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助: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後的姿勢》教學設計和教學課件
陳俊學校六年級語文集體備課教案(上冊)
年 級
六
主備人
陳 俊
復備人
單 元
二
課 題
6.最後的姿勢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說出「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3.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課後3)
4.能夠體會環境及其場景描寫對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託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說出「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能夠體會環境及其場景描寫對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託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准備
收集汶川地震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通用設計
設計意圖
復備修改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景導入,初入情境
1.師:同學們,還記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嗎?(四川汶川里氏8級地震)
2.看圖片(書上的兩幅),感受大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災難。
3.請學生交流預習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兩個)
二、揭示課題,了解譚千秋
1.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最後的姿勢》,也是發生在地震中的一個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譚千秋
2.簡介譚千秋,先請學生講,教師補充。教參57頁
三、課題引領,初讀課文
1.通過預習,你能來模仿一下,譚老師最後的姿勢是怎樣的嗎?(請生模仿)
2.初讀課文,讀完後思考:譚老師「最後的姿勢」是什麼樣子的?用「 」在文中畫出相應的語句。(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文中還有兩處也可。
四、朗讀詞語組塊,概括主要內容
1.分組出示詞語,朗讀,交流預習中理解的詞語
(1)廢墟 坍塌 塌陷 塵埃
(2)震撼 詮釋 生死攸關
(3)妙語連珠 大公無私 師德靈魂 愛與責任
詞語解釋見教參57頁
2.瀏覽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時候,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課文脈絡,體會寫作方法
1.學習給課文分段,學生自主練習。
第一段(1)5.12譚千秋老師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來臨時,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四個學生的經過。
第三段(8-10)地震後,救援人員、獲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們對譚千秋老師的深情贊頌。
2.體會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環境烘托等寫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寫 第三段:側面描寫
(2)第二段:環境烘托
(3)第6節最後一句:細節描寫
作業:
1.高質量完成本課的《習字冊》。
2.抄寫文中的詞語2遍。摘抄文中的成語。
3.《補充習題》作業 。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主要內容,直入文本中心
1.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關注寫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2.通過上一課的學習,說說譚老師給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讀課文的最後一節。找找他是個怎樣的老師?
(根據找到的信息板書:橫著寫普通、愛與責任 豎著寫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二、學習第一段,感受譚老師的愛與責任
1.自由讀課文,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老師?從哪些詞語中讀出來的?
(關愛家人、工作積極)關鍵詞:給小女兒、早早、平常
三、學習第二段,感受潭老師的愛與責任
1.朗讀課文,先在小組內分讀課文,再在全班展示讀。
2.說說段意,比較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內容的關系,體會抓住重點內容,刪除次要內容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3.自主圈畫批註式學習譚老師的語言和動作。
(1)用「——」畫出語言,用「~~~~~」畫出動作。
(2)仔細閱讀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在旁邊寫上你的批註。
(3)交流:左邊
(4)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人物的語言和動作。
4.朗讀鑒賞式學習四處環境描寫。
(1)天空陰沉沉的。預示著地震的來臨。
(2)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個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體會連用3個感嘆號的表達效果。
(3)樓房搖晃得……騰空而起。樓房馬上要坍塌,情況危急到了極點,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動山搖。……樓房塌陷了……這樣的環境描寫預示著譚老師遇難了,他的姿勢成為永恆的瞬間。
(5)朗讀體會環境描寫在寫作中的烘托作用。
四、學習第三段,體會這一段側面描寫的作用
1.默讀課文,思考:如果去掉這段,你覺得行嗎?(顯然不可以,這段側面描寫使故事變得真實可信。)
2.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話語?為什麼這樣選擇?(救援人員、學生、老師)(他們的所見最後說服力)
3.朗讀課文,抓住救援人員的語言,抓住飛身,抓住生死攸關組織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第四段,深情贊頌潭老師的愛與責任
1.朗讀第11小節,體會文本表達的情緒線索:親切—痛苦—贊頌
2.課後3(教參56頁)
3.「英雄不死,精神千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4.倘若請你把題目中的「最後」換成文中另外的詞語,你會換成什麼?
(愛的姿勢/責任的姿勢 /英雄的姿勢 師德的姿勢/千秋的姿勢/)
作業設計:
1.完成課後的第2.3題,記住答案的要點。
2. 完成《補充習題》剩下作業。
3.朗讀課文,每個同學都要做到有感情,優生用演講的方式誦讀。
板書: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回憶地震中相關感人故事導入
鍛煉語言概括能力
初步體會寫作方法
體會譚老師的人物品質特點
自主閱讀感悟
語言***
教後
反思
2.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期中復習1【百度文庫】上的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期中復習(1)
1、長江之歌
1、《長江之歌》是電視系列片《 》主題歌歌詞。長江發源於 ,流經 個省、市、自治區,注入東海,全長 公里,是世界第 、中國第 大的大河。
2. 這首詩歌贊頌了長江的 ,表達了對長江的 之情。全詩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節):
寫 。第二部分(第2節):寫長江
3、為什麼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4、為什麼說長江具有母親的情懷?
