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一年級語文滲透法制教育

一年級語文滲透法制教育

發布時間:2021-02-19 08:46:10

① 小學蘇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法制學科教育

一、在課文講解分析中滲透法制教育
語文課堂教學就是實施小學法制教育的主要場所。我們要善於結合實際,既深刻挖掘德育內容,又巧妙設計滲透方法。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充分挖掘裡面的法制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滲透,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教育。如在學習三(下)課文第七課《一個小山村的故事》一課時,讓學生了解亂砍濫伐破壞了自然生態平衡,必將收到大自然的懲罰。所以要自覺保護自然環境,教師還應及時向學生介紹我們國家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先後頒布了《森林法》、《環境保護法》。這樣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的同時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讓學生知道立法是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
又如四(上)課文第十九課《秦兵馬俑》,我覺得在教學時著重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詞語,理解秦兵馬俑這一珍貴歷史文物的特點,之後進一步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馬上提問:「當你看到文物遭到破壞時,有什麼感受?」在此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談談遊客在參觀文物古建築時,在建築物上刻字,這樣的做法對嗎?該受到什麼樣的處罰?討論聲中及時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讓生知道通過法律手段來保護文物,用法律來制止,制裁破壞,盜掘文物的行為,是保護文物的有效手段。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許多多能滲透法制教育的課文,只要我們的老師認真鑽研,將各種法律知識適時滲透到相關的課文中去,學生的法律觀念增強了,由此增強學生的依法維權意識。
二、在作文教學中融入法制教育
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 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又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分析、比較、總結,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而且可以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如電視節目中的《今日說法》、《法治直通車》、《法治在線》等欄目深受觀眾的喜愛,原因不僅是它們在選題貼近百姓生活、講述真實生動、弘揚道德風尚、普及法律常識,每一期的標題都很新穎。我們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媒體資源向學生傳授作文擬題技巧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夠以這些特殊的案例為切入點.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表達自己的看法,在習作中深化認識,對比自己或周圍人的做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三、在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引入法制教育
生活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學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慧耳濡目染一些社會現象。語文教學中,我們除了要積極縮短教學與生活的距離,將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統一起來,還必須主動拓展教學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從而巧妙的滲透德育內容和法制教育內容,大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以班隊會為主梁,積極開展好「發在我身邊」、「做一個文明遵紀的孩子」、「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爭做合格小公民」等學習主題的班隊會活動。實際教育中,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要求學生積極收集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違法事件的資料,開展討論交流,通過廣泛參與,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法律知識,接受一次次的法制教育。
(二)、利用品德課,隊課等時間組織學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生守則」、「防末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設綱要」等,學生在學習這些法律知識的同時,也對照自己的行為,不斷提高法律意識,為學生遵紀守法奠定了基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學校與家庭的配合作用, 家庭的配合是學校工作的主要一環,我們通過教師家訪,定期召開家長會,建立學校與家庭聯系制度等,充分發揮家長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實現家校互動,提高法制教育的質量。
當然選擇滲透點的方法還有很多,但有一條原則是共同的,即尋找和探求課文中思想火花的迸發點,只要我們從這個基本點出發,實事求是,結合學生思想進行教育,這樣就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② 如何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 利用課文內容向學生滲透法律知識
課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利用課文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我們要充分挖掘小語課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滲透,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法制教育。
二、開放練習,巧妙滲透。
開放性的練習題具有多樣性和明顯的層次性,不僅能鞏固學生所學語文知識,而且學生在解答過程會出現很強的探索性。引入開放性練習題有助於培養學生應用法律的意識和能力。這樣通過引申拓展,使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了環境保護法方面的教育。通過這樣一道開放性的練習題,老師引導學生懂得什麼情況下應該怎樣做,什麼情況下不應該怎樣做,對學生進行了遵紀守法教育。
三、寫作訓練,有機滲透。
在小語習作中,有很多內容要求學生關注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取材,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調查,搜集相關資料,善於用法律標准來明辨是非。在習作中,我還利用寫日記這一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學生在寫日記時說的是真話和心裡話,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時,寫日記能規勸自己上進、自省,勸別人改過。讓學生聯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規范行為,乃至違法犯罪現象,通過日記這個載體進行內心的真實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時教師通過批閱,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心理健康指導,針對性地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在口語交際中討論,確定法制認知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利用口語交際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思考,從事物的表象認識到事物的內層,會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種強烈的認知。在學生激烈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時,教師只需要再往深處引導一下,思考產生犯罪的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學生的思維轉向了對規則的認知上來,使他們學會遵守法律、法規,一切行為以法律法規為准繩,從而深化他們遵紀守法的意識,強化對法律法規的認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要適時、適度,點點滴滴地滲透法制知識,持之以恆,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定會讓法制教育與學生的健康成長同行。

