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五年級上冊語文書父與子漫畫作文內容要多800左右別的
傍晚,家家飄出了飯菜的香味。
老呆一家也准備吃飯了,呆媽在廚房回里不停地炒菜,發出叮叮咚咚的答聲音,聽起來就像一場餐具交響曲。老呆則坐靠在沙發上悠閑地看報紙。不一會兒,呆媽就把一盤香氣騰騰的美味佳餚端上來了。老呆扔下報紙,跟著香氣坐到了餐桌前,剛要動筷子時,就被呆媽攔住了:「兒子,還沒來呢,快去叫他吃飯。」
老呆放下筷子,垂頭喪氣地走到門口,一開門就發現兒子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書。老呆一聲吆喝:「小呆,別看書啦,快去吃飯吧。」兒子只好依依不捨地走進房間去吃飯,老呆撿起書,無意中看了一下……
兒子坐下後,正准備吃飯,又被呆媽叫住了。她說:「你爸爸怎麼還沒回來,去叫他。」小呆不耐煩地走出房門,只見老呆童心未泯地趴在地上看著書,兩條腿和孩子一樣抬上抬下。兒子大聲說:「老爸別看了,快去吃飯吧。」老呆說:「哎呀,我再看一會兒,你別再煩了。」兒子沒辦法,只好回房間告訴了呆媽,呆媽生氣地走出房間,對老呆大吼道:「你怎麼回事,怎麼還孩子氣,給我去吃飯!」老呆一驚,馬上跑進房間去吃飯了,兒子揀起書,也去吃飯了。
兒子一邊吃飯,一邊想:老爸差點走火入魔,這真是一本有趣的書啊。
❷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書上從父與子知道了什麼急啊!!!!!!!!
父與子》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畫面閃爍著智慧之光,無言地流瀉出純真的赤子之情與融融天倫之樂,永遠地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的傳世名作,1934年12月在戰爭中德國,一部反映普通民眾父子間生活、情感的漫畫在《柏林畫報》上連載,漫畫充滿了人性的溫情和幽默,把普通民眾的生活通過父子間的表露刻畫的如此純真。漫溢著暖暖的人情味。 卜勞恩原名埃里希-奧賽爾,1903年3月18日出生於德國福格蘭特山區的一個小村莊,1907年隨父親遷居福格蘭特山區的首府卜勞恩市,17歲進入萊比錫繪畫學院學習,在5年的學習中卜勞恩的繪畫作品屢屢獲獎,1921年——1933年,卜勞恩發表了大量的幽默畫作,並為作家卡斯特納繪制插圖,1930年和瑪麗嘉爾德結婚,第二年生下兒子克里斯蒂安。這就是他們的父與子。 1934年,卜勞恩得到納粹當局的允許,在不發表政治觀點的前提下為《柏林畫報》提供漫畫連載,大師把對愛子克里斯蒂安和父親保羅-奧賽爾的摯愛融入《父與子》的漫畫當中,連續三年間,共創作了近二百幅的作品,這種父子間的愛,給了非常時期的人們帶來了甜蜜和安慰,也使他獲得了極大的成功。1944年,卜勞恩參加反納粹活動被捕,面對納粹的死刑,大師選擇在他41歲的生日即將來臨之時自殺身亡。 戰後《父與子》集出版,在德國家喻戶曉,並且贏得了世界范圍內的讀者們的喜愛,被譽為是德國幽默的象徵,享有極高的藝術評價。《父與子》漫畫成為世界漫畫史上重要的一章,這種父子間的溫情與幽默感染者每位讀者,歷久彌新。 現在總套四本,超好看的,各位可以選擇網購、訂閱等方式閱讀。
編輯本段(二)小說
基本信息
作 者:(俄)屠格涅夫 著,麗尼,巴金 譯 出 版 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I S B N:9787532742523包 裝:平裝[1] 定 價:¥16.00
小說簡介
名著《父與子》 作者:[俄]屠格涅夫 《父與子》描寫的是父與子沖突的主題。這一沖突在屠格涅夫筆下著上了時代的色彩。巴扎羅
夫代表了19世紀60年代的年輕一代——激進的平民知識分子。而巴威爾和尼古拉則代表了保守的自由主義貴族的老一代人。當然,在對待年輕人的態度上,父輩中的人們態度各有不同,尼古拉比較溫和,希望理解子輩,想跟上時代,只是不太成功。巴威爾則固執己見,信奉貴族自由主義,對年輕人的反叛耿耿於懷。父與子的沖突在廣義上表現為巴威爾和巴扎羅夫之間的對立,由此,在巴扎羅夫身上塑造了時代「新人」的形象。 巴扎羅夫是精神上的強者。他充滿自信,生氣勃勃,具有銳利的批判眼光。他和阿爾卡狄家的僕人們和睦相處,並不妨礙他批判老百姓的落後迷信。他的精神力量和批判鋒芒集中表現在他與巴威爾的論戰上。兩人初次相見,就在感覺上互不相容,進而展露出思想觀點上的針鋒相對。巴扎羅夫以他特有的簡潔、粗魯的話語對巴威爾以強有力的反擊。頗有咄咄逼人之勢。