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為重要的交際工具、思維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載體,是進一步學習和參與社會生活及參加社會工作的基礎,是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培養和道德品質養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學習語文與學生的心理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學習語文以學生已有的心理發展水平為前提,學習語文能推動學生心理向前發展。教師在教學中發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內容,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還要抓住課堂上的契機,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使語文教學成為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下面我就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談一談我的粗淺認識:
一、 利用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積極穩定的情緒
心理健康的學生,有正常而平靜的心境,積極而樂觀的激情,持續穩定的熱情,喜怒有度,愛憎有別,悲歡有節。因而,他們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積極向上和充滿期望的情緒狀態總是占優勢。
班上有一名同學,因家庭變故整天唉聲嘆氣,愁眉不展,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針對這種情況,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是怎樣展開合理想像後,我有意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在那樣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小女孩光頭赤腳流落街頭賣火柴。在她又冷又餓時,擦燃火柴看到的情景說明了什麼?問題剛出口,教室里頓時像開了鍋似的,熱鬧非凡,最後一致認為:小女孩是個堅強、樂觀的人,在她人生的最後一刻,依然對美好的生活充滿希望,充滿信心。幾天後,那位同學找到我,談了自己的認識,表示要駕奴好自己的情感,做情感的主人。從此以後,笑容終於又在這個孩子臉上綻放。
二、 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正確的自我意識
一個心理健康的學生,應能夠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不會對自己提出苛刻、非分的期望與要求,能正確、客觀的評價自己,努力發展自身潛能,避免將自己陷入自傲或自卑的漩渦。
例如:《駱駝和羊》這則寓言故事,駱駝長得高認為高好,羊長得矮就認為矮好,它們都用事實證明自己的說法是對的,卻還爭論不休。利用電教媒體,讓學生感知駱駝和羊是如何夠到樹葉的,再啟發學生思考和討論:你看到了什麼?聯系實際,你懂得了什麼?明白駱駝和羊各有長處和短處,它們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這是不對的道理後,學生的思想也受到一定的震動:該如何客觀、公正的看待自己?怎樣發揮自己的長處,取長補短?
三、 藉助語文教學和諧學生人際關系
樂於與人交往,能認可別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在與人相處時,友善、同情,信任多於猜疑、嫉妒、敵視。這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又一標志。
多數獨生子女不可避免的有一種唯我獨尊的意識,什麼都看不順眼,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遠離集體。個別同學還看不起學習差的;或者對家庭條件好的同學頂禮膜拜……只有改變這種狀況才能有利於學生與班級的發展。因此,在教學口語交際《請到我家來玩》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小明在班上從不理人。集體勞動時,他躲在一邊;同學像他請教問題,他卻高傲的抬起頭…星期天,是小明的生日,他邀請同學們去他家玩,可是約定的時間過去了,同學們卻一個也沒有來,小明懊惱的坐在沙發上暗自垂淚。看完這段表演,教室里靜默下來,有的同學羞紅了臉,有的低下了頭。教師沒有任何的說教,就使學生受到了教育,收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四、 憑借語文教學完善學生人格,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應具有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行為統一起來,能面向現實,接受現實,並能主動的適應現實,改造現實。自愛而不自誇,自尊而不自傲。在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及時對學生進行必要疏導。
班上有一名學習尖子生,非常羨慕這樣的生活:不用任何付出,就可以衣食無憂,悠遊自在過一生。在學習《小白兔和小灰兔》時,我設計了一組思考題:1、小白兔和小會兔准備做什麼?2、它們分別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3、結果怎樣?4、若你是小灰兔會得到什麼樣的啟示?學生根據問題展開想像和討論。後來,集體回顧了動畫片《小貓咪咪》,我讓學生回家後根據這兩個故事想想自己的體會。第二天,這名尖子生主動給大家講了自己的感受以及對小白兔的「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和小貓咪咪「只有刻苦練功,才能學會生活的本領」的理解。最後,他深情的告訴大家:自己今後會踏實學習,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奮斗!那時,我和他都會心得笑了。
B.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教材分析《稱贊》是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新教材,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合作。」《稱贊》是本單元繼《識字5》後的第一篇閱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刺蝟和小獾因為能看到別人身上的閃光點,相處得是多麼融洽!課文洋溢著時代氣息,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文質兼美、語言典範,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受到德育教育,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文中小獾的板凳做得雖然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而小刺蝟就是發現了他認真的優點表揚了他,又在後面進一步肯定了小獾的點滴進步,最後小獾在小刺蝟地不斷稱贊下,竟然做出了一把漂亮的椅子,讓學生看到了稱贊的力量。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我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稱贊,得到別人的肯定。學生更是如此,當學生獲得成功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不要說稱贊,就是一個笑容,一個眼神,一次親切的撫摸,也許都能讓學生的心中湧起一陣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二.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①認識10個生字詞。