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論文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21-02-27 09:20:37

㈠ 小學三年級湘教版教育教學論文

小學三年級語文湘教版課件,教學設計,習題下載:/SubjectResource/L1/B125這里的都是免費的,注冊就可以了。

㈡ 教學論文怎麼寫,格式怎麼樣啊,小學一年級語文的。。。。

教學論文格式可以簡略
有三個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
首先:提出論點,正確、概括
其次:給出論據,真實可靠,充分典型
最後:就是論證,推理必須符合邏輯,語言要嚴密
論文寫作的標准格式
1、題目。應能概括整個論文最重要的內容,言簡意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
2、論文摘要和關鍵詞。
論文摘要應闡述學位論文的主要觀點。說明本論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結論。盡可能保留原論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論文的創造性成果和新見解。而不應是各章節標題的簡單羅列。摘要以500字左右為宜。
關鍵詞 是能反映論文主旨最關鍵的詞句,一般3-5個。
3、目錄。既是論文的提綱,也是論文組成部分的小標題,應標注相應頁碼。
4、引言(或序言)。內容應包括本研究領域的國內外現狀,本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及這項研究工作在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理論意義與實用價值。
5、正文。是畢業論文的主體。
6、結論。論文結論要求明確、精煉、完整,應闡明自己的創造性成果或新見解,以及在本領域的意義。
7、參考文獻和注釋。按論文中所引用文獻或注釋編號的順序列在論文正文之後,參考文獻之前。圖表或數據必須註明來源和出處。
(參考文獻是期刊時,書寫格式為:
[編號]、作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外文可縮寫)、年份、卷號、期數、頁碼。
參考文獻是圖書時,書寫格式為:
[編號]、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年份、版次、頁碼。)
8、附錄。包括放在正文內過份冗長的公式推導,以備他人閱讀方便所需的輔助性數學工具、重復性數據圖表、論文使用的符號意義、單位縮寫、程序全文及有關說明等。
例談
寫人的文章,要先確定這個人的特點,你想寫他的哪個方面。舉個例子吧。比如你想寫你的一個好朋友。寫他這個人很熱心,愛幫助人,那就先構思一些例子,比如如何幫助隔壁鄰居家的小孩,如何幫助你還有你班上的同學,如何幫助馬路上遇上的正要過馬路的老人等等。記住!舉例子是個好方法,既會讓你的文章飽滿豐富,又不會給人空洞的感覺,還能在瞬間使字數增加。寫的時候要有詳有略,詳細的寫一件事情,然後再略寫幾件事,一筆代過。採用最討巧的結構——總分總,就可以了。

