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草原 綜合學習與評價答案
網路知道 > 教育/科學 > 學習幫助添加到搜藏待解決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草原 綜合學習與評價答案
懸賞分:30 - 離問題結束還有 19 天 17 小時
提問者: 韓陽110 - 二級
我來回答:
第1步:輸入你的答案
您還可以輸入字
輸入內容已經達到長度限制
插入地圖 插入圖片
參考資料:
匿名回答 積分規則
第2步:點擊提交回答
回答 共 2 條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體會句子的含義。
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1.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2.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文字所表達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蒙漢情深,理解民族團結互助。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草原風光圖、蒙古族音樂和民歌)
學生准備:預習課文
教法學法:讀書自悟,討論交流,引導想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讓我們伴著蒙古族歌手那嘹亮的草原牧歌走進那美麗的大草原,用自己的話形容一下草原(播放視頻)。
學生匯報。
二、檢查預習情況
1、交流學生課前查得的資料,老師適時點撥。(點擊查詢)
2、檢查生字生詞的掌握情況。(字詞點擊)
三、體會草原風光美
1、教師過渡:
聽著這優美的歌聲,想到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你們的心是不是和我一樣已飛到那遼闊無垠、風景如畫的境界中了呢?那麼草原的景美在哪?請同學們快點打開書,快快到課文里尋找美麗的景色吧!
2、你認為草原的哪兒是最美的?給大家讀一讀。[出示朗讀思考題]
生自由匯報,師及時討論點撥理解重點句子:(結合課件)
(1)空氣是那麼新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草原圖]「一碧千里」寫出了草原的遼闊、碧綠的特點。放眼望去,哪裡都是綠的,但不因空曠而顯得蒼茫,這是這一段的中心句。[草原圖]
(2)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羊群圖一]比喻的修辭方法,把什麼比作什麼?想像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樣子。
(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小丘圖]解釋「勾勒」與「渲染」、「翠色慾流」草兒綠極了,翠綠翠綠的,好像要流動了,那麼富有生機。
(4)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彷彿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草原駿馬圖]
(5)在這種境界里,作者為什麼要驚嘆,為什麼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草原的美麗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許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表達自己對草原喜愛。
4、指名配樂朗讀第一自然段。
四、感悟草原人熱情
1、過渡:草原的遼闊、美麗的景色真是既令人驚嘆,又叫人舒服,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遼闊的草原上又養育了怎麼樣的一個民族呢?
2、(思考問題)草原景色如此美麗,草原上的人給你怎樣的感受?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先自讀自悟,然後小組討論交流,老師參與同學們小組的活動。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文字圖片]
①這段話描寫了一個什麼場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詞句特別能表現草原人民的熱情?
◇「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來的真快,表現了草原人民迎接遠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來」——為什麼用「彩虹」來比喻?(一是因為穿著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種熱情。)
◇「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想像當時車與馬相遇的情景,說說如果你在場,你會有什麼感受?(熱鬧、熱烈、熱情)
蒙古族老鄉身著節日盛裝,策馬疾馳,遠迎來客。
(2)親切相見部分:
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讀句子,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聽到了不停的歡笑。
②通過朗讀把當時的熱情表現出來。
(3)熱情款待部分:
A、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
①反復朗讀這句話,體會其中洋溢的熱情。
②想像大家在敬酒的時候會說些什麼?
B、這時候,鄂溫克姑娘戴著尖尖的帽子……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②會心的微笑:領會別人沒有明白表達的意思,並以眼神、微笑與之交流。「會心的微笑」里包含著什麼?(作者對蒙族朋友的感謝,蒙族朋友對漢族朋友的熱烈歡迎。這是心與心的交流,正是各民族團結互助的表現。)
(4)盡情聯歡部分:你熟悉這些活動嗎?(課件演示「套馬」等游戲項目。)
香醇的奶酒、激躍的賽馬、嘹亮的牧歌、狂歡的舞蹈,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場面呀!時間過得真快,在聯歡的歡聲笑語中,訪問就要結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陽下,怎麼捨得分別?作者感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理解句子的意思,齊讀。
4、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配樂解釋: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別」是指不忍別離;「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區,那已經是我國北部的邊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綠色的大草原;「話斜陽」是指在夕陽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們互相高興地、親切地交談著。
②連起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蒙族和漢族兩族人民情深似海,哪裡忍心離別呢?所以到了夕陽已經西落了,仍然談興正濃。
5、總結全文: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在這優美的歌聲中,我們要感謝草原,感謝親如一家的民族情,激發了老舍先生的寫作激情。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團結,親如一家。
五、回顧拓展,感受熱愛之情
1.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寫作者的一次訪問活動,卻為什麼要以草原為題呢?
