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如何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在聽了周老師講《搭石》的第二課後,就會發現周老師從課時目標到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孫老師的課有了很大的不同,周老師的教學重點和思路非常的清晰,那就是帶領學生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後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因此周老師在這一課時確立的教學目標是:1、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2、感受作者在選材,遣詞造句等方面的精妙,並學會運用。3、積累好詞佳句。我認為這樣的課時目標准確、清晰,訓練點突出。
周老師一上課就配著音樂,用優美的語言講到: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作者劉章爺爺的家鄉有一道美麗的風景。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在我們看來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眼裡卻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節課咱們就來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並試著運用。教師情景語言的創設,使學生很快地進入文本,知道了這節課的學習任務。學生帶著任務進行學習,較好的做到了有的放矢。接著周老師就以「一行人走搭石」的片段為例帶領學生品讀好詞佳句,讓學生體會作者在用詞遣句上的精妙,並指導學生背誦,積累好詞佳句。接下來周老師又就帶領學生欣賞文章選材上的精妙:即用平常的小事來表現美。最後,讓學生進行「發現美、書寫美」的練筆,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為本單元的習作打好基礎。在這節課中,教師安排學生寫作的時間幾乎佔到了整堂課的三分之一。我最大的疑惑就是在第二課時中,如果我們在引領學生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後進行寫作訓練的話,時間如何分配?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如何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呢?
其實,在課後的評課中,陳曉梅老師也提出了「讀寫結合」這個問題。小學語文課本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學生學習寫作的範例。除了結合每個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或結合習作例文教學寫作外,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善於挖掘教材的潛力,尋找讀寫結合的生成點,設計各種形式的片斷練習,進行讀寫基本功訓練,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在周老師的課堂中,就很好的落實了「讀寫結合」的訓練。如:好詞好句的積累背誦,提醒學生在習作中運用這些好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和寫作特點後,進行練筆。在練筆時,教師還為學生提供了仿寫的片段,起到了激起興趣,降低難度的目的。讀和寫是個互補的過程,它們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系著。讀是理解吸收,寫是理解表達。有理解的吸收,才有理解的表達。經驗告訴我們,在一篇課文的教學中,有重點地讀,邊讀邊理解,其效果遠遠勝於全文漫無目的地翻來復去地讀。在今後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以讀為本,以寫學法,把「讀寫結合」落實好,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實踐、總結呀!
『貳』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仿寫訓練
【內容提要】語文作為一種社會交際工具,其核心功能在於能夠熟練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參與社會交際。這也就要求我們的閱讀教學要從單純的指導閱讀轉變為讀寫並重、讀寫結合,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不斷積累語言,逐步學習運用語言。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呢?筆者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文的特點,來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四個策略:一、抓住重點詞、句,適時訓練,培養遣詞造句的能力。二、抓住文本空白點,發揮想像,培養創意表達的能力。三、抓住拓展延伸點,因勢利導,培養表達。四、抓住讀書筆記,反思自我,拉近文本和切身實際的聯系。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語文作為一種社會交際工具,其核心功能在於能夠熟練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參與社會交際。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課程將大量時間消耗在文本解讀上,文本解讀式的課程形態與語文課程培養學生社會交際能力的要求是不對稱的。語文課程應該對接現代社會對本課程的要求,建構理解和運用並重,並且朝向運用的課程形態。吳忠豪教授在國家骨幹教師培訓中明確指出:「對小學生來說,學語文首先就是學語言——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今後在課程目標設置上,應變『閱讀核心』為『讀寫並重』並朝向『表達』;在教材編寫上,應變閱讀本位的『閱讀教材』為聽說讀寫並重的『語文教材』;在教學時間分配上,應變『閱讀主導』為『表達主導』;在教學內容上,應變『理解課文』為注重『讀寫結合』的實踐活動。」這也就要求我們的閱讀教學要從單純的指導閱讀轉變為讀寫並重、讀寫結合,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不斷積累語言,逐步學習運用語言。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呢?教學中,教師抓住有效的訓練點,適時適當地組織學生隨文練筆,不但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豐富多彩,熠熠生輝。筆者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文的特點,對讀寫結合策略做了初步探索。
一、抓住重點詞、句,適時訓練,培養遣詞造句的能力
語文教學要有語文味,看一堂課是不是語文課,重點就是看教師是在教課文還是教語言。在閱讀教學中,教學內容少而精,是課堂教學的基本准則。如果上課東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來什麼都有了,結果卻什麼也沒有教會。就會犯 「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錯誤。在一篇課文中選擇一個或幾個語段重點教學。在語段教學時,要抓住重點詞句培養遣詞造句的能力,讓孩子在對比、模仿中領悟語言,習得語言。
比如在教《麻雀》一課中的這一句:「突然,一隻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跟前」
1. 出示投影:
「突然,一隻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跟前」
「突然,一隻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像一根羽毛似的落在獵狗跟前」
2.說說從兩個句子的對比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生:(速度快、心情急切)
3.能不能用「像……似的」寫一句話,形容某種心情?
生:上體育課了,我像離弦的箭似的向操場跑去。
生:他做事情像一隻蝸牛似的,慢死了。
……
再如在教《火燒雲》顏色變化的一段時,我曾經學習著這樣設計:
1、火燒雲有哪些顏色?列出來並歸歸類。
2、你為什麼分成這幾類?這些寫色彩的詞在結構上各有什麼特點?
(一種水果名+顏色、一種事物名+顏色、ABB、半A半B)
3、你能再寫幾個這幾種結構的描寫顏色的詞語嗎?
梨黃、葡萄灰 ;
茄子紫 ;
紅通通、金燦燦 ;
半灰半百合色 。
4、把你自己寫的詞語代入課文讀一讀,你有什麼感受?
再比如在執教《貓》一課中,引領學生在讀中品味語言、在品味語言中進行模仿寫作的教學片斷:
師:剛才我們品讀老舍先生用的語氣詞,老舍先生對這只貪玩的貓是這種態度,而且有的同學發現老舍先生用詞很有特點。你來接著說說。
生:「吧,呀,呢」這三個詞都用得很有意思,是常見的語氣詞。比如,我們常說「去玩——吧」。
師:老舍先生在一句話里連用了三個語氣詞,現在我們去掉三個語氣詞,請大家自己比較著讀一讀,放開聲音讀讀。
生: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麼會一天一夜不會回家呢?