總體把握小學生寫作文
一、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二、把認識結構作為作文的核心,包括學習知識,觀察積累,記憶儲存,訓練思維,豐富想像,培養情感,鍛煉意志;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
三、樹立大作文觀,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一要注重審題;二要明確寫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選材要有根據;四要講究謀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結構;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標題,作文提綱;六要注重文章寫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語言,用思想調遣語言。
學會五種立意法:以事贊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觸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標的逐年級分解: 一年級字詞,二年級句子,三年級片斷,四年級篇章,五年級綜合,六年級提高。
五、實施五項訓練
根據認識是作文的核心這一原則,圍繞這個發展學生心理機制的核心,扎扎實實地進行了五項訓練:
(一)、字詞訓練。學習掌握大量字詞。掌握運用字詞的金鑰匙: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聯系自己學會的語言及字詞知識。
運用「十引說」的方法,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十引說」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憑圖學詞;4、組詞擴詞;5、選詞填空;6、詞語搭配;7、調整詞序;8、觸景用詞;9、詞語分類;10、聯詞成句。豐富了說話訓練內容,使自己積累大量會說會用的字詞,為寫作文打下堅實基礎。
(二)、句子訓練。只要是一個句子,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說的人、事、物、景,二是說目的。可有些教師指導學生說一句話時,沒有很好憑借圖畫和事物,認真教學生觀察、認識、分析、表達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張圖或一事物讓學生說寫一句話,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要說寫一句話,怎樣說寫一句話,說寫一句什麼句型、什麼句式的話,導致作文中語調單一、呆板、不活潑生動。可以改讓學生憑圖、看物、對話、練習說寫一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四種句型,九種句式的話。學生才會在作文中運用不同句型、句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態度、目的。
(三)、段的訓練。結合八種段式:以事物發展為序段,時間先後為序段,空間變換為序段,總述、分述結構段,因果段、轉折段,遞進段,並列段。以此認識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規律。不論哪種段式,都是記敘事物的發展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即段的內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話一樣,也是對人、事、物、景的敘述,也是表達一個意思。只不過是把一句話進一步說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訓練。篇是由段組成的。通過對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定法、用語的知識與方法,通過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表達方法,文章開頭與結尾、過渡與呼應方法,各種文章體裁的知識與方法。學會寫中心明確,意思完整,詳略得當的記敘文和應用文。
(五)、生活現場訓練。採用生活現場訓練,更好地體會「從內容入手」寫作文。 通過各種作文教學活動,如「確定中心討論會」、「選材討論會」、「作文會診會」、「小諸葛審題會」、「妙用詞語比賽會」,從活動中生動具體地學到作文知識與寫作文的方法。另外,還可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如跳繩、拔河、踢毽、球類、背書比賽,從而學會如何寫比賽作文;開展校內外義務勞動,學會如何寫勞動場面;舉行詩歌朗誦、講演會,學會如何寫會議場面及會議上的見聞;通過參觀訪問,瀏覽名勝古跡,學會如何寫參觀訪問記、游記。學習觀察方法,留心周圍的事物、事件,「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通過現場生活作文,進一步認識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從而學會寫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文風。
實行「互評互改」,培養學生思維獨立性和創造性。學生作文寫好後,組織在小組內講評。先學習別人作文的優點,再用批評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點,並指出改進意見。在此基礎上重新再寫,從而使學生每寫一篇都有收獲。

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
「寫誠實的自己的話」是老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的。旨在營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謂「自主」就是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讓學生無拘無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寫作。「自主」作文就是「言為心聲」,率性而為,展現自我的風采,體現鮮明的個性。
應當脫離作文教學的陳舊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自主」狀態下寫作,褪去矯揉造作、模仿穿鑿,賦予其鮮活的想像力,豐富的創造力,等待收獲的將是繽紛的色彩,清新的果實和勃勃的生機。
寫作時,課堂上常發生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文思枯竭,三言兩語就把要說的傾倒完了,乾乾癟癟;有的學生卻思緒綿綿,腦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瀾起伏,筆下洋洋灑灑。究其原因,與寫作材料充足與否當然有密切關系,然而,切不可忽視另一重要因素,即想像力發揮得如何。
根據近代腦生理的研究,人的大腦可分為四個功能部位,即感受部位、判斷部位、儲存部位和想像部位。就多數人而言,前三個部位注意開發,想像部位比較忽視。據研究測試,一般人只用了自身想像力的15%,潛力很大。學寫作,就要重視想像力的發展。人們說,科學是從想像開始的,如果人們不幻想能像烏一樣飛,像魚一樣游,哪來今日的飛機、潛艇?寫文章也一樣,發揮想像力,讓思想插上雙翅飛翔,就能上下求索,神遊八荒,獲得十分豐富的寫作材料。
開展想像應選擇不定向的、跳躍式的、自由自在的方式,也就是浮想聯翩,不受限制地思考。一般地說,人們思考問題常常是按一定的常規、一定的角度進行,思維的范圍比較窄,而想像卻不是按部就班地思考,是不受任何拘束放開來想,思維充分發散。思維發散,頭腦中就能形成許多從來沒見過的事物形象,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寫作文常犯的簡單錯誤
小學生寫作文,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作文偏題或離題。
另一個常見的毛病是文筆不好,詞彙不夠,如果再加上內容「天馬行空」,胡亂寫一篇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或搗蛋、有負面影響的作文,那可就慘了。
幾個原因:
(1)選材不恰當:尤其是看圖作文,沒有照圖片發揮,而是任意「創作」。
(2)詞彙不夠:形容「開心」的事,通篇都是「開心」,沒有別的形容詞;
(3)句子不通順:尤其是英語式華語,例如「小麗掉了課本」(正確是「小麗的課本掉了」)。
(4)構思不完整、詳略不當:開頭寫了一大半,來到主題中心思想時卻兩句話帶過,結尾更是草草了事,犯了主題不突出的毛病。
(5)觀察力不夠,描寫不深入:例如描寫弟弟頑皮,沒有舉例具體說明。
小學作文:看圖作文最容易
竅門:依照個別的圖片造句,然後將個別圖片的造句串連起來,加上一些連貫詞彙、描寫和形容詞等,便能達到基本要求。
中學作文:敘述文最易掌握
竅門:先不要考慮、擔憂字數,一口氣把一個人(例如我敬愛的人)、一件事(例如我難忘的事)描述和交待清楚,只要達到文字通順就可及格;如在內容及技巧上下功夫,還可拿高分。
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包括抓不到重點、詞彙不夠、題材不夠、聯想力差等。 應多加練習

