑斕的小圓蟲;看到了像龐然大物似的來訪者——蜥蜴;看到了甲蟲音樂家的演奏會;看到了「村民們」行色匆匆的生活……最後表達了對草蟲村落的深深依戀。作者以別具一格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次奇異的游歷,使我們感受到作者在神遊這個想像世界中所透射出來的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他與小生命交流中所體現出來的那顆晶瑩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間洋溢著的濃濃的生活氣息。 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達上頗具特色。作者充分發揮豐富的想像,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一個草蟲世界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具體如下: (1)豐富的想像。作者看到一隻孤零零地在草叢中爬行的小蟲,把它想像成了一位「游俠」;看到花色斑斕的小圓蟲,把它們想像成「南國的少女」;看到振動翅膀的甲蟲,把它們想像成「音樂家」;看到推著食物行走的甲蟲,把它們想像成從遠方歸來的「勞動者」……豐富的想像,賦予小甲蟲以勇敢、勤勞和智慧的特質,從而使一隻只美麗的小甲蟲深深地印在讀者的心中。 (2)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課文中,作者賦予草蟲人的生活形態。草蟲的村落,其實無非就是草蟲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裡,它和人類的生活天地沒有兩樣。那裡有街道,有小巷,還有形形色色的人們,它們不僅有著豐富的情感世界,更有著高雅的藝術追求,它們不但會享受生活,還會創造生活。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靈的那一片愛戀之情;二是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並如何運用豐富的想像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1) 索溪峪為什麼是野的?
(2)索溪峪的野表現哪些景物?
(3)「野」是什麼意思?
2.是圍繞人的野、動物的野、山水野。從山的驚險、磅礴、不拘一格;水的小孩子氣;動物:但當我們一行中的一位年輕女同志從下面經過時,一隻調皮的猴子竟惡作劇地撒起尿來,嚇得這位女同胞驚叫一聲,慌忙逃了過去。而那隻調皮的傢伙,卻快活地叫著,跳到另一株樹上去了。人野:城裡戴眼鏡的姑娘,一邊攀緣,一邊大嚼著煮熟的玉米棒;年過花甲的老叟,在石塊間蹦來跳去,溫習著童年的功課。遇上突然橫在面前的山溪,一隊人全都手提皮鞋、絲襪,踩著亂石,從齊膝的水中趟過去。
3.一走進張家界索溪峪,腦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凈化了,單單地剩下一個字:野;
作者在與大自然敬請的交談和大自然交友,感到大自然與人的親切。
4.山是驚險、磅礴、不拘一格。
5.水是野的。索溪象是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纏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它尤其愛跟山路哥哥鬧著玩:一會兒手牽手,並肩同行;一會兒橫鏟一腳,將山路攔腰截斷。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它請樹木大叔幫忙,五根大樹往索溪身上一搭,反從索溪身上跨過去了。山路哥哥還找石頭弟弟幫忙,幾塊巨石一墊,山路便化成一條虛線,一跳一跳地從水中過去了。山路還有更巧妙的辦法,它在河床上墊一排大卵石,從水底下一個猛子扎過去。這樣的「路」,還可以過汽車。我們到黃龍洞去,六過索溪水,解放牌卡車就是從這水下的卵石路上開過去的。汽車吼叫著,車身搖晃著,水花四濺著,卵石擠碰著,我們的心也砰砰直跳……平生沒走過這么「野」的路!
6.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大約是因為和我們人類同祖先的緣故,對我們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我們來到野生植物園時,一大群猴子飛騰跳躍,十分歡喜地表示歡迎,在我們頭上的樹枝間跳來跳去,親熱的勁頭難以言狀。但當我們一行中的一位年輕女同志從下面經過時,一隻調皮的猴子竟惡作劇地撒起尿來,嚇得這位女同胞驚叫一聲,慌忙逃了過去。而那隻調皮的傢伙,卻快活地叫著,跳到另一株樹上去了。
7.城裡戴眼鏡的姑娘,一邊攀緣,一邊大嚼著煮熟的玉米棒;年過花甲的老叟,在石塊間蹦來跳去,溫習著童年的功課。遇上突然橫在面前的山溪,一隊人全都手提皮鞋、絲襪,踩著亂石,從齊膝的水中趟過去……滿山的嘻嘻哈哈,滿溪的親親熱熱。人們,全在這山水中反樸歸真,全無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氣。
8.描繪出了索溪峪自然的美。作者置身於大自然,盡情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伍』 小學六下語文書《金色的魚鉤》,10處批註,急需!!!