生:加上語氣詞可以強調貓一天一夜沒回家,不加語氣詞的句了就不能強調。
生:不加語氣詞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天水沒有一點兒味道。加上語氣詞後,句子變得更具體,更能通順了。
師:我也想來讀讀,加上這三個語氣詞我們可以感受老舍是帶著什麼樣的感情來說的呢?
師:你體會到什麼?
生:老舍對貓的喜愛。
師:你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後的情感,了不起。同學們從老舍先生連用的三個語氣詞中,深深地體會到了老舍先生對貓的無比喜愛。
師:你能不能模仿老舍先生的寫法,也用上幾個語氣詞來寫一種動物,表達對他的喜愛之情呢?
生:仿寫小兔子、小狗、小雞等
生:讀。師生共同評價。
實踐證明,在閱讀教學中,抓住重點詞句,適時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不斷鍛煉中習得語言。
二、抓住文本空白點,發揮想像,培養創意表達的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了解到有許多空白點,是作者言猶未盡的。教師可以抓住這些訓練點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發揮學生的想像,適時拓展,也可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提燈女神》一課中,在教學到南丁格爾照顧戰爭中的傷病員一段:「每到深夜,南丁格爾常常提著一盞小小的油燈,在營區里地探視傷病員。她不是給熟睡的傷病員掖掖被子,就是為呻吟的傷病員換換葯。」
我這樣設計:1.讀句子說說你的體會。2. 從「一間病房一間病房」「不是……就是……」你體會出了什麼?3.用「不是……就是……」說一句話。4.假如你是受傷的一位戰士,當你疼痛難忍時,南丁格爾提著一盞小小的油燈,給你換葯,安慰你,並順手帶走了你臟了的內衣去洗干凈,你想對她說些什麼?
再比如教學詩歌《我站在祖國地圖前》建設祖國:「看哪裡鐵路未通,問何處還是荒原。沙漠在呼喚綠色,河水正思念電站。」 一段時,我這樣設計:
1.怎樣建設祖國呢?鐵路未通我們可以……看,前邊是一片荒原,我們來……對付沙漠我們要……不能讓河水白白流掉我們一起來……
2.這幾句你覺得哪裡寫得好?為什麼?
3.對啊,「呼喚、思念」寫得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句子寫活了,誰能模仿這種寫法,說說祖國還有哪些地方等待我們去建設?
生:荒山在呼喚樹木、鹽鹼地在思念綠色、麥苗在牽掛雨滴、戈壁在想念碧柳……
再比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有這樣一個詞「飽經風霜」。教學時教師這樣設計:那位拉車的飽經風霜的臉是什麼樣的臉?想好了,請用幾句話寫出來。我給大家開個頭:「那位拉車的才三十多歲……」請同學們接著寫。這個練習要求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把詞語的意思表達出來,可以說是一舉兩得:既幫助學生理解了「飽經風霜」這個詞語的意思,又讓學生進行了人物外貌描寫的練習。
閱讀教學中有許多課文存在空白點,只要教師善於發現,適時進行讀寫結合訓練,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錘煉學生的語言表達的能力,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三、抓住拓展延伸點,因勢利導,培養表達。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抓住文中、拓展延伸點,改變教法,因勢利導,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執教《衛星比武》中的一個讀寫結合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這五種新型玻璃有什麼特點,有什麼用途呢?請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師:請停一下,我發現,全班同學不但邊讀邊想,還在用筆畫、作記號。看來陸飛宇的「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人人要養成這樣一個好習慣。
師:五種衛星的特點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嗎?不過,老師不打算讓你們說了,我想讓你們寫。寫什麼呢?寫 「自述」。「自述」是什麼?就是自己介紹自己。現在我把全班分為五組,第一組寫「通信衛星自述」……現在你們都是衛星了。請把你們各自的特點、作用寫出來,為自己做個廣告。看誰會誇自己,當然嘍,要實事求是,不要吹牛。
生:匯報交流自述。……
本次讀寫結合,既理解了課文內容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學習了表達,可謂一舉兩得。
再例如在教學《裝在信封里的小太陽》一課時,1.我組織學生討論丹尼斯的爸爸採取了一個什麼辦法,給庫伯改正錯誤的機會,又不傷害一個孩子的童心的?結果怎樣。2.此時如果你是庫伯,看到丹尼斯的爸爸這樣的做法,你會怎麼想?3.多年後,庫伯成了一名警察,獲得總部的嘉獎,在領獎時,要發表獲獎感言,你會說寫生么呢?請同學們寫一寫。學生們贊揚了丹尼斯父親做法的巧妙,盡情表達對他的感謝之情。
再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時,我組織學生反復品讀文本,學生在領略文章內容的同時,情感之弦也在不斷被撥動著,表達的慾望也在不斷被激發。在了解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時,我讓學生寫寫此時此刻你最想做什麼?有的說想去圓明園中游覽,有的說想把那些美景全拍下來,有的說想去親眼看看、親手摸摸那些奇珍異寶……很顯然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學生心裡油然而生。在學習了「火燒圓明園」這段屈辱歷史時,我讓學生寫寫這把大火燒毀了什麼?用上「沒有了……沒有了……沒有了……也沒有了……」的句式,並聯繫上下文感悟「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然後再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想像:假如你是當時的皇帝、是輔佐朝政的大臣、是清朝軍隊中的一名守城士兵、是旁觀的一位老百姓,面對侵略者的丑惡行徑,你會怎麼說?你會怎麼做?學生的思維、情感的閘門一下子被打開了,他們頓時激情澎湃,暢所欲言,各抒已見,不少見解都很有新意,很有深度。「落後就要挨打」、「唯有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才不會受欺侮」這些道理學生自己領悟出來比老師直接告訴他們要深刻得多。結束新課時我再讓學生思考:假如現在你就站在圓明園的廢墟前,你心裡會想些什麼?你有什麼話要說?讓他們去寫讀後感,自然水到渠成。
「水本無痕,相盪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學生的感言,只有在合適的情境中才能被點燃、被激活。老師善於抓住課文中的拓展延伸點,因勢利導,讓學生能直接與文本對話,學生收獲的是刻骨銘心的感悟,積淀的是扎實的語言文字,各種能力都得到了同步的提升。
四、抓住讀書筆記,反思自我,拉近文本和切身實際的聯系。
寫讀書筆記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提高閱讀和作文能力,還可以幫助我們積累材料,提高認識。讀書筆記通常有三種寫法:一是編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其中寫讀後感,是最有效的訓練手段。
比如《成長》一文學習之後,學生被文中一個虎頭虎腦的男孩約翰父母從小但連孩子的生活能力的做法所震撼,明白了一個要從小鍛煉自己的生活能力,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收入,包括自己的壓歲錢。之後我讓學生以《讀〈成長〉有感》為題,寫一篇讀後感,起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再如《凡卡》一文讀後,我要求體裁不限,讓學生充分自由發揮,寫出心中所想的話,有用日記形式寫的,有用書信形式給凡卡寫信的,有用對比方式《我和凡卡比童年》的,還有用勸慰方式鼓勵凡卡堅強、振作起來,與不公平的社會抗爭的……