(課文前面寫了草原的景色美,後面寫了人情美,從風光美,從人情美,表現了他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因此整體都是圍繞著「草原」來展開的。)
2.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課文內容。
六、作業超市:
1、搜集表現各民族團結互助的故事及草原的美景圖。
2、假如你是個導游,請為蒙古大草原設計導游詞或廣告語。
3、依照作者的寫作方法,用一段話描寫你熟悉的一處景物。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漢蒙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著重理解書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練慣用關聯詞語造句。
3.領會課文中對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描寫。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教學重點: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活情景。
教學難點:具體體會課文中的靜態、動態描寫。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
教學用具:課件、小黑板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學習生字、新詞,著重理解課後讀讀寫寫的詞語。弄清課文記敘順序,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新詞,著重理解課後讀讀寫寫的詞語。
教學難點:弄清課文記敘順序,討論如何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聯系生活實際談草原。
2、學生看課件、欣賞草原美。
3、板書課題揭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下面生字、新詞:「渲染、勾勒、迂迴、鄂溫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講詞義。
2.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詞。
四、再讀課文理清記敘順序,討論分段。
1、這篇訪問記按什麼順序記敘了訪問的過程?
這篇訪問記按地點轉換的順序寫了訪問的過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別草原。
2、按訪問的過程。課文可以分為幾段?為什麼?
(可以有三種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為5段;(2)按初見草原景色→訪問陳巴爾虎旗公社,可分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見聞→蒙古包外、內,可分為3段。學生按其中哪一種方法來分段,都可以。)
五、重點指導學習課文第一段。
1.默讀,分層次。思考:課文第一段寫了什麼?分幾層?先寫什麼?後寫什麼?
(課文第1段寫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課文分兩層寫。先寫看到草原的景象,後寫產生的感想。)
2、讀,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樣?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來寫的?為什麼抓住這些景物寫?
3、(讀後討論。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麗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氣、小丘、平地、羊群這些景物來寫的。因為這些景物顯示了草原的特色。)
4、細讀、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這些景物的?
(讓學生邊讀邊畫出重點語句。)
5、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6、默讀、思考、朗讀:在這種境界里,作者產生了什麼樣的感情?最後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7、一說「境界」一詞的意思。讀時注意理解「既……又……」的並列關系;可用「美麗」或「壯麗」與「奇麗」作比較,理解「奇麗」一詞用得恰到好處。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表達作者感受的兩個句子。)
8、導學生背誦第1段課文。
讓學生按課文描寫順序和景物特點,邊讀邊想像,把這段課文熟讀成誦。)
9、觀察順序描寫景物。作者第一次見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點來寫,把景物和感受聯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寫初見草原的景物時主要運用了靜小結:祖國的草原這么美。這段課文思路清晰,從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從上到下的態描寫,為我們展示一幅草原靜態美的圖畫,但靜中又有動,例如寫羊群。
10、 播放課件創設情境,深入感知草原美。
六、作業。
1、在作業本上練習課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
2、熟讀課文第1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2、3、4、5段。使學生認識到祖國的草原不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2、體會課文結尾的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第3、4、5段。認識到祖國的草原不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結尾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文第1自然段,作者抓住訪問的經過和草原環境的變化,讓我們讀了覺得祖國草原的景物是多麼美。現在學習課文後四個自然段,我們會進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講讀第2段。
1、指名讀第2段。
2、閱讀、思考:寫作者訪問陳巴爾虎旗牧業公社途中,這段課文可分為幾層?(可分為兩層: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幾十里外迎接客人。)
3.講讀第1層課文。
作者乘汽車進入草原,最初有什麼感覺?(草原十分遼闊。)從課文哪些語句看出草原十分遼闊?(「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
4.講讀第2層。
(1)指名學生讀第2層。
(2)「疾馳」、「襟飄帶舞」是什麼意思?
(3)作者為什麼用一條彩虹比喻來歡迎遠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因為他們突然出現在遠處的山丘上,而且都穿著顏色鮮艷的衣裳,這樣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現了蒙族人民歡迎客人的熱情。)
(4)當主人見到客人時,草原的環境有什麼變化?從課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5、小結: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見什麼東西,聽不見一點聲音,處在這種環境使人產生一種遼闊、靜寂的感受,接著作者快到公社時,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熱情迎客,聽到了各種聲響,自然引起一種興旺、熱鬧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靜到動,是因為他所處的環境在變化的結果,這說明,環境變了,事物也在變化。
三、講讀3、4、5自然段。
1.讓三名學生各朗讀一段課文,要求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1)這三個自然段各寫了什麼內容?