會正確書寫8個生字。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能力目標通過朗讀了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要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在學習課文的同時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識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難點:知道小刺蝟是怎樣發現小獾的優點,從而學習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四.教法與學法在這堂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談話法、直觀教學等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五.教學流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教學:(一)談話導入談話時,教育學生懂得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贊,即使平淡如水一句話,也會產生想不到的效果,是令人心情愉悅的。1.稱贊與他們有關的東西。2.老師稱贊了你們,你們心裡怎麼想的?3.聽了老師的稱贊,你打算怎麼做?4.引出課題——今天老師要跟大家一起學的課文就是《稱贊》(板書,讀題)。(二)初讀感知初讀時,讓學生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適時地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讀懂小刺蝟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肯定別人的點滴進步,這是值得同學們學習的。1.下面老師來讀讀課文。(出示要求——認真聽老師朗讀課文,邊聽邊思考)(1)課文里寫了哪些小動物?(2)是誰稱贊了誰,為什麼呢?2.指名答第一個問題,課件出示小動物圖片,板書。3.同桌交流問題,並進行匯報。4.觀察畫面,小組討論找出課文中與畫面內容相對應的段落。指4名學生讀課文,檢查預習讀文情況。(三)小組合作學習生字1.合作識字,交流匯報。2.游戲:字詞大轉盤。(四)熟讀課文通過熟讀課文,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小獾從做粗糙板凳到會做椅子,這是多大的進步啊!教育學生深入懂得適當的誇獎會帶來好心情,好心情會帶來奇效。1.讀正確,讀流利。(1)看課文動畫。(2)自由練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3)小組讀文。2.讀出快樂的情緒。(1)找出小刺蝟和小獾說的話,標上記號,師生合作讀文。(2)4人一組,合作讀課文。(五﹚實踐活動、拓展思維體會了刺蝟和小獾之間稱贊帶來的變化後,我又為學生設計了實踐平台:自己選一個家人、朋友,發現他的優點,誇誇他的優點。讓學生以讀引讀,以讀引說,理出了人間的真情美,懂得了從平淡中見深情的真理,拓展了思維,培養了語言,提倡了學習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並把它寫在日記本里。六.板書設計18、稱贊有了自信小刺蝟圖小獾圖消除疲勞七、說教學反思這一課我注重讓學生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然後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另外,我注重課內外的遷移,學以致用,讓學生真正學會稱贊。因為德育教育過程是長期的、復雜的、多方位的,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教育的主體。這種心靈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是疾風暴雨式的,而只能潤物細無聲把思想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著力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點點滴滴、日積月累,最終達到滴水穿石之功效。學完這課後,學生寫的日記非常感人,有的寫道:「媽媽工作了一天,做好了飯,我和爸爸連聲稱贊,飯菜真好吃!媽媽激動的說:「真的?」高興得不得了!還有學生寫:「媽媽有時對自己很失望,認為自己當媽媽不夠合格,這時候,女兒就說,媽媽你已經做得夠好了!讓自己的媽媽找到了自信。」等等。語文課情感培育必須是長期性的、滲透性的「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我能在看似平淡的童話故事中進行思想情感的培育,達到教書育人的功效。回想上課的過程,我發現還有許多不足。如學生朗讀小刺蝟、小獾相互稱贊的話還不是很到位,如果多花些時間去讀就可能在讀中理解得更深一些。
C. 一年級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
淺談一年級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
「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於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一年級數學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是當前教育的根本的任務,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充分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教學內容,挖掘教材,創設情景,激發興趣,讓德育滲透在數學教學之中,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興趣,讓獨特的數學美感有機地進行滲透。這樣,學生才能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教育,收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從而實現數學的育人功能。
一、挖掘教材滲透教育
在我們一年級數學教學內容中,蘊含著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鑽研、認真備課,就能把這些因素挖掘出來,通過融合、滲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寓德育於數學教學之中。例如:在「認識鍾表」的教學中,我不斷的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通過讓學生體驗1分鍾有多長,1分針你能幹什麼事」等教學,讓學生體驗1分鍾雖然短暫,但能乾的事情很多,我們要學會與時間賽跑,爭分奪秒的學習,才能做時間的小主人。這樣的教學不僅讓孩子們從中感受到了時間的重要,同時也教育學生一定要利用每一分鍾時間學習、活動和休息,養成遵守作息時間的好習慣,受到了惜時、守時的思想教育。又如在課本第85面「生活中的數學」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回憶上學期學過的課文《我多想去看看》並課件出示:天安門廣場前的升旗儀式、出示升、降旗的時間,進一步讓學生領悟到我國升旗儀式的壯觀,激發學生熱愛國旗,熱愛祖國的愛國之情。
二、創設情景啟發教育
