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三年級上冊的語文書有幾首古詩
1,有五首抄,分別如下:
1)《襲夜書所見》
宋代: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望天門山》
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4)《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宋代: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小兒垂釣》
唐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2. 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
山 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小學一年級】 上冊:《靜夜思》李白 靜夜思 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明 月, 低 頭 思 故 鄉。 春 曉 (孟 浩 然) 春 眠 不 覺 曉, 處 處 聞 啼 鳥。 夜 來 風 雨 聲, 花 落 知 多 少。 村居 (高鼎) 草 長 鶯 飛 二 月 天, 拂 堤 揚 柳 醉 青 煙。 兒 童 放 學 歸 來 早, 忙 趁 東 風 放 紙 鳶。 所 見 (袁 枚) 牧 童 騎 黃 牛, 歌 聲 振 林 樾。 意 欲 捕 鳴 蟬, 忽 然 閉 口 立。 小池 ( 楊萬里) 泉 眼 無 聲 惜 細 流, 樹 陰 照 水 愛 晴 柔。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頭。 【小學二年級 】 上冊: 贈劉景文 (蘇 軾) 荷 盡 已 無 擎 雨 蓋, 菊 殘 猶 有 傲 霜 枝 。 一 年 好 景 君 須 記, 最 是 橙 黃 橘 綠 時。 山行 (杜 牧) 遠 上 寒 山 石 徑 斜, 白 雲 生 處 有 人 家。 停 車 坐 愛 楓 林 晚, 霜 葉 紅 於 二 月 花。 回鄉偶書 (賀知章) 離 別 家 鄉 歲 月 多, 近 來 人 事 半 消 磨。 唯 有 門 前 鏡 湖 水, 春 風 不 改 舊 時 波。 贈汪倫 (李白) 李 白 乘 舟 將 欲 行, 忽 聞 岸 上 踏 歌 聲。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 不 及 汪 倫 送 我 情 。 下冊: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 離 原 上 草 , 一 歲 一 枯 榮 。 野 火 燒 不 盡, 春 風 吹 又 生。 遠 芳 侵 古 道, 晴 翠 接 荒 城 又 送 王 孫 去, 萋 萋 滿 別 情。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 落 疏 疏 一 徑 深 , 樹 頭 花 落 未 成 陰。 兒 童 急 走 追 黃蝶 , 飛 入 菜 花 無 處 尋。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 照 香 爐 生 紫 煙, 遙 看 瀑 布 掛 前 川。 飛 流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銀 河 落九 天。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小學三年級 】 上冊:《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門山 唐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飲湖上初晴後雨 (北宋)蘇 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3.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學生應該掌握哪些知識
小學三年語文學生接觸的知識開始繁多,但是最根本還是離不開以下幾點:
1.生字,內四字詞語。(書上容每課都有會寫的字,這是必須掌握的內容要反復聽寫,抄寫)
2.多音字,比較組詞,近義詞,反義詞要准備個本子每課一做整理。
3.每課的課後題要熟練回答,要學會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便於課內閱讀的拿分。
4.語文百花園內的所有知識必須常抄寫,練習。(這是每次考卷的出題根本。)
5.百花園內要求寫的作文要在考試前寫過2遍,並養成多讀作文選,養成摘抄好句,記日記的習慣。
6.課內古詩和要求背誦的段落,要反復默寫,直到無錯字,標點正確。
7.多積累課內的寫作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等等),並做到熟練造句。
4. 三年級上冊語文書
三年級上冊語文書一共有32課,八個園地,八篇略讀課文,後面有幾課選讀課文。
5. 三年級上冊語文
不要輕易相信別人,必須有自己的主見,希望你的眼界能開闊,不要只限於井底的世界
6.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書
上淘寶上買。卓越,當當書也不錯。
7.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成語大全
自然現象:
落英繽紛 滿天飛舞 群芳吐艷 萬紫千紅 奼紫嫣紅 光彩奪目
層巒疊翠 蒼翠欲滴 崇山峻嶺 連綿不斷 懸崖峭壁 連綿起伏
旭日東升 噴薄欲出 夕陽西下 皓月當空 萬里無雲 湛藍深遠
水平如鏡 清澈見底 清新甜潤 鬱郁蔥蔥 冰天雪地 一望無際
四面八方 熊熊大火
人物情感:
孤苦伶仃 飢寒交迫 孤單失群 垂頭喪氣 誠心誠意 和顏悅色
