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

發布時間:2020-12-15 07:03:00

❶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3課的相關資料

作者以奇異的想像,追隨著一隻爬行的小蟲,對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從中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物的喜愛之情。

課文首先介紹了作者在一片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他追隨一隻爬行的小蟲展開了奇異的游歷。然後具體地描寫了這場經歷:草莖變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蟲成了游俠,隨著草蟲與同伴的一路招呼,「我」來到了草蟲的村落。在草蟲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蟲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國少女般的花色斑斕的小圓蟲;看到了像龐然大物似的來訪者——蜥蜴;看到了甲蟲音樂家的演奏會;看到了「村民們」行色匆匆的生活……最後表達了對草蟲村落的深深依戀。作者以別具一格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次奇異的游歷,使我們感受到作者在神遊這個想像世界中所透射出來的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他與小生命交流中所體現出來的那顆晶瑩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間洋溢著的濃濃的生活氣息。

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達上頗具特色。作者充分發揮豐富的想像,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一個草蟲世界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具體如下:

(1)豐富的想像。作者看到一隻孤零零地在草叢中爬行的小蟲,把它想像成了一位「游俠」;看到花色斑斕的小圓蟲,把它們想像成「南國的少女」;看到振動翅膀的甲蟲,把它們想像成「音樂家」;看到推著食物行走的甲蟲,把它們想像成從遠方歸來的「勞動者」……豐富的想像,賦予小甲蟲以勇敢、勤勞和智慧的特質,從而使一隻只美麗的小甲蟲深深地印在讀者的心中。

(2)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課文中,作者賦予草蟲人的生活形態。草蟲的村落,其實無非就是草蟲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裡,它和人類的生活天地沒有兩樣。那裡有街道,有小巷,還有形形色色的人們,它們不僅有著豐富的情感世界,更有著高雅的藝術追求,它們不但會享受生活,還會創造生活。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靈的那一片愛戀之情;二是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並如何運用豐富的想像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這也是教學本課的重點。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這是開篇的第一句,一個「又」和一個「躺」字,點出作者與田野不尋常的關系,正是有了這種與田野的特殊情感,才會如此關注田野中的小生命;「靜謐」不僅是環境的清幽,更是心境的寧靜,在這樣的環境與心境中,作者才與大自然相融為一。作者擺脫了塵世的紛擾和喧囂所帶來的心靈重負和枯寂,使自己的身心重新融於大自然之中,這樣才有了他對草蟲村落的這一次奇異的游歷。

②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隻小蟲,一隻生著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裡。

這是作者奇異的游歷所展示的第一個空間,這個空間是在作者的想像中通過放大構築而成的。這時,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延綿的草叢變成了一座座森林。迷路的一隻小蟲,就像一位游俠,穿行在這森林中間。於是,才有作者目光的追隨,也才有對草蟲村落的游歷。

③它們的村子散布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里,很多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

這是作者奇異的游歷所展示的第二個空間,也是本文的主體部分。要看清它的位置,「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也就是草叢邊上的一些小土堆,這是最適合草蟲聚居的洞穴群的形成之處,所以也就可以看到許多熙熙攘攘往來的那些黑甲蟲村民。作者想像之豐富,感受之獨特,於此可見一斑。

④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著翅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此時,我覺得它們的音樂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這是只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草蟲的村落》

「靈泉」,形容泉水非同一般,具有靈性。這些甲蟲竟然還是音樂愛好者,它們振動翅膀發出聲音的時候,便有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出來。作者贊美這些音樂演奏者,不僅深深地被它們所吸引,而且覺得它們的音樂勝過人間的一切音樂,覺得這是只有蟲子才能演奏出來的天籟之聲。從這段話及末尾的感嘆號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小生靈的贊美之情。

⑤現在它們歸來了,每一個都用前肢推著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趕著路。是什麼力量使它們這么勤勉地奔忙呢?

一幅甲蟲「村民們」的勞動圖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小甲蟲是如此的「勤勉」,小小的身體卻能推動「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還「行色匆匆地趕著路」。看著它們勞動的場景,作者在思考,到底是什麼力量促使小甲蟲如此勤勉地奔忙?可能是一種家庭的責任感,使它奔忙著;可能是小甲蟲自我價值實現的快樂感,激發它前進著……一個問句也引發了讀者的思考,促使讀者不斷地聯想開去。

⑥我悠悠忽忽地漫遊了一個下午,直至夕陽親吻著西山的時候,紅鳩鳥的歌聲才把我的心靈喚回來。

這一句以「夕陽親吻著西山」和紅鳩鳥歸巢的鳴叫聲點明時已傍晚。作者對草蟲村落的奇異游歷竟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那是一種沉醉。「悠悠忽忽」道出了作者對奇異游歷的痴迷;「才把我的心靈喚回來」更點明了心靈沉浸在奇異游歷中的歡快和得意。

(2)對詞語的理解。

靜謐:安寧而平靜。

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文中指的是黑甲蟲來來往往的情景。

花色斑斕:色彩艷麗,燦爛奪目。

駐足痴望:指停下腳步痴痴地看著。

寒暄:見面時談天氣冷暖之類的應酬話。暄:溫暖的意思。

野灌叢:野生的灌木叢。灌木:一種比較矮小、叢生的木本植物。

行色匆匆:匆忙趕路的神態。色:這里指神態。

蘊藏:蓄積而未顯露或未發掘。

悠悠忽忽:本文有形容神志恍惚的意思。

二、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字,正確讀寫「靜謐、追隨、小巷、俏麗、烘烤、音韻、演奏、探索、勤勉、漫遊、親吻、左沖右撞、意味深長、龐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詞語。

2.引導學生隨作者進行一次奇異的游歷,從中感受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靈的情懷。

3.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如何觀察、如何展開聯想和想像表達獨特的感受。

三、教學建議

1.初讀課文時,要引導學生在分清課文層次的基礎上實現整體把握。本文共11自然段,第一層(第1自然段)是總起,交待了這次奇異游歷的特殊氛圍和心情。第二層(第2~9自然段)敘寫了奇異游歷的全過程,其中第2自然段是對游歷的概述,「我目光追隨著爬行的小蟲」點出了行文的線索,「奇異」則概括了這個草蟲世界的特徵。第3自然段寫游歷的第一場景:小甲蟲迷路的森林;第4自然段至第9自然段寫了第二場景:也就是作為課文主體的「草蟲的村落」。這里的「角色」很多,有英勇歸來的黑甲蟲,有熙熙攘攘往來的黑甲蟲村民,有好像南國少女的小圓蟲,有龐然大物蜥蜴,有一群作為音樂演奏者的黑甲蟲,還有負責氣象觀測的、忙於建築設計的各種分工不同的蟲子……第三層是末尾兩個自然段,表達了作者對草蟲村落的依戀。作者正是在這種嚴謹的結構中,有條不紊地按照游歷過程,對草蟲的村落和草蟲的生活作了細致的觀察和奇妙的想像,並融入了自己熱愛自然、關愛生靈的獨特情懷。因此,初讀課文時幫助學生梳理層次,分清兩個場景和活躍在兩個場景中的多種角色的不同表現。這樣,方能在整體上把握好課文內容。

2.細讀課文時,可以圍繞「作者想像豐富、感受獨特,說一說你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這個主要問題,讓學生體悟課文,思考揣摩。可引導學生先注意作者觀察到的小蟲的活動及環境,然後思考作者是怎麼想像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展開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教師相機點撥。

3.課文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想像的空間,可以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如,「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後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這是甲蟲夫妻間愛意的流露。此時無聲勝有聲,在這深情的對視中,它們互相在傾訴些什麼呢?又如,「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群黑甲蟲,對這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著,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黑甲蟲看著「龐然大物」為什麼會感到好奇?蜥蜴和小甲蟲在交流些什麼?還有,課文第9自然段,「我還看見了許多許多……」啟發學生思考:「我」還會看見些什麼?也許是市場里,甲蟲們做買賣;公園里,大甲蟲在教小甲蟲尋找食物……