他決不屈從權威,具有自主的人格和評判標准,體現了年青一代獨立思考的處世態度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斗爭精神,當然,也帶有年輕人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中的可能產生的偏頗和極端。但他還是以毋庸置疑的精神優勢壓倒了對手。巴扎羅夫吻費涅奇卡,在巴威爾看來,是嚴重地侵犯了貴族的權利,也是他們之間對立觀點的繼續發展。決鬥暴露了巴威爾的偏狹、虛弱和做作,顯示了巴扎羅夫的豁達、鎮定和自信,雙方精神力量的強弱在此得到進一步的揭示。 巴扎羅夫是行動的巨人,他抨擊貴族的泛泛空談,自己首先從小事做起。他具有實踐能力,注重自然科學研究。他的行動有價值取捨標准:「凡是我們認為有用的事情,我們就依據它行動。」他的行動目標很明確——為未來打掃地盤。他敢於行動的勇氣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現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他曾惱怒自己也產生那樣浪漫的情感,但在愛情之火燃燒起來的時候他卻決不迴避躲閃。 屠格涅夫寫出了在否定愛情的巴扎羅夫內心,愛情是如何萌芽、發展的,寫得真實可信。但是作家讓巴扎羅夫在愛情受挫後一蹶不振,重蹈了巴威爾在戀愛上的覆轍,那句對巴威爾的尖刻評價「雄性生物」猶如一記耳光反打在巴扎羅夫自己的臉上。這並不是說,不能寫他的失戀痛苦,英雄也有兒女情長的一面。但屠格涅夫卻讓他的主人公一味消沉下去,不能自拔,直至死亡。這不能不是對巴扎羅夫的曲解。那個在貴族庄園所向披靡的勇士竟無力使自己最終擺脫消極悲觀的情緒,人物性格的整體性因此受到損害。作家把巴扎羅夫臨終前期待阿金左娃的一吻這幕寫得極為動人,然而他的銳氣,他的憤恨,他的精神威力,他的堅強意志也在這女人敷衍式的一吻中消溶殆盡。 這種違反人物性格發展邏輯的矛盾變化,與作家的思想傾向不無聯系。屠格涅夫對巴扎羅夫所代表的平民知識分子有一種情不自禁的嚮往,他欽佩他們的個人品質和犧牲精神,但並不贊成他們的社會政治主張。這位溫和的自由主義貴族作家害怕暴力革命,不希望他們的事業取得成功。他認為他們的觀點必然導致他們成為悲劇人物,因此他安排了巴扎羅夫的失戀、悲觀乃至最後死亡。巴扎羅夫性格上的不一致正好折射出作家對民主主義者的矛盾態度。 阿爾卡狄這個人物在小說中有特殊的意義。就年齡來說,他屬於子輩,也曾追隨過巴扎羅夫;但就思想意識來說,他是父輩的子弟,因此巴扎羅夫稱他為「溫柔的自由主義少爺」。在剛剛到來的新觀念和遲遲不肯退去的舊觀念相互爭斗的時候,青年人憑借他們的敏感、勇氣和朝氣等生理、心理因素有可能更傾心於新觀念,然而子輩並不是先進思想的當然代表者,進化論的觀念在社會思想斗爭中並不具有絕對普遍性,更何況其中也不乏有獵奇求新的表面追求。因此,屠格涅夫所表現的不全是生理、心理意義上兩代人的代溝,更滲透著不同社會陣營之間政治思想的分歧,從而揭示出當時俄國民主主義對貴族自由主義的勝利。 《父與子》的中心人物是平民知識分子巴扎洛夫。巴扎洛夫是平民知識分子的典型,是「新人」的形象,他性格的突出特徵是具有鮮明的革命色彩,這表現在:1、他激烈地否定現存制度。巴扎洛夫的否定有其歷史的合理性。這里首先是歷史進步的需要,其次才是革命者的版面認識和過激情緒。作家對巴扎洛夫的這種精神特質雖不欣賞,但卻作了真實的描述。2、蔑視貴族階級。這是平民覺醒的一個重要特徵。巴扎洛夫確信真理在自己手中,確信自己是時代英雄,有權蔑視貴族階級。他對於巴威爾的憤怒挑戰始終從容對待,而且常常擺出一付不屑一顧的態度。在論辯中,在決斗里,他老師崇高的勝利者。最後巴威爾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光榮已成往事。3、以平民身份自豪,跟人民保持著密切的關系。巴扎洛夫已經不同於巴西斯托夫,他不再是優秀貴族分子的追隨者,他已經意識到,平民優於貴族。這是平民勢力興起的又一個重要標志。同時,屠格涅夫也表現了巴扎洛夫的知識分子的生活方式使他和人民隔膜起來的情形。一個農民評論巴扎洛夫說:「當然啦,他是一位少爺,他能懂得什麼呢?」這樣的描述也是很深刻的,它揭示了巴扎洛夫高於普通農民和脫離人民的一面,在當時的平民知識分子中,這也是一種典型的現象。這正是後來的民粹主義運動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父與子》是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父與子》完成於1860年8月至1861年8月,經多次修改後,於1862年在《俄羅斯導報》上。
作者簡介
