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第六冊教案
《翠鳥》教案
發表時間:2005-1-17
《翠鳥》教案
一、學習目標:
1. 讓學生感受、體驗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的特點來進行描寫的
2. 讓學生體會文中德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上的作用
3. 培養學生愛護鳥類的意識,進行環保教育
二、學習重點:
1. 認識翠鳥外形的特點。
2. 學習翠鳥抓魚時的動作特點。
三、教具准備:
《翠鳥》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言
師問: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讀過了《翠鳥》這篇課文,大概了解了它的主要內容,那麼老師想問一下,翠鳥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生1:可愛
生2:美麗
生3:我覺得它很機靈
… …
(老師適時板書:美麗 機靈)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問:哦,原來翠鳥給同學們留下了美麗的印象,老師也有同感,那有沒有哪位同學可以告訴老師哪一個自然段是描寫了翠鳥的美麗的?趕快找出來。
生答:第一自然段描寫了翠鳥的魅力。
師:很好,那同學們現在趕快讀一下第一段,看是從那些方面進行描寫的,自己自由讀,大聲地讀!
師問:請同學來告訴我們,翠鳥的哪些地方讓你覺得美麗了?
生1答:我覺得她那紅色的小爪子很美麗
生2答:透亮靈活的眼睛
生3答:鮮艷的羽毛
生4答:又尖又長的嘴
(老師適時板書:小爪子 羽毛 眼睛 嘴)
師:好,現在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話彷彿地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把翠鳥的美在哪裡讀出來。
(學生自由朗讀,反復讀)
師問:誰來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生1:我喜歡這一句:「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桿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桿。」
師問:她讀得怎麼樣?你聽出了翠鳥美在哪裡了嗎?
生答:挺不錯的,我聽出了小爪子的美。
師問:你能不能想她一樣讀一讀?
(師適量找幾位學生讀一讀,並進行評讀)
師問:還有喜歡其它句子的同學想讀一讀嗎?
生答:我喜歡的是這一句:「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得嘴。」
師問: 哦,你喜歡的是這一句,同學們覺得這位同學讀得怎麼樣?
生答:我覺得不夠好,聽不出翠鳥的美在哪裡
師問:那你認為怎樣讀才能讀出它的美呢?
(師適時指導)
師問:其實老師很喜歡描寫翠鳥羽毛的這一句,有沒有同學跟老師喜歡的是一樣的?(句子在屏幕中顯示出來)誰給大家讀一讀?
(師適時指導:在讀的時候要突出顏色的詞語)
師:同學們讀得這么好,如果能把他背下來,那就更棒了,准備幾分鍾再合作背誦。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我們知道,翠鳥不僅美麗而且還很機靈,課文裡面哪些自然段描寫了翠鳥的機靈的?快找一下。
生:第二三自然段
師:好,再自由讀一下第二三自然段,在讀的時候感受一下哪些句子讓你感覺到翠鳥的機靈的
生1:它一動不動,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待著小魚游到水面上來。
生2:盡管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
生3: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落在葦桿上了。
師引導:說到這里,老師有個問題
出示句子:
翠鳥叫聲清脆,愛在水面上飛。
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
師:自己讀一下,多讀幾遍,看哪一句讓你讀得更有感覺,讀得更明白。
生:我覺得「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更好
師:能說說原因嗎?
生1:我覺得這一句中多了「貼著」和「疾飛」,讓我更感覺到翠鳥飛得快。
生2:我覺得這一句寫得更具體更詳細。
師:同學們都理解得很好,但老師想問一下知道「貼」是什麼意思嗎?如果我們的手是翠鳥,桌面是水面的話,那翠鳥是怎麼飛的?能模仿一下嗎?
(師生一起來做,從動作模仿中耕形象地了解「貼」和「疾」的含義)
師順勢引導:你看,正因為作者描寫時用詞用得如此准確,我們才能這么形象的看到翠鳥抓魚時飛翔的樣子,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寫作或說話的時候,就要學習作者的這種方法。
師:還有其它讓你感覺到翠鳥機靈的句子嗎?
生1:只有葦桿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
生2:翠鳥蹬開葦桿,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一下子飛遠了。
師:一聽到這一句,老師又有問題了
出示句子:
•翠鳥離開葦稈,很快地飛過去。
•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
師:同學們可以讀一讀這兩句,然後跟你的同位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句,並說說為什麼。
(給時間學生交流)
師:好,現在誰覺得只告訴同位還不夠,還想跟全班同學說說的?
生1:我覺得第二句更好,因為第二句感覺更形象
生2:我喜歡第二句,因為用到了比喻
生3:我也喜歡第二句,好像已經看到了翠鳥飛的樣子,飛得很快
師引導:不錯,我們在讀著這句話時彷彿已經看到了翠鳥捕魚時飛的樣子,像箭一樣飛過去,你看多形象啊!同學們再讀幾遍,再感受一下。
(三)延伸教育
師:同學們,翠鳥不僅美麗而且機靈,老師真想養一隻,大家說老師這種做法對嗎?為什麼?
(給時間四人小組討論,讓學生抒己見)
生1:不對,小鳥是我們的朋友,我們不應該把他關起來
生2:小鳥是屬於大自然的,我們不能剝奪它的自由,她會很可憐
生3:小鳥跟我們一樣需要自由,這樣它才會幸福
……
師總結:同學們說得真好,不錯,小鳥跟我們人類一樣生活在地球上,它也有它自己生活的權利,她也需要自由,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自私而傷害它們,不僅如此還要好好地保護它們,跟他們和平相處,這樣我們的地球才會越來越美麗……
㈡ 三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五課翠鳥課文
原文:翠鳥喜復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制,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欖色的頭巾,綉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雙又尖又長的嘴。
第二句是總寫,第三四五句是分寫翠鳥頭上、背上、腹部的羽毛的顏色。「總——分」關系
㈢ 三年級語文《翠鳥》讀書筆記
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寫讀後感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重視「讀」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
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
㈣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人教版)5翠鳥(第一段的順序)
1、第一自然段著重介紹了翠鳥的外形特點。
2、作者是按爪子、羽毛、眼睛、嘴的順序來描寫翠鳥的外形特點的,重點描寫了羽毛。
3、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分別具體介紹翠鳥頭部、背部、腹部的羽毛的鮮艷。
㈤ 求文檔: 小學3年級語文下冊第5課翠鳥人教版
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版上的羽毛像橄欖權色的頭巾,綉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
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它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
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起。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
我們真想捉一隻翠鳥來飼養。老漁翁看了看我們說:「孩子們,你們知道翠鳥的家在哪裡?沿著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它從那麼遠的地方飛到這里來,是要和你們做朋友的呀!」
我們的臉有些發紅,打消了這個念頭。在翠鳥飛來的時候,我們遠遠地看著它那美麗的羽毛,希望它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
㈥ 三年級下冊語文翠鳥
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綉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
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它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
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它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
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起。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
我們真想捉一隻翠鳥來飼養。老漁翁看了看我們說:「孩子們,你們知道翠鳥的家在哪裡?沿著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它從那麼遠的地方飛到這里來,是要和你們做朋友的呀!」
我們的臉有些發紅,打消了這個念頭。在翠鳥飛來的時候,我們遠遠地看著它那美麗的羽毛,希望它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