4.課文充滿了作者奇異的想像和獨特的感受,讀後會讓每一個人深受感動。因此導讀本文的一個重點,應是在反復誦讀課文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童心童趣。讓學生在回憶自己親近自然、觀察小蟲的生活經歷中引起共鳴,培養獨特的感受和豐富的想像;更要在品讀課文思情並茂、形神俱美的文字中感受那顆晶瑩剔透的童心和那種嚮往大自然的童趣。在此基礎上可讓學生展開想像進行小練筆,寫一寫自己觀察過的小蟲。

❷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程標准分析

你也可以直接搜索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程標准分析 得到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為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為依據編寫的,供實驗班六年級第一學期使用。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力求准確詮釋先進的課程理念,正確把握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在保持第三學段整體風格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新的探索。
老師們已經使用過五年級教材,對理解和把握本冊教材打下了基礎。為了讓老師們更清楚地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現就本冊教材的基本結構、教材的主要特點和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等做簡要的介紹,供老師們教學時參考。
一、教材的基本結構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國在我心中,心靈之歌,珍愛我們的家園,初識魯迅,輕叩詩歌的大門,人與動物,藝術的魅力。
本冊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和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其中,「輕叩詩歌的大門」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8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各14篇。這七組教材,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4篇課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兩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鏈接」。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安排「閱讀鏈接」兩次。口語交際?習作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回顧?拓展由三個欄目組成,「交流平台」「日積月累」 是固定欄目,另有「展示台」「成語故事」「課外書屋」「趣味語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課外書屋」各安排了兩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學習到五年級下冊,學生累計認字3000個,提前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前三學段識字量。故從本冊教材開始不再安排識字任務。
本冊要求會寫120個字。要求會寫的字,安排在精讀課文後,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後附生字表。為便於復習檢測生字和積累詞語,在每組課文之後設「詞語盤點」。其中,「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是精讀課文里的,由會寫的字組成,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中的詞語,有的是精讀課文里的,有的是略讀課文里的,只要求認記,不要求書寫。
本冊教材的注音方式與五年級保持一致。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中不認識的字,出現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課文中同一個字只在第一次出現時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現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圓括弧標出,多音字隨文注音,用方括弧標出。為便於識字,課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語言環境中要變調讀出或讀輕聲的字,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點
(一)全面、准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課程標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並從這個基本理念出發,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樣三個維度提出了語文教學目標,而且提出了總目標和階段目標。這是我們把握教學目標的依據。
課程標准中提出的目標,有的是一以貫之的,如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前面的學段提出了,後面的學段要貫徹始終;有的可以分出層次,如,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目標,是環環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學習為後面的學習作準備,後面的學習是前面學習的深化和發展。
六年級上冊教材,既注意落實必須一以貫之的目標,又注意落實階段性比較明顯的目標。
為了落實一以貫之的目標,首先在選文上下功夫,認真選擇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的文章作課文,使學生既能從中學習語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受到啟迪和教育。本冊教材保留了「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的一些優秀篇目,如《詹天佑》《窮人》《只有一個地球》《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月光曲》,這些課文文質兼美、歷久彌新,教師們在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材還增選了新文章,如,《草蟲的村落》《中華少年》《這片土地是神聖的》《老人與海鷗》《最後一頭戰象》《伯牙絕弦》。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精選了律詩、詞、散曲以及十四行詩、兒童詩、詩話等作為閱讀材料,希望能幫助學生在關於「詩」的綜合性學習中,對詩有一些感性認識。還在「回顧?拓展」中系統地編進了古詩詞、名言警句、成語故事等,使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化。
另外,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設置了關於愛國主義(「祖國在我心中」專題)、關愛他人(「心靈之歌」專題)、環境保護(「珍愛我們的家園」專題)、藝術情操(「藝術的魅力」專題)等方面的專題。為了提高感受力,培養想像力,編寫了 「感受自然」專題。這一組中的課文,大多有別於一般描寫大自然的文章,想像豐富,表達方式獨特,有的甚至有「物我兩忘」之境。在第三學段安排這樣一組課文,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設置了以「了解詩歌」為中心的綜合性學習專題「輕叩詩歌的大門」。另外,上承五年級上冊以人物為對象的專題「走近毛澤東」,本冊教材編排了第五組「初識魯迅」。魯迅既可謂文壇巨匠,又可謂一面民族旗幟,能藉助文質兼美的一組課文,讓小學生盡己所能地了解、認識魯迅,其意義不言而喻。
對於階段性比較明顯的語文學習目標,則作為本冊教材的學習重點,加以妥善安排。本冊教材的每一個專題,都根據語文學習目標,既對人文內涵給予充分關注,又注意總結、歸納讀寫方法,力爭使學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習得兩方面均有獲益。本冊涉及到的讀寫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幾個內容: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慣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其中,「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是本冊的學習重點。
(二)加強整合,使教材成為互相聯系的整體
本冊教材繼續按專題分組編寫,注意加強整合。每一個專題從導語到課後思考題,從口語交際?習作到回顧?拓展,各個部分都力求從內容和形式上凸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前面有布置,中間有練習、應用,後面有總結、拓展,整組教材乃至於全冊教材成為互相聯系的整體。
與五年級教材相同,本冊各專題的導語(第六組除外)分為兩個自然段,激發學習興趣、點明學習專題,提示語文學習重點、明確讀寫訓練點。精讀課文後有練習題,從課文自身特點出發,結合專題學習重點精心編寫。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承上啟下,提示學習要求和方法,體現由精讀到略讀的閱讀訓練過程。「口語交際?習作」的話題和內容大多與單元主題相關,「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台與導語呼應,為學生總結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提供平台。
如,第五組「初識魯迅」。
本組的學習內容包括認識魯迅、感受魯迅,繼續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重點讓學生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導語:第一段明確本專題我們要認識、了解魯迅,第二段明確了要學習的讀寫方法。
課例:第一篇課文是魯迅的小說《故鄉》的一個片斷《少年閏土》,課文後安排「資料袋」──魯迅簡介。後三篇是從不同角度寫魯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後安排有「閱讀鏈接」:兩個片斷,第一個片斷語言精煉、傳神,可謂抓人物特點的範例;第二個片斷與課文內容照應,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闡釋,又是對課文內容的補充。《一面》前的連接語,用有說服力的事例講了魯迅對青年的關心和愛護,與課文內容相對應;《有的人》對魯迅的一生做出了總結和評價。
口語交際?習作:內容亦與本單元內容相關聯。口語交際「留在心裡的印象」,有幾個要點:「第一次相見時的情景」「(第一次相見時)他留給你的印象」「後來相處中發生的事」「你對他印象的變化」。回顧本單元的課文,不難發現,這個交際話題的設計,與課文內容是有關聯的,比如《少年閏土》《一面》。習作內容有兩個,可任選其一。第一個要求寫人,可以運用本單元以及以前學到的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個是擴寫,寫事為主體,亦可表現人。
交流平台有兩個內容,一個是談自己心目中的魯迅,另一個是交流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及理解的方法。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編排上注意情感、態度與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系,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與語文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培養融為一體。我們相信,只要教師充分開掘教材內容,學生學習完整組教材,單元學習目標是不難實現的。
本冊教材聯系教學實際確定各個專題在教材中的位置,關注各個專題及課文的內在關聯,使整本教材成為一個整體。如,根據我國國慶節的時間和大部分地區的教學進度,將「祖國在我心中」這一「小綜合」專題安排在第二組,便於教學,並將「大綜合」「輕叩詩歌的大門」安排在後半學期。本冊「大綜合」以了解詩歌為中心,「詩歌朗誦會」是主要活動之一,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儲備,特意在「祖國在我心中」這一專題中選編了朗誦詩《中華少年》,朗誦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學習要求,學生可以學到一些詩歌朗誦知識。「初識魯迅」專題選編了《有的人》這首詩,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誦」的學習要求;本專題也放在了「大綜合」專題前,有利於知識的遷移,便於「大綜合」中活動的開展。
(三)加強導學功能,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冊教材,在編寫時既考慮有利於教師的教,又考慮有利於學生的學,努力使教科書既成為教師的「教本」,又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本」。主要體現在:一是導語提示單元學習內容;二是精讀課文的課後題,略讀課文前的連接語,注意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獨立思考;三是每組課文後的「詞語盤點」便於學生自查自測;四是「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台」為學生討論問題、交流認識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這個欄目,一般地說,引導學生在一組教材的學習之後,交流收獲、體會,以漸漸悟到讀寫的一些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依據教學實際靈活掌握,交流、總結的內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有的專題中的「交流平台」 引導學生回顧其他學年、學段學過的課文,並與本單元課文作比較,找異同。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溫故知新,在新舊知識的碰撞、融合中獲得新知,訓練思維。
(四) 「口語交際?習作」 的編排,加強指導,明確要求
延續五年級教材的編寫思路,本冊中口語交際?習作依然單列。編排形式亦比較靈活,有先說後寫的,有先寫後說的,有把兩部分內容合在一起的,也有分開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個角度,拓寬話題范圍,增加選擇性,為學生回歸常態進行口語交際、自主進行習作,留有較大的創造空間。
口語交際話題方面,有與專題內容相關的,也有意識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與專題內容相關的,如,「珍惜資源」「講關於動物的故事」「身邊的藝術」;與口語交際技能相關的,如演講(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學習匯報會中的一個供選擇的內容)、辯論、朗誦(第二組、第六組涉及到的內容)、「勸阻」。
習作的編排注意兼顧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應用文。記實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組、第五組、第八組,分別是「體現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用一兩件事介紹小夥伴」「學習藝術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寫「一件藝術品」、「一次藝術欣賞活動」。想像作文有:第一組,把自己想像成大自然中的一員或聽音響講想像到的、感受到的;第四組,藉助漫畫寫感受或編故事;第五組,根據材料擴寫;第七組,根據圖片報道寫故事。應用文分別安排了寫演講稿或讀後感,寫建議書以及寫簡單的活動總結。
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盡量做到有明確的指導和要求。
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首先對口語交際和習作內容給予提示、指導,或從生活實際談起或從情境引入,注意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如,第一組,其中一個角度要求學生把自己想像成大自然中的一員,教材提示學生「可以把自己當成一種植物或一種動物,也可以當成一種自然現象;想想它們在大自然中是怎樣生活或變化的,想像它們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又如,第三組口語交際安排的是辯論,教材注意把生活中的現象與課文內容結合起來分析辯題,提示辯論內容,學生容易理解、接受;教材還對辯論應當怎樣進行給予了明確指導,有助於本次口語交際的順利開展。