(2)主人熱情好客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表現蒙族人民熱情好客的詞句。
2.讀後討論交流。
(1)主客是怎樣見面的?作者運用哪幾個動詞來表現激情洋溢的氣氛?手是怎麼握的?怎麼笑的?怎麼說的?這些表現什麼?你體會到主客見面時大家的心情怎麼樣?用歡樂、熱情的感情朗讀這一節課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招待客人的?從這節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漢兩族人民情誼很深?為什麼「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別時的情景怎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詩句中的「何忍別」是什麼意思?第1句怎麼講?(蒙漢兩族人民的情誼如此深厚,怎麼捨得分別呢?)第2句中的「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 怎麼講?(「話」是互相攀談,送別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遙遠的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直到夕陽西下,人們還在互相攀談,依依不捨地告別。)用在詩句結尾的作用是什麼?(這兩句詩表達了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4)哪些地方體現了蒙族人民的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表現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①穿著各色的民族服裝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間姑娘們還要唱民歌;③飯後表演套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這三方面表現了蒙古人民的風俗習慣。)
四、總結全文。
1、從全文看,前面兩段主要是寫什麼?
後面三段主要是寫什麼?
(課文前兩段主要講草原景物的美,後三段主要講草原人民的美,說明蒙漢兩族人民感情深厚。)
2.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寫作者的一次訪問活動,但為什麼要以草原為題呢?
小結:這篇課文主要寫作者的一次訪問活動,中心是表現蒙漢人民的友好情誼,歌頌各民族的團結。作者以寫草原之美襯托蒙族人民的心靈之美,民族團結的精神之美。同時,也寫出了草原的獨特的風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獨特的風俗,獨特的民族氣質——熱情豪爽。作者描寫了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遠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靜態美和蒙族人民歡迎客人的熱烈歡騰場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業。
1.找出課文中的比喻句,讀一讀,想一想把什麼比作什麼,然後抄寫在摘抄本上。
2.練習課後練習題第4題。
板書設計: 12 草原
天空
景美:
天底下
人熱情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認識本課4個生字,理解課文中新詞的意思,摘錄課文中寫得美的句子,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學習難點
聯系課文,說說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課時安排
2課時
A案
課前准備
1.具有濃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語演唱)。
2.下載草原風光和民族風情的圖片,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課前交流:你去過草原嗎?談談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贊美草原的詩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將學生帶入草原高遠遼闊的境界。
3.出示課題,感情讀題。
4.教師導言: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那美麗的風光,去感受那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通讀課文,注意把句子讀通順,不認識的字請教同學。思考:草原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2.你能否用一個字,概括出草原給你、給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並板書:
┌風光美
美│
└人情美
三、朗讀品析,感受草原風光美
1.簡介作者:作為著名小說家、戲劇家,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風光展現出來呢?現在,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這一段文字,可謂描繪草原美景的經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讀。
3.學生自由練讀。
4.句子感悟:這段文字非常優美,讀著讀著,讓人彷彿置身於遼闊的大草原之中。說說你覺得哪些語句寫得美?(重點指導)
「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1)詞語比較:「空氣是那麼(清鮮、清新),天空是那麼(明朗、晴朗)。」
①圖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藍天碧野,體會「清鮮」「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讀,讀出 「清鮮」「明朗」的草原的高遠遼闊的意境。
(2)如果此時你就置身於草原之中,你會怎麼做?
想像:作者會高歌一曲什麼?誰願意上來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1)出示圖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說一些四個字的表示「綠」的詞語來?
