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五年級下冊語文書14課背景資料 急。。。。。我在線上等
抗美援朝時
《再見了,親人》一文,作者魏巍以志願軍的口氣,深情地追憶了與朝鮮人民許多難以忘懷的往事。表現了朝鮮人民對志願軍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
文章第一節寫和大娘話別。作者選取了大娘為志願軍做的三件典型事例:① 幾夜沒合眼給志願軍洗補衣服;② 在一次阻擊戰中,冒著敵人的炮火給志願軍送打糕;③ 在敵機轟炸時,為救傷員失去了自己的小孫孫。這幾件事突出表現了朝鮮阿媽對志願軍慈母般的愛。
文章寫和小金花話別,著重講述了小金花的媽媽為救出志願軍偵察員犧牲了生命。當媽媽犧牲的消息傳來時,小金花「把腳一跺,嘴角抽動著狠狠地說……」她是那樣堅強,失去親人的痛苦轉化成對敵人的滿腔仇恨。這樣一個剛強的孩子,媽媽犧牲時沒有哭,但與志願軍分別時卻哭了;這樣一個平時很愛唱歌的孩子,在送別志願軍時難過得連歌也唱不起來了。這種對敵人的「恨」與對志願軍的「愛」產生了強烈的對比,說明了朝鮮的孩子們與志願軍叔叔的親密感情。
和大嫂話別這段,講了朝鮮大嫂為了給志願軍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價——被敵人的炮彈炸斷了腿。閱讀到這一段,讀者的心不禁會隱隱作痛:大嫂為志願軍失去了雙腿;大娘和小金花為志願軍失去了親人……「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本段中用反問的語氣強調肯定了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為代表的朝鮮人民對志願軍戰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
最後,值得強調的一點是:閱讀本篇課文,我們不僅要體會朝鮮人民為志願軍戰士付出的代價,對志願軍戰士的親情、真情、深情,而且還應深刻地體會到我志願軍為了幫助朝鮮抗擊美國侵略者,在朝鮮的土地上浴血戰斗、流血犧牲等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這種偉大的精神永遠是值得謳歌的!
❷ 關於五年級上冊14課作者是誰
是伊爾莎 斯奇培爾莉
❸ 五年級上學期第14課作者資料
1927年在巴黎開設自己第來一家服裝設計沙自龍,追求設計的創新性,她第一個
伊爾莎 斯奇培爾莉的一樣款式
設計了護肩,毛皮織物,並將拉鏈染成和衣服相同的顏色。她和當時很多藝術家,比如著名畫家達利等人聯系密切,並聘請他們參與紡織品的設計,把超現實主義風格引入服裝設計中。二戰之後,她的事業虧損。後宣告破產前往美國,並在美國同樣獲得巨大的事業成功。
❹ 五年級上冊語文14課(作者受到什麼啟示
不向困難屈服,不把自己堵死在一條路上。
❺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14課課文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有一次,父親帶著我,爬上教堂高高的塔頂。腳底下,星羅棋布的村莊環抱著羅馬,如蛛網般交叉的街道,一條條通往城市廣場。
「好好瞧瞧吧,親愛的孩子,」爸爸和藹地說,「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一樣,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路試試!」
此後,我一直把父親的教導記在心間。
❻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第四單元14課的作者簡介
美國作家,伊爾莎·斯奇培爾莉(1890の1973年)。服裝設計師,1927年開設了第一家服裝沙龍,作品代表 通往廣場不止一條路
❼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十四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通往廣場的路》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作者回憶小時候有一次父親帶著「我回」到塔頂,看許多答條通往城市的街道,後來遇到兩次難題,他記住了爸爸說的話:「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沖破了難關。父親的教導是作者終身受益。
還有一個: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回憶了「我」生活中的幾件事情,讓人從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種態度,只要帶著希望出發,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
❽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書14課的作者是誰
【再見了,親人】作者魏巍,原名鴻傑,筆名紅楊樹,選自【依依惜別的深情】,現代著名小說家,詩人,散文家,代表作【誰是最可愛的人】
❾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14課再見了,親人作者資料查詢
魏巍(1920.1.16~2008.8.24)河南鄭州人,中國共產黨黨員。當代詩人,著名散文作家、專小說家,畢業於延安抗日屬軍政大學。魏巍原名魏鴻傑,曾用筆名紅楊樹。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參加八路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底,奔赴朝鮮前線,和志願軍一起生活、戰斗。回國後發表了一批文藝通訊,其中《誰是最可愛的人》在全國引起了廣泛影響。毛澤東主席讀後,立即批示「印發全軍」,並建議其他領導人認真讀一讀這篇文章。從此,「最可愛的人」成了志願軍的代名詞。後來《誰是最可愛的人》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影響了數代中國人。1978年,創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題材長篇小說《東方》,於1983年獲首屆茅盾文學獎。2008年8月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