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五年級上冊第14課 作文
馬克西姆·高爾基,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社會活動家。他出身貧苦,親身經歷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發展具有了重要影響。登上文壇後,他塑造了一系列工人和無產階級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抨擊了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和反動思潮。代表作有《海燕之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前蘇聯有以高爾基命名的州和城市。
中文名: 高爾基
外文名: 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шков
國籍: 前蘇聯
出生地: 下諾夫戈羅德
出生日期: 1868年3月28日
逝世日期: 1936年6月18日
職業: 作家
代表作品: 《海燕》《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母親》
名言: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個人簡介
高爾基[1](1868.3.16―1936.6.18)全名馬克西姆·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俄語: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原名: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шков,英語:Maxim Gorky),俄國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列寧說他是「無產階級文學最傑出代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前蘇聯文學的創始人。1868年3月16日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俄語:Нижний Новгород,英語:Nizhny Novgorod)。
他早年喪父,寄居在經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歲開始獨立謀生,其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舊社會的底層度過的。高爾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經歷在他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中作了生動的記述,其中包括《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人間的苦難,生活的辛酸,磨練了他的鬥志;他在高爾基繁重勞動之餘,勤奮自學不息。對社會底層人民痛苦生活的體驗和深切了解成為他創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馬克西姆・高爾基(意為最大的痛苦)這個筆名,發表了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高爾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義短篇《伊則吉爾老婆子》和《鷹之歌》、描寫流浪漢生活的代表作《切爾卡什》,都是在1895年發表的。1899年,高爾基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福馬・高爾傑耶夫》。 1901年,高爾基因參加彼得堡的示威遊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詩《海燕》就是他參加這次示威遊行後寫的,他以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紀無產階級的革命風暴。同年,他寫了第一個劇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一個革命無產者(革命工人尼爾)的形象。1902年,寫了劇本《在底層》,它是作者20年觀察流浪漢生活的總結,是高爾基戲劇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勢高漲的歲月里,高爾基作為戰士參加了革命運動,他的住宅成為1905年莫斯科武裝起義的據點之一。
蘇聯作家伊・卡爾納烏霍娃曾寫了一篇關於高爾基的文章,名為《意外》,講了作家與高爾基碰面了,但卻未認出(在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六課會學)。其作品《母親》、《海燕之歌》被選入蘇教版八年級語文書,八年級下冊的人教版語文教材也納入了《海燕之歌》,不過改名為《海燕》;《童年的朋友》(《童年》選段)被選入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書。
創作生涯
1、早期生活與創作