(鬱郁蔥蔥、蒼翠欲滴……借機理解「翠色慾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1)演示「綠色渲染」 「墨線勾勒」。
(2)圖片展示,感情朗讀,體會「柔美」的感覺。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請你學著這樣的說法,用上「既……又……既……又」說一句話。
「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1)句子比較:
①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②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通過句子比較,引導學生體會這一句看似寫駿馬和大牛的,實際上是寫作者自己的感受,因為作者被草原的美麗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圍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樣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對周圍環境會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
5.有感情朗讀:從天到地,從小丘到羊群,到駿馬、大牛,草原的無限樂趣令人愉快,令人驚嘆,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一起仔細品味、用心賞讀吧。
6.熟讀成誦:多麼優美的景色,多麼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把這一切永遠印記在腦海之中吧,請同學們練習背誦第一段。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2.將課文第一自然段背誦下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重溫「風光美」
二、
1.出示課題。
2.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草原風光(圖片滾動)。
3.引導在圖片欣賞中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灑脫」之美
導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還是草原……」
出示:「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指名讀,說說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重點理解「灑脫」:
(1)可換成什麼詞?(自由、無拘無束……)
(2)從哪些語句看出「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
(3)感受灑脫:沒有紅燈綠燈的障礙,沒有行人車輛的擁堵,卻有一路翠色慾流,盡收眼底,卻有那忽飛忽落的小鳥相伴,這是令多少人嚮往的呀!
(4)表現灑脫:你能否讀出這種灑脫的感覺來。
三、深讀悟情,感受「人情美」
1.導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車的灑脫,令人嚮往;而草原的民族風情,更是令人難忘。讓我們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會會蒙古同胞。
2.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的特點,你想用什麼?(熱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據學生回答,提煉板書:迎接相見款待聯歡話別
4.咱們試試看,在它們前面加上一些詞,是不是會讓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滾燙的心呢?
(1)課件出示詞語:激情盛情盡情深情熱情
(2)你能否認真讀讀課文,讀完後,與小組的同學一起想想,把這些詞語加在哪個詞的前面最合適。
5.交流小結:熱情迎接激情相見盛情款待盡情聯歡深情話別
熱情迎接:
(1)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這份熱情?
(2)出示課件(理解「襟飄帶舞」——師講述:看,熱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著節日的盛裝,騎著駿馬,從幾十里外飛奔前來迎接遠方的客人,那五彩繽紛的蒙古族服裝隨風飄動,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3)草原人民撲面而來的熱情令人感動,你能否讀出草原人的熱情?
(4)指名讀——齊讀(光是一個或是幾個人的熱情還不足以體現)。
激情相見:
(1)你能否想像當時的相見是怎樣的情形——學生即興表演,教師隨機采訪:剛才你們說了些什麼?你聽得懂蒙古族語嗎,如果你聽不懂,你知道他們在說什麼嗎?
(2)感情朗讀,讀出激動、興奮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們拿出些什麼款待遠方的來客?
(2)除了吃的、喝的,還不忘以歌助興,賓主無拘無束,其樂融融。
(3)有感情地朗讀。
盡情聯歡:
(1)出示課件:聯歡的項目有些什麼呢?
(2)說明: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愛的傳統項目,是能騎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與美的展示。
深情話別:
出示課件:背景為夕陽西下的草原,難舍難分的離別音樂(蒙語演唱的《蒙古人》)響起。
師導:夕陽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終有分別的時刻,此時的賓主雙方站在蒙古包外,望著那一望無際的草原,耳邊,悠揚的馬頭琴聲、質朴高亢的蒙古民歌還在回響;嘴裡,噴香的奶茶、鮮美的羊肉,回味無窮;腦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強烈的蒙古舞蹈依然迴旋不已。手握著手,那樣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捨,難舍難分(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捨不得離別的成語)。
這正是——(課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此時,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說什麼?
此時,你就是漢族兄弟,你想說什麼?