在我們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內容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內涵十分豐富,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創設良好的德育教育情境,啟發誘導學生遵守公共秩序,對學生進行文明守紀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認識前後」一課的教學,我通過創設寒假快要結束了,一個人在鄉下姥姥家玩的聰聰就要回學校讀書了,為了不耽誤爸爸、媽媽的工作,聰聰決定一個人從鄉下乘車回家,不讓大人接送,於是他一個人來到車站排隊買票上車的情境,讓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個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外,你還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明白:自己已經是小學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時候,要養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這樣的教學不僅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資源,適時對學生進行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而且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易於接受。
三、激發興趣加深教育
在我們一年級數學教學內容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內容十分廣泛,我們教師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並能學以致用。例如:小朋友們是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妙著。在這充滿情感與智慧的數學課堂里,學生獲得了多方的滿足與發展。教師隨時隨地尊重並引導孩子抒發他們內心的感悟,則會給課堂增添許多意外的驚喜和樂趣。課件演示:廣場上有的同學在買風車,有的同學在猜謎語,有的同學在買氣球,還有的同學在套圈。教師問:「有15個氣球,賣了9個,還剩下多少個?」學生通過觀察數出還剩下6個。教師繼續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能提一個「十幾減9」的問題嗎?學生根據觀察從不同角度對「十幾減9」的實際意義作出了解釋。有的學生說:「我投了14個圈,套中9個,還剩下幾個沒套中?」有的學生則提出:「有16條謎語,猜中了9條,還有幾條沒猜中?」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由於融入了數學的含義,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十幾減9」的理解,而且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有學好數學,將來才能更好地適應生活。從而讓小學生初步受到愛學習,愛生活,願意認真學習的教育。
四、抓住機會引導教育
在我們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互動活動中也蘊含著思想品德教學內容,我們教師除了從數學教材上挖掘德育教材外,還必須注意在與學生的互動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我一直認為:幫助學生養成積極的學習習慣,保持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的學習心態,這一點比教會學生數學知識更為重要。因此,我們應結合數學教學實際,通過各種課堂組織形式和語言激勵,適當而自然地把競爭意識、團體意識以及數學趣味性等的因素融合在裡面。例如:在「復習進位加法「教學的時候,出了這樣一道題:「小明有17朵紅花,老師又獎給他5朵,他現在有多少朵紅花?」有的同學馬上就叫起來:「老師我比他還多呢,我原先就有17朵,今天老師又給我8朵。你猜我有多少朵?」我馬上說:「那你很不錯,」有的同學不好意思地說「我原先有10朵,今天得了朵3,總共才13朵。」「那你得再表現好些,馬上趕上他們!」在這里我們不難發現一年級學生已經形成在人際交往中以自我為中心得心理定勢,並由此產生需要別人的關注和認可的
D.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比其它學科的特殊優勢就在於其教學內容以文學作品為主。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這12冊語文課本中,每冊精選的課文都是對學生德育教育的最佳範文,設計愛國、理想、堅強、勤奮、團結、友愛、謙遜、孝敬等德育內容,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都有深遠的影響,也是對學生一生思想品德、道德修養的奠基。但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更好地發揮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呢?下面我就自己一些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1、在課題中滲透德育
課題往往被稱為文章的「題眼」,是文章精要內容的提煉、概括與濃縮。好的課題不僅能顯現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還能折射出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來。此時,我們可以把課題當作德育滲透的切入點,從而進行德育滲透,如在教《生命的壯歌》一文時,先引導學生理解「壯」字的意思,然後讓學生根據經驗說說見過有那些感人的壯舉,最後帶著自己的理解去解讀課題、讀課題。從而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感悟,理解自然界弱小生命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獻身精神,從外層螞蟻和老羚羊舍己為人、從容赴死的壯舉中收到感染。
2、在導入滲透德育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頗有一番道理,它告訴了我們應把好教學第一關。對此,我們不妨大肆渲染「開門紅」的課堂教學藝術,使德育知識滲透「精而細」,恰到好處。因此,精心設計生動、巧妙的導語,通過導語感染和教育學生。如:在《頤和園》一文教學中,不妨先出示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頤和園的美麗景色,並提問:「為什麼中外遊客都喜歡到園內看一看,走一走呢?」這樣的導語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們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感到驕傲與自豪,從而培養了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2、在探究新知中滲透德育
語文課的特點,決定了語文課的德育不是強加的,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必須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滲透,因此,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德育。
(1)在朗讀中滲透德育。
語文課程強調「以讀為本」。學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與熏陶,從而受到德育教育,如:在《番茄太陽》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要走的時候,明明輕輕地拉住我的袖子說:阿姨,你過來我和你說句話,我彎下腰,她附在我的耳邊輕聲說:阿姨,媽媽說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給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長大了,我把我的腿給你,好不好」在教到這里時,應引導學生多讀,且精讀,把它讀得恰如其分,真實感人,從而才能讓學生了解深深體會到小女孩那顆善良而又美好的心靈。
(2)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滲透德育。