高爾基4歲喪父,和母親一起被接到外祖母家,母親是一個五大三粗的女人,外祖母對高爾基很好。外祖父做小本生意,生意不好,脾氣暴躁,曾經打斷過一根擀麵杖。他11歲起獨立謀生,當過學徒、搬運工和麵包師。1884年流落到喀山,19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兩次漫遊俄國各地,廣泛了解民情;其間因參加秘密革命組織於1889被捕,獲釋後行動仍受憲警監視 。1892年發表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不久開始在地方報刊當編輯、記者。1898年出版兩卷集《隨筆和短篇小說 》,從此蜚聲俄國和歐洲文壇。他只上過2年學 ,實際是靠自學成才。
早期創作多為短篇體裁。其中,《馬卡爾·楚德拉》和《少女與死神》、《伊則吉爾老婆子》和《鷹之歌》等作品以黑暗與光明的強烈對比,歌頌嚮往光明及為人民大眾的利益獻身的英雄人物,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切爾卡什》、《柯諾瓦洛夫》和《因為煩悶無聊》等小說,則著力真實具體描寫下層人們的苦難生活,表現他們對現實的憤怒情緒,藝術上屬於現實主義 。收入兩卷 集的短篇 小說《讀者》和評論文章《保爾·魏爾蘭和頹廢派》等,還表現了作者一開始就重視文學的社會作用和鮮明的反頹廢派藝術立場。
在19世紀和 20 世紀之交完成的《 福瑪·高爾傑耶夫 》和《三人》兩部中篇小說,通過較廣闊的現實畫面,著重揭示青年主人公人生探索的主題。
從1900年起,高爾基參加並主持知識出版社的工作,通過出版《知識》叢刊團結了當時俄國大批具有民主主義傾向的作家。1901年他在聖彼得堡寫傳單揭露沙皇政府鎮壓示威學生的暴行,號召推翻專制制度,同年發表的散文詩《海燕之歌》,充滿革命激情,被認為是「革命的宣言書」;這高爾基一年他還受革命政黨的委託建立秘密印刷所,為此第二次被捕、遭流放。
20世紀初高爾基接連寫了幾部劇本,其中的《小市民》揭露了資產階級保守派與自由主義者的矛盾,塑造了活生生的工人形象;《底層》深刻批判對幸福的消極等待思想,劇中的一個人物 宣布:「人這個字 聽起來 多麼自豪」《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和《野蠻人》三劇則及時揭示了當時俄國知識分子的分化,鞭笞拋棄AEGDYGTS革命理想的人。1905年革命爆發初期,他曾以目擊者的身份寫了討伐沙皇政府槍殺請願群眾的傳單,號召人民奮起斗爭,同時積極參加社會民主工黨的《新生活報》和《戰斗報》的出版,多方努力為起義者籌劃經費和武器。這期間他還發表大量政論,其中《談談小市民習氣》一文深刻分析小市民習氣的社會根源、心理特徵及其對革命事業的危害。
2、中期生活與創作
1906年初,高爾基秘密離開俄羅斯到美國,在那裡宣傳革命,為黨募集經費。同年在美國寫成劇本《敵人》和長篇小說《母親》。前者通過一個工廠的工人群眾同工廠主面對面的激烈沖突,成功地表現了工人階級不怕犧牲的團結戰斗精神;後者取材於1902年索爾莫沃工人五一遊行事件,突出塑造了自覺為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的巴維爾及其在現實的教育下由逆來順受轉變為堅定的革命戰士的母親尼洛夫娜的形象。兩部作品都滲透著對歷史進步的堅定信念,體現了在現實的革命發展中表現現實的創作原則,是公認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奠基之作。在美國期間,作家還寫了揭露和抨擊資本主義制度的政論《我的訪問記》和特寫《在美國》。
革命暫告失敗後,高爾基於1906年秋從美國到義大利 ,定居卡普里島。這段時間里他幾乎只為俄羅斯革命工作。他和列寧一起成立了一個培養革命家和宣傳員的學校,接見了許多特地來拜訪他的人。他收到許多來自俄羅斯各地的信,在這些信中許多人將他們的希望和憂愁講給他聽,他也回復了許多信。
在這段時間里他和列寧發生了第一次沖突。對高爾基來說宗教是非常重要的。列寧將此看做是「偏離了馬克思主義」。這次沖突的直接原因是高爾基的一篇小文《懺悔》,在這篇文章中他試圖將基督教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1913年這個沖突再次爆發。
3.後期生活與創作
1921年夏天,因病復發出國就醫 ,直到 1928 年基本上住在義大利索倫托。他一邊治病休養,一邊通過書信和會見來訪者盡力抵制拉普等一些團體的極「左」和宗派主義錯誤,為培養青年作者及團結不同風格的作家做了大量工作。他還努力創作,發表回憶錄《列夫·托爾斯泰ERKJHIEOR》和特寫《列寧》,完成自傳三部曲《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描寫了作家從生活底層走向革命道路,勞動者尋找真理、追求光明的歷程。
革命後高爾基立刻組織了一系列協會來防止他所擔心的科學和文化的沒落。「提高學者生活水平委員會」的目的是保護特別受到飢餓、寒冷和政治無常威脅的知識分子而成立的。他組織了一份報紙來反對列寧的《真理報》和反對「私刑」和「權力的毒葯」。EWJRJIWI1918年這份雜志被禁止。高爾基與列寧之間的分歧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列寧勸告高爾基到外國療養院去治療他的肺結核。
從1921年到1924年他在柏林渡過。他不信任列寧的繼承人,因此在列寧死後也沒有回到俄國。他打算重返義大利,義大利的法西斯政府在經過一段猶豫後同意他去索倫托。他在那裡一直待到1927年,在那裡他寫了《回憶列寧》,在這部文章中他將列寧稱為他最愛戴的人。此外他還在寫兩部他的長篇小說。
1927年10月22日蘇聯科學院決定就高爾基開始寫作35周年授予他無產階級作家的稱號。當他此後不久回到蘇聯後他受到了許多榮譽:他被授予列寧勛章,成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成員。蘇聯全國慶祝他的60歲生日,許多單位以他命名。他的誕生地被改名為高爾基市。
