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年級語文課要怎麼上怎樣才能教好語文課堂該怎麼管作業如何安排等等!!1
你是師范類畢業的嗎,是的話,該懂得孩子們的心裡,多了解孩子們的需求,不能按課本上版,與課程權相關的故事多准備點,小學高年級、低年級還是有區別的,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注意力時間也不同,盡量在10-15分鍾內講完最重要的內容。
『貳』 如何上好二年級語文復習課
王秀麗每到期末,枯燥無味的復習課往往令教師頭痛,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復習內容簡單重復,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復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少教師認為上復習課的目的只是為了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因此忽視了對復習課的深入研究,導致復習效率低下,復習效果差。其實,就小學語文復習課來講,只要潛心設計,同樣可以很好地體現課標精神,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要上好小學語文復習課,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構建模式,優化復習的結構復習課怎麼上,它和新授課有什麼不同,這是教師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我認為,這兩種課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所呈現出來的教學內容。新授課有「新」的特點,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更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復習課的內容,學生往往自以為已經掌握,可能不願意再去學習。基於這樣的思考,我覺得,相對於「新授課」而言,「復習課」更應該突出「精講多練」的原則。怎樣在復習課上真正落實「精講多練」,一是「單元練習模式」,二是「主題練習模式」。所謂「單元練習模式」就是以課本中的自然單元為復習范圍的課堂結構,這是一種縱向思路的復習模式,一般適用於復習的開始階段。「主題練習模式」,顧名思義,這種復習課是有「主題」的,它是歸類復習的一種基本課型,是對某一類基礎知識或基本技能(如字詞、句段、閱讀)的集中復習,屬於橫向思路,一般在梳理完全冊教材之後運用。兩種模式的基本環節一樣,即:自主復習→梳理整合→檢測反饋。「自主復習」就是讓學生自己整理本單元或相關類別(如成語)的知識,教師可提出一些具體的復習要求或為學生提供一些提綱、編制一些表格,從而避免出現放任自流的傾向。這一環節除了可以在課上完成之外,也可以作為作業要求學生在復習課之前完成。「梳理整合」是兩種模式的第二個板塊,課堂上要通過必要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進一步完善「自主復習」時整理的知識點和能力點,同時也可以適當地向課外閱讀和社會生活延伸。但這種延伸,一是要找准「延伸點」,不可毫無根據、漫無邊際;二是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儲備。「梳理整合」時可設計一些趣味性的、動感強的活動,幫助學生復習,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過於理性的傾向。尤其要注意的是,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講授一定要突出一個「精」字,著名教育專家李希貴有一個非常精彩的「三講」「三不講」觀點,對我們很有啟發。「三講」就是講重點,講難點,講疑點;「三不講」就是不講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要把復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兩種模式的第三個步驟是「檢測反饋」。教者應圍繞本單元或相關類別的知識點和能力點設計一些精當的練習,對學生進行檢測。練習要堅持小型化的特點,題量不宜過大,做到重點突出,以點帶面。課上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建立好的學習小組中進行答題互閱,教者必須及時掌握反饋信息,進行評點和糾錯。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對學生中出現的一些共性問題,一定要重點講解;對一些看似簡單的基礎題,要分析錯誤的原因,是因為粗心大意,還是因為基本技能不過關。找准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葯,增強復習的效果,提高復習的效率。
二、處理好兩個關系1.處理好打好基礎與鞏固提高的關系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有了一個扎實的根基,才能築成穩固雄偉的大廈。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更是這個基礎的基礎,因此,語文復習必須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落實,展開拉網式的既顧及全面又突出重點的拼音、字、詞、句、段、篇的系統復習,並憑借拼音、字、詞、句、段、篇進行聽、說、讀、寫的系統訓練。在此基礎上,還要促進學生的觀察、思維、理解和表達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促進學生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學習方法解決實際需要的綜合的聽說讀寫能力;促進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存儲與提取、重組與整合、理解與運用、分析與綜合的基礎上,提高對知識結構體系的整體把握能力。最終,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2.處理好自主復習與教師指導的關系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盡可能多地給予自主復習的機會,堅決擯棄越俎代庖的做法,努力讓知識成為學生自己的思考結果。課堂上,教師讓學生練習、討論、交流,教師彎下身子走近學生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實實在在的巡視和指導,教師盡可能了解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盡可能給予有效的指導,盡可能發現普遍的問題,以利於針對性的講評。學生能夠解決的,教師不包辦代替。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加倍關心。復習過程中,可讓學生自己確定最需要復習什麼,自己梳理知識和題目呈現形式,自己總結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與同桌互相出題目考查等。教師考慮得最多的是哪些地方需要講解,哪些地方需要指導,怎樣指導;說得最多的話是啟發的話、點撥的話、激勵的話;做得最多的是巡視、傾聽、參與、引導和賞識;重點是引導學生尋找知識規律,歸納復習方法。