為了讓文中描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來,並銘刻於心,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藉助人物形象的具體分析,使學生既初步懂得描寫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優秀品質的感染熏陶。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集的古今中外的優秀人物,尤其是我國古代、近現代在政治、經濟、科學文化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名人都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讓我們的學生從中感受到這些形象的道德感召力。
課文中人物對祖國的無限忠誠與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對丑惡事物的揭露與批判,那些傑出的人物高大的形象會使我們的學生心靈受到深刻的教育。如在執教《祁黃羊》這課時,我讓學生找出晉悼公讓祁黃羊舉薦人才時,祁黃羊是怎麼做的,怎麼說的,讓學生體會從中體會到他是一個顧全大局,以國家為重,不計個人恩怨,唯才是舉,外舉不避仇,內舉不必親的人。
(3)在重點詞、句的講解中滲透德育。
語文教學只有扎扎實實地抓住字、詞、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闡明課文所體現的內在思想性,才能在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的同時,受到具體生動的思想教育。有些字詞在文章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如果不理解,就會影響對課文的理解,所以字詞學習不容忽視。
(4)在欣賞插圖,利用圖片滲透德育
引導學生欣賞插圖,領悟圖意,有助於學生把課文較為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藉此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而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如教《黃果樹瀑布》一文,除了書中的插圖外,再利用多媒體出示黃果樹瀑布不同角度的圖片,二者結合,讓學生更進一步的了解黃果樹瀑布特點,再配之教師的講述,就能使學生對黃果樹瀑布氣勢非凡,雄偉壯觀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山川的壯麗,產生了自豪之感。
(5)在與課文中人物的比較中滲透德育
運用比較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求知的慾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使他們分清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可以效仿,什麼應該譴責。比如《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在記敘童第周學生時代的兩件事時,採用了對比的寫法,以相似的結構和語言有層次地表現了童第周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的優秀品質和「為中國人爭氣」的愛國思想。教材本身有許多可供比較的條件,利用這些條件,教師可採用比較法教學,有利於將情感滲透在閱讀教學的全過程之中。通過多次對比,學生認識到在學習上應有頑強的學習意志、明確的學習目的和端正的學習態度,從而也激發了學生為國爭光,為祖國建設努力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
3、在課堂練習中強化教育
課堂練習能鞏固學生知識,發展學生思維,形成學生能力。在反饋練習中我們可從抓住訓練重點,在突破難點上下苦功夫,巧功夫,恰到好處的滲透德育。如:在《爭論的故事》一文教學中,我在課堂鞏固訓練中實施了讓學生帶著感情去分角色朗讀課文,把學生帶入情境,並讓他們自編自演課本劇,學生的理解與感悟就在表演中得到了升華,從而讓他們在這樣的課堂練習中認識到了做事應把握好時機,如果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必將貽誤時機而一事無成的道理
4、在總結回顧中延伸德育
語文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依據。對此,我們應在全課總結、延伸學習內容的時刻,巧妙地滲透總結性的德育教育。如:在《軍神》一文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自主小結,讓學生在知道劉伯承為了革命而拒絕使用麻醉劑做手術,從而引申教育孩子要向劉伯承一樣做一個意志堅強的人。
5、在習作中誘導德育
新課程教學建議對寫作提出要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要說假話、空話、套話。這不僅是教作文,也是教做人,可見學生習作要融進學生生活,與學生的行為習慣聯系起來,使學生通過寫作感知做人道理,學會做人。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學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與教做人的統一」。作文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更全面地觀察社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贊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現實中的假惡丑,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所以每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把握每個有利時機,自覺地、有意識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書,這對於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是至關重要的。在作文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機滲透道德教育。例如:寫「我的媽媽」,要求大家寫出自己的媽媽是怎樣照顧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的,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那麼,我們應該對父母做些什麼?從中讓學生接受孝敬父母的教育。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寵愛使得他們習慣於什麼事都只從自身這一角度來考慮,很少顧及他人的感受,養成自私的毛病。通過作文,慚慚讓他們懂得如何去面對生活,面對困難,面對挫折,使他們健康地成長起來。由此可見,習作可以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凈化學生的心靈,使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傳統美德
6、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實施德育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口語交際內容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如:《有禮貌》、《請到我家來》、《打電話》、《買文具》等內容教育學生在與人交往中,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學會禮貌待人;《學會安慰》、《學會鼓勵》等內容教育學生養成助人為樂的好品德。上好口語交際課,也能感染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拓寬視野,在課外閱讀中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