許多他的適合於社會主義現實派的作品被宣揚,其它作品卻默而不言。尤其是《母親》(這是高爾基唯一一部主人公是一個無產階級工人的作品)成為蘇聯文學的榜范。
在高爾基最後的這段時間里他稱他過去對革命的悲觀主義是錯誤的,他成為斯大林的模範作家。他周遊蘇聯,對最近幾年來取得的進步表示吃驚,這些進步的陰暗面他似乎沒有注意到。大多數時間里他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洋房中並被受到克格勃間諜的時時刻刻的監視。他依然試圖對大眾進行啟蒙教育和提拔年輕的作家。
1936年6月18日,高爾基被巧妙地謀殺在醫院里,並安排給高爾基治療的3名醫生背上黑鍋做了替罪羊。
高爾基的作品從20世紀初開始陸續被介紹到中國。他的許多小說、劇本和論著都不僅有了中譯本,而且還被編選成單卷、多卷的《高爾基文集》出版。他的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觀點,對中國五四以後新文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海燕》
《母親》
《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
《早晨》
《春天的旋律》
《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
《小市民》
《鷹之歌》
《福瑪·高爾傑耶夫》
《奧古洛夫鎮》
《俄羅斯童話》
《義大利童話》
《底層》
《仇敵》
《最後一代》
高爾基成名三部曲簡介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著名的三部曲自傳體小說,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它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精彩紛呈的精神世界。這部世界著名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通過一個漸漸長大的孩子的眼光來觀察和了解他周圍的世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倔強、富有同情心和不斷追求的青少年形象青少年在成長期所遇到的種種問題和所經受的各種心理考驗。
小攝影師
1928年夏天,高爾基住在列寧格勒。他經常坐在窗子旁邊工作。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高爾基正在讀書,突然,一個小紙團從窗外飛到了桌子上。高爾基打開紙團,上面寫著:「親愛的高爾基同志,我是一名小學生 。我想給您照張相,貼在我們的牆報上。請您讓他們放我進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高爾基從窗口向外望去,看見人行道邊上站著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手裡拿著一架照相機。
「是你扔的紙團嗎?」高爾基問。
「是的。」小男孩站起來,鞠了個躬,「請讓我進去吧!」
「來吧,我讓他們放你進來。」高爾基說。
過了一會兒,小男孩站在高爾基面前了。他仔細打量著高爾基,咧開嘴笑了,然後用手指了指沙發,說:「請您坐在這兒看報紙。」
高爾基拿了張報紙,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說:「一切准備妥當。」高爾基側過臉,對著他微笑。 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來。
「你怎麼了?」高爾基不知出了什麼事。
小男孩哭著說:「我把膠卷忘在家裡了。」
高爾基趕緊站起來,小男孩已經提著照相機跑出去了。高爾基走到窗口,大聲喊道:「孩子,回來!我給你膠卷。」
小男孩哭著,跳上一輛電車。電車馬上開走了。
晚上,秘書告訴高爾基:「外面來了一位攝影師。」
「是個小男孩嗎?」高爾基問。
「不是。是一家雜志社的記者。」
「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讓他進來。」
高爾基故居
由於健康原因,高爾基的工作室、卧室和書房都安排在一樓。工作室的一切都擺放得十分整齊。窗口旁放著一張鋪著綠色呢子的寫字台。由於高爾基身材高大,又身患肺病,醫生不允許他伏案工作,因此他的寫字台比一般的桌子要高。寫字台沒有抽屜,工作需要的東西全部放在桌子上。因為高爾基認為,紙張一放進抽屜,就會久久無人過問。高爾基不喜歡打字機,因為打字機的聲音會影響句子的節律。他的手稿上清晰、工整的字跡反映了作家對工作一絲不苟的態度。
高爾基對中國有著特殊的感情,在中國革命的關鍵時刻曾多次聲援過中國人民的正義事業。在工作室右側的玻璃櫃里陳列著高爾基搜集的部分東方藝術品,其中有許多中國牙雕和其他工藝品。
高爾基的卧室不大,牆上掛著一幅風景畫,中間擺放著單人床,床頭上系著一個用來吊掛電燈的掛鉤。床頭左上方的牆壁上裝著一個小型書架。他生前所讀的最後一本書是塔爾列著的《拿破崙傳》,書只看了一半。1936 年6 月18 日,高爾基在莫斯科郊區的高爾克村逝世。
高爾基的書房裡保存著1.2 萬冊書,大約在3000 本書上留有高爾基所做的記號和眉批。
1965 年5 月28 日,高爾基故居被辟為紀念館正式接待參觀者。
[編輯本段]所獲榮譽
曾獲得過蘇聯文學最高獎「高爾基文學獎」、魯迅文學翻譯彩虹獎、俄中友協頒發的「友誼獎章」
[編輯本段]名人名言
1不要慨嘆生活的痛苦!慨嘆是弱者!