1、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馱,四方臉,高顴骨,臉上布滿皺紋, 兩鬢都斑白了。
批註: 這時的炊事班長飽經風霜,然而可敬可親。

2、他那十分嚴峻的布滿紅絲的眼睛
批註:日夜為小戰士們操勞,睡眠不足,老班長的眼裡布滿了紅絲,但絲毫不影響他照顧小紅軍,表現了他對工作的高度負責。

3、眉頭擰成了疙瘩
批註:老班長看到三個小戰士不肯喝魚湯,生怕他們餓壞了身子,他又心疼,又著急,責怪自己沒能完成指導員交給的任務,因此眉毛擰成了疙瘩。

4、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
批註: 戰士們喝下了魚湯,他的眉頭舒展開,充分表現了他心中只有戰友,唯獨沒有自己的高尚品質。

5、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批註:老班長歷盡艱辛,任勞任怨,像保姆一樣照顧小孩一樣,照顧三個年輕的病 號。他勝利地完成了上級交給他的任務,可是自己已經衰弱到不能支撐的 地步。是高度的革命責任感,讓他把生的希望讓給了戰友,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6、「在這個長滿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
批註:這個魚鉤是老班長的遺物,有很大的紀念意義。老班長生前用這個魚鉤給三個小戰士釣魚補養身體,使他們能順利地走出草地,這個魚鉤挽救的是三個年輕戰士的生命。從這個長滿紅綉的魚鉤上,我們可以看出老班長無限忠於黨,忠於人民,一心為同 志,有著舍己救為人的高尚品質,這崇高的品質永放異彩,光芒萬丈。

『陸』 小學語文課文同步拓展閱讀(6年級下學期) 怎樣寫批註

批註是個人對作品的再創造,會寫批註的人是進了讀書殿堂的人,能寫批註的人是帶著頭腦讀書的人,養成寫批註習慣的人擁有一筆精神的寶藏。

一、什麼是批註

批註就是對把文章的批評和註解,批註處一般是文章引發個人情感共鳴處,能凸顯文章的精神內核,養成作批註的習慣能大大提高閱讀的效果和質量。批註也是我國文學鑒賞和批評的重要形式和傳統的讀書方法,批註的質量體現著一個人深厚的文學功底。

二、批註的位置

批註的位置可以是「眉批」(批在書頭上),可以是「旁批」(字、詞、句的旁邊,書頁右側),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後)。
三、批註的角度

1、文本通吃:新字新詞注音釋義、做內容提要、就事論事寫批語、名言警句有提醒,對文本內容進行分門別類,便於日後查閱。

2、人物評點:可分析人物的性格、進行人物的對比、列出人物的成長錄、剖析人物性格等的成因、聯絡人物相關背景知識、預測人物發展前景等。

3、剖析寫法:結構安排、行文線索、前後照應等方面的可借鑒之處,皆可做為思考對象。

4、批判文本:帶著批判的精神,有選擇的吸納文本的精華,對與個人觀點相左處,要學生合理的質疑。

5、質疑問難:對文章提出個人的問題,生發點既可以是文本的晦澀之處,也可以是聯想到的其他問題。

四、怎樣做批註。

1、圈圈點點

在初讀時用一套固定符號,注音、釋字、劃出重點詞句、標出自然段序號、文章的中心句或重點語句等。圈點和勾劃的地方不可過多,通篇都加了五花八門的記號,反而看不出哪裡是重點了。

2、賞析文本

可以從修辭生動、動詞准確、修飾語精當、哲理深刻等方面賞析。

(1)欣賞。示例:如《小橋流水人家》中「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著村莊。溪的兩邊,種著幾棵垂柳,那長長的柔軟的柳枝,隨風飄動著,婀娜的舞姿,是那麼美,那麼自然。有兩三枝特別長的,垂在水面上,畫著粼粼的波紋。當水鳥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時,流水也唱和著,發出悅耳的聲音。」

