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六年級的寓言兩則譯文怎麼做
譯文:
楚國有一個賣盾和賣矛的人。他誇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任何鋒利的東西都穿不透它。」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非常鋒利,什麼堅固的東西都能刺穿。」有人說:「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結果會怎麼樣呢?」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答不上來。
注釋:
1、矛:古代的一種兵器,在長柄的一端裝有槍頭。
2、盾:盾牌,古代作戰時遮擋刀劍用。
3、鬻:賣
4、譽:誇耀
5、曰:說
6、吾:我的
7、陷:這里是穿透的意思 , 後面的就有刺的意思..
8、或:有人
9、以:用
10、子:您,對人的尊稱
11、何如:怎麼樣
12、應:回答
13、利:鋒利,銳利。
14、其:那個這里指賣矛和盾的那個人
15、弗:不能。
中心思想:
《矛與盾》說的是一個人同時誇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觸而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矛與盾》的寓意是說話辦事要說實話,辦實事,不要違背了事物的客觀規律,自己先說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矛盾或抵觸。 出自《韓非子·難一》。
作者介紹
韓非子(約公元前280—前233)即韓非。我國戰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當時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學生。韓非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學說,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讒害,被殺於秦。他的著作後人稱作《韓非子》,現存55篇。他反對以血統為中心的等級制度,提倡「貴族」「民萌」(氓)平等;反對「用人唯親」,提倡「用人唯賢」;反對儒家的「禮治」,提倡「法治」;同時還提出「術」(君主駕馭臣民的手段)和「勢」(君主的權力)來和「法」相輔相成。
矛與盾的道理就是:什麽事都不能誇大其詞.使人感到漏洞百出
矛與盾的介紹
古代兵器。在古典小說和傳統評話中,常說武藝高強的人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這十八般武藝是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據《五雜俎》和《堅集》兩書所載,「十八般兵器」為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戟、黃、鐧、撾、殳(頭如「幾」狀)、叉、耙頭、錦繩套索、白打(拳術)例如——《自相矛盾》中提到的矛,是古代一種兵器,在長柄的一端裝有槍頭。盾,盾牌,也是古代的一種兵器,是古代作戰時遮擋兵箭用的。
㈡ 世紀金榜小博士六年級上冊寓言兩則愚公移山答案
自己寫,增長自己語言表達能力
㈢ 六年級上冊語文有哪些課文
《語
文》
六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童話寓言之旅
1.稻草人.(2)
2.寓言兩則.(7)
自相矛盾.(7)
畫蛇添足.(8)
3.賣火柴的小女孩兒.(10)
4*.刺蝟漢斯.(16)
5*.尼爾斯騎鵝歷險記.(21)
語文百花園一.(25)
《第二單元》愛我中華
6.開國大典.(31)
7*.望大陸.(36)
8.明天更輝煌.(38)
9.山海關.(41)
10*.太陽與士兵.(45)
語文百花園二.(48)
《第三單元》溫暖的記憶
11永遠的歌聲.(55)
12秋天的懷念.(59)
13「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63)
14*.花邊餃子里的愛.(67)
15*.為了五美元的禮物.(70)
語文百花園三.(75)
《第四單元》民族之魂
16.古詩三首.(81)
石灰吟.(81)
竹石.(81)
夏日絕句.(83)
17.詹天佑.(84)
18*.文天祥.(88)
19.怒吼吧,黃河.(92)
20*.一句話.(97)
語文百花園四.(99)
《第五單元》科學與發現
21.奇異的琥珀.(106)
22*.表裡的生物.(110)
23.自然之道.(113)
24.一個這樣的老師.(117)
25*.最佳路徑.(121)
語文百花園五.(124)
《第六單元》名著之旅
26.將相和.(130)
27*.奴隸英雄.(135)
28.赤壁之戰.(140)
29.老人與海.(144)
30*.魯濱孫造船.(150)
語文百花園六.(154)
生字表(一).(159)
生字表(二).(161)
註:「*」為閱讀課文.
㈣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寓言兩則的注釋是
那兩則
㈤ 六年級的25課《古代寓言兩則》講了什麼
是人教版的嗎?
㈥ 小學五年級和六年級以上的寓言兩則
小學五年級
《濫竽充數》
《自相矛盾》《畫龍點睛>>
六年級
揠苗助長,
鷸蚌相爭
㈦ 六年級下冊 寓言二則 預習內容
譯文:
楚國有一個賣盾和賣矛的人。他誇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任何鋒利的東西都穿不透它。」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非常鋒利,什麼堅固的東西都能刺穿。」有人說:「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結果會怎麼樣呢?」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答不上來。
注釋:
1、矛:古代的一種兵器,在長柄的一端裝有槍頭。
2、盾:盾牌,古代作戰時遮擋刀劍用。
3、鬻:賣
4、譽:誇耀
5、曰:說
6、吾:我的
7、陷:這里是穿透的意思 , 後面的就有刺的意思..
8、或:有人
9、以:用
10、子:您,對人的尊稱
11、何如:怎麼樣
12、應:回答
13、利:鋒利,銳利。
14、其:那個這里指賣矛和盾的那個人
15、弗:不能。
中心思想:
《矛與盾》說的是一個人同時誇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觸而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矛與盾》的寓意是說話辦事要說實話,辦實事,不要違背了事物的客觀規律,自己先說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矛盾或抵觸。 出自《韓非子·難一》。
作者介紹
韓非子(約公元前280—前233)即韓非。我國戰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當時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學生。韓非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學說,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讒害,被殺於秦。他的著作後人稱作《韓非子》,現存55篇。他反對以血統為中心的等級制度,提倡「貴族」「民萌」(氓)平等;反對「用人唯親」,提倡「用人唯賢」;反對儒家的「禮治」,提倡「法治」;同時還提出「術」(君主駕馭臣民的手段)和「勢」(君主的權力)來和「法」相輔相成。
矛與盾的道理就是:什麽事都不能誇大其詞.使人感到漏洞百出
矛與盾的介紹
古代兵器。在古典小說和傳統評話中,常說武藝高強的人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這十八般武藝是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據《五雜俎》和《堅集》兩書所載,「十八般兵器」為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戟、黃、鐧、撾、殳(頭如「幾」狀)、叉、耙頭、錦繩套索、白打(拳術)例如——《自相矛盾》中提到的矛,是古代一種兵器,在長柄的一端裝有槍頭。盾,盾牌,也是古代的一種兵器,是古代作戰時遮擋兵箭用的。
㈧ 六年級古代寓言兩則的翻譯誰有
矛與盾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 , 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 , 於物無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應也 。
譯文:
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誇贊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十分堅固,任何東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十分鋒利,什麼東西都能穿透。」有人問:「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麼樣呢?」那個人回答不出來了。
鄭人買履
古文版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注釋
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履——音呂,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奪,忖度,這里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後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詞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詞,這里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就是座位,這里指椅子、凳子一類的傢具。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罷——罷了,完結的意思,這里指集市已經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鄭國有個人將要買鞋子,先自己量好了腳的尺碼放在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上,忘記攜帶尺碼了。鞋子已經拿到手了,卻說:「我忘帶尺碼了」,就回家取。等到返回,集市已經散了,結果沒買到鞋子。有人說:「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那人回答說「我寧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