2隻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志。
3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
4學習——永遠不晚。
5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最摯誠的朋友。
1934年5月,高爾基的兒子馬克西姆神秘死亡,是對他晚年的沉重打擊。隨後,高爾基的家庭醫生維諾格拉多夫又死於秘密警察之手,在對馬克西姆的死因調查中斷。克里姆林宮醫療局長柯多洛夫斯基在調查中也死去,死因不明。
俄羅斯作家申塔林斯基在前蘇聯秘密警察(克格勃)檔案中,發現列寧和斯大林統治時期有關作家藝術家的大量秘密檔案,皆屬蘇聯政權的高度機密,多年被封鎖,申塔林斯基把這些史料整理成一本書,1993年在巴黎出版法文本;1995年英國倫敦出版克羅福特譯自俄文的英文節譯本《克格勃文學檔案》,對了解斯大林時代蘇聯作家、藝術家遭受的種種迫害實情以及死亡的真實原因和日期,都是第一手史料;倍受贊揚、地位首屈一指的高爾基,雖未被監禁過,同樣受到克格勃的秘密監視,蘇聯秘密警察總部檔案室存有大量關於他的秘密材料。
跟列寧鬧翻
流亡義大利
利誘與監視
斯大林的寵臣
十月革命之後的十年間,高爾基因健康欠佳,僅寫了關於列寧及一些作家的獨具藝術風格與重要文獻價值的回憶錄及自傳體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我的大學》(1922~1923)、《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1924~1925)等幾部作品。1921年,他遵照列寧忠告,到國外養病。1931年回國之後,從1925年起著手創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詩氣魄的長篇巨著《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還寫了《蘇聯游記》(1929)《英雄的故事》和多部劇作《耶戈爾·布雷喬夫等人》(1932)、《托斯契加耶夫等人》(1933)、
《瓦薩·日烈茲諾娃》(1935),以及大量的文藝理論、文學批評和政論文章,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高爾基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也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他組織成立了蘇聯作家協會,並主持召開了全蘇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培養文學新人,積極參加保衛世界和平的事業。
高爾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開始介紹到中國。他的優秀文學作品和論著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共同財富。
馬克西姆·佩什科夫(1897-1934)是高爾基的兒子。他思想活
躍,性格溫柔,喜歡駕車,愛看警匪影片,總想參加契卡工作。他也
曾試筆寫作、繪畫,得到朋友們的稱贊;但他知道,身為高爾基的兒
子,很難成為獨立風格的藝術人才,便放棄了這條路。
高爾基夫婦十分喜歡馬克西姆。自從女兒卡嘉不幸夭折後,高爾
基夫婦對馬克西姆的愛有增無減,關心他的學業、他的成長。馬克西
姆娶了一位容貌端莊、儀表秀麗的女畫家韋京斯卡婭為妻。馬克西姆
有獨立工作能力後,高爾基讓他管理過自己繁雜的事務,甚至作為自
己的代表辦理過一些要事。列寧也過問過馬克西姆,幫助他在蘇聯外
交人民委員會擔任外交信使
B. 五年級下冊語文14課小練筆怎麼寫100字
記得五次戰役的時候,由於敵機的封鎖,我們沒有糧食,大家都是空著肚子內在戰場上跟敵人容拼的。我清楚記得,第一天的時候,我們僅有一點水,只夠我們每人喝一口,盡管大家渴得咽喉冒煙,嘴唇乾裂,但我們還是堅持下來,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接下來的第二天和第三天,我們缺水缺糧,為了朝鮮人民,為了戰斗的勝利,我們渴得難耐時,連樹皮、樹葉也啃了。這樣,我們就這樣空著肚子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