和睦相處 自由自在 恍然大悟 羞愧萬分 情不自禁 迫不及待
誠心誠意 小心翼翼 津津有味 戀戀不舍 大驚小怪 氣焰囂張
人物動作:
沉默不語 一動不動 不約而同 翩翩起舞 長途跋涉 騰雲駕霧
異口同聲 張口結舌 七嘴八舌 贊不絕口 目不轉睛 愛不釋手
彬彬有禮 交口稱贊 痛改前非 悔過自新 博覽群書 孜孜不倦
勤學好問 學而不厭 堅持不懈 業精於勤 專心致志 聚精會神
廢寢忘食 竭盡全力 鍥而不舍 腳踏實地
人物能力:
妙筆生花 畫龍點睛 降龍伏虎 各顯神通 聰明能幹 聞名遐邇
寓言道理:
亡羊補牢 南轅北轍 驚弓之鳥 買櫝還珠 一舉兩得 受益無窮
光陰似箭 日月如梭 開門見山 一目瞭然 大材小用 小題大做
三長兩短 七上八下 百發百中 百步穿楊
形態樣子:
小巧玲瓏 若隱若現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數量:
成千上萬 多多益善 琳琅滿目 應有盡有 五湖四海 家家戶戶
古往今來 源源不斷 零零星星 結結實實
情況:
迫在眉睫 息息相關 持續不斷 連綿不絕 身無分文 窮困潦倒
遊人如織 人山人海 往事如煙 歷歷在目 面面俱到 十全十美
興興向榮 蒸蒸日上 當頭一棒 妙不可言 專心致志 必不可少
光彩奪目:形容顏色和光澤非常耀眼。
萬紫千紅:形容百花齊放,顏色艷麗。
挨挨擠擠:(人、物)緊緊靠攏在一起。課文指荷葉長得很茂密,互相擠在一起。
小巧玲瓏:形容小而靈巧、精製。
零零星星:零碎的,少量的。
歡歌笑語:歡樂地歌唱談論。形容非常快樂、熱鬧。成千上萬:形容數量非常多。
飢寒交迫:飢餓和寒冷同時逼迫。
皚皚白雪:潔白的雪。
鬱郁蔥蔥:(草木)蒼翠茂盛。
清澈見底:指水清而透明,可以看見水底。
應有盡有:應該有的全都有了。形容物品很多。
沉默不語:不說話。
不約而同:沒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一致。
亡羊補牢:羊丟失了,才修理羊圈。比喻在受到損失後想辦法補救,免得以後再受損失。
南轅北轍:心理想往南邊去,卻架車往北走。形容行動和目的相反。
驚弓之鳥: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大吃一驚:形容對意外發生的事情非常吃驚。
孤單失群:孤孤單單,找不到同伴。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東西)。
連綿不斷:(山脈、河流、雨雪等)接連不斷。
若隱若現:形容隱隱約約、模糊不清。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過來。
日月如梭:太陽和月亮像穿梭一樣地來去,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受益無窮:得到數不盡的好處或利益。
鴉雀無聲:形容非常靜。
情不自禁: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很多。
誠心誠意:形容非常真誠。
脫口而出:不假思索,隨口說出。
異口同聲:形容很多人說同樣的話。
神氣十足:自以為優越而表現出非常得意或傲慢的樣子。課文指孩子們因自豪而特別得意的樣子。
左顧右盼:向左右兩邊看。
寂然無聲:形容寂靜的樣子。
四面八方:各個方向。
七嘴八舌:形容很多人說這說那,議論紛紛。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緊急,已逼近眼前。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高興。
如願以償:願望得到實現。
躡手躡腳:形容走路時輕手輕腳的樣子。
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寸草不生:連小草都不生長。形容十分荒涼。
古往今來:從古代到現在。
五湖四海:指全國各地。課文中指全世界。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目不轉睛:不轉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戀戀不舍:形容捨不得離開。
順流而下:順著水流的方向行駛。
無影無蹤:沒有任何蹤跡。荒蕪人煙:十分荒涼,沒有人家。
身無分文:身上沒有一文錢。形容極其窮困。
趔趔趄趄:身體歪斜,腳步不穩。
名不虛傳:傳播的好名聲一點不虛假。
琳琅滿目:比喻各種美好的東西很多(多指書籍或工藝品)
和顏悅色:形容態度和藹可親。
栩栩如生:形容非常生動,像活的一樣。
愛不釋手:喜愛得捨不得放下。
語無倫次:話講得很亂,沒有條理層次。
清晰可辨:清楚,可以辨別出來。
縱橫交錯:豎的橫的交叉在一起。
下落不明:不知道所要尋找的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聞名遐邇:遠近有名,形容名聲很大。
提心吊膽: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面如土色:臉色跟土一樣,沒有血色。
歡歌笑語:歡樂地歌唱談論。
熊熊大火:形容火勢旺盛。
8. 三年級上冊的語文書
1,有五首,分別如下: 1)《夜書所見》宋代: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回風動客情。知有答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望天門山》唐代: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4)《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宋代:蘇軾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小兒垂釣》唐代: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