㈢ 新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怎樣教學倍的認識的教學論文

一、教師眼中的「倍」
從眾多發表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發現,多數教師把「倍」看成是刻畫兩個量之間關系的一種表達方式,其數學核心思想是:用一個量去刻畫另一個量。「倍」代表著兩個數量間的比較關系,它產生的前提和基礎是兩者比較,而關鍵是要把其中一方以另一方為標准,分成相同的幾份。[1]「倍」是學生在刻畫兩個量之間關系的時候,第一次從絕對數量的比多少,到相對數量的關系的轉變。對於中高年級即將接觸到的「分數」「百分數」「比」甚至以後的函數等內容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還有教師認為:「倍」是刻畫兩個量之間關系的眾多表達方式中的一種,和其他的刻畫方式屬於同等位置,應該和眾多的刻畫方式建立起聯系,並將「倍」的刻畫方式准確地納入到表達關系這一知識體系當中。
目前,從研究現狀來看,多數一線教師對「倍」的理解到了「關系」的層面,北京教育學院劉加霞老師認為「倍」是從加法結構到乘法結構的轉折點。小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主要是加法結構和乘法結構,而乘法結構是在加法結構基礎上產生的高層次的數學認知結構。乘法結構不是指單一的認識乘法,而是一個概念體系,基本概念是乘法與除法,與之相關的倍、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運算律甚至面積、體積、表面積、速度等概念和定律。[2]從現狀來看,從乘法結構的角度去進一步研究「倍」未必不是一個新的研究方向,我們既可以從乘法結構聚焦到「倍的認識」,也可以從「倍的認識」輻射到乘法結構。
二、教師在教學時關注到了什麼
(一)學生學習的基礎
美國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如果我不得不將教育心理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一線教師在「倍」的教學時,能從學生的已有認知出發,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教材中「倍」的概念是依據乘除法知識中「幾個幾」「份」的概念擴展而來的,通過兩個數量的比較,由「份」引出「倍」,使學生初步認識「倍」的含義,這就是學生已經具備了的認識「倍」的基礎。[3]針對「倍」的意義理解,就是要讓學生對乘法意義中的「幾個幾」與新知「幾倍」形成關聯。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驗來認識概念的本質,建立新舊概念間的聯系,以促進知識的有效遷移。
(二)教學情境
北師大版教科書以快樂的動物為情境,通過問題串一步步引導學生對不同動物的只數進行比較,從而認識「倍」的概念。人教版教科書則是讓學生在用小棒拼擺圖形的過程中建立「倍」的概念。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進一步把它轉換成了各種各樣有趣的情境,有的以猜數游戲開始,有的先利用拍手歌激趣,有的是先動手擺不同顏色的圖片再發現數量關系的問題,有的是比較不同事物的數量關系,有的是比較物體的長度關系,有的創設挑戰三個卡通人物帶來的數學問題的情境,等等。無論什麼樣的問題情境,目的都是讓學生在其感興趣的情境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感受數學的魅力的同時掌握「倍」的概念。
(三)從關系入手,理解「倍」的意義
前文中提到,多數教師把「倍」看成是刻畫兩個量關系的一種表達方式。因此教師往往從研究關系入手,來理解「倍」的意義。例如北京海淀教研室的郭麗軍老師在教學時先出示3個紅圓片、3個黃圓片,問兩種圓片的數量有怎樣的關系?然後增加3個黃圓片,再讓學生說一說3個紅圓片和6個黃圓片又有怎樣的關系。學生最先會發現多少的關系,然後教師慢慢地引導學生從多少的關系過渡到倍的關系,也就是讓學生的思維從加法結構上升到乘法結構。
(四)注重動手操作,利用畫圖表徵,促進「倍」的理解
教師一般通過引導學生畫一畫、比一比等操作活動,引發、激活學生頭腦中的原有認知,並使之外顯;然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從「幾個幾」的角度初步認識「倍」的含義。認知心理學認為,概念形成其實可以概括為兩個階段,即從完整表象上升為抽象概念,實現抽象概念在思維過程中的具體再現。在這兩次必備轉換過程中形成完整表象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但由於低年級學生表達能力的欠缺,讓學生通過畫圖表徵來表達出自己構建的概念表象就顯得尤為重要。畫圖表徵在實物操作與抽象思維之間架起了橋梁,讓學生在圈一圈、畫一畫中初步建立「倍」 的表象,有利於學生有效表達自己構建的概念表象。