C.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4課作文500字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1.年輕的志願軍戰士們,請擦乾惜別的眼淚趕緊上車吧。你們接到回國的命令後,幾天幾夜沒合眼為我們建造房屋。快吃些朝鮮阿媽妮煮的雞蛋,補一補身體吧。為什麼搖頭呢?難道你們擔心我們把你們志願軍忘懷?不,永遠不會! 八年來,你們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做出多少犧牲,給了我們那麼多親人般的溫暖。記得五次戰役的時候,敵人狂轟濫炸,我們的家園被炸成廢墟,我們的親人被炸死炸傷。是你們帶著親人志願軍,趕跑了敵人,並幫助我們蓋房子恢復家園。你們真是一群俠義熱血、英勇善戰和熱愛百姓的好戰士啊!當時,許多群眾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在你們的幫助下,我們終於可以過上安定的生活了。 我還記得,我家的小孫孫由於不太識路,結果跑到了前沿戰斗陣地玩,我的心揪得緊緊的,那太危險了。是你們冒著生命危險,把我的小孫孫救了回來。當我進屋給你拿水時,你又回去戰鬥了。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
2.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志願軍為了戰勝敵人。奮不顧身地去敵占區偵察敵情,而老王就是偵察員隊伍中的一位,他有著多年的偵察經驗,還被人們稱為「百事通」呢! 有一回,志願軍總部遭到美國鬼子的攻擊,四面都有美國兵埋伏。糧車不得開進,美國兵斷了志願軍的食物來源,想把志願軍「包餃子」似的一網打盡,可他們哪知道,我們的志願軍戰士比鋼鐵還要硬呢?經過志願軍總部的一番考慮,志願軍總部決定派偵察員老王去敵占區偵察,他們為老王規劃好了行動路線,老王立刻准備出發! 老王偷偷地來到了敵占區,神不知鬼不覺地溜過了哨兵的眼皮子底下,來到了美國鬼子第二道防界線。他趁哨兵轉身的那一剎那,迅速地躥走了,行動是那樣的迅速敏捷,似野貓一般。這時,老王順利地來到了敵人的第三道防界線,獨身闖完了這一關,他就可以到達敵人的司令部了。老王發現,這里的兵力很多,而且很嚴。老王用了一個「調虎離山」之計,引開了哨兵,安全地抵達敵人的司令部,老王調查著敵人的下一步行動計劃和兵力分布,好各個擊破,就在這時,敵人好像發覺到了不對勁兒,結果抓住了老王,將老王關在一所小房子里。 小金花的媽媽知道了,帶著小金花混入敵區,她故意跟哨兵爭吵,引出敵人,小金花乘機救出老王。不幸的是,小金花的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於盡了,小金花失去了媽媽。大家都傷心地痛哭起來,其中,老王哭的最傷心了。要知道,他上半輩子還沒有哭過呢!
3.有一天,一位志願軍叔叔在敵占區發現了一個洞,裡面有個朝鮮小女孩就要掉下去了,因為小女孩抓著的那根樹枝就要斷了,而且洞底都是荊棘藤。周圍沒有任何人,也沒任何工具,眼看著小女孩就要死了。志願軍叔叔便奮不顧身的跳下去,拉住一條荊棘藤,雖然手流血了,但最後救了朝鮮小女孩,可志願軍叔叔自己犧牲了。
有三個短文哦!O(∩_∩)O嘻嘻!
D. 仿寫五年級上冊語文第14課寫一篇作文
多年前的一天,父親抱著我站在XXX(地方),眼下,XXX廣場人群涌動,熱鬧非凡,四面八方的路在此交叉縱橫。爸爸突然間問我:「孩子,你知道什麼叫'條條大路通羅馬'嗎?」我驚奇地望著爸爸,搖了搖頭。爸爸說,「羅馬曾經是世界古代史上一個偉大的帝國,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如果我們把眼前的這座廣場看成是一個羅馬城,……」聽到這兒,我恍然大悟,急忙興奮地告訴父親,我已經知道那句話的意思了。
其實,我當時只是看到了廣場和通往廣場的很多大路。直到有一次,我才真正地明白父親說那句的深刻含義。
那是在我有一次做數學作業時,遇到了一道解不開的題。想了很久,還是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於是我拿著課本去向爸爸求助。
爸爸看了看那題,對我笑了笑,和藹地說:「孩子,這道題其實很簡單,我們來設想……」
爸爸一步一步地開導著我,我的思考也隨著爸爸的指引變得豁然開朗。猛然間,我打斷了爸爸的話,「嘿嘿,我已經找到了方法來解決它!謝謝爸爸!」
爸爸對我翹了翹大拇指,笑呵呵地說:「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我坐在父親身旁,在作業本上端端正正地完整寫了解題過程,並得到了正確的答案。爸爸開心地摸著我的頭,臉上充滿了笑容。
但我這時卻猶豫了起來,因為在解題中,我發現那個辦法其實繞了一條彎路,而我現在又想到了另外一個更好、更快的解題思路。
我抬起頭,噘起了小嘴,嘟嘟囔囔地對父親說:「爸爸,其實我現在寫下的這個方法並不是最優秀的哦!」轉而,我調皮而又神秘地告訴爸爸,「我還有另外一種更妙的辦法,爸爸,你看……」
我激動地在題目下把第二種方法寫了下來,心中飄過一陣陣無比的自豪感。這時,爸爸抱起我,舉過頭頂,興奮地說,「孩子,看!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我頓時間歡呼起來,心中又不禁然地有些慚愧。原來,我到今天才真正理解了爸爸從前所說的「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含義啊!