總之,要想上好語文復習課,提高復習效率,就應該整體把握教材,採取合適的復習形式,關注學生的自主發展,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合作探究,達到對語文知識的深入把握和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叄』 如何上好一節小學二年級語文公開課
最重要的復一點是跟學生制的互動,盡量把課上得生動有趣,而且又能讓學生理解透徹。一般教師都會採用幻燈片教學,把要上的課製作成幻燈片,學生會很感興趣,聽課的老師也會很容易知道你是怎麼跟學生互動的。會給聽課的領導和老師留下好印象。
『肆』 轉載如何上好二年級的語文課
對於二年級的小學生,正是識字寫字的重要階段。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在板書生字時,忽略自己沒有嚴格按照要求書寫。我今後要教好學生寫好生字的最基本的步驟――規范書寫。由於經驗的不足,同時上課前也沒有做好充分的准備,於是造成了教學生字是方法單一,過於死板。教學不僅僅只限與一種方法,而是要以多種方法結合,,讓學生喜歡上這一門學科,這樣學生就會自己主動的去學。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同樣,教學也是如此,上好一堂課也要做充足的准備,在上課之前你就要想好這堂課要讓學生學到些什麼,要為這個目的而教,要合理安排這堂課的時間及順序,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到所教的知識。當然課堂上也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這就要求老師隨機應變了,不是一定就要按照預定的思路,而是要及時的調整,同時,二年級的學生也是七八歲的孩子,難免也會開小差,所以老師也要隨時注意學生是否認真聽課。總之,這個學期在教學上的得與失。我收獲不少,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特作反思如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需要加強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多組織研討和現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這一模式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著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伍』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
一節好課是將簡單發揮到極致的課。一節好課是將教師的個性與自身特點盡情展示的課。 一節好課是平實中閃爍著亮點的課。一節好課是學生經歷了真實的發展變化的課。一節好課是動靜相宜,靜中生慧的課。一節好課將教學為中心,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的教學目標高度整和的課。
要如何上好語文課,如何使學生健康成長?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兒童,我就從五個方面對此談談我的一些認識:
一、面對兒童,我們要深入淺出
盡管教師對文本的解讀可以非常深刻和獨特,但時刻不能忘記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他們有自己認識世界的方法。我們不能把成人的認識強加給孩子,或牽引他們向前。好的教學貴在深入淺出,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二、課堂閱讀要放鬆
首先正確深入的文本解讀是上好一堂課基礎和關鍵,只有在正確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才有好的教學設計,才有好的教學實施。那麼如何正確深入的解讀文本呢?我國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說過這樣一句話:慢慢走,欣賞啊!他說人生是一道風景,我們要慢慢地欣賞,慢慢地品味,讀書更是一道風景,優秀作品值得我們慢慢走,欣賞啊!讓我們暫時忘卻教師的身份、教學的任務,以一個普通讀者的放鬆心態來欣賞作品,獲得自然的閱讀體驗和真實的審美直覺。這是一種非功利的閱讀,是一種以感性為主的閱讀。這種閱讀是文學作品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最能打動自己是什麼地方,產生第一感覺。一句話,就是我們在閱讀文本時是一種放鬆的心態閱讀。
三、課堂教學要務實
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它強調教育要實實在在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品行和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所謂務實,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應採用探究、體驗、交流等創新的教育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成為強大學習動力,以此提高教學效率。課堂上教師要善待每一個學生,營造融洽、平等、民主的教與學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時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把知識性、人文性、審美性巧妙地融合起來,給學生體驗真情實。
四、課堂上必須有情感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一堂能感動人的課,感動學生,感動自己,感動聽課者。充滿情感的語文課,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能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使學生熱愛語文,喜歡語文,那麼,如何使語文課充滿激情呢?