③ 小學語文哪些課文滲透了法制教育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黨和政府十分關心和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成長.我國青少年教育和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較低的.但近年來由於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日漸突出,給社會、家庭和個人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對實現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如何做好法制宣傳、培養出具有高度民主法制意識的新型公民,是社會教育的一大課題,也是學校教育義不容辭的一項任務.更是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標准三位目標體系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具體要求.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怎樣緊密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滲透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使之從小具備法律意識,提高分辨是非和遵紀守法能力,逐步形成積極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一項艱巨而又長期的任務.回想二十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愛國主義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對於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被納入我國根本***《憲法》.在教學中,應緊密結合有關課文內容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維護民族統一,反對分裂是每個中國人必備的法律意識.如我在教學《小英雄雨來》、《珍貴的教科書》、《冀中的地道戰》等戰爭題材的課文時,讓學生在了解了戰爭年代中人們的艱苦生活、頑強鬥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後,及時教育學生今天的安定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形成激勵愛國之情,樹立愛國之心,立下報國之志,成建國之才的系列教育.又如在學習《鄭成功收復台灣》等歷史英雄人物課文時,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就要維護民族統一,反對分裂,及時滲透《反對分裂國家法》的有關內容.《圓明園的毀滅》等文化古跡教材時,告訴學生戰爭給我們民族帶來沉重的災難和侮辱,從而激發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之情.
二、國情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
在教學中,進行國情教育可以幫助小學生從思想上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二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三是從小培養兒童的自然意識.如在學習《廬山的雲霧》、《錫林郭勒大草原》等歌頌祖國山川壯麗的課例中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的同時,應及時介紹我們國家雖然地域遼闊,但人口眾多,自然資源嚴重匱乏,五十六個民族過去飽受戰亂之苦,底子薄,人均耕地、森林、礦產資源等都居世界末位等基本國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推翻了封建統治和帝國主義壓迫,拯救了中華民族,建立了新國家,才有輝煌的今天.
又如在學習《一個小山村的故事》一課時,讓學生了解亂砍濫伐破壞了自然生態平衡,必將收到大自然的懲罰.所以要自覺保護自然環境,教師還應及時向學生介紹我們國家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先後頒布了《森林法》、《環境保護法》.如在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泉水》.描寫潺潺的清泉,汩汩地流淌,向學生灌輸保護水資源,宣傳《水利法》知識.如《奇妙的動物世界》激發了學生了解動物、愛護動物的情感等.以及治理自然環境方面所做的努力,並布置學生搜集或查找有關內容,使他們從小樹立熱愛自然、保護自然、造福人類的觀念.養成節約資源、不亂拋廢物、不破壞花草樹木、熱愛勞動等意識,了解有關法律知識,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三、人文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
在語文教學中,把法制教育充分發揮語文課堂上,確保語文學科法制教育資源和人文教育相結合,具有高質、高效.語文教材中,蘊藏著很多人文法制教育資源.四年級語文義務教育課標版第二單元《中彩那天》一文中,故事以汽車的失而復得和我的思想感情變化過程為線索展開.當父親幸運地成為獲獎者,而且獎品又是一輛嶄新的賓士牌汽車時,對我來說是多麼高興.然而,卻看不出中彩給父親帶來的喜悅,父親正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最後父親毅然通知真正的獲獎者庫伯.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懂得,誠信是人的精神財富,懂得比物質財富更珍貴.非法所得、非法佔有也是違反法律規定的.讓法制教育在孩子大腦中升華.
利用教材內容教育孩子做一個品質優秀的好少年.例如:《畫家和牧童》、《我為你驕傲》、《三個兒子》等課文,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哲理,努力啟發學生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讓他們懂得謙虛,勇於承認錯誤,孝敬父母及關愛他人這些優秀品質,並以故事中的人物為榜樣,向他們學習,努力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好少年.
例如《萬年牢》故事是圍繞父親做糖葫蘆這件事,父親自己經營糖葫蘆選用最好的材料,講究製作工藝,手藝高超,保證質量,合法經營.再將父親受雇於老闆後因不滿老闆偷工減料、弄虛作假、欺騙顧客的行為而辭掉工作.及時教育學生感受真誠地為人和做事的道德風范,像這樣人文教育事例很多,把這些內容定位在學生生活之中,緊密聯系在法律法規上,《工商管理條例》《合同法》等.合理分配在語文教學中,發揮了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一、詞中窺"法"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必將會使用到不計其數的成語、俗語、歇後語等詞語,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某一個詞語意思的同時,不妨嘗試一下用法制視角來解釋分析這些詞語.如拾金不昧一詞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錢財不藏起來據為己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進一步從法制視角去講解,如果我們撿到別人遺失的貴重物品不想返還並且占為己有,按照現行的法律規定,這種行為就屬於盜竊行為.為此,不論從哪個層面上來講,我們都需要對生活中的詞語進行最詳盡最全面的了解.
再如,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意思是:比喻用對方使用的手段還擊對方.講完了字典中的意思, 還要從更高層次的法制層面來解析這個詞語的意思.如果別人挖了我們的眼睛,我們也一定要去挖掉別人的眼睛.這樣看似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會情況下也許行得通,但是在法制相當完備的現在,卻沒有任何立足之地.
在法制社會的今天,如果我們的合法權利受到侵犯,就應該果敢地拿起法律這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通過合法的途徑來要求侵犯我們權利和利益的人賠償我們的經濟損失甚至是精神損失.
總之,對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在今後語文教學中,繼續結合法制教育,聯系學生思想動態,不斷地增強少年兒童的法制觀念,道德觀念,將法制教育作為永恆的主題進行到底,為培養合格、守法的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礎.