在一年年的成長中,這句話一直相伴和激勵著我。每當遇到困難時,我總用爸爸的這句話鼓勵著自己,也快樂著自己。它讓我不再悲觀,也不再驕傲。它更將讓我一生受用不盡——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仿寫這篇課文主要就是表明「通往成功的路不知一條」的觀點,自己聯想一下哪些事情是轉換思路可以解決的,寫出來就行。
E. 5年級下冊語文第14課的小練筆300字
志願軍戰士為朝鮮人民付出的並不比朝鮮人民付出的少。戰士朝鮮人民做的事比天上的星兒還回多,使人最答感動的還根數打水這件事兒。
在朝鮮打戰的地方,是個缺少水的地方。根喝水得去山上挑,山上的古井裡的水清澈見底,但是那裡經常遭到美國鬼子空軍的狂轟亂炸,是個極為危險的地方。打戰後,戰士們極為需要水,受傷的戰士需要水,打長時間仗的戰士需要水,特派員需要水......但是朝鮮的不極少啊!沒辦法,一位勇敢的朝鮮小姑娘說他為大家取水。
早晨,霧還沒散,志願軍戰士在霧的掩護下,飛快地向古井奔跑。兩桶水都滿了,朝鮮小姑娘正准備回去的時候,不料敵軍派出空軍在山上巡邏。每到亮個時刻都得狂炸山上。快呀,朝鮮小姑娘提起木桶往回跑,剛好被鬼子空軍發現了,朝著朝鮮小姑娘轟炸起來。朝鮮小姑娘身旁的石頭被炸飛起來,砸到了朝鮮小姑娘的身體。朝鮮小姑娘忍著疼痛,終於把水送回村子。
朝鮮小姑娘把水送回了村子,但是他身子卻受了傷——一塊石頭嵌進他的身體里。這不是親人的行為嗎?難道亮不代表了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友誼嗎?
F. 五年級下冊語文14課小練筆作文
孩子,讓大娘抄再看你一眼吧!為了幫我們趕走強盜,你已經浴血奮戰了八年。2900個日日夜夜啊,你終於可以回歸故里啦!為什麼要流淚呢?是捨不得我這個老太婆嗎?不,你放心吧,我這把老骨頭還硬著呢!還記得那個夜晚嗎?敵機在頭頂轟炸,敵兵在村外包圍了整個村莊。你帶著全連的戰士,硬是用血肉之軀為我們開辟出了一條生的道路。為了搶救出我唯一的小孫孫,你又義無返顧地回到了村子。當無情的炮彈在你身旁炸開時,你用雙手推開了我的小孫孫。一切都晚了,我的小孫孫躺在血泊里,而你的雙手,也永遠地失去了……孩子,14萬條鮮活的生命啊,就這樣永遠地留在了我們這片土地上了啦!14萬個英魂啊,難道還不足以見證我們血脈相連的中朝情誼嗎?