屠格涅夫 俄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詩人和劇作家,出生於世襲貴族之家,生於俄國奧廖爾省奧廖爾一個舊式富裕家庭,父親是一個騎兵團團長,十六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屠格涅夫的媽媽脾氣很不好,經常打罵自己的孩子。1833年進莫斯科大學文學系,一年後轉入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文專業,畢業後到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哲學、歷史和希臘與拉丁文。屠格涅夫進入莫斯科大學學習一年,隨後轉入聖彼得堡大學學習經典著作,俄國文學和哲學。1838年前往柏林大學學習黑格爾哲學。在歐洲屠格涅夫見到了更加現代化的社會制度,被視為「歐化」的知識分子,主張俄國學習西方,廢除包括農奴制在內的封建制度。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師父李根(中文譯名)共同發表敘事長詩《巴拉莎》受別林斯基好評,二人建立深厚友誼。 1847年~1851年,他在進步刊物《現代人》上發表其成名作《獵人筆記》。以一個獵人在狩獵時所寫的隨筆形式出現的,包括25個短篇故事,全書在描寫鄉村山川風貌、生活習俗、刻畫農民形象的同時,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實際上丑惡殘暴的本性,充滿了對備受欺凌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寫出了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該作品反農奴制的傾向觸怒了當局,當局以屠格涅夫發表追悼果戈里文章違反審查條例為由,將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寫了著名的反農奴制的短篇小說《木木》。 19世紀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創作的旺盛時期,他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羅亭》(1856)、《貴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與子》 (為懷念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師父里根(中文譯名))(1862)、《煙》(1867)、《處女地》(1859)。其中《羅亭》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塑造了繼奧涅金、皮卻林之後又一個「多餘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羅亭死於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戰中。《父與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會階級力量的「父與子」的關系,描寫親英派自由主義貴族代表基爾沙諾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識分子巴札羅夫。但巴札羅夫身上也充滿矛盾,他是舊制度的叛逆者,一個「虛無主義者」,否認一切舊傳統、舊觀念,他宣稱要戰斗,但卻沒有行動。小說問世後在文學界引起劇烈爭論。 從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時間在西歐度過,結交了許多著名作家、藝術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龔古爾等。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國際文學大會」,被選為副主席(主席為維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對俄羅斯文學和歐洲文學的溝通交流起到了橋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他既擅長細膩的心理描寫,又長於抒情。小說結構嚴整,情節緊湊,人物形象生動,尤其善於細致雕琢女性藝術形象,而他對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寫也充滿詩情畫意。 推薦: 上海百家出版社,《父與子全集》3本/套,真正的原汁原味,最接近原著的版本!