其次,教材根據階段性目標,注意明確要求。關於這一點,習作內容體現得更為突出一些。具體地說:第一組結合本專題的讀寫點,突出了寫「感受」的要求;第二組安排了綜合性學習,提出「運用搜集到的資料」,可以看作是學習方法的提示,也可以看作是學習要求。如果寫讀後感,要表達「真情實感」;第三組,寫「體現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對於「真情」「感動」「關愛」等主題的習作,前面有幾冊教材曾做過安排,本冊教材就這類主題,要求學生關注事情發生的環境,當時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側重點不同,難度相應地有了提高;第四組的看圖作文,明確要求寫出「理解和感受」;第五組的續寫,要求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寫具體」;第七組的根據圖片報道習作,要求想像合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第八組則提示學習運用課文表達感受的方法。另外,與前幾冊一脈相承,教材還注意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
(五)「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本冊教材安排兩次「綜合性學習」,一次是在「祖國在我心中」專題中,與課文的學習同步進行,要求學生開展調查訪問、搜集資料等活動,交流收獲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組,是一次大的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這次綜合性學習,首先在導語中提出學習任務──以「了解詩歌」為主題,開展搜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等活動。而後分成兩大板塊──「詩海拾貝」「與詩同行」,按兩個階段開展綜合性學習。教材在這兩大板塊中,分別提出活動建議,提供若干必讀材料。第一個板塊引導學生搜集詩歌並進行整理、欣賞;第二個板塊引導學生動手寫詩、開詩歌朗誦會、編詩集和進行詩歌知識競賽。最後,提出寫一個簡單的活動總結。綜合性學習的編寫,把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整個學習活動中。除了學習專題和必讀材料要予以落實以外,學習的具體內容、方式、方法,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等等,師生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特別是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六)加強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語文學習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材注意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本著這樣的思想,教材編寫注意把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首先表現在精心編排「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其次表現在:一是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的實例,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如,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的重點語句,結合生活實際交流讀了課文後的感想。二是從生活的實際需要中提煉「口語交際?習作」的話題,小練筆、選做題的安排也注意引向生活。三是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課外閱讀,「課外書屋」中重點推薦了《綠山牆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動物朋友》,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這樣的編排,拓寬了語文學習的渠道,加強了課內外語文學習的聯系。
三、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准確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中既要注意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又要注意階段目標之間的銜接與過渡,使課程標准規定的教學目標得到全面、准確的落實。
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語文學習的總目標和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的階段性目標,關注學生經過小學階段最後兩年的學習,能否達到課程標准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明確六年級上學期在第三學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麼程度,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教學每一個專題時,要明確本專題的學習內容、學習重點和學習目標,無論教學進行到哪一部分都要與單元學習重點聯系起來,做到「瞻前顧後」──前面學過的適時總結、復習、應用,後面要用到的適時做好鋪墊。
(二)識字、寫字教學
本冊教材沒有安排識字,要求會寫120個字,安排在精讀課文中,隨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中,老師可以就難寫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點指導。課內要留有一定的寫字時間,指導學生注意筆順,安排好字的各個部件及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可適當要求提高寫字的速度,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對於要寫的生字、精讀課文中出現的新詞,要注意引導學生隨時抄寫,及時檢測。也可以就「詞語盤點」中的詞語,進行復習鞏固。
對於書寫練習,除閱讀課上指導寫字外,主要憑借本冊配套的鋼筆字和毛筆字寫字教材,進行指導和書寫訓練,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培養學生的書寫興趣和書法愛好。
(三)閱讀教學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識字量不斷增加,閱讀理解能力不斷提高,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抽象、歸納的能力。閱讀教學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讀書、作文的能力。
1.首先理清專題的脈絡,弄清楚課文在專題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結合專題學習重點來組織教學內容。
教材中安排的讀寫訓練點,都是從課文而來,教學課文時引導學生關注相關問題,經歷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力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學習《少年閏土》一課。這一課所在專題是「初識魯迅」,本專題要學習的內容包括:了解、認識魯迅;繼續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重點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及方法。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注意照應到以上內容。學習《少年閏土》,應當在了解、認識魯迅的大背景中進行。要引導學生留意作者寫人的方法,還要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教學中要注意幫助學生總結方法、規律,以方便學生在單元末進行交流。
本冊教材中保留的「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的一些優秀篇目,被編入了新的專題,體現了新的教學功能,教師要根據本冊教材的編寫意圖,根據它們在專題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新的教學理念重新設計教學方案。
2.教學時注意結合課後思考練習題,防止人為拔高或離題萬里地發揮。
本冊教材大多數課文思想性強、人文內涵豐富。關注人文內涵,體會思想感情,是學習課文要完成的任務之一,但是,人文內涵的開掘要適可而止,不可脫離文本,更不可不顧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
精讀課文後的習題,從課文自身的特點出發,根據專題學習重點精心編寫,應當是教學課文的主要依據。本冊教材課後題主要體現以下學習要求:
(1)指導朗讀、默讀。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本冊教學仍要重視朗讀訓練。
本冊的朗讀要求,一般安排在課後練習第一題。教師可以根據要求,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中學習、思考,讀中理解內容,體悟感情,增強語感。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和知識積累,在如何教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上下工夫。
本冊的默讀要求,重點是邊讀邊思考和加快默讀速度的訓練。默讀比朗讀的速度快,更利於訓練思維,要培養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默讀後要有自己的感受,並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教師可以組織相應的討論交流活動。默讀能力的提高要有個訓練的過程,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循序漸進地提高默讀要求,把訓練落在實處,不能急於求成或流於形式。為了提高學生的默讀速度,教師還可以選擇課外的文章,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檢測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
(2)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方面。教學本冊教材,要根據課文的內容及文體特點,利用導語、課後題等,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還可以結合其他方法,如,可以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可以在閱讀中聯系生活實際深入思考,對閱讀的內容加以分析和歸納,進一步理清課文的脈絡;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把自己的情感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中去,了解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中,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親歷閱讀過程,得出結論,並處理好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正確的導向的關系。教師要注意引導、點撥,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討論。
閱讀教學要注意提示閱讀思路,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並領會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本冊教材每個專題都安排了讀寫方法方面的內容,需要重點學習的有三個:一個是「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安排在第一組和第八組。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相關內容,體會運用聯想和想像後,課文有哪些不同,體會其表現力。另一個是「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安排在第四組。教學相關課文時,應當引導學生邊讀邊聯系實際,在實踐中體會這樣讀書會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然後在單元末的「交流平台」中進行總結回顧。還有一個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安排在第五組。教學中同樣要注意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地學習、總結。
(3)抓住關鍵詞句,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表達效果。
教學精讀課文,還要注意抓關鍵詞句。本冊相關練習主要安排在課後第二題或第三題,以不同的形式啟發學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的指向體會表達效果。
如,第三組的課文《窮人》課後第二題:
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和同學討論,如: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老人真的「耳朵聾了」嗎?她為什麼說自己「耳朵聾了」?)
……
又如,第七組的課文《最後一頭戰象》課後第三題:
課文許多地方對嘎羧的行為進行了具體的描寫,如,「它什麼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寨子走了三圈。」再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描寫,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需要指出的是,對課文中重點詞句的理解、把握,課後題有時候僅是一種引導,主動權應更多地掌握在教師和尤其是學生手中。教師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可以提示學生用圈點、勾畫、批註等方法,讀、思、議課文中需重點體會的部分,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4)積累語言,鼓勵運用。
關於語言積累,本冊教材課後練習採用了靈活安排和指定任務相結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較寬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抄寫喜歡的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給學生較大的自主權;有的要求比較明確,如,「找出文中描寫閏土外貌和動作的句子,抄下來,再體會體會。」「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加強學習的指導性。
積累在於運用。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最好能與運用結合起來。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教學生歸類整理語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讀書筆記。可以根據某方面的共同特徵,把詞句歸歸類,在課文里學過的詞句旁邊補充類似詞句。可以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分成「寫人」「敘事」「繪景」「狀物」等幾大類,再分別抄寫下來;可以歸類整理本單元或前幾個單元復習過的詞語,如,「狂風怒號」「碧空如洗」「波濤起伏」可以歸為一類,「左沖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可以歸為一類;還可以補充以前課內外學習中積累過的詞語,如,從課文中摘抄了「左沖右撞」一詞,可以補充描寫走路狀態的詞語「猶猶豫豫」「搖搖晃晃」「大步流星」等。這樣歸類整理語言材料,可以幫助學生采擷同類內容豐富語言系統,有助於提取運用。另外,還要注意幫學生在閱讀和習作之間搭橋。課文中的某個詞語用得好,某些語句寫得好,可以隨機設計相關練習,如,用詞語寫幾句話,交流課文中的語句好在哪裡,還可以用在什麼樣的語言環境中;還可以讓學生在習作時,嘗試借用相關語句或學習其寫法。
以上幾個方面,體現了精讀課文的教學重點。這是從整冊教材來講的。具體到每一篇課文,要根據課文特點各有偏重。教師可參照教材的安排,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和安排教學過程,使精讀課文的教學既把握住重點,又教出特色。
略讀課文的教學,不同於精讀課文。一是內容上,理解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內容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 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連接語中的提示,獨立閱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