再如在教《頂碗少年》一文後,我讓學生以《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挫折》為題,通過自身的經歷,說明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難、面對挫折的。學生對「人的一生是搏鬥的一生。只有敢於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窮水盡的絕境里,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再搏一下,一定會迎來溫暖的春風」的啟迪理解得更深刻了。
以上幾種都是課內讀寫結合的策略,語言習得重在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逐步變「理解課文」為主的解讀式教學為注重「讀寫結合」的實踐活動。要善動心思,巧抓契機,適時練筆,豐富積累,錘煉語言。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平時的教學中就要讓學生發現寫作素材,注重積累,不斷引導學生鍛煉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能力,真正讓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習得語言。
『叄』 小學三年級課堂語文教學的讀寫結合點是什麼
你好! 所謂讀寫結合點就是讀與寫在知識與能力上的契合點。 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同一系統中的二個子系統。新課標下的讀寫結合,注重讀寫結合點的契合,注重科學的訓練,注重學習主體對文本的感悟,從閱讀中學習語言,從閱讀中學習表達,把閱讀感受和體驗轉化為語言文字。如果把讀寫結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並循序進行整合訓練,以教材作為中介,抓住讀與寫的結合點,以讀導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實現讀寫遷移,科學地安排讀寫訓練,便能更好地調節課堂結構,突出「有效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明確讀寫結合的基本原則。 所謂「讀寫結合原則」就是要在「讀」中求「學」,在「學」中求「寫」,初三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當首先把握住朗讀環節,在朗讀中對學生進行思想、知識、技巧、方法的教育,達到讀書育人之目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廣泛積累寫作素材,吸收語言,借鑒寫作技巧。(二)找准讀寫的結合點,科學訓練。 所謂讀寫結合點就是讀與寫在知識與能力上的契合點。初三語文教學要緊扣課文,把讀寫結合的基礎知識落實課文。根據訓練內容,一般應抓好五個結合點: 1.讀課文,理解文中關鍵字詞——作文中的遣詞造句練習。 具體做法為:摘抄積累運用。教師應當提倡學生在讀書的時候或作業時做摘抄,或者從教師的角度給學生指出一些比較好的詞語、句子和段落,要求學生背誦,並且有意識地設計寫作情景讓學生在作文中進行運用。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堪稱文質兼美,精彩詞語比比皆是,是學生學習積累語言的絕好範本。如何充分利用文本豐富學生的詞語倉庫,幫助學生掌握積累詞語的方法呢?做法是一「讀」、二「畫」、三「想」、四「寫」。讀書想要讀懂、讀透,具體地說是邊讀、邊畫、邊想、邊寫。「畫」就是教給學生給好詞佳句做記號的方法,好的詞語用固定的記號做以標注。「想」,就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養成勤思考的習慣。難以理解的詞語要想辦法弄明白。「寫」就是教會學生在文章的空白處隨手寫同類詞、寫近反義詞,寫類似的重疊詞或者在作業中抄寫。經過一「讀」、二「畫、」三「想」、四「寫」,學生在學習詞語過程中讀有目的,學有重點,並自覺養成獨立、自主思考詞義、把握課文重點詞彙的習慣。在此基礎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讀時隨手在字里行間寫出自己的感受、體會,進而帶著感受再次朗讀課文,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還會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以便在文章中合理借鑒運用,讓他們在「讀」中求「學」,在「學」中求「寫」。 2.讀課文,分析重點句式——作文中的句式練習或仿寫練習。 具體做法為:小練筆。小練筆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有時間、有需要就可進行的語言實踐活動。如《星星變奏曲》中的「如果……誰還需要……誰還會……誰不願意……誰不願意……」的句式。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詩歌結構時,便可指導學生進行句式仿寫訓練,達到理解詩歌感情的教學目標,以讀導寫,以寫促讀;如教學《故鄉》中「雪地捕鳥」的片段,讀《我的叔叔於勒》中「吃牡蠣」的情節,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分析其細節描寫的好處,總結出它的具體做法,並可創設 「時髦小姐嗑瓜子」、「姐姐買花邊與商人的討價還價」、「魚鷹捕魚」、「貓捉老鼠」等情景讓學生練筆,體會細節描寫突出人物性格的方法,達到學以致用,以讀促寫。語文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養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因此,我們可以把課堂小練筆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去落實,因文而異,找准讀寫結合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問題,讓學生在讀寫訓練中獲得一定的知識,養成一種好的習慣,是語文教師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環節。 3.讀課文,理清結構、概括段意——作文中謀篇布局訓練。 具體做法是:羅列提綱。議論文教學是初三階段的重要環節,也是學寫議論文的重要步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讀書來羅列提綱的環節便顯得尤為重要。議論文的提綱編寫大致可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提出問題;第二,分析問題;第三,解決問題。但要解決實質性的問題,教師還應當在「讀」字上下功夫。通過對課文的朗讀,要使學生明確:作者提出的是什麼問題或觀點?怎樣去證明問題的?用了哪些論證方法?用了哪些論據?這些論證方法和論據有什麼特點?逐一讓學生明白寫作議論文的要領。與此同時,教師還可在課後練習中適當的提出一些熱門話題或現象讓學生自擬詳細的提綱,為作文作鋪張。如《敬業與樂業》,這篇課文的結構非常的完整、清晰,在朗讀訓練中指導學生羅列提綱的同時,教師便可出示「高分低能」、「開卷有益」、「如何對待網路」等熱門話題或典型現象,讓學生完成其擬寫提綱訓練,以讀導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實現讀寫遷移。 4.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作文中的選材練習。 具體做法是:歸納主要內容。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閱讀訓練最基本的要求。不少同學對此往往不是抓不住重點,就是重點不突出。所謂閱讀,重點在讀,只要讀時多下功夫,讀後又能認真思考,定能在閱讀訓練過程中發現其中的奧妙。在歸納文章主要內容時,我們不妨用抓體裁、.抓題目、抓重點段、抓中心句來進行實踐。