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六年級語文第一學期語文學習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對搜集到的詩歌按一定的標准進行分類,了解詩歌的豐富性。
2.激發學生搜集詩歌的興趣,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故事的有趣。
3.學會讀懂古詩和欣賞詩歌的方法,激發學生對詩歌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會讀懂古詩和欣賞詩歌的方法,激發學生對詩歌的熱愛。
難點 學會讀懂古詩和欣賞詩歌的方法,激發學生對詩歌的熱愛。
教學准備
教學步驟 學習活動 備注
一、復習回顧「詩海拾貝」中的6首詩歌。
二、學習整理詩歌,將詩歌分類
三、利用牆報張貼大家搜集整理的詩歌,供大家閱覽。
一、學習欣賞詩歌
二、推薦「我最喜愛的詩歌」(詩歌推薦活動)
第一課時
1.自由朗讀這6首詩歌。
2.小組交流討論這6首詩歌的特點。
(明白這幾首詩的共同點──內容都是描寫自然景物的)
3.學生分小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詩歌。
4.組內誦讀這些詩歌,討論:詩歌除了可以按內容分類,還可以按哪些方面來分類?
5.師生交流歸納:
(可以按內容分: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山水田園詩、關於秋天的詩、關於春天的詩……可以按題材分:山水詩、邊塞詩、思鄉詩、詠物詩……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詩、自由詩……按體裁分;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按國家和作者分:外國詩、中國詩;按創作方法分:詩歌、民歌或童謠;按時間分:古代詩、近代詩、現代詩、當代詩)
1.小組學生在組內將自己搜集的詩歌進行分類整理
2.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分類。
3.將自己分類整理好的詩歌交流交流。
4.師生交流:每一小組選一代表匯報小組的整理情況,並展示。
5.小組補充資料,補充搜集一些詩歌。
2. 小學六年級作文動作描寫公開課的評課搞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我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量身定做的。作文訓練是語文教學回中的重點答,也是難點。在寫作教學中,只有一點一滴的引導學生積累寫作方法,體驗寫作情趣,才能使學生的寫作水平逐漸提高。動作描寫即通過描寫人物富有特徵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身份、地位、處境和狀態的寫作方法。 成功的動作描寫,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進程,可以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還能推動情節的發展。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對人物動作描寫已經有了學習及運用,但不知道人物動作描寫要從哪些方面入手,怎樣進行描寫。而這恰恰是學生以後進行寫人記事習作時必須要掌握的。
三、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掌握動作描寫的技巧,並運用到習作中去。
2﹑小試牛刀,寫作片段練習。
3﹑總結動作描寫的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1﹑小試牛刀,寫作片段練習。
難點:1﹑指導學生掌握動作描寫的技巧,並運用到習作中
3. 小學語文評課稿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評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來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是來自場橋二小的一名新教師。身為一名新教師,我的教學經驗為「零」。與其說我今天是來評課的,還不如說我是來學習的。能向在場的這么多資深教師學習,對於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機會和榮幸,我感到非常的可貴。
今天有幸聽到吳老師執教這篇課文,吳老師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吳老師巧妙地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感情。
1.誦讀質疑法:指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淀,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聲、樂、情中自主學習。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詞析句法:吳老師在課堂中要求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來思考,通過細心朗讀,領讀課文語言。
我認為吳老師教學時有很多的亮點和可取之處,在這里我就簡單地講以下四點:
一、語言優美,導入引人
教學開始,吳老師以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勝古跡——黃鶴樓的同名古詩導入新課。優秀、自然的導入既渲染了濃濃的離別之情,又給人自然、新穎之感,使學生不知不覺中走入文本。同時,吳老師一開始就抓住了此篇古詩課題的兩個難點:一點是朗讀課題的節奏劃分;二點是「之」的理解;並且非常順利地解決了這兩處的難點。
二、品詞析句,感悟真情
吳老師在教學課文時,始終抓住一些關鍵字詞,通過反復品讀、比較、回味來理解課文,體會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詞之妙。
如抓住第二句的「煙花三月」一詞,提問煙花三月是一種什麼美景?讓學生透過簡簡單單地一個詞感受藏字背後李孟二人那份濃濃的情誼,從而感受人物的內心讀好課文。
在講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一首詩時更是抓住「孤帆」、「之」等詞,讓學生理解詩的意思,感悟詩人的心聲。
三、朗讀多樣,讀中感悟
文本是主體感悟的語言材料,對文本語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讀來完成。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經常的訓練。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積極思考的基礎之上的。教學中吳老師通過讓學生個別朗讀、自由讀、分角色讀、小組讀、配樂讀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觸文本語言。
四、補充資料,幫助理解
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吳老師很有心地補充了李白的作品《贈孟浩然》、《江下行》、《芙蓉樓送辛漸》、《別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