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80後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教科書封面樣本
80後也有不同版本的.什麼年份上的小學呢?
『貳』 現在小學一年級知識深度與80年代比如何
沒法比,80年代的小學課本識字多,現在的不多,一年級上冊會寫的字只有100個,下冊只有200個。不同的是現在一年學習的知道面廣。開設的課程多。
『叄』 很想找到80年代廣西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各科課本
書店應該有
『肆』 求:2000年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懷念…
著名作品 《我與地壇》 《秋天的懷念》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插隊的故事》 《務虛筆記》 《法學教授及其夫人》 《老屋小記》 《奶奶的星星》 《來到人間》 《合歡樹》 《病隙碎筆》 《毒葯》 《命若琴弦》 《原罪·宿命》 《鍾聲》 《午餐半小時》 《我的丁一之旅》 《一個謎語的幾種簡單猜法》 作品總目 (截止至2004年) 1. 插隊的故事(小說) 《午餐半小時》4000 —《花溪》80年9期 《沒有太陽的角落》—《小說季刊》80年4期 (註:此《小說季刊》即後來的《青年文學》《沒有太陽的角落》初發於《未名湖》和《今天》,《小說季刊》發表時名《就是這個角落》。) 《黑黑》—《滇池》82年11期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13000《青年文學》83年1期 《插隊的故事》83000————《鍾山》86年1期 《老屋小記》13000—————《東海》96年4期 附錄:《幾回回夢里回延安》2000 ———《青年文學》83年 《季節的律令》—《黑明攝影集:走過青春》 2.來到人間(小說)(約136000字) 《法學教授及其夫人》5500 ——《當代》79年2期 《兄弟》4700 ————————《花城》80年7期 (註:此篇曾名《牆》,初發表於《今天》4期) 《綿綿的秋雨》7500 ———《中國青年》82年4期 《夏天的玫瑰》7000 ————《丑小鴨》83年4期 《在一個冬天的晚上》11300 《丑小鴨》83年10期 《奶奶的星星》25000 ————《作家》84年2期 《足球》9000 ——————《人民文學》84年5期 《來到人間》14000 ————《三月風》85年9期 《車神》5500 ———————《三月風》87年1期 《禮拜日》46000—————《中外作家》87年5期 3.宿命的寫作(散文隨筆)(約140000字) 《隨想與反省》6300 ———《人民文學》86年?期 《答自己問》16500 —————《作家》88年1期 《自言自語》18000—————《作家》88年10期 《好運設計》15000 ———――《天涯》90年9期 《隨筆十三》15000 —————《收獲》92年6期 《游戲 平等 墓地》6300 —《當代作家評論》92年 《給楊曉敏的信》3800 —————? 《謝幕》1000 —————《小說月報》92年?期 《沒有生活》1600 ———————? 《愛情問題》10000 —————《鍾山》94年4期 《神位 官位 心位》4300 ———《讀書》94年6期 《記憶迷宮》3000 ————————《今天》 《無答之問或無果之行》6800 ――――—《北京文學》94年11期 《熟練與陌生》2000 《宿命的寫作》1800 《文學的位置或語言的勝利》3500 ――――― 《作家》97年7期 《給安妮的信》3200 ————————? 《足球內外》9000 —————《天涯》96年1期 《私人大事排行榜》9000 ———《花城》97年1期 《無病之病》2000———《學術思想評論》第2輯 4.散文 隨筆(約127000字) 《秋天的懷念》1000 ——廣州《南風報》81年?期 《合歡樹》2000 —————《文匯月刊》85年6期 《我的夢想》2000 ———《中國殘疾人》89年1期 《文革記愧》4000 ————《東方紀事》89年1期 《我21歲那年》10000 ———《三月風》91年?期 《我與地壇》15000 ———《上海文學》91 年1期 《散文三篇》6300 ——————《芒種》92年?期 《牆下短記》4000 ――――――《今日先鋒》4 期 《郿英》700 ――――――《今天》94年2期 《悼少誠》2000 ———————《北京日報》96年 《外國及其它》7000 —《華人文化世界》97年7期 《說死說活》3000 ——————《天涯》97年1期 《有關廟的回憶》6000 —《人民文學》99年10期 《