6.「熱情迎接、激情相見、盛情款待、盡情聯歡、深情話別」,這一切是那樣美好,是那樣和諧,人們總希望美好的瞬間能永遠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隨行的記者,你最想拍下哪一個精彩的瞬間?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優美的句子。
2.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五、配樂朗讀全文。
㈡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資源與評價答案
命運是:自古以來,人們也許年復一年看到過,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在春天冒內出來又在夏天旱死容,也許熬過了持久的乾旱,卻躲不過更為嚴酷的嚴寒。乾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或: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一直到卻能夠一回有一回起死回生。
㈢ 求資源與評價語文六年級上蘇教版全部答案
http://www.daqinge.com/右面那一欄
㈣ 誰有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資源與評價》的答案
我有 (才怪)~
㈤ 資源與評價語文答案 六年級下
第一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第1課 隋的統一與大運河
1.A 2.A 3.A 4.D 5.B 6.D 7.C 8.C 9.D 10.B 11.C 12.A 13.A 14.D
18.隋文帝改為隋煬帝;楊堅改為楊廣;看瓊花改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19.(1)大運河開鑿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2)三點:中心洛陽、 北達涿郡 、南至餘杭;
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3)提示有三種答案:①等於1(一條大運河,作用影響統一起來);②等於N (產生的巨大的影響,促進沿岸地區乃至中國持續發展);③等於0(少數同學認為,運河開鑿導致隋朝滅亡)。
(4)①此題屬開放性試題,答:「是」或「不是」都可以,前提必須理由充分;清初歷史學家談遷說:隋煬帝動用那麼多的民工開鑿大運河,罪孽深重,但假如沒有大運河,南北運輸靠什麼呢?他連年大興土木,多次發動對高麗(今朝鮮)的戰爭,不惜民力,酷虐殘暴,終於引發大規模農民起義,地方割據起兵,隋朝迅速滅亡。②提示:總的說來是好事,但只用一個「好」字或一個「壞」字來評論大運河的作用太簡單化了。這兩位詩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說的都有一定道理。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人民自此受益,是不能一概否定的,詩人李敬方的詩就代表了這種觀點,認為運河有利有害,利害相參。皮日休的詩進一步發展了這種觀點,認為隋煬帝如果不建造龍舟,游覽江南,那麼他的功績就可以與治水的大禹媲美。把開鑿大運河提到禹治洪水的高度來評價,這是符合歷史實際的。皮日休的觀點比較客觀公正。大運河的開鑿確實也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但它更多的是造福當時的人民,甚至直到今天,仍在發揮它的作用。③古人評論大運河說:「天下運漕,仰此一渠。」的意思是,國家水上運輸糧食全靠大運河;作用是:中國古代在沒有鐵路、汽車等交通工具的條件下,陸路運輸糧食只能利用車、馬,靠人力、畜力進行,運量小,速度慢,費用大。而水運糧食比起陸運,運量大,速度快,費用小。
(5)隋唐時期,國家的政治中心在長安、洛陽,關中雖然號稱沃野,但地狹人眾,所產不足,必須依靠東南諸州(郡)的賦稅。所以隋唐時期,為了便於由東往西將江淮糧食、物資運到洛陽、長安,或將其運往北方,統治階級將運河的中心設在洛陽。
從元、明、清三朝都建都北京,王朝的政治中心移到北京後,南方地區的糧食物資需要北運到京城,所以今日大運河呈南北走向,而不是再繞道長安、洛陽了。
20.(1)有開鑿的有關信息,尤其是大運河受到污染的信息。大運河算是我國歷史上可與萬里長城媲美的偉大工程。但是由於過去我們沒有很好地治理運河,運河的環境受到嚴重污染。
(2)略
21. (1)
秦朝 隋朝
統治時間 15年 37年
統一意義 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結束了自西晉以來的長期分裂割據局面,重新統一全國。
政治制度 創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
最高統治者稱皇帝
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郡縣制 科舉制
三省六部制
偉大工程 長城 靈渠 大運河
滅亡原因 法律嚴酷 兵役徭役繁重
最終被農民起義推翻 統治殘暴 濫用民力
導致農民起義爆發
對後世影響 漢承秦制
漢接受秦亡教訓,休養生息 唐承隋制
唐朝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
出現貞觀之治的局面
(2)隋朝和秦朝共同點:
①結束了多年的分裂局面。各為漢、唐之盛世奠下基礎。
②始皇創秦制,文帝創隋制,均為其後歷代所遵循。
③都有一項聞名世界的偉大工程
④秦、隋君主均大興土木和窮兵黷武,造成徭役、兵役繁重,引發農民起義。
⑤存在時間都很短。秦朝:15年 隋朝:37年。
第2課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1.D 2.A 3.C 4.A 5.B 6.A 7.A 8.D 9.D 10. C 11. A
12錯誤。589年。
錯誤。李淵。
錯誤。隋朝
13.
(1)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訓,廉政愛民,政治清明。
(2)貞觀之治。
(3)唐太宗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以人為鏡,傳為佳話。原因是貞觀後期,太宗逐漸意驕志滿,不悅人諫,言行不一。
(4)他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雖然到貞觀後期出現了一些不好的做法,但我們不能苛求古人。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不能片面,要看主流,要辯證地、歷史地、全面地看問題。
14.貞觀之治。
認識: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居安思危;產生了積極作用,是「貞觀之治」(治世局面)出現的原因之一。 突出特點:開明。
15.