(五)在不斷對比與抽象中, 逐步理解「倍」的意義
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通過畫圖等手段初步認識了「倍」後,如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倍」 的概念呢?這就需要在不斷對比與抽象中,舍棄各種非本質的特徵,在變化中抓住「不變」, 而這「不變」 就是它們的量性特徵,就是「倍」 的本質。許多教師會設計多個比較的環節,例如:一份數不變,幾份數在變,倍數也隨之變化;一份數在變,幾份數也在變,倍數卻不變。通過比較,引導學生逐步明晰和把握概念的本質,使認知和理解走向深入。
三、「倍」的認識的新思考
雖然我們認識了「倍」的本質,雖然我們了解了學生的學習基礎,但是對於「倍」的理解,學生還是有一定困難的,雖然學生能夠說出誰是誰的幾倍,也能藉助乘法進行計算,但這並不表示學生真正認識、理解了「倍」,在運用時仍然會出現許多困難。這首先受到兒童自身的認知結構水平的影響,從加法結構到乘法結構,學生認知結構需要發生一定程度「質」的變化。倍的學習是發生質的變化的第一次機會,學生學習「倍」都要經歷從加法結構到乘法結構的轉變,認知結構的轉變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困難。[4]其次是因為該知識點本身的難度,「倍」不是單一的乘法結構,它是乘法意義的拓展延伸,但同時也包含對除法意義的理解,這無疑會對初次理解「倍」的概念的學生造成一定的困難。 學校最近開展了「課堂觀察」研究,通過教師和學生一對一的課堂細致觀察,我們還發現了學生在學習「倍」的過程中有如下三個問題。
(一)學生對「關系」不理解
「關系」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這個詞,感覺理解起來很簡單,但孩子對於用在數學背景中的「關系」一詞並不是很理解,大多數學生聽到教師提出的問題「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時表現出了聽不懂的狀態,所以教師在這時不妨停一停,可以舉個例子來進一步說明,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繼續下面的學習。
(二)理解「倍」的概念不能只通過觀察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我們發現許多一線教師都是讓學生直接通過觀察靜止的事物來找數量之間的關系,例如黑板上擺好的教具或畫好的簡單圖形。當教師在黑板上擺出6個紅色圓片和3個白色圓片時,學生會很快說出6比3多3或者3比6少3,但很難想到6裡面有2個3,或者是6是3的2倍,這也恰恰說明了兒童的認知從加法結構上升到乘法結構是十分困難的。怎樣能讓學生自然地過渡呢?通過嘗試,我們發現「動手操作」是一個可行的辦法。課前為學生准備一些可以擺動的學具,例如最簡單的小圓紙片,學生在擺一擺學具的過程中,會非常自然的產生分堆的想法(如下圖),他們會把3個白紙片擺成1堆,把6個紅紙片擺成兩堆,這里的「一堆」就是「1份」或者叫作「1倍量」最好的形體展示,這樣學生從形上更自然地想到6裡面有2個3,這就是學生腦子中最初的「倍」。
許多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倍」,看清數量之間的關教師一上課就讓學生去圈一圈,然後直接引出了「倍」的概念。筆者認為這樣做也許有點太快了,「倍」的認識需要一個時間的等待,我們不妨放慢腳步,在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時,能通過教師的引導動手擺一擺,其實擺出的「1堆」和圈出的「1份」能達到異曲同工之妙,而動手擺一擺會讓學生對「倍」的認識更加深刻。
(三)「倍」難於表達
學生能夠說出誰是誰的幾倍,也能藉助乘法進行計算,但在描述時仍然會出現許多困難。認識「倍」就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倍」的含義並學會表達「倍」。在表達「倍」時,我們不要急於給學生標準的表達形式,而要等待。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的理解能力前於學生的表達能力,所以我們認為學生表達不清楚是正常的。在表達「倍」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用畫圖的方式進行多個角度的表達以加深理解。
「倍的認識」一課不是一節新課,但是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需要有把它看成一節新課去研究的意識,我們更需要有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去思考、去研究、去創新的精神。