④ 小學語文要滲透哪些法制教育

一、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要適時有度。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必須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當地把握分寸,潛移默化。如:教「贍養」一詞時,教師要與「撫養」聯系起來,指出「撫養」是指父母或長輩養育後代,而「贍養」則指成年子女對父母或長輩的養老行為。在學生理解詞義後,教者進一步引導學生:在《未成年保護法》《預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文件中規定,父母有扶養教育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也有贍養老人的義務,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你有要求父母教育扶養的權利,但也相應的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從而明白享受權利就要盡義務的道理。
二、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要因課而異。
1、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有關環境保護、贊美大自然的課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既要指導學生在讀書中享受自然美,也應讓他們明白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要。
2、在口語交際中滲透法制教育。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也應適時滲透法制教育,幫助學生作出正確的道德評判,做個知榮辱恥的人,同時也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利。
3、在作文教學中引進法制事件,規范法制行為。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分析、比較、反思、議論、總結,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而且還可以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現實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導學生關注時事,討論分析,明辨是非,做到遵紀守法。

⑤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 利用課文內容向學生滲透法律知識
課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利用課文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我們要充分挖掘小語課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滲透,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法制教育。
如在教學《公儀休拒收禮物》這一課時,在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是理解公儀休最後一段的含義,學習公儀休清正廉潔、拒收禮物的品格。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弄懂這個難點。在學生讀通課文後,主要抓住這三個問題來討論:
引導學生提出三個問題:
(1)公儀休喜歡吃魚嗎?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
(2)公儀休是怎樣拒收禮物的?
(3)公儀休喜歡吃魚,為什麼拒收鯉魚?
在學生找出寫公儀休喜歡吃魚的語句「(回味似的)鯉魚的味道實在是鮮美呀!我已經很久沒吃魚了,今天買了一條,一頓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魚吃,我也就心滿意足了。」通過對這些詞句品味、體會公儀休對鯉魚的喜愛之情。
接著討論第二個問題公儀休喜愛吃魚,這就有人送魚來了。他又為什麼拒收?
出示公儀休拒收鮮鯉魚原因:「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魚。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魚,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辦事,這樣就難免要違犯國家的法紀。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還能吃得上魚嗎?現在想吃魚就自己去買,不是一直有魚吃嗎?」
學生反復朗讀,理解公儀休拒收鮮鯉魚的原因,讓學生抓住關聯詞語來理解這段話,「因為……所以……」、「如果……就要……就……」、「如果……還能……」。這里公儀休作了兩步假設:第一步,如果收了人家的魚,就要照人家的意思辦事而難免會違犯國家法紀;第二步,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魚了。由此得出結論:「不能收人家的魚」。公儀休承認自己愛吃魚,但想吃魚就必須自己去買,這樣才會一直吃到鮮魚。為了表達自己的主張,公儀休運用了反問句加強語氣,朗讀時要注意指導,體會公儀休高人一籌的見識和清正廉潔的品格。
在教學《誠實與信任》時,抓住重點句了
1「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但它畢竟是停著的,責任應該在我。」「我環顧四周,看不見一個人,便在路燈下寫了一張字條,壓在小紅車的雨刷下。字條上,我寫明自己的姓名、電話,希望車主與我聯系。」
從這句話中體會到出了事故,不逃避責任,而是嚴於律己、光明磊落地留下自己的姓名、電話,所以作者「我」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張字條,還留下了——誠實和信任。
2、「很對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車的反光鏡碰壞了。」(有禮貌,承認自己的錯誤。)
·「請你把購貨單據寄來,好讓我把錢寄給你。」(說到做到,態度誠懇,主動提出賠償。)
·「這筆費用應由我來支付。」(誠懇,堅決,一定要賠償小紅車的損失。)