人物特點
父與子》的中心人物是平民知識分子巴扎洛夫。巴扎洛夫是平民知識分子的典型,是「新人」的形象,他性格的突出特徵是具有鮮明的革命色彩,這表現在: 1、他激烈地否定現存制度。巴扎洛夫的否定有其歷史的合理性。這里首先是歷史進步的需要,其次才是革命者的版面認
❸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作文漫畫父與子漫畫解釋350字
傍晚,家家飄出了飯菜的香味。
老呆一家也准備吃飯了,呆媽在廚房裡不停地炒菜,發出回叮叮咚咚的聲音,聽起來就像一場餐具交響曲。老答呆則坐靠在沙發上悠閑地看報紙。不一會兒,呆媽就把一盤香氣騰騰的美味佳餚端上來了。老呆扔下報紙,跟著香氣坐到了餐桌前,剛要動筷子時,就被呆媽攔住了:「兒子,還沒來呢,快去叫他吃飯。」
老呆放下筷子,垂頭喪氣地走到門口,一開門就發現兒子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書。老呆一聲吆喝:「小呆,別看書啦,快去吃飯吧。」兒子只好依依不捨地走進房間去吃飯,老呆撿起書,無意中看了一下……
兒子坐下後,正准備吃飯,又被呆媽叫住了。她說:「你爸爸怎麼還沒回來,去叫他。」小呆不耐煩地走出房門,只見老呆童心未泯地趴在地上看著書,兩條腿和孩子一樣抬上抬下。兒子大聲說:「老爸別看了,快去吃飯吧。」老呆說:「哎呀,我再看一會兒,你別再煩了。」兒子沒辦法,只好回房間告訴了呆媽,呆媽生氣地走出房間,對老呆大吼道:「你怎麼回事,怎麼還孩子氣,給我去吃飯!」老呆一驚,馬上跑進房間去吃飯了,兒子揀起書,也去吃飯了。
兒子一邊吃飯,一邊想:老爸差點走火入魔,這真是一本有趣的書啊。
❹ 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作文父與子漫畫500字左右
漫畫《父與子》
一天中午,該吃午飯了,媽媽已經把香噴噴的飯菜端到桌子上來了。爸爸坐在座位上,定睛一看,發現兒子還沒來吃飯,便問老婆:「老婆,兒子呢?咋還不來吃飯?」
「兒子?肯定還在他的書房看書呢!快把他叫過來!我都喊他幾遍了,這個書蟲,氣死我了!」老婆生氣的說。
「遵 命!」爸爸說著氣呼呼地向書房走去,心想:哼!敢氣我老婆,看我不打趴你小子!他推開書房的門,一看,呵!那小子果然在裡面,不用打就趴下了!正趴在地上 津津有味地看書呢。爸爸三步並作兩步向前一把抓住了兒子說:「你小子還吃不吃飯了?媽媽叫你幾遍你沒聽見?還非得老子來請你?」
「哎喲,快放開我!好爸爸,讓我再看一會兒,就剩一點就看完了。」兒子拚命掙扎著。
「不行!快去洗手吃飯!」爸爸嚴厲地說。兒子只好乖乖的去吃飯了。
爸爸剛要走,忽然想:這臭小子看的什麼書?怎麼這么如痴如醉呀!?