通過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語文整體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將課堂內外德育做到有機結合,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課外活動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並注意有層次性和針對性。語文課外活動的類型多種多樣,例如舉辦文藝作品欣賞會、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等,這些活動形式生動活潑,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很受學生歡迎。小學生的可塑性強,課外活動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優良品質、積極進取精神、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情感,如革命詩歌朗誦會、名人成功故事會等。通過這些活動滲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德育於語文課外活動中。
(五)在作業批改中滲透德育
學生的作業既能檢驗他們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也最能及時反映出他們的思想動態。所以在作業批改中,教師應該隨時注意各種苗頭,及時加以引導、糾正,並不失時機地滲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批改學生的作業時,曾發現有位同學用「幫助」造句:「只有別人幫助了我,我才幫助別人。」我把這個同學找來跟他講明了助人為樂的道理,使他明白了應該如何「助人為樂」。
(六)通過語文教師的自身形象,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有廣博堅實的業務知識,而且要不斷充實和更新,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傳,又要身教,處處為人師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先做到,用自己的愛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響學生。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激發學生興趣,樹立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精神。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我總是盡可能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參加難易不同層次的活動,對成績差的同學盡可能予以肯定,激發他們的學生熱情,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同時還經常注意自身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給學生樹立榜樣。只要細心發掘德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並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將二者融為一體,都可以讓學生得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很好地促進學科知識的學習,為學科知識的吸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教師的人格魅力源自於自身廣博的知識、舉止言行、崇高的品德和博愛的心靈。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說過:「要播灑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教師人格完美,對學生的心靈就有感召作用。教師的人格內在的,但內在的人格光輝總會向外顯露出來,產生非凡的魅力。相對於空洞的道德理論說教,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具有更強的說服力,起到更生動、更形象的榜樣作用。
總之,語文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教育的內容,只要我們教師努力尋找,恰如其分地把二者結合起來,以社會為課堂,講課中自然滲透德育教育,努力做到教書與育人的統一,知識性與思想性的統一,知與行的統一, 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E. 如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自古以來教育就是教書和育人相結合,但是往往在分數面前,在升學壓力面前許多老師只看重了教書而忽視了育人,其實這是本末倒置。如果孩子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空有知識的人只能是應試教育體制下的悲劇人物。當今的社會越來越看重人的綜合素質,因而國家也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單一的傳授知識不是我們需要的教育,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更應該有意識的滲透德育。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肩負了傳承中華幾千年燦爛文化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任,因而作為語文教師更應該把語文教學作為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在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不留痕跡地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利用好每個環節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一、利用識字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但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也如同拼音教學一樣是枯燥乏味的,幾乎每堂課上都要周而復始地識字寫字。識字教學,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很重要,一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中指出:「在識字教學中,還要倡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聯系生活識字本身就是一個有很多機會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過程,如在教學「打」字。我先和學生一起學習了這個字的讀音,分析了這個字的字形。然後問,你知道這個字的意思嗎?能組詞嗎?學生便積極地舉手發言,組了「打架、打人、打罵」等詞語。我聽了之後,先是肯定了幾個學生的發言,然後問:「同學們,我們能打人、打架、打罵別人嗎?」學生一齊回答:「不能。」老師說:「對了,我們在生活中不能隨便打人、打架、打罵別人。那你們還能組其它有表示打這這個動作的詞語嗎?」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很快組成了「打球」「打水」「打魚」等詞語。低年級學生是人生受教育的啟蒙階段,必須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樣,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思路,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避免識字教學簡單而又枯燥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對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利用課文內容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