1.要使學生在上課之初就要入情。
這要求教師要准備一個好的導語,好的導語是一節課上好的前提,有了好的導語就為以後課程的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而使得學生在以後的課程中步步深入。例如:我在講授《長城》一課時,我先給同學們講授了有關長城的故事如:定城磚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學生聽完了,開始對學習這篇課文充滿了慾望。這也為上好這節課做好了准備。
2.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學生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沒有形象的感受,就沒有情感的產生。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通過不同的手段向學生們展示課文中的形象,比如說可以通過音樂的形式,例如,我在授《觀潮》一課時,我通過播放聲音,讓學生有了形象的感受。就這樣讓學生去認識,去感受教材中寓寄情感的形象。兒童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沒有形象的感受,就沒有情感的產生。所以教師在展示課文的意境,可以通過圖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現課文中的形象,以及其它多種形式。
3.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移情」
通過自己的感受來理解課文中蘊含的情。「移情」要通過讀來實現,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就是這個道理。而「精讀」是必經之途,所謂「精讀」即是讀課文精彩片斷、詞句,讀出其神韻。學生在前階段的細讀中,往往顧及情節的發展變化,顧及不到語言較深的內涵,所以我們應該認識課文語言不僅是承載著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形象寄託作者的情感、意願,及至整個心靈。因此在精讀時,要引導學生更深地理解語言,從而使激起的情感深化,在學生動情之時,隨即導入課文中的傳神之筆。
在教學中教師適時地融入自己的某些情感,有時更能激發學生的熱情。用自己的情感溶化學生、用自己的心喚醒學生的心。
五、課堂中要關愛學生
1、愛的平等
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把精力放在成績好的同學身上,特別是公開課,為了追求良好的效果,忽視了對後進生、調皮鬼、不舉手學生的關心。其實,每個學生都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老師的關心和呵護是心靈中寶貴的陽光。不僅如此,後進生、調皮鬼更需要給予他們關愛。當他們被老師關愛後就會激起他們學習的熱情。
2、愛的巧妙
愛是無聲的語言,尤其是課堂上,我們老師的每個眼神,每個動作都是表情達意的方式。學生有著敏銳的感覺力。只要我們在一些細節上給予修飾和強化,我們就能讓這些巧妙的「愛」發揮它們的作用。
總之,我希望上好每一節語文課,每節課都能驗證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足跡,給孩子們留下一個美好的童年。而不是鑽進應試教育里,每一堂課都是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可以說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靈活運用。
『陸』 如何教好小學一、二年級學生語文課
一.二年級基本是一些小朋友,他(她)們的思維很幼稚,所以一般的語文課本也很簡專單,一年級基本是兒歌一屬些之類的,可以把文中的一些人物列出來,拿到現實生活中來,讓小朋友們互動,在玩中學,當然如果不這樣,那老師就要融入小孩的世界,行為語言和藹貼切,讓小朋友們聽的進去。二年級課程在一年級程度上就要提升了一些,就光是講就行,不用「玩中學」還是一樣進入小孩的世界,特別是語言,要特別和藹,思維也要轉變,要相對幼稚一些,要孩子覺得這個老師跟我們一樣,這樣大家就都會有興趣。
請設我的為滿意答案,謝謝,拜託。
『柒』 怎樣上好小學二年級語文課
多讀讀書,慢慢就好啦
『捌』 如何上好一節小學語文課
如果是低年級的學生那麼再結合的教學點之外,也要讓課堂的氛圍變得活躍起來。
『玖』 怎麼教好二年級的語文課
一般來說,教師備課,向來是非常詳細的,且不說內容的環環相扣,即使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可能出現的回答,所用的教學時間均在教案中有所體現,若是照著教案「教」下去,那應該是一堂較完美的課。但「教是為了不教」,「教」是為了「學」,宗旨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如果一堂課只有「教」的行為沒有「學」的行為,那麼學生的「學」就不是真正的「學」,學生的「發展」也談不上真正的「發展」。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堅持既有「教」的設計,也有「學」的設計,有「教」的行為,也有「學」的行為,如果遇到實際教學時間、環節與設計的時間、環節不一致時,我常是忍痛割愛,將精彩留給學生,讓「學」的環節充分發展。如教學《未選擇的路》,原定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結果多花了20分鍾,原因是「學」的環節出彩。這節課本來設計的是「讀」、「說」、「寫」三大板塊,板塊之間彼此依存、交叉、交替、連綴,內容精細嚴密。「讀」時學生紛紛發表意見,如重音、節奏和停頓的反復推敲確定,「說」中學生爭說情感體驗,並逐漸形成兩大對立傾向,雙方各執一詞。在此情況下再完成「寫」已不可能,我決定改變計劃引導學生舉行一次小型辯論賽,雙方引經據典,氣氛異常熱烈。雖超出原定時間,且「寫」的環節尚未完成,但充分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時間、空間,且確有所得,何樂而不為?