項目 漢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削弱侯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破格錄用有真才實學的人 吸取隋亡教訓,勤於政事,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經濟 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親臨治黃第一線,重視興修水利 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
第3課 氣度恢弘的隆盛時代
1B 2A 3A 4B 5D 6C 7C 8D 9C 10C 11D 12A 13D 14B
15.唐太宗—唐玄宗;宦官—酷吏;《貞觀姓氏錄》—《姓氏錄》;農民—庶族地主;創立—發展;貞觀之治—貞觀遺風;宦官—漕運;天寶—「開元」
16.①杜甫,唐朝 ②唐玄宗統治時期 ③反映了開元盛世時經濟繁榮發展情況
17.評價: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主政以後,通過發展科舉制度,大量吸收新興地主進入政治舞台,從而打擊了豪門世族;她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鼓勵舉薦,擢拔了一大批能乾的文臣武將,如姚崇、狄仁傑、魏元忠、裴行儉、劉仁軌、李昭德、王及善等,史稱「累朝得多士之用」;她還獎勵農桑、興修水利、減輕搖役和整頓田制,使國力增強,同時加強邊防,改善與邊境各族的關系,發展了「貞觀之治」。總之,武則天的所作所為有益於社會進步,功高德大。
武則天從地位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權的皇後,最終廢唐改周,自立為帝,建立了武周政權。武則天培植自己的親信,任用酷吏,實行告密和濫刑的恐怖政策,鏟除異己。
18.前者是唐以前使用的笨重長直轅犁,回轉困難,耕地費力。後者是江南農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創造出一種輕便的短曲轅犁(江東犁),在設計上趨向合理與完善,既有翻土用的犁壁,又可調整犁鏵,控制入土深淺,而且輕巧靈活,回轉省力。
青瓷:象玉象冰、白瓷:象銀象雪、唐三彩:黃,綠,藍,赭等為基本色,在班駁燦爛的釉面襯托下極富動感,使之造型優美,光彩奪目。從色彩、造型及工藝等方面表述,不必求全。
第4課 昂揚進取的社會風貌
1C 2B 3C 4B 5A 6C 7A 8A 9B 10D 11D 12C 13A 14B 15A
16.(1)科舉制度 隋煬帝。
(2)積極作用: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3)中國古代考試制度與英國科舉考試制度及現代各國考試制度之間的淵源關系,說明中國古代考試選官制度對世界文明發展產生過一定的影響。
(4)學習李白等人的詩句,模仿並自我創新,努力在詩賦上多下功夫。重視考詩賦,對於唐朝文學繁榮和發展、詩賦藝術得普及與提高是有利的,對於確立唐詩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得地位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5)今天的考試制度,基本上貫徹了自由報考,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的原則,擴大了選拔人才的范圍,是一種比較合理的選拔制度。建議(此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7.(1)意思是: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羅了。
(2)科舉考試
形成:隨著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無法繼續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隋煬帝時,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形成。唐朝繼承和完善科舉制度。貞觀時,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武則天時大量增加科舉取士的人數,並首創武舉和殿試。開元年間,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以後成為定製。
表現:科舉制的創立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沖破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門閥的作用;擴大了官吏的來源,為庶族地主知識分子參政提供了機會;科舉制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系起來,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科舉取士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集中到中央政府手裡,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政局的穩定。
影響:這一制度為歷朝沿用,影響深遠。實行科舉制,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官吏,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較自由的報考方式,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體現了開放性和流動性特徵;科舉制對唐朝政治經濟文化及民族關系新局面的出現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國際影響。