㈣ 急求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一、 教材內容介紹:
這冊教材中,「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有認識萬以內的數、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會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簡單的分數加減法;常見的量要認識千克和克,以及24時記時法。重點:認數與四則計算;難點:24時記時法
「空間與圖形」領域中要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簡單物體的三視圖,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重點:周長意義與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方法;難點:觀察物體
「統計與概率」領域中教學事件發生可能性相等或不相等。重點:把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能用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呈現;難點:正確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安排4次操作型活動與1次場景型活動。重點讓學生知道獨立探索的同時要加強合作交流,明白「傾聽」、「尊重」、「互補」會讓問題解決得更好;難點:如何有效地組織活動。
二、教材特點分析:
⒈教學內容的選擇
「數與代數」領域以萬以內的認數和四則計算(筆算和估算兩位數除以一位、三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兩位數的加和減)為主線,結合安排了認識常量單位(克與千克、24時記時法)以及直觀認識分數(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得到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
「空間與圖形」領域在二年級觀察物體基礎上,進一步教學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安排了從這三個角度觀察一些簡單的物體和由三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三視圖);在一年級直觀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基礎上,教學這兩種平面圖形的特點以及計算周長的方法。
「統計與概率」領域,在學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礎上,教學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時大些、有時小些,學會用「經常」「偶爾」等詞語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共安排了五次實踐活動,其中《稱一稱》、《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長是多少》、《摸牌與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動,而《農村新貌》是場景型的活動。
⒉教學內容安排
這冊教材的教學內容里,把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解決實際問題密切結合,並沒有明顯的區分。盡量把數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力求讓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培養目標在知識與技能的教學中得以落實,讓教學內容更加有利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把幾個領域的教學內容交叉安排,有利於各領域的教學互相支持,形成有機體,這是個亮點,也是我們教學中所追求的。例如,數與代數領域中的許多數學活動方法,應用到其他領域的學習中同樣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條形圖與線段恰當地應用到數與代數領域,能直觀地顯示數量間的關系,有助於發現規律;統計與概率中對「可能性」的理解與把握,則有利於學生在學習其他領域的內容時,思考更全面。
⒊教材的編寫
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富有數學內容的事情作為教學材料,並以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方式呈現在教材中,讓學生知道數學源於生活,就在我們身邊,並不陌生,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願望與熱情,激活學生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主動獲取數學知識。例題的編寫著力於安排教學活動的內容、線索與呈現方式,給創造性地「教」與「學」留出了必要的空間。例題一般不直接呈現和現成的解題方法,而是突出情景中的數學內容、指向解決問題的操作與實踐活動,以及學生獨立探索後的相互交流。練習的編寫注意到學生掌握和鞏固新知識需要適當的練習量,同時避免機械地模仿、記憶與重復訓練。經常設計一些題組,讓學生對同組的幾道題進行比較,分析異同,自主構建認知結構;教材中還出現不少的開放性題目,提高學生靈活思考問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從本冊教材開始,教材增設了「你知道嗎」欄目,結合教學內容,適當介紹一些數學史料,以及和數學有關的科普知識,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首先源於人類生活的需要,體會數學在人類發展歷史中的作用,感受現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本冊中,出現了適量的提高題,體現教材的彈性,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
三、教學建議:
⒈緊扣學生實際,從學生已有經驗入手
數學課程標准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必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體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類比等活動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如在教學三位數乘一位數時,由於其演算法與兩位數乘一位數基本相同,