『拾』 怎樣上好小學低年級語文課
好多教師教學能力不錯,但是一旦站到小學一、二年級的講台上,就抓瞎了。原因在於他們沒有了解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沒有對症下葯,因而漏洞百出、手忙腳亂。那麼,如何上好低年級語文課呢?
首先,要有愛心和耐心。低年級小學生初進校門,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多引導,多示範。
第二,教師的教態要大方,態度要和藹親切,讓學生有「老師像媽媽」的感受,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嘛。切不可板著面孔,不是一臉嚴肅就是大聲呵斥,傷害學生積極性。
第三,教師的語言要淺顯生動形象有趣,富有感染力,最好再輔以適當的表情和體態語,將學生帶入課文描繪的情境中去。許多教師往往失誤就在於此,語言過於深奧和成人化,學生如聽天書,自然注意力要分散了。
第四,教學方法要多樣,注意激發和保持學生興趣。小學生好動,注意力難於長時間保持,因此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精心選擇教法,做到深入淺出。
第五,要有扎實的教學功底,三字一畫一話要過關。做到該朗讀時就聲情並茂、繪聲繪色,該板書時就一筆一劃、工整美觀,該板畫時就寥寥幾筆、惟妙惟肖……
第六,要適時組織教學,善於評價和激勵學生。
怎樣上好低年級一節語文課冶里小學,,因為低年級的課文很短,內容也比較簡單,如果平淡無味地去上課,老師上起來覺得沒趣味,學生更會沒精打采。有的上課的時候我深深地體會到這一點,所以這學期任教二年級,我深思了很久該怎樣去上,以下是我上課時的感悟。一、敢於發揮學生的閃光點。我們班的學生普遍的接受能力都比較差,但有個別學生讀書很有感情,讓別人聽起來很舒服,我就利用她的閃光點,以讀來貫穿全文,首先,我讓她一次,說:「誰來跟她比賽,看你讀得好,還是她讀得好?」之後很多學生都舉手搶著來讀,我表揚了讀的同學,之後很多同學都很踴躍,把學生的興趣都激發起來,為全文教學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並且很快拉近了師生距離,師生關系融洽,上課就更加事倍功倍,之後我就以小組比賽的形式來讀,選出讀得最好的一組,給他們加一顆星星。這樣,整個班的積極性都被激發了,氣氛就活躍起來,爭著為自己的組加星星,也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同時學生的朗讀水平也得到提高。二、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為課文內容比較簡單,提的問題學生從課文中也很容易找到答案,所以學生沒心思去聽,因此,我改變這種陳舊的上課方式,把自己當作一名學生,讓學生自己來提問題,及時地表揚提問題的學生,無論他們提的問題是否符合文章的內容,我都適當地表揚學生,以增加他們的信心。三、實踐活動,拓展思維我們班的同學普遍都喜歡作畫,所以我盡量發揮學生這一閃光點,也為了了解學生對課文的掌握程度,我很多時候都讓學生拿出一本圖畫本來作畫,通過學習課文,把自己想像出的畫面畫出來,一下子,把緊張的課堂氣氛變成一節輕松愉快的畫畫課,讓師生間的關系更為融洽。四、積累背誦因為二年級的課文普遍都是要背誦的,所以在老師小結課文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的同學站起來,以類似大合唱的形式為一堂課畫上圓滿的句號。如遇到不用背誦的課文,我會以小組比賽的形式來進行美文的朗誦,以激起學生的表慾望。五、 不足之處在作畫那個環節,如果讓學生只作課文的其中一個小片斷,或許學生作畫時會更有概念,更能突出重點。
語文公開課是語文教學活動中為了展示語文教學過程的細化的一種教學示範課,它比之平時的語文課課堂教學要求的更嚴謹,更細膩,更充分的多,因此,其課堂內容的廣度及深度應是提前預測和設計時要注意的。結合多連的教學實際,筆者拙筆成文,談一點上好語文公開課的體會,共商榷。
一、 開場的震撼力
文章的開頭重要,一節公開課的開頭更重要,如何把握住課堂教學的開場是備課時應著重把握的一環,且從多種課堂開場方式中,摘幾種來看:
1、主問題設置式