『伍』 全國各地中小學課本教材一樣嗎
不一樣。
目前,全國使用的小學教材共13個版本。按教育部的規定,教材的使用選擇權在學校手中,通常一個地區會選擇一樣的教材版本。
拓展資料
1、教科書,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編寫的教學用書。又稱課本、教材。教科書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廣義,凡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全是教育;狹義,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政體)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2、我國在2001年之前使用統編教科書,由教育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統一編寫,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國使用。2001年後,《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和《普通高中課程標准》發布,教科書可以由各出版社出版,再由教育部審定通過使用。
3、切記:教科書作為教育重要工具,經過嚴格審查,除了特殊目的外,整體是富有科學性的,雖然其不如科學刊物一樣嚴謹,或可出現便於師生或非專業人士理解的簡化說法,但是只要不篡改其本意即是非常可靠的,否則將會誤人子弟。
『陸』 1980年以前的小學課文有沒有寒號鳥這篇課文
我很明確的告訴你們:有。我1976年上的小學一年級,我們小學就學過《寒號鳥》這篇課文,我記得非常清楚,學會了'得過且過'這個成語。
『柒』 求80年代,小學語文一年級有一天課文叫《秋天》的全文
7.秋天到了
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天空那麼藍那麼高,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啊!秋天到了。
『捌』 求以前小學一年級的課文《楊家嶺的早晨》
楊家嶺的早晨
我們乘坐火車到達西安後,經過一天的休整,第二天一大早,便換乘汽車前往延安。汽車在蜿蜒起伏的高原公路上行駛,透過車窗信目馳騁,因為早春的緣故,除了樹木之外很難見到其它的綠色植物,但見黃土壁立,跌宕延綿,我生平第一次真正觀賞到了溝壑縱橫的景象,整顆心也時不時的懸空在落差達三、四百米深的溝壑中。經過近七個小時的顛簸,汽車終於駛進延安市區。
延安與我想像中閉塞、陳舊的邊遠小城形象相比簡直有著天壤之別,城市規劃合理有序,路網暢通,以市醫院、財稅大廈等為代表的標志性建築錯落有致,點綴其中,使延安隱隱然具有現代都市的風范。大街上車水馬龍,人們衣著亮麗,再難見到白羊肚毛巾紅腰帶裝扮的老區人們形象。
汽車停在延河大橋一側,大家紛紛下車遠眺寶塔山。作為延安的象徵,始建於唐朝的寶塔在經歷了一千二百多年的風雨滄桑之後,依舊巍然屹立。過去僅是從電影和圖片上見過寶塔,如今得以親眼目睹曾無數次魂牽夢繞的寶塔,倍感親切,有一種圓夢的感覺。
接下來參觀的,是位於延安西北的棗園。棗園原名延園,佔地八十餘畝,本是一處私家園林,因裡面種植了許多棗樹,故又名棗園。這里是抗日戰爭後期黨中央的所在地,毛澤東、張聞天、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先後搬來居住過。在他們居住過的窯洞前我駐足觀望,簡陋的住所、簡單的陳設、簡朴的生活,讓我油然而生敬意的同時又引發幾多感慨。據導游介紹,轟轟烈烈的延安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都是在這里組織發起的。在棗園西側的一小塊簡易空場上,毛澤東主席發表了著名的《為人民服務》的演講。如果不身臨其境,真的讓人難以置信。朴實無華,艱苦奮斗,這應該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之一吧!