如讀《故鄉》、《范進中舉》,讀後要知體裁是小說,那麼小說的三要素在文中是怎樣體現的呢?文章的重點段落在哪裡?這樣表現人物的變化有什麼作用呢?作者的感情基調怎樣?這就需要讀後思考,並最終明確歸納出主要內容。但是我們教師不能只是把此當作理解課文的一個必要環節,還應該積極的去探討這一環節的真正作用,那就是作文中的選材練習。作文是一種運用書面語言寫文章的練習,離開了語言材料,表情達意、宣事明理就成了空話,也就沒有了作文的存在。語言材料只有日積月累,不斷地去用筆記、用心記並經常反復地運用方才湊效。歸納主要內容的教學環節實際就是收集作文素材,以便在適當之處得以運用,我想「閏土」、「楊二嫂」、「范進」的變化也不失為議論文中的論據材料。在此,教師也可創設情景讓學生完成一些選材練習題,讓學生明白什麼樣的文章可用哪些材料?以達到讀寫結合,實現有效性的寫作遷移。 5.讀課文,學習寫作技巧——作文中多種手法表現內容的練習。 具體做法是:總結寫作特色。閱讀是寫作之本,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教材中的課文是經過時間考驗,被許多人公認的優秀作品,無論是題材的選擇,語言的運用,寫作技巧的嫻熟,都是值得學生學習與模仿的。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只注重課文的分析和講解從而忽略了歸納寫作特色這一環節。在小說單元的教學中,我們應當從表達方式、人物描寫的方式、語言的特點、寫作方式、情節的安排、環境的鋪設等方面去探討課文,去總結作者的寫作技巧。如讀《心聲》,在朗讀之前,我們便可讓學生明確朗讀任務:這篇文章體現了哪些好的寫作方法?然後歸結:作者兼用記敘、描寫等多種表達方式,運用神態、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方式刻畫人物的性格從而來表現人物的形象,進而在此基礎上創設寫作情景「塑造一個記憶深刻的人物」進行課堂小練筆,鼓勵學生嘗試新題材、新手法、新構思去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把閱讀感受和體驗轉化為語言文字。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務必做到精講多練,認真處理好讀和寫的切合點,以讀導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科學訓練,這才能相得益彰,統籌兼顧。 希望能夠幫助你!
『肆』 如何找准課堂訓練點落實讀寫結合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讀寫結合」,切實做到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學語文呢?其實,新教材所選的文章都是一些極好的範文,甚至有一些經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題材選取、體裁安排、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方面,無不匠心獨運,是學生模仿習作的典範。教學中,如果我們把閱讀教學與學生的練筆緊密聯系起來,根據教材特點,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鑒的對象和創造的依據,及時有效地進行模仿和創造性練筆。這樣,對於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級的寫話高出一個層次,要避免學生對作文產生畏懼心理,只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促使他們自發自覺的經常練筆,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作文水平。為此,本人根據學校課題小學實效性寫作教學策略研究計劃,制定了三年級「讀寫結合,提高寫作能力」這一研究方案。
閱讀與寫作結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之一。本人認為,如果所有的講讀課僅讓學生讀讀課文,談談對課文的理解,那收獲將是片面的、局部的。相反,如果在講讀課文時,教師根據不同的課文,找到某個寫作的訓練點,引導學生發揮想像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填補課文的空白,效果就不同了。一方面,從學生寫的片段,可以看出他們對課文的理解,這是一種比較科學的反饋方式;另一方面,這種片段練習,讓學生從小處著眼,聯繫上下文來寫,學生不會無從著手,畏難情緒較小。長此以往,孩子們就會覺得寫作不是件難事。
新課程標准指出「作文教學要和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在作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崔巒同志也說:「在我們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加強閱讀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讀寫聯系,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閱讀和寫作是兩種不同的能力。如何結合這兩種能力,才能科學有效地引導學生輕松寫作呢?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結合閱讀,讀中仿寫
作文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如何才能提高作文水平?傳統的做法就是「練、練、練」。但是,學生作文水平似乎也沒提高多少。這無疑是我們教師所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如何才能讓師生「束手無策」變為「有章可循」,使文章由無序到有序。我認為要加強閱讀教學,通過閱讀中的學習,學會寫作的方法。因為讀是知識的積累,是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認識能力。讀是寫的基礎,寫以讀為前提,所以,加強閱讀是重要的,從讀學寫更是重中之重。例如:從課文中學習連句成段的方法。剛剛接觸作文的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往往沒有順序或重點。我們應
注意從有關課文中找到一些典型寫法的段落,指導學生運用教材中的基本段或寫片段作文,減緩作文坡度,讓他們逐步掌握連句成段的方法和規律,形成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調動學生作文學習的積極性。如《美麗的小興安嶺》是按時間順序寫的,在上完這課後,我要求學生模仿《美麗的小興安嶺》的寫法按照時間順序寫一寫家鄉的田野。結果只用了一節課,大部分的同學就寫出來了。
『伍』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讀寫結合
關於「讀寫結合」的由來,
1924
年黎錦熙提出的「作文與讀法
教學聯絡」思想,應該是使用「讀寫結合」這一概念的開始。明確地
提出「讀寫結合」則是
1927
年老解放區開始實行的「讀寫結合」作
文訓練序列,強調「讀什麼寫什麼」
。之後,讀寫結合不脛而走,成
為語文教學中的共識。
如今這么些年過去了,今天我們依然把「讀寫結合」作為課題來
研究,
這說明我們的讀寫還沒有真正結合,
或者說還沒有達到我們想
要的境界,但可喜的是我們的語文教育工作者一直有「讀寫結合」的
理念,
「讀寫結合」思想,
「讀寫結合」的追求。那我們在語文教學中
讀寫結合應達到怎樣的境界呢?
我認為「讀寫結合」講究的是「讀」與「寫」的互相遷移、同步
發展,在小學階段主要表現形式有擴寫、縮寫、續寫、補寫、改寫、
仿寫、反寫等,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向大家做一下匯報:
1
擴寫
我讓學生進行擴寫的內容往往是每冊教科書中的古詩部
分,在學完古詩後,學生已大體了解內容,但文中的景色、故事並不
完整,這時就是學生展開想像,讓手中的筆肆意飛揚的過程,還有一
種擴寫的途徑就是教師把與本班同級的優秀作文進行縮寫,
以作文要
求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擴寫,這樣,範文既是原文,有時還會給你一個
超出原文的驚喜呢!
