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語文三年級<掩耳盜鈴> 寓言的原文!!!!!!!!
掩耳盜鈴
從前有一個人,看見人家大門上掛著一個鈴鐺,想把它偷走。專
他明明知道,那個鈴鐺只要用手一屬碰,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響聲不就聽不見了嗎?」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沒想到手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覺了。
② 要三年級語文第一課《我們的學校》原文
《我們來的學校》原文內容如自下:
我們的學校,坐落在大山的懷抱,一半在雲里,一半在霧里。從校門口鋪出的石板路,彎彎曲曲,伸到山腳平地。
我們的學校,坐落在濃密的竹林里,白牆紅瓦,映照著東方的晨曦。門前,翠竹掩蔽;屋後,歡跳著山溪……
山溪里,飄著歌聲。
竹林間,盪著笑語。
當清脆的上課鈴聲響起,同學們像喜鵲似的飛進了教室。一雙雙眼睛在探求,一對對耳朵在諦聽。頓時,琅琅書聲從窗口飛入雲際,和山雀對話,和竹林絮語……
我們是山裡的孩子。山裡的孩子,成長在學校里。
一陣春風吹進竹林。青青的竹子,干壯葉密;春筍破土,拔地而起。林間閃閃的紅領巾,像飛動的旗!
山間的新筍,天天向上。
山裡的孩子,茁壯成長。
(2)三年級語文課本水滴石穿原文擴展閱讀
《我們的學校》,作者李先秋,自幼擅長寫作,高中時期作文一直被學校語文作文課教學範本,高中自辦校報,堅持每周出版一期,從不間斷,成為學校文學愛好者課外喜愛讀物之一。
《我們的學校》選錄在西師版三年級上冊第1課作為課文,選作教材時稍有改動
③ <<水滴石穿>>的答案(三年級快樂過暑假)
非一日之功
④ 小學語文課文《三袋麥子》原文
《三袋麥子》:
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日禮物——一口袋麥子。
小豬看著黃燦燦的麥子,開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愛吃白面饅頭和烙餅了!」他迫不及待地把麥子磨成麵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
小牛捧起飽滿的麥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麥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來,等家裡的草料和雜糧都吃完了,再慢慢吃這好東西。為了防止發霉和蟲蛀,小牛經常把那袋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
小猴呢,他覺得面前的這袋麥子上等的麥種,便把一口袋麥子全種下了地。
一年以後,土地爺爺又來拜訪小豬、小牛和小猴。
他先到小豬家,小豬說:「感謝您去年送給我那袋麥子,讓我吃到了最好吃的東西。」說著,不由得舔了舔舌頭。看著小豬憨厚可愛的樣子,土地爺爺忍不住哈哈大笑。
告別了小豬,土地爺爺來到小牛家。小牛告訴老人:「去年您送我的麥子至今還沒吃完呢。」小牛抱出那隻口袋,裡面仍有半袋麥子。老人點點頭。
最後,土地爺爺又來到小猴家。談起去年那口袋麥子,小猴拉著老人的手,神秘地說:「請跟我來。」
土地爺爺跟著小猴到裡屋一看,啊,麥囤里堆得滿滿的。小猴說:「我把麥子種下了地,這都是我的收獲。您帶一些回家吧。」老人撫摸著小猴的頭,興奮地說:「你真聰明!真能幹!」
(4)三年級語文課本水滴石穿原文擴展閱讀:
《三袋麥子》這片課文,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小猴三人每人一袋相同麥子,小豬當時就做成好吃的,小牛是省著吃,小猴是播種,結果是第二年土地爺爺再找到他們時,小豬早就吃光了,小牛還剩了半袋,小猴卻有了一屯子的麥子。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土地爺爺就像我們的老師,麥子就像上課時老師給我們大家的知識是一樣的,但是大家每次考試的成績是不一樣的,有的好,有的差。
有的小朋友怕學習,貪玩,上課不認真聽講,所以就像小豬一樣,沒有知識,成績很差。有的小朋友雖然也在學習,也很用功,但是死記硬背,沒有真正理解,所以就像小牛一樣,成績很一般。
有的小朋友上課很認真,很用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真正理解書本內容,所以就像小猴一樣,發現了麥子除了吃還可以用來播種。
⑤ 80年代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文《我的父親李大釗》原文哪裡有啊,請各位幫幫忙找一下給我
《我的父親李大釗》原自中國現代作家李星華於創作的一篇散文《十六年前的回憶》,收納於《烈士親屬的回憶》一書中,創作時間是1943年。《十六年前的回憶》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十二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
原文如下
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的被難日,離現在已經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親每天夜裡回來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又出去了。有時候他留在家裡,埋頭整理書籍和文件。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
後來聽母親說,軍閥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才過了兩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閻振三一早上街買東西,直到夜裡還不見回來。第二天,父親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廳里去了。我們心裡都很不安,為這位工友著急。
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決不同意,母親只好不再說什麼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來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換上了新夾衣,母親帶她到娛樂場去散步了。父親在里間屋裡寫字,我坐在外間的長木椅上看報。短短的一段新聞還沒看完,就聽見啪,啪……幾聲尖銳的槍聲,接著是一陣紛亂的喊叫。
父親不慌不忙地從抽屜里取出一支閃亮的小手槍,就向外走。我緊跟在他身後,走出院子,暫時躲在一間僻靜的小屋裡。
一會兒,外面傳來一陣沉重的皮鞋聲。我的心劇烈地跳動起來,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親。
「不要放走一個!」窗外一聲粗暴的吼聲。穿灰制服和長筒皮靴的憲兵,穿便衣的偵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擁而入,擠滿了這間小屋子。他們每人拿著一支手槍,槍口對著父親和我。在軍警中間,我發現了前幾天被捕的工友閻振三。他的胳膊上拴著繩子,被一個肥胖的便衣偵探拉著。
那個滿臉橫肉的便衣偵探指著父親問閻振三:「你認識他嗎?」
閻振三搖了搖頭。他那披散的長頭發中間露出一張蒼白的臉,顯然是受過苦刑了。