小學階段的課文含有許多育人的素材,有的滲透著先人的優秀品質,還有的滲透環保的內容等。這些非常有教育意義的課文,我們要依據教材的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適時、恰當地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使之從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為他們的人生奠定下堅實的基礎。如:在小學一年級注重孩子環境保護的意識《爺爺和小樹》、《陽光》等;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我多想去看看》、《日月潭》等,我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介紹背景、解題、詞句的解釋等等,就能將德育很好的與語文教育融為一體。如在教學《爺爺和小樹》一文中,出示課題後讓學生能夠知道爺爺和小樹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冬天為什麼爺爺會給小樹穿衣呢?如果孩子們還不能想到,我們可以啟發式的引導,讓孩子們明天正是因為爺爺對小樹的關心,到了夏天小樹才能給爺爺撐起綠傘。由此可以引申到孩子們要愛護身邊的環境。只有愛護環境,環境才會回報你更好的生存空間。再如:在教一年級上冊識字一第三課的時候,要請學生觀察一幅在家裡的圖畫,主要是讓學生認識有關家裡物品的生字,同時還畫了小紅一家人在看電視,小紅給父母遞水果。在學生記完字後,我請學生觀察圖,問:「小紅和他的爸爸媽媽有什麼表情?」答:「都在笑。」問:「為什麼大家都在笑呢?」答:「因為小紅遞水果給爸爸媽媽,他們很開心。」問:「小紅遞水果的時候是怎麼說的呢?」答:「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請吃水果。」問:「那小紅為什麼也在笑呢?」答:「因為爸爸媽媽在誇她。」問:「請小朋友們想像一下,爸爸媽媽會怎麼誇獎小紅呢?」答:「謝謝你,你真是個懂事的乖孩子。」問:「如果你是小紅,你會對爸爸媽媽說什麼呢?」答:「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問:「你喜歡小紅嗎?為什麼?」答:「喜歡,因為她是個有禮貌又懂事的孩子。」問:「在剛才小紅和爸爸媽媽的對話中他們用到了哪些禮貌用語呢?」答:「他們用到了請、謝謝、不用謝。」問:「在生活中,還會用到哪些禮貌用語呢?」答:「對不起、沒關系、再見、你好……」 師:「小朋友們,讓我們在生活中也多用禮貌用語吧,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吧!」在這節語文課上,孩子們不僅學會了識字,還學會了仔細觀察,同時也在觀察圖的過程中,在練習口頭表達能力的過程中學到了禮貌用語,學到了尊敬長輩。因而孩子在課堂上學到的不僅僅是單一的語文知識,還得到了品德的教育。
三、利用故事啟迪學生的高尚美德。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生動有趣且內容豐富的故事,如:《誠實的孩子》、《幸福是什麼》、《丑小鴨》、《三個兒子》等,利用這些故事的意義可以使學生受到熏陶,從而啟發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養高尚的情操。在《誠實的孩子》一文中,講述了列寧在姑媽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開始不敢承認錯誤,欺騙姑媽,後來回家以後,主動寫信認錯的事。學生學習了這個故事,懂得了犯了錯誤,應該勇於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孝敬父母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如今有許多獨生子女,在家長的寵愛下,不僅不知道孝敬父母,反而把父母當成呼來喚去的「傭人」,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利用課文內有關題材,對學生進行教育,第五冊第四課《三個兒子》一文中,通過寫三個兒子在看到各自的母親艱難地提水,只有一個兒子跑上去接過 水桶幫助母親提水的事,贊揚了第三個兒子孝敬父母、體貼父母的美好品德,啟發學生從小孝敬父母,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利用口語交際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口語交際內容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如:《有禮貌》、《請到我家來》、《打電話》、《買文具》等內容教育學生在與人交往中,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學會禮貌待人;《小鴨子得救了》、《應該幫助他們》等內容教育學生養成助人為樂的好品德。上好口語交際課,也能感染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五、利用課外閱讀,日常生活,推動德育教育。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當然,書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選擇地讓學生去讀。我們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一本好書相當於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能培養刻苦學習、戰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
語文課是開放的學科,它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具有教育性,開放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如春遊,熱愛家鄉活動,各種節目活動和演講。並把活動後的感想以日記的形式記下來。有位教師說:「日記是『道德長跑』,每天堅持,使人心靈求真、向善愛美。」絕大多數學生寫日記時都說真話,說心裡話,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寫作活動也是進行語文德育的重要陣地,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寫作能力。
六、言傳身教中滲透德育教育 。
有這樣一句話:「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說明我們老師除了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孩子們的德育教育外,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就更應該如此。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在課堂管理和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中,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隨機教育,以自己的儀表態度、言談舉止和處事待人,發揮表率作用,要求學生遵守日常行為規范,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良好的學風,意志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提高思想道德素質。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要有博大的胸懷,高尚的情操,以自己至誠至真至愛的人格力量去影響我們祖國的未來,帶領他們走向道德光輝的頂點。
語文的教材本身就豐富多彩,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用心去發現,就會將許多品德課的內容與語文教學有機的融合,使語文教學更生動更富有內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教育任重而道遠,我們作為教育者要從今天做起,做到用新的德育理念來教育新一代的國之棟梁!