❸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課文(人教版)

《山中訪友》 李漢榮
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不坐車,不邀遊伴,也不帶什麼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和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熱切的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雲,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雲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麼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葉,細數精緻的紋理,我看到了它蘊含的生命的奧秘,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雲頭吟詠。滿世界都是雨,頭頂的岩石像為我撐起的巨傘,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雨停了。幽谷里傳出幾聲犬吠,雲嶺上掠過一群歸鳥。我該回家了。我輕輕地揮手,告別了山裡的眾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還帶回一路月色……

❹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主要內容

《山中訪友》—— 課文記敘了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山中訪友》是著名散文家李漢榮先生發表於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一篇傑作。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簡略,記作者獨自到山野林間的一天游歷,因為帶著動情的眼光,所見之景都有許多新奇的色彩。

該文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1年審定通過,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初中語文課本(07年後又編入全國通用教材六年級語文上冊的第一課《山中訪友》)。

(4)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擴展閱讀:

《山中訪友》詞語解釋:

1.幽徑:隱蔽、僻靜的小路。

2.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3.波光明滅:水波忽明忽暗的樣子。

4.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作答。

5.津津樂道:很感興趣地談論。

6.吟詠:「詠」的基本意思是指有節奏地誦讀詩文。「吟」往往跟「詠」連在一起,含義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古人有一說,動聲叫吟,長言叫詠。

7.梔子花: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子對生,長橢圓形,有光澤,花大,白色,有強烈的香氣,果實倒卵形。花供觀賞。梔子花開在初夏,所以說「梔子花的氣息」間接地點明了作者訪友的時間是初夏。

8.歲月悠悠:年月久遠,也可說成「悠悠歲月」。

9.俠客:舊時指有武藝、講義氣、肯舍己助人的人。

10.別有深意:另有一種深刻的含義。別:另外。

❺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21課是什麼

《老人與海鷗》

原文的作者是人類學家鄧啟耀先生,而課文《老人與海鷗》回則是答在鄧啟耀先生的《寂寞鷗靈》一文

的基礎上改編的 。

❻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資料

第一單元

1 山中訪友

1、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你好,(陡峭) 的懸崖!深深地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雲!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雲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麼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1)在文中的括弧里填上合適的詞語,體會這樣寫的妙處。

(2)在這段話中,作者把( 山泉 )、( 溪流 )、( 瀑布 )、( 懸崖 )、( 白雲 )、( 雲雀 )當作自己的朋友,跟他們熱切地( 打招呼 ) 。這些朋友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與作者應和。從中我體會到了( 「我」與山裡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

(3)作者在山中還走訪了哪些朋友?仿照下面的句式寫話。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

你好,高大的樹木,你撐著一把巨傘,是要我在此處休息嗎?

(4)這段話寫得多好啊!我要把它背下來。

3 草蟲的村落

1、

作者在一片(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 ,忘了(自己)。他隨著小蟲游俠,來到了「草蟲的村落」,看到了(一隻游俠)、(花色斑斕的小圓蟲)、(蜥蜴)、(甲蟲音樂家)、(推著食物行走的甲蟲)等。我印象最深的是(甲蟲音樂家),因為(這種美妙的聲音,唯有甲蟲才能演奏出來的,所以使我印象最深)。

5、品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

(一)

我看見在許多同類蟲子中間,一隻嬌小的從洞里跑出來迎接遠歸者。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後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里去。

(1)在意味深長的對視中,它們可能在想些什麼?請寫一寫它們的心理活動。

老公,你在外面這么久,受苦了吧!,快回來休息一下吧!

老婆,我的命可真大啊,撞了幾百次,還沒死,看來我要好好休息了!

(2)用帶點詞造句。

意味深長—— 父母對我說的話意味深長,我此刻還是記憶猶新!