批註:「水鳥站在小溪的腰上,這個『腰』字用得真好,小溪就顯得格外柔美了!我寫文章必須認真推敲、煉字。」

(2)感悟。示例:《竊讀記》:「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批註:吃飯能讓我們的身體成長,讀書能讓我們的思想成熟,心靈凈化,人格高尚,讀書和吃飯同樣重要。

(3)批評。(4)聯想。鼓勵學生進行同比遷移的聯想即可。(5)補充。即仿寫、續寫。(6)寫讀後感。

五、批註的注意事項1、熟能生巧。2、明確目的。要防止為了批註而批註,亂劃一氣,胡批一通,反而會影響對文章的深入理解。3、有充分的自主讀書時間4、給學生自我展現的機會。最好有專門的批註展示課,尊重學生多元解讀,允許在課堂上發表不同的意見。

5、樹立榜樣,交流方法寫批註並不是寫得越多越好,要寫到點子上。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感悟,對自己的啟示,聯系生活實際,適當引用名言,引用讀書時讀到的例子。

批註式的閱讀,會為思想的飛揚創造更大的空間。

『柒』 六年級語文書草原的批註

《草原》課文分析

《草原》這篇散文記敘了老舍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騎馬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表現了蒙古族同胞的純朴、熱情好客,以及蒙漢兩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深情厚誼。

一、動靜結合繪美景

課文首先抓住色彩寫靜態,突出碧綠。作者首先寫草原的主色調——「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接著具體寫出它綠得有層次——「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綠得濃烈——「到處翠色慾流」;充滿了生機——「像無邊的綠毯」,像「中國畫」。在這萬綠叢中還點綴著白色的羊群、明亮的河流、棕灰色的馬群和各色的衣裳,真可謂五彩繽紛、美麗迷人,讓人心曠神怡,激情滿懷。

其次,抓住聲音寫動態,突出熱鬧。初入草原,偶爾有「忽飛忽落的小鳥」聲;接著「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後來「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這聲音由低到高,由稀到密,使草原變靜為動,為草原增添了生機與活力,也帶來了歡樂。

二、馬躍人歡顯真情

寫馬群,突出一個「快」。快到目的地時,「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疾馳,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見到了客人,「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群馬疾馳,遠迎客人,足見主人心情之急切,歡迎之熱烈、真摯啊。

寫賓主,突出一個「親」。蒙古包外,賓主相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進了蒙古包,「奶菜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端進來大盤子的手抓羊肉」;幹部和老翁都向「我們」敬酒再敬酒。賓主們還一起聯歡,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唱起來。小夥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載歌載舞,騎馬賓士。這些都充分說明主人熱情好客。這盛情待客,蒙漢人民情誼深厚,親如兄弟,團結互助齊向前的氣氛,表現得特別濃烈,充滿真情。

三、矛盾手法見奇妙

老舍先生在文中故意將對立和排斥的描寫巧妙地熔於一爐,使語言在簡潔中見深刻、普通中見哲理,生動而鮮明地表達了復雜的思想感情。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碧綠的草原,無邊無際啊!然而,既寫「一碧千里」,為什麼又要轉接「並不茫茫」?一般說來,「茫茫」有無邊無際的意思,這里卻不是這個解釋,否則將與上面「一碧千里」的描寫產生矛盾。原來作者初入草原,感受新鮮,心情激動,用上「並不茫茫」則與「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的草原特點緊密關聯:草原一派碧綠,漫無邊際,放眼望去,一切都歷歷在目,沒有模糊不清的朦朧感受。因此,「茫茫」應理解為模糊、朦朧。

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翠色慾流」是說翠色將流而未流;而「流入雲際」,則是說翠色已經流入雲間。這兩者自相矛盾嗎?其實,這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活現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態,突出了草原空曠遼闊的特點,傳達了作者的忘我之情。「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分別描寫了兩種不同的視覺形象。前句是近鏡頭描寫:草原綠得濃厚將滴,綠得油亮閃光,給人「欲流」的感覺。這是化靜為動,突現草的色澤和草的生命,洋溢著無限的熱愛和贊嘆之情。後一句是遠鏡頭描寫:極目遠眺,草原與長空相接,濃綠與雲天相映,翠色千里,連綿不斷,一直伸向雲天深處。由於汽車在前進,所看見的那些「只有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雲天嗎?