主問題是語文教學活動中一篇文章的整體構件,它是語文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支撐作用的問題,它「一問能抵許多問」,運用的好,能有效的避免課堂上的繁復的碎問碎答的教學過程。因此,課堂開場主問題的設置就成了上好一節課的關鍵。一個好的主問題既可拓展教者的思路,也可領起學生學的主動性。主問題的恰當設置可以直接將學生帶入到很好的「思」的氛圍之中,對整節課有較強的開場震撼。
2、故事情景引入式
這種方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用的較多,利用小故事渲染氣氛,間接的穿插本節課的有關內容,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一種「未見其形先聞其聲」的效果,能對一節課中學生的思維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3、談話式引入:
談話式引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較好把握,這種方式能使教者和學生很好的融為一體,充分體現教學的雙邊關系,通過談話、讓學生感受到課堂氣氛的親切和自然,同時,通過談話,也能使學生很快的進入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之中。
4、預測式:
預測式是指教者首先打埋伏,讓學生先不看課文,而去猜想課文內容,並說出所猜想到的東西。藉助預測可使課堂教學開場達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最佳狀態,帶著好奇,學生思考的節律拉緊;帶著新奇,學生的思維在無聲中盪起,給人一種較完美的冥想空間。
二、中間的整合力
語文課堂教學的內蘊如何,關鍵之處還在於課堂中間環節的整合力,它既包括教者與學生之間交流的整合;也包括學生與課堂教學內容本身的整合;還包括教者、學生、質疑、釋疑的整合,同時,也還有教學內容與課堂時間分配的整合,與媒體應用的整合等多個角度、多個側面。可見,教者在備課過程中對課堂教學中間環節的整合力的思考,尤為重要。 例如:在教授《看雲識天氣》一文時,就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表演天賦,各自扮演不同的雲,然後做自我介紹,這樣,就將課文的文字形象化了,學生從中受益匪淺,在講授詩歌時,讓學生從詩中領悟圖畫的美,可以放手讓學生以「美在……」的短語開頭做旁批,此時的學生是思緒放飛的學生,此時的學生也就成了有話可說、有內容可想的學生了,課堂活動的中間環節也自然的展示了出來。當然,還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加強整合力。如:畫圖式、討論式、猜想式、運動式、質疑式、剖解式等多種方式。
三、結尾的迴旋力
寫文章要求結尾給人留有回味的餘地,上語文課結尾也應給學生一種回味的空間。在這里,且稱之迴旋力,語文課堂教學結尾的迴旋力關繫到一節課給學生的影響的深度,語文課堂教學的結尾方式多種多樣,如:拓展式、回顧式、練筆式、探討式、研析式等。
拓展式能以課文為藍本讓學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展開思維的翅膀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思考,這對於課堂上現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是有很大幫助的,能很自然的在課堂結尾激起迴旋得浪花。
回顧式是指課堂教學內容完結之時所作的總結,領著學生一起回顧課文內容,一起填補課中印象不牢的空白。這種方式在現行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較廣。
練筆式是指從課堂教學活動中析出較為精闢的內容,要麼讓學生模擬成片段,要麼讓學生體會其寫法,要麼讓學生明其要義並歸納成片段,這種方式可以較好的定格語文課堂教學內容,也更全面的將課堂教學內容運用於實際。
探討式、研析式也是結尾迴旋力的最好表現方式,這里不多作介紹。
總之,上好語文公開課應緊扣以上三方面來考慮,加大45分鍾的力度,向課堂45分鍾要質量,使學生真正在45分鍾內獲益。其實,公開課如此,平常的語文課堂教學又何嘗不是呢?