(二)

我的目光一群音樂演奏者所吸引,它們有十幾個吧,散聚在兩棵大樹下面-—這是兩簇野灌叢,紫紅的小果實,已經讓陽光烘烤得熟透了。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著翅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此時,我覺得它們的音樂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這是只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1)文中破折號的作用是( )。

(2)作者把甲蟲振動翅膀的聲音比作(優美的音韻),並覺得它們的音樂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讀了這段課文,我覺得這是一群(會演奏音樂)的甲蟲。

(3)第一句話,作者描寫了甲蟲們演奏的環境。這樣寫有什麼作用?請從以下選項中選擇最合理的種解釋,在相應的序號上打「√」。

① 沒有作用。

② 有作用,這樣寫使文章更美。

③√ 有作用,環境的美烘託了甲蟲們對生活的熱愛。

(一)

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開始勘測線路。哪裡要開山,哪裡要架橋,哪裡要把陡坡鏟平,哪裡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塞外常常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不管條件怎樣惡劣,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去信心。

(1)從本段中找出對近義兩詞寫下來,體會作者用詞的准確

( 周密 )—( 精密 ) ( 嘲笑 )—( 譏笑 )

(2)這段話中,詹天佑的哪些言行讓你感動?把你印象最深的一處用橫線畫出來,並寫寫體會。

說明了詹天佑不畏艱險,不怕辛苦,不分晝夜的工作為祖國忙碌!

(二)

1 .給帶點詞換個意思相近的詞語。

(1)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 去世 ),只活了四十多歲。

(2)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徹夜難眠 )。

(3)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抱恨終天 )。

2.

(1),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在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的日子裡,作者的腦海里彷彿出現了 母親走到哪裡,我就跟到哪裡的情景。

(2)看到她的神情,想起自已長眠與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想像房東太太的神情,聯系「我」的母親,「我」體會到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一樣的 慈祥 ,一樣的 善良 ,一樣的 勤勞 。

(3)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頻來入夢」的意思是 祖國母親經常到夢里來 。祖國母親頻來入夢,是因為作者遠離故土,身居異國他鄉,猶如孩子離開母親的懷抱,心中無限思念祖國,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以「祖國母親」不斷在夢中浮現。

(4)然而這凄涼並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的糊在心頭。

我想到故鄉,想到故鄉的老朋友,感到凄涼,這是因為作者身在異國他鄉,遠離了祖國和親人,心中十分憂愁;同時又感到甜蜜這是因為在遠離家鄉的日子裡,能時常懷念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心中自然又多了一絲安慰、一些寬心、一點甜蜜。

1.

(一)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 ……不,還沒來! ……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 ……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1) 在「 」里填上合適的標點符號。

(2) 「忐忑不安」是什麼意思?桑娜為什麼這樣忐忑不安?

「忐忑不安」是心神不定的意思。桑娜這樣忐忑不安是因為擔心自己丈夫不答應收養鄰居西蒙的孩子;同時,也擔心丈夫本來就已經很辛苦了, 收養了他們還要增加兩個人的負擔,生活將更加艱難,會把丈夫壓垮的。

(3) 從這一段心理描寫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一個(熱愛丈夫,同情孤兒『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人。

(二)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色變得嚴肅,憂慮。「恩,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說:「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1) 漁夫(皺起眉)、(嚴肅)、(憂慮)的神態和(搔搔後腦勺)的動作,都表明了這「是個問題」。

(2) 「熬」在這里是(忍受)的意思。漁夫心裡很清楚,收養兩個孤兒會給自己一家人帶來(更重的負擔),但他還是做出了「(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的決定。這說明漁夫(為了撫養鄰居的孩子,准備過更艱苦的日子,准備付出更多的辛勞)。

(3) 讀畫波浪線的句子。這句話中有兩個「我們」,能去掉一個嗎?為什麼?

答:不能去掉。這兩個「我們」所表達的意思並不一樣,第一個「我們」表示的意思是作者有點猶豫不決的樣子,而第二個則表現的非常肯定,說明從第一個到第二個在時間上是短暫的,但是心理上經過了很久的考慮。

11 唯一的聽眾

1

(一)

我被這位老人(詩一般)的語言打動了。我(羞愧)起來,同時暗暗有了幾分(興奮)。嘿,畢竟有人誇我,盡管她是一個可憐的聾子。我拉了,面對我唯一的聽眾,一位耳聾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上一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孩子。」如果她的耳朵不聾,一定早就捂著耳朵逃掉了。我心裡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1)在文中的括弧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2)「以後,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樹林去練琴……」促使「我」這樣做的動力是老人用詩一般的語言鼓勵我。當老人誇「我」時,「我心裡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這是一種找回自信的感覺。因此,當有人遭受挫折時,我覺得他最需要的是得到他人的鼓勵,我會告訴他人這個故事。

(二)

每天清晨,我要面對一位耳聾的老人盡心盡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聽眾總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說我的琴聲能帶給她快樂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記她是聾子,我看見這位老人微笑著(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著節奏。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1)在文中的括弧里填上合適的詞語。這些詞語讓我看到了一位(用心去傾聽)的聽眾。

(2)老人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真的是這樣嗎?寫寫你的理解。

答:是真的。原因一:演奏者的琴聲很動聽;原因二:老人的鼓勵和支持使作者的琴技突飛猛進,老人為之高興,同時也有一種成就感。

(3)用橫線畫出描寫老人聽「我」演奏的句子並讀一讀。為什麼「我」覺得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答:因為從老人的眼睛裡「我」讀出了她對「我」的關切、鼓勵,讀出了老人為「我」琴技的點滴進步而感到欣慰,讀出了老人對「我」更高的期望。因此,「我」覺得她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5

回顧.拓展三

第四單元

13 只有一個地球

(1)課文從三個方面介紹了地球:①地球的渺小;②地球的資源有限;③人類無法移居到別的星球。

(2)課文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留給你深刻印象的有哪些數字?請摘錄相關句子,並寫寫你的感想。

摘錄:1、它是一個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2、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

感想:1、「六千三百多千米」這個數字突出了地球同茫茫宇宙相比,非常渺小。2、「40萬億千米」這個數字突出了地球是唯一的,我們一定要保護它。

有人會說,宇宙空間不是大得很嗎,那裡有數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

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後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不錯,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這些設想能實現,(也是)遙遠的事情,(再說),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

(1) 在括弧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2) 文中帶點的兩個數據的對比說明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文中帶點的兩個數據的對比說明了到目前為止,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再也找不到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以此強調了地球是唯一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這樣寫既突出了科學小論文的用詞嚴謹性,又為人們敲響了警鍾——只有一個地球,一定要珍惜。

(3) 讀了這個片段,你有哪些感想?寫一寫。

啊,地球,我們的家園!你在我們心中是獨一無二的,是無可替代的。沒有了你,我們完全無法生存;沒有了你,我們別無去處……但是,現在卻有許多人在破壞您,他們太貪婪了!,你是無私的、慷慨的。為了你的美麗,我們必將加倍地保護你!那些貪婪的人們必將得到他們應有的懲罰。

2 默讀課文,聯繫上下文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1> 其間:(那中間) <2> 無端:(沒有根據)

<3> 如許:(如此) <4> 希奇:(從沒看過或見過)

3 給下列句子加上合適的標點符號,並讀一讀

(1)什麼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

(2)月亮地下,你聽,啦啦地響,猹在咬瓜了。你便捏起胡叉,輕輕地走去……

4 品讀課文,從帶點詞中體會作者感情,並完成練習

(1)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裡出賣罷了。

這句話的含義是:「我」向來不知道這許多新鮮事,因為「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城市少爺生活,從未到農村去接觸過這些新鮮事,對閏土非常羨慕和敬佩。

(2)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這句話的含義是:「我」對自己所處的地位和環境不滿,很嚮往農村有趣、豐富多彩的生活。

想像寫話:閏土在海邊拾貝、雪地捕鳥、沙地管瓜、看跳魚的時候,「我」和朋友們都在做些什麼

閏土在海邊拾貝、雪地捕鳥、沙地管瓜、看跳魚的時候,「我」和朋友們整天生活在大院里,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少爺生活。在學堂里跟著教書先生讀書,背文章,有時候坐在院子里無所事事,只能仰望院子里高牆上四角的天空。

5讀讀「雪地捕鳥「的片段,請按照捕鳥的順序補上詞語,再抓住其中一個或幾個環節發揮想像,作具體描述。

掃出空地--拿來短棒--支起竹匾--撒下枇谷--引來鳥雀--繩子一拉--罩住鳥雀

我彷彿看到了:「我」和閏土目不轉睛地看著它,准備見機行事。只見那隻角雞先巡視了四周,確定沒什麼可疑了才吃起來。吃的時候,它還不停環視著四周,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放心地狼吞虎咽起來。我見時機已成熟,便猛地拉了一下繩子,竹匾「啪」地一聲落地,那隻角雞便住進了「監獄」。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進事先准備好的布袋中,繼續等待目標的出現。

6.小練筆

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這可見他的父親十分愛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許下心願,用圈子將他套住了。

這段簡潔的文字將一個淳樸天真的海邊農家少爺的形象描寫得栩栩如生。請你學習這種寫法,寫一寫你最熟悉的一個人。

我的妹妹有著一雙可愛的大眼睛,圓圓的腦袋上扎著美麗的小辮子,看起來可愛極了!