爸爸轉過身彎腰一看,這不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看的《哆啦A夢》嗎?爸爸好像獲得珍寶似的捧起那本書就看,「這么看怎麼不舒服呢?」爸爸自言自語地說著,身不由己地趴在了地板上。
兒子洗完手來到飯桌旁,卻沒看見爸爸來吃飯,就問媽媽:「媽媽,爸爸去哪兒了?」
「你爸爸不是叫你吃飯了嗎?唉!你們兩個書獃子,出來一個,留下一個,準是看你的書呢!快把他叫來吃飯!氣死我了!」媽媽憤怒地說。
「好你個老爸!不讓我看書你看,看我不揍扁你!」兒子想著轉身向書房跑去。果然,老爸正趴在地板上托著腮幫子,用腳敲打著地板,津津有味的看書呢!兒子朝爸爸背上就是一拳,爸爸被嚇了一跳,見兒子來叫他吃飯,只好乖乖地跟著兒子一起吃飯去了。
不懂追問必答
❺ 五年級上冊《父與子》漫畫評語
《父與子》是一部德國幽默大師埃·奧·卜勞恩創作的連環漫畫,作品中一個版個生動幽默的小權故事都是來自於漫畫家在生活中的真實感受,父與子實際上就是卜勞恩與兒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實寫照。
《父與子》系列漫畫出自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之手,整部作品創作於1934—1937年之間。當時德國的報刊雜志被納粹政府控制,刊登的內容枯燥無味。幽默漫畫《父與子》的出現為人們帶來了驚喜和快樂,受到了熱烈歡迎,並且在幾十年時間里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被譽為德國幽默的象徵。《父與子》早已跨越了國界,成為全世界人們可貴的精神財富。這部書充滿趣味。
望採納謝謝
❻ 語文書上第五單元父與子漫畫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教育人們讀書要堅持學以致用,一定要牢記「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諄諄教誨。
❼ 作文,就是5年級語文上冊P113,寫《父與子》的內容和感受,急啊!!!!!還有2天就要交稿了!!!拜託!
一個艷陽高照,驕陽似火的中午,大黃狗趴在樹下---哧,哧地喘著粗氣,知了在樹上叫著
「好熱,好熱啊!」而小東家是很涼爽的。
慈愛的媽媽煮完飯,用洪亮的聲音喊道:「吃飯了。」
肥壯的禿頭大鬍子爸爸邁著矯健的步伐,來到飯桌前坐下,聞了聞飯桌上的菜,「啊!好香哦!」大鬍子爸爸情不自禁地說:「真是的,兒子去哪裡呢?」
小東媽媽說:「可能在屋子裡吧!要不我去叫他。」爸爸說:「我去叫好了」。
小東爸爸走去小東屋前,打開門,說:「你在干什麼?快去吃飯。」而小東卻搭著下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書,根本沒聽到父親的話,說了幾遍像口渴喝鹽水---徒勞無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於是,他大叫一聲,都快要把屋子震塌了。小東才隱隱約約聽見,出去吃飯,而小東爸爸卻心想:咦?兒子到底在看什麼書,有這么好看?