2
縮寫
其實在小學階段,
我們教師不用要求縮寫,
學生已經縮
2
寫了,學生的作文老是寫不具體呀,我們就怕學生作文縮寫,所以,
我認為小學階段的縮寫我們完全理解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概括文
章的主要內容我們非常熟悉,
這也是課程標准對小學五年級的一個硬
性要求,但我們有沒有把「寫出本文的主要內容」作為一個預習要求
或者一個作業讓學生寫一寫呢?
3
續寫
這一形式在我們的教科書中體現還是很明顯的,
像三年
級的課文
<<
小攝影師
.>>
在課後題中就提出了續寫的要求。小攝影師
有沒有回來呢?後來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4
補寫
補寫的對口內容就是文章簡要敘述部分,
為後文做鋪墊
部分,幾句話帶過的部分,
即留給學生想像空間的空白部分。這里低
年級與高年級還是有所區分的,
比如,
這兩天我們學校進行第二輪的
聽課議課活動,其中有一節講的是《窗前的氣球》
,教師就設計了一
個小練筆:同學們好久沒見科里亞了,有好多話要對他說,那同學們
會對科里亞說什麼呀,學生答得五花八門,但個個又在情在理,老師
簡要總結後,
讓學生進行練筆,
有的學生簡單介紹最近班裡發生的事,
有的問科里亞這種傳染病有什麼症狀,並猜想病房與家裡的不同等
等,
學生進行了有效練筆。
也就是說低年級的讀寫結合要求可放的更
低一些,
哪怕幾句話對學生的書寫效果也是很明顯的。
那對於高年級
相對要求就高了些,比如六年級課文《窮人
>>,
有一位老師就設計了
這樣一個課下練筆作業:漁夫說:
「
糟糕,真糟糕,什麼也沒有打到,
還把網給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氣可真厲害,我簡直記不起幾時有
過這樣的夜晚了,還談得上什麼打魚,感謝上帝,總算活著回來啦!
3
提示:漁夫的網是怎樣破的,天氣怎樣糟糕,他會遇到怎樣的倒霉事
情,
又怎樣死裡逃生的,請展開想像,
以《漁夫海上歷險記
>>
為題進
行練筆。這樣,學生就有了很好的練筆機會。
5
改寫
在小學階段改寫的表現形式一般是對比句子的表達效
果,但我在教學中也曾嘗試從謀篇布局的角度讓學生改寫,比如,這
兩天我們剛剛學過的
《學會看病》
這篇課文,
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
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鍛煉兒子
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
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母親的這種方式
在現實中是很少見的,
往往都是媽媽領著孩子去看病,
學完這篇課文
後,
我讓學生也寫一篇去看病的作文,
要求是一定寫自己的看病經過,
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因學生都有看病的經歷,自然有啥可寫,但不
同的是通過閱讀這篇《學會看病》
,在學生作文中體現的是孩子了解
了看病的經過,
有信心在媽媽不陪同的情況下自己到衛生室看病,
還
別說上周日我到衛生室拿點感冒葯,
還真碰到我班一個學生自己到衛
生室去打針。我甚感欣慰。
6
仿寫
這種「讀寫結合」的方式,應該算是小學階段最常用的
方式了。首先從仿寫句子開始,再就是仿寫典型段落,到仿寫好文章
的寫作結構、
順序或方法等,
這些對於語文老師老說算是老生常談了,
我要說得是教參中、
某些資料中沒有的,
而是老師能根據自己學生的
學習情況,
在鑽研教材時設計的仿寫內容,
這樣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是
最有效的。我稱之為「對症下葯」式仿寫。比如,我發現學生在運用
語言描寫時,方式呆板,一般的格式就是誰誰說什麼誰誰說什麼,在
4
備教材時,
我就特別注重課文中的對話部分,
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語
言描寫的靈活性,比如,在本學期教學《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
5
、
6
、
7
自然段是父子二人的對話部分,
在理解了對話內容後,我讓學
生再讀這部分,
看看這部分對話在結構上、
表達方式上有什麼不一樣,
一會兒就有學生說:
我發現一個人說的話可以獨立成段,
其他同學都
嘖嘖稱是,
我表揚她學到了一個讓作文變多的技巧,
我讓學生再讀一
讀還可以學到什麼技巧。學生的發現越來越多,我借機告訴學生,人
物說的話可以一句話獨立成段,
當你有很多話要說時,
提示語一定要
變化位置,如果一個人說的話是一大段,中間可以穿插提示語,分成
幾個說話句,提示語可以是說話的動作,也可以是表情。給學生總結
完後,就讓學生仿寫這樣的一組對話,效果非常好
7
、
反寫
對於小學生來說我覺得還是有難度的,
但在不斷嘗試中,
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比如《珍珠鳥》一課,在第一課時完成初讀課
文、
識字學詞、
理清層次和感受意蘊後,
可引領學生順流而下,
以
「我
的主人馮驥才」為題,從珍珠鳥的角度來反寫感受,用角色轉換上的
「反寫」深化了「讀」的感受,又生成了新的「讀物」
-------
學生的
練筆作品。
以上匯報的「讀寫結合」的方法,都遵循了以閱讀為基礎,再
側重讀時促寫、寫時促讀,使讀寫一體,體現語文生命。我想「讀寫
結合」是作為語文教育者一個永恆的話題,這個話題將會越聊,走的
越遠,而語文教育者們將會越聊,境界越高。
『陸』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落實讀寫結合訓練點
抓住重點詞、句,適時訓練,培養遣詞造句的能力
語文教學要有語文味,看內一堂課是不是容語文課,重點就是看教師是在教課文還是教語言。在閱讀教學中,教學內容少而精,是課堂教學的基本准則。如果上課東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來什麼都有了,結果卻什麼也沒有教會。就會犯 「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錯誤。在一篇課文中選擇一個或幾個語段重點教學。在語段教學時,要抓住重點詞句培養遣詞造句的能力,讓孩子在對比、模仿中領悟語言,習得語言。
『柒』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
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使學生得法於課內,然後再得發展於課外。正如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所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聯系閱讀和習作的熟練技巧。」離開閱讀教學去搞習作教學,必然會造成學生沒有依傍而感到習作難的結果。如何將小學的閱讀和習作教學結合起來,發揮語文的示範作用,進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呢?我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一下的經驗:
一、重視對應規律,抓好讀寫訓練
讀寫教學要體現「對應」的規律,抓住這一規律,學生才能取法於課文,運用於寫作。對寫對應,一般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讀中學解題,習作結合練習題、擬題;讀中概括文章大意,歸納中心,習作結合練立意;讀中學分段,分清文章主次內容,習作結合練習詳略;讀中品評課文,習作中練習修改。此外,課文中作者的觀察方法、事物聯系、事物描寫、思想感情等,都要見縫插針,進行一一對應練習。並就具體情況再分解為更具體的基本功對應訓練項目。