1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1. 比一比,再組詞。

恍(恍然大悟) 詳(詳細) 喇(喇叭)

晃(明晃晃) 祥(吉祥) 嗽(咳嗽)

2.根據意思從文中找出相應的成語寫下來,並選一個寫話。

(1)把棗整個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囫圇吞棗)

(2)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認錯了對象或弄錯了事實。(張冠李戴)

(3)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恍然大悟)

(4)比喻經歷長期的艱苦。(飽經風霜)

老人那被曬黑的飽經風霜的臉上,顯出嚴肅而緊張的神情。

3按要求將下列詞語歸類。

失聲痛哭 氣勢洶洶 昂首闊步 扶老攜幼

全神貫注 疑惑不解踱來踱去眉開眼笑

形容動作的:昂首闊步 扶老攜幼失聲痛哭踱來踱去

形容神態的: 氣勢洶洶 全神貫注 疑惑不解 眉開眼笑

4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義並寫下來。

(1)伯父摸著鬍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表面上伯父在誇自己記性好,實際上是用幽默和風趣的話語委婉地批評「我」讀書太馬虎了。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從魯迅的話中可以看出,舊社會太黑暗了,革命者和進步人士常常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和打擊。

5品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

伯父和爸爸回來的時候,我就問他們。伯父的回答我現在記不清,只記得他的話很深奧,不容易懂。我抬起頭來,要求他給我詳細地解說。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而且現在也清清楚楚地看見,而且,現在也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臉上不在有那總慈祥的愉快的笑容了,他變得那麼嚴肅。他沒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後深深的嘆了一口氣。

(1)從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淺顯(深奧) 簡略(詳細)

(2)畫橫線的句子中用了兩個「清清楚楚」,說明了什麼?

句子中用了兩個「清清楚楚」說明魯迅先生看到了舊社會的罪惡,他無法控制對他的憎恨。

(3)讀畫波浪線的句子。聯繫上下文,推想一下,此刻伯父想到了什麼?

聯想到還有很多受苦受難的中國人民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自己卻又無能為力。

6小練筆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魯迅的侄女周曄逝世9周年的一篇追憶伯父的紀念性文章。如今,魯迅離開我們已經70多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卻依舊留在我們心中。請你結合對課文的理解,把下列句子補充完整。

(1)每當我看到伯父送我的《表》和《小約翰》兩本書,我的耳邊就會響起伯父對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2)每當我看到伯父遺像上那又扁又平的鼻子,我彷彿又回到那個夜晚,聽到伯父說:「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3)每當我看到風中那些奔跑的疲憊不堪的車夫,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出伯父和爸爸給車夫包紮傷口,車夫那痛苦不堪時的樣子。

(4)每當我遇見曾經的女傭阿三老人,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伯父勸她多休息的情景。

回顧·拓展五

1.看拼音,寫詞語。

Tuán jù shēn aò xiáng xì shì shì

(團聚) ( 深奧) (詳細 ) (逝世)

Yí tǐ dī wēi chú fáng ké sou

( 遺體 ) ( 低微 ) ( 廚房 ) (咳嗽)

Huǎng rán dà wù 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恍 然 大 悟)(飽 經 風 霜)

2.給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上「√」。

(1)各行(háng√ xíng)各業都應嚴格執行(háng xíng√)該項條例。

(2)再定睛一看,中間的那尊佛(fú fó√)像彷彿(fú√ fó)沖著我笑呢!

(3)畜(xù√ chù)產行里油不少待售的牲畜(xù chù√)在不停地嘶叫,那聲聲哀號聽得人心裡發酸。

3.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清晰(清楚) 慈祥(慈善) 感動(激動)

第七單元

21 老人與海鷗

1. (1)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昵(nì)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列舉的省略)

(2)我以為它是跟我鬧著玩,後來才曉得它是跟我告別。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話未說完)

(3)十多年前,海鷗一來,我就知道咱們的福氣來了。你看它們那小模樣!嘖(zé)嘖……」海鷗聽見老人喚,馬上飛了過來,把他團團圍住,引得路人都駐足觀看。(話未說完)

(4)聽到這個消息,我們彷彿又看見老人和海鷗在翠湖邊相依相隨……(語意未盡 )

(5)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視著周圍盤旋翻飛的海鷗們,注視著與他相伴了多少個冬天的「兒女」們……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語意未盡 )

(6)第17與18自然段之間,單列一段。(語意未盡)

2品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

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動)起來。

「海鷗最重情義,心細著呢。前年有一隻海鷗,飛離昆明前一天,連連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為它是跟我鬧著玩,後來才曉得它是跟我告別。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海鷗是吉祥鳥、幸福鳥!古人說『白鷗飛處帶詩來』,十多年前,海鷗一來,我就知道咱們的福氣來了。你看它們那小模樣!嘖(zé)嘖……」海鷗聽見老人喚,馬上飛了過來,把他團團圍住,引得路人都駐足觀看。
太陽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時候不早了,再過一會兒它們就要回去啦。聽說它們歇在滇(diān)池裡,(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著高空盤旋的鷗群,眼睛裡帶著(企盼)。
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

(1)在文中的括弧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2)讀畫橫線的句子。從句子中的那個「小」字,可以看出老人的對海鷗的無私的愛的感情。

(3)從選段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人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

①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動)起來;

②海鷗最重情義,心細著呢。前年有一隻海鷗,飛離昆明前一天,連連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為它是跟我鬧著玩,後來才曉得它是跟我告別。

③海鷗聽見老人喚,馬上飛了過來,把他團團圍住。

老人望著高空盤旋的鷗群,眼睛裡帶著(企盼)。

(4)課文中很多地方對海鷗作了生動的描繪,如「海鷗聽見老人喚,馬上飛了過來,把他團團圍住」。請你選幾句感受最深的句子摘抄下來。

①海鷗最重情義,心細著呢。前年有一隻海鷗,飛離昆明前一天,連連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為它是跟我鬧著玩,後來才曉得它是跟我告別。

②海鷗聽見老人喚,馬上飛了過來,把他團團圍住。

6小練筆

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真是感人。如果海鷗會說話,當它們肅立在老人遺像前時,會說些什麼呢?請你想像一下,並寫下來。

答:①老爺爺,謝謝你這么多些年對我們的關心,我們不會忘了你,你的一舉一動將永遠刻在我的腦海中,即使你已在天堂。

②老爺爺,我們很想你,很想你,我們還會經常想起我們之間發生的事的,我們還會永遠記住你的,我們還希望你再喂我們食物,再叫一次我們的名字,再看我們飛翔,再......

我們想你,想你......

7.完成課後習題3。

答案:1、這樣寫不僅使句子顯得更加生動、具體,而且更加說明海鷗對老人也很信賴,好不戒備,他們之間感情深厚。

2、這樣寫不僅使句子顯得更加生動、具體,而且更能表現出海鷗對老人那種依依不捨的感情。

後面你自己找吧,網路說字數超出最大允許值了,採納我吧!