F.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付少兵
在《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得和諧發展」。因此,我認為語文教學,就老師而言,既是教學生語言文字功夫,又是教學生做人;就學生而言,不僅是學語言文字這個工具,而且更是學做人的道理。它的教學目標,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這個工具,還要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樹立遠大理想教育、精神文明教育、道德情操感染。因此,語文德育教育是語文教學固有的屬性,是它的本質任務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比其它學科的特殊優勢就在於其教學內容以文學作品為主。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這12冊語文課本中,每冊精選的課文都是對學生德育教育的最佳範文,設計愛國、理想、堅強、勤奮、團結、友愛、謙遜、孝敬等德育內容,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都有深遠的影響,也是對學生一生思想品德、道德修養的奠基。但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更好地發揮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呢?下面我就自己一些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1、在課題中滲透德育
課題往往被稱為文章的「題眼」,是文章精要內容的提煉、概括與濃縮。好的課題不僅能顯現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還能折射出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來。此時,我們可以把課題當作德育滲透的切入點,從而進行德育滲透,如在教《生命的壯歌》一文時,先引導學生理解「壯」字的意思,然後讓學生根據經驗說說見過有那些感人的壯舉,最後帶著自己的理解去解讀課題、讀課題。從而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感悟,理解自然界弱小生命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獻身精神,從外層螞蟻和老羚羊舍己為人、從容赴死的壯舉中收到感染。
2、在導入滲透德育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頗有一番道理,它告訴了我們應把好教學第一關。對此,我們不妨大肆渲染「開門紅」的課堂教學藝術,使德育知識滲透「精而細」,恰到好處。因此,精心設計生動、巧妙的導語,通過導語感染和教育學生。如:在《頤和園》一文教學中,不妨先出示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頤和園的美麗景色,並提問:「為什麼中外遊客都喜歡到園內看一看,走一走呢?」這樣的導語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們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感到驕傲與自豪,從而培養了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2、在探究新知中滲透德育
語文課的特點,決定了語文課的德育不是強加的,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必須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滲透,因此,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德育。
(1)在朗讀中滲透德育。
語文課程強調「以讀為本」。學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與熏陶,從而受到德育教育,如:在《番茄太陽》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要走的時候,明明輕輕地拉住我的袖子說:阿姨,你過來我和你說句話,我彎下腰,她附在我的耳邊輕聲說:阿姨,媽媽說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給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長大了,我把我的腿給你,好不好」在教到這里時,應引導學生多讀,且精讀,把它讀得恰如其分,真實感人,從而才能讓學生了解深深體會到小女孩那顆善良而又美好的心靈。
(2)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滲透德育。
為了讓文中描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來,並銘刻於心,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藉助人物形象的具體分析,使學生既初步懂得描寫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優秀品質的感染熏陶。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集的古今中外的優秀人物,尤其是我國古代、近現代在政治、經濟、科學文化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名人都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讓我們的學生從中感受到這些形象的道德感召力。
課文中人物對祖國的無限忠誠與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對丑惡事物的揭露與批判,那些傑出的人物高大的形象會使我們的學生心靈受到深刻的教育。如在執教《祁黃羊》這課時,我讓學生找出晉悼公讓祁黃羊舉薦人才時,祁黃羊是怎麼做的,怎麼說的,讓學生體會從中體會到他是一個顧全大局,以國家為重,不計個人恩怨,唯才是舉,外舉不避仇,內舉不必親的人。
(3)在重點詞、句的講解中滲透德育。
語文教學只有扎扎實實地抓住字、詞、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闡明課文所體現的內在思想性,才能在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的同時,受到具體生動的思想教育。有些字詞在文章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如果不理解,就會影響對課文的理解,所以字詞學習不容忽視。
(4)在欣賞插圖,利用圖片滲透德育
引導學生欣賞插圖,領悟圖意,有助於學生把課文較為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藉此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而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如教《黃果樹瀑布》一文,除了書中的插圖外,再利用多媒體出示黃果樹瀑布不同角度的圖片,二者結合
G. 一年級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
淺談一年級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