二、重視教學環節,抓好讀寫訓練
讀寫結合訓練,要給學生的思維架起一座知識遷移的橋梁,讓學生從讀的「此岸」到達寫的「彼岸」,再回到讀的「此岸」。如此不斷往返,就能達到提高讀寫能力的目的。期間,必須抓好不可忽視的三個教學環節:
首先是讀。閱讀課文通過師生雙方配合,一般做到讀懂題目重點,讀懂內容中心,讀懂思路詳略,讀懂詞句內涵。
其次是悟。悟就是在閱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把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表達形式連接起來,積極思考。
再次是寫。寫就是把自己在閱讀中悟到的道理運用在寫作實踐中,逐步形成寫的技巧。這一環節要突出訓練重點,要發揮範文的示範作用,要揭示思想內容和表達形式的聯系,交給學生方法,啟發學生根據習作內容需求,正切運用表達形式。如我在教學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後,我讓學生借鑒作者心理描寫的方法寫習作《我的老師》。
三、重視單元重點,抓好讀寫訓練
小學語文課本是按照單元編排的。每篇課文都有一個訓練重點。這些重點組成了語文學習中知識結構鏈條。因此,圍繞單元訓練重點,抓好閱讀和寫作的聯系點,不失時機的小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就能不斷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例如,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閱讀注重透過人物動作、語言、神態以及他們的周圍環境,了解人物的是怎麼想的,從而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為了突出單元重點訓練,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我除了結合重點抓好「讀」外,還有意出題讓學生進行寫的訓練。如:你遇到難題是如何克服的,把心理的想法寫下來;你身邊的同學受到老師的表揚和批評時,你當時的心理感受是怎麼樣的?請寫下來。
四、重視詞句教學,抓好讀寫訓練
很多有識之士提出在小學階段要「強化詞語訓練,淡化篇章分析」。可見,詞和句的訓練是篇和章的基礎,而詞語的教學要重點引導學生能夠理解、積極積累、內化運用。對特別優美的詞句要撲捉與發現,還要摘抄和記憶。如教學《再見了,親人》講到「雪中送炭」一詞時,我先讓學生理解字面意思,然後理解其基本含義,最後理解在課文中的含義。這樣的詞語教學,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提高訓練的強度,豐富訓練的內容,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累詞句,一課一積,歸類整理,依境讀(寫)詞。人人備好詞語的抄寫本,隨手記上看到、聽到、讀到的精彩詞句,豐富詞句的儲備。其次還要讓學生積累精彩的片段,進行摘抄與背誦。
至於句子教學,一般經歷學習理解、背誦積累、內化運用三個層次。而理解句子,通過解釋詞義、疏通句子、弄清句式、了解作用、品讀欣賞。對於含義深刻、結構復雜、生動形象、表現中心、地位重要的句子,我會當重點引導學生學習和訓練。
五、依據《課標》要求,合理安排寫作訓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對各學段的讀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遵循課標的要求,合理安排寫作訓練。第一學段主要訓練: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來表達。第二學段主要訓練:寫好一、兩段話。一段話的結構形式因文而異,多種多樣。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仿效,適當安排隨文練筆。(段落教學是小學階段極為重要的教學內容,現在普遍被忽視了。它是句與篇的中間環節,承前啟後。寫好一段話是小學生的習作困惑,寫一段話的基礎打好了,寫篇章就不難了。第三學段主要訓練:篇章訓練。要抓好審題關、選材關、布局謀篇關、遣詞造句關、開頭結尾關、詳略關、修改關等。要根據課文的篇章特點適當練筆。
六、把握「六文」,保住文本解讀的底線
1.文意。即文章的主要內容。讀懂文章內容是基礎的基礎。每個詞、每句話、每個自然段、整篇課文的意思都要讀懂。2.文脈。即文章的走向與線索,也就是作者的寫作思路。3.文旨。即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文章的主題。4.文言。特指文章的語言。語文課上得沒有「語文味」,主要是丟失了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其核心是「語言」。一個語文教師應該有最起碼的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受,解讀文本要能抓住重點的字、詞、句、段等揣摩、品味、發掘,教學時,才能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的語言。5.文法。即文章的寫作方法、表達特色等,這點重在關注怎麼寫。如怎樣遣詞造句、怎樣布局謀篇等。6.文體。即文章的體裁。體裁不同,目的就不同,教法也就不同。
總之,讀寫結合應該做到:以讀激發熱情,讓學生想寫;以讀學選素材,讓新生好寫;以讀滲透寫法,讓學生會寫。讀寫結合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應該是一種教學思想,它應該成為閱讀教學的出發點,更應該成為閱讀教學的歸宿,而其中的寫,更需落到實處。
『捌』 小學記敘文讀寫結合「50個基本功」是哪些
建立一個具有中國語文特色的小學浯文教材新體系,是大家所共同關心並在努力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已有一些較好的小學語文教材,在不同程度上初步或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體系。在我們所了解的各種教材體系之中,我認為丁有寬老師主編的小學語文教材所建立的「讀寫同步,一年起步,系列訓練,整體結合」的綜合訓練型體系,以培養和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中心,以培養學生自學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為目標,以提高小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目的;貫徹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體現了教書與育人和諧統一、教材與教法同步改革、教與學協調發展的教育思想,是一個具有鮮明的中國語文特色的、有創造性的、嶄新的教材體系。在這里,我著重談談這個教材體系的基本特點與基本內容。
一、讀寫同步
當前在語文教師中,對於讀寫結合的理論與具體實踐,還存在不少問題。丁老師在長期的對讀寫結合的探索實踐和研究中,旗幟鮮明地反對那些所謂「多讀就自然能寫」的自然結合論,「讀什麼就寫什麼」的機械結合論和「隨意學一點就結合一點」的隨意結合論,十分明確地提出「讀為基礎,從讀學寫,寫中促讀,突出重點,多讀多寫」的主張,在教學實踐中,他把作文課和閱讀課融為一體,把語言訓練和記敘文訓練緊密結合在一起,做到讀寫同步改革、同步發展。我認為,這是丁老師教材體系的一個基本特點。