[1] [2] [3] 下一頁

09—10學年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學生運用已有的學習經驗容易實現有效的遷移。教學時,教師不必呈現具體的計算過程,可以提出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再如在教學除法驗算時,也不把知識直接告訴學生,而是通過例題的教學讓學生想到:乘法可以驗算除法。這樣把除法驗算的教學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不但有利於他們體會乘、除法之間的關系,理解乘法可以驗算除法,而且有利於學生養成驗算的好習慣。
⒉關注學生探索與合作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數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轉變角色,依據學生的認識特點,創造性地設計一些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放手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的創新得以落實。如在教學口算整千數加、減整千數,整千數加整百數及相應的減法時,不出示例題,而是在認數後的「想想做做」中出示相應的練習,教師給學生充分探索的時間與空間,通過讓學生算一算、比一比、說一說等方式,讓學生探索演算法,交流體會。在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口算方法時,讓學生先嘗試口算出結果,再在小組中交流自己是怎樣算的,使自己的演算法得到確認或修正;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長方形、正方形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究長方形、正方形和角的特點,在認識周長的基礎上,探索和交流一般平面圖形周長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這樣的安排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去思考,學生可以運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知識經驗,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主動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
⒊培養學生「數感」,發展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數感」是對數和數的關系的一種良好的直覺,它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用較長的時間逐步培養,學生「數感」的發展需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估算可以發展學生對數的認識,同時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說明這一點。因此,在教學中,應著力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算能力。例如為了讓學生能夠體驗萬以內這些較大的數的實際含義,可以通過數正方體上的小方塊、撥計數器等方法來理解數的組成,讓學生感受不同方式表示的萬以內數的實際意義和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地方需要估計。如購買一些物品用100元或用200元夠不夠等等。教學中,應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或開發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問題或習題讓學生去估計。如第40頁的第6題,先估計誰走的路近,再算一算;第42頁的第5、6題,都是讓學生先估計結果,再計算。有了這樣的安排,特別是通過估計解決實際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估算能力,也讓學生覺得估算有用。
⒋重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發展應用意識
教學活動中,首先應讓學生獲得從「數學」的角度來認識和理解問題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時善於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其次,讓學生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與技能,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發展多樣化的解題方法。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結合所學的內容,在「想想做做」、練習及復習中適當安排了一些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發展應用意識。如教學用「連乘」解決的實際問題時,可創設有趣的場景,讓學生收集有效信息,由學生自由地提出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買6袋球一共要用多少元?」然後組織學生交流明確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在單元的最後,安排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根據情境中提供的各種信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⒌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孩子對自然與社會現象的好奇心、求知慾是一種重要的素質。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身邊的事物,培養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意志力,感受數學的嚴謹,形成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組織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和觀觀察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成功的體驗,讓學生合作交流的機會,分享同學的活動成果。
⒍讓教學評價的方式多樣化
在課堂觀察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關注學生其它方面的表現。例如,既要評價學生對乘法、除法計算方法等知識技能方面的理解和掌握,也要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