5、"你"指長江,文章是採用第二人稱來寫的,這樣寫的好處:
6. 面對長江,我們可用 等詞來形容。
7 、寫出一句長江的古詩句有:
8、長江與黃河都被稱為中華民族的 。請寫出一句有關黃河的古詩句:
9、寫一句宣傳語,號召大家一起來保護母親河。 。
10、仿寫。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幾句贊美家鄉的詩,以抒發自己對家鄉的情懷。
片段閱讀
1、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1] 這句詩中,作者巧妙地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把 當作 來寫,使人讀後感受到長江的
[2] 仿寫句子,贊美一位你所敬愛的人。
2、你從遠古走來,巨浪盪滌著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盪在天外。
這句詩中的「走」、「奔」的意思是 ,前者表達了長江 ,後者反映了長江 。
3、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這句詩在詩中多次出現,這樣的寫作手法叫 ,這樣寫的好處是 。
2、三亞落日
1、這是一篇寫景短文,作者描繪了 ,抒發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文章第一自然段開篇點題 , , 「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然後第二自然段先寫三亞的海「洋溢著濃濃的熱帶風情」,作者從天寫到海,分別寫了 、 、 、 、 ,既描繪了三亞海的 ,又為下文寫落日提供了 和 。接下來第三自然段把落日比作 ,並用
的手法寫出了落日的 與 。第四自然段描寫三亞的 的幾個階段:
文章的最後寫了作者對三亞落日的 ——「哦,這就是三亞的落日!」照應開頭, 。
2、本文大量地使用了 與 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落日的 與 ,也表達了作者對落日美景的 和 之情。
3《三亞落日》中作者把落日分別比作 、 、
4、寫出與「赤朱丹彤」結構相同的詞語
5、句子分析
【1】藍藍的天與藍藍的海融為一體,低翔的白鷗掠過藍藍的海面,真讓人擔心潔白的翅尖會被海水蘸藍了。
由「擔心」可以體會到海水 ,從而知道三亞的景象是
。也從中體會到人們 。
【2】人們驚訝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那一瞬間,那盞紅燈籠會被一隻巨手提走。
這句話寫人們 ,寫出了人們
【3】 活躍了一天的太陽,依舊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它歪著紅撲撲的臉蛋,毫無倦態,瀟瀟灑灑地從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濺出無數奪目的亮點。於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顏感染了,金紅一色,熱烈一片。
從「感染」一詞可以體會到 。
3、煙台的海
1、課文圍繞「 」這個中心詞,以「 」的形式,按照 的順序描寫了中國沿海城市煙台 。其「獨特」之處按照 的不同,具體描繪了 ,
, 和 ,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
,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的大自然的 和對生活的 的思想感情。
2 先寫冬天的景色,是因為 。
3. 作者對重點段落的描繪以 .和 兩條線索展開,以此表現煙台海的 和人們對它的 。
(二)語句簡析
1.煙台的海,是一幅畫,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是一座壯麗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煙台人在這里上演著威武雄壯的話劇。
說它是一幅畫,是因為它 ;說它是廣闊的背景,因為它是 ;說它是一座壯麗的舞台,是因為它 。
2.小山似的涌浪像千萬頭暴怒的獅子,從北邊的天際前赴後繼、鍥而不舍地撲向堤岸,濺起數丈高的浪花,發出雷鳴般的轟響,有時竟把岸邊數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幾米遠的馬路中央。
運用 的手法,抓住一系列的動作進行描寫,凸現了 。
撲字讓人真切地感受到 。
3.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從北面遙遠的地平線嬉笑追逐著奔向岸邊,剛一觸摸到岸邊的礁石、沙灘,又害羞似地退了回去,然後又撲了上來,像個頑皮的孩子。 通過生動形象的 手法,寫出了春天煙台海的 。撲字讓人感受到煙台海「微波泛起時」的 。
4.夏日煙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鏡,宛如一個恬靜、溫柔的少女。
「恬靜」、「溫柔」兩個詞語,把 描寫了出來。
5、描寫大海的四字詞。
4、記金華的雙龍洞
1、這篇 記敘了作者 ,表達了作者 之情。
2、本文的作者是 。課文按照 依次寫了 → → → → → 的情況。、此外,泉水流經的路線也是文章的線索,它的路線是 → → → → → 。
3、路上的景色 ,溪流 ; 的外洞; 、 、 的內洞;連結外洞和內洞的是 的孔隙。
(二)語句簡析
【1】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一個「迎」字,點明作者是 。「時而……時而……」說明了溪流 ,由於溪流的 ,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緩急不同,作者巧妙地運用 兩對反義詞准確地表達溪流的形和聲。由於溪流緩急不一,聽到的流水聲也就各不相同,猶如在「時時變換調子」。這句話寫出了作者 ,對涓涓溪流的 !
【2】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准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這句話寫出作者 時的真實感受,「稍微」,「一點兒」告訴我們只有 ,才能通過孔隙,以此說明孔隙 的特點。運用「要是……准」的假設句式,准確地表達了 的心理感覺。
【3】這些石鍾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即使……也……」說明
練習1
一、把句子改為擬人句
@ 風把荷花颳得搖擺不定。 @ 小溪嘩嘩地向東流去。
@ 成群的蜜蜂在花間飛舞.。 @ 北風吹,杏花開了。
@ 秋天到了,稻子熟了,高粱紅了。
@ 春天,柳枝發芽了,小草綠了,小花也開了。
二、成語填空。
( )冬( )月 ( )刀( )劍 塞外邊( ) ( )天飛( ) 紛紛( )( )
銀( )素裹 雪( )雲光( )風( )雪 雪上加( )風卷殘( ) 神( )氣( )
三、 我來當導游 向客人介紹一下自己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