從棗園出來時,恰好遇到一位陝北民間藝人表演,白羊肚毛巾裹頭,紅色貼身棉襖外罩白羊皮坎肩,腳穿一雙黑步鞋,渾身上下干凈利落。他為大家演唱了一首《信天游》,聲音高亢嘹亮,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他又即興表演了一段安塞腰鼓,口含哨子,手握綢帶鼓錘,騰挪旋轉,鼓點激昂。雖然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人了,但依然身手敏捷,毫不含糊。目送著大家走出園子後,他依依不捨的為大家送上了一曲《咱們的領袖毛澤東》,歌聲真摯感人,情深意切,餘音至今仍在耳畔縈繞。
我們此行參觀的最後一個景點是楊家嶺。對於楊家嶺的名字,我並不感到陌生,因為早在上小學的時候,我就曾學過一篇課文《楊家嶺的早晨》。隨著1938年11月黨中央進駐楊家嶺,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一下子名揚四海。著名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和延安文藝座談會都是在這里召開的。一路行來,宛如置身於一座歷史博物館,我們彷彿回到了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循著歷史的足跡,不斷變換著自己的角色,一會兒成為一名光榮的黨代表,在中央大禮堂的講台上慷慨陳詞;一會兒又成為一名載歌載舞的文藝工作者;再一會兒又化作一名荷槍實彈整裝待發的紅軍戰士……
結束完參觀時,已是傍晚時分,導游就近安排我們入住楊家嶺石窯賓館,據說這家賓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窯洞賓館。生平第一次住窯洞,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走出窯洞,眺望高原夜景,真得美不勝收。仰首但見一輪彎月、幾顆明星,清涼、靜謐而又悠遠;凝望四周,近處的窯洞門窗清晰可見,遠一點的只見簇簇燈光,依壁層次而燃;再遠一點的則明滅難辨,遙遠如天際的星星了。欣賞了一會夜景,但覺寒意撲面,高原日夜溫差之大,讓人驚訝。回房間打開空調,擁被而眠,不料想半夜仍被凍醒。由此想到在物質極度匱乏的戰爭年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是怎樣以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克服種種困難帶領中國人民最終取得勝利的。應該說,延安精神是一種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精神,不同的時代賦予它不同的內涵,它包羅萬象,與時俱進,但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核心本質卻從未改變過。
此次延安之旅本是為了尋找一種精神而來,最終卻帶著一個堅定信念而去,延安一日雖短,但此行足矣!
『玖』 全國各地的小學課文版材都是一樣的么
不是,目前,全國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共13個版本。按教育部的規定,教材的使用選擇權在學校手中,通常一個地區會選擇一樣的教材版本。
以北京為例,目前北京中小學使用語文教材中,一半以上的區縣在使用人教版教材,另一半左右的區縣分別使用蘇教版、北師大版和北京版教材。
1、人教版語文
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是現在全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的。60多年來,人教社一直負責編寫全國的中小學教材,直至上個世紀80年代末,教育部推行「一綱多本」,它對教材的壟斷才被打破。時至今日,人教社仍是業界公認的中小學教材編寫實力最強、最權威的。
教材亮點: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開放而富有活力。從一年級下冊開始,每個「語文園地」里都有「我的發現」欄目,不斷鼓勵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現,引導他們自主發現學習方法。
如一年級下冊的「語文園地四」,兩個小夥伴正在對話:「我發現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關。」「我發現……」教材通過這種引導合作學習的方式,啟發學生發現偏旁往往與字義有關。
使用反饋:
一位網名為「翩翩起舞」的老師認為:人教版的語文教材知識性很廣,是好事也是壞事。容易導致有些學生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最後變成好的學生越好,差的學生越差。這樣差距拉大了,某些學生就對學習產生反感。
一位鄉村老師在給編委會留言中寫道:對於三年級教材我只能說「想說愛你不容易」,不知道這些高高在上的編者是站在什麼角度上來編書的。
更沒有考慮到學生城市和農村的區別,三年級的孩子每天一大堆的收集資料,這許多是高年級學生才能完成的任務都讓三年級孩子來完成,怎麼辦?農村的學生又哪來那些資料?一大堆的難題是前所未有的。
專家論:
人民教育出版社退休編輯顧振彪說,「當時設想很好,山區農村可以編得淺一些,多些關於農村的內容;而像北京上海一些水平比較高的學校,應該編比較深的教材。但實際上,農村不願意用淺的教材,他們說,孩子本來在農村,用淺的教材就更考不上大學了,寧願用重點中學的深教材。主要根源還是應試教育,教材的編寫往往也要考慮考試。」
2、蘇教版語文
經教育部核准,江蘇教育出版社於2001年初啟動了與課程標准配套的義務教育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的編寫工作。目前,江蘇省的小學都用蘇教版的語文教材,而北京、山東、山西、陝西、安徽、海南、福建、黑龍江、雲南、甘肅、廣西的部分區市也在使用。