「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於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一年級數學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是當前教育的根本的任務,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充分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教學內容,挖掘教材,創設情景,激發興趣,讓德育滲透在數學教學之中,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興趣,讓獨特的數學美感有機地進行滲透。這樣,學生才能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教育,收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從而實現數學的育人功能。
一、挖掘教材滲透教育
在我們一年級數學教學內容中,蘊含著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鑽研、認真備課,就能把這些因素挖掘出來,通過融合、滲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寓德育於數學教學之中。例如:在「認識鍾表」的教學中,我不斷的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通過讓學生體驗1分鍾有多長,1分針你能幹什麼事」等教學,讓學生體驗1分鍾雖然短暫,但能乾的事情很多,我們要學會與時間賽跑,爭分奪秒的學習,才能做時間的小主人。這樣的教學不僅讓孩子們從中感受到了時間的重要,同時也教育學生一定要利用每一分鍾時間學習、活動和休息,養成遵守作息時間的好習慣,受到了惜時、守時的思想教育。又如在課本第85面「生活中的數學」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回憶上學期學過的課文《我多想去看看》並課件出示:天安門廣場前的升旗儀式、出示升、降旗的時間,進一步讓學生領悟到我國升旗儀式的壯觀,激發學生熱愛國旗,熱愛祖國的愛國之情。
二、創設情景啟發教育
在我們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內容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內涵十分豐富,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創設良好的德育教育情境,啟發誘導學生遵守公共秩序,對學生進行文明守紀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認識前後」一課的教學,我通過創設寒假快要結束了,一個人在鄉下姥姥家玩的聰聰就要回學校讀書了,為了不耽誤爸爸、媽媽的工作,聰聰決定一個人從鄉下乘車回家,不讓大人接送,於是他一個人來到車站排隊買票上車的情境,讓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個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外,你還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明白:自己已經是小學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時候,要養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這樣的教學不僅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資源,適時對學生進行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而且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易於接受。
三、激發興趣加深教育
在我們一年級數學教學內容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內容十分廣泛,我們教師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並能學以致用。例如:小朋友們是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妙著。在這充滿情感與智慧的數學課堂里,學生獲得了多方的滿足與發展。教師隨時隨地尊重並引導孩子抒發他們內心的感悟,則會給課堂增添許多意外的驚喜和樂趣。課件演示:廣場上有的同學在買風車,有的同學在猜謎語,有的同學在買氣球,還有的同學在套圈。教師問:「有15個氣球,賣了9個,還剩下多少個?」學生通過觀察數出還剩下6個。教師繼續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能提一個「十幾減9」的問題嗎?學生根據觀察從不同角度對「十幾減9」的實際意義作出了解釋。有的學生說:「我投了14個圈,套中9個,還剩下幾個沒套中?」有的學生則提出:「有16條謎語,猜中了9條,還有幾條沒猜中?」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由於融入了數學的含義,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十幾減9」的理解,而且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有學好數學,將來才能更好地適應生活。從而讓小學生初步受到愛學習,愛生活,願意認真學習的教育。
四、抓住機會引導教育
在我們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互動活動中也蘊含著思想品德教學內容,我們教師除了從數學教材上挖掘德育教材外,還必須注意在與學生的互動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我一直認為:幫助學生養成積極的學習習慣,保持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的學習心態,這一點比教會學生數學知識更為重要。因此,我們應結合數學教學實際,通過各種課堂組織形式和語言激勵,適當而自然地把競爭意識、團體意識以及數學趣味性等的因素融合在裡面。例如:在「復習進位加法「教學的時候,出了這樣一道題:「小明有17朵紅花,老師又獎給他5朵,他現在有多少朵紅花?」有的同學馬上就叫起來:「老師我比他還多呢,我原先就有17朵,今天老師又給我8朵。你猜我有多少朵?」我馬上說:「那你很不錯,」有的同學不好意思地說「我原先有10朵,今天得了朵3,總共才13朵。」「那你得再表現好些,馬上趕上他們!」在這里我們不難發現一年級學生已經形成在人際交往中以自我為中心得心理定勢,並由此產生需要別人的關注和認可的心理需求。其實他們的要求並不高老師的一句表揚會讓他們興奮不已。因此,只要抓住這種心理特徵採取符合而且有利於這種心理需求的積極方法,就能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學習心理。
德育工作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工作如春風化雨,於無聲處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只要每一個為師者心中有愛,用我們博大的胸懷去啟發學生,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善待每一個學生,讓每一片綠葉都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