小紅車的主人給「我」打電話的目的不是索要反光鏡的錢。而是(表示感謝)
是的,我的誠實與信任換來了小紅車主人的理解和尊重,他也同樣回報了我誠實與信任。這種彼此的誠實和信任,使一場糾紛化解了。
無人知曉,無意碰壞,卻主動要求賠償;車子遭撞,物件被損,卻打電話致謝。同學們,這篇課文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誠實是無價之寶,擁有誠信就等於擁有了一大筆財富,這就是作者要以「誠實和信任」來作為課題的原因。想一想,課文還能換個題目嗎? 生自由說
學完課文,老師希望同學們能時刻記住,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再讀課題。讓學生受到法制教育。
二、活躍教學氣氛,滲透法律意識。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聖地,開展法制滲透教育就是要在教書的同時達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研組、教師在備課時要結合教材內容,有針對性地查找可以滲透的法律法規,主動滲透到教學中去。一位老師在教學《翠鳥》時,初讀課文後,學生們紛紛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不能把喜鵲抓來養著,我們照樣給它吃喝,好好保護它,不會傷害它啊?」對於這個疑問,於是就對學生說:「這是國家針對動物保護有專門的法律規則,比如說禁止傷害益鳥;不能隨意抓養鳥類等等。」學生對我的解釋還是一臉狐疑,一雙雙亮晶晶的小眼睛充滿了對這「新鮮事」的疑惑,有學生在下面竊竊私語:「但是我們並不傷害它,抓它來是為了保護它啊,這不是更好嗎?」這位同學的觀點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共鳴,紛紛附和道:「就是就是,抓它來又不傷害它,可以與我做伴,挺好啊。」「又沒有人看著我,我想抓就抓咯。」更有一學生激動的炫耀:「暑假裡,抓到好幾只鳥呢。」……面對學生們這些突如其來的辯駁,告訴他們:這是不文明的行為,也是不允許的,它是有法律依據的,以後決不允許這樣的情況在發生。 我沉重的思考:在我們這個法制意識淡薄的國家,孩子們的「真情告白」是可以理解的,我們怎能片面的要求他們在這樣的社會「出淤泥而不染」呢?來自學生深處,根深蒂固的無視法律尊嚴的思想僅僅靠一番說教就能改變?回答是否定的。那麼,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到底還應該讓學生獲得什麼?是鸚鵡學舌般地告訴他們;不管有沒有人看見,我們都應該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於是,我引領學生深入研讀,加深對課文內涵的理解。從孩子們喜歡的喜鵲,體會到孩子們不抓喜鵲並不後悔,而是希望喜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快樂的生活空間。更深層次體現了孩子們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通過「你贊同孩子們的做法嗎?」「喜歡這些孩子們嗎?」引導學生超越文本,進行深層次的理解,看似簡單的「贊同不贊同」、「喜歡不喜歡」這樣的問題,卻蘊藏著思辯的火花。這是是與非的判斷,是善與惡的鑒別,更是他們如何做人的一次考驗。隨之,在教學即將結束的時候,我發問:「你們喜歡這些孩子們嗎?為什麼?」「喜歡,喜歡,因為他們懂得愛護鳥類。」學生大聲回答。我又反問:「可是這樣他們就不能天天看見漂亮的喜鵲,多可惜啊。」「但是這樣是為了讓喜鵲有更幸福的生活。」「對啊對啊,我們也是社會的小公民,應該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假如說我們平時上課不遵守紀律,那課堂不是亂套了。」…… 學生的回答聲聲是那樣悅耳動聽。聽著孩子們那一聲聲稚嫩而又深刻的陳述,我的臉上欣慰無比。因為我見證了學生們想法漸漸深厚的全過程。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解決的不僅僅是課堂知識。老師多給學生一些思辯的空間。那樣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當學生在受到美的感情激發和熏陶後,適時把語文教學中美的景象與現實中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的丑惡現象(如白色污染、沙塵暴頻虐城市、酸雨影響人民生活等)進行對比,自然而然就會激發學生對環境的熱愛,懂得了正是由於有了這些動物與我們人類的和諧相處,大自然才會變得這般美麗,從而激發學生自覺保護動植物,讓我們生活的地球更加美麗。這樣既提高了閱讀興趣,又使學生懂得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三、在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引入法制教育
生活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學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慧耳濡目染一些社會現象。語文教學中,我們除了要積極縮短教學與生活的距離,將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統一起來,還必須主動拓展教學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從而巧妙的滲透德育內容和法制教育內容。
組織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要求學生積極收集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違法事件的資料,開展討論交流,通過廣泛參與,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法律知識,接受一次次的法制教育。比如學完《公儀休拒收禮物》,我又叫學生演成課本劇,把它表演出來。讓小記者去采訪,從而讓每個同學受到法制教育。
《誠實與信任》學完後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都是比金錢更重要的,說說看有哪些?生自由說。並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例子,演一個有關誠實與信任的小品。
增強青少年依法自我保護的能力和全社會保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意識。