G. 五年級下冊語文大本14課作文怎麼寫
叫戴依婷的女孩,死前是15歲.被強奸了,後來死了。變成了
。請你把這版封信發給你的6個論壇,十天權後,你喜歡的人就會喜歡上你。如果不發,你就晚上睡覺天天做噩夢,你就會在五十天後,被車撞死~~這是愛情連鎖信,5天內必須傳給人。15天後,將會有人跟你告白。你若沒傳出去,你的愛情將會出現問題。著始於12年,從未失誤過。不發此信,將會一輩子是單身
(我是被迫的)%>_<%
H. 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用14課前三段的寫作方法寫作文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上了本課,有以下幾點感受一、上勾下連,整體感知學生閱讀一篇課文,不僅要提高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而且還要從文章表達的內容中學到知識,受到啟發教育和情感陶冶。文道統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每篇文章都表達了作者的感情,都反映了作者要講的道理,通過情與理起到育人作用。文章的情與理是交融的,《再見了,親人》第二部分的「情」是建立在第一部分「理」之上的,找准文章情與理的切合點是學好這篇文章的關鍵。學習第一部分,我們提出了三個歸結性的問題: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文章寫了大娘、小金花、大嫂為志願軍做了哪些事?把你感動的情節劃下來,重點體會,並作批註。體會志願軍為什麼稱朝鮮人民為親人嗎?第一部分學生通過分析、歸納,抓住文中句式和重點詞、句、段的理解,分析典型場面、典型事例,想像朝鮮人民為志願軍捨生忘死的動人情景,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引導學生體會其內心的思想感情。二、逆向求真,咀嚼情節本文在情節的處理上另闢路徑,它沒有直接寫出志願軍戰士在朝鮮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宏大場面,而是側重於志願軍戰士追憶朝鮮人民可歌可泣的事跡。文章為了突出「中朝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他們之間的情誼是用鮮血凝成的」這一中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挖掘文中蘊藏的志願軍戰士們對朝鮮人民做出的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來講述志願軍對朝鮮人民那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通過資料的補充,讓學生們了解到在朝鮮這片沃土上,不僅灑下了朝鮮人民的鮮血,也灑下了無數志願軍官兵的鮮血。在加深對中心的認識上,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中朝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三、以讀激qing,引起共鳴對表達思想感情強烈的課文,都是老師應多花點精力,指導學生進行表情朗讀,以讀激qing,引起共鳴。《再見了,親人》一文的語言是充滿感情的,作者有意識地在陳述的語氣中較多地運用了祈使句、感嘆句、反問句等句式,表達了贊美、感激、關切、崇敬等感情內容,字里行間洋溢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誼。在有所感悟之後,注意指導學生們讀出語氣。適時地安排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導語,也是啟動學生思維,激發朗讀情感的好手段。四、通過比較閱讀,加強學生對文章結構、寫作方法及思想感情的深刻領悟。在學完第一部分後,我們安排學生同讀者一部分,比較三個人物和事件有哪些相同之處。通過比較,學生們發現了這三個段落的結構相同;三個人物都是為了志願軍付出了血的代價,目的相同。在學生說到三個短的結尾都用了反問句,從而加強了語氣,更能出朝鮮人民與志願軍的深情厚誼時,及時地讓學生讀一讀來加深理解。《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題記:下周就要公開課了,為了自己,更為了孩子們。我在網上查看了很多的資料,但是,這么多的教學構想擺在了一起,我又有點眼花繚亂,到底怎樣教,還是糊塗一片。雙休日,我呆在電腦前,打算備課,其實反反復復中思路早已瞭然於心,一直下不了決心,或許就是心中一直認定一個死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真、實」或許才是自己的追求,猶豫、徘徊……在迫近眉睫之際,在「滴答、滴答」的鍵盤聲中,開始了我的一槌定音。《再見了,親人》字里行間,始終洋溢著贊美、感激的情感,表現的是「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這一國際主義精神的主題。為了啟發學生想像,在頭腦中再現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們如臨其境,如見其人。我採用了「情感教學」。首先從題目入手。讓學生質疑:「親人」指誰?是誰的「親人」?志願軍為什麼稱朝鮮人民為親人?題目中的「再」字怎麼理解?……使學生了解「親人」指的是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之類的朝鮮人民。志願軍所以稱她們為親人,是因為中朝人民在共同的抗美戰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教學時,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好好品析,讓學生體會情感。課文在追溯那難忘的往事時,出現了好些「血」,「淚」的詞語,比如:「失去了唯一的親人」,「失去媽媽」,「失去雙腿」中的三個「失去」,充分說明了朝鮮人民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獻出了自己的一切,乃至親人的生命。又如「雪中送炭」說明大娘冒死送打糕的原因;「同歸於盡」體現了小金花的媽媽痛恨敵人、熱愛志願軍的感情;「倒在血泊里」、「代價」說明朝鮮人民為志願軍做出了巨大的犧牲。通過琢磨詞句,讓學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引起學生「內心體驗」。讓他們深深體會到朝鮮人民對志願軍戰士那比山高比海深、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感情。