讀寫能否同步?答案是肯定的:能夠同步,而且必須同步。主要的根據是:
一從歷史淵源和內在發展來看,閱讀與寫作是同時產生、同步發展的。這個觀點,可稱之為「讀寫同源論」。因為,作為人的第二信號系統的語言,在人類社會中,是在勞動中,適應思想交流的需要而產生、發展的。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社會交際工具,它不僅是表達自己思想的工具,也是了解別人思想的工具。而社會交際、思想交流活動,是雙方共同完成的。說者與聽者、作者與讀者,對於社會交際工具這個傳播信息的載體(文章、讀物等)的解釋和運用,只能同時產生、同步發展,否則,便不可能有共同的認識和一致的理解,因而也就達不到交際的目的。沒有寫,就談不上讀;沒有讀,寫也就沒有意義了。可見,從讀寫的起源與歷史的淵源、發展來看,讀與寫是同時產生、同步發展的。
二從理論依據來看,讀寫同步有其深厚的理論基礎。首先,讀寫同步符合系統論的整體原理。整體原理要求在一個系統中不僅要充分發揮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功能、新作用。系統整體的功能大於各部分功能之和。讀與寫是小語教學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對小學生來說,讀是寫的基礎和前提,寫是讀的深化和升華。從整體原理來看,只有把讀與寫緊密聯系起來,相互作用,同步發展,才能充分發揮其整體功能作用,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其次,讀寫同步也符合學習遷移原理。學習對象之間,在態度、內容以至方法等方面,是可以相互影響的,這就是遷移現象。而這種遷移影響的大小、難易,往往取決於對象之間所存在的共同因素的多寡。讀與寫雖然有內在的吸收與外在的表達的區別,但它們在目的、內容、方法等方面有許多共同性。這樣,就使讀與寫、讀與讀;寫與讀、寫與寫之間相互遷移成為可能。丁老師的讀寫對應規律的提出,就是運用了這種學習遷移的原理而達到讀寫同步的。
第三,讀寫同步符合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心理過程。閱讀與寫作是兩個不同的心理過程,但兩者之間可以互相溝通。閱讀教學過程是個「雙向」心理過程:一是由感知文字到理解思想、由感受形式到領會內容、由部分到整體的探究過程;另一是從思想到文字、由內容到形式、由整體到部分的分析過程。這兩個過程,關系十分密切,前者是基礎,後者是延續和提高。一個完整的閱讀教學不僅要實現前一過程,而且更要實現後一個過程。而閱讀的第二個過程恰好同作文教學心理相吻合。可見讀與寫的能力培養是統一於閱讀教學的心理過程之中的。
根據原蘇聯心理學家阿·科瓦廖夫的論述,作文教學的心理過程是個「雙向轉化」的心理過程。在作文教學中,首先是現實生活、客觀事物向學生的「頭腦」轉化,這是從事物向認識的第一重轉化;然後是學生的思想感情向外部語言的轉化。作文教學要順利地實現「雙重轉化」,關鍵就在於培養和提高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而這兩種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都必須以閱讀教學作為基礎。可見,作文教學本身也要求同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同步前進。
三從教學實踐看,讀寫同步是符合兒童心理特點與發展水平的。兒童學習語文具有模仿性和較強的發表欲等特點。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已日臻完善。在這一時期中,小學生已認識了一定數量的字詞,在積累了一定語言材料和寫作知識之後,就萌生出一種強烈的「發表欲」,要求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發表」出來。丁老師正是根據兒童這一心理特點』堅持讀寫同步,並以模仿為橋梁,以片斷訓練為手段,引導學生學習範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從而滿足了小學生這一心理需要,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水平。
二、一年起步
讀寫要同步,從一年級開始就得起步。
有些教材,明確提出了「提前讀寫」。但這與丁老師主編的教材不同。丁老師向來主張讀與寫結合,提倡讀寫同步。並明確提出一年級就要起步。我們認為,丁老師的這個「一年起步」的主張是有根據的。其主要依據是,小學一二年級,是兒童語言和思維發展的最佳期。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善於抓准時機,不僅要為聽、說打好基礎,而且要為讀寫打好基礎,以便在促進學生語言和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隨著科技迅速發展,兒童接受信息和學習媒介越來越多,思維空間逐步擴大,求知慾更加強烈,而他們的口頭語言的發展又已接近成熟,因此,從小學一年級起步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如何從一年級起步?根據丁老師的思路和經驗』首先是改革識字教學。在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看圖拼音識字」中,丁老師依據漢字的構造規律,安排了「筆畫筆順」、「部首結構」、「音形義比較」三種識字方法,從而提高識字能力。丁老師有意把:筆畫、筆順」編排在同一個組里,讓學生在學習筆畫的同時學習筆順,以提高識字效率。編進「部首、結構」這一組里的字都是形聲字。在學習形聲字中,偏旁部首與間架結構的知識是緊密聯系的,這樣編排,有利於學生根據形聲字部首表義的特點,運用部首、結構的知識』觸類旁通地學習、掌握生字。在「音、形、義比較」這一組中,主要是通過反義字比較、形近字比較、形聲字比較等形式引出生字,這樣編排有利於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區別,不僅提高識字率,還能避免或減少錯讀、錯寫等小學生常犯的毛病。從這三組的設計和安排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丁老師改革識字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扎扎實實地、多方面地打好識字基礎。那麼,有了這個基礎,再要求進行讀和寫就不難了。
丁老師主編的這套教材,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把識字與寫字緊密結合在一起,把寫字教學與訓練從一年級開始就編進教材中,從而使識字、寫字和書法三者有機地統一起來。顯然,這是丁老師的獨特構思與設計。在寫字教學中,他把「點」作為核心筆畫,把「橫、豎、提、擻、捺」作為定式筆畫,而把其它作為變式筆畫。這樣安排』有「核心」,有主次,有定式、變式,有利於學生掌握筆畫之間的聯系,有利於進行定量訓練,為培養寫字、書法能力打好基礎,更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生字,從而減少回生率,提高鞏固率。
其次是學習基本句式。在第一冊第三單元「看圖學詞學句」中,讓學生集中學習四種基本句式,即陳述句、疑問句、判斷句和描寫句。在學習這四種句式中,教材以學習陳述句作為重點。這是因為,陳述句是常用的句式,也是學習、掌握「四素(時、地、人、事)句」的基礎。