(3)略
(4)坐船經大運河至洛陽轉長安;練習寫詩賦,了解社會生活,如人們生活的疾苦、存在的問題等做寫策論的素材。
(5)明經考試中的「帖經」,是封建統治者用儒家學說統治、禁錮人們思想的表現。這種試題題型,有利於強化記憶,但不利於讀書人發揮自己的見解。它類似於今天的填空題。
(6)略
18.(1)從面料、設計風格、頭飾、色彩等方面表述,不求全;
(2)言之有理即可。
(3)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譽,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唐人街生活情況,基本事實清楚即可。第5課 「和同為一家」
1A 2B 3B 4A 5D 6D 7A 8C 9A 10D 11A 12B 13A 14C 15D 16D 17C 18A 19C 20D
21.答:(1)唐太宗;「天可汗」(2)自古以來都只重視漢族,看不起少數民族,我都一樣愛護他們。(3)表達了唐太宗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
22.(1)唐太宗時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和親。
(2)吐蕃民族③吐蕃民族向漢族人民學習,從農業、手工業和生活習俗等。
23.(1)材料一是通婚,密切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強漢藏兩族的聯系。材料二採取戰爭的手段,造成邊疆危機,破壞了兩族的關系,不利於國家的統一。(2)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24.(1)紀念當年文成公主教當地藏族人民耕作與紡織的事跡。
(2)其餘根據文成公主入藏帶去的物品作合理的設想。
(3)主觀開放題,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給分。答案一: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和親,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強了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交往。答案二:從文成公主個人的得失去思考等,也行。
(4)講演搞:公元641年,二十四歲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護送下,動身到吐蕃去。唐朝廷為公主備了一份十分豐富的嫁妝。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當然是少不了的,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吐蕃沒有的穀物、果品、蔬菜的種子,葯材,蠶種。她還帶了大批的醫葯、種樹、工程技術、天文歷法的書籍。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
第6課 開放與交流
1D 2A 3D 4C 5A 6A 7D 8C 9B 10C 11A 12C 13B 14D 15C 16D 17A 18D
19. (1)玄奘。
(2)西遊天竺取經,寫了《大唐西域記》。
(3)玄奘是第一個系統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並介紹到中國的人。
20.(1)填出玄武門、宮城、東市、西市、大雁塔;
(2)市、坊、朱雀街;
(3)作為國際性大都市,體現了長安城規整建築布局,左右對稱,體現了皇權的威嚴,表現皇帝至高無上的政治地位。
(4)特點是:布局嚴整。規劃整齊。中軸對稱、規模宏大、坊、市分離,宮城,皇城、外郭城分割清楚、宮殿氣勢宏偉、富麗堂皇、充分體現了封建統治秩序的等級森嚴和唐朝帝國的強盛。
21.(1)朝鮮、印度,日本。
(2)A——日本,B——天竺
(3)新羅是朝鮮,天竺今印度半島。
(4)困難:路途遙遠,天寒地凍,寒風慘烈,毒蛇猛獸,不諳風俗,沙暴天氣。精神:真誠學習,勇於探索真理,不顧安危,受盡艱難而不退,尋求真理,攀登學術高峰,建正法幢,作獅子吼,熱愛祖國,在文化上做出貢獻,譯業彪炳,誨人不倦。
22.(1)阿倍仲麻呂.到中國留學。
(2)長安。
(3)因詩會友,成為非常密切的朋友,王維等人.
(4)他們將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歷法、書法藝術,建築技術以及生活習慣等帶回日本,推動了日本的政治改革,促進了日本社會生產,生活和文化的發展、大大密切了中日間的文化交流。
23.(1)從貞觀年間開始,日本遣唐使來中國有13次之多;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和唐玄宗時東渡日本的鑒真和尚為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和友誼做出了貢獻。
唐朝文化對日本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645年日本的「大化改新」,這次改革是仿效隋唐制度進行的。日本的都城建設規模完全仿效長安。日本文字是在中國漢字的基礎上創造的。此外日本人文化(詩歌藝術、書法藝術等)生活習慣(飲食、茶道等)、節日風俗也受到唐朝的影響。
(2)提示:勤儉節約、堅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先進的科學技術、企業管理方法,良好的文明禮貌素養等。
(3)提示: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努力使中國成為先進的現代化強國。