崔巒老師的:「要返樸歸真,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是我本堂課所追求的目標。總想讓孩子們朗讀、感悟、提升;總想讓他們可有所得,充實大腦;總想讓他們在簡單中獲取;總想……有了太多的希望,也帶來了不少的遺憾:課的容量太大,應該刪繁就簡;朗讀引導不夠深刻;教師的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後記:課後,忽然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哦,講讀課文原來就這樣教就可以了,我把握教材的能力也在無形中得到提高了。現在,即使是平時上課,我也會把上公開課的那種狀態、那種對教材的把握遷移過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像竇桂梅老師所說,只有自己經過精心准備、反復琢磨,完全內化為屬於自己的東西,不管什麼時候上課,才會信手拈來,或游刃有餘,或觸類旁通,或旁徵博引……「站在巨人的肩頭,我們會看得更遠」,站在新課改的前沿,相信,我會走得更矯健……《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在本課教學中,我特別注意讓學生去收集資料,目的是促進課內外結合,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利用資料的能力。在教學本課第三自然段,講到大嫂為了給志願軍挖野菜而失去了雙腿時,我引導:你們能從大嫂的舉止中體會到什麼呢?大部分學生都依據課文中的中心談體會,體會到中朝兩國人民那比山還高,比海海深的情誼。但有查閱課外資料的同學就在此時很好地利用了課外資料。有一位學生站起來就說:「林老師,我查過資料知道,象大嫂這樣的朝鮮人民,還有很多,比如著名的『志願軍媽媽』柳梅,在嚴寒的冬天,敲開冰層,在冰冷的水中,為志願軍洗了衣服;還有一個叫韓桂芝的姑娘,家裡住著四個傷員,敵人的炮彈擊中了她的家,她先後把四個傷員背了出來,最後才背出她弟弟,可她的弟弟已被烈火燒死了。」多好的材料啊!我非常高興,當即表揚了他們,並且馬上作出總結:「文中大娘、小金花和大嫂其實代表得就是千千萬萬的朝鮮人民,他們為了志願軍戰士,為了朝鮮的解放事業,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這樣的查閱,使學生更加深刻理解了朝鮮人民為志願軍付出血的代價。課前不但要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查閱時間,教給了學生正確的查閱方法,在課堂上恰如其分地創設情境。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把學生帶入了情境。使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得到升華。正如《語文課程標准》中所說的那樣:「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能利用圖書室、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培養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再見了,親人》字里行間,始終洋溢著贊美、感激的情感,表現了「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這一國際主義精神的主題。教學伊始,我讓學生通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後,引出問題,使之感知情感。從題目入手。讓學生質疑:『親人』指誰?是誰的『親人』?志願軍為什麼稱朝鮮人民為親人?題目中的『再』字怎麼理解?……使學生了解「親人」指的是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之類的朝鮮人民。志願軍所以稱她們為親人,是因為中朝人民在共同的抗美戰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題目中的「再」字揭示了多次相見中的「最後一次」,恰如其分地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到一種何日復相聚的惜別之情,從而使定下文章正確的情感基調,使學生獲取感知情感的傾向。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生明確作者從典型事件入手。以「文章寫了哪四件典型事例」讓學生知道文章通過「送打糕」、「救傷員」、「救偵察員」、「挖野菜」四件典型事件,來贊揚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情誼。讓學生在感知材料的過程中,感知情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從整體上了解課文的情感流向。
I. 五年級下冊語文書其中的14課小練筆怎麼寫
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志願軍為了戰勝敵人。奮不顧身地去敵占區偵察敵情,而老王就是偵察員隊伍中的一位,他有著多年的偵察經驗,還被人們稱為「百事通」呢! 有一回,志願軍總部遭到美國鬼子的攻擊,四面都有美國兵埋伏。糧車不得開進,美國兵斷了志願軍的食物來源,想把志願軍「包餃子」似的一網打盡,可他們哪知道,我們的志願軍戰士比鋼鐵還要硬呢?經過志願軍總部的一番考慮,志願軍總部決定派偵察員老王去敵占區偵察,他們為老王規劃好了行動路線,老王立刻准備出發! 老王偷偷地來到了敵占區,神不知鬼不覺地溜過了哨兵的眼皮子底下,來到了美國鬼子第二道防界線。他趁哨兵轉身的那一剎那,迅速地躥走了,行動是那樣的迅速敏捷,似野貓一般。這時,老王順利地來到了敵人的第三道防界線,獨身闖完了這一關,他就可以到達敵人的司令部了。老王發現,這里的兵力很多,而且很嚴。老王用了一個「調虎離山」之計,引開了哨兵,安全地抵達敵人的司令部,老王調查著敵人的下一步行動計劃和兵力分布,好各個擊破,就在這時,敵人好像發覺到了不對勁兒,結果抓住了老王,將老王關在一所小房子里。 小金花的媽媽知道了,帶著小金花混入敵區,她故意跟哨兵爭吵,引出敵人,小金花乘機救出老王。不幸的是,小金花的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於盡了,小金花失去了媽媽。大家都傷心地痛哭起來,其中,老王哭的最傷心了。要知道,他上半輩子還沒有哭過呢!
J.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的14課的小練筆怎麼寫
你一看就是個五年級的學生,我也是,一定會幫你解答的!等我看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