第三是學習「四素句」,滲透記敘文的基本要素。所謂「四素句」實際上就是記敘文的四個要素。在學習基本句式時,丁老師就有意先設計「兩素句」(人稱、事件),再由「兩素句」過渡到「三素句」(人物、事件、時間或地點),為學習四素俱全的句子作了鋪墊,這樣閱讀、寫作記敘文就很容易上手了。顯然,丁老師的教材,從一年級開始』學生在學詞、學句中,就同閱讀記敘文、寫作記敘文自然地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也學習了讀、寫記敘文知識,這正是丁老師長期實踐的成功經驗,也是這套教材的獨特之處,更是它比別的教材優越之所在。
三、系列訓練
這套教材,以丁老師歸納總結出來的小學記敘文讀寫結合「50個基本功」作為主線,並且設計安排了系列訓練的內容和要求。從已出版的五年制教材來看,各年級訓練安排如下:一年級,識字法,側重練好一句「四素」(時、地、人、事)完整的話;二年級,查字法,側重練好連續、並列、總分、概括與具體四種句群;三年級,讀書法,側重練好連續、並列、總分、概括與具體四種結構段;四年級,讀記法,以篇章為重點,側重練好審題、立意、選材、組材、修改、觀察等六種能力;五年級,對應法(讀寫七條對應規律),以培養學生自學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為重點,強化綜合訓練,從而達到全面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見,這個訓練系列,克服了小語教學中存在著的目標不明、序列不清、知能割裂、讀寫脫節等弊病,真正做到目標明確、序列清晰、知能融合、讀寫同步,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這套教材的系列訓練,還特別注意把培養、發展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統一起來;把語言訓練(字、詞、句、段、篇)和記敘文(時、地、人、事、景、物)訓練統一起來;把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統一起來,這是丁老師教材體系中的又一個與眾不同的鮮明特色。
四、整體結合
我們認為,整體結合在丁老師這套教材中,主要體現在下列三個方面:
一聽說讀寫協調發展。整套教材,以讀寫為主,又重視聽說,注意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全面培養,協調發展,相互促進。
二與其他學科改革同步發展。在設計中,注意同其他學科的橫向聯系,統籌安排,互相配合,協調一致,從而達到同步發展。
三課內與課外緊密結合。根據語文特點,把課內的語文教學和課外的語文活動結合起來,使課內課外聯成一體,學生在課內學到的知識、技能,在課外得到進一步強化,並在實踐中學習應用,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對發展學生的個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都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綜合訓練型
這套教材的又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綜合訓練。教材強調以訓練為主,明確提出抓好「三化」,即計劃化、序列化、規格化;要求達到「兩性」,即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
綜合訓練型與傳統語感型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兩者都強調多讀多寫,重視語言感受能力。但是,丁老師並不停留在多讀多寫的經驗上,不是讓學生在一條「暗胡同」里,任學生「自己摸索」,而是在傳統語感型的基礎上,繼承前人的寶貴經驗,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建立綜合訓練的體系。其主要特點是:
二重視語言規律、讀寫規律對學生的啟迪、指導作用。丁老師提出的句的結構法、段的結構
法、篇章結構法、記事順序法、景物描寫法、人物描寫法等,都是有目的、有計劃地把規律、方法交給學生,充分發揮規律的指導作用。
二重視量化。傳統語感型,要經過「年深日久之後」,才能逐步摸索出一點方法來。而綜合訓練型,強調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丁老師提出的基本功五十法,步步都扎實,法法可過關。這樣,教學效果如何,便能及時了解,存在問題也能及時解決。可見,綜合語感型既易操作又易檢測,這是傳統語感型與之無法相比的。
三重視規劃化,突出層次優化。整部教材分為七個層次,做到有規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這七個層次是:第一個層次,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目標——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第二個層次,定好每學年的目標和學年之間的銜接過渡。第三個層次,規定學年中兩個學期的教學側重面,即每學年的第一學期著重講明知識規律,打好基礎,第二學期則注重分析、比較、綜合。第四個層次,是以單元為訓練點,突出訓練重點。在單元中,要處理好重點與非重點、主要與次要的關系。第五個層次,是單元分組文(一般分兩組),突出訓練要點,著重訓練知能。第六個層次,則是組文分課型,即精讀、略讀,自學、突出訓練要點。第七個層次,是課內定習題,每個習題都有個訓練點。如果加上綜合練習與總復習,實際上有九個層次。丁老師的五年制教材(修訂本),共編40個單元』80個組文』精學400篇例文,安排300題次訓練;而六年制教材則共編48個單元,96個組文,精選420篇例文,安排1000題次訓練。這兩套教材的訓練設計,都達到計劃化、規格化、序列化,實踐效果非常顯著。1993年1月29日法交給學生,充分發揮規律的指導作用。
二重視量化。傳統語感型,要經過「年深日久之後」,才能逐步摸索出一點方法來。而綜合訓練型,強調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丁老師提出的基本功五十法,步步都扎實,法法可過關。這樣,教學效果如何,便能及時了解,存在問題也能及時解決。可見,綜合語感型既易操作又易檢測,這是傳統語感型與之無法相比的。
三重視規劃化,突出層次優化。整部教材分為七個層次,做到有規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這七個層次是:第一個層次,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目標——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第二個層次,定好每學年的目標和學年之間的銜接過渡。第三個層次,規定學年中兩個學期的教學側重面,即每學年的第一學期著重講明知識規律,打好基礎,第二學期則注重分析、比較、綜合。第四個層次,是以單元為訓練點,突出訓練重點。在單元中,要處理好重點與非重點、主要與次要的關系。第五個層次,是單元分組文(一般分兩組),突出訓練要點,著重訓練知能。第六個層次,則是組文分課型,即精讀、略讀,自學、突出訓練要點。第七個層次,是課內定習題,每個習題都有個訓練點。如果加上綜合練習與總復習,實際上有九個層次。丁老師的五年制教材(修訂本),共編40個單元』80個組文,精學400篇例文,安排300題次訓練;而六年制教材則共編48個單元,96個組文,精選420篇例文,安排1000題次訓練。這兩套教材的訓練設計,都達到計劃化、規格化、序列化,實踐效果非常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