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材分析人教(部編版)
第七單元教材分析
一、單元內容總述
1.本單元主題:
本組課文以「革命情懷」為話題,展開學習。本組四篇課文,《古詩三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梅蘭芳蓄須》《延安,我把你追尋》從不同角度講述了名人成長的故事。課文選材精煉,含義深刻,讓學生在閱讀成長的故事中體驗成長的快樂,思考自己成長中的問題。結合課標和本單元的學習要求,在教學本組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要注意在誦讀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進而積累語言。
本組教材的重難點是:一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來感受成長的快樂,激發學生對成長的認識,從而得到啟發。二是在閱讀中體會文章的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並引導學生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難點是深入體會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延安,我把你追尋》,畢竟那段歷史我只是從書中了解一點,對學生還說就更陌生了,加之學生搜集資料的途徑較少,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難度很大。我只有憑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採用講授、灌輸式的學習方式。
詩的第一、二小節,是理解的難點,因為詩中的比喻的本體沒有顯現,大多數學生不知道把什麼比作燕子追尋春光,我告訴學生結合題目來理解。在學生知道後,再讓學生體會「我」追尋延安的心情是急切的。文中的「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的含義直接讓學生結合《英才教程》來理解。但效果不好。學得較輕松的是二、三小節。第五、六小節也是結合《英才》讓學生來理解。花了兩節課的時間才把課文學完。不過,在課堂上給學生讀的時間較多,大部分學生在學完課文後,能把課文背誦下來。這也是學習這課的小小收獲吧。
2.本單元重點:
(1)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歷史精典古詩故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復朗讀,才能感受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遠大抱負。《古詩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詩人王昌齡。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願望。《涼州詞》詩中以生活的美好與戰爭的殘酷做對比,抒發了人生感嘆,盡管這首詩的格調是悲壯蒼涼的,但不悲觀絕望;詩人對生活充滿熱愛,對死亡並不畏縮,「醉卧沙場」一語尤其顯示出豪邁的氣概。《夏日絕句》一、二句「言理」,從生為人傑、死作鬼雄兩方面具體說明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襟懷高遠,極富英豪丈夫之氣。三、四句將「楚漢之爭」中的項羽故事,熔冶為詩,語帶惋惜,弦外有音。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梅蘭芳蓄須》講的是梅蘭芳先生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時期,他為了表示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抗議和堅決不給侵略者演戲而把鬍子留起來的事。在日本強盜面前,寧可忍飢挨餓並且放棄自己的事業,也不給日本強盜演出。《延安,我把你追尋》是一首新體詩,詩歌讀起來琅琅上口,但要理解詩歌的內容,感悟詩歌的內涵,對學生來說,還是存在很大的難度。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中要抓住課文重點,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和感受,還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育資源,用聲音和光影把學生帶入到課文描述的情境中,讓學生去感受和體會,並學會在今後的習作中嘗試運用寫作手法,寫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全冊最新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1-8單元分析(附整體教材解析)請見:
最新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1-8單元分析(附整體教材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