❼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10課的資料

編輯本段
基本信息

00【作者】許申高
00【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十課
00【形式】略讀課文
00【載入】大陸內地小學六年級上冊課本
編輯本段
文章簡介

00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贊揚了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後的感謝之情。
編輯本段
課文全文

00我上小學五年級那年,學校不遠處的那個書攤是我放學後流連忘返的地方。可是更多的時候,身無分文的我只能裝作選書的樣子,偷看幾則小故事,然後溜之大吉。
00守候書攤的是一位坐在輪椅上的殘疾青年。往往這時候,羞愧不已的我根本不敢回頭去看他那張瘦削的臉。當我第二天上學經過書攤,看見坐在輪椅上的他依然寬厚地向我一笑時,我忐忑不安的心才得以平靜。
00如果沒有他每日早上這寬厚的一笑,我就不會繼續看他的書,也就不會有那刻骨銘心的兩個耳光。
00當時我正在讀《紅岩》這部小說,江姐忍受酷刑時那十指連心的疼痛直錐我少年的心。我淚流不止。偶一抬頭拭淚時,我瞥見了輪椅上的他正定定地看著我,「坐下慢慢讀吧!」他說著指了指身旁的一隻小凳子。
00當時我完全忘記了白看書的尷尬,正要坐下的一瞬間,突然身後有人揪住了我的衣領。我張皇地回過頭來,發現是父親怒目圓睜的臉。然後,父親的兩巴掌便不由分說地抽在我臉上。
00「別打孩子!」年輕人竭力想從輪椅上掙紮起來阻止我父親,「孩子看書又不是壞事。」
00「我不反對他看書。」父親說話變得囁嚅,「是,是為其他事……」說罷,父親奪過我手中的書,匆匆地翻了一下,還給那年輕人,拽著我走了。
00我回頭去看愣在輪椅上的他以及握在他手中的那本書,書頁中分明多了幾張毛票。
00晚上,父親對我說:「打你不為別的事。都像你這樣白看書,人家怎麼過日子?搬運隊的馬車夫需要馬草,你可以扯馬草換錢。」
00從此,每天清早我就去山坡上扯馬草,上學前賣給那些馬車夫。攥著馬草換來的毛票,我立即奔向書攤,泰然的坐下來 從容地讀著一本又一本的書。
00可是馬草並不那麼好賣。賣不出馬草的日子,我就強制自己不去書攤。
00有一次,我背著馬草四處尋找馬車夫時,經過了書攤。輪椅上的他叫住了我:「怎麼不來看書了?」我抖抖手提的一捆馬草,無奈地搖搖頭。
00他先是一愣,繼而眼睛一亮,對我笑道:「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他認真地看過馬草後,沖裡面屋叫道:「碧雲,你出來一下!」
00聞聲走出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可能是他的妹妹吧。
00「碧雲,咱們家的那匹馬正愁著沒草,收下這孩子的馬草。」他盯著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聽見沒有?快把馬草提進去!」
00姑娘茫然地接過我的馬草,提進了裡屋。
00這天傍晚我離開書攤時,輪椅上的他叮囑我:「以後馬草就賣給我,別餓壞了那匹馬,行嗎?」「沒問題。」我巴不得有這樣的好事。
00以後每天,當我背著馬草來到書攤時,他便沖裡屋叫道:「碧雲,快把馬草提進去,別餓壞了那匹馬。」
00很久之後的一天,我一如既往地背著馬草走向他的書攤,他見我來了,沖著裡屋叫道:「碧雲,快出來提馬草!」接連喊了數聲,可碧雲遲遲沒有出來。「是不是有事出去了?」他疑惑地自語道。
00「我自己提進去。」說著,我就往他身後的木板房走去。
00「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用雙手拚命地搖著輪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雲來拿!」
00「沒事,別餓壞了那匹馬。」可惜那天我沒有聽他的勸阻,提著馬草推開了那扇吱呀作響的門。
00「回來!」他在身後吼道,「那馬會踢傷你的!」
00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後院,看見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這些日子來我賣給他的所有馬草!那匹馬呢?那匹香甜地吃著我的馬草的馬呢?
00我扭頭沖了出來,直想哭。 「對不起,」他拍著我的肩頭,輕聲說道,「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麼一匹馬。沒事的,你看書吧。」
00我點了點頭,使勁忍著,沒讓自己哭出來。 [1]
編輯本段
全文特點

00全文主線清楚,脈絡分明。圍繞著「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個善意的謊言被揭穿的過程,展現了普通老百姓的美好心靈。如,殘疾青年的善良、寬厚、善解人意。他明知「我」在偷看書,卻一直沒有阻攔;當「我背著馬草四處尋找買主」時,他謊稱「咱家的那匹馬正缺馬草」,買下「我」的馬草,還叮囑「以後,馬草就賣給我」。又如,父親也很善良。父親雖然贊同「我」看書,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艱難,所以忍痛打了「我」,讓「我」去扯馬草換錢。他還不忘利用匆匆翻書的機會,在書里夾上幾張毛票,維護了青年的自尊。碧雲同樣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著哥哥把謊言維持下去。而「我」喜愛看書,能聽從父親的教導去扯馬草掙錢。對於青年的幫助,「我」心中感激不盡,因此一心不讓青年家的馬餓壞了。朗讀本文,不能不為這些人美好的心靈而感動。
00本文語言簡朴,主要通過人物的言行、神態和心理描寫表現人物的品德。如,殘疾青年關心「我」的讀書:「我」讀《紅岩》一書時,他讓「我」「『坐下慢慢看吧』」;為了阻止真相暴露,「他用雙手拚命地搖著輪椅,想擋住我的路」,還不惜用「那馬會踢傷你的」威脅「我」。課文還描寫了「我」的心理活動:「攥著馬草換來的毛票,我立即奔向書攤,泰然地坐下來,從容地讀著一本又一本的書」。寫出了「我」重新獲得讀書機會後的興奮。
編輯本段
作者簡介

00許申高,男,漢族,湖南省常德市澧縣人,出生於1965年元月。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許申高自由撰稿人,主要從事小說、散文、故事、紀實等多種文體的創作,作品以感人見長,在圈內有「催淚專家」之稱。
00迄今為止,以本名和多個筆名在《湖南文學》、《知音》、《家庭》、《故事會》等多家刊物發表過各類文學作品500多篇,累計200多萬字,有數篇被《讀者》、《青年文摘》、《特別關注》等刊物轉載,並被多家出版社收錄進文學作品集中。其中《想討一本書》收入到《百年百篇經典微型小說》,《別餓壞了那匹馬》選入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期語文課本。另有多篇獲獎,《三個女人一件衣》、《善心如水》、《留下一張笑臉》連續三年被評為「最有影響力的故事」,其中《三個女人一件衣》獲首屆中國故事節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獎。個人事跡被中央電視台、湖南衛視、廣東衛視、河北電視台等多家媒體報道過。
00網路上流傳的主要作品有:《別餓壞了那匹馬》,《想討一本書》,《謝謝你的生日》,《善心如水》,《撿酒瓶的男孩》,《最好的獎勵》,《那夜她心靜如水》,《愛在墨脫》,《留下一張笑臉》,《徵文征出的生死情》等。
編輯本段
中心思想

00「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句話一共在文中出現了三次,第一、二次是殘疾青年說的,第三次是作者「我」說的。 課文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贊揚了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後的感激之情。「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句話表面上是青年對自己家的馬的關心,不讓他餓著,實則免去了「我」尋找馬草買主的辛苦,把時間花在讀書上。 第二次說,是為了讓「我」更加相信殘疾青年家裡真有這么一匹馬! [2]
編輯本段
課文分析

00作者小時候十分喜愛讀書,但是因為沒錢,買不起書來看。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裡有馬而買下作者扯的馬草,讓他有繼續在書攤看書的機會。
00從「流連忘返」和「偷看」知道了「我」愛讀書,執著的愛著書,但是因為家境貧窮,買不起書看。因此,「我」常常在書攤上看幾則故事,便溜之大吉.後來,被父親發現了,痛罵了「我」一頓.從「無奈地搖搖頭」明白了「我」心存愧疚,覺得自己對不起殘疾青年。後來,「我」在父親的建議下,打算用賣馬草的錢去書攤上去看書,但是,馬草並不好賣,所以好久沒有去書攤.殘疾青年知道後,慌稱家裡有匹馬,讓作者把馬草賣給他。我從「叮囑」二字感受到攤主十分認真,怕「我」記不住把馬草賣給他,又從」別耽誤時間餓壞了那匹馬」中明白殘疾青年希望「我」及時送草,不要厭惡,其實就是「我」天天來看書,增長知識。等「我」發現了這善意的謊言,攤主卻向『我』道歉,說自己可能傷害了」我」。可以看出他為了不讓你我尷尬,決定先讓一步。
編輯本段
詞語理解