教材亮點: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的一大特色是學「識字課文」識字。「識字課文」是編者借鑒傳統語文教育經驗和多種識字方法而精心編寫的識字教材。
駿馬,秋風,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椰樹,驕陽,海島
氂牛,冰雪,高原」
這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識字課文,分開來看,是一個個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的詞語,連起來讀,又像一首音韻和諧的寫景詩。短短24個字,勾勒出一幅氣勢恢弘、景象萬千的中華長卷圖。學生學習這樣的課文,既識了字,認識了事物,又可以在誦讀過程中感受到祖國的遼闊和壯美。
反饋:
一熱心網友認為:「首先,拿到這本書就有想讀的感覺,圖片優美,字體也很適於孩子們認讀和書寫。其次,它相對人教版來說,我認為難易程度更適合孩子們理解。最後,我認為它在書寫和口語交際方面的設計也非常合理並且貼近生活。」
另一位學生家長表示,蘇教版語文教材全彩的配圖對學生很有吸引力,課後的問題符合課本教材,內容做的很精緻。
3、北師大版語文教材
北師大版語文教材是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北京、陝西、安徽、新疆、福建、黑龍江部分區市在使用。在教科書編寫過程和實驗中,編者一直力圖解決:語文學習興趣、語文學習方法、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三個問題。
教材亮點: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和兒童早期識字經驗相聯系,又進一步深入,在一入學時學習「字與畫」單元,把漢字象形及由畫演變為字的特點和過程溶入100個左右常用字的學習,保護了孩子主動識字的積極性。
如果不是這樣,一上來就學拼音,特別是強調四會,難度很大,幼小斷裂,使孩子對語文課產生畏難情緒,很容易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
4、京版語文教材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選擇了80多首詩歌,其中古詩47首,占教材總量的13%。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總計有61首古詩,從內容看,唐詩佔50%,宋代詩詞佔30%,其他有漢樂府民歌、元、清及現代詩詞。鄂教版語文教材,古詩詞約占所有課文的四分之一,包含90餘首。
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表示,目前已經通過教育部審查的北京版語文教材,將會大幅增加古詩文的內容,小學學段篇幅將達到100篇,古詩文佔全部課文比例達到15%以上。
比如在小學一年級古詩文的選取上,由之前的個位數篇幅增加至22篇,其中,九篇為蒙學經典,包括《三字經》、《弟子規》等內容。同時,在古詩的選擇上,會選取李白、杜甫、白居易這樣的大家名作,讓學生感受文字的美感。
(9)80年代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擴展閱讀
人教版語文教材和蘇教版語文教材的共性
1、它們都著力體現多元文化理念。人教版語文教材和蘇教版語文教材中都包括了民族文化、一般文化、性別文化、年齡文化、地域文化、階層文化等多種文化。
從總體上看,既包括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包括各個少數民族文化和國外的民族文化;既包括精英階層的文化,又包括普通階層的文化;既含有城市文化,又含有鄉村文化等。另外,還有一些特殊群體的文化。文化的內容非常豐富。
2.它們都引進了少數民族的文化。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文化。如何實現各民族間的理解、尊重和和睦相處始終是我們面臨的重大問題。作為中國的啟蒙教材,有必要介紹各個民族的文化。
這兩個版本的教材對少數民族的文化都有所反映,人教版教材中的《藏戲》《雅魯藏布大峽谷》《文成公主進藏》等描繪出了藏族的風俗禮節、風景以及藏族與漢族之間友好的情誼;《和田的維吾爾》《七月的天山》等描述了維吾爾族的風光和日常生活。
但是,這類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文章在蘇教版語文教材中僅占課文總量的2.5%;而在人教版語文教材中也只佔了課文總量的3.1%。
3.在這兩個版本的教材中有關男性的文化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但關於女性文化的比例則相對較少。在這兩個版本的教材中,不管是從兒童類作品看,還是從成人類作品看,有關男性文化的課文都居多數。這些男性人物都表現出了堅強、勇敢和探究的性格特色,從而具有了較高的認同感。
女性人物卻僅僅被賦予弱小、溫柔和賢淑的性格特徵,除了蘇教版教材中的花木蘭、海倫·凱勒、桑蘭以及人教版教材中的居里夫人以「強者」的身份出現以外,其他女性都是以弱小的形象出現的。善良、賢惠、順從等是她們性格上的特徵。
4.它們都反映了農村地區的文化,城市地區的文化所佔的比重有所減小。兩個版本的教材經過修改,反映農村地區文化的課文數量都較多。反映農村地區文化的課文多和景色、動物等有關,其中,大部分都出現在詩詞和散文里。
『拾』 80年代小學課本
我的課本放老家了,也不知道還在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