㈤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論文有什麼好的題目嗎

題目直接拿主題命題太平淡了吧,不能吸引眼球,還是應該自己定個有新意的吧,與主題相符就行吧,

㈥ 如何促進小學三年級學科差異的論文

一、從整體中看學生的閃光點
三年級共有22人,一名學生輟學,其中男生8人,女生14人。經過一二年級的努力以及三年級上學期的新階段適應,學生們在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從整體看,大部分同學擁有了較好的學習基礎----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知識的積累得到了重視,閱讀感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從日常學習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 1、個別學生學習態度差
三年級的學生,熟悉了學校生活,沒有一二年級的新鮮感!—些孩子思想開始鬆懈,對自己放鬆了要求。讀書淺嘗輒止,做作業粗心馬虎,書寫也錯字百出寥寥草草!
2、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
部分學生還不能掌握一學期學習的生字,某些生字拼音區分還是不夠清楚;要求熟記和背誦的內容還不能完全掌握;課文中要求背誦的內容,會背不會寫的現象也時常出現。
3、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強
平時能倒背如流的課文內容、古詩、成語、名言,一旦換另一種方式出現,要求用到具體環境的時候,就茫然了,就不會運用了!
4、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不高
從三年級的語文試卷。我們可以看出閱讀和作文的比重占試卷的
半壁江山!從學生的考試和做作業可以看出,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還較差!學生基本的閱讀能力還不好。學生語文基本功薄弱,語言相當貧乏,運用語言的能力普遍較低,句子寫不通順、連貫,不會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情感,語言不優美生動;錯別字現象也較突出。
三、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措施
1、繼續加大力度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在日常教學和管理中,要適時地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動腦多思的習慣、質疑問難的習慣、閱讀課本的習慣、完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參與合作的習慣、運用學過的數學語言准確表達的習慣、課外學習的習慣、快節奏有條理的習慣。讓習慣成自然,改變自己的貪玩偷懶等現象。
2、加強新課標的學習,更新閱讀教學理念,明確三年級的階段目標,把握三年段的教學重點。為了能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我們要以學生為本,向40分鍾課堂要效率,扎扎實實抓好基本功的訓練。多關心學困生,關注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要,縮小兩極差距,讓每位學生學有所得,日有長進。
3、注重有效訓練,提高學生的活學活用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綜合運用知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方法,養成靈活思維的思維品質,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感知理解、分析判斷的能力。
4、重視三年級閱讀和習作的指導和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
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和作文的「半壁江山」如此重要,決定了我們的教學要有的放矢!結合班級學生的特點以及該年齡段學生的語言發展狀況,按照課標規定的習作目標制定科學的閱讀計劃和作文訓練計劃。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在閱讀中習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鼓勵學生從平淡的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的習作習慣。鼓勵學生寫身邊的真實的人和事,切忌胡編抄襲。
5、做好與家長的交流溝通,加強家校的教育合力。
通過溝通,教師要讓家長明白學生三年級中段的重要性,使之明白其中的利害關系;要讓家長重視孩子在學校和家裡的一些變化,希望家長多一些嚴格督促,少一些溺愛遷就!針對孩子的簿弱環節補課。
提升語文教學質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對我們三年級的老師來說,提升語文教學質量,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會繼續努力,以只爭朝夕和時不待我的精神,將提升教學質量進行到底!

閱讀全文

與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