四、拓寬課堂層面,把握滲透技巧。
老師不僅將保護環境、善待自然的理念貫穿在所教的課程中,而且應該經常帶孩子參加實踐活動。採用接觸式、對比式、實驗式等新型教育方法,加大學生的參與和滲透力度。要自然融入,有機滲透。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能使學生與文章作者產生共鳴,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還能收到良好的環保教育效果。如在教學《九寨溝》、《趵突泉》、《望廬山瀑布》等這類課文時,要指導學生欣賞描寫自然美麗景緻的語句,並用贊美和喜愛的語氣讀出自己對大自然、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同時喚起學生對大自然、對祖國的熱愛,進而激發他們保護好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情感。法律滲透教育作為對學生開展法制教育的一種方式,對增加學生的法律知識能起到一定作用,同時,不間斷的生動的滲透教育方式更能增強學生實際運用法律的能力,由此增強學生的依法維權意識。

五、探究學習式:激發學生內在的自主需求,師生在積極、有效、高質量的多向互動中發展。
如《普羅米修斯盜火》這個「盜」字會組成「盜賊、盜竊」,這些都是違法的,而課文卻來贊美他?激發興趣,學習課文後讓學生明白,當時普羅米修斯盜火是為了人類。所以他才去盜火,既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又讓學生明白了課文內容。

二、口語交際中談論法治現象,遷移學生的法制認知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口語交際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思考,深化對某一事件或某一現象的認知。通過交際他們會從事物的表象認識到事物的內層,會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種強烈的認知。但是怎樣激發學生的發言積極性呢?我經常引用生活中的、報刊上的、電視上的那些違法犯罪的事件,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因為這些最能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和交流的熱情。例如直面慘不忍睹的交通肇事案件,孩子們小小的心靈會受到強烈的震撼,他們會發自內心的感慨,表述自己對事件本身的看法;面對明目張膽的偷盜搶劫案件,他們往往會咬牙切齒地表達自己對受害人的同情,對犯罪者的痛恨和對產生這種社會現象的義憤……那麼在學生激烈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時,老師只需要再往深處引導一下,學生便會「向青草更深處漫溯」,思考產生這種案件的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而然地就把他們的思維轉向了對規則的認知上來,學會尊重規則,尊重法律,遵守法則,遵守法規,一切行為都要以法律法規為准繩,深化他們遵紀守法的意識,強化對法律法規的認知。
教育好下一代,不光是使他們學到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還要教育好他們如何做人的道理。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在日常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滲透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素質,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⑥ 一年級上冊語文有哪些法制教育滲透點

、在語文教學復中滲透法制教育制
第二課 《自選商場》 可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一條規定: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力。
第11課 《我多想去看看》 可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第十三條升掛國旗時,可以舉行升旗儀式,舉行升旗儀式時,在國旗升起的過程國,參加者應當面向國旗肅立致敬,並可以奏國歌式者是唱國歌。全日制中小學除假期時,每周舉行一次升旗儀式。
第20課《小熊住山洞》可滲透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⑦ 怎樣在一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13

在我的教學工作中,作為一名教師,我總認為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真正成版為學生願學、樂學的學權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

⑧ 怎樣在低年級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通過一些具體點案例交給學生,或請公安局的人做個講座
通過講故事也是一個好辦法,具體案例做典型也很好。
一、請公安或司法系統做講座;二、讓孩子(高年級)自己通過各種途徑做調查,這可以加深記憶
可以通到開班會的方式,也可以通過講有關課文時,老師進行相關知識指導。

閱讀全文

與一年級語文滲透法制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