00刻骨銘心:銘,把文字刻在石頭或金屬器物上。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多用於對別人的感激。
00毛票:口語,就是面值一角的人民幣紙幣。
00攥:握。
00一如既往:跟過去完全一樣。
00瞥見:一眼看見。
00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00張皇:驚慌;慌張。
編輯本段
句子理解

00①我上小學五年級那年,學校不遠處的書攤是我放學後流連忘返的地方。
00「流連」是留戀不止的意思。「流連忘返」寫出了「我」酷愛看書的程度。殘疾青年也正是從「我」在書攤前流連忘返的情景,發現了「我」對知識的追求,以及身無分文的無奈。這是他一直幫助「我」、想方設法給「我」看書機會的原因。
00②我回頭去看愣在輪椅上的他和他手裡的那本書,書頁中分明多了幾張毛票。
00「書頁中分明多了幾張毛票」,那是父親利用翻書的機會,悄悄夾在書里的。父親知道,青年是靠擺書攤養家糊口的,生活也不容易。所以他不光忍痛打「我」,讓「我」認識到:做人不能只為自己著想,也要為別人著想,同時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對青年的關心。
00③他先是一愣,繼而眼睛一亮,笑著對我說:「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他認真地看過馬草後,沖裡屋叫道:「碧雲,你出來一下!」
00青年獲悉「我」馬草不好賣的消息,為了繼續幫助「我」,打算通過說謊買「我」的馬草。句子具體寫出了青年做決定的經過。「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馬草並不好賣。「眼睛一亮」表明他想出了既能幫助「我」又不易讓「我」發覺的主意。青年之所以「認真地看過馬草後」,才讓碧雲收下馬草,是想讓「我」產生錯覺:青年家真的有馬,而且正缺馬草。這樣「我」就不覺得他是為了幫助「我」而故意這么做。這段言行與神態描寫烘托出青年關心「我」的良苦用心。
00④「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用雙手拚命地搖著輪椅,想擋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雲來拿!」
00這段話寫出了青年的著急。由於碧雲的意外不在,青年又是殘疾,所以無法將馬草提進院子。而「我」擔心那匹馬餓壞,提議自己把馬草提進院子。青年知道,一旦「我」走進院子,就會看到那堆枯蔫焦黃的馬草,謊言就會被揭穿。他就不可能繼續留「我」在他的書攤上看書了。文章這樣寫,突出地表現了青年對「我」的關心。
00⑤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後院,看見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這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的馬草!那匹馬呢?那匹香甜地吃著我的馬草的馬呢?
00這段話寫出了事情的結果,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通過兩個感嘆句、兩個問句寫出了「我」見到馬草後的震驚與感激。文章中的破折號起到注釋說明的作用,強調了「我」賣給青年的馬草全部都在。

❽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課文

語文第一課是 【老橋】

❾ 六年級上冊的語文書第一課是什麼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書第一課是李漢榮的《山中訪友》。

1、作品簡介:

《山中訪友》是著名散文家李漢榮先生發表於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一篇傑作。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簡略,記作者獨自到山野林間的一天游歷,因為帶著動情的眼光,所見之景都有許多新奇的色彩。

該文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1年審定通過,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初中語文課本(07年後又編入全國通用教材六年級語文上冊的第一課《山中訪友》)

2、全文如下(入選時有修訂):

《山中訪友》

李漢榮

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zhī)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

不坐車,不邀遊伴,也不帶什麼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gǔ)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雲!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雲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麼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xiù)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葉,細數精緻的紋理,我看到了它蘊含的生命的奧秘,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雲頭吟詠。滿世界都是雨,頭頂的岩石像為我撐起的巨傘。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雨停了。幽谷里傳出幾聲犬(quǎn)吠,雲嶺上掠過一群歸鳥。我該回家了。我輕輕地揮手,告別了山裡的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還帶回一路月色。

3、作品賞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抒情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尋訪一位朋友,但讀到文章的第3段時,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石頭、雷陣雨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

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更加感到親切。

作者根據表達的需要,還恰當地變換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情感表達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

如:「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我的頭發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思想變成樹汁,在年輪里旋轉、流淌,最後長出樹籽,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

作者把自己想像為一株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

又如:「你好呀,懸崖爺爺!高高的額頭,刻著玄奧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著清澈的禪心,抬頭望你,我就想起了歷代的隱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無言的禪者,雲霧攜來一卷卷天書,可是出自你的手筆?」

想像中,懸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

由此可見,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如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

讀這篇文章,絕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時時為作者的童心所打動,時時為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所感染。

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擁有想像力,語言運用了擬人與比喻手法,富有節奏感,顯現出山中景色的美好。

(9)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擴展閱讀:

1、作者簡介:

李漢榮,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政協委員,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散文佳作入選全國中學語文課本。

多年來寫作詩歌約3000首,散文隨筆3000多篇,中短篇小說30餘篇,在《人民文學》、《人民日報》、《詩刊》、《小說月報》、《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等,及台灣的《創世紀》、《葡萄園》、《詩世界》、《聯合報》副刊等海內外100多家報刊發表詩歌、散文、隨筆、雜文、小說約2000多篇(首)。

散文曾被《新華文摘》、《散文選刊》、《資料卡片》、《中學生課處外閱讀》、《中學生寫作》、《中學語言教學輔導》等刊物轉載數十篇。

連續入選中國作協創研部編選,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1997年中國散文精選》,《1998年中國散文精選》以及《散文選刊》編選、灕江出版社出版的《1999年中國最佳散文選》、《2000年中國最佳散文選》、《2001年精短散文100篇》等全國性年度選本。

其散文作品從1997年至今連續是15年入選全國年度選本。作品《山中訪友》被選入九年義務教育課本。

《李漢榮散文選集》2011年7月已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人民日報、中華讀書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中國作家協會網站、光明網、中國文明網、新民網、搜狐網等媒體發表評論推介該書。

當當網上書店、亞馬遜網上書店、京東網等大型網上書店連續斷貨,供不應求。讀者給該書以很高評價。認為這本書是「在我們這個年頭里,是一本難得讓人安靜下來、回到自身、回到本真、回到內心的好書。

2、作品原文:

《山中訪友》

李漢榮

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氣息的微風撞了個滿懷。早晨,好清爽!心裡的感覺好清爽!

不坐車,不邀遊伴,也不帶什麼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以樹的眼睛看周圍的樹,每一株樹都在看我。我閉上眼睛,想像自己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我的頭發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血液變成樹汁,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親切的和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一面明鏡照我,是要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雲!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雲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麼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我聽見時間的隆隆回聲。拾一片落葉,細數精緻的紋理,那都是命運神秘的手相,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頭發,此刻就我一人,花不會笑我,鳥不會羞我,在無人的山谷,我頭戴鮮花,眼含柔情,悄悄地做了一會兒女性。

忽然下起雷陣雨,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雲頭吟詠。滿世界都是雨,惟有我站立的地方沒有雨,卻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俯身凝神,才發現許多螞蟻也在洞內避雨,用手捧起幾只螞蟻,好不動情,螞蟻,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間,我們有緣分,也做了一回患難兄弟。

雨停了。幽谷里傳出幾聲犬吠,雲嶺上掠過一群歸鳥。我也該回家了。於是,我輕輕地揮手,告別了山裡的眾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順便還帶回一路月色……

❿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課主要內容

描寫了作者的兩位母親——一位是生母,一位是祖國母親,作者對兩位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的思念和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和崇敬。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上冊語文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