3.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驚嘆」與「舒服」,「願久立」與「想坐下」是互相矛盾的。其實,作者驚嘆的是那從未見過的「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機勃勃,視野開闊,令人心曠神怡;「願久立」,是因為草原景色迷人,「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何況是感情豐富的人呢;「想坐下」,是因為眼前美景沁潤著心田,內心涌動著一股勃勃詩情,想借詩歌來抒發。正是這矛盾的手法巧妙地刻畫出「我」在這種境界里的復雜的內心感受,多麼的自然得體啊!

4.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粗讀起來,似乎有一點矛盾:草原真的靜寂,「聽不見一點兒聲音」?草原真的一無所有,「看不見什麼東西」?如果真的這樣,「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難道不是一點些東西?難道它們沒有一聲鳴叫?或者叫聲低得讓人聽不見?其實,作者在形容草原的靜謐,在形容草原的空曠,給讀者傳達了一種「鳥鳴山更幽」的感受。這樣以聲寫寂,以動襯靜,突出了遼闊草原寂而不死,靜中見活的生機。

四、詩句作結意無窮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詩句寫在結尾起什麼作用呢?首先,結句照應全篇。空氣清鮮,天空明朗,草原遼闊,一碧千里,令人陶然欲醉,於是「可愛」「愉快」「驚嘆」「舒服」這種種感受油然而生,「境」與「情」融為一體,結句的「天涯碧草」恰有概括與遙相呼應之妙;而「蒙漢情深」「話斜陽」則與上文所寫蒙族牧民縱馬疾馳、遠道迎客、盛情款待、歌舞迎賓的內容相關聯,同樣具有照應之效。其次,結句揭旨傳情。作者一行剛剛踏入草原,就從心底升騰起熱愛之情;待到牧民們遠道迎接,歡呼,握手,敬酒,唱歌,表演,賓主雙方親如一家,,真是深情厚誼感人心哪!結句「蒙漢情深」正是概括揭示,明白暢達。而「何忍別」「話斜陽」,一來突出了主客雙方不忍離別的內心世界;二來展示了主客雙方的動人情態——夕陽西下,戀戀難舍,心中的話兒簡直說不完。關鍵在於「情深」,兄弟之情溢於言表!然後,結句啟迪想像。蒙漢兩族人民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依戀不舍,娓娓而談,直到夕陽西下。這猶如一個特寫鏡頭,讓我們不僅感受到他們的惜別之情,而且生發了聯想:他們究竟在「話」什麼呢?或者感謝主人熱情接待,或者希望客人不久再來,或者互相鼓舞、交流看法,大家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大道上攜手並進……結句當如撞鍾,餘音繚繞。老舍用詩句結尾照應全篇、揭示題旨、傳達深情,的確讓人感受到了悠然難盡的韻味啊!

『捌』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書下冊18課《廣玉蘭》批註怎麼寫

樓主可以把運用了修辭方法的句子勾出來,然後按照這個格式寫就ok了(內運用的修辭方法+本體、喻容體+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使·······【使文章更風趣,吸引了讀者興趣】之類的+自己的看法【這個可有可無】)

『玖』 在學校的最後一天(六下課文)裡面的這幾個句子批註 見問題補充

從別處行嗎?
「好啦,孩子們……說再見啦。」用人物語言開頭 ,吸引讀者,同時內點明課文題目容。
馬蒂尼里及格……看錯了呢。從這里知道馬蒂尼里考試及格了,連他自己都感到意外,可見他平時經常不及格。
奇奧蒂尼的父親……打招呼。表達了家長對老師的尊敬,從側面烘托老師教學認真,慈愛,關愛學生得到家長們的認可。
斯巴多尼說……是我。」可以看出斯巴多尼的調皮搗蛋,在離別之際告訴了老師自己的錯誤也表達了他對老師的愛。
正在這時……闖進每個教室。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從闖進體會到鈴聲打斷了告別的情景,讓老師和學生搞到時間過得很快。
玳瑁:爬行動物,形狀像龜,可入葯。
蜥蜴:爬行動物,也叫四腳蛇。

閱讀全文

與語文六年級下冊課文批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