24.(1)因為鑒真塑像具有極高的藝術水平,同時也因為鑒真為中日友好關系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2)事跡:唐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設計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樣優美,至今猶存,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評價:他是最有影響的赴日使者和高僧。
25.(1)原因:唐朝的經濟文化處於世界先進地位,是世界上強盛的國家;唐政府對外採取了開放的政策;唐朝長安成為國際性的大城市;對外交通、貿易發達。
(2)影響:①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如唐朝商業的繁盛,城市的繁榮,對外貿易的發展,朝鮮、波斯、大食的許多物品輸入我國。天竺的熬糖技術傳入我國。②促進了我國的文化繁榮:如高麗樂,天竺的佛經、石窟藝術、佛塔寺院建築樣式,大食的伊斯蘭教、習俗等對我國的文化也產生較大的影響。
第7課 重大發明與科技創新
1D 2B 3B 4D 5B 6A 7A 8D 9C 10A 11D 12C 13A 14A 15D
16.(1)文字的出現,書籍的增多,印章和拓碑技術的出現。
(2)自由發揮,言之有理即可。
17.(1)善談戰國諸子的學說;獻身醫學,不入仕途;對北周、隋和唐前期的歷史有親身經歷;認為天的自然變化和人身體的變化有規律;認為治病和治國有相同之處;認為治病是至德之舉。
(2)評價:孫思邈是醫德高尚的、為祖國醫學做出傑出貢獻的醫學家,同時又是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北周、隋、唐歷史的見證人。
(3)火葯 煉丹術 丹經 硝石 硫磺 木炭 唐朝末年
18.(1)圖三是趙州橋圖片。趙州橋是隋朝工匠李春設計的,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單孔大拱橋,至今有1300多年的歷史,比歐洲同類橋的出現早了1000年。
(2)優點:設計科學,跨度很大,橋面平緩,便於交通,造型也很美觀;
(3)圖一北京頤和園玉帶橋:造型優美,觀賞性強;橋洞高,底下過船方便;但坡太陡,行人費勁。
圖二江蘇蘇州寶帶橋:多拱橋,跨度大;橋面平緩,利於車馬人行走;但橋孔小,橋下船隻通行不便。
圖四雲南麗江黑龍潭橋:多拱橋,坡度較小,橋上行走方便。具有一定的觀賞性。
19.結合印章和拓印刻石技術等來談;
第8課 璀璨的文學藝術
1D 2B 3A 4D 5C 6D 7C 8C 9C 10C 11D 12C 13A 14D 15A 16D
17.我們似乎看到一個不屈服於惡勢力、具有崇高氣節的詩人的形象;似乎遠觀到浩渺無際的長江遠遠地流向水天交接的地方,同時也感受到詩人與朋友之間綿綿不絕的情思;我們似乎可以聽到一瀉千里的黃河奔騰咆哮之聲;我們似乎可以瞥見那飛瀉噴涌的廬山瀑布的壯景。從詩歌風格來講,李白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語言輕快。
18.(1)敦煌莫高窟佛教石窟里有大量精美的壁畫和無數形象生動的彩色塑像,窟內保存大量佛經、文書等也極為珍貴,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2)根據家鄉的具體情況簡單介紹。
19. E C D A B
20.
21.(1)李白神采飛揚;杜甫,滿面憂愁。
(2)李白生於盛唐之時,唐的繁榮恢弘的氣度影響著他,所以他的詩以浪漫的手法描繪祖國壯麗山河的居多。杜甫,生於唐由盛轉衰之時,見過唐的盛世,又眼看唐的衰落,因而萬般憂愁.所以他的詩描繪了唐由盛轉衰這樣一個復雜動盪的時代,反映人民疾苦的多。
第9課 「貴姓何來」
1B 2D 3B 4A
第一組:
(1)姬、姜、姒、姚、媯、嬴;
(2)齊、魯、晉、宋、鄭、吳、越、秦、楚、衛、韓、趙、魏、燕、陳、蔡、曹、胡、許;
(3)例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岔生采邑於蘇(今河北省臨漳縣西);
(4)裴、陸、閻、郝、歐陽;
(5)邱、門、鄉、閭、里、野、官;
(6)李姓、朱姓、常氏、帥氏;
(7)戴、召;
(8)林姓、皇甫、高、刁、公、施;
(9)伯或孟、仲、叔、季;
(10)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籍、諫、庫、倉、軍、廚;
(11)巫、卜、陶、匠、屠、優;
(12)元氏、祝、關、鈕;
(13)沐姓、牢姓。
(14)司馬等;馬、牛等;伍、陸、萬等;黃、藍等
(15)趙宋、吳越國王、國王錢俶的正妃、南唐國王李氏。
(16)王、李、張
第二組:
(1)母系氏族制度,姜、姚、姬等
(2)以國名為姓,韓、吳、衛、鄭等
(3)拓拔、耶律、完顏、愛新覺羅等
(4)拓拔——元,丘穆陵——穆,那拉氏——那等
(5)復姓:司馬 司徒 上官
(6)優質優生,防止近親結婚等
(7)按當時政治地位高低排列的;按人口多少排列的。
(8)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完成。
(9)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完成。
第三組:學生據題回答即可。
第四組:從中華同族的凝聚力、愛國統一戰線、內外經濟交流等多角度談均可,不求全。
㈥ 初中語文資源與評價答案配蘇教版
杜絕抄襲答案,除非是自己寫好了之後
進行自我診斷,總結解題思路,實現信息共享,
這樣才會越來越進步的
希望能幫到你,請採納正確答案.
你的點贊或採納是我繼續幫助其他人的動力
㈦ 資源與評價語文六年級上冊答案
抄答案是不好的,養成不好的習慣的,抄的越最越什麼都不會了,所以就不要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