而等了好久的媽媽和兒子,都說:「你爸爸在干什麼呀?怎麼還不出來吃飯,菜都涼了,不出來吃飯我就拿家法伺候」真是出門不戴口罩---嘴上一套,根本不會這樣做。
小東的媽媽叫小東叫他爸爸,小東心想:真是女兒穿娘的鞋子---老樣子。
小東邁著矯健的步伐,大步流星地走到門前,打開門說:「爸,吃飯了。」而看到的是爸爸正在看自己的漫畫書,而爸爸看得卻像瞌睡磕枕頭---正合意,如果叫的話,豈不是會被爸爸罵,不叫的話,會被媽媽說,真是霸王敬酒---不幹也得干。可是喊了幾遍,老爸就是老榆木疙瘩---挪不動。
小東和他爸爸真是相似,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讀《父與子》有感
王美霞
也許因為母親節的緣故,才會想起還有父親節;也許是因為替母親挑選禮物的緣故,所以才想起是不是也應該送父親一件東西;然而我們中的很多人卻不知該送給父親什麼。因為我們不知道父親喜歡什麼,不了解父親用得上什麼,甚至不清楚如果我送他禮物後,他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其實,除了母親還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還有一種愛讓我們感動;這個人就是父親,這種愛就是父愛。如果我們還沒體會到父親的愛,正如我們有些人所說的那樣都是因為「父親從來學不會怎樣表達愛」。
當翻開《父與子》這本書,父與子之間的天倫之樂和純真的赤子之情,迎面而來,感人至深。這本書收錄的是德國漫畫家埃·奧·卜勞恩的「父與子」漫畫192幅和10來個父與子之間的感人故事。漫畫穿插在故事的下方,漫畫和故事是不同的作者,內容並不相關。《父與子》漫畫由一組組生動、幽默的畫面組成,漫畫里表現的故事來自於漫畫家的真實生活感受,是卜勞恩與其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實寫照。幽默、溫馨,流露出純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倫之樂,感人至深。另外,書中收集了10多篇關於不同作者描寫的父子之間溫馨生動、真摯感人的故事,讓我們深深體會到父親的愛,讓我們不要再錯過以後在一起的美好時光;讓更多父親和孩子,一起溫習往日的親情,共同譜寫「父與子」的贊歌。這些故事也讓我想起我的父親,那貌似嚴厲的外表背後,蘊涵著那麼多寬厚深摯的愛。
其實父親為我們做的很多,只是他的愛是那樣的深沉,就算偶爾流露,也常常讓我們忽略了,或者是帶著孩子天真的驕傲視而不見。很多人也許都像我一樣,可能要等到自己也要做父母的時候,才能真正體會到父親的愛。所以書中的故事,不管是用漫畫的,還是文字,都讓我們時而會心一笑;時而深思,時而有流淚的的感覺,時而又欣喜……不一樣的父親,有不同的詮釋愛的方式,這都讓我們深深感動,它讓我們發現,在平凡的生活中父愛的偉大!
這本《父與子》實在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讀到它,慰藉我們心靈,在我們的記憶中永遠留下清香。
❽ 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父與子的漫畫作文體會
第一幅漫畫中,母親准備好了晚飯,正准備開飯時,不見兒子。第二幅中,內父親慢步的走到兒容子的房間,看見兒子津津有味地正在閱讀著一本書,父親叫了他。過了一會,兒子才知道父親叫他。第三幅中,兒子戀戀不舍地走到飯廳,父親卻在一旁看看到底是什麼書,讓兒子看得那麼入神。第四幅漫畫,兒子和母親正准備開飯時,卻找不到父親。第五幅中,母親叫兒子去看看父親,兒子只好皺著眉頭,無奈的去。最後一幅漫畫中,兒子生氣的來到在自己的房間,看見了父親趴在地上,童心未泯,開心的蹬著腿看書。
體會自己寫..
❾ 五年級上冊《父與子》這組漫畫的主要內容
第一幅漫畫中,母親准備好了晚飯,正准備開飯時,不見兒子。第二幅中,父親慢步的版走到兒子的房間,看見權兒子津津有味地正在閱讀著一本書,父親叫了他。過了一會,兒子才知道父親叫他。第三幅中,兒子戀戀不舍地走到飯廳,父親卻在一旁看看到底是什麼書,讓兒子看得那麼入神。第四幅漫畫,兒子和母親正准備開飯時,卻找不到父親。第五幅中,母親叫兒子去看看父親,兒子只好皺著眉頭,無奈的去。最後一幅漫畫中,兒子生氣的來到在自己的房間,看見了父親趴在地上,童心未泯,開心的蹬著腿看書。
體會自己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