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練習與測試第22課古詩兩首的答案
22.古詩兩復首 補充習題答案
一、選擇正制確讀音
全部選第一個。
二、填寫詩句。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2、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活水,不斷學習新知識,
三、默寫古詩。
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四、填寫詩句
1、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難得幾回聞。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五、讀一讀,想一想。
1、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2、有志則靈,難在堅持。
六、讀一讀,悟一悟
1、珍惜時光,努力學習
2、讀書學習要基本功夫到家,則熟能生巧,駕馭自如
② 六年級上冊語文22課
1 山中訪友
2* 山雨
3 草蟲的村落
4* 索溪峪的「野」
口語交際·習作一
回顧·拓展一
5 詹天佑
6 懷念母親
7* 彩色的翅膀
8* 中華少年
口語交際·習作二
回顧·拓展二
9 窮人
10 別餓壞了那匹馬
11 唯一的聽眾
12* 用心靈去傾聽
口語交際·習作三
回顧·拓展三
13 只有一個地球
14* 大瀑布的葬禮
15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16* 青山不老
口語交際·習作四
回顧·拓展四
17 少年閏土
1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19* 一面
20* 有的人
口語交際·習作五
六上回顧·拓展五
綜合性學習:詩海拾貝
21 老人與海鷗
22* 跑進家來的松鼠
23 最後一頭戰象
24* 金色的腳印
口語交際·習作七
回顧·拓展七
25 伯牙絕弦
26 月光曲
27* 蒙娜麗莎之約
28* 我的舞台
口語交際·習作八
回顧·拓展八
③ 六年級22課的古詩兩首詩句怎麼解釋
《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示:教導、告誡;
子聿(yù ):陸游的小兒子。
學問:指讀書學習,有做學問的意思。
無遺力:用出全部力量,沒有一點保留,不遺餘力。
始:才。
紙:書本。
終:到底,畢竟。
覺:表示程度,極,最的意思。
淺:少。
絕知:深入;透徹的理解。
躬(gōng)行:親自實踐。 詩意在宋寧宗家慶五年,即1199年年底,陸游寫了《冬夜讀書示子聿》一首詩。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的。終身為之奮斗,往往是從年輕時開始努力,到了老年
才取得成功的。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
深刻道理,必須親自去實踐、去體驗。 解說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詩。在這首詩里,詩人一方面強調了做學問要堅持不懈,早下功夫,
免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將來一事無成,後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別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
要下在「哪裡」,這也是做學問的訣竅,那就是不能滿足於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實踐,在實踐中
加深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
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繫上,強調了實踐的重要,這符合唯物認識論的觀點。作者的這種見解,不僅
在封建社會對人們做學問、求知識是很寶貴的經驗之談,就是對今天的人們也是很有啟迪作用的,是
非常有價值的見解。' 《觀書有感》《觀書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詩人: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注釋】 1.方塘:方形的水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後為南溪書院)內。朱熹父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雲:「清曉方塘開一鏡。 落絮如飛,肯向春風定。」
②.渠:它。指方塘里的水。
③.清如許:這樣清澈。
④.為:因為。 2.這句是說天的光和雲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
③渠:代詞,這里指方塘。:這樣。 5.4.哪得:怎麼會。如許艨艟:一種大型戰船。一毛輕: 輕如一根羽毛。
⑤鑒:鏡子
這兩首詩人們歷來皆認為博學的朱熹在表達讀書學習的道理,真可謂是千古誤解誤讀的典範。很簡單,所謂『書』乃是指『書法』而不是『書本』。而『觀書』其意思就是『觀閱書法』。朱熹很愛好書法,且頗有造詣,《觀書有感》兩首詩寫的正是描繪其觀摩品味書法作品的生動感受。
《觀書有感》(其一)詩句譯文:
書法方幅
解釋: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被打開(:比喻一方書法作品展開),
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動(:比喻紙上的留白與書法線條相映成趣,飛揚生動)。
問那方塘的水怎麼會這樣清澈(:這文學作品何以如此清新雋永呢)?
因為有水從源頭不斷流來,從而成了活水(:那是在於書寫者內心源源不斷的藝術靈感注入啊)!
【點評】: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形象地比喻豐富的書法藝術靈感才是書法藝術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闡明了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很符合書法藝術創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藝術創作的本質。
④ 6年級上冊語文書22課古詩兩首第一首詩的最後一句話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絕是什麼
「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絕」意思是:極、盡、徹底
「絕知」意專思是:深入、透徹的理屬解。
冬夜讀書示子聿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譯文
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注釋
①示:訓示、指示。子聿(yù):陸游的小兒子。
②學問:指讀書學習,就是學習的意思。遺:保留,存留。無遺力:用出全部力量,沒有一點保留,不遺餘力、竭盡全力。
③少壯:青少年時代。工夫:做事所耗費的時間。始:才。
④紙:書本。終:到底,畢竟。覺:覺得。淺:膚淺,淺薄,有限的。
⑤絕知:深入、透徹的理解。行:實踐。躬行:親身實踐。
⑤ 六年級語文第22課古詩兩首分別告訴了我們什麼
1)讀第一行詩,疏通字詞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學問:讀書學習。無遺力:不遺餘力。
這一專行的意思屬是: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
(2)讀第二行詩,理解詩意。
始:才。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時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時才取得成就。
(3)朗讀前兩行詩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連起來理解。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做學問要不遺餘力地下苦功夫。
5.理解第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1)讀第三、四行詩,理解「終」、「絕知」、「躬行」的意思。
終:到底、畢竟。絕知:深入透徹地理解。躬行:親自實踐。
(2)說說第三、四兩行詩的意思。
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究還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須親自通過實踐才行。
(3)體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第三、四兩句表述了知與行的關系: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一定要通過實踐才能變成真正的學問。
⑥ 六年級上冊古詩22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菊花、夜雨寄北、大林寺桃花、暮江吟、鳥鳴澗、雜詩、江畔獨自尋花、江南逢李龜年、望岳、前出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