「哼!你不認識!我可認識他。」偵探冷笑著,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夥,「看好,別讓他自殺,先把手槍奪過來!」
他們奪下了父親的手槍,把父親全身搜了一遍。父親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殘暴的匪徒把父親綁起來,拖走了。我也被他們帶走了。在高高的磚牆圍起來的警察廳的院子里,我看見母親和妹妹也都被帶來了。我們被關在女拘留所里。
十幾天過去了,我們始終沒看見父親。有一天,我們正在吃中午飯,手裡的窩窩頭還沒啃完,聽見警察喊我們母女的名字,說是提審。
在法庭上,我們跟父親見了面。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
「這是我的妻子。」他指著母親說。接著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這是我的兩個女孩子。」
父親接著說∶「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個鄉下人。我的孩子年紀都還小,她們什麼也不懂。一切都跟她們沒有關系。」父親說完了這段話,又望瞭望我們。
法官命令把我們押下去。我們就這樣跟父親見了一面,匆匆分別了。想不到這竟是我們最後的一次見面。
28日黃昏,警察叫我們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們回到家裡,天已經全黑了。第二天,舅姥爺到街上去買報。他是從街上哭著回來的,手裡無力地握著一份報。我看到報上用頭號字登著「李大釗等昨已執行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團雲霧,昏倒在床上了。母親傷心過度,昏過去三次,每次都是剛剛叫醒又昏過去了。
過了好半天,母親醒過來了,她低聲問我:「昨天是幾號?記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從地上撿起那張報紙,咬緊牙,又勉強看了一遍。我低聲對母親說:「媽,昨天是4月28。」母親微微點了一下頭。
(5)三年級語文課本水滴石穿原文擴展閱讀
文學賞析
這是一篇革命歷史題材的文章。但與《狼牙山五壯士》等革命歷史題材的文章比起來,《十六年前的回憶》是篇回憶錄,卻不像一般的回憶錄,所表現的人物形象更豐滿、更全面、更逼真,在具文學性的同時,更具史料價值。
從文章標題看,作為一位與父親有深厚感情的女兒,在回憶父親的文章題目中沒有出現「父親」二字,好像在情理上說不過去。
「十六年前的回憶」是一個偏正式的向心結構,「回憶」是中心詞,「十六年前」表示回憶的時間。作者既是革命者的女兒,又是一名從事教學和民間文學研究的工作者,她選擇這一標題的唯一選擇,顯然不想把文章處理成一個純私人的、純粹父女情感表達的文本。
從語言表述看,有意識地注重敘事符合客觀實際,用語很慎重。
比如同樣提到時間,寫「4月6日」(李大釗被捕日)時,文章中寫道「父親在里間屋裡寫字,我坐在外間的長木椅上看報」;寫「4月28日」(李大釗被害日)這個日期,文章又寫道「我又哭了,從地上撿起那張報紙,咬緊牙,又勉強看了一遍」。
兩個確切的時間,均寫到了報紙,可見作者對文章中的具體時間的寫作態度是相當審慎的。這反映出作者的另外一個寫作基調:她對於父親的回憶,態度是相當嚴謹的,有一種史傳寫作的味道。
顯然,作者在這篇回憶錄中,想向人們展現的不僅是一位堅強不屈的革命戰士和令人敬仰的英烈形象,還是一個慈愛淳厚、和藹可親的父親形象。此文主要是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做到的。
名家點評
近現代作家葉聖陶:二十八頁倒二行與末句,恐須令學生細辨。前一句作者心中自問:「是不是痛心……無辜被燒呢。」自問之後即作肯定回答,父親確是痛心……無辜被燒。此意並未寫出,而徑作第二問。所雲「不願意」,即痛惜此類書籍文件,不願燒去也。(《葉聖陶教育演講》)
山東大學韓國學院名譽院長張庭延:文章像講故事一樣,出現了苦難、驚險、悲壯、悲痛的每一幕,每一幕都揪著我們的心……從此在我們小小的心靈里樹立起李大釗先生的高大形象,對李星華老師更產生了無比的尊敬和愛戴。
這一課動人心魄,富於教育意義,是我永生難忘的。(《延靜隨想集》)
江蘇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長李吉林:《十六年前的回憶》是篇回憶錄,篇幅長……「遇難」是文章的中心事件,通過閱讀不難理出「遇難前——被捕——在法庭上——遇難後」這一事情發展的順序。(《情境教學實驗與研究》)
⑥ 三年級語文燕子課文原文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燕子》課文原文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才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著,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
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贊歌。
(6)三年級語文課本水滴石穿原文擴展閱讀
《燕子》 一文,作者用優美簡練的文字,鮮艷明快的色彩,為我們描繪出春天初到時的燕子。 教材的圖上畫的是春天的景色,全圖呈綠色基調,有遠山、湖水、稻田,桃花盛開,柔柳輕揚,各種顏色的花競相開放。
圖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燕子,它們有的正在湖上飛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飛到了柳枝間,還有的停在遠處電線上歇息,它們給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
課文以優美的語言,講述了燕子的特點和充滿生機的春天的美麗。課文以燕子為記敘的線索,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從哪裡來、燕子的飛行和停歇的順序來理解。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通過閱讀課文,讓學生了解春天的特徵,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動情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生動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和想像的能力。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生機勃勃。
⑦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原文
燕子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版潑機靈的小燕子。
才下權過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過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著,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
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贊歌。
⑧ 三年級語文
一道桃符,一個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